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556 A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五六卷)  2006/5/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5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偈頌第六大段,第三小段,第二十三首偈看起:

      【若見長者。當願眾生。善能明斷。不行惡法。】

      佛門裡面稱『長者』,這個人有德行、有學問、有地位、有身分、有財富,得到國王大臣的讚歎、人民的愛戴,這稱之為長者。我們看這個名詞的含義就了解,長者決定是影響一方,他是社會大眾的表率。這些人多數都是事業上有成就,年歲大了,我們現在講退休、養老,被人尊重。出去托缽,在路上要是遇到,或者是聽到,都能夠引發菩薩的大願。『當願眾生,善能明斷,不行惡法』,就是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向長者學習,長者「善能明斷,不行惡法」。

      這句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善」,顯示出長者真實智慧,經驗豐富,人情練達。這是很不容易的,我們講是真實的學問,「明」是明瞭,「斷」是判斷,所以這就不是一個普通人。因為在社會上,人事環境非常複雜,尤其是在現代這個時代。古時候,我們要曉得,這個經是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講的,那時候世界人口沒有這麼多!十萬人口的都市就是大都市,就不多了,那麼大的都市就不多了。現在人口多,科學技術發達,這在三千年前的社會沒有。而且在古時候那個時代人民淳樸,習慣於守法,從小他就在這個環境裡面學習,普遍的都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基本上都有!敬老尊賢。人人確實有羞恥之心,有羞恥之心就不好意思行惡法,造惡難為情!也就是古時候,人生的價值觀跟現在不一樣,現在的價值觀顛倒。

      在古代,人在這個世間受社會大眾的尊敬,不在地位,也不在財富,甚至也不在你的才華,而在德行。在價值觀裡頭,德行擺在第一位。所以他對事對人有智慧能夠判別是非善惡、邪正利害,他有能力判別。可是事是活的,千變萬化,所以判斷也是時刻在變化的。譬如是個惡人,大眾都嫌棄他,這個人改過自新,回頭是岸,有些人還是有成見,那就錯了;長者會帶頭,長者對他尊重,長者對他讚歎,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長者的心是慈悲心,幫助世間一切人轉惡為善。

      自古以來,哪有不作惡的人?中國古聖先賢都講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孔子,我們後世尊他為聖人,他不敢稱聖賢,他說他還有過失。到晚年,還希望能多活幾年,學習《易經》,希望自己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少犯一點過失。聖人給我們做出的榜樣!堯舜是聖人,但是自己不敢稱聖人,把聖人總是推給前人,可是過失肯定是有。在大乘佛教裡面來講,人到沒有過失,只有一個人,成佛,成佛才真正沒有過失;換句話說,菩薩還有過失,聲聞、緣覺那更不必說了。六道凡夫,見思、塵沙、無明一品都沒有破,他怎麼會沒有過失?怎麼會沒有惡行?這個我們要知道。所以,古聖先賢勉勵我們,「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明斷,善字很重要。

      善就是善巧方便,我們一般講通權達變,通是通達權巧的變化。善惡,《了凡四訓》上講得很清楚,有真有假,善有真有假,惡也有真、也有假;善有大有小,惡也有大、也有小;善有偏有圓,惡也有偏、也有圓。你要不細心去體會,你怎麼能通達?你要是不通達,你怎麼能夠明斷?所以善字非常重要,在這裡頭是關鍵的字眼。佛家講得活潑、講得生動,譬如佛家重視戒律,每條戒裡面都有開遮持犯,你要明瞭。戒律有開緣的時候,開戒不是犯戒,你要執著「他犯戒了,他有罪」,你錯了,恐怕有罪的是你自己。為什麼?你不懂開遮持犯,你產生誤會,這個誤會裡面毀謗三寶,結罪有輕重不同。如果你是誤會,影響不大,為什麼?你說這個出家人破戒,親近的人不多,影響不大,這個罪就小;如果你說的這個話影響很大,影響的時間很久,罪就很重。

