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270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七0卷)  2000/2/2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70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鳩槃茶王偈頌,第二首:

      【佛昔普修諸行海,教化十方無量眾,種種方便利群生,此解脫門龍主得。】

      龍主鳩槃茶王,在前面長行我們看到,他修學得法的是「修習無邊行門海解脫門」。從這個意思上來看,他是一個好學的人,從廣學多聞上成就的。這個顯示法門無量,眾生的根性不相同,契合自己根性的方式來修學,成就就比較容易,所以我們修學選擇法門就非常重要。修學無量法門必須是根性大利才有能力,我們根性比較遲鈍,學一部經論都感覺得困難,如果同時修學許多種經論,我們不但不能得利益,反而把思考擾亂了。所以一定要選擇,與自己根性、與自己生活環境方便的法門。在現前我們的根性不利,我們的生活環境障緣太多了,所以學一個宗派都不容易。

      早年李炳南老居士教導我們學一部經,如果再有能力學兩部經,學三部經他老人家不許可,學三部他就搖頭,你沒有能力。我們細細想想,老人家的話有道理。古人所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因為佛法修學確實不在乎你學的東西多,要在精,精純就與定慧相應。專一,這就是修定,定能開慧。慧開了以後,不但佛法你通了,世法你也通了。我們要懂得,佛法修學它真正的目的是開智慧,佛門常講大徹大悟,我們目的在此地。可是徹悟,決定是從禪定當中來的,決定不是你讀很多東西你會開悟,沒這個道理!你讀很多東西,增加你的常識,我們說常識豐富,不是智慧。連儒家也這麼說,叫「記問之學」,不是從心性裡面悟得的。

      由此可知,儒跟佛都講求悟性,如果要達到這個目的,戒、定、慧就非常重要。戒就是守法,決定遵守老師的指導。老師是個過來人,他有經驗,他能夠幫助我們、輔導我們,我們只要真正肯守法,依教奉行。一門深入得清淨心,生活、工作、處世樣樣都能守法,你心就安,心地安幫助你得定,所謂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是什麼?我們現在講是清淨心、平等心,這個大家好懂。說「禪定」,大家聽這個名詞感覺得太玄了,很難體會、很難理解,實際上就是清淨心、平等心,這個就是定。清淨平等決定生智慧,智慧現前,世出世間法都通達。所以古德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通」,確實如此。

      我往年在台中親近李炳老十年,我這十年只學了五部經,這是其他同學都很難比的。我這五部經,頭一部跟他學的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你們很多同學都看過,小乘經,分量不多,經本大概只有五頁,這是我第一部跟他學的。第二部學的是《阿彌陀經》,大家常念的,也不長。第三部比較長一點,《普賢菩薩行願品》,第四部是《金剛經》,第五部是《大佛頂首楞嚴經》,這算是一部大經。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師教學的方法是一樣一樣學,你這一樣學會了,才准許你學第二部。什麼叫會了?要上台去講,他在下面聽,他聽到覺得滿意,你才可以要求學第二種。如果他聽了不滿意,你就不必再要求了,一定要熟透!

      經單單會講,你能講得好嗎?講不好。怎樣才把這部經講好?依教奉行,經上所講的你要去做,多少要做出幾成。換句話說,在你生活當中,你真的有了變化,工作態度,與人交往的態度、言行,都起了變化,你是真學。李老師要求的標準並不是很高;換句話說,經上所說的教訓,你能夠做到百分之二、三,他就很滿意了。不容易!百分之二、三都不容易。這種修學法是不是就有成就?那很難說,這只是一個開頭。要真正談上有成就,這一部經的理論教誨,至少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三十,你才算是有個成就。這種成就是人天福報而已,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但是以這一點成就,念佛求生淨土倒是一個好辦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行。靠自己斷惑證真不容易,這是我們必須要把它認識清楚,要明瞭的。

