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328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二八卷)  2000/7/1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328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摩睺羅伽王偈頌,第六首:

      【佛一毛孔諸功德,世間共度不能了,無邊無盡同虛空,如是廣大光幢見。】

      這是最勝光明幢摩睺羅伽王的讚頌,他修學的法門是「了知一切佛功德生歡喜解脫門」。在讚頌裡面,這個意思雖然很明顯,可是初學的人體會也不是容易事情。『毛孔』,是正報裡面最小的。什麼是『功德』?「功」是指功用,「德」跟得失的「得」意思完全相同,修學有功,你必定有得。功德跟福德不一樣,福德可以與人共享,功德就不行,功德必須自己修行有功夫,你才能得到。功德沒有辦法給別人,福德可以,譬如你有財富,他貧窮,你可以把你的財富分給他,但是功德就不行,功德必須自己修。《壇經》裡面講得很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就是講生死大事。這說明生死大事,修福不能了生死,要修功德,功德才能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功德才能幫助你證得聖果。

      可是功德跟福德界限很難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如果裡面沒有般若,全是福德;如果這裡面有般若,就叫做功德。般若是什麼?不著相。般若就是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可是在斷惡修善跟福德完全相同。布施裡面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裡面甚至有內財布施,捨身為人。可是有著相就是屬於福德這邊的事情,不著相才是功德這邊的事情,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搞得很清楚,要修功德。所以「諸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是說「佛一毛孔」。

      『世間共度不能了』,世間人也無量無邊,共同來度量佛一毛孔當中究竟有多少功德,沒有人能夠計算得出來。「度」是度量,心裡面計畫,去測度,度是這個意思,沒有能夠明瞭的。這些都是實話,為什麼佛毛孔功德這麼大?稱性。只要與真如自性相應,那個功德都是『無邊無盡同虛空』。菩薩這一首偈子裡面,是向我們說明他修行證果的狀況,我們了解之後應當如何去學習?佛家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無一不是以明心見性為宗旨。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還是在明心見性。而是我們根性劣,修行的環境不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換一個修學的環境,那個地方環境好,那個環境裡面決定不會讓我們起貪瞋痴慢的念頭,念頭尚且沒有,哪裡會有這些惡的事情發生?

      我們在此地貪瞋痴慢斷不了,多分是受環境的影響。今天我們為什麼貪圖物質享受?物質享受缺乏。實在上,人生在世,我們仔細想想,什麼東西對我們第一重要?決不是金銀財寶,沒有金銀財寶照樣可以活下去,第一重要是空氣,你們想想誰貪空氣?最重要的,哪個人去貪空氣?哪個人把空氣收著裝在家裡藏起來?沒有!為什麼?太多了,太普遍了,物以稀為貴。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金銀財寶滿地都是,就跟沙土一樣,誰還去貪這個東西?所以在西方世界物質環境應有盡有,數量也是無邊無盡,你的貪心就不起了。誰還把金銀財寶收著放在家裡?沒有這種人。那就像此地一樣,外面磚頭瓦塊一大堆藏在家裡一樣,哪有這種傻人?所以阿彌陀佛用的方法好,叫你永遠斷貪瞋痴慢。西方世界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所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都是善好,沒有惡劣。諸佛菩薩處事待人接物,都修禮敬,都修讚歎,所以你的傲慢心就起不來。為什麼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道理就在此地。

      那個地方最殊勝的是老師好,親近善知識,世出世間第一等善知識住在極樂世界,我們要到那邊去拜老師。親近阿彌陀佛,同時就親近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極樂世界的人,阿彌陀佛非常開放,決不是說「你只跟我學,其他諸佛你就不必去了」,阿彌陀佛沒有說過這個話,鼓勵你每天去供養諸佛,這我們在經上都看到的。我們今天想親近一尊佛都好困難,到西方極樂世界,虛空法界一切諸佛你隨心所欲去親近,這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才有這種能力,我們講的神通。你供養諸佛,佛決定不白受你供養,佛給你說法。佛說法決定應機,決定不會把你修學的方向搞錯了,不會的,決定是堅定你的道心,幫助你破迷開悟,幫助你快速證得圓滿的佛果,這是無比的殊勝。

