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954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五四卷)  2008/4/26  華嚴講堂  檔名:12-017-195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三大段,第三小段勝慧菩薩。偈頌第四首看起:

      【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如是解法性。則見盧舍那。因前五蘊故。後蘊相續起。於此性了知。見佛難思議。】

      這兩首偈是講悟,前面兩首,第二、第三兩首是講迷,迷的現象,外著相,內迷失了自性,這是說的六道凡夫,哪一個不迷?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為的就是幫助六道凡夫破迷開悟,明瞭諸法實相。這個諸法,包括遍法界虛空界,大乘教裡面常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正報是講自己,自己的身心,依報就是講我們的生活環境,從近處說,我們的衣食住行是依報,環境往外擴張是我們的家,家親眷屬是我們依報當中有情的依報,田園宅舍是我們居住環境的依報。再擴大講到社會,講到山河大地,現在講到地球、講到太空,再擴大,六道,講不同維次空間,乃至於十法界,《華嚴經》上我們看到無量無邊的法界。鍾茂森居士很難得,他給大家做了個專題報告,把《華嚴經》裡面關於太空物理的部分,用數據方法顯示出來,跟現代科學做個比較,說明《華嚴經》裡面有最先進的科學,兩下一比較真的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報告是很有價值的。

      所以佛教我們觀察,觀察教我們參究,目的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現在這個社會,在整個世界歷史當中,前所未有的混亂局面,動盪不安,活在這個世間上,哪個人不苦?無論哪個行業,富貴人有富貴人的苦處,貧賤人有貧賤人的苦處,真的只有苦,沒有樂。所謂的樂,確實就像吸毒、打嗎啡,那個樂是什麼?是麻醉一時,藥效過去之後更痛苦。這是過去所沒有的,過去有苦,沒有這樣的痛苦,我們不能不覺悟。誰都願意離苦得樂,人人都在想方法,科學家在想,哲學家也在想,每個宗教裡也都在想,想不出方法。世尊在三千年前出現在世間,早就知道我們現前的社會狀況,三千年前教學所說的,是為我們這一代人。我們現在展開經卷,感覺得非常驚訝,佛怎麼句句話都說到我們現在人身上。從前人讀經、聽教,所感受的苦難沒有現在這麼深。但是他們能聽得懂,他們有警覺,因為警覺所以他認真修行,他證果了,他的問題解決了。

      那我們知道,我們有前生,我們有宿世,我們有理由相信前生、宿世,也是虔誠的佛教徒,我們的根性鈍一點。世尊在示轉的時候,我們麻木不仁,沒有感覺到,跟著大眾學習,天天也聽經不得受用。到世尊勸說的時候,佛法三個運,諸位知道正法、像法、末法。正法的時候是指示,人根性利,做個樣子給大家看,大家就覺悟。釋迦牟尼佛一生做好樣子給我們看,利根的人一看覺悟了;不是上根人不行,他不能覺悟。像法時期著重在勸轉,苦口婆心的勸導,所以教興起來了。在中國十個宗派,像法時候興起來,教是勸,有不少人省悟過來。這要知道,我們曾經經歷過正法、像法到末法,就是前面兩次我們都沒有成就,根性鈍老留級,正法留級到像法,像法留級到末法,末法可不能再留級,末法再留級就到三途去了。我們今天到了最低底限。

      在這個時代,作證轉,為什麼?許多各式各樣的災禍已經讓我們看到了。諺語所謂「不見棺材不掉淚」,我們現在見到棺材了,眼看到這麼多災難,《無量壽經》上講的「飲苦食毒」,這還得了嗎?這在過去時代沒聽說過,不要說過去太久,過去五十年沒聽說過,我們吃的東西乾淨,一點也不操心,為什麼?那個時候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最近這些年麻煩可大了,農藥、化肥全世界普遍運用,人們都知道這個東西對人身體健康有重大的妨害,真的是迷而不覺。使用農藥、化肥使農作物長得好看一點,色有了,香沒有了,味沒有了。中國人講求色香味,只有色,香跟味沒有了,這個世界還能住嗎?古大德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借假修真」,現在這個時候這句話真的好用!這個世界是假的,我們的身體也是假的,我們要慎重、小心,好好的利用假的環境、假的身體幹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提升自己的靈性,這是真的。提升靈性的方法,必須要放下萬緣,不善的緣當然要放下,善的緣也不要執著。

