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516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一六卷)  200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516

      諸位同學,請看「世主妙嚴品」,同生眾,異名菩薩偈頌:

      【爾時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菩薩眾莊嚴海已,即說頌言。】

      這一段是說偈儀,意思跟前面所講的沒有兩樣,這是經中一再的提示我們,要修謙德,要謙虛,要禮敬。菩薩即使是在等覺位教化眾生,做種種示現、說法,都承蒙諸佛如來加持,所以必定有『承佛威力』這一句。對於一切菩薩眾,一定是具足誠敬,真誠的恭敬,所以也必定有『普觀一切菩薩眾莊嚴海』。這個境界都是遍虛空法界,所以用「海」來形容。第一首:

      【諸波羅蜜及諸地,廣大難思悉圓滿,無量眾生盡調伏,一切佛土皆嚴淨。】

      向下這十首偈,與十普菩薩性質相同。他們所修的雖然是一個法門,但是一定融通一切法門,所以在偈頌裡面就不會結歸到哪一個人,像前面十普菩薩一樣。因此,在這裡就很明顯的看出華嚴境界。前面我們曾經說過「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長行裡面這屬於行布,偈頌裡面就是圓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這些地方非常明顯的顯示出來,我們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在這個當中學習。

      海月光菩薩,所修的法門是「出生菩薩諸地諸波羅蜜教化眾生,莊嚴佛土」,在偈頌裡面都很明顯的顯示出來。『諸波羅蜜』在《華嚴》是將六波羅蜜展開,說成十波羅蜜。波羅蜜這個名詞是梵語,含的意思也很多,在古時候翻經的把它翻成「到彼岸」;到彼岸,印度人有這個意思就稱波羅蜜,中國古時候也有這麼一句話,我們中國不說到彼岸,說「到家了」。這個到家就是圓滿成就、圓滿成熟,或者說他的手藝,這個手藝到家了、純熟了。無論是什麼工作,只要做到很圓滿,大家都會用這個話來稱讚你,燒個菜燒得很好,你功夫到家了,所以波羅蜜在印度是很普通的一句話。

      在佛法裡面也用這個,布施,布施這一樁事情你做到非常圓滿,做到究竟圓滿,一絲毫缺陷都沒有,就稱為布施波羅蜜。持戒,這講守法,你做得非常好,就稱為持戒波羅蜜。下面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是通常講的六波羅蜜。《華嚴》再從般若裡面開出來,有方便、願、力、智,這後面四種,總而言之都叫做善巧方便,是屬於後得智,無所不知。般若波羅蜜,就代表根本智。就是「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般若波羅蜜代表無知,後面這四種叫無所不知。所以一般大乘經上講的六波羅蜜,並沒有欠缺,《華嚴經》上講的十波羅蜜,也沒有多出一條來。講六波羅蜜,《華嚴》後面四波羅蜜,都在般若波羅蜜裡面。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開合,展開來是十句,合起來是六句,意思不增不減。《華嚴》用十代表大圓滿,所以每一法它都說成十法,就是連這一個團體,參與大會的團體,這一百七十多個不同的族類,代表的人物也都用十個人,用十來表圓滿,我們懂得這個意思,這個話就好講了。

      「諸波羅蜜」就是講十波羅蜜。『及諸地』,「地」是地位,地位是屬於境界,就是說你的智慧、你斷煩惱的功夫,達到什麼樣的程度,這就是講地位。在此地因為他們都是屬於等覺菩薩,這個「地」當然是指十地菩薩。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我們平常也稱它做十一地,這是菩薩的地位。修行到某一個程度、到某一個境界,稱它初地、二地、三地到十地,十一地就是等覺。『廣大難思悉圓滿』,圓教地上菩薩的境界確實真的是「廣大難思」,不要說是地上,就是前面的三賢位,他們的境界不但我們凡夫不能了解,就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也不知道。這樣的境界,海月光菩薩他們這些人都圓滿了,十一地菩薩地到頭了,再往上提升一級,那就是圓滿的佛果,究竟佛位,所以稱它做「廣大難思」。智慧成就了,地位成就了,「諸波羅蜜」是講他修行功夫成就了。這個時候,他的事業就是教化眾生、莊嚴佛土。教化眾生是弘法,莊嚴國土是護法,弘護是一不是二。

