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266 B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六六卷)  2004/5/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266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光照十方百萬世界,偈頌第六首看起,我們把經文念一遍:

      【於法無疑惑,永絕諸戲論,不生分別心,是念佛菩提。】

      這首偈前面說了不少,意思還沒有說盡,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引用的經論非常精采。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很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這經上講的『戲論』。這在我們現前社會非常普遍,我們自己也常常犯這些毛病。平常我們實在沒有覺察到,以為這是小事,不值得一提,而不知道這裡面的業因果報非常可怕。所以不能不多說說。

      昨天我們說到清涼大師引用《瑜伽師地論》九十五卷所講的六種戲論,第一個是「顛倒戲論」,給諸位做了簡略的報告。第二種是「唐捐戲論」,完全沒有利益的這些言論,包括文字,我們稱遊戲文章。中國古人對文字看法是非常嚴肅的,文以載道,你看這多麼嚴肅。要作遊戲文章,開開玩笑的,說說笑話的,這都屬於唐捐戲論。總而言之一句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想到對社會有正面的利益,不能有負面的傷害,這就對了。

      學佛的人,修道的人,中國從前讀書的人,書真正念得好的人都意識到人生在世有使命感、有責任感,人絕對不是一世就完了,那你就完全錯了。我們學院英語課程採用的教材是美國一個預言家,睡眠的預言家凱西的報告。我採用這一份材料做英語的課本,格里菲斯的老教授,薩彌教授,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我跟他談到這個選擇,他非常稱讚,他說你這個做得非常高明。凱西在一生當中幫助苦難的人民(大多數是病苦),有一萬四千多個例子,他的報告非常完整。今天在美國他有個圖書館,世界上有不少人到那個地方去研究他的東西。報告裡頭最重要的,肯定世間任何一個人他在一生當中決定沒有突然發生的事情。他說那是不可能,沒有,從來沒有過,都是與前世有因果相連,真正是證實了佛法裡面所說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通三世。我選擇他的教材,最重要的就是取這個理念,讓大家對於這樁事情決定不要疏忽;疏忽,你自己要吃大虧。

      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們在各地方講經,我的總原則、總方向,就是總的題目,八個字「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常常勸勉同學,我們起心動念一定要想想,社會上一切大眾都像我這個念頭,好不好?我們想這樁事情。如果大家都覺得,都像我這個念頭,好的,這個念頭對了;如果是不好的,這個念頭我們就不能起,立刻就要把它打消。起心動念都要想到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言語不必說,言語好樣子,什麼是好樣子的言語?真誠,沒有妄語、沒有兩舌、沒有綺語、沒有惡口,好樣子;身做的好樣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出家是不淫欲);念頭上的好樣子,不貪、不瞋、不痴,不為自己,一切為社會、為眾生。

      我們能夠這樣做,利益太大,不求現在的名聞利養,我們的靈性提升。我們知道有來世,來世到哪裡去?我要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肯定生天。天人的心,佛在經典上講得很清楚,慈悲喜捨,上品十善。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個條件統統相應,上品十善,慈悲喜捨,哪有不生天的道理!我們對這個修學有了基礎,所以這兩年我又勸大家,我們要把這個基礎不斷向上提升,我們的目標要「純淨純善」。純淨純善就是佛法裡頭如來地。這是好的,我這樣做,我覺得很好;別人這樣做,那我非常讚歎。與這個相違背的,不善!不善,我們自己首先不歡喜,我們覺得不能接受,那我要行不善,別人能接受我的嗎?

      我們教學,學生有作弊的,這大概自古以來都有。如果我們做老師的人心行不善,常常作弊欺騙別人,現在今天學生作弊來欺騙我,我要處分他,我的良心能這麼做嗎?我欺騙別人,別人沒有懲罰我;人家欺騙我,我就要懲罰他,這想想行嗎?我要叫學生不作弊,首先我自己不能作弊。我處罰他,那真是堂而皇之,正大光明。我自己欺騙別人,別人騙我,我要懲罰他,這與道德、與良心相違背。