      我們舉個例子,這些例子都是事實。我有一個朋友,也是同鄉,年輕的時候,在抗日期間他是屬於戴笠的部下。諸位都曉得戴笠是抗戰期間專門做特務工作的,現在講做地下工作。對日本人戰爭,多半是做情報工作,所以他們都派在日本人的佔領區蒐集情報。他們有三個朋友,都是同事,有一天被日本人的憲兵隊發現了,抓去之後就會被處死!處死,絕對還不讓你好死。他們就逃,這是在南京,南京被日本人佔領,就逃到中華門外的雨花台,那邊有個寺廟。日本憲兵隊就追,追到那邊去,他們就跑到寺廟去。寺廟正在做法會,他就求老和尚救他,說明情形。老和尚很聰明,來的時候立刻剃頭,剃了光頭叫他穿上海青,跟做法會的法師,法會當中就參加插到裡面去。日本憲兵隊在那裡到處搜索,找不到,就算了。他們三個人感激老和尚救命之恩。

      抗戰勝利之後,他們永遠記得這樁事情。回到南京,老和尚還在,去看老和尚,感謝他那次救命之恩。於是在南京酒店裡面擺一桌宴席請老和尚吃飯,老和尚也很歡喜,看到這些年輕人為國家效命。結果一吃飯,這時候他們才想到老和尚是吃素的,我們今天請他,供養的都是雞鴨魚肉這些東西,搞得很難堪。結果老和尚往那一坐,「不要緊,大家坐下來」,他什麼都吃。這些人對老和尚佩服得五體投地,老和尚隨緣。他們不是惡意,他們是善意,也是一時大意。這是什麼?這叫開緣,這不是破戒,不是破齋。老和尚這種舉動,吃飯的時候跟他們的談話都是佛法、都是教誨,這個動作就叫他佩服、就叫他感激,然後教他他才聽得進去。所以我這個朋友他說佛教真的是偉大,真是了不起。這是善能明斷。

      如果那時候老和尚看了就說我吃素,這個不行,馬上就離開,他們這些人心裡多難過!老和尚也失掉教化眾生的機會。這就是善能明斷,一切都是為利益眾生,不是為自己。為利益眾生,把利益眾生的機會你要認識、你要抓住。有這種機會,往往有很多開緣的事情,這個不能不知道。地藏菩薩說得好,「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入地獄幹什麼?度眾生,他不是到地獄去受罪。

      毀謗三寶,批評是非,都是屬於惡法。所以六祖在《壇經》裡面教人,「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不但六祖如是說,在《華嚴經》裡面,文殊菩薩教善財,叫善財去參學,五十三參。在離開老師,老師是文殊菩薩,離開老師出去參學,老師就教導他「不見善知識之過」,特別提醒他。為什麼?善知識的過失有時候是假的,不是真的。就像我剛才舉的這個老和尚,人家請他吃葷腥,他也就照吃,他是不是過失?他不是過失,就曉得他那是開緣,他抓住這個機會教化眾生。因為這些人很不容易接觸到佛法,沒有機會,他們平常也不相信。到廟裡面去玩,頂多燒一炷香,那就了不起了;對佛法是一無所知,經典根本不接觸,好機會,抓住!尤其這樣的善巧方便,令他五體投地的佩服,這哪裡是惡法?我們要說老和尚做錯,責怪他,那我們自己就錯了。凡事都要曉得論影響。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講得很多、講得很詳細,那是個很好的例子。兩位講經的法師,講得大概很不錯,法緣非常殊勝,就像我們現在講的,皈依他的人很多,供養他的人很多。就惹起另外一些也是出家人生起嫉妒心,就造謠生事,說這兩位法師只會講經,破戒,做很多惡事,向這些聽眾當中宣揚。聽眾聽到之後就產生懷疑,對法師尊重的心沒有了,也不願意來聽經,以後聽眾愈來愈少。那我們要問,這個造謠生事的法師有沒有過失?有過失。佛給我們講,墮地獄,我們人間的時間一千八百萬年。要知道我們人間的時間跟餓鬼、地獄不一樣,現在大家懂得叫時差,不一樣。