      『無量眾生盡調伏』,這個境界是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九法界眾生,都是菩薩教化的對象。佛在經上講,一尊佛、某一個菩薩教化區是有一個什麼範圍,給諸位說,這種說法是佛陀方便說,為什麼?教初學的。初學,這個觀世音菩薩你看都在中國,在中國普陀山教化中國人,靠普陀山愈近的人,就覺得跟菩薩愈親切,用意在此地。四大菩薩都在中國。其實四大菩薩教化的對象是盡虛空、遍法界,佛陀教導凡夫,凡夫總有個親情沒有斷,讓你對於諸佛菩薩生起親情,你會非常尊敬他、非常歡喜他,你才樂意接受他的教訓。如果這個人,你討厭他,不喜歡他,不願意親近他,他有再好的東西教你,你也沒有辦法學習,這些都是屬於善巧方便。這些善巧方便我們要學、要會用,統統應用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尤其要懂得應用在你的工作行業裡面,利益無量無邊!

      佛陀用這些方法,讓我們這些凡夫對諸菩薩產生親切之感,所以常常想到這個道場去朝拜,我們中國人講朝山。從前朝山功德確實非常殊勝,為什麼?道場裡面天天有講經說法,不僅是這些規矩,規矩是屬於戒律、威儀,調身的。你這個身體,從前在俗家在家裡面,放逸隨便,到菩薩道場這邊來了,一切都要守規矩,不許可你放逸,所以這是調身,懂得怎樣約束自己言行。還要聽經,每天在講堂裡面聽經上課,調心!你對於宇宙人生,甚至於對你的家庭事業,有許許多多的疑惑困難,這一聽經就化解了,就把你這些疑難雜症全都解除了,這是好事,所以那個朝山真有利益,真能得到東西!就等於說參加這個訓練班,去接受短期訓練,你在山上住一個星期,你接受一個星期訓練;住兩個星期,接受兩個星期訓練,這是好的。

      所以南洋的佛教,像泰國就有短期出家,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現在還有婦女,短期出家不必剃頭,目的在哪裡?接受佛陀教育。要用現在社會一般的人來看,接受佛教道德教育。家庭裡頭現在沒有了,學校裡面現在也沒有了,所以道德教育只有到佛教寺院裡面去修學。可是現在一般佛教的寺院,在中國在外國,經典的教學已經沒有,大概只有一些少數的佛學院;日本、韓國有佛教大學,這裡面有一些法師大德們在這邊傳授經教,而一般寺院裡頭看不到了,這個很遺憾!什麼時候所有寺院道場都能夠恢復到教學,也不疏忽規矩,解行相應,佛教就興旺起來了。諸位如果細心去看中國歷史,佛教興旺的那個時候,國家強盛,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為什麼?崇尚道德。人人持戒,人人守禮,自自然然不犯過失,不做犯法的事情,這是教育的成就。

      至於莊嚴國土,『一切佛土皆嚴淨』。怎樣莊嚴佛國土?一定從本身,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的「如教修行」。如教修行是真正莊嚴一切諸佛國土,是真正供養一切諸佛菩薩。如果不能夠依教奉行,全都是假的!我們在佛前供養香花水果,這是一般人講莊嚴道場,只有形式,沒有實質;甚至於建造殿堂,塑造佛菩薩形像,都是屬於形式上的莊嚴。這些莊嚴具有沒有作用?有作用,作用很大,叫一切大眾見到這個殿堂、見到這些形像,把佛法的種子種下去了。我們常常聽人講,佛經上的「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念一聲佛號,念一聲菩薩名號,凡是聽到的人,阿賴耶識裡頭佛的種子種下去了,這是好事情!一歷眼根也一樣,所以佛菩薩莊嚴的形像,人家看到了,佛種子種下去了。這個造像或者是畫像,畫得非常端莊,人看了之後,就很想仔細看看、多看看,加深他的印象,使這個種子產生力量,用意在此地。這是幫助佛接引眾生,這是好事情。