      我們在此地看到這一位龍主鳩槃茶王,是菩薩示現,如來化身。如果不是諸佛、法身大士化身示現的,不可能修行證果,所以統統都是諸佛、法身菩薩大慈大悲,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來給我們做榜樣。我們在這裡面得到啟示,在這裡面真正省悟過來。所以有人問我,很多人問,不是一、兩個,問我為什麼要跟其他宗教交往?問我的人是佛弟子,我就告訴他,我跟所有宗教族群交往是落實「大方廣佛華嚴」,我知道所有宗教裡面的神聖是諸佛如來的化身。你們念過《普門品》,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基督身得度他就現基督身,應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現阿訇身,阿訇是伊斯蘭教的傳教師。所以我們才曉得,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神聖,全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我們的恭敬心生起來了,平等心生起來了。不是別的,都是諸佛如來無量無邊的方便,我們自己分別執著,那是錯了。我們不知道事實真相,知道事實真相分別執著就沒有了,決定是一視同仁,最極真誠恭敬心來對待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來對待一切眾生。

      偈頌第一句:『佛昔普修諸行海』,這一句關鍵在「佛」這個字。四弘誓願裡面,每一位同修記得很清楚,「法門無量誓願學」,是不是我們現在就可以學?現在決定不能;到什麼時候你開始學?到你成佛的時候才開始學;你沒有成佛,你決定不能夠廣修法門。成了佛還要學嗎?成佛還要學,那成的是什麼佛?你要問清楚。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告訴我們,他解釋《金剛經》上所講的「諸佛如來」,他的解釋,「諸佛」是圓教初住菩薩就成佛。《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四十一種佛,就叫「諸佛」;跟禪宗講的相應,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天台家所講的「分證即佛」。他要不要學?要學。所以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要廣學多聞?證得圓教初住菩薩以後,如果是別教是初地以後,沒有證得這個位次,一心修定。圓教初住菩薩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個時候可以廣學多聞。

      四弘誓願也教給我們修學的次第,沒有見性之前,我們修行重點在哪裡?斷煩惱,要在這上下功夫。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在這上下功夫。換句話說,沒有見性之前,沒有大徹大悟之前,我們修學的重點是在真誠、清淨、平等;見性之後,那個重點是在正覺、慈悲。我們現在也在修慈悲心,說實在話,相似的慈悲心,為什麼?慈悲心裡面還摻雜著嚴重的煩惱,分別執著,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悟後起修,無量無邊的法門就非常容易,一點都不難,一接觸就通達,不需要完全接觸,接觸邊緣已經就通達了。

      我們在經典記載裡面看到,龍樹菩薩,龍樹是初地菩薩,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他三個月就通達了,有這個能力才可以廣學多聞。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惠能大師,特別裡面有一條記載,法達禪師,那是個學《法華經》的,他到曹溪去請教,能大師說:這個經我沒聽過,你念給我聽聽。他只念到「方便品」,《法華經》的第二品,念完之後,能大師就止住他,「行了,不要再念了」,完全明白了。二十八品經念兩品,後面全部通達了,這種能力才行,才能廣學多聞。我們這個經全篇念下去,念個十遍、一百遍、一千遍還不通,那怎麼行?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要知道自己的能力,我應該選擇什麼法門、什麼經論來學習,而且有良好的學習態度。這是最重要的,你有沒有成就,決定在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的方法,實在講,並不是很重要。我過去在作學生的時代,跟同學們一塊研究討論,我就說我們成功失敗,態度佔百分之九十,方法充其量不過佔百分之十而已,同學們當中很多重視方法。我這個說法得到老師的肯定,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點頭,大家沒有話說。要用真誠心學習。

      不但是學習,經文裡面「普修諸行(ㄏㄥ)」,這個字我們這個本子裡頭他圈了一個圈,念去聲,去聲當動詞用。如果我們念諸行(ㄒㄧㄥˊ),那是當作名詞用,這地方當動詞。動詞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行為,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身體造作是身業的行為,口裡面言語是口業的行為。行為無量無邊,身、口、意這三個字就統統都包括盡了,「海」是形容無量無邊。眾生的三業行為是錯誤的,錯在哪裡?不順法性。我們台灣同胞講「不順法度」,這是錯誤的。佛的標準是性德,是法性裡面的性德,與性德相應的是正行,與性德相違背的是邪行,思想見解叫邪知邪見,言語造作叫邪行。把邪行修正過來,那就是正行。