      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講,諸佛菩薩他一定做到了,他才說,聖人;說了之後很認真的把它做到,賢人;說了做不到,凡人。我們今天要學聖人、要學賢人,當然最上等的是我做到了再說,我做不到,我不說。這樁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沒錯,先學賢人,天天在學;學聖賢書,天天在讀誦,天天在學習。把聖賢的道理記住,常常念在心上,說在口上,自己做不到,但是久而久之決定會受影響。這個影響在佛法裡面講,薰習,長時間的薰習,不知不覺他就做到,正是所謂「習慣成自然」。我們要把學聖賢的教誨變成一個習慣,到成熟之後契入境界,真的,我做到了才說。我自己學習三個階段:最初的十年,能說不能行;第二個十年、第三個十年,說了之後,他就能行,而且不感覺到困難;第四個十年、第五個十年,差不多我都能做到,我所講的我都是已經做到。所以這個言語肯定踏實,自己一絲毫疑惑都沒有,斷絕戲論。如果要不認真不努力,那你永遠做不到。

      我們是凡夫,習氣很重,古人有所謂「三天不讀聖賢書,面目可憎」,這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今天天天都在讀聖賢書,面目依然可憎,這什麼道理?煩惱習氣太重,不能不知道。有沒有辦法改?在自己,自己真正有決心、有毅力,能改。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能改,我自己通過這五十多年學習,能改,你一定也能改。改過自新,對自己講是大利益,真實的利益;對社會、對眾生真實的貢獻。這個真實的貢獻就是做好樣子給人看。天天改過,天天自新,到等覺菩薩還是這樣做法。不要以為我就成就了,遠又遠之!我們這才剛剛入門,剛剛契入。四相捨掉,四見放下,才入門。在大乘法裡面,初信位的菩薩,還不是初發心,初發心那是初住位的菩薩。我們現在了解什麼叫菩提心,我們才學習,認真努力學習。等我們的菩提心現前,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念念相應,沒有一念違背,那恭喜你,你就是初發心的菩薩,圓教初住,你是聖人,你不是凡人。所以戲論一定要杜絕。平常言語一定要很謹慎、很小心,不要犯這個過失。戲論,我們用最淺顯的話來講就是隨便說話,說話不負責任。

      第三叫「諍競戲論」,你看看現在的社會講競爭,競爭是戲論。為什麼說競爭是戲論?競爭要真正能夠爭得到,那就不是戲論,競爭要爭不到,那不是戲論是什麼?這個道理要去念《了凡四訓》,這是我常常教人,實在講,印光大師當年在世一生勸別人讀《了凡四訓》。《了凡四訓》講的是什麼?業因果報,就是講三世因果。諺語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爭什麼?統統都注定的。西方宗教,伊斯蘭教也是講因果報應,也是講前世注定的。所以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批他的八字非常準確,二十年年年生活的狀況,他是讀書人,參加各種考試,考多少名,一放榜果然如是,一點都不差;每年的收入,在那個時候是用稻米,你每年能夠得多少石稻米,一斗都不差。所以他肯定了,不要競爭了,爭不到的,「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他每天靜坐,不打妄想,為什麼?想不到,想也是空的,想很累人,不如不想。

      有一次到棲霞山去拜訪當代的高僧,雲谷禪師。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見了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是參禪的,看到他來了,給一個蒲團給他,叫他在那邊打坐。這一坐就坐了三天三夜。雲谷禪師很注意他,三天三夜他不起一個妄念。雲谷禪師很好奇,他見的人太多了,一般人坐在那個地方三個小時就胡思亂想,為什麼他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所以就把他叫過來,問他:你的功夫不錯,一般人到這個功夫相當不容易,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就問他:你平常用什麼功?了凡先生老老實實向雲谷禪師說:我平常沒有什麼功夫,至於你問我為什麼沒有妄念?妄念沒有用處,我的命都被孔先生算定了。這二十年來,年年跟他所批的八字是一點都不差,我知道一個人一生都是命定的,所以打妄想有什麼用。

      雲谷禪師聽了凡先生這一番話,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結果你這一說我才曉得你還是凡夫。了凡先生說:我怎麼是凡夫?他就講:凡夫妄想沒斷,所以他有數,你既然落在數量裡頭,哪有算不準的道理,那高明的人一定算得很準,你還是落在數裡頭。這話一說,了凡先生就說:難道我們可以逃過這個數嗎?雲谷就給他說這個道理,數從哪裡來的,怎樣改變。了凡先生聽了這個道理之後,這才一下醒悟過來。二十多年拘束在命運裡頭,絲毫不能夠轉動。所以我讀了這個書之後,我稱了凡先生叫標準凡夫。他在命運這條線上,一般人命運這條線都有起伏,因為你每天有善念、有惡念,有加減乘除,但是離你命運的標準線都不太多,所以說不太離譜。大致上來講,你的命運還是沒有法子超越。可是你如果大善大惡,那你就超過這個標準線。