      如果我們做這些事情,心裡頭有求願,我們世俗人常講許願,這就變成福德。如果歡喜做這些事情,自己沒有求願,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做這個事情就變成功德。功德跟福德,事上是完全相同,沒有兩樣,用心不一樣,果報不一樣。功德裡面必定有福德,福德裡面沒有功德。功德可以幫助你了生死脫三界,幫助你提升境界;福德不能,福德只能感受福報。你莊嚴道場,喜歡做這些事情,布施錢財,你將來得財富的果報;你親手在這裡面繪畫雕塑,布施你的智慧,布施你的才藝,你得聰明智慧的果報。什麼樣的因,他得什麼樣的果報。功德就不一樣,功德可以提升你自己的境界,確確實實幫助你破迷開悟,確實能幫助你煩惱輕智慧長,這就是提升自己境界。

      這都是外面形式上的莊嚴,不是佛教導我們莊嚴的本意。莊嚴的根本意,是要把自己修成佛菩薩的樣子。怎麼修成?你的心跟佛的心一樣,佛是什麼心?佛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們努力去學習,把我們作凡夫那種虛偽的心放下,改成真誠的心,這叫修行;把我們染污的心放下,學佛的清淨心;把我們貢高我慢、自以為是的心放下,學佛菩薩的平等心;把迷惑顛倒的心放下,學佛菩薩的正覺心;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放下,學佛菩薩的慈悲心,仁慈博愛。這叫修心,這叫從根本修。讀誦大乘,開佛的智慧;嚴持戒律,學佛的行持,佛的口、佛的身沒有過失,不造罪業,不害眾生。這樣真正學佛,我學釋迦牟尼佛就像釋迦牟尼佛,我學阿彌陀佛就像阿彌陀佛,學觀音菩薩就像觀音菩薩,學地藏菩薩就像地藏菩薩,這才是「一切佛土皆嚴淨」,「無量眾生盡調伏」,這個作法就對了。第二首:

      【如佛教化眾生界,十方國土皆充滿,一念心中轉法輪,普應群情無不遍。】

      這是教化眾生,我們要學,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如佛教化眾生界』,「如」是像,我們要像佛一樣教化一切眾生。那我們想一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老人家的用心,一片真誠清淨慈悲,對一切眾生平等的教導。這個平等諸位要知道,他的真誠心平等,清淨心平等,慈悲心平等,他教學的內容不平等。為什麼?眾生根性不相同,有上根的、有中根的、有下根的。下根人,你跟他講很深很廣的大道理,他不懂,他不能接受,你跟他講是白講了。上根人,你跟他講小法,他都了解,又何必到這個地方來求學?所以教學一定是因材施教,正如同中國古代的私塾教學,私塾是一個老師,釋迦牟尼佛當年教學也是一個老師,也跟教私塾沒有兩樣。

      世尊示現成道之後,在鹿野苑,那個時候教導的只有五個人,五比丘五個學生。五個學生教導的方法都不一樣,以後學生愈來愈多,根性當然各個不同。佛陀是有教無類,順應不同的根機,給他們上課,這就是今天我們在《大藏經》上看到這麼多的經典。實實在在講,世尊當年所教的這些東西流傳到現在,分量已經很少很少了,大部分那些教材都已經失傳了。這一樁事情我們能夠理解,在兩千多年歷史裡頭,時局變化太大了,印度這個地區常常有戰爭有動亂,典籍那個時候很少,完全是手寫,分量不多。一個大的變局之下,很容易把這些典籍毀滅掉。當時運輸交通非常艱難,印度高僧到中國來,帶一些佛像、經典來;中國高僧到印度去留學,回來帶一些,那是大量經典裡面精挑細選,沒有辦法全部搬到中國來。所以帶到中國來之後,要從事於翻譯,把它翻成華文。翻譯的時候,又經過一次篩選,所以帶到中國來的沒有翻的典籍,我們想像當中,那個數量也不在少數,但是到今天都失傳了。所以留下來的東西,我們今天在《大藏經》上看到,說老實話實在不多,是世尊當年四十九年教學的一部分。

