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917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九一七卷)  2002/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917

      諸位同學,請看「華藏世界品」末後的偈頌,第九段。這一段是頌光明有無。一共有十首偈,請看第七首:

      【有以雲光照,摩尼蚌光照,佛神力光照,能宣悅意聲。】

      這一首偈是說的自然環境。『雲光』,這都是屬於大自然。『摩尼蚌光』,這一句包括礦物跟動物,這個蚌是水族裡面的動物,舉一個就代表這一類,這是一大類。這個兩首偈是說的大自然,我們居住的環境。比前面講的,在日常供具裡面,那個表法的義趣不太一樣。前面這個表法的義趣非常明顯,這個地方表法義趣就很深。「雲」,什麼叫雲光?我們在早晨、在黃昏,看到的朝霞、晚霞,你就能明瞭「雲光照」。這個景色美不勝收。在中國自古以來,文人墨客以這個為題材,寫過許許多多詩詞章句,這些詩詞章句寓意都很深。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體會到,大自然的景觀變幻,對於每一個人的心情、感受,產生了觸動,而人人感受不相同,豈不是境隨心轉!又何況彩雲的變幻時間不長,大概都是在幾分鐘、幾秒鐘之間。這個現象告訴我們,世間無常。世是說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間,這個間跟界的意思是一樣的,是指的空間。

      時空裡面的事事物物,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無常到什麼個樣子?佛告訴我們,剎那剎那不住。包括我們的身體,這個肉身也是剎那不住。身體裡面的細胞新陳代謝,剎那剎那之中,有許許多多細胞消失,你同時也有許多細胞新生。這是現在大家都知道,新陳代謝。如果新陳代謝是正常的,這個人身體健康;新陳代謝,如果亂了秩序,不正常了,這個人就生病,不就是這麼個道理!為什麼有些人新陳代謝正常,有些人不正常?原因在什麼地方?中國古人常說修養,原因就在此地。修是修正,養是長養、養育培養。要把錯誤,什麼是錯誤的?與自然的法則相違背就是錯誤的。把錯誤的修正過來,使它跟自然法則相應,修是這麼個修法的。與自然法則相應,健康的,健康長壽。世出世間聖賢都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在古老的中國,聖人教我們修養,從哪裡做起?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從這裡做起,這就是隨順自然的法則。頭一條,格物,物是什麼?物是物欲。人生活在這個世間,離不開衣食住行,所以必須要有這些物質來養身。這是正常的,符合於自然法則的。但是如果你要貪求,我們常說,你要對於物欲有意去控制,有意去佔有,這個不符合自然法則。不符合自然法則的,在佛法裡面稱作妄想煩惱。你看看煩跟惱,古時候這個譯經用這兩個字意思好。你心裡面有憂慮、有得失,你的心就不清淨,你的心就不安穩。六道凡夫雖然迷失了真心本性,但是懂得修養的人,雖在迷中也要想方法跟真性接近。愈接近,你受益就愈多;愈是相違背,你苦惱也就愈多。

      我們仔細觀察自然界的生物,你仔細觀察動物、植物,在這裡面你可以開智慧。這些動物,牠需要飲食,牠也懂得保暖,也知道休息。牠對於食物,你仔細觀察,牠有沒有佔有?沒有,吃飽之後,牠沒有事。我們在外國拍攝的許許多多動物奇觀的錄相帶,電視裡面觀察到,你看這些毒蛇猛獸、虎狼獅子,牠們吃飽了,小的動物在牠的周邊,牠看都不看一眼。牠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我們細心觀察,牠生活得比我們自在;仔細觀察,我們不如牠。牠沒有煩惱,牠沒有憂慮,牠沒有牽掛,牠沒有得失,什麼時候肚子餓了,牠去找一點食物,吃飽了就沒事了。這些毒蛇猛獸,牠休息的時間長,我們講睡懶覺。只有醒來的時候,肚子餓,出去到外面去遊蕩,找食物。你看牠並沒有找很多食物去儲存那裡,牠沒有這個念頭,牠們的生活符合自然的法則。那我們人就不一樣,人以為人很聰明,實在講,人並不聰明。什麼叫聰明?我會控制,我會佔有,這些動物不如我。沒錯,你以為這是小聰明嗎?你要知道你付出的代價有多少?你有沒有算算這個帳?如果你仔細算個帳,才知道我們輸了,我們不如虎狼獅子,不如,比不上牠。牠自在,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沒有得失。所以牠們是在受果報,墮落在畜生道。前世造的業因,這一生得的果報。