      為什麼?執著你就離不開六道輪迴,離不開六道輪迴,你就得受這個苦,真苦!人間苦,天上也好不到哪去,這些都是事實真相。最適合人類居住學習的環境,還是極樂世界好,那個地方確實是一真法界,一真是永恆不變。這個世界怎麼來的?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歷史,阿彌陀佛修行證果之後發願建立的。阿彌陀佛從哪來的?我們自性性德變現的。所以經論裡面稱之為「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句話說明,極樂世界對我們來講,一切眾生各個有分。自性變現的是什麼人?親人,比父母還要親。自性變現的阿彌陀佛,哪有見不到的道理!唯心是自己的心,不是別人的心,唯心淨土,自己真心變現的淨土,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所以覺悟的人沒有一個不取淨土,覺悟的人沒有一個不想親近彌陀。彌陀跟淨土是我們自性純淨純德所現的,也就是純淨純善,跟我們的關係非常的密切。

      可是迷失了自性之後,就像前面所說的「取相不如理」。那我們問,可不可以取相?可以。為什麼?取相是隨緣,要如理。理是什麼?理是知道相是幻相,不是真的。當下即空,了無所得,如理了。你知道它性是空的,真正明瞭相是妙有,妙有就是沒有。所謂「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是理、是性;不空,就是它真有。相雖然有,相有它沒有性體,相有性無,相有理無,所以你了解它。換句話說,取相而不執著,取相而不分別,取相而不起心、不動念,高明!這有三種人,這三種人都是覺悟的人,阿羅漢取相不執著,菩薩取相不分別,諸佛如來取相不起心、不動念。我們要問,他為什麼取相?他為了普度眾生,眾生著相。著相兩個字怎麼講?取相執著,病不在取相,病在執著。對凡夫來講,取裡頭有執著;對覺悟的人來講,取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所以取即非取,非取即取,則入不二法門,那就對了。佛教初學,要離一切相。佛給我們做榜樣,釋迦牟尼佛在世,你看四十九年的示現,離一切相!他的生活非常簡單,三衣一缽,一無所有。

      印度在中國的南方,那個地方靠近赤道,一年只有一季夏季,沒有春秋冬,所以三衣足夠了。生活條件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是教導我們,那是生活必須的,隨緣,除這之外什麼都不要了。統統放下,捨得乾乾淨淨,給我們看的,給後人做榜樣,你要想學佛,就得像他那個樣子。那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溫帶地區,這個地區四季分明,三衣不能保暖。佛的教學活活潑潑,不是死呆板的,你在這個地區生活環境所需要的,你應該要具足,住在這個地方四季的衣裳,你要缺乏你就不能生存。所以佛教到中國來,真的是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接受佛的教學,我們的生活方式還過中國人的老樣子,我們的衣著完全是自己固有的,這個諸位要知道。我們今天穿的圓領大袖子,這個衣服叫海青,海青是漢朝以前的禮服,中國人的衣服,現在變成出家人的制服。在從前不是,從前整個社會大家都穿這樣的衣服。不一樣的就是在家的民眾,他這個領子上繡的有花紋,衣服上也繡的有花紋。這個花紋叫章服,章是彰顯,顯示什麼?顯示他的身分、他的地位,好像現在軍人穿的服裝戴著階級。從前階級是繡在衣服上的,士農工商你一看就知道他是哪個行業的人。再看他的衣服顏色、繡的花紋,知道他的品級,他的社會地位,這個對於社會秩序、社會安全起很大的作用。禮,禮服是便於行禮,地位高下一看穿著就明瞭。滿清入關之後,這是外來的民族統治中國,統治漢族。中國的文化很久就傳到周邊國家,中國人稱為四夷,東南西北這些小國,都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滿清入關之後,要求全國的人要穿他們的服裝,我們叫旗袍,旗是旗人,就是滿州。但是出家人還是穿明朝服裝,穿傳統的服裝,我們這種服裝是傳統服裝。從春秋時代一直到現在沒有改變,出家人的服裝不繡花紋,叫素色的,避免正色。正色是五種色,紅黃藍白黑這叫五種正色,正色是禮服用的,大禮服,這裡頭有身分、有等級之分。