      了凡明白這個道理之後,認真斷惡修善,每天去反省檢點,改過自新。到第二年參加考試,名次就不對了,孔先生算他參加這次考試是第三名,結果他考了第一名,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效果現了,收入也增加了。這樣他生起信心,真認真努力去幹。命裡頭沒有功名,他得了功名,這都是這一生當中修的。不要競爭,要怎樣?要斷惡修善,你才真正能把你的命運往上提升。不懂這個道理,拼命跟別人爭,佔別人的便宜,結果什麼?結果你這個命運標準線,你是下降不是提升。譬如我們講財富,你命裡頭有一百萬的財富,因為你競爭,總是想損人利己。這種念頭、這種行為,你命裡頭一百萬的財富,結果被虧折,打了對折,你只能得五十萬,一百萬你只能得五十萬。得五十萬,自己還認為自己了不起,這是我競爭來的,不知道你命裡頭一百萬已經打對折。如果你的心再不善,你嚴重傷害別人,你這個虧折、這個損失就愈來愈大,到虧折完,你命也保不住了,死了之後墮三途!你說這個競爭是不是戲論?這個道理我們不可以不懂。

      早年壽冶法師在他的道場,香港藍塘道的光明講堂,佛堂上有一副對聯他老人家寫的,寫得好,「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的,「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副對聯你要多想想,認真的去想想,人間沒有別的,因果報應而已。我這一生當中,遇到有善人幫助我的那是過去生中有善緣,有人障礙我的那是過去生中的惡緣。我明白了,惡緣,我要把它化解。怎麼化解?沒有一點瞋恚,沒有一念報復。一生當中提升自己的德行,依照聖賢人的教誨去生活、去工作,絕不跟人競爭。別人競爭,我們退讓,退讓不吃虧,退讓好快樂。退讓在旁邊看到那個競爭的,競爭很苦,很可憐!

      我們幸虧得到佛菩薩的教誨,教我們退在一邊,我們做旁觀的人,不做台上人。古人常講「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真正明理的人做旁觀者,不做當局者。人生真正的目標、意義,我常常講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靈性,那我們這一生真的沒有白來。可是永遠記住要養成這種習氣、這樣一個好習慣,就是不斷向上提升。我們知道我這一生所作所為決定生天,天上福報大,會不會到天上去又被那些福報迷惑?這是非常危險。

      佛經裡頭有個故事,師子覺、無著、天親三兄弟。師子覺三個人學佛都學得很好,修彌勒淨土。兄弟三個人商量好了,哪一個人要是先往生,到了兜率內院趕緊回來報個信。師子覺先往生了,往生之後就沒有消息。所以這兩個兄弟很失望,怎麼他走了之後,我們約好了,到那邊去趕快來報個消息,給我們報個信,說你已經平安到了,我們放心了,這消息沒有。以後無著往生了,天親菩薩等了三年,無著菩薩來報信他生兜率內院。天親菩薩就講:我們約好了,你到兜率之後馬上就回來報信,怎麼三年才來?無著菩薩說:我確確實實到那邊見了彌勒菩薩,馬上就回來報信。

      兜率天跟我們這裡時差不一樣!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他真的是從那裡見了彌勒菩薩立刻就回來,這麼大的時差。這佛在經上講,沒錯。他就問:師子覺現在怎麼樣?他說:師子覺生到兜率天,在外院,被那些五欲六塵花花世界迷住,現在還沒有見彌勒菩薩。天福大要是禁不起誘惑,那就跟師子覺一樣,決定被天上福報所迷。你說這個事情麻不麻煩?所以我們要訓練,真正去訓練,順境善緣不生貪戀,逆境惡緣不起瞋恚,這是真實功夫。我們這個道場是個很平常的道場,但是這裡面也相當的完備。現在有一個緣要我到別的地方去,我能不能捨掉?如果說我這個地方都捨不掉,都放不下,那將來我要是到兜率天,我不是跟師子覺一樣嗎?古人這些事,實在講都是在提示我們。不要說是這個小道場,世界最偉大、最輝煌的皇宮給我住,也不會有絲毫貪戀;再多的人伺候照顧也如如不動,我們才能成就。這些小恩、小怨你都會動心,你都會起貪瞋痴,你還有什麼成就?