      「佛昔」,這個「昔」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普」這個字也很重要,普是平等,不分族類。這個族類是大的族類,在十法界裡面,佛是一個族類,菩薩是一個族類,聲聞是一個族類,諸天是一個族類,餓鬼、畜生、地獄各是各的族類,這個「普」就是為一切不同族類的眾生。佛修行不是為自己,佛早就成佛了,說老實話,他身語意決定沒有毛病、沒有錯誤,沒有錯誤還要裝出有錯誤是來表演。世尊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作佛,《梵網經》上說過,他這一次來示現、來表演是第八千次了。他是來唱戲的,是來做做,裝出樣子,裝出我們種種的毛病,裝這個樣子來覺悟我們、來感化我們,讓我們六根接觸到他老人家的生活行持有所感悟,不是他真的在修行。你以為說他真的在修行,那錯了,我們看錯了!早就成佛了,這個叫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流露,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

      而這個現相裡面,我們講形相,形相裡面總的來說,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你們看看釋迦牟尼佛所表演的,他的日常生活,他的工作,他處事待人接物,佛教我們什麼?就是這十二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是我們這個世間眾生的病。他示現就針對這個病而發的,這是對症下藥,我們讀經要能看得出來,然後我們才能學到東西。佛放下了,我們也學放下,也有同學說,「我很想放下,可是偏偏放不下」。放不下也得放下,為什麼?放下了你問題才能解決,放不下你的問題永遠不能解決,放不下你生生世世還要搞六道輪迴。你要是果然放下了,你這一生就永脫輪迴,這個身在世間,那就像古德所講的「最後身」,我在六道搞輪迴,這一次是最後一次,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不管你修哪個法門,修禪也好、修密也好,念佛也好、學教也好,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這十二個字沒有放下,你決定不能脫輪迴,念佛也不能往生。諸位要曉得,念佛不能往生!

      李老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兩、三個。那兩、三個何以能往生?那兩、三個放下了,所以他能往生。那麼多人,還有九千九百九十多個不能往生,不肯放下!所以一生念佛,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念佛,為什麼沒有能往生?這十二個字沒放下。我們這一生明白了、覺悟了,要提升高度的警覺,還想不想搞六道輪迴?還想不想過這種辛苦的生活?我們冷靜觀察日子過得很苦,還願意搞這個嗎?多想想天人的生活,多想想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我沒見到,念《華嚴經》,《華嚴經》上所講的是佛菩薩的生活。大小乘經論裡面,講天人的生活講得很多,欲界天、色界天。華藏世界、極樂世界純善無惡,人人都是好人,沒有一個人有害人之心,沒有一個人對人沒有禮貌,沒有一樁事不是好事,這個地方我們想不想去?真想去,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一心念佛,你就決定得生。

      帶業是帶過去宿業,不能帶現行,過去宿業是什麼?是我們的無明煩惱習氣,這個東西沒有斷,不要緊,只要你現在能夠控制住,這佛家講「伏住」,我們現在的話講「控制」,你能夠控制,不發作。但是單單控制很難,的確很不容易,你最好能做一個轉變,轉變那就是學佛。佛不但沒有自私自利,佛是全心全力幫助苦難眾生,我們有這麼一個轉變。所以人不能沒有念頭,做到沒有念頭,那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完全沒有念頭那是無想定,你將來果報在四禪無想天,也不簡單,我們做不到,總是有念頭。把為自己的念頭轉變為社會、為別人,從這個地方做一個大轉變,這好修,這是大乘法。完全講控制自己是小乘法,大乘法是做個轉變,所以比小乘容易。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決定不為自己。為一切眾生裡面,還摻雜著自己一點在裡面,那就是錯誤,你的心不純。百分之九十九為眾生,裡頭還有百分之一為自己,你就不純,那一念就是毒素。古德講經常常比喻:醍醐,在古時候醍醐是最好的飲料,一大碗的醍醐裡面一小瓢的毒藥摻進去,醍醐就變成毒藥了。這個比喻就是你百分之九十九為眾生,裡頭還有百分之一的念頭為自己,就造成了重大的障礙。不可以!要捨得乾乾淨淨。

