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2111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一一一卷)  2010/2/18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211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我們看「修行住」,我們學到第六句:

      【一切法無味。】

      在這一段,我們前面學到了,為什麼『一切法無味』?是沒有能夠證得涅槃,這個涅槃講大般涅槃,因為小乘也有涅槃。大般涅槃就是證得法身、般若、解脫,這叫三德祕藏;小乘阿羅漢所證得的叫偏真涅槃,沒有證得法身,般若智慧也沒有開,只證得侷限的解脫,一般講半個解脫,這是說的阿羅漢。大般涅槃是我們中國佛教裡面常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大般涅槃,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般若、解脫都圓滿現前,是這樣的境界。他看一切法就不是無味了,一切法有味,這是涅槃的八味。我們前面學到常住、寂滅、不老,今天我們從第四句看,第四句,「不死,謂此涅槃之理,從本不生,今亦不滅,故曰不死」。簡單的解釋就十六個字。涅槃之理就是自性,自性裡面所說的法身、般若、解脫是永恆的,沒有染污的現象,沒有生滅的現象。不死就是沒有生滅,不生不滅。永恆,這是常住的意思。

      凡夫看到生死,實在上他是見一切法,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這是凡夫所見的。而且都以為這是真實,是我們的現量境界。任何人都不能夠否認,有生當然有死。生死有兩重意義,一個是分段的生滅,一個是念念生滅。分段生滅,無常;念念生滅,其實覓生滅了不可得,你找生滅的現象找不到。我們在大乘教薰習了這麼多年,這個道理我們逐漸清楚、明白了,經典上告訴我們的,我們能夠體會,雖然不能夠圓滿體會,能體會少分,從少分的義理,我們也能夠肯定佛所說的話真實不虛。生滅的現象裡頭,有不生滅的事實存在。我們隨順俗諦來說,大家好懂,現在人所謂物質的身體有生滅,非物質的靈性沒有生滅,因為它不是物質。在世俗間講,他不說靈性,說靈魂,中國、外國都這麼說法,靈魂不生不滅。人,人死了之後,靈魂它會再找一個身體,找什麼樣的身體?這就很難講了,那是它的緣分。

      我記得好像我們在兩個月前,看到一條從網路上下載下來的新聞,我還記得是一個印度人,十六歲的少年,他告訴家人,他在這個家庭裡面,他臨終的時候告訴家人,他在這個家裡面投胎了五次,時間並不長,就在這裡,沒離開這個家。他第一次是人身,說出來家人都知道,他六歲的時候死了。死了以後就在他家裡面來投胎,投胎是一個蜜蜂的身體,蜜蜂,沒離開他的家;蜜蜂的壽命不長,蜜蜂死了之後,他還投胎他的家裡,蒼蠅;蒼蠅壽命也不長,蒼蠅死了之後,他投胎做一條小蛇,一條青蛇,他的家人看到把牠打死了;以後再回來,就是這一生的身,他十六歲又死了。這是一個生死輪迴事實的說明,它不是假的,他說出來,他的家人也記憶得很清楚。所以從世俗諦來說,生死是一個很平常的現象,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這在佛法叫看破。看破之後,你就沒有痛苦了,為什麼?它是個正常的事情,生不值得歡喜,死也不值得去悲哀。那你都是對於生死真相不了解,產生錯誤的情執。

      六道裡確確實實就是這樣,動物裡面,投生到動物最可憐的是蜉蝣,水上的小蟲,在水面上跑來跑去,朝生暮死,牠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這種小蟲死了以後很容易又回到蜉蝣身,為什麼?牠沒有忘記牠是蜉蝣。一天對牠來講可能就是一世,可能是兩世,我們要是真正能夠把這個前因後果看透,想想這很可悲!為什麼受這種身?佛在經典裡告訴我們,業力。能生在人天,善業;畜生道,愚痴,愚痴他才造罪業。造作罪業,就肯定有業報,有果報。這樁事情要是參透了,那是一個很可喜的好事,為什麼?不再造惡業了。不但不再造惡業,造一切善也知道用清淨心,為什麼?目的希望提升自己的境界,這對自己真有利益。在眼前,我們遇到佛法裡頭無比殊勝的法門,帶業往生,一生成就。這種喜事,天上人間哪一樁事情能比這個殊勝?再找不到了。我們遇到了,而且遇到了有很多年,但是不相信。問你信不信?也信,是不是真的信?不是真的信,為什麼?沒有念頭求生佛國,沒這個念頭,念念還是在這個世間計較一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搞這個東西。這個糊塗,迷惑!造這種業,給諸位說,在六道裡人天沒分,就像蜉蝣、小蟲一樣。像這個印度小孩講的,他去作蒼蠅、作蜜蜂,去作蛇,比蜉蝣還高一等,蜉蝣還比不上這些小蟲。迷惑顛倒才受這個報。