      所以出家人穿染色衣,標準的染色衣就是紅黃藍白黑染在一起,我們現在講的咖啡色,這是標準的。灰色的在佛門裡面也有很多人穿,顏色比較淡一點,它也不是正色。這些常識我們都要懂。真正紀念釋迦牟尼佛的是披衣,就是三衣,我們披在外面這件衣,這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所穿的衣,只有三件。現在諸位曉得五衣、七衣、大衣,大衣是九條到二十五條,我們現在大衣都選擇二十五條。染色衣,顏色一定是這樣的,這個才如法。過去有紅色的、紫紅色的,那是帝王時代高僧大德,皇上御賜的二十五條衣,顏色用大紅的,用金邊繡的,那是皇上賜的,在大典裡面可以用,對皇上的尊敬,普通都不用。所以我們過去不知道,初出家的時候也搭紅祖衣,以後知道這個不如法,因為我們的身分地位沒有到那麼高。從前紅祖衣是皇上賜的,現在我們自己製作的不行,所以我們就改掉了。任何法會當中,我們還是搭二十五條咖啡色的衣,現在這麼多年來,我看也有很多人都採用,這是好事,如法!保持自己永恆的謙虛、恭敬,事事不敢在人先,實在不得已做個好樣子。古人有句話說,「但開風氣不為師」,樣子做成功,自己馬上就退下來,讓別人去做,這是正確的。這裡頭有許多大道理在,顯示出大智、大仁、大勇、大慈悲,這裡面有真實的倫理、道德、哲學都應用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飯裡面是大學問!所以今天我們對「取相不如理」,特別加以補充,如理就是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為什麼?因為相是幻相,不是真相。

      今天這第五首偈子裡有一句,『後蘊相續起』,這把事實真相說出來,我們看到現象是什麼?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一種抽象的相續相。就像我們在電影銀幕裡看的色相是一樣的,不過銀幕上是平面的,我們現在是立體的,性質完全相同,相續相。你要真正了解相續的真相,你就知道佛講這個現象「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你就完全明白,「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中觀論》上講的八不,完全是眼前的事實真相。這些科學跟哲學,都沒有佛法講得這麼清楚,所以相,你可以欣賞它,你可以用它,你不能執著它,你不能佔有它。所以你要常常想到,從哪裡想?從身體。我們能不能佔有這個身體?不能。為什麼?如果真的我能佔有這個身體,那我應該年年十八,我不要衰老,我不要生病,你才真佔有了。你一天比一天老,這個時間已經說得太長了,你是一分一秒的在那裡老!現在比前一秒鐘就老,老了一秒鐘,這是事實。人不是十年十年老,一年比一年老、一月比一月老、一天比一天老、一時比一時老、一秒比一秒老,你沒有辦法控制。這個地方的這一句話,「後蘊相續起」,所以我們看電影,電影的幻燈片你一看就了解,那就是事實真相。所以可以欣賞,可以用它,不能佔有,不可以據為己有,不可以在這裡頭得失。你有得失、你有佔有,你就造業了。諸佛菩薩,包括阿羅漢應化在這世間,他為什麼得自在?他沒有得失心,他沒有佔有的念頭,那就是說明他執著完全放下了,所以他得自在。我們學佛學什麼?就是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我不迷惑了。