      所以競爭不要認為這是小事,對我們修行、開悟、證果前途來講是很嚴重的障礙。我們修學搞了這麼多年,為什麼不能進步?為什麼煩惱習氣依然控制不住?境界風一動我們就隨它轉了。自己在境界裡頭絲毫的主都做不了,這個現象很可悲、很可怕。我們能有這個警覺心嗎?平常沒有這個警覺心,不但要有警覺心,我常常講要有高度的警覺心,我們才不迷,我們才不受影響。沒有高度警覺心,不行。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就是修這個,要培養高度的警覺心,不被境緣所迷惑。怎麼培養?你不能不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在哪裡?經教就是善知識,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菩薩所在之處。我每天讀誦,經就像一面鏡子一樣,鏡子照自己,哪個地方有骯髒把它洗乾淨。那就是我們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跟經教講的不相應,那就是臉上有骯髒,趕快把它洗乾淨。我們的心、我們的念、我們的言、我們的行不善,經典一對照,我們就發現,我這些東西不善,趕快把它修正過來。天天讀經就是天天去照鏡子,聖賢教誨是絕對標準。我要有競的心、有爭的念頭,錯了,趕快要斷掉,要忍、要讓。要知道我命裡有的,一點都不會減少;我命裡頭沒有的,我現在認真斷惡修善在修學,命裡沒有的,它會增長。

      了凡先生命裡頭沒有功名,真的他到晚年他才中進士。我跟諸位同學說,我命裡頭沒有功名,這功名就是現在人講的學位。我命裡頭沒有功名,我只念到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就失學,學士學位都沒有。在中國古時候學士相當於秀才,舉人相當於碩士,進士相當於博士。了凡先生只拿到秀才,命裡頭沒有舉人、沒有進士。這是雲谷禪師教他之後,他真的把命運轉過來,命裡頭沒有的他得到了,那是他這一生當中修的。我命裡頭連秀才也沒有,真的是到晚年,現在學校裡頭把博士學位送來給我,也就是進士了。沒有的,他有了。我這一生的修學,我這一生的轉變,這是現身說法。一生遵守聖賢教誨,「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無爭無求,這個心永遠保持平靜,沒有事。

      所以許多同學給我寫信,我都非常抱歉沒有回信給你們。為什麼沒有回信?你的信我沒有看,這是真的。我自己跟同學說有一個手機,手機經常不開,手機號碼我不知道。這手機做什麼用處?臨時有緊急的事情,我好找人。我只知道打出去,沒有辦法打進來,因為我不曉得號碼。聽說現在有一些手機,我這個手機已經很老式的,不是最新的,新式手機好像打的時候,我們打的人這手機號碼會顯示在他的螢光幕上,所以有人知道我手機的號碼。但是他打不進來,為什麼?我平常不開,我這個手機充一次電可以用一個月,你就曉得我很少打電話。

      諸位知道我不看報紙、不看電視,廣播、雜誌我都絕緣了。我每天所看的、所接觸的是經典。尚友古人(那個尚是高尚的尚),我的朋友是古人,古聖先賢,我每天跟他們接觸。所以希望同學們不要給我寫信,打電話很不容易找到我,你不知道我在哪裡。你們要知道我的訊息,可以在網路上,網路上每天我們正常的都有四個小時,現在還有衛星電視。衛星電視二十四小時在播我們過去所講的這些經論;這電視上也有片段的最近的生活狀況,他們到這個地方來訪問,好像也有播出。

      古人教導我們句句話都是好話,「知事少時煩惱少」,我不希望知道很多事,「識人多處是非多」,認識人多了,是非就多。不是必須要認識的人,我沒有應酬。我們道場也有不少的應酬,我總是讓年輕人去做,把他們帶起來;我自己總是盡量的減少,非不得已我不參與這些事情。尤其我現在這個年齡,再過兩年八十歲了,最重要的就是傳法。所以念念我只想教五個學生,多,我沒有能力,我只能教五個人,我能照顧得到;人太多,我的精神、體力照顧不到。我可以照顧五個學生,我希望這五個學生能跟我三年,這三年要放下萬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相信這三年,對他會有很大的影響,他要認真的學,他真能學到東西。