      我們說,我們學佛了,一生做了很多好事,會不會也墮像這樣?有可能,為什麼有可能?業力是強者先牽,你做了很多好事,你這個好事的力量,沒有惡的念頭那個力量大,那個力量超過你做善事。你每天做的善事,你並沒有常常想到,每天起心動念想的不是善念,那是煩惱習氣,爭強好勝,搞這些。你要細細想想,這不是善業。古大德常常提醒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句話非常有道理,這句話能救我們。我們一個念頭起來了,你就立刻警覺到,這個念頭我該不該起?我起這個念頭之後,想一想有什麼樣的影響?有什麼樣的果報?你能在這裡面搞清楚、搞明白,這叫智慧。這影響不善、果報不善,立刻把這個念頭打斷。

      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得到功夫成片?這是念佛起碼的功夫,也就是決定得生凡聖同居土的功夫。凡聖同居土並不高,下輩往生,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心裡一起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念是阿彌陀佛,無論是白天、是晚上,是清醒還是睡覺;到什麼時候,你睡覺的時候,作夢也念阿彌陀佛,你的功夫就差不多了。那是一個可喜的現象,這句佛號在你心中沒間斷,你決定得生。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沒有別的,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放不下。放不下是什麼?貪心重。還有一種放不下,那是什麼?瞋恚心重,嫉妒心、瞋恚心,好勝心,就是傲慢,要跟別人爭一口氣。這一口氣出在哪裡?這口氣出去三途地獄,他要爭這個,極樂世界他不爭,他爭這個,你說麻不麻煩?該放下的,他放不下,不該放下的,他放下了;念佛求生淨土不該放下,他放下了。追究其根源,那是我們常常提醒大家,也提醒我自己,自私自利沒放下,那是根,名聞利養沒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沒放下,引起根本煩惱裡的貪瞋痴慢疑,它樣樣都起作用,時時刻刻起作用。輪迴怎麼來的?輪迴就這麼來的,果報就是這麼來的,永遠跟涅槃相悖。涅槃是什麼意思?我們學了這一堂課,諸位就應該很清楚,涅槃就是法身、般若、解脫,三德祕藏,涅槃就是常樂我淨四德。那你證得涅槃,常樂我淨現前了,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諸位要知道,六道裡頭沒有,四聖法界裡頭也沒有,十法界裡面講常樂我淨有名無實;一真法界,諸佛菩薩實報莊嚴土,常樂我淨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用心用錯了。

      佛在大乘教裡面常教給我們生心,生心就是我們講的發心,中國人講的立志,生什麼樣的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經論上講菩提心,不好懂,要用很長時間去解釋;我說這五種,大家好懂,這就是菩提心。你真發出來,真正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給諸位說,那叫大菩提心。我以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真,不是妄的,要曉得,識心是妄心,識心是什麼?阿賴耶。《百法明門論》裡面給你講的八識五十一心所,那是妄心,那不是真心。八識五十一心所不用了,你就用真心。真心,真誠到極處!誠是什麼?誠是不欺,不是不欺騙別人,是不欺騙自己。不欺騙自己,你的真心才能夠現前。真心起的作用是什麼?給諸位說,後面講的真心的作用,清淨、平等、正覺是自受用,你的清淨心現前了。清淨是什麼?沒有染污。心清淨,身就清淨。諸位想想,身心清淨,百病不生,這是真的,不容易生病,不容易衰老。不是不衰老,它緩慢,衰老這個現象相當緩慢。我們中國諺語有所謂「憂能使人老」,一個人憂慮、浮躁、心不安,容易衰老,也容易得病。所以清淨心,清淨心是禪定,平等心現前。我們把世出世間一切法那個貪的煩惱斷掉,心就清淨了;瞋恚的煩惱斷掉,心就平等了;愚痴的煩惱斷盡,心就正覺了。你看,清淨、平等、正覺對應的就是貪瞋痴,你三毒煩惱拔除,你的真心自性就現前了。