      就在這一部分當中,我們就能夠觀察得到,世尊教學對象裡頭程度參差不齊。從教科書上能看到,每一會就是每一堂課、每一個單元,都有不同的當機者,當機者是主要教學的對象,對他講的,其餘人那是旁聽的;還有一類的是作影響眾的,幫助學生增長他的信心、增長他對老師的恭敬,這一類稱為影響眾,都是大菩薩,都是大福德的長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他們在旁邊隨喜,也恭恭敬敬在旁聽。我們想到這種境界,怎樣來設定我們現在教學的講堂,「如佛教化眾生界」,我們在那裡學。現代講堂的設施,講堂還是有必要,但是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今天是網路,是高科技的傳播,怎樣把佛法傳播到每一個人的家庭?佛陀教化眾生的目的是無限的,不是限定在一個地區。今天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知道佛的心願,如何把這麼好的教學,介紹給全世界廣大的群眾?要真正把這個事情做好,確實要有大福德的人來護持。剛才我收到台北一個傳真,有一位韓國法師,東國大學它裡面附設「譯經院」,院長到台灣來訪問,想看看我,我不在台灣,他們把這個傳真傳給我。他們也在學《華嚴》,聽說我在講《華嚴》,也有這個意思怎樣把《華嚴》落實,這個思想好!希望我在明年三月間到韓國去訪問,這是好事情!我們現在心願當中,希求有一位大護法,這個學校大學校長那是大護法。

      怎樣來設立這些課程?所以今天在全世界弘法利生,一定要利用高科技做遠程教學。學校裡面培養師資,各宗各派的法師、弘法的法師,讓他們在網路、在衛星電視台裡面天天播講,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我們現在知道,這個地球各地方有時差,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全世界的人都能接收到。實際上上課,八個小時就夠了,為什麼?一天重播兩次。這八個小時是對地球這個地區的,下面八個小時是另外一個地區的,它的時差不一樣。所以同樣節目的時候播三次,那就二十四個小時,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不分晝夜,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這就是第二句講的,『十方國土皆充滿』。所以現在不需要建許許多多的寺院道場,需要建立遠程教學,需要有衛星的傳播。如果明瞭佛法的人多了,你想想看,這個世間人哪一個不希望求得大福報、大智慧?大福報、大智慧到哪裡去求?佛門裡面來求。你一定要懂得,佛門影響愈大,福報就愈大,智慧就愈大;影響愈久,你的壽命就愈長。你想想看哪一個人不想求財富?不想求聰明智慧?不想求健康長壽?這裡頭一切具足!

      『一念心中轉法輪』,「一念」是講沒有二心。弘法、護法的這些大德,他在這個世間就是這麼一個心願,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弘揚佛法的、護持佛法的,除此之外,沒有事!『普應群情無不遍』,「群情」是九法界眾生,渴求大法,你能夠以佛法布施給他們,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在全世界,培養弘護人才的地方不要多,有個幾所足夠了。實在講,一個大的國家能夠有一所佛教大學,或者是有一所宗教大學,都可以!每一個宗教設一個學院,中國現在有六個宗教,設立六個學院,成立一個宗教大學,完全培養師資。培訓寺院管理人才,不必在這個地方,另外辦培訓班就可以了,那個可以多辦。培養弘法的師資,人力財力統統集中,用遠程教學。這裡頭重要的要有很健全的翻譯小組,翻成各國文字,才能夠普遍利益全世界不同地區的眾生,無量無邊功德。我們讀這兩首偈,要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這個作法。

      第三首:

      【佛於無量廣大劫,普現一切眾生前,如其往昔廣修治,示彼所行清淨處。】

      這一首是教學,清涼大師所說的,普遍為眾生示現,斷惑證真。第一句是說時間之長,我們一定要發長遠心,知道這個事情是無有止境的。不僅盡形壽,盡形壽是盡我的一生,我活一天幹一天,佛法菩薩事業生生世世,永遠沒有休息的。諸佛如來跟菩薩做出榜樣,『佛於無量廣大劫』。『普現一切眾生前』,這一句講空間,時間無限長,空間無限大,一切眾生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這是不思議的境界,我們要沒有這個大的心量,沒有這麼大的耐心,怎麼能成就菩薩事業?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所以學佛一定要先發大心。

      下面是說他示現的是些什麼事情,『如其往昔廣修治』,「其」是指的諸佛,就像諸佛一樣,「往昔」是講無量劫,「修」是修行,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治」是對治,像治病一樣,「廣」是講眾多。一切眾生煩惱習氣無量無邊,我們這一生時間不長,能治幾個毛病?要想把生生世世所有這些毛病統統修正過來,這一生做不到,也得要像佛一樣「無量劫」,這是真話,不是假話,才能把習氣毛病淘汰乾淨。不說別的,我們從大經裡面看到,佛法裡頭常講,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我們已經沒有法子想像。可是我們在大經裡面看到,三大阿僧祇劫並不包括我們現在,也不包括我們過去所修的。三大阿僧祇劫從哪裡算起?從圓教初住菩薩算起,也就是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一天算起。

      為什麼?他這一天開始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地位。以前不算,以前我們真的已經修了無量劫,都不算。從你證得圓教初住這一天起,修滿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地位,就需要一個阿僧祇劫。這三十個位次修滿,登地了,初地菩薩。從開始證得初地這一天起,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七地圓滿了,又是一個阿僧祇劫,這一個阿僧祇劫只修七個位次。第一個阿僧祇劫修三十個位次,第二個阿僧祇劫修七個位次。七地修滿,證第八地。證得第八地這一天算起,八地、九地、十地,到十地圓滿,又是一個阿僧祇劫,第三個阿僧祇劫只修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祇劫滿了,證什麼地位?等覺菩薩位。現在我們念的這一段全是等覺菩薩,他們三大阿僧祇劫修滿了,所以他們的境界是跟佛作鄰居,如佛無二無別。

      話雖然這麼說,畢竟還是差一等,等覺等於佛,還不是真正的佛。等覺要成佛,需要多少時間?我們從前面這個歷史來看,在我想像最低限度還要一個阿僧祇劫。愈往上愈難,愈往上那個煩惱習氣愈微細,微細的不好斷。所以三大阿僧祇劫斷煩惱是斷什麼煩惱?無明煩惱。同學們一定要知道,見思煩惱、塵沙煩惱不包括在其中,你才曉得菩提道真的是長遠,你要沒有耐心,你怎麼能成就?你要不真幹,你怎麼會有進步?知道這些事實真相,然後才知道淨土之可貴,淨土法門的不可思議;否則的話,跟你說淨土好,你沒有辦法體會到好在哪裡?淨土法門殊勝,殊勝在哪裡?你永遠想不到。為什麼?不是你的境界。這才稱之為「難信之法」,難信之法不是我們稱的,諸佛如來講的。

      但是這一首偈,我們怎麼學法?就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廣修治」,佛家常講悟後起修,這一句話是禪宗說出來的。教下也沒有兩樣,說老實話,也得要悟後起修。只有淨土宗不悟也能修,這是淨宗特別殊勝方便。淨宗沒有覺悟,只要你按著成規去修,行!成規是什麼?佛經上講的規矩,祖師大德傳下來這些經驗教誨,我們依照這個路走,就不會錯。除這個法門之外,你要不開悟,你就不得其門而入。古人的比喻比得好,八萬四千法門,好比是你走路,你走路的條件頭一個你要認識路,你不認識路你往哪裡走?你肯定走入歧途,走錯了路。淨宗好比什麼?好比坐車,有開車的人,他認識路,我不認識路不要緊,我只要坐上這個車就行了,這個車會把我送到目的地。這個比喻,比喻得非常好,非常貼切。但是淨土,你得上車才行,你不上車不行。所以你要守住淨宗的那些規矩。