      人,過去生中造的是善因,比牠的業因好,這一生得到人身,應當要隨順自然,提升自己境界,這是正確的,你到人間沒有白來。這一到人間來之後,又迷惑顛倒,對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貪瞋痴慢,又再造作極重的罪業。虎狼殺生,我們曉得不得已,牠肚子餓了需要吃,抓小動物。怎麼知道牠是不得已?牠吃飽了之後,小動物在牠周邊,牠理都不理,我們就曉得,那是不得已。跟人不一樣,人貪。畜養動物,養來什麼?養來吃。想盡方法獵殺野生的動物。動物決定不可能製造一些大規模殺生的工具,不可能,人能。人會造原子彈,一顆原子彈可以殺幾百萬人;動物不會,動物不造這種罪業。所以仔細你去觀察,這個你的觀察,你在這裡頭覺悟了,光照!

      『摩尼』是如意寶,我們在此地可以把它看成礦寶,地下含藏的礦物,金銀銅鐵,種種的寶石。這些名稱很多,我也說不上來,在這一方面我確實是孤陋寡聞,見得很少。世間人要珍藏它,把它開採出來,冶煉,因為這是希有的物質。一般人常說,物以稀為貴,這是希有物質。為這些希有物質起了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人人都有這個念頭,這當中就產生利害的紛爭,利害的衝突。分配不均,往往就引起鬥爭、戰爭,造下極重的罪業。如果你在這些地方真正覺悟,那是自然的,自然還歸自然,希有珍寶給大眾去欣賞,何必據為己有?自己果然要能夠真正佔有,這個說得過去;沒有法子佔有。

      昨天有一位出家女眾來看我,我認識她大概有三十年,最近大概有二十多年沒有見面,她來看我。我問了一問,她們道場的狀況。她的師兄弟那一幫人,我都認識。她的師父過世了,師兄弟當中很多都不在了,我聽了感慨萬千,年歲都不大。人生在世,確確實實一場夢、一場空。印光法師常常教我們看「死」字,佛教導我們,常常念「無常」。《大藏經》裡頭有一部《無常經》,經文不長,世尊當年在世,有許多出家人以這個做課誦,每天讀,提醒自己,萬法無常。你真正知道無常,你那個控制佔有的念頭就息掉了。你的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公正的。你處理事情,肯定是為一切大眾利益著想,不會想自己。為什麼?自己不定什麼時候要走。歡喜,因為什麼?去的地方肯定比這個地方好,步步高升。怎麼那麼肯定,說去的地方一定比這個好?你的身心清淨,你所造作的是善業,沒有惡業,你感得的果報當然殊勝。

      所以一般人怕死,明白人不怕死,明白人知道高升。你在這個市裡面當市長,不錯!現在要高升到省長,你得離開這個市,那這個市就死了,那個省的地方生了,你們想想對不對?我相信你非常歡喜,你不會很悲哀,不會很恐怖。迷惑顛倒,那個死很可怕,為什麼?他妄想多。墮落的業因是什麼?造作的罪業太多太重。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一定得惡報。這個是真理,這是事實真相,就是諸佛菩薩也沒有辦法把這個定律推翻。我們想想唐朝時候,百丈大師度老狐狸,這就是有名的公案,錯下一個字的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這個老狐狸前世(過去生中)是講經說法的法師,有人向他請教,問了一個問題說: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他回答說:不落。這個錯了,大修行人要不落因果的話,那因果定律推翻了。這一句話說錯了。這個錯了,就誤導別人,這個罪業墮在畜生道。總算他還不錯,善根不昧,落在狐狸道裡面,還是在修行,狐狸要修行五百年才能夠變成人身。