      這個確確實實「從本不生,今亦不滅」,自性的性德現前,自受用,你看多大!然後你看一切眾生,你怎麼對待他?大慈大悲,不必眾生求你,你自動就會幫助他,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千處祈求千處應。這是我們凡人說的,菩薩是不是這樣的?菩薩不是要眾生祈求,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感是不是祈求?感不一定是祈求。明顯的感是祈求,我們遇到困難,求觀音菩薩保佑,這是祈求。可是有許許多多的,我們還沒有動念頭,菩薩就來了,為什麼?菩薩看到了,我們苦難的信息他接收到了,我們心裡一有苦難,這個信息就放出去了,菩薩就收到了。收到了,立刻就來幫助。眼到手到,千手千眼,他看到了立刻就來幫助你。幫助你到什麼程度?不一定,菩薩幫助是平等的,我們接受不平等,為什麼?有人恭恭敬敬接受,那得到菩薩的加持是圓滿的;有人是接受當中還夾雜著妄念在裡面,他就接受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煩惱習氣障礙住,障礙了就不能接受,就這麼個道理。

      我早年學佛,章嘉大師教我,他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不感應的。在那個時候,我一個是年輕,初學,很難相信,很難接受他老人家教誨,但是我們尊師重道,心裡面有疑惑,可是我們還是照做。到以後愈做,果然有感應,有事上的應驗,這話不是假的。這麼多年來深入經藏,這完全明白了,為什麼?性德的流露。性德流露,所以法爾如是,它就是這個樣子。我們跟一切菩薩、一切諸佛同一個自性,我們有一絲毫痛癢,我自己還沒有覺得,佛菩薩已經覺察到了,他就加持,一接觸,肯定加持。加持有顯加、有冥加,顯加是你感覺到佛菩薩幫助;冥加是加持,你沒有感覺到,真加持到了。所以起心動念比什麼都重要,在這個地方控制住了,真修行!為什麼?所有一切不善,不會讓口舌去造口業,不會讓身體去造身業。造業的工具是身口七支,那是造業的。所以我們真修行人,從哪裡下功夫?從念頭。

      真正念佛人,他身語意都是阿彌陀佛,他沒有二念,所以二年、三年他就成就了。如果告訴你,成就就往生了,你怎麼樣心態?這不能學,二年、三年就要死,這還得了!排斥,拒絕了,那是什麼?那是迷惑到所以然!三年、二年,到極樂世界去作佛了,一般菩薩沒有遇到這個法門,要修到那個境界得無量劫才能得到。你在這一生當中眼看就得到了,把機會放棄。有一等絕頂聰明人,他真相信,真不懷疑了,他真幹,怎麼幹?他閉關去了,為什麼?閉關做什麼?念佛,住山去了,沒有住在關房裡,山上搭個小茅蓬,找個清淨的環境,人跡不到,他到那裡去念佛去了。萬緣放下,連佛法的經教也放下,不學不幹了,就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決定把阿彌陀佛念來,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這是什麼?這是世間第一等聰明人,他沒有幹傻事。誰幹傻事?放不下的那些人幹傻事。他真的,追求的是永生,永遠沒有煩惱,永遠沒有生死,他追求這個。千經萬論上所說的,到了極樂世界,全都現前了,他還要學什麼?找這種麻煩幹什麼?這跟諸位講真話。我們也看到了真人真事,這是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的法門,沒有一個不成功。

      「涅槃之理」,一到極樂世界,你就證得,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很快就證得。《觀無量壽佛經》給我們講的,他享受這個境界,到極樂世界立刻就現前,那不是他證得的,這享受是常樂我淨,法身、般若、解脫,這說他的享受,他立刻證得。那不是他性德流露,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本願加持給他的,他受用到了。一面受用,一面在放下。諸位要知道,修行就是放下,智慧就是看破。受用當中,他就開始放下,不再執著、不再分別、不再起心動念。真正把起心動念放下是什麼時候?我們講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要是提升到實報土的境界,那真的證得,不需要佛加持,我自己完全證得,自性統統透露出來,十二大劫。這十二大劫,我們一聽,好長的時間!你要曉得,極樂世界人的壽命是無量壽,無量壽,十二大劫在他們來講不算一回事。好比你的壽命是一千歲、是一萬歲,你證得的時間多少?十二天,很容易的事情!從這個比喻你就能明白,輕而易舉他就證得。證得之後,回歸到常寂光,回歸到自性,圓滿成佛,都是一生辦到的事情。我們講生死,一期的生滅他都沒有,他完全是一生成就,不必等第二生。佛給我們講的這些話,勉勵我們的意思多,但是這些話不是假的,是真的。我們要能夠明瞭,所謂是「願解如來真實義」,為什麼?只要生到極樂世界,時間跟空間都沒有了。時間沒有了,叫真正無量壽;空間沒有了,那叫做一生證得。這是我們這麼多年來,接受大乘薰習裡面體會到的,這是真實義。