      諸佛菩薩在世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天天跟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中斷。釋迦牟尼佛一天講多少時間?我們在許多大乘經上看到,「二時講經」。二時是多長的時間?那個時代印度把一晝夜分做六時,晝三時、夜三時,二時就是現在八小時。釋迦牟尼佛在世,對大眾講經說法是每天八小時,他的確是有超人的體力。我們現在一般人,叫你一天上八個鐘點課,你行嗎?釋迦牟尼佛行,這些菩薩、阿羅漢都行。為什麼行?他無我,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所以他無有疲厭。我們今天難,我們有我,有我就有疲倦,所以我們每天講兩小時經就覺得很累。他們的工作量比我們大,他們心比我們清淨,一切為眾生,確確實實沒有為自己。我們裡頭摻雜一念為自己就不行,就不能跟人比。所以修行,身體造作是給人做好榜樣,口裡言語是為眾生解決種種疑難,沒有一樣不是幫助眾生,身語意三輪教化。

      第二句『教化十方無量眾』,這一句是說明佛教化的對象。「教」是教導,他不用「教學」,他用教化,「化」是教學的成果。古人讀書在變化氣質,這就收到成效了。佛陀教導這些眾生,這些眾生果然起了變化,化惡為善,起了變化,收到效果了;化迷為悟,化凡為聖,佛天天在教,不斷不斷把眾生境界向上提升。如果天天教,教的學生一點變化都沒有,這個教的效果沒有了;換句話說,沒有成績拿出來。教是佛的事情,老師的事情,化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在大乘經裡面,我們常常看到「開示悟入」,教是開示,化是悟入。老師能幫助我們的就是開示,開就是說法,我們有問題向他請教,他詳細給我們解答,這是開;示是示範,他本身做一個模範給我們看;開是言教,示是身教。佛教我們放下,他一定放下,他沒有放下,他不能教我們放下,他叫我們放下我們不服,他本身放下了。他教我們放下自私自利,我們觀察他確實沒有自私自利;他教我們放下名聞利養,確實他自己不沾名聞利養;教我們放下貪瞋痴慢,他確實沒有絲毫貪瞋痴慢;我們服了,我們真肯學,這化!我們聽到他的教學,看到他示現的這個榜樣,我們覺悟了。我們學習,學習就是入,真正肯學習,學他那個樣子,入!悟入這個境界。

      這一句裡面充分顯示出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隨機說法。十方世界眾生不一樣,就是在我們地球上眾生也不相同,人類是個大的族群,畜生類也是個大的族群。人類從膚色上,我們分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思想見解都各個不相同;畜生裡面種類更多。佛要度哪一類的眾生,一定要現同類身。我們在經教裡面看到,諸佛菩薩示現在畜生道,他要去度那一群豬,他一定去投豬胎,變成豬身,天天跟豬在一起,跟牠講經說法;要現人身跟豬說法就不行,就講不通。他要度餓鬼一定要現餓鬼身,佛教有些超度儀式裡面,像放燄口,燄口台對面紮的一個鬼王焦面大士,那是什麼人?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度餓鬼道就現餓鬼身,現同類身。隨類化身,應機說法,我們在這一句裡頭充分的看到了,我們要知道學習。