      講到經文,「佛一毛孔」,佛毛孔放光,光中顯現十方諸佛剎土。毛孔不但放光,毛孔裡面還能夠顯現一切諸佛菩薩,教化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眾生,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我們身上也有無數的毛孔,我們毛孔放什麼?放臭氣。人家毛孔放光明,什麼原因?人家心清淨,清淨到極處;我們的心污穢,嚴重的污染。無量無邊無盡的污染,我們把它總歸納、總結起來說,就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五欲六塵,我們搞這些東西,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違背了自性。諸佛如來念念都稱性,都是自性起作用。回頭想想我們,我們念念都是無明煩惱在起作用。

      今天我們有幸,這是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遇到了,才得人身、聞佛法,尤其在佛法當中能聽聞如此殊勝的大法,我們怎樣能夠契入?那就一定要遵循古人的老路子,千萬不要有個念頭創新,你有創新就壞了。無量劫來一切諸佛走的路,那個路是正確的,成佛之道。清涼大師在這一部大經裡面提示我們:信、解、行、證,首先我們要建立信心,特別是我們薄地凡夫,什麼樣的信心?決定跟著佛菩薩走,決定走佛走過的老路。任何人提出新的道路,我們都不能夠隨順,決定隨順佛的老路。老路就是經典,經典裡面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經典要去找靠得住的經典,經典裡頭也有假的,佛法傳久了愈傳愈訛,有些假東西滲透在裡頭,我們要有能力辨別。辨別真假的標準是《大藏經》;換句話說,《大藏經》裡面有的,這是肯定靠得住的;《大藏經》裡頭沒有的,我們存疑,要打問號,我們決定不學,這是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標準。

      最近也有許多人反對《無量壽經》的會集本,這個會集本《大藏經》裡頭沒有。《大藏經》裡有沒有會集本?有,王龍舒的會集本收在《大藏經》裡面。這就說明會集是正確的,不是錯誤的,如果是錯誤的,王龍舒的會集本就不可能被收在《藏經》裡面。為什麼要會集?便利於初學。但是會集是有原則的,決定不能夠改動原文,改動原文是錯誤的。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批評會集本,是批評這一點,並不是說不可以會集。王龍舒居士宋朝時候人,念佛往生站著走的,在家居士。他一生修持,得到後人的尊敬,得到當時人的讚歎。他有一部很著名的著作,《龍舒淨土文》,勸人修淨土。在古時候經典流傳很少,《無量壽經》的譯本太多了,要想把每一個譯本都看到,決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連王龍舒這種人,他只看到四種原譯本,《大寶積經》裡面《無量壽經》這一會,他沒有看到,所以他的會集是四種的譯本會集的。蓮池大師註解《阿彌陀經》,現在流傳的《彌陀經疏鈔》,裡面引用《無量壽經》的經文,差不多百分之六十都是引用龍舒的會集本。這是說明什麼?我們祖師對這個本子的肯定,所以《無量壽經》確有會集的必要。

      會集的人,對於經文的取捨,是不是保持經本的原文,這兩個原則一定要堅守。後人對龍舒的本子,取捨不十分妥當,而且裡面有少數幾個字他改動了,這是印光大師反對的。他改沒有問題,改得好,使我們看了更清楚、更明白。可是這個例子不能開,這個例子一開,後人說「王龍舒可以改,我也可以改」,每一個人都拿到經典改,這個經典以後流傳下去就面目全非,道理在此地,不可以改動經文。第二次會集是清朝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魏居士五種原本都看到了,他的會集確實比王龍舒的好,但是也犯了這兩個毛病:取捨欠妥當,也改動原文。因為魏默深年代晚,我們知道中國最後一部《大藏經》是《龍藏》,乾隆年間的;魏默深是咸豐年間的人,所以他這個本子就沒有入藏。這個本子印光大師有批評。