      所以競爭誤導了現代的年輕人,誤導了現代的社會,把我們每個人命裡面的福報、壽命統統都虧折了。所以這個事情你要細心去觀察,不是小事!你的壽命本來有一百歲,因為你的心行不善,常常有競爭的心,你的壽命只有六十歲,你看你的折扣打多大?甚至於更大的,你的心行很不善,念念都是傷害別人,損人利己,你那一百歲的壽命可能變成四十歲、五十歲就完了,非常可惜;你命裡頭億萬財產,你這一生當中只能夠得百分之幾而已,你的虧折太大了,都是一個錯誤的念頭引起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能保全你命裡面的富貴、長壽。如果你能夠斷惡行善,會從你命運裡頭不斷的在增長,不是虧折是增長。所以爭這個念頭萬萬要不得。現在時間到。

      我們接著看《瑜伽師地論》裡面講的六種戲論:

      第四種,「於他分別勝劣戲論」。這也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自己跟別人較量勝劣,他比我好,我不如他,往往就產生嫉妒;我比他好,他不如我,往往就生起驕慢,全是生煩惱。嫉妒、驕慢都是瞋恚裡面的一分。佛法,佛法是覺悟之法,覺法最重要的是要斷貪瞋痴。凡是幫助你增長貪瞋痴的,引發貪瞋痴的,這都是煩惱。你說這是不是戲論?

      今天在社會上普遍存在著,我們自己稍稍有一點長處,稍稍有一點成就,值得驕傲,這就屬於這一類的。有什麼值得驕傲?我們好,再好能比得上佛菩薩嗎?諸佛如來他們的成就是真實究竟圓滿,沒有聽說他講值得驕傲。為什麼他沒有這個念頭?他們明瞭「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德能,佛講得好,「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六道凡夫,地獄眾生,蚊蟲螞蟻(這畜生),他自性裡面本具的德能沒有一絲毫減少,證得如來無上菩提也沒有增加一點點。所以驕傲跟嫉妒是錯誤的,完全是虛妄的,虛妄叫戲論,跟事實完全不相干,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你有再殊勝的成就,你不會有覺得驕傲,而且怎樣?反而更謙虛,我做得還不夠,沒有做到佛菩薩那麼樣的圓滿。我今天發大財,有億萬財富,值不值得驕傲?不值得。為什麼?世間貧窮人太多,我這個億萬財富不能夠幫助所有苦難眾生,心裡面總是常常感覺到愧疚。我修行得不好,我學得不夠,我的德行、我的智慧不能夠幫助這個世間化解一切衝突糾紛,德能智慧不夠不足,哪來的驕傲。

      所以勝劣的心就是對立,好勝惡劣。好勝惡劣必然產生競爭,你的心不平等,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不覺悟。換句話說,我們從菩提心這五句來講,你染污、你不平、你迷惑,必然是自私,你沒有慈悲心,你自私,你沒有真誠。與這五句統統不相應,你還有多大的成就?這一生當中你得到的富貴,那是你過去生中所修的福報。佛法裡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這一生所受的是前世所修的。前世修積得厚,修積得多,你這一生得到的很豐盛;但是你這一生你修的善就少了。自己好好想想,這一生當中我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對眾生,我做了多少貢獻?如果做得少,我這一生享受的福報很大,做得很少,來生就比不上這一生。

      可是你要記住這一生的時間很短,活在這個世間超過一百歲的人不多。活在這個世間是短,來生無論在哪一道,時間都比這一生長。前面我們舉的例子,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長壽!兜率天人的壽命,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們那邊的時間,不是我們這邊時間,他們那邊時間一般壽命,四千歲。你要曉得四千歲,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福報大、壽命長!六道裡頭只有人道壽命很短,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謹慎。墮到三惡道,壽命也是非常長。聰明的人,古德常講「借假修真」,真的就是靈性的提升。當然最殊勝的是超越六道,那才叫真正究竟圓滿。因為你在六道,你只要不能超越六道,在六道裡總是上上下下,你不能永遠保持,不能不知道。