      我們再看下面第五,「清淨,謂此涅槃之理,安住清涼,諸障悉淨,故曰清淨」。涅槃之理,能大師說「本自清淨」,為什麼?它是真的。生死、煩惱,我們講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一展開來是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三大類。這個東西是染污,讓我們的心裡煩躁不安。我們是什麼心?妄心,妄心接受染污,很容易接受染污;真心不接受,真心裡頭沒有染污。所以能大師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任何一個人,畜生,牠的真心沒染污,餓鬼也沒染污,縱然墮到阿鼻地獄,他的自性還是沒有染污,本來就不染污。換句話說,常樂我淨在,法身般若解脫也在,就是不現前,現在不起作用,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有個染污的妄心障礙住它,把它擋住了,它不起作用,道理在此地。

      我們修行修什麼?沒有別的,就是希望這些煩惱,無量無邊的煩惱,把它化解了,我們的性德不就現前了嗎?怎麼化解?大乘教裡面說,煩惱有多少?八萬四千,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這意思是什麼?對付煩惱的。經上又說「煩惱無盡」,四弘誓願不是說「煩惱無盡誓願斷」?用什麼斷呢?法門,「法門無量誓願學」,無量法門是對治無盡煩惱的。換句話說,煩惱有多少,法門就有多少;煩惱沒有了,法門也沒有了,相對的。煩惱是病,法門是藥,藥是治病的,病治好了,藥就沒用了,藥就沒有了。病治好了還有藥,你又病了,哪一個健康身體的人天天吃藥?沒這個道理,吃藥他就有病。所以進補都是有病,他需要!真正健康,什麼補都不需要,那叫真的健康。你就曉得,法門原來是對治煩惱的。所以大乘教裡頭有一句話說,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叫阿伽陀藥。「阿伽陀」是印度話,就是這個藥無病不治,什麼病它都能治,而且非常有效,它不是治某一種、某一種的,它是什麼都治。你要得到這個藥,你就得到寶,千經萬論可以不必學了。這是真的,一點不假。

      我們看到倓虛法師的回憶錄,《影塵回憶錄》,是倓老晚年講給學生聽,學生向老人請教這一生的經歷,他也講得很仔細,一生從他的家世,講到出家、修行、參學、晚年的這些成就,弟子大光筆記。大光法師年歲比我大,也往生了。早年在世,我每一次到香港,我們一定在一起要聚會一次,現在這些老朋友都凋零了。裡面有一則,記錄一個鍋漏匠,這個故事是真的。鍋漏匠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我這個年齡,童年的時候住在鄉下,鄉下還有這個行業,補鍋、補碗的,鍋打破、碗打破了,能把它補起來,還可以使用。現在沒有了,現在鍋壞了,馬上就丟掉,再去買個新的,為什麼?現在的資源豐富。在那個時候,抗戰之前,民國二十幾年的時候,資源很缺乏,所以用品都很仔細、很珍惜,不敢浪費。這個行業非常苦,補一個鍋、補個碗,多少錢?幾個銅板,非常辛苦,挑了個小擔子吆喝著。

      這個鍋漏匠跟諦閑法師是同鄉,小時候在農村裡的玩伴,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學了這麼個行業糊口。到中年,中年是四十幾歲,中年感覺得非常苦,日子過得太苦了,聽說他的老朋友,小時候玩的這個朋友出家了,當了法師,而且小有名氣,受到很多人尊敬、供養,他就來投靠,把他找到了。找到那個時候,好像諦閑法師在觀宗寺當知客師,在寺院裡主管接待賓客,知客師。找到之後就跟他訴苦,目的想跟他出家。諦閑法師就說,「來了,難得,住幾天吧,住幾天,你還是回去幹你的本行」,,跟他講:你不能出家。他說:為什麼我不能出家?「你笨手笨腳,你在寺廟裡,你能幹什麼?基本的五堂功課你都做不下來,年歲又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你說研究經教學講經,你不認識字。」真的沒法子幫助他。可是他這個朋友是一定賴著不走,非跟他出家不可,他到最後,諦老實在沒有辦法了,他說:我有個條件,你能不能答應?你答應,我幫助你,不答應就沒辦法。他說:「行,我答應,你叫我幹什麼我就幹,全聽你的。」這個條件之下,諦閑法師答應他,給他剃度。剃度之後,把他送到鄉下小廟裡面,這個廟沒人住,廢棄了,破廟,沒人住。鄉下也有一些學佛的居士,那是諦老的信徒,就附近找幾個居士照顧他這一個月的生活費用。還找了一個老太婆,也是個老居士,給他燒兩頓飯,中午、晚上,早晨他自理,燒兩頓飯。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他會,他說:「你就老老實實念這一句佛號,怎麼個念法?一天到晚就念,不要間斷,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起來你就接著念。」這個人好,老實,真聽話!諦老告訴他:「你念下去,將來準有好處。」他也不問什麼好處,反正你教我念,我天天念就是了。念了三年,三年沒出門,就等於閉關一樣,哪裡也不去,老老實實念了三年佛。