      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是第三次會集,民國初年,會集成之後,印光大師沒有看到。這個本子慧明法師見到了,而且參與會集,那是當代的大德。慈舟法師見到了,不但見到了,還給他做科判,慈舟法師講過夏蓮老的會集本,梅光羲居士依這個本子在廣播電台裡頭講過,這些也是當代的大德,肯定這個會集本取捨精當。夏蓮居用了十年的時間,便利我們後世修學淨土。確確實實他這個本子出來之後,度了很多很多的眾生,使從來對淨土沒有信心的、抱懷疑的,讀他這個經典之後疑慮消除了,真正發心修學,你們說他這個功德有多大!他做到這兩點:取捨精當,沒有改動原文一個字。印光法師所批評的這兩點,他統統改過來了,所以這個當時大德稱為《無量壽經》第一善本。

      我們要明瞭,經本是可以會集的。幫助一切眾生求解脫道最重要的是契機契理,決定不違背佛在經上所講的理論與方法,同時要顧到現代人他能受持,就是要顧慮現代人能夠歡喜接受,適合於現代社會生活環境,對他的生活、對他的工作有幫助而沒有妨礙,現代人才歡喜接受。夏蓮老這個本子做到了,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學佛決定不能夠盲目,要有智慧,心地要真誠清淨平等。別人所說的話,我們有能力分析,他說的是對、說的是不對,這是真實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才能成就功德,決定不是感情用事,決定沒有個人的目的在裡頭,我們看事情就能看得真切。

      如果對這個本子還有懷疑,你就不要用這個本子,甚至於不用《無量壽經》,用《阿彌陀經》也好。淨土有五經一論,隨便選一種,只要能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心求生,都能夠得生淨土。即使是龍舒的本子、魏默深的本子,甚至於彭際清的節校本,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這些本子都是勸你念佛往生淨土,功德都不可沒。古德常講「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會集不圓滿,他的心善,而是功力智慧不足。這個不足我們跟他相比,比不上。這個不足是他跟諸佛菩薩比,這不足,超過我們常人太多太多了。常人輕易批評容易,你去做做看,你去會集一下看看,能不能會集得出來?我們總要平心靜氣來看這樁事情。

      我在早年,第一次到北京,去看黃念祖老居士。當時在國內弘揚這個本子的只有他一個人,在海外弘揚這個本子也只有我一個人,弘揚這個本子非常艱難,阻礙很多,不是容易事情,可是這個難關我們總算突破了。我跟他見面,他告訴我夏老會集的經過,夏老往生的時候告訴他的學生們,說這個會集本將來是從海外傳到中國,而且傳遍全世界。在那個時候他們聽到這個話都不可思議,怎麼可能會從海外傳回中國?我在北京見了面之後,大家相信了,果然這個本子是從海外傳回中國。我們在台灣大量流通,送回中國。而這個本子確確實實傳遍全世界。

      今天全世界有「淨宗學會」的建立,淨宗學會的啟建,這是黃念祖老居士一再的付託。他知道我在海外各個地方講經說法,就教導我應當附帶鼓勵各個地區同修成立「淨宗學會」,專修專弘。所以在海外第一個淨宗學會在美國建立的,今天「聖荷西美國淨宗學會」是第一個會,在海外第一個會,這個會做得非常好。這個會建立之後,在美國總共就有十幾個會,連加拿大,現在大概有三十幾個淨宗學會,美加地區。淨宗學會同修專依夏老的會集本,這十幾年來受益太多了。

      我到新加坡來講經,也有十二年了。在八八年,第一次在新加坡講《無量壽經》,六十個小時講圓滿,總共講一個月,每天講兩個小時,這個帶子很快流傳到中國大陸去,所以諸位早期聽的《無量壽經》,都是在新加坡講的。那個時候因緣也非常的難得,有一個人送一台錄像機給李木源居士,這一台錄像機正好派上用場,所以留下錄像帶。這些年來,這一部經我講了十遍,現在這一遍是第十一遍。這一次是因為常住在新加坡,我們不受時間的限制,所以講得很詳細。過去都受時間限制,每一次到這邊來都住一個月。在每個地方講經都受時間限制,不能夠細說。