      所以競爭的心不能有,分別勝負的心也不能有,這就對了。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在哪裡?難在自己好勝的習氣太重,諸位要曉得這在佛門裡講,這是業障。你自己很能幹,別人不如你,於是你瞧不起別人、輕視別人,有意無意當中常常顯露,這樣的心態、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造成與一般人隔膜,不能跟大眾和睦合作,虧吃大了。所以你的成就是很有限的。別人替你工作是拿你的工資替你工作,心並不服。替你工作,肯定你常常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天天在教訓人,天天在斥責人,人家為了生活,討生活,不能不受你的委屈。他要有好的地方去他一定離開,他怎麼會幫助你?一個成功的人決定是謙虛、尊敬,你才能得眾,得人心。中國諺語常講「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無論從事於哪個行業,你當老闆你一定要得員工之心,員工對你真正尊敬,真正為你辦事。你要是不得人心,給你工作的人都是貌合神離,你的事業能支持多久?都不長,頂多到自己一生,自己死了,你的事業就完了。

      在中國古時候,講老字號、老招牌,他開個店能夠開兩三百年。你再看看那當老闆的他有一套學問,肯定是把他的員工都看作是他的子弟、親朋好友一樣,照顧得很周到,所以大家把這個字號、把這個事業就看成自己的事業,認真努力去做,他能做得好、做出名,他能夠代代相傳。老闆代代相傳,員工代代不離,他成功了。如果說只為自利,只是少分利益分給員工他們的工資,你就不能得人心。你要把人看成自己人,一家人,你才能得人心。榮譽是大眾的,過失老闆自己承當,不責備員工,為什麼?當老闆的人帶頭沒帶好、沒教好,沒有做出好樣子,要自己負責,員工就心服口服,沒話說。

      第五,「分別工巧長命戲論」,這在世間很多。命,每個人都希望長壽,可是你的壽命不是你想像長就長,想像短就短,不是的,命裡有定數。這個定數是怎麼來的?過去生中業報變出來的。所以算命看相有些看得很準,你到哪一年有災難過不去。《了凡四訓》裡面了凡先生的壽命五十三歲,壽命就到了,不能說不準。但是以後是確實是不準,那不準是什麼?雲谷禪師幫他改變了。了凡先生活到七十四歲,多活了二十年。他這二十年的壽命是修來的。

      所以分別工巧長命,這是現在人求長壽之道,以為他真的學到了。醫學進步,疾病可以治療,疾病也是業障,小的業障。醫生、醫藥只能醫病不能醫命,這個道理你一定要懂。你的壽命到了,絕對不是醫生保健能夠延長的,沒有這個道理。我們看到很多富貴人家,有家庭醫生,他有沒有活到一百歲?沒有。依然五、六十歲走了,六、七十歲走了,太多太多。走了之後,真的是家破人亡。只要我們稍稍細心觀察一下,這些事情都在眼前。聖賢人所說的,世間人所傳的,因果報應統統在面前,你只要冷靜細心,你完全看到。你看清楚、看明白,道理清楚,事實真相明白,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存心,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你會真正相信聖賢的教誨,這一生當中捨己為人。這一生當中時時刻刻學聖學賢,這一生當中決定依靠聖賢的教誨、聖賢的經論,肯定過得充實、過得幸福、過得美滿。

      佛法裡面講「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儒家講「不亦樂乎、不亦悅乎」,快樂!善意、善行確實是健康長壽祕訣不二法門。這個東西與醫藥不相關,與世間什麼補品不相干。我這一生沒有用過任何補品,別人有送給我的,我轉手就送人,我從來不用這些東西。有這些補品,差不多價錢都很高,我現在有地方送,送到醫院,醫生處方有需要這個東西,我們就幫助別人,這是好事情。在佛法裡面,這叫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是健康長壽的業因。

      佛教導我們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只要行這三種布施。這三種布施是我們這一生當中唯一的事業,我就幹這個。而這三種布施裡面,法布施全包括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榜樣,他老人家一生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這法布施,教導別人、幫助別人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離開,真覺悟了,你就會改善你的生活,提高你生活的品質,你得樂了。