      規矩裡頭最重要的老實念,這一句話「老實念佛」,有很多人把這句話的意思錯會,不知道什麼叫老實。這句話裡頭實際上是兩樁事情,第一個條件,你是個老實人;第二個條件,你學到了念佛法門,老實人念佛有成就,這叫老實念佛。你不是個老實人,你想學老實念佛,學不像!換句話說,這個世間老實人少,不老實的人多。什麼叫老實人?心裡頭不胡思亂想那叫老實人,也就是心裡頭沒有雜念的人叫老實人。那麼你想想,我們自己老實不老實?一天到晚還想東想西、想前想後、想過去想未來,不老實!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比上沒有法子跟人相比,上智、真有智慧的人,我們比不上他;比下,下愚老實人,也比不上。淨宗法門,上智下愚那是決定成就,除非他沒有遇到,遇到了一定成就。

      最麻煩的就是當中的,不上不下,自以為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總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不能隨順佛陀的教誨,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哪些人往生?上智下愚往生。上智老實,他有智慧,他沒有胡思亂想;下愚也老實,雖沒有智慧,他也沒有胡思亂想,他聽話。哪些人不能往生?不老實的這一批,這一批佔多數,李老師講一萬人當中,真正老實人、真正是上智的人,只有兩三個,不老實的人要佔九千九百,就算九十五吧!上智下愚只能選五個人,就這麼回事情。所以我們今天對治毛病比什麼都重要。毛病裡頭很多,最大的毛病是什麼?胡思亂想。我們要想辦法對治這個毛病,無論如何把我們的妄念減少。一般人妄念為什麼不能減少?欲望,你不能夠知足,你欲望太多,你的妄念決定不能減少。

      所以要懂治這個病,首先要知足,知足之人,他就快樂,知足常樂!為什麼常樂?妄念少了,煩惱少了,所以才知足常樂。菩薩成佛,在成佛之前,住在哪裡?住兜率天。為什麼不住別的天,要住兜率天?兜率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知足,你不知足,不能成佛。所以等覺菩薩如果要示現成佛,先要到兜率天去住,到兜率天去教化眾生,去教知足天王。諸位想想,這是不是第一個大病!這是什麼?說穿了,對治貪心,這是對治慳貪。「慳」是自己有,捨不得布施,「貪」是自己沒有,希求獲得,這是最大的煩惱,讓我們日夜妄想不斷。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如果我們真的學習,它有效。

      這是個理,懂得之後怎麼落實?持戒!持戒裡頭最重要的,不貪不瞋不痴。十善業道裡頭,你就修這三條。當然十條統統要修,這三條是主要的,這三條就是宗門教下祖師大德們常常講的「從根本修」。根本是心,就是貪心、瞋心、痴心,從這個地方回頭。我對於一切法、世出世間法不貪,這個身體生活在世間,每天三餐能吃得飽,幾件衣服可以保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這物質生活能過得去,不必再貪求,你的日子過得快樂、過得幸福。凡是貪求的人貪而無厭,你要冷靜觀察,這種人好可憐!他一生不是為自己活的。為自己的人是什麼?哪一個人不希望幸福快樂?活得很幸福、活得很快樂,為自己去活的;他錯了,他為錢財活的。從前那個銅錢,諸位也許看過清朝時候的銅錢,它做的那個樣子是什麼樣子?是刑具,犯了罪戴的刑具,枷鎖,披枷戴鎖,從前銅錢做那種形象。為什麼?提醒你不是好東西,雖然日常生活不能離開它,不要貪,貪了就禍害,做出那個形狀來提出警告,那是智慧。錢,你看錢那個寫法,中國的文字充滿智慧,那一邊是個金,哪個不想要?哪個不想搶?旁邊是兩把刀,這個意思就是兩個人在這裡奪取,那是錢,都是招惹災禍的根源。世間人無知,鑽到錢眼裡面,死也不肯回頭。鑽到錢眼的披枷戴鎖,那個路是死路一條;披枷戴鎖的人往哪裡走?往刑場走。古人跟今人不一樣,古人真有智慧,時時刻刻提醒你,怕你迷惑。所以我們對於錢財,一定想到生活過得去就夠了。

