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597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五九七卷)  2002/1/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597

      諸位同修,我們繼續看蓮華光菩薩讚頌第二首:

      【諸佛同法身,無依無差別,隨諸眾生意,令見佛色形。】

      令見不是今,是令,這個本子是今,《疏鈔》的本子是令,令是對的、正確的。這首偈前面兩句已經跟諸位報告過,後面兩句是講作用,前面兩句講「體同」,後面這兩句講「用同」。作用就是「能現能生身土」,這個意思很明顯,虛空法界無量無邊的剎土眾生是性體所現所生。這個偈子裡面講法身,法身是個理體,所現所生的也同。能生能現既然相同,所生所現哪有不同的道理?清涼大師註解裡面講,「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皆無二故。即法身無色,應物現形。」這兩句話把能現能生的道理給我們說出來了。這一切現象,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如夢幻泡影」,這才是事實真相。六道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誤以為是真實,在這裡面起心動念,無端,無端就是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生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造成六道輪迴的現象,真的像春蠶作繭自縛。六道輪迴不是別人變現的,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就像我們夜晚睡覺做惡夢,惡夢不是外頭來的,自己變現出來的,自己去受。這種情形佛菩薩看了,才說這一切眾生為「可憐憫者」,真可憐!全是虛幻相,沒有一樣是真實的。現在墮陷在其中,竟然出不來,好比是在夢中他醒不過來,這個苦了!不曉得所現的這些相、身、土,土就是諸佛的剎土,我們今天講的宇宙,是影像不是真相。

      下面說:「法身無色」,法身無相而能現相。怎麼現相?下面講「應物現形」。這一句話是說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已經證得法身。證得法身的人,前面兩句講過,體決定是相同。法身,本性法身相同,證得的法身也相同,但是跟本性法身那個相同不一樣,本性是體完全相同,證得是作用相似。經上講的智慧、德能、相好都一樣,這個都一樣是「等同」,大家平等相同,跟體的意思不一樣,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作用是應化身,應化身是隨眾生心而現的相,清涼大師講「應物現形」,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清涼在《鈔》裡面講,這就是唯識大圓鏡智的功能。相從哪裡出來?沒錯,我們通常講凡夫六道的現象、九法界的現象,或者講十法界的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阿賴耶識的相分。

      如果要是覺悟了,轉八識成四智,佛菩薩在十法界裡面應身、應化身,那個相是從哪裡來的?大圓鏡智的相分,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所以大師這裡說:「即唯識大圓鏡智之能」,沒錯。我們現在很不幸,我們的大圓鏡智變成阿賴耶識,所以現前的相分是阿賴耶識的相分。阿賴耶識的相分剎那生滅,相續不斷,我們把這個誤會了,以為是真的。諸位一定要知道,阿賴耶識是生滅法,所以它排列在有為法裡面。有為法裡頭第一條八識,八識第一個講阿賴耶識,末那識、意識、前五識。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生滅的速度太快。我們今天六根接觸的境界,全是阿賴耶識的相分,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相,我們不知道實際的狀況,誤以為是真實。

      清涼他也引經據典來為我們說明,《肇論》裡面講:「法身無色,應物現形。般若無知,對緣而照。」僧肇大師這幾句話講得很好,確確實實是明心見性的人才說得出來,普通人說不出來。法身不是色法,它能現色。我們舉個比喻說,鐘跟鼓沒有音聲,鐘跟鼓擺在那裡它哪有音聲?你敲它它就有音聲。敲是感,出聲是應。法身沒有相,眾生有感,它就會現相。為什麼?眾生跟它是一體,自性法身不二。「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簡簡單單二十個字就把這些真相說出來了。僧肇大師用十六個字把感應這個事情為我們說出來,「般若無知,對緣而照」。《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所不知是對緣,對緣就生無量智慧、圓滿智慧、究竟智慧、無私的智慧。這個智慧不要學的,不是跟老師學的,是無師智、自然智,為什麼?自性本具的德能。