      我們理解了、明白了,漸漸在這個經上體會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儘管有種種形色差別,體性是一個,這是佛在本經裡頭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體性是一個,我們深深的體會得。所以有人說,不同的宗教能融合成一體嗎?當然能!憑什麼能?體性是一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民能夠互相合作嗎?能!不但人與人能,人與畜生都能,人與鬼神也能,究竟的道理就是同一個自性。現在一般人為什麼講,「難,不能」,難在哪裡?不能是你不往來,你不溝通,那就變成不能。不往來、不溝通就是有隔閡,有隔閡大家在猜,我猜你,你猜我,愈猜愈離譜,麻煩從這裡生的。所以什麼事情要通,通了問題就沒有了。

      過去我們跟其他宗教沒有往來,不通,彼此互相猜疑;現在我們一交往,通了,沒事了。我早就想到,要請每一個宗教來給我們上課、給我們講經,這個話我也講了不少年。李木源居士昨天跟我說,我們要落實,我說:好,太好了!一個星期一次,我說:好。我們就選在星期天,我星期六講經,星期天我們請此地九大宗教的領袖,請他到我們的講堂講他們的經給我們聽。我們來聽,這要落實,緣成熟了就可以落實。李居士問我什麼時候開始?我說:你先跟他們約定,讓他們做一個準備,到我們居士林五樓講堂給我們講他們的經。這是好事情,我們什麼都學,廣學多聞,我們學他們的,他們就學我們的。其實我在此地,印度教請我去講過一次,伊斯蘭教也請我去講過一次。我們現在請他們是長期的,不是講一次、兩次,長期的。請他們每個星期來講,我們跟他們約定,還是他們輪流來講,一個星期一個星期輪流,還是每一個宗教輪流一段時期,或者三個月,或者是半年,給我們講十次、講二十次。這個教講完之後,另外一個宗教來接著講,不要中斷。每一個星期天到居士林,可以聽到各個宗教的講經,這是「教化十方無量眾」。所以講他們的經的時候,他們的信徒都可以到我們這兒來聽經,我們大家在一起上課。

      所以什麼問題,通了就沒有問題,不通問題就來了,彼此互相猜疑,這裡面就產生誤會。誤會變成衝突,衝突變成流血戰爭,毫無意義,統統都違背了神、佛的教誨。這個經上哪一段不是教我們溝通?「十方無量眾」,不是對一個小團體,不是對佛門四眾弟子,不是!沒有接觸佛教,我們更要愛護他、更要幫助他、更要關懷他,這才對。已經入門人他懂了,沒有入門我們加倍的愛護他、關懷他、照顧他、幫助他,你才符合經義,我們念才沒有白念。

      用什麼方法?『種種方便利群生』。「種種方便」,就是佛家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門太多了,不好講,佛菩薩有善巧把它歸納,總結成幾個綱領。佛教給我們應酬,這個應酬就是我本人跟任何一個人接觸,他學佛也好,他不學佛也好,不論年齡,不論性別,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我們的長輩也好、晚輩也好,只要跟一切人接觸,跟一切眾生接觸,佛教我們四個原則:「四攝法」,我們有沒有做?四攝法是釋迦牟尼佛跟一切大眾接觸的標準。

      四攝第一個是「布施」,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服務,不論接觸哪一個,我為他服務。服務的項目三大類:財、法、無畏。財裡面有外財、有內財,外財是我們以金錢物質為他服務,幫助他;內財是我們的勞力,我們作義工,以我們的身體、勞力來替他服務,照顧他,現在講照顧他。我們有沒有做?法布施,我們給他做一個很好的榜樣,教導他。我們仔細觀察,他有哪些缺點,我們所表演的正是他這個缺點的反面。他不孝父母,我們表演的特別孝順父母,不但孝順我們自己父母,我們孝順他的父母,你要這樣教才行。他不愛他的兄弟,我們看到他的兄弟特別表示愛敬,這是四攝法裡頭一個布施。無畏布施,我們以種種方便,使他能感到身心安穩,離開一切憂怖苦惱,這一類都屬於無畏布施。我們跟大家接觸,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愛語」,言語都是愛護對方的話。愛護對方的話不一定是好聽的話,甜言蜜語是害人的,是綺語;愛語是責備他、罵他、教訓他,愛護他,要懂得。這裡頭怎麼樣運用,那是智慧,真實智慧,高度藝術,表達的方式是高度藝術;內有真實智慧,表達的是高度藝術。「利行」,我們所作所為都是利益眾生的,都是對他有利的。最後一個原則是「同事」,今天我們講落實宗教的合作,我們請各個宗教到我們這兒來講經,同事。他們那邊講經,我們到他那裡去聽,同事。這個樣子從這些地方,我們建立六和敬裡面的「見和同解」,現在人所講的建立共識。所以四攝、六度是須臾不可以離開的,我們從早到晚接觸一切人事物,你就要用上,你就要落實。學了這麼多東西,所學非所用,講得天花亂墜,完全沒做到,跟自己生活完全脫節,這個佛法學了沒用處;佛有教,我們沒有化。如何我們接受佛的教,自己立刻就產生變化,我們就學會了。