      這一天,告訴燒飯的這個老太婆,告訴她,他要到城裡面去看看朋友,其實是什麼?去辭行,他自己知道,他要往生了,就看看老朋友。晚上回來,吃了晚飯,告訴老太婆:明天不要替我燒飯了。老太婆心裡想,「師父三年都沒有出過門,怎麼今天出門去看看老朋友,明天叫我不要燒飯,可能是他有朋友請他吃飯。」這是猜想。可是到第二天,她不放心,提早一點來看看師父在不在家。來的時候叫師父,沒人答應,結果看到師父,身上都是舊衣服,他哪有新衣服!不過穿得很乾淨,洗得都很乾淨,站在佛堂佛像面前,叫他不答應,已經走了,已經往生了。這老太太一看,怎麼死了?站著死的!嚇了一跳,從來沒有看到過人是站著死的,趕緊去找幾個居士,把這個信息告訴大家。大家都來看,有些老居士明瞭的都很讚歎,趕緊派人去通知諦閑法師。從鄉下走路,沒有交通工具,去、回來三天,他還站在那裡,站了三天。諦老法師來了,看到這個樣子,讚歎,你難得,你真成就了!當著大眾說:「你的成就,多少寺廟裡方丈住持比不上你」,就包括他自己,「講經說法的法師也不如你,真成就了」,替他處理後事。一句佛號,三年,不認識字,什麼都不懂,走得那麼瀟灑。他站在那裡,手上還握著拳頭,手上有很多灰,拳頭扒開,手上還有八、九塊現大洋,那是什麼?大家猜到他從前做鍋漏匠的時候賺了一點錢,大概意思是讓諦閑法師拿這個錢替他辦後事,辦後事都不要求別人。

      老和尚常常舉這個例子勉勵念佛人,你們真念佛,真想求生淨土,要向鍋漏匠學習。你看看,時間也是三年,不要很長的時間就能成功。他同時還講了一個參禪的弟子,也是他的徒弟,那個沒有成就,那個以後去做土地公去了,這兩個不能相比。那個參禪的徒弟,當年在世身分不錯,他在一個大寺廟裡當首座和尚,首座和尚是僅次於住持,身分地位那麼高,最後落到鬼神道裡面做土地公去了。這就說出念佛法門的殊勝,只有一心念佛,真誠清淨平等覺現前了。鍋漏匠沒有跟老太婆細說,也用不著說,他預知時至,知道什麼時候走。看看老朋友,那個用意也是度那些人,那些老朋友一聽說鍋漏匠走了,肯定來看他。告訴我們,佛法是真實的,不是假的,不是騙人的,不是迷信。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對佛法生起信心是非常非常艱難!學佛的人很多,真信的人不多。真信就真有成就,懷疑就不會有成就。沒有成就,會造成負面影響,那你就是罪業,你在造罪業。你是佛門大護法,人家看到你真正修行人,到最後你走得不好,讓人家看到什麼?「這佛教是迷信,這假的,不是真的,你看他學佛一生,最後這個樣子」,你就曉得你有多重的罪過,你破壞佛教形象,你讓多少人看到你這個樣子退了心,這個因果你要不要背?沒辦法,背不起還是要背。你要是把方方面面都看到了,然後你會知道學佛不是容易事,《還源觀》上講的四淨德,你才會真正重視它,「隨緣妙用」。什麼是隨緣?我們今天很具體的給諸位說出來,我們能夠把《弟子規》百分之百的做到,那叫隨緣,把《感應篇》落實是隨緣,把「十善業」做好是隨緣,這隨緣。妙用是什麼?妙用就是心裡面痕跡都不著,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那叫妙用。

      大乘經教裡面給我們講的妙用是三輪體空,三輪體空做不到,決定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的境界只要做到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那就叫妙用,為什麼?你肯定往生,你能給世間人做個最好的榜樣,幫助世間人能夠增長學佛的信心、增長念佛的信心、增長往生的信心,你這個功德多大!這是真正的清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帶給你清涼自在,宿世、今生的業障統統消除。要相信釋迦佛告訴我們,真誠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頭一個,我們相信佛不打妄語。那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我們的業障為什麼消不掉?說明什麼?無始劫到今天業障太重,一念消八十億劫,念念都消不了,念了幾十年都消不了,這業障多重!業障重,生不生畏懼之心?畏懼的心生起來,畏懼心是什麼?墮三途。