      內,我曉得身心不可得,心是什麼?起心動念,前念滅,後念生,念念不一樣,念念相續。因為有念它就有相,彌勒菩薩講得很清楚,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個話講得多清楚。這句話就是明白的告訴我們,所有現象都是空,不可得,凡夫錯了,妄分別錯了。在所有一切現象裡生起妄想分別執著,這就墮落了。我們在講席裡多次報告,還要多次報告,為什麼?我們沒有醒過來。這是佛法裡顯示的無盡的慈悲,不斷給你重複,時時刻刻給你提醒。相是假有,性是真空,它是真的,為什麼說空?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能現精神、能現物質,所以它是真有。真有,我們六根都接觸不到,眼耳鼻舌身意,在佛法講你都緣不到,緣就是接觸,接觸不到。你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到,你有心想不出,沒法子想它,心想不到的。那是你的本性,是你的自性,為什麼叫自?為什麼叫本?它能現萬法。《壇經》上說「能生萬法」,這個生就是現、就是變,它能夠變現萬法。但是它所變的那些一切法,存在時間之短我們沒法子想像。我們就彌勒菩薩所說的,用數學公式表現出來,那時間多長?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怎麼想像?你才動一念,這一念裡頭,你感覺到有一念,至少有三百二十兆的「後蘊相續起」。這是佛法裡講的科學,現象生滅的時間單位,佛給我們說出這個真相,三千年前說的。我們面對著現象,一定要了解它的真相,不再執著,只要你一不執著,你的煩惱就去了一大半,你的智慧開了,身心自在。

      初學的人需要一個很安靜的修行環境,從這上來說,以前的人福報比我們大,我們現在講福報跟古人比差太遠了,古人生活在寧靜的環境裡。我們的環境,現在真的可以用叫動亂不安的環境,可以這樣說,這個環境影響我們,我們的心靜不下來,引發我們阿賴耶裡面的業習種子。引哪些種子?自私自利的種子、名聞利養的種子、貪瞋痴慢的種子、五欲六塵得失的種子,把這東西引出來了。不但引出,而且念念在加強它,這很可怕,果報在三途。這種業因,三途的果報比過去,過去也有三途,沒有現在三途這麼苦,諸位要很冷靜去觀察,你就明白了。

      偈子末後說「是人不見佛」,這個不見佛就是不見性,就是不見諸法實相。禪宗裡面講「不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這個意思。我們今天想救自己,真正想離苦得樂,這個念頭必須要有。為什麼?如果你不想這些,你還想怎樣取得物質、精神上的這些享受,還迷在這裡面,你可以享受幾天?可以享受幾年?看你的福報。也就是你過去今生所修的福報,幾天幾年享完了,享完之後福沒有了,你過去造的罪業,今生造的罪業會現前,這個罪業感得的果報就是餓鬼、地獄、畜生。現在的餓鬼、地獄、畜生所受的罪,比從前不曉得重多少倍!地獄、餓鬼你沒看到,畜生你看到了,你去看看畜生牠的果報。

      過去養雞、養鴨是放在野外,牠很自由,牠在野外覓食,只有到長大的時候人們要吃牠了,殺宰的時候牠才有痛苦。你看現在,我是看那個養鴨的,那不叫做牧場。我在山東看的,鴨子的鴨蛋怎麼孵出來的?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燈泡照著牠,那麼把牠孵出來,不是母鴨孵出來,是用燈光把牠孵出來。孵出來之後就打針催牠長大,到第二天就長很大,一天比一天大,就像我們現在看竹筍一樣,一天一天不一樣。我去看的時候,場裡面的負責人遞了個小鴨擺到我手上,跟我的手掌一樣大,他問我,法師,你看這個小鴨出生幾天?我們看到這麼大,這麼大的鴨子!我說至少七天到十天,牠才能長這麼大。他告訴我:昨天出生的。你說畜生過的什麼日子,每天餵牠的都是化學飼料,長得快,兩三個星期就長大鴨子,送到北京去做烤鴨。他告訴我:北京烤鴨三分之一是他們這裡提供的。鴨子長得真快,不正常。所以我們看到畜生可憐!出生就不正常,成長不正常,到以後被人家宰殺,被人家吃掉的時候也不正常,為什麼?牠的肉裡面帶著有很多化學東西在裡頭,那些東西都是致癌,都是吃了之後,報應的因素在裡頭。所以現在眾生奇奇怪怪的病很多,病從口入,我們看了之後,立刻就聯想到肉決定吃不得。吃這種肉哪有不生病的道理?大概是只有農民家裡面,還是從前那種養殖的方式,那可靠。但是現在也有問題,雞鴨在外面覓食,外面現在土壤被染污,樹木花草被染污,所以牠所吃的東西不像從前那麼乾淨,是大自然生長的。