      「種種方便」從哪裡下手?《楞嚴經》上講「最初方便」,最初方便實在講就是四攝法。所以諸位,這個四攝千萬不要誤會,四攝是我們接引眾生的,什麼時候接引眾生什麼時候才用它,錯了!我們一天到晚接觸任何一個人都要用四攝法,你學了才管用。尤其是對這些迷惑顛倒、業障習氣深重、作惡的眾生,更要加倍的慈悲。所以我說「神愛世人」,對於不信的人加倍的愛護,為什麼?信的人沒有問題,他將來都到天堂,不信的人墮地獄,那還得了嗎?特別關懷他,特別照顧他,是這麼個道理。有信心的人,他已經在學習了,他已經上路了,他會走了;沒有上路的人,我們怎麼樣去引導他,所以加倍。這個「方便」裡面,四攝用今天的話來說是手段,接觸之後一定要有真實的利益,要建立暢通的管道,才能產生殊勝的效果。國家與國家管道暢通,決定不會有戰爭;人與人之間,特別是有誤會的、有隔閡的冤家對頭,如果能常常接觸、常常往來,什麼樣的怨恨都化解了,知道什麼?一時誤會所產生的。

      今天在新加坡,九大宗教能夠變成一家,就是常常聚會,幾乎每一個星期我們都要聚會,交往非常密切。哪個宗教裡頭都有很多節日,我們的節日邀請他們來參加,他們的節日邀請我參加,我在這個地方應酬很忙。我這次到香港去了幾天,這五天當中,此地回教就有兩個慶典邀請我,我這兩個慶典就沒有參加。每一個星期至少有一次,多的時候兩、三次。而且現在好,他們所邀的,九個宗教統統都邀到。每一個星期兩、三次的交往接觸,接觸頻繁,變成一家人,變成好朋友。他們都在聽我講經,我們這邊講經的VCD都送給他們,他們回去都很認真的聽,見了面都告訴我,我們現在全家都在聽你講經。基督教的金神父歡喜,說「我們天天聽」,道教的李道長也是天天聽。我們讀他的經典,他聽我們的經典,在思想見解上逐漸逐漸融通,那還有什麼問題?天下可以變成一家,什麼誤會、障礙、隔閡統統都可以解除,每一個國家不要再去搞軍備,把這個錢省下來做社會福利事業,大家都享福!