      在地獄裡面他們的感受,那就不曉得是多少劫!我們一般人所謂,人在痛苦的時候度日如年,人在痛苦的時候,感覺得時間特別長;人在快樂的時候,感覺得時間特別短,所以時間不是定法。佛在經上講,他在我們人間的時間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那是什麼?因為他影響很大,影響很多人聽經的機會斷掉了,他的罪是從那邊結的。跟這個法師有沒有結罪?那就要看,如果這個法師受人毀謗,他不接受,聽了之後好像他不是毀謗我,是毀謗別人。指著名字,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怎麼知道他就罵我?如果他不接受,這叫他不接受,他沒有瞋恚心,也沒有報復心,若無其事,跟法師就沒有關係,跟法師這邊不結罪。結罪結在哪裡?結在聽眾,在大眾,你影響多少人不再聽佛法了,你影響的時間有多長,結罪在這個地方。

      所以在從前,說老實話,造這些罪業造得再重,都沒有現在人造得重。為什麼?以前造得很重,你說影響很多人,聽經也不過是幾十人、幾百人而已,幾百人聽經的道場就很難得了。影響的時間也不會很長,最長也不過就是幾個月、幾年,大家就忘掉了,就淡忘掉了。還有一個在從前嚴重的,如果寫成毀謗的書,寫成文字。可是還是比現在輕,因為你印的次數不多,所以影響也還有限。那個比言語上的影響要大,因為你寫成文字,譬如你印二百本、三百本,只要你的書有一本在這世間,就是你墮地獄,你就離不開地獄,必須這個書在這個世間消失掉了。

      從前印的數量不多,以前都是木刻板印刷,很費事,成本也高,不容易。多半是什麼?自己抄寫,抄寫就有限,很難超過一百本。如果隔個十年、二十年,很容易就沒有了,就影響不大。可是現在麻煩了,現在印刷術進步,成本低。如果我們做毀謗三寶的書,要是印上幾千本,一千本、二千本,幾千本,很麻煩。因為這麼大的數量,只要這個世間還有一份存在,這是什麼?這是你的罪證,你墮在地獄就出不來。你要求人給你銷毀,你怎麼個求法?何況現在還有錄音帶、錄相帶、光碟,你要是做出很多去流通,做了毀謗,這個事麻煩了!

      如果這個法師要是有怨恨,你把他的聽眾破壞,道場破壞了,他要有怨恨,這個怨恨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這一生要是修得有福報,將來在享福的時候,他將來會報復你,也要破壞你的事業,甚至於破壞你的家庭。你也不甘心,那這種冤冤相報就是一世比一世嚴重。什麼時候你才能回頭?回頭這要有兩方面,有一個回頭,算了,不再報了,受什麼冤枉也就算了,這個帳才算是結了。如果兩方面都不服氣,這個事情佛都不能夠解決,都沒有法子給你調停。你說這個麻煩多大!

      這個罪,一個是性罪,佛經上講得清楚。性罪是什麼?違背了自性。因為你的自性是本善的,你看《三字經》上都講,「人之初,性本善」,造作一切惡法都是違背自性。你看佛在經上給我們舉的例子,十善是自性,是你本有的;十惡是違背自性,違背自性叫性罪,那就有罪,這個罪你造作的時候你就會受果報。所以這裡講,果報多麼重?時間多麼長?完全看你的影響,你這個十惡業的影響。影響的面愈大,就是影響的人愈多,影響的時間愈長,你的罪就很重,你受苦也大,你受苦的時間也長,就這麼個道理。影響的面很小,影響的時間很短,你受苦的時間短,受苦也輕。這個要善能明斷。

      惡如是,善亦如是,這我們要搞清楚!善法是什麼?善法就是宣揚佛法,宣揚世間一切善法。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稱讚如來」,這句要懂。什麼叫如來?如來就是性德。凡是與性德相應的一定要稱讚。十善與性德相應,要稱讚;這個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要讚揚,時時刻刻要表揚他,影響別人。別人聽了之後,這是個善人,聽了心裡很歡喜,感動到一定向他學習,為什麼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與性德相應,能把性德發揚光大?這是好事!我們看到之後不可以嫉妒,要讚歎。讚歎的影響大,影響的人很多,你的福報就大;影響的時間很長,你的享福時間就久,這有道理。

      我們今天看到別人行善,我們全心全力把它擴大。我看到「山西小院」的六片光碟,我就很受感動。我這個受感動比一般人深刻,什麼道理?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看到暢懷法師圖書館裡面收藏著弘化社的經論、善書,印光大師出版的。才知道老法師一生就做這樁好事,法布施!一生就幹這一樁,十方的供養統統拿去印經,所以自己有個弘化社,在蘇州報國寺。我看這些書,發現這位老法師一生當中,印《了凡四訓》、印《感應篇彙編》、印《安士全書》分量最大。那個版權頁我概略給它統計一下,這三種書的冊數大概將近三百萬冊,我很震撼!這三樣不是佛教的經典,為什麼印這麼多?