      我們想想,每天跟大家講經說法需要精神、需要體力,精神體力是屬於自己的內財,就是內財布施。我不收別人的學費,不要別人的報酬,只要你來,歡歡喜喜教你,所以這裡頭就有財就有法。那個人聽了之後,他的疑慮斷掉,不懷疑,沒有憂慮,好好的去做,這裡頭還有無畏。所以法布施裡頭肯定包括財布施跟無畏布施,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天天在種這個好因,那果報自然成,根本就沒有想什麼果報。這個果報就是我們現在講財用,在物質上、生活上所需要的不缺乏,聰明智慧天天增長,健康長壽亦復如是。所以不必要在這上去操心,去分別工巧長命。

      這個工巧就是巧妙的方法來幫助你健康長壽。有很多人用運動的方法,每天做運動,運動是必要的,佛法裡面講健康長壽的道理,講得很多。佛家表法最重要的就是用輪,輪是圓,做為佛法的標誌,佛家稱為「法輪」。你看輪這個相,它的心,圓心,圓心是靜的,不但是靜,而且是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你不能說它無,你說它有,你找不到,幾何裡頭你找不到圓心。外面這個輪,輪是個動相,佛用這個代表我們這個人。人心,心要清淨,心裡頭不能有一點點東西,心裡頭有東西就錯了,心就有病了;身體,身體要動,身體是個機器,要不動它就生銹、就壞了。

      所以佛法裡頭最常用的運動方式,經行。經行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散步,最好的運動,不快不慢。佛陀在世這個生活方式好,他每天要出門托缽,修行的處所距離這個城市、村落,你到那邊去托缽,大概都是三里路、四里路的樣子,不會太遠,三、四里路。你每天走一個往返,那個運動量夠了。這一個往返大概總得要兩個小時,每天要走這麼多路;又何況吃完飯之後,大家在一起經行。另外一種就是拜佛,拜佛是非常好的運動,拜佛不可以用拜墊,這高拜墊那個效果就打折扣,一定要平拜。拜佛的時候心是靜的,一心頂禮。

      一心就是裡頭決定沒有雜念,我們常講不懷疑、不夾雜,這叫一心;你心裡面有念頭,那就不是一心,叫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就不誠敬。誠敬是一心,所以佛門用合掌代表,它表示什麼?這十個指頭張開,這心散亂了,現在統統收起來,合成一個,這代表一心,一心是最恭敬的,取這個意思。所以心要靜,身要動,用這個來養身、養心,不需要用其他的。所以要懂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分別世間這個方法、那個方法,怎樣來補、怎樣來調養,都錯了。所以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說,隨順大自然這是德,大自然是道,隨順道就是德;違背了道,德就失掉了。

      所以分別工巧長命這是戲論,總離不開分別執著。真正修道人把壽命的長短忘掉了,在這個世間完全是隨緣,有緣多住幾年,沒緣就走了,你看多麼自在、多麼瀟灑。這個東西不值得放在心上。尤其是稍稍深入佛法的人都知道,任何一個人,不要講佛菩薩、阿羅漢,任何一個眾生有沒有生死?沒有。這是跟你講事實真相,生死是一回什麼事?是轉變。就像我們今天看電視換頻道,我們一按鈕,這個頻道沒有了,我們想看,頻道現前了。沒有了,就好像死了;我們想看的頻道現前,它生了。其實沒有生滅,六道輪迴裡面換頻道而已,這個道理要懂。壽命是永恆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是換頻道。為什麼對這個頻道這麼重視、這麼貪戀?錯了。每個頻道裡面節目都清楚,我們選擇善的,那就是向上提升;你選擇不善的,那就是往下墜落。是提升還是墜落操縱在自己手上,這叫緣。所以佛法不講因生講緣生,緣是可以控制在自己手上。

      第六條,「耽著世間財食戲論」。這六種戲論不都在我們面前嗎?你說今天世間人誰不貪財?誰不好吃?這兩樣東西麻煩可真大。諺語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兩樣東西不能不要,但是它的副作用,你要是貪戀不捨一定要受它害。五欲裡面擺在最前面,財擺在第一。財色名食睡,這叫五欲,世間人耽著在五欲裡沒有不墮落的。耽著的現象要到瘋狂的狀態,那就是世界末日,整個世界要毀滅。五欲不能少,要懂得節制,古聖先賢教誡非常重視節制,不能過分。過分怎麼樣?不但損德而且傷身。傷身就是縮短你的壽命,你本來可以活一百歲,結果你五十歲就完了。