      《無量壽經》跟《華嚴經》的關係非常密切,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他把淨土的經論跟《華嚴經》看成完全相等;換句話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大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阿彌陀經》是小本,這三部經其實是一部經。這個說法非常正確,《華嚴》到末後歸淨土,歸《無量壽》。《華嚴經》的開演,豈不就是《無量壽》四十八願的展開嗎?這樣我們才看到,這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跟這一首偈講的意思完全相同。偈子上說「佛一毛孔諸功德」,如果要換成「彌陀名號諸功德,世間共度不能了」。

      佛的一毛孔稱性,阿彌陀佛名號稱性,所以古德常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自性的德號,真如本性的德號,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什麼人能聽到這一句名號、念這句名號,與無量無邊功德相應?《華嚴經》上諸菩薩。為什麼?他們皆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念念稱性。如果講經說法是言言稱性,一舉一動行行稱性,這才叫法身大士,與自性圓滿相應。我們今天難!難在哪裡?我們是違背了自性,這才做凡夫,這才受苦難。背棄了自性,就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我們非常不幸,又把十法界變成了六道三途。

      現在人的思想不好,言語造作與性德是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這怎麼得了!過去講偏差,偏差幅度還不大,現在的偏差太大太大了,這就有大難要來臨。我們看到東西方許多的預言,一些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能避免嗎?這個問題非常非常嚴重。今天社會崇尚消費,提倡開放自由,鼓勵縱欲,提倡的學說:貪婪是社會進化的動力。這個講得也沒錯,是什麼社會?鬼、畜、地獄社會進步的動力,這個進步是往三惡道去的,是往下墜落,不是向上提升。天台大師跟我們講「百界千如」,人法界裡頭具足十法界:人中的佛法界、人中的菩薩法界、人中的天人法界、人中畜生法界、人中餓鬼法界、人中地獄法界,這是說你現在造的是什麼業。三惡道的境界雖然沒有現前,可是你現在已經感受到三惡道的氣氛,諸位只要冷靜觀察就非常明顯。餓鬼道的氣氛,貪婪;貪而無厭、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念念都是這些東西,這是惡道,決不是好事情。現在年輕人的打扮,年輕人想什麼、說什麼、他做什麼,那不就很清楚、很明白了嗎?幾個人注意到這個事情?幾個人能為這個事情憂慮?

      我們要清楚、要明瞭,今天許多人都走這個路子,我們不可以,我們決定要走佛道。佛的道跟他們的道完全相反,他們搞貪瞋痴,佛的道要捨貪瞋痴,念念行行與他們都相反的,這就是佛道。世間人要名,我們把名捨掉;世間人要利,我們把利捨掉;世間人自私自利,我們把自私自利捨掉。社會人看我們學佛的人傻,罵我們消極,有福不知道享,連肉都不吃,說我們太消極了。那吃肉是積極的?吃素的人是消極的?我們有能力明辨是非,他們不知道前途,我們對前途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我們肯定在這一生當中,不但是超越三惡道,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我們都不要做。關鍵就是你是不是真的放得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果然真的能放下,那恭喜你,你自己決定有把握,你有信心這一生超越十法界,轉凡成聖。不必勸導你,不必鼓勵你,你念念純善,決定沒有一個惡念,念念決定是幫助社會一切眾生,你一定能做到捨己為人,這才能成就。從這個地方顯示稱性的功德利益。

      偈頌裡面講「同虛空」,這是心量,大經佛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起心動念與性德相應,就「同虛空」廣大不可思議,久遠不可思議,這叫真實功德。我們要知道怎麼去修,怎樣去學習。再看下面一首:

      【如來通達一切法,於彼法性皆明照,如須彌山不傾動,入此法門師子臆。】

      師子臆摩睺羅伽王,他得的是「勇猛力為一切眾生救護主解脫門」。這在我們現前來講是大護法、大施主,這是什麼人?諸佛如來。諸佛如來當中,又以阿彌陀為第一。這個偈頌裡頭說得好,『如來通達一切法』,如果不能通達一切法,這個心發不出來,這個事當然他也做不到,縱然能做也做不圓滿,所以關鍵是要「通達一切法」。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領悟到,無量無邊功德的基礎是在智慧,唯有智慧才能成就一切。學佛學什麼?學佛無非是求開智慧而已。