      佛在經上講,「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這個比喻好懂。佛的真法身,也就是我們的真法身,這個真法身是講自性法身。法身的性體沒有跡象,遍虛空法界。法身在《華嚴經》的名稱是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法身,是佛報身、應身的根本。報身從哪裡來的?應身從哪裡來的?法身是能現能變,報身、應化身是所生所變,所以我們也稱它為身,稱它作法身。法身是共同的,是一不是二,可是從法身變出來的報身、應身「相同」,不是體同。從相上講,相跟相相同;體呢?體是一個。體是完全相同,共同一法身。這個地方我們留意的,在經典裡面讀經要注意看,它講的是法身之體還是講法身現相?法身現相,相同;講法身的體,體同。體同跟相同,有差別。實在講這個差別是一而二、二而一,真的很難很難辨別。

      本經下面經文也說,「佛以法為身,清淨如虛空,所現眾色形,令入此法中」,這一首偈很重要。我們終究的目的是要證得法身,為什麼?不能證得法身,你就不能入佛境界。《華嚴經》四十一位叫法身大士,為什麼叫法身?他證得法身。大乘經上常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我們才算是真正有了成就,那不是假的。沒有證得法身之前,修得再好、修得再高,也是相似位,好像而已,沒有真的證得。阿羅漢、辟支佛、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是相似位,沒有真的證得。修得再好,沒有出六道輪迴,那叫觀行位。觀行位是在六道輪迴裡面,相似位是沒有出十法界。出了十法界是分證位,你證得一分兩分,四十一品無明破個幾分,你證得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淨土法門裡面,我們知道淨土有四土三輩九品,常寂光土不談,為什麼?常寂光土就是法身,遍一切處,它是理、它是體,它是與一切眾生共同的。所以實際上的土是三土,凡聖同居土是觀行位的菩薩往生的,我們講念佛功夫得力的人,就是說你有能力把煩惱伏住,沒斷,用定功能伏,用智慧也能伏。你真的明白、真的搞清楚,不再分別執著,不再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伏住了,你有禪定的功夫也行,這樣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但是諸位一定要記住,用定伏煩惱,不如用智慧。定伏煩惱生凡聖同居土,跟智慧伏煩惱生凡聖同居土,果報不一樣。差別在哪裡?用智慧的人是上根利智,用定的人是中下根性、下根人,不相同,開智慧不一樣。他都把煩惱伏住,都沒有斷。

      我們今天走的這個路子是用智,在經教。智為什麼伏不住?煩惱習氣太重,我們智慧不夠,所以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很容易被外面誘惑,很容易被外面動搖,智不夠。這個時候怎麼辦?這個時候用戒定來幫助。智也不是容易事,天天聽經、天天讀誦大乘長智慧,何以還不能伏煩惱?實在講我們戒定沒有根就搞慧,所以慧不得力。戒定沒有根,像蓋房子一樣,要蓋三層樓,底下兩層不蓋,單單蓋第三層,不可能!下頭總得要搭個架子,縱然是沒有兩層屋,你也把架子搭下來,第三層才能蓋得好;你下面架子也沒有、空的,所以你學教不開智慧。不開智慧,得些什麼東西?得到的是世智辯聰,你不是真智慧。真智慧從哪裡來?真智慧從行門當中得來的;也就是說,這個教你聽了,聽了之後你能落實,你能夠做到,真正依教奉行,那個智慧靠得住。你沒有做到,變成一種記問之學,這個儒家很忌諱。記問之學是浮而不實,與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關。

      大乘經教常常講,菩薩行門裡面四攝六度,《華嚴》講十波羅蜜、十大願王,哪一條我們做到,我們真懂?為什麼功夫不得力?不能不認真去檢討、改進。功夫若是不得力,這一生必定空過,這怎麼行?一定要落實,也就是說修學大乘一定要看破、要放下。各人根性不相同,不是說這個法門不能入門,你是不是這個根性?看破就是你明白了,你明白多少你就做多少。你做得多,你所做的一定幫助你往更深、更廣的地方去領悟,那就是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又幫助放下。我自己一生的修學確實是用這個功夫,但是我從小還有一點底子,家裡面父母教我,那個時候學校老師教導我,我還有很深很堅定的信仰輪迴的基礎、信仰因果的基礎,老師指導教我學戒,也有一點基礎,這個大乘經教這麼多年才有一點受用。

      如果在德行修養上一點基礎都沒有,起心動念還有惡意,什麼叫惡意?自私自利是惡意,這是大障礙。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不能不懂得。西方世界是個什麼樣的社會?「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常常想到這一句,我自己有沒有這個水平?上善的水平。我們也不曉得上善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我們只有努力讓自己念頭裡沒有一個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一念為自己的念頭,大概往生沒有問題了,我的功夫如此而已。所以念念希求往生,不想住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我一切都隨緣,你們說什麼都好,我沒有意見;你們要什麼也都好,反正你們要的我都不要。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與我都不相干,我要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什麼都帶不去。你們同學如果稍稍留意一點,你就曉得我旅行不帶行李,太重了!