      宋朝瑩珂法師念佛三天成功,把阿彌陀佛念來,那是什麼力量?畏懼,因為他自己知道他業障重,雖然出家,不能持戒,還是常常破戒、犯規,習氣太重,自己很清楚,看看經教裡面所說的,自己心裡一想,決定墮阿鼻地獄,生起恐懼心來,害怕。向同參道友請教,你們大家想,有沒有方法救我?有一個同學就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之後,讀《往生傳》,看到別人念佛往生,感動得流淚,每讀一遍都流眼淚。自己下定決心,把寮房門一關,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三天三夜不吃飯、不喝水、不睡眠,門一關,三天三夜求阿彌陀佛。他也不是說就是三天三夜為期,沒有,他是關門就是一定要把佛念來。三天三夜之後,阿彌陀佛現前,真把佛念來了,那是什麼?真誠心,怕墮阿鼻地獄的心。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壽命,你好好的念佛,好好用功,十年之後,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他聽了之後,毫無思慮,就向阿彌陀佛請求:我十年的壽命不要,我現在跟你走。為什麼?他說他自己業障太重,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誘惑。他說:「這十年,我不知道又要做多少罪業的事情,我不要了,現在要跟你走。」阿彌陀佛就答應了,告訴他「三天之後我來接你。他非常歡喜、非常感謝,門一打開,告訴大眾:阿彌陀佛三天之後來接引我。

      寺院裡的大眾聽到,半信半疑,為什麼半信?他說的話不像是假話,從態度上能看得出來;疑惑的是什麼?一生造作罪業,破戒、犯規,這樣的人關起門來,就念了三天三夜,哪有這麼快?可是怎麼樣?三天不長,大家都看著,看三天之後你往生不往生。到第三天,瑩珂法師要求寺院大眾念佛送他往生,大眾當然歡喜,就念佛送他。念不到一刻鐘,古時候的一刻時間不長,古時候的時辰,一個時辰是我們現在兩小時,子丑寅卯,兩小時,一刻大概現在的半點鐘。念不到半點鐘,他告訴大眾,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了,別人看不到,他就走了,沒有生病。這是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這是絕頂聰明人。證明《彌陀經》上所講的話,「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到「若七日」,這是無比的勇猛心、精進心,三天能成就。

      我早年住在美國,住達拉斯的時候,華盛頓D.C.那邊有一個華府佛教會,它還請我做會長,我去過很多次。當地有一個中國人,姓周,叫周廣大,他開個麵包店,得了癌症,他什麼宗教信仰都沒有。病重的時候,醫生放棄治療,他沒有辦法了,很痛苦,所以他家人這才到處求神問卦,我們有個佛教會在那邊,就找到我們。我們會裡有幾位很熱心的同修就去看他,看他樣子不行了,就勸他不要求病好,把念頭轉過來,求往生極樂世界,跟他講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這個周先生很難得,他聽了之後居然能相信,他就接受了,要求他的家人,把對他一切治療統統放下,改成念佛送他往生。家人在那個時候也沒有辦法,就試著看,日夜不斷的,這是輪流,念了三天三夜,他走了,歡歡喜喜的離開,沒有病痛。轉變成念佛的時候,他的癌症就不痛了,他就感覺到很有效,自己跟著大家一起念,三天三夜走了,瑞相非常好,火化的時候有舍利。這是在現代我們親眼看到的,沒有接觸過佛法,這一句佛號三天三夜,念佛走的,這一點都不假。若一日到若七日,唐朝那個時候有效,在現代這個社會還有效,還在美國。周先生,我們不能說他做周居士,他沒有學過佛。有人問我,他為什麼能往生?為什麼他一聽就會接受,就不懷疑,叫家人一起念?這沒有別的,我們相信因果,周廣大這一生沒學佛,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我們相信他念佛這個根很深,臨命終時一有人給他開示,他阿賴耶識念佛的種子起現行,他能相信,他不懷疑,他做出榜樣給大家看。