      現在整個地球被染污,水源被染污,科學家提出警告,再過若干年空氣都染污。那時候怎麼辦?所以很多科學家相信,人類會在這個地球上滅絕,也就是這個地球不適合人類生存,不適合一切動物生存,這是什麼原因?是科學帶來的後果。人類發展科學要付出嚴重的代價,這個代價多麼重?整個人類在地球上消失,代價就是這樣的。所以湯恩比博士他說得好,我看過他的這些著作報告,他說地球上最幸福的人,就是還沒有開化的人,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謂是貧窮落後,那個地方人有福報。這是一個時代的趨勢,我們沒法子,這是給我們提出的嚴重警告,告訴你,你得離開地球,到時候你不離開也不行。對於地球上的一切,不要再留戀,不要再有佔有的念頭,有的都應該全部放下。

      遇到佛法幸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到一個真正美好的環境親近真正善知識,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真善知識!可不可以去?去得了嗎?善導大師告訴我們,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去不了的,那是你的修學不如法,不如法裡頭最重要的因素,你對這個世界有貪戀,你放不下,這個人去不了。如果一絲毫貪戀都沒有,什麼都放下,他很容易去。要認真斷惡修善,因為經上一再的提示我們,那邊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念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不相應,不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善跟善產生感應,上善與上善起作用,感應道交。斷惡修善要從內心深處做起,不能有一個惡念,善惡的標準是《十善業道經》。《沙彌律儀》裡面,十條戒律、二十四門威儀,就是十善的落實。《弟子規》、《感應篇》是十善業道落實在世俗民間,能夠把《弟子規》、《感應篇》做到,念佛決定往生。這個例子我們見到太多了,在過去許多歲月之中,有不少的人,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聽到這個法門,一心執持名號,他真的斷惡修善,真往生,預知時至,沒有病苦,這個難得。這些人都給我們做證,說明這個事是真的不是假的。六道輪迴是假的,十法界是假的,我們今天迷惑迷在哪裡?把假的當作真的,把真的看作是假的。講到真的搖頭,不相信、不接受;說到假的他相信,這叫迷惑。

      所以清涼大師在第三偈註解上講,「取內蘊相,不了蘊性」,這是向內,著了什麼?著了色受想行識的相,在這個相上生起執著,以為它真有。色是四大和合,佛經上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地水火風,地水火風不是元素,是現象。基本的物質,現代科學稱為基本粒子,這是物質裡頭最小的,所謂的量子力學,就是講物質最小的。現在講到基本粒子,講到夸克,不能再分。它有四個現象,它確實在高倍顯微鏡下你看到它,這叫色,它是物質。它有濕度、它有溫度,佛法裡面溼度稱為水,溫度稱為火,物質就把它稱作地,就是地水火,還有個風,風是什麼?它是動的,它不靜止,而且動的速度很大。所以地水火風是形容基本物質的四種現象,你執著它真有,它存在的時間比閃電還短,佛在《金剛經》上用的比喻,「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露是什麼?露是相續現象;閃電,閃電是說它的自相,它本來的現象。佛教我們看所有的現象它的存在,像露水、像閃電,露水早晨有,太陽出來之後露水就沒有了。我們人生在世數十寒暑,就像露水一樣,你要知道它真相,這個現象很快就消失。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受想行識是精神面的現象,受是什麼?感受。你有苦樂憂喜的感受,殊不知苦樂憂喜的感受也不是真的。受,很複雜,說不盡,佛把它歸納為五個字,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這五種受是假的,凡夫有,覺悟的人沒有。為什麼他沒有?覺悟人知道是假的,不但受是假的,想行識都不是真的。識是什麼?識是我們現在一般人講靈魂,阿賴耶識裡面的業習種子。從哪裡來的?從一念不覺而來的。你就曉得,一念覺了之後,它就沒有了;沒有了,原來識就是性。覺悟叫性,迷了叫識,所以性跟識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由此可知,精神跟物質全是假的,都不可得,我們現在六道裡頭眾生,不是迷在精神面,就是迷在物質面。迷在精神,不迷物質,在我們這六道裡的無色界天,他對於物質不迷,所以物質沒有了,只有精神存在。我們一般習慣把識稱它為靈魂,所以無色界天我們稱它作靈界,它沒有物質的色相。老子常常想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無色界沒有身,既沒有身,當然就不需要宮殿樓閣,它統統沒有。