      往年旅行的時間多,到處都去,我都不寄行李。一件手提行李裡面帶什麼?換洗衣服,一個小背包裡頭是我的課本、經本,簡單!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要丟得乾乾淨淨,連這個身體都不要了,何況身外之物!不是說到那一天再丟,現在就要丟掉,你就輕鬆自在了。現在這些東西雖然在面前,心裡頭痕跡都不著,這就丟掉了。離開的時候頭都不回,「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總要懂這個道理,總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才能走解脫這一條道路,真的解脫掉了。認清楚這個世間事事物物到底是一回什麼事情?夢幻泡影。我們看清楚、看明白了,要學佛菩薩遊戲人間,佛菩薩講遊戲神通,他怎麼不快樂?遊戲神通做些什麼?幫助眾生覺悟,就這一樁事情。幫助眾生覺悟要以無量的方便,「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都是幫助你覺悟。覺悟就得自在,真正的幸福美滿,覺悟的人才能夠得到;換句話說,無我的人得到,沒有自私自利的人得到。只要有自私自利,他心裡就有牽掛,他就有憂慮,他就有得失,他就有苦。他有苦樂,這個樂是相對的。

      我們再看最後這首偈,這三首的最後一首是總結,結前面兩首,雙結。

      【具足一切智,遍知一切法,一切國土中,一切無不現。】

      「雙結」,「上半」就是前面兩句,是結智,上面一句是結根本智,『具足一切智』,第二句『遍知一切法』是結後得智,後得智是無所不知,這是結前面第一首。後面兩句「結法」,「但舉其用」,『一切國土中,一切無不現』,注意那個「一切」,正是第二首偈末後兩句,「隨諸眾生意,令見佛色形」,你把這個結語跟前面合起來看,「令見佛色形,一切無不現」。佛的色相,你就不能執著了。一定要執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叫佛?你說的是沒有錯,那是佛的形相,佛要是現另外一個形相你就見不到,你就不承認。試問問,「一切無不現」的意思是什麼?如果我們這樣子假設問你,應以基督身而得度者,佛現不現基督身?佛現基督身,你承不承認他是佛?我承認、我肯定,我看耶穌基督就跟看釋迦牟尼佛一樣。經上講的「一切無不現」,前面所說的「隨諸眾生意」,眾生的意思喜歡基督,佛就現基督身;喜歡真主,佛就現真主身;喜歡孔老夫子,佛就現孔子身。喜歡什麼他就現什麼身,《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有沒有一定的相?沒有。前面講,法身無相,能現一切相。

      所以我講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多元文化社會教育最後的歸宿是一真法界,歸屬到「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這是真的,一點都不是假的。世間人分此分彼,不了解事實真相;真正了解事實真相,世間是一家人,你說多親密!我們今天明瞭,從真誠心裡面發出的大願,幫助照顧一些受苦受難的老人。新加坡的許哲居士一樣,她想辦個老人院照顧老人,就像照顧自己的父母親一樣,像照顧自己好兄弟、好姊妹一樣。許哲得平等性智,縱然不得,相似、很接近了。這種心願、這種大量、肚量,如果不學佛,她修的是真實的福報,來生的福報我看不在人間,人間沒有這麼大的福報,享天福去了。如果是學佛求生淨土,她的心純淨,她不求世間的福報,心地純淨純善,與諸上善人相應,你說她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相信她只要念佛、只要想生,她決定得生,她條件具備了。

      不再想在這個娑婆世界住了,蕅益大師、蓮池大師在《彌陀經》註解裡面都給我們講,這個法門在心理觀念上來說,要具足欣厭二門。厭是什麼?厭棄,我不想在這個世界住了,我這個世界統統放下了;欣是欣喜歡喜,我一心一意歡喜求生極樂世界。你要曉得,這個心態就具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資糧裡面的信跟願。而祖師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決定在修行的功夫,那就是念佛的功夫。念佛的功夫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她信願有了,念佛那個功夫雖然不深,肯定得生。念佛功夫不太深,生凡聖同居土;念佛的功夫要好,當然品位就更高了。信願重要,那個願要捨娑婆,念佛堂的堂主常常一句口頭禪:「放下身心世界」。如果我們有一點力量,盡心盡力幫助別人,這是修福。修福修慧,這是真的,為什麼?你帶得去。福慧是能帶得去的,尤其是在佛門修福。但是現在的佛門要看清楚,是真的還是假的?真的解行相應,這是真的;真正是為正法久住、是為利益眾生,這是真的。