      這些年我們常常在澳洲走動,看到澳洲人很可愛,可愛在哪裡?知足,不想賺錢,沒有賺錢這個念頭,他們只想過幸福快樂的日子,所以每天賺一點點錢,他就很滿足。尤其是我住在那個小城,小城晚上五點多鐘都關門了,街上冷冷清清,人很少,車也很少,大家休息去了。一般澳洲人,不必說鄉下,小城市裡頭的居民,大概晚上八、九點鐘都睡覺了。他們早晨起來得很早,大概四點鐘的時候都起床,出去公園裡面散步、運動,總在外面有一兩個小時,回來之後才吃個早點,商店要到十點鐘才開門。生活得真自在,時間是屬於自己的,過的是人的生活。現在人在大都市裡面,大多數不知道過的是什麼生活,每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為誰忙不知道!為賺錢,愈賺愈多,到死的時候,一文都帶不去,白賺了!自己辛辛苦苦一生,沒有享一天福,沒有過幾天真正屬於自己的這個生活,你說愚痴不愚痴?可憐不可憐?

      人在病中不知道自己的毛病,這叫愚痴,我們要不學佛,跟這世間人有什麼兩樣?現在學佛,這才明白,這才回頭,一生過自己最幸福、最美滿的生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讀自己喜歡讀的書,無論是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上,沒有絲毫壓力,身心愉快!所以我這一生非常感謝方東美先生,他把佛法介紹給我,我感激章嘉大師,替我選擇這一條道路,一生做的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絕對不做傷害眾生的事情,連傷害眾生的念頭都拔除掉。我們這個形象,可以讓世間一般人他要常常接觸,他會想。我們一切放下了,過什麼樣的生活?他再回去想一想自己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是過什麼生活?他只要肯想,他就會回頭,他就會覺悟。

      所以我們自己要做的,要不斷的覺悟。覺悟就是什麼?要不斷的覺察自己的毛病,這就是覺悟。自己實在覺察不到,看別人的,看別人很容易。看別人的好處,回過頭來想一想「我有沒有?」看別人不善處,回過頭來想一想「我有沒有?」別人是我們自己一面鏡子,別人的好處我沒有,趕緊要學;別人不善處我也有,趕緊要改,這就是把「廣修治」落實了。果然落實,那就是底下這一句話,『示彼所行清淨處』,我們這個形象就會影響到九法界眾生。明白之後,自己應當不斷擴大影響,面要擴大,時間要長遠,真有這個心、真有這個願,三寶加持你。為什麼?利益一切眾生。對自己呢?提升自己的境界,必然的!提升自己的境界,是精神上的受用,那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過佛菩薩的生活。第四首:

      【我睹十方無有餘,亦見諸佛現神通,悉坐道場成正覺,眾會聞法共圍繞。】

      這一首清涼大師在長行裡面提示的是「普嚴場會」,這一首確實意思很明顯。第一句『我睹十方無有餘』,「我」是菩薩,此地是異名菩薩。這個地方不指某一個人,所有一切十普菩薩、異名菩薩,都可以用這個字做代表。他觀察到十方世界,我們講盡虛空、遍法界他都看到,「無有餘」,全看到了,這是等覺菩薩境界,確確實實契入無障礙的法界。

      『亦見諸佛現神通』,這個地方的「諸佛」,廣義的講,華藏世界圓教初住的菩薩就稱諸佛,天台家講「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註解諸佛,他就是這個說法。《金剛經》講的諸佛,「諸」是從圓教初住到究竟佛位,四十二個位次稱為諸佛,第四十一個位次是等覺菩薩,第四十二個位次是究竟佛果,統統稱諸佛。我們用這個來解釋,意思更為圓滿。「亦見諸佛現神通」,這些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四十一位都稱為法身大士,那些都是諸佛,他們在十方世界現神通,在十方世界現身,護法說法,弘護正法。『悉坐道場成正覺』,這是舉一個例子,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講的,「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佛身都可以自由示現,其他身分那就不必說了。如果說示現一個菩薩身分,你還會懷疑:他恐怕佛身沒有法子現;示現個羅漢身分,也許你說:他恐怕沒有能力示現菩薩身;示現佛身,你的疑惑就斷掉了。