      色界天,欲沒有了,財色名食睡五欲沒有了,這個沒有了,有兩個很特殊的現象,第一個色界天人不需要飲食,色界天人不需要睡眠。沒有飲食、沒有睡眠,色界天裡面的環境叫不夜天,它沒有黑暗。什麼條件才能生色界天?修禪定,色界四禪十八層天,初禪三天,二禪也是三天,三禪也是三天,四禪有九天。四禪非常特殊,它有個正常的三天,另外還有個外道,那是個不正常的現象,叫無想天。你說我什麼都不想了,修無想定,什麼都不想,修成之後到四禪無想天去了。不是真的禪定,那是墮在無明裡!另外有五種天是修行人住在那邊,在那個地方修行叫五不還天,哪一種人?三果的聖人,阿那含他們在那個地方修行。證得阿羅漢就超越了,超越六道。所以阿羅漢根性有利鈍不同,利根的不必通過四空天,他直接證阿羅漢果就出去。根性鈍的還要通過四空天,那叫漸修漸證,根利的不需要。這都很不容易,很難成就,不要說是三果,我們想想初果,我們都沒有能力,這真的不是假的。

      初果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我們有沒有本事把它斷掉?八十八品見惑,世尊在教學裡面把它歸納為五大類,介紹方便。這五大類第一個是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第二個是邊見,第三個是見取見,第四個戒取見,第五個邪見,這五種錯誤觀念你統統斷掉,你才是初果,《華嚴經》上初信位的菩薩。見思兩大類的煩惱,這個見是錯誤的見解,思是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雖然很猛利,但是容易斷,錯誤的思想不好斷。錯誤思想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個很難斷,這五種統統斷掉你才證初果。大乘教裡面你才取得初信位的菩薩,十信是佛門的小學,你才小學一年級。從這個地方你要細心去觀察,細心去體會,真難!我們這一生能做到嗎?經教學講,講得天花亂墜,沒用,你煩惱沒斷,習氣會作祟。會把煩惱引發出來了,在修行人來說叫魔障,煩惱魔,你真正看清楚,想明白了,你才會死心蹋地的取淨土。除這個法門之外,還有什麼法子能夠在這一生當中,幫助我們超越六道輪迴!可以說八萬四千法門裡,你再也找不到了。

      絕對不是說別的法門不好,別的法門好,治不了我的病。八萬四千法門是治八萬四千不同的病號,你得的是什麼病?我們今天病重,八萬四千法門都治不好我們的病,只有念佛法門能救你,得講老實話。不可以好高騖遠,禪淨雙修、密淨雙修、禪密淨三修,聽起來很令人羨慕,你不曉得祖師講這句話是什麼用意!你心裡愛慕禪修,你不是那根性,祖師看得很準,可是叫你不學你不甘心,又怕傷了你的自尊心,那怎麼辦?祖師善巧方便告訴你,禪好,加點淨更好;實在說,禪你決定不行,你真正得力的,得力在淨,這麼個意思。你要是明白,我已經修淨就不要再加禪,那你加加錯了,再加上密就更糟糕,你往生的機會就愈來愈少。