      百丈大師講經,他常常來聽。一般人不認識他,以為他是個老居士,百丈大師認識,他不是人,他是後山一個老狐狸。有一天他向百丈大師請求,請求老法師超度他,說出他墮落的因由。百丈大師說:好,明天我上堂講經,你把當年那個居士問你的話,你提出來問我。到第二天上堂,他來了,問百丈大師: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百丈大師把他改了一個字: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他從這裡這一個字點醒了,他覺悟了。不昧因果是什麼?前因後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沒有因果。釋迦牟尼佛,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他老人家有三個月馬麥之報,托缽沒東西吃。還是要受報,前生種的是什麼因。孔老夫子在陳絕糧,聖賢人還是要受種種苦難折磨,因;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但是我們凡夫在一生當中受的這些果報,不知道、不曉得是什麼因,感得什麼果報;這些修行人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受,歡喜接受,逆來順受,不昧因果。這個老狐狸第二天就往生,他問題解決,超生了。百丈大師第二天跟這些學生們講:昨天來問的,後山的老狐狸,他已經往生了。我們到後山去,帶著畚箕,帶著鋤頭,到那裡去把他的屍體用出家人的禮一樣給他埋葬,給他誦經超度。他歡喜,他超生了。

      這些地方都是「雲光」、「摩尼光」、「寶光」,都是這個意思。「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確確實實關鍵就在你會不會。睜開眼睛,你會不會看?豎起耳朵,你會不會聽?果然會看會聽,色聲香味觸法,無一不放大光明。這個放大光明是啟發你的智慧。不會的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煩惱,他生什麼?生貪瞋痴慢,他造業;會的人在這裡頭開智慧。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當然更沒有,他怎麼不自在?受用是果報,只要你如理如法的修學,一切受用自然殊勝。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至少把自己煩惱習氣控制住了,雖有種子不起現行,這叫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所有一切受用要不要操一點心?一點心都不要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世尊給我們介紹得好,你在西方極樂世界,想吃什麼東西,這個東西就在你面前。你要是吃完,不想再吃了,東西沒有了,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一切變化所作。哪裡像我們現在這麼麻煩,吃一餐飯,你看看費多少時間,費多少功夫?你得去買菜買米,回來還要洗,還要去煮、烹調,吃完之後還要去收拾,洗這些碗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

      物質生活的受用,《華嚴經》在底下一卷也講到,人間有大福報的,所感得的受用,跟天人、跟菩薩相似。確確實實他是人,怎麼修的?等講到那個地方,再跟諸位做詳細報告。所以如理如教的修學,你得的福慧是真實的。如果不相信佛菩薩的教誨,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一意孤行,你就會做錯事,你就會造惡業。不但得不到福慧,反而把自己的福慧折損了。過去生中修的大福慧,折損幾成,他還有相當的餘福,他還能享受幾十年。如果過去生中福報少的,修積不多的,這一折損就完了,福慧統統沒有了,那個苦難馬上就現前。這些事都在我們周邊,我們時時都看到、都聽到。我們聽到,心裡很清楚很明瞭,理事、性相、因果,法爾如是,這就是一切萬事萬物在放光明。