      我們在過去常常講,希望能夠建一個彌陀村,建一個新的二十一世紀的道場。同參道友是哪些人?退休的這些老人。澳洲這個地方退休的年齡是五十五歲,還不算老。到了退休年齡,公家機關做事的一定要退休,私人機關也許還可以通融一點,公家機關一定退休。退休之後,一心修行,好!心定了。再有能力我們辦個幼稚園或者辦一個小學,教小朋友。這個小學我們用中國古老的方式來教,當然學生就不會太多,只有認同中國文化的人才會把他的子女送來,我們來教,讓他完全接受道德教育。教導他、啟發他,從小立志為社會大眾服務,培養這樣的志趣,不是在這個世間享受,我們是來做犧牲奉獻的。可以辦一個這樣的小學,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下面第四首:

      【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議,眾生信樂者,隨應悉令見。】

      往下這七首讚應身,前面三首是讚真身。應身特別我們看它的作用,隨類應化。這一首就是這個意思,真是隨眾生心,應現種種不思議的境界。『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議』,這個話都是雙關的,佛身無論現什麼樣的身,佛所現的哪一個身不是佛身?像《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三十二種不同的身都是觀世音菩薩的應身。無量無邊諸佛的應化身,不同的應化身全是佛身、全是菩薩身。虛雲老和尚早年朝五臺山,路上生病,兩次遇到一個乞丐,真的是緣不錯,乞丐來幫助他。他在曠野當中四面找不到村莊,有一個要飯的叫化子來幫助他。這個叫化子名字叫文吉,虛雲老和尚曾經問他:「你住在什麼地方?」他說他家住在五臺山,「你到五臺山問我,大家都曉得。」他以後到了五臺山,很感激這個叫化子兩次救了他的命,問人家文吉,有個要飯的叫文吉,人家告訴他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化身,那個乞丐就是文殊菩薩。所以你要曉得,文殊菩薩為什麼化成一個乞丐來幫助虛雲老和尚?如果文殊菩薩現個菩薩相,那把虛雲老和尚給嚇呆了。示現一個乞丐相,那就可以無所不談了。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沒有一定的形相。都是佛身、都是菩薩身,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不但現的人身,有的時候現動物身,唐朝時候李長者想給《華嚴經》做個註解,帶著經本想找一個清淨的環境沒有人打擾。路上遇到一隻老虎,他也真有膽量,就把他的意思告訴老虎,「你曉不曉得有清淨的地方?你帶我去。」老虎也真聽話,真的找到一個山洞,裡面非常寬敞。可是這個山洞裡頭被老虎佔據了,一窩的老虎在裡面。這隻老虎帶他進去之後,那些老虎搬家,搬出來把這個地方讓給他。你想想看這隻老虎是不是佛菩薩化現的?很難說。這隻老虎怎麼這麼通達人情,就肯把地方讓給他?是不是佛菩薩早就曉得這個事情,預先把這個地方佔領住,不讓其他的動物進來,變作老虎盤據這個地方,等李長者來,供養他作寫經的場所?佛菩薩示現的,李長者住在這個山洞裡頭,什麼都沒有,他也不著急,也沒有閒情來想這個事情,全部精神都集中在《華嚴經》上。

      他就看到兩個女孩子帶了他日常需要用的東西,這兩個女孩子來侍候他、來服侍他,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供給他所用的文具。長者心是定的,看到人來幫助他,這兩個義工來幫助他,他也不說話,一切隨他們去做。一直到這個註解寫完,就是《華嚴經合論》,寫完了想找這兩個女孩子來講講話,不見了,下山去找不到了。於是他就下山,帶他的註解下山來,走到村莊裡問問村莊上的人,「這兩個人為我服務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要謝謝她們。」村莊裡面的人都不知道,「你所講的,我們都沒有印象」。這是不是佛菩薩化現?還是天人來供養?但是肯定說一句:不是人。你看看這感應道交的事情,李長者這一點我們一般人做不到,人家照顧你那麼久,你跟她一句話都沒有說過,到整個經完成,才想起來問問她,想起來一問她,兩個人不見了。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李長者在序文裡這個事情寫得很清楚,不是騙人的,我們不能不相信。所以,大德必定感動天龍鬼神的擁護、諸佛菩薩的護念。