      真的是大福報的人,最幸運的人,一門深入!真的是一部《無量壽經》,或者是一部《阿彌陀經》,一句佛號念到底,只要你肯把內外緣統統放下,外緣就是取相,內緣就是取蘊,內外都不執著。念佛堂堂主常講,「放下身心世界」,身心是內蘊相,世界就是前面講的取相,沒有一個不生!真的是萬修萬人去。信心堅定,一心嚮往,不再想這個世間,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決定不攀緣。隨緣,你的心是淨的,你是自在的;攀緣,你的心是煩惱,你不自在。再告訴你,隨緣不造業,攀緣造業,我們的業障已經夠多,還能造業嗎?要知道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是造業,無論是世法、佛法,只要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佛法也造業,在佛法裡造的什麼?造的是善業,佛法善,世間法不善。斷惡修善沒有分別執著,那叫淨業。所以一有分別執著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這麼變現出來,是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特別是執著,什麼時候真的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了,你很輕易的離開六道了。如果執著放不下,阿彌陀佛很慈悲,拉都拉不動你,沒法子!業力牽引著你,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你說多可怕。

      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要放下。放下之後學菩薩,菩薩在世間,用現代世間所說的話,是真正為人民服務,佛法的名詞叫普度眾生,普度眾生就是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裡最重要的一個方向、目標,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句話最重要。服務的項目非常多,無量無邊,什麼項目你都可以做,但是你不要違背這個原則,幫助他破迷開悟,那就是佛法。就像我們中國老祖宗告訴這一切文藝表演者,文藝表演項目也很多,幾千年來他們守住老祖宗一句話「思無邪」。人家來看你的表演也好,聽也好,跟著你舞蹈也好,決定不要讓這些人起邪念,邪念是什麼?貪瞋痴慢。這種表演對社會就是有大利益的,是社會教育,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的文藝它是社會教育。表演的內容,你看從前的表演,戲劇也好、音樂也好、美術也好、雕塑也好、說唱也好,內容你去細心觀察一下,內容都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古時候學校少,有機會上學的人太少了,為什麼人人都懂得倫理道德,人人都相信因果報應?就是這些藝術表演他們教的,用文藝這個方法來教學。好,沒有人不歡喜,內容是善的。

      佛教導我們,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用什麼方法度眾生?方便,善巧方便。這個善巧方便包括著藝術的表演,佛法講表法,佛門的學校對於這些是非常講究的,它是把藝術跟教學結合在一起,所以教學藝術化,現代這個時代很多人提起藝術化,佛法在三千年前就已經走向教學的藝術化。讓你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你所接觸到的,都是真善美的境界。而這裡面全都是教你破迷開悟,破迷開悟的果叫離苦得樂。苦從哪來?苦從迷惑來的,苦從分別執著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覺悟來的,覺悟的人把分別執著放下了,所以他苦樂憂喜捨都沒有了。苦樂憂喜捨沒有叫正受,受是享受,正是正常,正常的享受是佛菩薩。有苦樂憂喜捨的受,是六道凡夫的享受;佛菩薩沒有苦樂憂喜捨,那叫真樂,叫極樂。諸位要記住,極樂世界的樂不是苦樂的樂。要是苦樂的樂,極樂世界的人也麻煩,為什麼?樂得發狂,後面人常講樂極生悲,這是真的,樂極生悲。所以佛把這個樂放在煩惱裡,我們中國古人也把這個樂放在七情裡,叫七情五欲。七情五欲在佛法裡是煩惱,不是好事情,所以這些什麼?適可而止,對七情五欲要懂得節制。人不能沒有,他感情需要發洩,但是不能過分,過分真的生悲,產生副作用。所以禮,禮是禮節,就是節度,不能讓你太過分,歡喜也不可以太過分,悲傷也不可以太過分。可以發作,要有節度,用禮來做標準,讓你有節度。