      我天天把這個疑問放在心上,為什麼這麼做法?二、三個禮拜之後,我有點明白了,體會到老法師的悲心救世。世界亂了,用儒家來教、用佛法來教,來不及了,儒跟佛現在在社會上沒有人相信。用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們?因果,這三樣東西都是因果。如果因果報應的教學,他們大家聽了之後能真聽懂,起心動念自然他就會約束自己。為什麼?作惡有惡報,行善有善果。這樣才幫助大家斷惡修善,趨吉避凶,我體會到老法師這個意思。所以我那時候回到台灣之後,也是大量流通,一下就印了五萬冊,這三樣書合起來印五萬冊,而且開始到處去講。

      我看到「山西小院」,就觸動了印祖因果教育救世,我就明白這個道理。「山西小院」這個因果報應,還有「為什麼不能吃牠們」,好!比印光法師提倡這三樣東西還要好。為什麼?這是現前的事情。《了凡四訓》是明朝時候的事情,距離我們現在五百年了,人家未必相信是真的,《感應篇》的事情就更遠,所以眼前的因果報應比什麼都好!這人都在,「山西小院」四十個人現在都在,你都可以到那裡去訪問。活生生的因果擺在我們的面前,我是把它當作印祖提倡因果教育的教材,這是我們現前最好的教材,它的影響決定超過印祖講的這三種書。所以,我們要大力的去宣揚,大力的去讚歎,知道的人愈多愈好,福報愈大。流傳的時間愈長,你享福的時間也就愈長,諸位要懂得這麼個道理。

      所以真正是長者,他善能明斷。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聽眾當中的法師不少,有十幾位。現在三分之二都過世了、都往生了,這裡面還有些年輕的,四、五十歲就走了。我記得我到此地來講經那年,我好像是四十九歲,三十年了。有一位長者聖一法師,他也是聽眾,這個聽眾與其他的聽眾不一樣。其他法師聽了也很讚歎,也很歡喜,可是聖一法師聽了之後,就勸他的信徒們要到圖書館來聽講經,那時候我們講經在中華佛教圖書館,在界限街。只有他一個人告訴他的信徒,有時間一定要來聽。有同學告訴我,我知道了很感動!聖一法師自己本身也是講經法師,真的中國古人所說,「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讚歎,能夠在信徒面前讚歎,功德最大!讓他的信徒到道場來做影響眾。當然我對聖一法師也就非常尊敬。他邀請我到他道場參訪,在他禪堂裡面跟他的一些學生們講開示。我一生當中,見到一個真正如法修行的道場,就是當時的寶林寺,聖一法師的道場。它是禪宗道場,每天還是有一定時間坐香、參禪。那一年在這邊是講《楞嚴經》。

      這就是善要讚揚,惡要忘記,不要放在心上,這就是正確;常常記惡,錯了。一個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你想想看,怎麼肯把自己本性本善的良心當作別人罪惡的垃圾桶,這豈不是大錯特錯嗎?聰明人要把別人的善行善事放在自己的心上,讓自己的心情純淨純善。佛在《十善業道經》上教導我們,講得好,我們全經記不住,這幾句話一定要記住,這幾句話記住,全經精華都在裡面。那就是佛教龍王,「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這個了不起,一切惡道苦能斷。這一法是什麼法?「常念善法」,善法就是十善業,心善,你的心時時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觀察善法」,行為善。要叫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夾雜」。這個人是什麼?這個人是菩薩!