      學佛的同修都知道,唐朝終南山的道宣法師,這是弘揚律宗的,弘揚戒律,中國律宗的開山祖師,他感動的是天人供養。他日中一食,每天到吃飯的時候,天人把他那一缽飯菜供養在他面前,那不是人間煙火,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天人佩服他、敬仰他,戒行精嚴,精是純,嚴是內心裡面清淨,沒有過失。我們平常講不殺生,連傷害一切眾生的意念都沒有,這條戒清淨。不偷盜,連一絲毫佔一切眾生便宜的念頭都沒有,不要說有情眾生,植物樹木花草都沒有絲毫佔它便宜的念頭。戒律持到這樣,感動天神,他也不是有心求感的,天神自動就來,甘心情願來照顧他。這些都是為我們做示現,給我們後學做榜樣。

      我們讀這個經文,「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議」,他能現種種相,無論現什麼相都不思議。「光明」用現在的話來說,現在人講磁場,我們中國人講氣氛。以虛雲老和尚的例子,他朝山三步一拜,要走好幾個月拜到五臺山。那種堅定的毅力,生病還是三步一拜,拜到不能動了躺下來,文殊菩薩來照顧他。找一個破廟給他歇腳,那個破廟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很難講,荒山曠野哪有破廟?菩薩可以變一個廟在那裡,廟也是化身。為他煎藥、為他調理,幾天之後他體力恢復、再能拜了,他去討他的飯去,你去朝你的山,走了。過了幾個月又病倒,這個文吉乞丐又來了,又碰到他了,那個見面在一起照顧,那個氣氛就是佛光,你會感受得到。在我們凡夫講感受這個人是好人,真誠。人在苦難的時候他來幫助、他來照顧,當時你不覺得,事後去想想,到五臺山一打聽,人家說是文殊菩薩,不思議的意思就覺察到一些,真正不可思議!

      『眾生信樂者』,這個「信樂」非常重要,你要信、你要愛好,這個感應才能現前;你要不信、你要不願意,感應不能現前。如果求佛菩薩的感應,你要信佛、你要信菩薩;你要跟鬼神感應,你要信那個鬼神。中國儒家《四書》裡頭都講,《論語》講「祭神如神在」,神是講祖先,後人祭祀他的祖先要真誠,至誠感通。往年在台中李老師常常給我們說這些:古人祭祖,齋戒三天。在祭典的前三天齋戒,把什麼都放下,就跟閉關一樣,到時候家裡人把菜飯送來給你吃,吃完之後他們拿走。你這三天做什麼事情?專門想念你的祖先,你祭祀的那個祖先已經過世,想他當年在世時候的言行舉止,想他當年在世時候的種種教誨,去想三天三夜;到祭典那一天,你會感覺到他真的來了。冷靜、閉著眼睛會聽到他咳嗽的聲音,真的來了。

      你說這個事情可能不可能?我們學佛的人會肯定可能,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佛法講這個原理,你懂得這個原理,你就曉得這個事可能,不是假的。我們常常想念這個人,這個人在。一般宗教裡面常說「上帝與我同在」、「神與我同在」,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為什麼?你常常想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得很明白、很清楚,「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念佛,你心裡想,從心想生。心想就像我們看電視按頻道一樣,你想按哪個頻道,畫面就現前了。所有一切的應化,諸佛菩薩的應身、化身,給諸位說,都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你說他是不是真來?他沒有來去。精神的世界,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性識,性識都是周遍虛空法界,哪個地方有感,哪裡就有應,佛菩薩如是,鬼神亦如是。