      如果諸位真正明白了解,你才知道古聖先賢的智慧,古聖先賢的慈悲,一般講愛心,古聖先賢對後人的關愛,關懷、愛護無微不至,設想得太周到!他們是累積千萬年的經驗,竭盡流傳給後世。後人要是不相信,把它完全推翻不要它,自己去另搞一套,那可有罪受了。這就現在,現在捨棄不要了,那就看你受罪!所以現在人所受的罪,是在中國歷史上過去任何一個時代所沒有的。你要問,什麼原因?中國過去歷史上的動亂,還沒有把老祖宗教誨丟盡,總是有一部分懷疑,但是有一部分能接受。如果完全接受不懷疑,肯定是太平盛世。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的時候,老師常說,方東美先生也告訴過我。所以孔夫子自己講他「信而好古」,這四個字了不起!這四個字就是聖人,對古人不懷疑。有理由不懷疑,為什麼?它經過歷史長時間的檢驗,如果它有問題,應該早就被淘汰掉,為什麼現在還存在?現在新的學說沒有經過歷史的驗證,是不是真的是值得懷疑;已經經過歷史長時間證驗的,你就不可以再懷疑了。所以夫子這句話教導我們好,「信而好古,述而不作」,釋迦牟尼佛亦如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經題,講解經題裡面告訴我們,世尊自己說,他一生為大眾所說的法,不是他自己說的,全是古佛代代相傳,我沒有在古佛經典上多加一個字。說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這個話我們能相信嗎?從前有懷疑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相信,一點懷疑沒有。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見性,見性就成佛,佛佛道同!釋迦牟尼佛說的就是一切古佛說的,一切古佛說的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他真見到了,見到之後說出來哪有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從這個理上來推斷,佛的話不是假話,我們自己哪天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你跟諸佛完全相同。展開諸佛的經教,這經典一打開,就是自己想說的話,一點都不差。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我們可以套一句說,如來所見完全相同,不是大略,完全相同。

      所以夫子信而好古這句話,我們應當大力的宣揚。你宣揚這個,一定會有阻礙,認為你什麼?你太守舊,科學是不斷要創新,你怎麼守舊?這就是障礙的人會產生。那我們曉得,創新不如守舊,為什麼?你創不了新,沒有新。你說你新的東西,人家早已經都清楚、都明白了,像《華嚴經》上講的科學,講太空物理、講量子力學,現在的太空物理、量子力學跟《華嚴經》相比,差很大的距離,你怎麼創新?你怎麼創,超不出人家範圍。這些科學家是沒有讀到《華嚴經》,他要是讀到《華嚴經》,研究《華嚴經》,他就明白了。而用的方法不一樣,為什麼佛陀能了解太空,說得那麼清楚,物質、精神現象,這還得了!「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科學家說不出來。「念念成形,形皆有識」,科學確實在研究這個,都沒有研究出來,佛早說過了。現在我們只聽到科學家講物質現象是無中生有,物質從哪來?從無當中發現的,他也發現到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可是佛講得那麼清楚,我們感官的世界是「後蘊相續起」,你說你有什麼話說?創新,怎麼創法你也沒有辦法超過諸佛如來,諸佛如來所了解的,是整個宇宙究竟圓滿,它怎麼來的?心現識變的。所以你能明心見性,一切就明瞭,沒有新可以創。那個創新只有一個方法,違背自性,違背自性產生虛幻的境界出來,這個虛幻境界就是三途六道,這個不是真的,這像作夢一樣,但是你迷在裡頭不能超越,你真正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就幹這個。局外人看到,就是六道之外人看到,叫可憐憫者,迷惑顛倒,自作作受。雖然如是,你的靈性不滅,現象的造成是分別執著變現的,離開分別執著你就是佛菩薩。

      第四首偈前面兩句講了真話,『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自性是真有,為什麼說無所有?它是真有,你六根接觸不到,所以佛法裡稱自性叫空。無所有,可以說無所有物質,它不是物質,它不是精神,精神、物質皆無所有。所以對於精神跟物質都不可分別,都不可以執著,都不可以妄想。『如是解法性,則見盧舍那』,盧舍那是報身佛,報身佛就是佛性,就是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單講般若智慧這就是報身佛,報身是智慧身,見報身佛就是自性般若現前,這個般若現前無所不知。既然無所不知,它起作用一定是無所不能,能是什麼?能在十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現身說法,這是它能。三十二應,能,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身。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