      怎麼可以把別人的不善,放在我心上、放在我思想上、放在我口頭上?這就大錯特錯了!別人再不好,我們絕不理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也就是決定不要放在心上。因為放在心上,就是不善夾雜,這就錯了,我們這一生怎麼能成就?要成就,一定要依教奉行,自己要善能明斷,不行惡法。有這樣的基礎,無論修世間人天法,修出世間三乘法,沒有不成就的,這才真正是一位長者。希望我們同學要記住,要能辨別,在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要接納別人一切善,拒絕別人一切惡;一切惡我們不放在心上,心上一定放一切善法,這就對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這一小段最後的一首偈,第二十四首:

      【若見大臣。當願眾生。恆守正念。習行眾善。】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守王正法,始曰大臣」。『大臣』,在現在的術語講,分管全國一部分的事務,譬如國務院裡面的部長,這都是大臣。管內政的內政部,管全國的,管教育的有教育部,管財政的有財政部,管外交的有外交部。管全國宗教的,雖然是一個宗教局,他也是大臣,為什麼?他管全國的。大臣最重要的是守王正法,王是國家的,國家的憲法,憲法是根本大法,一定要遵守。國家有善政,利益人民,利益世界。像現在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的總的方向、總的原則,「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國家宗教局這是大臣,上個月在杭州舉辦的「世界佛教論壇」,這是善政!不但把這個善政在全國推行,影響到全世界;接著我們又聽說國家要正式創辦佛教大學,都是好事情。國家承認五個宗教,國家承認的宗教一定是善教。

      中國自古以來,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宗教教育,我們可以說雍正皇帝是最好的榜樣。我們今天講多元文化,宗教一家,多元文化的始祖應該是雍正皇帝,他那時候就講三教是一家。而中國這兩千多年來,一直都是接受三教的教育,儒、釋、道。儒家的教育,漢武帝把它當作國家的正規教育來教導人民,以孔孟的學說影響中國兩千年。一直到現在,雖然比過去衰微,可是現在這幾年好像又有興起的跡象。道跟佛補助了儒家的教學,儒家的教學,重點在倫理道德、在才藝;道家的教育,最重要補充在因果;佛家的教育,最明顯的補充在智慧。

      諸位要知道,佛法所追求的是最高、最究竟圓滿的智慧。佛經裡頭有句術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是可以翻出來的,為什麼不翻?叫尊重不翻。這是佛陀教育的總的方向、總的目標,不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都是以這個為目標。這句話中國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是以這個為目標的。無上正等正覺這句話裡面有三個階段,正覺、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這三個階段。正覺,得到正覺的人,在佛家稱為阿羅漢;得到正等正覺的人,稱為菩薩;再加上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陀,這我們要知道。

      《華嚴經》,我們雖然才讀到十一品,可是我們也學習了三千多個小時,大意多少逐漸的都明朗了,《華嚴》是智慧。《華嚴經》裡面告訴我們,正覺的條件是什麼?是放下我們對世出世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執著,世出世間一切法總不外乎人事物這三大類,永遠不再執著了,這個人就是正覺;換句話說,還有執著,不算正覺。算不算覺?覺,但不算正覺。佛家這個正字號的招牌是有條件的,就是說於一切法沒有執著了,才算正覺。雖然覺,你看今天科學家覺悟,哲學家也覺,真有智慧,很多宗教家也覺!在佛法裡面講,婆羅門教,這經典上說的,他的禪定功夫能夠突破時空的維次,能夠親自見到六道輪迴的狀況,上面到二十八層天,下面到阿鼻地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覺!但是執著沒放下,所以不能稱為阿羅漢。

      佛法,它的覺是要斷煩惱,就是說覺是自性裡頭本來就有的,佛給我們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自性,自性裡面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相好,一切具足。為什麼你會把自性無量無邊的德相失掉,現在搞成這個樣子?就是你起了無明、塵沙、見思煩惱,《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你起了這個東西,把你自己自性裡面的無量無邊的德能失掉了。這個失掉不是真的失掉,佛家講迷失,你迷了,你不認識了,所以說為失去。什麼時候你才會覺悟?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恢復,智慧恢復、德能恢復、相好恢復了,相好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福報,就恢復了。