      可是佛說,智慧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特別是本經裡面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平等的,本來具足的;現在為什麼失掉?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病在哪裡?病在妄想分別執著,這是一切眾生的病根。一切眾生是指十法界,十法界眾生的病根:妄想分別執著。用佛家的術語來講,妄想是無明,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我們只要有這三類的煩惱在,就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這三種煩惱變現的一個虛幻不實的境界,我們墮落在這裡頭。如何出離?把這三種煩惱斷掉就出離了,恢復正常,正常是一真法界,正常是清淨法身。佛幫助眾生慈悲到極處,苦口婆心的教誨,千經萬論就為這樁事情。幾時我們真的覺悟過來、清醒過來,不再迷惑顛倒,我們這一生就成就了。

      菩薩在此地作大護法、作大施主,我們也希望能遇到,能有這個環境。今天在新加坡,我們有幸遇到李木源這個護法,他是很認真努力在做,緣不具足,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力不足」在此地換個字,「緣不足」。他想幫助大家念佛,建一個念佛的道場,也得到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同修擁護,出錢出力,新加坡土地得不到,找了很多次,最後都不能成功,這是緣不足。我從古晉回來,我們把這個期望寄託在丹斯里.李金友居士身上,希望他發大心,他那個地方「緣」應該沒有問題。真正發大心,在這個時代,此時此地做佛門大護法、大施主,普度一切眾生。

      關鍵還是在這前兩句偈,要「通達一切法」,『於彼法性皆明照』,沒有這個智慧,願心就發不起來。這個願心是捨己為人,成就別人,幫助別人在一生當中去作佛,這個功德是第一。大慈菩薩說得很好,你在這一生當中能幫助兩個人往生不退作佛,就比自己修行更精進;你能夠幫助十幾個人往生作佛,你的福德無量無邊;你要能夠幫助一百個人以上往生作佛,你就是真菩薩,那不是假菩薩;如果能幫助人作佛的數量超過一萬,你就是阿彌陀的化身;這是大慈菩薩說的。眾生如果得不到這樣的善護,沒有一個好的修學環境,這一生成就確實是不容易。

      可是善知識自古以來,所謂「可遇不可求」,我們到哪裡去找?真正能遇到善知識的條件是什麼?真誠心,出離心,確確實實有出離三界、出離六道輪迴這個願望、這個願心,就能感應得到。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來應的決定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貪財的?哪有不念五欲六塵享受的?既得的利益,怎麼肯無條件的布施給別人?凡夫做不到,佛菩薩能做到,所以這些善護都是諸佛菩薩示現的,不是凡人。他們堅定的信心、願心、智慧,就像第三句所說的,『如須彌山不傾動』;換句話說,他不會受外境影響,他的信心、願心不會變。我們從這裡看到什麼?真實福報。

      有些人修福,這個我們常常接觸到的,發心來修福,發心之後後悔、疑惑,我這發心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天天在疑神疑鬼,我做這個事情是對還是不對?可是真正發心的人,他沒有這個念頭,那個功德是真實的。他發的善心,供養道場、供養法師,法師為非作歹,拿這些錢去搞名聞利養,那個過失是他,發心的人沒有過失。如果發心的人,知道這個法師不是個好法師,是搞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享受的,你供養他,那你有罪過,你幫助他作惡;如果你是善心,你決定沒有這些惡念,你的功德是圓滿的。就如同放生一樣,你放生有放生的功德,那個地方抓魚他有罪過;你在上游放生,他在下面釣魚,你成就你的功德,他造他的罪業。你不能夠懷疑,「他釣魚,我就不放生」,你放的生,未必他釣的這條魚就是你放的,哪有那麼巧?由此可知,世間人種真正的福田不容易,發心很大,供養很多,得福很少很小,這原因是什麼?都被他的妄念、猶豫、懷疑斷掉了。反而不如貧困的信徒,他們發心供養的幾塊錢、十幾塊錢,不如他們那個功德堅實,堅固真實。為什麼?他不懷疑,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他種的是真實的福德。如果一切不執著,福德就轉變成功德;一執著就壞了,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功德都變成福德,大福德變成小福德。這些道理我們不能不明瞭,過失我們決定不能犯。