      諸佛菩薩是自然的,鬼神還有心,因為他是凡夫;雖是凡夫,他有五通,所以他也有感應。五通裡頭有他心通,別人心裡想他會起感應。我們這裡想,就像發出的電波一樣,他能收得到,他會回應給我們,我們要相信。你要不相信就沒有感應,你要相信就有這些感應。但是如果有這些感應,你要有智慧判斷,這一點很重要。夫子對於鬼神感應的態度,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敬鬼神而遠之」。要不要敬?要。為什麼?他有佛性,我們一定要尊敬他,祭祀是供養他。「遠之」,這一句話教育的意義非常深,有時候鬼神會藉著靈媒透出一些訊息,這個時候你就要有智慧來判斷,這個訊息可靠還是不可靠?可信不可信?如果沒有智慧,會被鬼神捉弄,大致上你沒有道德,你喜歡這些。

      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清朝亡國就亡國在信鬼神,誰信?慈禧太后信。她不信佛菩薩,她把宮廷裡面讀經廢止,她搞什麼?她搞扶鸞、扶乩。國家重要的大事,她自己猶豫不決,駕乩扶鸞,被鬼神欺騙了。我年輕的時候曾經看過扶乩,我向章嘉大師請教,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小時候在福建念書,十一、二歲的時候,我看到那些大人扶乩,我在旁邊仔細觀察,我相信,那不是人偽造的。為什麼?扶乩的人不認識字,多半是什麼?拉黃包車的。那個時候連三輪車都沒有,真正是苦力,挑水的、賣柴的,都是苦力,不認識字。找兩個這樣的人來,一個人在一邊扶著。他們那個乩做得很考究,竹子編的,像一個畚箕一樣,前面雕刻一個龍頭,龍的舌頭伸得很長,那就是一支筆,沙盤裡面寫字。神靈附體的時候他那個乩就會動,扶的人手隨著它動,沙盤上寫字,字寫得規規矩矩,我們在旁邊看都認識,旁邊有人把它記錄下來。動作很慢,半個小時大概可以寫四、五十個字。

      可是我到台灣之後,我去參觀圓玄學社的扶乩,它有乩童,專門是這個人,換了別人就不行。我就懷疑,我小時候看到過是隨便在哪裡找個人都行,人家都是找不識字的,台灣變成什麼?專業。我去看,我很仔細的看,那個乩筆在沙盤裡面寫字的時候,寫得太快,他口裡頭念念有詞,別人在記錄。我看了好半天一個字都看不出來,我很懷疑,所以我向章嘉大師請教,我把我看到的事情給他講。他給我說,靈鬼附身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絕對不是佛菩薩,這些靈鬼冒充佛菩薩,真正佛菩薩不會搞這些事情,所以它不是真的。但是有些靈鬼是好心,是想幫助這個世間人避免一些災難,指導大家趨吉避凶,好的。你要仔細觀察,有些是跟你開玩笑的,來戲弄你的,那你的虧就吃大了。

      慈禧太后自私自利的心太重,衛國保民的心太少,所以正神不來,邪神來了,都給她做一些錯誤的決定,政權毀掉了。夫子這個話我們要記住,「敬而遠之」,「遠」就是對於靈媒傳來的訊息不能完全接受,要仔細去思量它合不合理;還要反省我們自己的德行、我們自己的存心,跟這個訊息相不相應?如果我們自己喜歡神通、喜歡感應,喜歡求自己的利益,喜歡求自己的趨吉避凶,這很難講了。如果遇到真的是正神,正神所傳的訊息合情、合理、合法,往往跟我們想的、跟我們想做的相應,確實增長我們自己的信心。我們不為自己,為社會大眾,特別為苦難眾生。

      今天講到苦難,有些人在物質生活方面沒有問題,迷惑顛倒那是苦難,沒有智慧,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都有錯誤,感召來的是不善的果報,這才叫真正是苦難。世出世間的大聖大賢,慈悲救世,無一不是用教學,教你開智慧,教你了解事實真相,這樣的心行感應大概都是真實的,尤其是佛菩薩的感應,所以「信樂」兩個字非常重要。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這個事情不但古書裡面記載得很多,現前的感應只要稍稍留意你都會見到,而且常常會見到、常常會聽到。我們再看下面第五首:

      【於一佛身上,化為無量佛,雷音遍眾剎,演法深如海。】

      這首偈是化身說法,前面一偈是應身。應身跟化身不一樣的地方我們要懂得,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是應身,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也示現投胎到這個人間來,應身;虛老和尚遇到的乞丐文吉,那是化身,那個不是應身,就是來幫你幾天忙,忙幫完了,人走了就沒有了,變化的。應身是一定跟我們人到這個世間來投胎的形相完全相同,也從小慢慢長大。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八相成道是應身,化身沒有這個,突然之間來了,也突然不見了。以前我跟諸位同學說的,周邦道先生的夫人遇地藏菩薩,那是化身,這個事情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周夫人非常老實,心地慈悲厚道,我們在學校念書,周先生是我的校長,我們稱她的夫人稱師母,對待學生比對待她自己的兒女還要好。我們這些流亡學生,一生對父母有的時候不知道感恩,對於周師母的恩德念念不忘。現在這些學生超過八十歲的人很多,大家談到都非常懷念。我們同年在抗戰期間過那些艱苦的日子,我們離開家鄉、離開父母,師母給我們的照顧比父母還要周到,怎麼不感恩?我們那個時候念書,老師不容易,老師確確實實給我們做了典型、做了模範,這些對於我以後學佛能有這點成就有密切的關係。在這首偈,我們來看經文:

      『於一佛身上』,「一佛」是指應身佛。『化為無量佛』,我們在大乘經上常常看到,凡是看到佛身,決定是應身、是報身,不會是法身,法身沒有形相。在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大眾所見的阿彌陀佛是報身佛,那是實報土,所以見的是報身佛。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所見到的阿彌陀佛是應身佛。我們常常在經上讀到,「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應身化的,報身、應身都能化佛。化這麼多身幹什麼?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佛就應,化身去應。文殊菩薩在五臺山的道場,坐在那裡沒有動,虛雲和尚有難他知道了,化一個身過去,化那個身是乞丐。這個地方我們曉得,「化為無量佛」,無量佛各種身分都有,不定是什麼身分,真正是應以什麼身分得度他就看到什麼身分。

      我們就《華嚴經》來講,《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全是應化身;就本經來說,是毘盧遮那如來的應身或者是化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在佛家祖師大德註疏裡面記載,我們也曾經見到過化無情之身,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那是化身,那個不是應身。修行人偶爾接觸到,或者是見色、或者是聞到香、或者是聽到音聲,豁然開悟了。風吹樹林的聲音,坐禪的人聽這個聲音豁然開悟,那個境界是佛變化的。那個變化的時間很短,這個修行人機緣成熟,就差那麼一點點,他來幫助他一下,讓他豁然大悟。「化為無量佛」,這無量佛裡頭,九法界依正莊嚴都包括在內,不定現什麼相。但是從經文的意思來說,他說法,說法多半是現有情身。

      『雷音遍眾剎』,「雷音」是形容說法的音聲,我們常常講如雷灌耳,雷有震動人心的意思,能令人驚醒過來。凡夫確確實實如在夢中,迷在五欲六塵之中,醒悟不過來。佛說法如同雷聲一樣,讓他驚醒過來、覺悟過來。音聲遍眾剎,剎是佛剎,十方諸佛剎土。是不是真的能遍?真的。我們為什麼聽不見?我們這個耳根有障礙,耳根就好像收音機一樣,壞掉了,本來它可以收聽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的頻率,現在不行了,現在只能聽一個,一個頻率,第二個頻率就聽不到,機器有故障。我們要問,我們說法的音聲能不能遍虛空法界?在理上講是講得通,為什麼?聲波,聲是波,波動必定周遍法界。但是聲波我們曉得,它傳播的速度不快,而且距離愈遠,波就愈微弱。從物理上來講,這個波很難周遍虛空法界。但是這個波裡頭有心,有意識在裡頭,我們說話這個言音有我們的意識在裡頭、有我們的精神在裡頭,那就不一樣,它這個波的速度就不相同。

      這就不是物理,這是屬於心理。屬於心理,波動剛剛起,立刻就周遍虛空法界。不要說我們把這個話說出來,起心動念為什麼佛菩薩曉得,為什麼鬼神曉得?起心動念已經就起波浪,就有波了。只要一動,那個動相就是波動,念頭才起已經有波動。諸佛菩薩耳根靈敏,六根沒有障礙,眾生這個念頭才一動,他那裡就收到,真的是「遍眾剎」。人實在講不曉得這個道理,以為沒有人知道,說穿了確實自欺欺人,佛菩薩曉得,鬼神曉得。末後一句『演法深如海』,不但口說而且要表演,甚深無量無邊的大法,在我們這個身體表現出來,用我們的言語詳細說出來。一個目標:幫助一切眾生覺悟,沒有別的意思。佛菩薩與眾生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