      在我們這個地區,應該距離不遠,將軍鄉,我們這是鳥松鄉,這個話是四十年前了。四十年前,我在佛光山教學,佛光山的工程很多,有不少長工,就是長年在佛光山工作的,做這些建築工作的。他是將軍鄉人,告訴我一樁事情,他的鄰居,一個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他親眼看到的,不是假的,他勸我們念佛。那天晚上,月光下面,他給我們講開示,給我們上了一堂課。我帶著學生,有十幾個人,洗耳恭聽,不是假的。所以關鍵就是你能不能放下,這是你能不能往生的關鍵。你要是真能放下,像念佛堂堂主口頭上常常掛著的,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身心是正報,世界是依報,依報、正報統統不要放在心上;「提起正念」,正念就是六字洪名。堂主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問題你聽了,你是不是真聽懂?是不是真相信?是不是真幹?真幹就是放下。這一放下,你立刻就感覺到,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正覺心現前,真誠現前。一放下就是什麼?菩提心現前。換句話說,只要你有一樁事情沒有放下,你沒發菩提心。沒有發菩提心,念佛能不能生淨土?不能生。我們要問,鍋漏匠有沒有發菩提心?宋朝瑩珂法師有沒有發菩提心?再看我們近代的,華府的周廣大先生,他有沒有發菩提心?台南將軍鄉的這個老太太有沒有發菩提心?沒聽說,也沒有聽他自己講過。可是我告訴你,他真發了,為什麼是真發了?放下身心世界就發了,為什麼?身心世界那個牽掛,把你的菩提心障礙住了。

      菩提心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那還用得著發嗎?障礙去掉,它就現前。你看看,他心裡什麼都不想,只想阿彌陀佛,這就是大菩提心。這話不是我講的,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頭講的。蕅益大師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時候的人,他生在明朝,往生的時候在清朝。菩提心不是別的,真心。我們今天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全是用妄心,妄心是什麼?分別執著,我們是用這個心。說得粗一點,我們沒有把自私自利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這是妄心,障礙了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我在前面加一個「真誠」,在後面加一個「慈悲」。清淨平等覺就是什麼?深心,完全是自利。真誠是菩提心的本體,清淨平等覺是自受用,慈悲心是他受用,對待一切眾生大慈大悲。《往生傳》裡面說的這些人有沒有大慈大悲?有,在哪裡表現?做樣子給我們看就是表演,他自己往生那個瑞相,留給念佛人做證明,三轉法輪,他是作證轉,那就是大慈大悲,讓你看到,讓你聽到,信心生起來,不再懷疑了。你沒有親眼看到這個例子,你懷疑,你看到就不懷疑了。

      有緣的人看到了,這叫佛度有緣人。看到的人親自來告訴我們他親眼所見的,將軍鄉老太太站著往生,我們沒見到;在佛光山做長工的這個工人,絕不是打妄語,絕不是欺騙我們,老老實實把他看到的經過告訴我們。我們聽了相信,我們對他很尊敬,我們把他所說的當作一堂功課來學習,我們也就變成有緣了。真正能修,消除自己的業障,這是肯定的,「念一聲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佛說的,經上說的,決定不是假話。我們念佛,業障沒消掉,原因在哪裡?我們是妄心念,不是真心,為什麼?我還有自私自利、還有妄想執著,還有許許多多事情牽掛在心裡放不下,所以那一句佛號的力量大幅度的虧折了。念佛一百分的力量,我們只能得一、二分,原因在此地。這就是古人講的,你不會用心。剛才我們所舉的這幾個例子,這幾個人他們用真心,他們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對世事毫無牽掛,所以他的效果那麼顯著。我們在《往生傳》、在《淨土聖賢錄》所看到的,這種例子很多,而且都是貧窮人,在這個社會上都是沒有地位的普通的人,他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沒有貪戀,所以他的心真。

      一般人為什麼不能成就?這佛在經上也講過,叫「富貴學道難」,為什麼?富貴人他心裡牽掛很多、憂慮很多、分別執著很多,很不容易放下。這一生雖然大富大貴,比不上貧窮下賤的人,為什麼?他們這一生能作佛去了,能達到登峰造極;大富大貴人依舊在造罪業,來世要是搞不好,他就到三途去了。所以我們能夠輕視貧賤人嗎?不敢輕視。不但對於貧賤的人不可以輕視,對於這些畜生都不能輕視,對於鬼神也不能輕視,說不定他們成就比我們快,他們成就在我們前面,他們將來作佛了,可能我們做他的弟子還不夠。人要能想到這些道理、這些事實真相,傲慢心就沒有了,想想自己能跟誰比?傲慢是嚴重煩惱,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貪瞋痴是三毒,加上慢跟疑是五毒。疑是什麼?對聖教懷疑,對極樂世界懷疑,對念佛往生懷疑。念不念?也念,信得不真,裡頭有疑在裡頭,裡頭有慢在裡頭,還有貪瞋痴,為什麼?我們每天念佛,貪瞋痴慢疑夾雜在裡頭,把這個功夫完全破壞掉了。