      世間事沒有一定的,千變萬化,善導大師說得好,「總在遇緣不同」,我們往往想做一樁好事,諺語常講「好事多磨」,多磨是障礙多。遇到障礙怎麼辦?總想辦法找另外的事情做。這兩天李居士很忙,昨天晚上我見到他急忙著要到機場去接人,今天下午我們可能有時間碰頭,我們再研究研究,我們這個道場全心全力來幫助,真正發心要學講經說法年輕的同學們,我們專作這一樣工作,放棄彌陀村。因為彌陀村,我們看到障難太多了,沒有辦法做。我跟他研究能不能跟古晉李金友居士合作,彌陀村讓他們去做,我們全心全力用在一個項目上,不再操這個心。這個地方有不少人捐助彌陀村的,大概還有不少錢,這個錢是不是轉到古晉做彌陀村用,或者是用作培養弘法人才,都是好事,決定不是自己用一分錢在享受,沒有。我們對於四眾同修的供養,一分、一塊錢都不敢亂用,決沒有用在自己身上。

      堅定的信心是修學證果的基礎,佛在經上講「信為道元功德母」,修道的根源,功德之母就是能生功德。這一句話大家聽得耳熟,也都能說,可是意思不清楚。清淨信心是世出世間功德福田的根本,沒有清淨信心、堅定信心,像經上講「如須彌山不傾動」,你的信心常常會動搖,不但功德沒有了,福德也少、也有限,這個道理總要懂。所以一切眾生最可貴的是聞法,世出世間第一等福報是什麼?聽經聞法,這是第一等的福報。唯有聽經聞法,你才能長智慧,才能夠消除煩惱習氣,煩惱輕、智慧長。唯有智慧能成就世出世間無量功德,沒有智慧的人談不上功德,沒有智慧的人也不認識真正的福田。他去種福,古人比喻說他的福種在石頭上,不是種在肥沃的泥土當中,他種的是沙土、種的是石頭,得不到收成。

      我們再看,有事實證明,世出世間第一等大功德、大福德,都是從事於教學。孔老夫子一生教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他們成就的是無比殊勝的功德,幾千年之後,後人聽到他們的名號依舊肅然起敬,這是給我們做出證明。這些人具足信、解、行、證,他們對於世出世間善法、惡法非常清楚、非常明瞭,與性德相應的是善法,與性德相違背的是惡法,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佛家講得很清楚,十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善法,性德。自性裡頭原本就沒有,你要造殺盜淫妄,這與性德完全相違背。

      為什麼現在人他會造惡?這個原因是無量劫來煩惱習氣,這是因;今天社會種種教導誘惑,這是緣。現在每天電視教你什麼?那是社會教育;電影教你什麼?現在更可怕的是網路,你打開網路裡面教你什麼?幾乎六根所接觸的境界,這是緣,這個緣是十惡的緣,不是十善的。內有煩惱習氣,外面這個外緣來勾結,你怎麼會不造惡?你把造惡當作正常,你把造惡看作合法,你把造作惡業認為是英雄,這是你的本事,你沒有想到後果不堪設想。後果是他不承認、他不相信,他不相信造惡業會有惡報,他不相信有輪迴,他不相信有三世,這個事情麻煩!

      正因為現在社會是這麼一個狀況,所以印光老法師一生提倡因果的教育。因果一定要拿出事實來給人看,人家才會相信,拿出證明。關於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必須給世間人詳細的說明,特別是現代的。現代在外國也蒐集了許許多多的資料,我在美國就聽說,他們用科學方法蒐集輪迴的證據,有幾千個案例,都有證據能查得到的。我們希望在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如果遇到有這些資訊,把這些資料寄到我們這邊來,我們將來給它彙編起來,勸導一切眾生,這是真的,種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必有惡報。其他的理論太深了,不容易接受,不容易理解,因果的教學就在眼前。如果我們多聽、多看、多思惟、多接觸,我們起心動念自然就會收斂,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育才能生起信心;信心生起之後,自然就願意求解;解是明瞭,明瞭之後,當然就能夠落實在生活上。這是學佛的一條道路,必須從因果上著手,這是針對現前社會大眾的根機,我們絕不可以疏忽了。入這個法門,師子臆菩薩。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