      所以佛家是以除去障礙、除去煩惱習氣,以這個為目標。修行所有的功夫都肯定在這個地方,決不是說你念多少書,你記得多少,不是這個,絕對不是記問之學;完全要恢復性德,這個不能不懂。凡夫為什麼成不了佛?就是放不下;菩薩何以能成佛?沒有別的,就是能放下。所以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正覺;再放下分別,就是正等正覺,你就是菩薩;再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動念,這個放下,你就是佛。這真是純真無妄的佛法,究竟圓滿的佛法。佛告訴我們,外面這個世界,你要是放下執著,成正覺,證阿羅漢果,六道輪迴就沒有了,超越六道;放下分別,證正等正覺,十法界就沒有了;再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放下了妄想,證無上正等正覺,你就回到一真法界。

      在《華嚴經》裡,回到一真法界的人是什麼人?佛,這個人是佛!《華嚴經》上講的初住菩薩,初住菩薩就成佛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真的佛,不是假的佛。他在十法界應化,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他就現菩薩身,應以聲聞身得度他就現聲聞身。沒有身相,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佛菩薩示現的相,佛菩薩沒有意思,而是什麼?而是眾生心變現的,正是大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佛菩薩的相也是從我們心想生,妙到極處!諸位要曉得佛沒有相,菩薩也沒有相,阿羅漢也沒有相,為什麼?《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四相都破了,怎麼破?放下。我們現在為什麼破不了?我們執著,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這就是六道凡夫;如果你把這個執著放下,那就是阿羅漢;再進一步,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那是分別,分別放下了,菩薩。這個比什麼都重要,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

      你修什麼?就是修這個。所以我感激我的老師,第一天見面,他就把修行的方法教給我,「看得破,放得下」!放下見思煩惱,放下執著,就成正覺,就證阿羅漢果;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就成佛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你這一念真的放下,馬上就成佛,真的嗎?真的,你看到嗎?《壇經》上記載的惠能大師就是好例子,他見五祖,二十四歲。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大概講三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成佛了,所以五祖的衣缽就給他。五祖的衣缽為什麼不給神秀?神秀沒放下,神秀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沒放下!惠能大師放下了。我們今天真的想成就,沒有別的,你要不肯放下,你再搞三百年也是凡夫,再搞三大阿僧祇劫還是凡夫。所以要想真正成就,不能不放下。

      大臣有很大的影響力,他要作惡、作善真的是如反掌之易。你看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在做秀才的時候,發願做三千樁善事,十年才圓滿。以後他做了寶坻的知縣,現在的縣長,發願要做一萬樁善事,他一個念頭就圓滿了。這是什麼?他有權。他那樁善事是什麼?減租。寶坻縣的農民田租很重,他把它減了一半,全縣每個農民都得到好處、都受益,他那一縣農民不止一萬人。你看看這一個命令,一個文件,一萬樁善事就圓滿了;他要不做知縣,他這一萬樁善事可能一生都做不完。你看看開頭三千樁善事,十年才完成;第二次又許願,做三千樁善事求功名,全家人一起幹,四年完成。有時候一天做十幾樁善事,沒有一天不行善事。所以大臣要做就太簡單了,他一個政策、一個舉動,是善,影響全國,你說這多容易;如果造惡也是如此,也是那麼大,一個不善的政策,全國人都受害,罪過就大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從前讀書人,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真正有德行的人,做官的目的何在?積德修善容易!在中國典型的人物,印光大師常常讚歎、推崇的范仲淹先生。宋朝人,做到宰相,做到元帥,天天行善,影響太大了。一直到今天,家道不衰,世世代代都有賢人,祖宗有德。德是什麼?教化,祖宗的教訓,世世代代的後人都能夠遵循。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教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家教,家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身教,自己以身作則,你的兒女都看到、都學會了。兒女做得跟你一樣,下面孫子一輩學會了,世世代代都遵循,不敢改變。所以這是大臣裡面最好的一個榜樣,念念為國家著想,為人民著想,沒有為自己!