      我們在這裡面證實經論的教誨,字字句句真實不虛。世出世間聖人教導我們,人得人身不容易。得到人身,如果你的緣殊勝,遇到佛法,遇到善友,你的成就快速。這是希有難得的機會,你遇到了,你這一生成就。如果自己業障習氣深重,障礙了善緣,這一生遇不到;也有遇到了,遇到了怎麼樣?他不相信,不但不相信,把意思曲解了。在生活當中,依然是煩惱習氣作主,依然造業,他怎麼能免得了果報?業因果報的事情,諸佛如來、法身菩薩都不能夠避免。這在經典上,史傳裡頭,古人筆記記載之中,比比皆是。那是事實,不是寓言,不是小說。這一生有沒有成就,責任自己要負,決定不能夠怪別人。真正成就,愈是接近自然法則,你的成就愈殊勝。自然法則裡面,沒有煩惱,沒有自私自利,沒有佔有,你要細心觀察。可是我們凡夫從小長大,難免不受我們社會環境的影響,這些影響幾乎全是負面的。特別是在近代,幾乎從小孩會說話,父母尊長就教他競爭,這是錯誤的。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孔融四歲讓梨,這個觀念現在沒有,這變成歷史了,三、四歲知道讓,不爭。現在小朋友,教他爭,這還得了嗎?所以這競爭發展就鬥爭,鬥爭發展就是戰爭,今天戰爭要是爆發,核武生化的戰爭,世界末日。這個戰爭沒有勝負,彼此同歸於盡,很可怕也很可悲。諸佛菩薩、世出世間的神聖慈悲教誨,我們確實是充耳不聞,有眼不見。

      第三句,『佛神力光照』,這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所加持的。加持在哪裡?加持在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能宣悅意聲』,這個「宣」不一定是用口說,六塵都說法。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我們這個世界六塵說不說法?說法。為什麼不說我們這個世間六塵說法?因為這個世間人迷得太重,煩惱習氣太重,根本就不能覺察,所以就不提。實際上,六塵說法,跟極樂世界、華藏世界沒有差別。華藏世界的人到我們這裡來,他有受用,他心地清淨。

      尤其是真正發心做學問的、弘法利生的,這樣的人必須得萬緣放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才能成功。我這一生,這一點小小的成就,得力是什麼?我一點都不吝法。常常告訴大家,我得力於韓館長的協助,讓我這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能得清淨心,能一心專注。到現在,我連時間都不知道,今天是幾月幾號,不曉得;現在是幾點鐘,不知道。我很久時候不要手錶,都丟掉了,心清淨。什麼都要放下,清淨心生智慧,慈悲心生福報,清淨慈悲就是福慧雙修,如來果地上稱二足尊。二足尊的真因,就是清淨慈悲。清淨心怎麼生?說老實話,你要管人、管錢、管事,你就沒有辦法清淨。別人來替你管,那個人是菩薩,那個人是你真正的善友,是你真正的大恩人。但是在今天,知道這個事實,少;知道這個道理的,更少,都喜歡管閒事。這個麻煩,管閒事就免不了要造業,為什麼?你沒有智慧,你沒有德能。中國在古時候,寺院叢林裡面的執事、方丈、當家,都是菩薩化身,不是凡人。他們來什麼?來成就凡人,來幫助你管,來成就人;他們是已經覺悟的人,已經證果的人。

      我們自己曉得,自己是凡夫,煩惱習氣沒斷,那這個是愈能夠離開愈好。真正有人替你代管,是你的大恩大德。我為什麼這樣感激韓館長?道理在此地。沒有她,我雖然在老師那裡學了這些東西,沒有地方去磨鍊,不能成就。我跟她三十年她天天在磨鍊我,把我的煩惱習氣、妄想、欲望,磨得乾乾淨淨,我才有今天的成就,大恩大德!但是你們遇到這樣一個人來磨鍊你,你能不能接受?你能接受是你的智慧;你不能接受,你沒有這個福緣,沒有這個緣分,沒有這個福報。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下面第八首:

      【或以寶光照,或金剛燄照,淨音能遠震,所至無眾苦。】

      這一首偈裡面所說的內容非常之廣。『寶光』,『金剛燄照』。什麼是寶光?佛法僧稱為三寶,這是世出世間真正的寶,絕對不是世間所有物質裡面的寶所能夠相比的。這就是佛在一切經論當中常常宣說,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那個七寶是金、銀、琉璃、真珠、瑪瑙,這是物質,多少?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的功德。佛在經論上常說,不是說一次、兩次,這是實話。大千世界七寶,你縱然都得到,只能幫助你過得好一點的物質生活。物質生活過得再好,你想想看,還不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嗎?你還能過怎麼樣好處?你一天,三餐少了,我吃六餐、吃九餐,行。你這樣子過物質生活,這樣的享受,恐怕你活不了幾年。為什麼?古人常講,病從口入。我們吃東西,吃少對身體是有好處,身體能夠吸收這個養分;吃多了怎麼樣?多了就是病。