      所以念佛的環境非常重要,這個環境叫道場,一個如法的道場,清淨道場,讓你遠離外面環境的干擾,幫助你、成就你。這在娑婆世界,自古至今是必要的,尤其是現今的這個時代。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在我們這個時代,建立道場,小道場,共修的人數不要超過二十人,真正志同道合,大家在一起互相勉勵、互相策進,有好處。這些是真話,不是假話。所以,古德註解裡雖然只有兩句八個字,很值得我們玩味,「安住清涼,諸障悉淨」,你看就這八個字,保證我們一生成就。我們的身心得不到清涼,你就要警覺到,就要意識到,這個環境修行困難。真正想成就,那你就得先找修學的環境,那就是什麼?緣分,助緣,正助雙修,這一生才能成功。

      弘護正法是好事,你要曉得,這種好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福報,福德,不是功德,福德在六道裡面受。有報的,有福報的,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要功德。功德跟福德在相上講沒有兩樣,在理上講就不一樣。福德是什麼?「安住清涼,諸障悉淨」是功德,你護持正法,弘揚正法,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是功德,這個能幫助你往生;如果這裡面夾雜名聞利養、夾雜人我是非,福德,出不了六道輪迴,一定要知道。學佛千萬不能把福德誤會成功德,那就錯了。佛沒有誤我們,經典也沒有誤我們,是自己把意思錯會了,你可不能怪人。到臨命終時不能往生,怨天尤人,「佛騙了我,經典騙了我」,不是的,是你自己錯解如來真實義。古人講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對的,外頭絕對沒有過失,世出世法都不例外。過失是什麼?過失是煩惱,是你自己生的,你要埋怨別人的話,罪上加罪,你何必!可是一般人在習慣上都是怨天尤人,幾個人回頭?所以回頭是岸,一回頭就清醒過來了,一回頭,智慧就開了。念頭都在外面,是愈迷愈深,那業障就愈造愈深重,回不了頭。這是學佛同學不能不知道的。

      「一切法無味」是對世間人講的,對六道講的,對十法界講的。如果說無味,你就得要捨,就要放下;你感覺到苦,苦就得放下。佛法教我們什麼?離苦得樂。這個得樂與貧富沒有關係,與貴賤也沒有關係,富貴貧賤是另外一樁事情,迷了就苦,悟了就樂。孔老夫子學生當中一個最貧窮的,顏回,顏回連三餐飯都成問題,窮到這個程度。你看看《論語》裡面所記載的,夫子對他最欣賞,對他讚歎最多,為什麼?他快樂!快樂從哪裡來?從學習裡來的,所以把這樁事情,離苦得樂這樁事情,放在《論語》的第一句。你看看這什麼意思?用意深,編撰《論語》的這個人有大智慧,把這個擺在頭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是喜樂,喜樂從哪裡來的?學習來的。聖人的教誨你明白了,快樂;你能把它落實到生活,快樂!與富貴、貧賤不相干。富貴貧賤的人不樂的很多。

      所以佛在後頭加了一句,好,「破迷開悟」,佛講的,破迷開悟是因,離苦得樂是果,因果相應。迷破了,苦就沒有了;一旦覺悟了,快樂就來了。這裡面給我們一個什麼信息?人生要追求什麼?追求覺悟,你就有無比的喜樂,你的方向目標就正確。你要天天往迷裡面去鑽,什麼是迷?痴是迷,愚痴是迷;情見是迷,什麼事情感情用事,這迷;惑是迷,你要是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能把迷惑、痴情放下,你就覺悟了。為什麼?自性本覺,自性本來清淨,你只要把這些迷情放下,你的本覺、你的清淨就現前了。而且告訴你,一切眾生本來具足,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你只要覺悟之後,你的平等心生出來了,你對一切眾生平等的禮敬,決定沒有差別,為什麼?就跟《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看到了。他現在為什麼這樣?一時迷惑,迷惑是假的,不是真的。換句話說,肯定他會回頭,肯定他會覺悟,各個眾生時節因緣不同而已,有的人覺悟快,有的人覺悟慢。快慢我們不敢判定,說不定,我們今天看的是個蚊蟲、是個螞蟻,牠將來一轉生,牠就覺悟了,我還沒有覺悟,牠先覺悟了。所以你會用平等心看牠,你不敢輕慢牠,我們看到一定合掌稱牠「螞蟻菩薩」、「蚊蟲菩薩」,禮敬諸佛!

      所以世出世間法都要有一個健全良好的心態,這比什麼都重要。健康良好的心態就是隨順性德,隨順性德最簡單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我們先能隨順,先能把它做到就好。統統能做到,再能夠心地什麼都放下,就一句阿彌陀佛,那就是符合《還源觀》上講的「隨緣妙用」,後頭「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你就全都做到了。只要頭一句做到,後頭全做到了,真佛弟子!諸佛菩薩都讚歎你、都尊重你,哪有鬼神不尊重你的道理!你自自然然得到善神擁護,得到一切善神保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