      暴飲暴食最不健康,粗茶淡飯,隨順自然。要知道,人生在這個世間,這個地方所生產的五穀雜糧、一切蔬果,養這個地方人的。你採取本地,我是生長在這個地方,我用這個地方出產的東西,你所得到的滋養百分之百。那邊那個地方,它是養那邊人的,我們要是把它拿過來,我們來受用,它滋養成分可能只有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七十,叫水土不一樣,它不是養這個地方人的。中國古代非常講究這些,古代有所謂最好的,你吃的東西能得到百分之百養分的,是你住在這個地方周圍三十里。三十里這個地方出產的,是養你這個地方的。

      我們現在人不一樣,因為交通便捷,我們吃外國東西,味道不錯,對我們身體合不合適?不見得合適,這裡頭有大學問在。對那個地方人合適,對我們這個地方人不合適,我們要懂這個道理。古時候沒有交通工具,每個人多半是吃當地東西,所以他的情緒,精神體力,健康長壽,那個狀況都正常。現在資訊發達把我們的思惟搞亂了,交通便捷把我們的飲食搞亂了,真糟糕!這兩種傷害太大太大。所以西方宗教經論裡面講末日,我看了之後,我相信。末日從什麼地方來的?你看思惟搞亂了,飲食搞亂了,這就造成天下大亂。如果沒有接受聖賢教誨,必定是損人利己這個念頭不斷會向上提升。這一念提升一定會引起社會衝突,人與人的衝突、族與族的衝突、國與國的衝突,這個衝突再要往上提升就是鬥爭、戰爭。現在戰爭,諸位都曉得核子戰爭、生化戰爭,不得了,真的是要世界毀滅了。如果我們人人都能懂得,我們吃我們自己居住這個範圍之內的,不去侵犯別人的,這個世界是和平的。

      資訊雖然發達,現在只有自求多福,自求多福什麼?我不接受。我不看、我不聽、我不接觸,還能保持自己的思想冷靜、乾淨。這個世間發生些什麼事情,有些同學們偶爾見面的時候他跟我講幾句,我就懂得,我不需要看、不需要聽、不需要接觸。你知道這些原理原則,你就明白了。所以這一句裡頭就是包括世間的五欲,財色名食睡,決定不能夠耽著。常常要記住《般若經》上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無論是飲食也好、名利也好,愈淡薄愈健康。愈淡薄,你的頭腦愈清醒,清醒生智慧,混濁生煩惱,你不能不懂這個道理。特別是學佛的人、修道的人要經常保持清淨心、平等心,你在這上下功夫,清淨平等。清淨平等一定覺、一定真誠、一定慈悲。

      要想保持清淨平等,那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一定要看得很淡,淡到統統不接觸,這就是大慈大悲,這就是真實智慧。你要問為什麼?世間人拼命爭,爭奪名聞利養,我有智慧,我也有能力爭,不爭,這個做法就是教化社會、教化眾生。你看你們爭,爭的好累;我不爭,我好悠閒,我好自在,我好快樂,我的生活多麼幸福、多麼的美滿、多麼充實。你天天在爭,你的心靈是空虛的、是苦悶的,天天在找刺激,找刺激就等於現在講吸毒、打嗎啡一樣,你過那種日子,那種日子苦,不正常。我們過正常生活,「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無論在什麼地方奉公守法,做一個好公民、好百姓,一生過平淡悠閒自在的生活。

      所以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師,我這個行業是老師教導我的,章嘉大師替我選擇這個行業,我這一生感激他。這一生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受外面境界影響,沒有絲毫壓力。這老師的指點給我這一生的受用,大恩大德!沒有老師的指點教導,我一定會墮入也跟大家一樣去競爭,必然走這個路子,不可能不受社會影響。他老人家教我走,從這裡跳出來。而且教導我,學佛重實質不重形式,這是章嘉大師教導我的。我第二次聽到是納丹總統講這個話,他告訴我,「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我聽了之後很佩服,內行人,不是內行人說不出這個話來。

      所以末後這個戲論,就是告訴我們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屬於戲論。我們要覺悟、要明瞭、要遠離,不要受這個累贅,才能成就自己的道業。我常講提升自己靈性,提就是提升自己的智慧、德行。幫助自己斷煩惱,證菩提,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能力也都長成了。今天時間到,我們把這個六種戲論簡單的介紹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