      前個星期康國泰打電話給我,好像是加州大學校長,是哪一位,想替我安排,跟美國現在兩位競選總統的人見見面,小布希跟高爾,現在的副總統。我實在抽不出時間,以後再說。如果有機會我很想跟他見見面,當面勸告他不要當警察,美國當世界警察,哪個人看到他都頭痛、都討厭,小孩看到警察都嚇呆了,都跑掉了。所以不要當警察,當聖誕老人,小朋友看到聖誕老人不都歡喜嗎?美國要換一個態度,做世界的聖誕老人,不要做世界警察。我要有機會我一定勸他,把這個利害得失說給他聽。當聖誕老人才是真正世界領袖,當世界警察,世界上許許多多國家怨恨你。它現在是沒有力量,有力量總想報復你,搞得你自己身心不安,你何必幹這個傻事?你把發展軍備這些錢,用做聖誕老人的禮物,到處送禮,到處布施,世界上哪個不愛美國人?就在一念之差!所以要領導這個世界,要叫全世界的人服你,心服口服,尊敬你,佩服你,他要好好學四攝法才行。聖誕老人就是四攝法,絕不可以用武力,武力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報復非常的殘酷,何必搞這個?我們在新加坡、澳洲做的這些成果,我們有一些錄像帶,我跟康國泰說,我說:你把我們這些東西先送給他看看。讓他先有個印象,以後有機會見面,我勸他們作聖誕老人,放下警察的包袱。

      「種種方便」,行門全是方便門。我們今天淨宗行門提的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是我們「種種方便利群生」的綱領。我們這些科目,認真努力修學,是為利益群生,不是為利益自己。諸位要曉得,假如你在佛法這些綱目修學是為利益自己,你來生得人天福報;如果你所有一切的修學是為便利群生,你將來成佛作祖;同樣幹一樁事情,用心不一樣。所以為自己出不了六道,三界有漏的福報。我們今天看到這個世間,你看到有很多大富長者,財富百億千億的,大貴的,作總統、作國王,都是前世修得的福報,他以種種方便利群生,但是他歸自己。

      我為什麼做社會慈善事業?是為名,是為利,沒有忘掉自己,果報就在世間;更大的到天上去作天王,佛經裡面講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錯就錯在沒有把自私自利放下,名利沒有放下,這一點我們要提高警覺。我們今天很認真努力在修學,如果還有一絲毫名利心夾雜在裡面,還有個人的希求、欲望夾雜在其中,我們的果報在三界。所以要把這些東西捨得乾乾淨淨,念頭都不生,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這個光明自己看到,不需要求別人給我們作證,自己看到,清清楚楚,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在這個境界當中不要忘記,決定求生淨土,為什麼?求生淨土是快速圓滿成就;不求生淨土,你會生到四聖法界。你超越六道,你會生到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不錯,但是要達到究竟圓滿的佛果,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真正聰明,沒有不選擇念佛求生彌陀淨土的。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偏讚西方淨土,道理在此地。

      龍主菩薩這幾句話,雖然只有四句,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在此地做個總結,首先把我們的觀念轉過來,自己要肯定我們自己的觀念是錯誤的,真的錯了!由於這個錯誤的觀念,造成六道輪迴,造成三途苦報。我們把這個觀念轉過來,從今而後,起心動念、一切作為是為眾生的,決定不為自己。穿衣吃飯都是為眾生的,我在這裡活一天是為眾生活的,決不是為自己活的,自己生死就了了!這個身體軀殼是為眾生服務的工具,我們在哪一個工作崗位,就利用這個工作崗位行菩薩道。所謂菩薩道就是在這個崗位上做出榜樣,做出為一切眾生服務的榜樣,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痴慢,一切為利眾生,無論什麼身分,無論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示現乞丐?這個意思我們要懂。在我們這個大社會裡面,乞丐是最貧窮、最苦的,他要示現最苦的,這叫普度。要示現個大富長者,那只在上面階層,下面階層不行,不能接觸了。他示現最下面的,最下面可以通最上面,完全貫通,所以做這個示現。他示現得很妙,示現得很善,出生是太子的身分,最高的,結果修道的時候他示現乞丐的身分,從帝王到乞丐他整個貫通了,妙不可言!我們從這些地方去體會,你才能真正懂得佛種種作為、種種方便利益群生,你才體會得到,我們在這裡頭才能學得到。他真平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全都圓融成一體,所以這個示現是真實智慧,現在講的確是高度藝術,這個世間人誰都比不上,我們從這裡體會,從這裡領悟,從這些地方學習。這是龍主鳩槃茶王他的修學報告,我們讀了、討論了,知道如何來學習。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