      范仲淹實在講這個人善根深厚,家裡不是富有,也很貧窮,窮秀才。少年的時候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幾個人一起找算命先生算命。他就問算命先生,「你替我算算,我將來能不能做宰相?」算命先生聽了都笑起來,「你的口氣倒不小」。算命先生一笑話他,他立刻就改了口氣,他說「那你給我算算,我能不能做醫生?」這個算命先生覺得奇怪,你怎麼從宰相一下就掉下來掉個醫生,這什麼意思?他就說,「唯宰相跟醫生能救人」。算命先生聽到,「你是真宰相」,很受感動。由此可知,從小起心動念利益眾生,沒有為自己,以後他真的做宰相,這是大臣的典範。救國家、救民族,今天講救全世界,要靠什麼?經濟、工商業、科學技術行不行?現在拼命向這個方向去發展,搞得全球動盪不安。大臣有眼光、有智慧,要看得清楚。

      湯恩比博士三十年前說的,他說這些話沒多久他就過世了,那時候他是八十五歲,好像他是八十六歲過世的。就談到今天科學技術已經達到顛峰,他不知道三十年之後科技突飛猛進。但是他說過一句話,每次的進步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今天早晨有個同學告訴我,發明手機的人(現在大家都用手機)提出嚴重的警告,說手機帶在身上,常常用這個,於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常常用手機,五年,這個人整個神經都麻木,而且容易致癌,他勸人最好不要帶在身上。婦女帶在手提包裡,男人最好也帶在公事包裡頭,不要放在身上,這個波太強,常常帶在身上會干擾你的內臟。而且使用最好不要超過一分鐘,真的是不得已的時候,你才去使用它;超過一分鐘以上,對你身體的細胞就有傷害。我覺得這是發明手機的人良心發現。

      你看這就是科學的進步,我們想到湯恩比博士的話,付出慘痛的代價。常用手機的人短命,你本來應該活九十歲的,可能六十歲你就完了,你要付出三十年生命的代價,得不償失!所以今天每樣東西的發明,人類都要付出慘痛的犧牲。像現在工業發達,空氣的染污讓人們見不到藍天白雲,每天生活在空氣染污之中,統統都是減少壽命,帶來嚴重疾病的根源。這能解決問題嗎?在製造問題!工商科技是天天給人類製造問題。製造什麼問題?製造趕快提前世界末日,這都是科學家講的,湯恩比博士說的,人類在地球上整個的消滅,要付出這個代價。所以這不是善,這是惡;現在人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顛倒了。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看得出來,才能看清楚、看明白,真正的善是什麼?教育。教育的內容是什麼?倫理、道德、因果、智慧,這是真善,這是純善。

      過去人這麼做,他生活在真善、純善當中,這裡面有真樂,有真正的享受。一個人做,一個人得到;兩個人做,兩個人得到;一家人做,一家人得到;一國人做,一國人得到。同學們你們天天來聽《華嚴》,為什麼要來聽?善法。《華嚴》裡面確實字字句句都具足倫理、道德、因果、智慧。有同學來告訴我,聽經管用!可以用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可以用在工作當中,很得受用;真能得受用,你就沒有白聽。我們天天學習,這是方東美先生以前教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一天都不會放鬆,為什麼?樂受!孔子所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喜悅從內心裡面釋放出來,不是從外面來的,這是自性裡面性德自然流露。同時也能幫助別人,自行原來就是化他,自行化他是一不是二。

      這麼好的東西,說實在話世間人不認識,我早年也不認識,方老師認識,他介紹給我我才明白;章嘉大師認識,才把這些修學方法告訴我,契入的方法。這是天下第一善書,天下第一善法!在中國,歷代帝王推崇,歷代帝王弘揚,所以他福報有那麼大,有那麼長久。如果到哪一代的皇帝反對,不要這個東西,他的政權就結束了。這個諸位要看歷史,你看每個朝代末代帝王,對於倫理、道德、因果、智慧不要了;他搞什麼?享樂主義,完全違背性德,他的王朝就會被別人取而代之,歷史可以做見證!小而言之,一個家,你這個家是興還是衰,就看你一家人對這個教育,中國可以說是傳統教育,就是倫理、道德、因果、智慧,智慧就是佛教,我們今天也可以說宗教,宗教是智慧的教育,這裡面當然有倫理、道德、因果在其中,好好學習,依教奉行,家和萬事興。大臣來提倡,就積無量福;大臣要障礙,那就是無量過失。