      這些諸佛現神通,確實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滿眾生現前的願望。眾生希望什麼樣的人來幫助他,佛就現什麼樣的形相,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那我們要問,現在這個世間混亂到極處,為什麼佛不來現身?菩薩不來現身?不是佛菩薩不來,而是什麼原因?我們這個世間拒絕!排斥!菩薩就是想來也不行!所以菩薩不得已,不用佛身,不用菩薩身,換其他身分來。什麼些身分?我們不難發現,各種不同行業男女老少,熱心護持佛法、弘揚佛法的都是。我仔細觀察,示現在家身分的人多。你看看有一些在家居士,女居士比男居士多,對佛法愛好歡喜,真正的依教奉行,而且自動的發心布施供養。我看到有不少印經布施的,做光碟布施的人就更多了。他家庭環境並不很好,他用最簡單的方法,去修布施供養的大福報。就像《了凡四訓》裡面的一位女施主,到寺廟裡頭供養兩文錢,誠心誠意,方丈和尚來給她祝福,給她誦經迴向。

      現在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修大福報,雖然沒有方丈和尚來給你誦經迴向,你的福報不比她差,為什麼?盡心盡力在做。別人印經,你出一點錢,印一本、印兩本,我們常常看到經書後面有功德芳名,我們在那裡看到,有出得多的印一百本、印五十本,還有不少的印一本、印兩本,菩薩!這裡頭肯定有諸佛如來、菩薩應化在其中,我們不認識。未必他是個大富長者,是個普通平民,你仔細觀察他在這裡弘揚佛法、護持正法,不是普通人物!菩薩在這個環境裡面,諸佛如來都現這種身分,為什麼?那個排斥的力量再大,打擊不到他,為什麼?他太小了;障礙不了他,他自己在家念佛,三個、五個同參道友在一塊兒共同學習。如果不是諸佛菩薩示現,這一個大的劫難,佛法就很可能在這個世間消滅了、斷絕了。所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這樣熱心的人士,有很多貧窮到極處,自己三餐生活都不能維持,他還在熱心弘護正法。我們曉得這是諸佛如來的示現,是法身菩薩的示現。你看到這些人穿得不好,甚至於面黃肌瘦,你仔細去觀察,他有慈悲心,他的心真誠,他的行為端正,確確實實是真正在做弘護工作,在這個大災難當中,讓佛法依舊能夠久住世間。

      凡夫做不到,今天凡夫都上了魔的當,不相信正法,相信邪法。邪法是什麼?怎樣去賺錢,教你這些方法,教你不務正業,走邪道,以為這樣子發財快,財富來得多。那是邪道,不是正道,沒有這種道理的。我們今天在經典裡面讀到的,我們學到了,應當在一切時一切處,為眾生做出弘護的形象,真做一定得三寶加持。事業會有困難、會有障難,但是一定可以突破;得三寶加持,自己多少也有一點智慧,知道怎樣迴避。佛法講緣分,哪裡有緣,我們到哪裡去。這個地方沒有緣,別的地方有緣,有意想不到的緣分。不是我們攀緣,韓國這個法師我不認識,沒有見過面,他到台灣來拜訪我,我不在台灣,這個傳真來了,希望我明年三月到韓國去訪問,好啊!得有緣,多去看看,看看韓國、日本的佛教,因為他們跟中國關係非常密切,韓國、日本、越南的佛教,都是從中國傳入的。南北朝到隋唐,這些國家的高僧大德都在中國留學,以日本、韓國最多,所以他們的經典全是華文。一直到最近半個世紀以來,才有少數的經論翻成他們的文字。所以學這一首偈,就是要學佛現身說法,現身護持正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