      障礙教學,障礙正法的流通,果報是什麼?《戒經》裡面講得清楚,除了不善的報,三途果報之外,生生世世愚痴。愚痴,無論在哪一道都要受苦受難,沒有智慧!這點我們不能夠不警覺到。前面我們舉的《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所說的,障礙弘法,破壞弘法的道場,果報在地獄;離開地獄之後,到餓鬼道、到畜生道,再到人道,統統都是愚痴,沒有智慧。這是什麼?餘報。縱然接觸到正法,他沒有能力接受。你想那要多麼長的時間薰習,慢慢他才會明白、才會懂得,不是個容易事情。在你造作惡業的時候很簡單、很容易,輕而易舉,果報現前可不得了!

      所以善惡業因果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你就會很認真去做,很認真努力去修福,你把這些善法盡心盡力介紹給別人。在現在這個時代比從前困難,難,不怕,只要人能聽得進去、能接受,就介紹;不能接受,不要勉強。總而言之,讓人生歡喜心,他能接受什麼,你就介紹什麼,不能接受的不要給他,跟一切眾生相處,皆大歡喜。我們自己的心愈來愈清淨,智慧愈來愈明瞭,明瞭到能看透前生後世,你怎麼會不快樂?

      實在說人不能有貪心,人生活在世間,一生所需求的很有限。一日需求的也很有限,你一天能吃多少?你能享受多少?說老實話,物質方面也不過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再大的床鋪,也不過是六尺長,兩尺寬,你還能把你的身體放大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只要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曉得愈是簡單的生活愈是健康,愈是簡單的生活愈快樂。人一生當中,真正做到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壓力,你說多快樂!不要看到一些富貴人,雖然富貴,不快樂;富貴不樂,不如貧窮快樂!這很現實。貧窮快樂,什麼都沒有,一生過得很幸福、很快樂,那就很美滿了。絕對不是地位、權勢、財富,與這個東西不相干!

      真正的樂是讀書,讀書之樂,不讀書的人他作夢都想不到,你怎麼跟他講他也聽不懂。為什麼?他沒讀過書,不知道讀書之樂。讀書之樂一旦嘗到了,什麼都放下。像釋迦牟尼佛,帝王都不要了,安世高做了半年皇帝,不要了,出家。為什麼?比那個快樂,真正的享受。方老師講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帝王、不是財富、不是權勢;人生最高的享受是讀書、智慧,擴大起來講就是倫理、道德、因果、智慧,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不契入境界不行!

      夫子在《論語》上說得好,「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自己享受,就是方先生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享受可大了,我最高的享受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共享。志同道合的人當然不多。不多,沒有關係,三個、五個、十個、八個,夠了!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遇到一個知己,古人講你就沒有白活,你的生命就有價值、就有意義;如果一生當中一個知己都遇不到,這個人很孤單、很可憐,都是實話。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見到大臣,知道大臣修福非常方便。我們今天雖然不是在大臣的位置,但是在今天,科技發達、資訊發達,我們修福、修大福比從前人容易太多!所以我常常勸人、教人,好的東西做一個光碟。像我們現在常常勸勉別人的,《弟子規》、《十善業道》、《了凡四訓》、《感應篇》,我們可不可以做?可以。我們讀誦,做成光碟,有聲音,不要有人像,有字幕,有聲音、有字幕,這就是有聲書,帶著人念,好事!這個成本很低,印一本書要花錢不少,做這一片光碟很便宜。我能做十片、做一百片、做一千片,到處送人流通,這就是『習行眾善』,輕而易舉,為什麼不幹?

      現在這最方便,因為大家現在不喜歡讀書,喜歡看電視,電視上看人沒有意思,不如看文字。有聲音、有文字,自己可以跟著讀,一家人可以跟著讀,在你的公司行號,你的員工可以跟著讀。工作的時間不能讀,譬如吃飯的時候,在餐廳裡面可以放出來跟著讀,休息的時間可以讀。晚上回家的時候,不要看那些電視,電視是染污,放這個光碟來讀,對自己德行的提升、智慧的增長、煩惱習氣的消除有大幫助。這些事情想想,是不是大臣做的?是!我們也能做。好,現在時間到了,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