      你在飲食起居的時候,你有沒有替你自己身體裡面內臟著想?你有沒有想到?身體實實在在像一個工廠一樣,每一個器官就好像是每一個工作的部門。你東西吃得太多,你這個腸胃,它要去消化:它要負擔太重,它的壽命就縮短。所以你必須要懂得,每天要有適當的時間讓它休息,使它永遠保持正常的工作量。它健康,你就長壽;你要糟蹋它,滿足你的貪欲,你要糟蹋它,你就短命,不就這麼個道理嗎?我們人不能超過自己的工作量,需要休息,身體每一個器官亦復如是,有這個念頭、有這個想法,就照顧到。暴飲暴食肯定短命,什麼原因?你這個器官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得不到正常的保養,過分的操勞,把這個器官損壞了。是這樣短命的,是這樣得病的,這個要知道。但是佛法僧三寶長養智慧,對全身每個器官都有好處,都有利益。為什麼?它幫助你心清淨,心清淨,所有身上器官細胞統統都清淨,都調整,這是真正的寶!

      這個「寶光」,「金剛燄照」,佛寶、法寶。「寶光」裡面,這三寶裡面,我們說它是佛寶跟法寶。「金剛燄照」,我們把它說做法寶,你們想想有沒有道理?佛不在世了。佛滅度之後,代佛傳法利生,是僧寶。僧,很多,這出家人很多,男眾女眾。出家裡頭也有四眾,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出家四眾。哪一種是寶?依教修行的是寶。智者大師,天台的智者大師說得好,「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這一位出家人,確確實實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事業,講經教學;除此之外,我們看到他的是經行、打坐。教導我們的身心清淨,一塵不染。每天生活所需,真的完全符合自然的法則。出去覓食,這是我們仔細觀察這些動物,從那個地方體會到的。決定沒有儲藏,沒有儲存,每天到外面去托缽;沒有選擇,人家供養什麼吃什麼。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佛陀當年在世沒有吃素食,為什麼?佛法裡頭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去托缽,人家特地要給你準備素食,你不是替人家找麻煩嗎?這個不可以。他們自己吃什麼供養你什麼,這個多方便。

      所以佛在戒律裡面講,比丘在外面托缽,肉食三淨肉。這個三淨肉第一個,沒有看到殺,你到這個人家去托缽,你看到他在那裡殺,我們就這一家不去,跳一家;聽到殺的聲音,這個我們也不去他家;他為我殺的,那更不可以。遵守這三條,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叫三淨肉,養自己的慈悲心。在全世界的佛教,諸位一定要知道,完全採取素食的只有中國。所以諸位到外國去,不要覺得奇怪,不可以毀謗,為什麼他們不吃素?不可以。佛並沒有教學佛的人都素食,沒有。總而言之,一切是方便,養慈悲心。中國的素食,梁武帝提倡的。換句話說,梁武帝之前,中國的出家人,印度高僧到中國來弘法利生的,都沒有吃長素。但是素食對健康有一定的好處,非常值得提倡,特別是在這個時代。尤其是中年以上,你要想自己身體健康,智慧福德增長,素食大有幫助。梁武帝這個提倡,確實是很大的功德。這個達摩祖師說他並無功德,我們講那是非常大的福德,是一樁好事情。他這個素食運動,真的搞得非常成功,在中國發生這麼大的效果。

      素食衛生、衛性,保護你善良的性情,又保護慈悲心,所以一般人講衛生,他不懂得衛性,不懂得衛心;素食在這三方面都照顧到,真的是非常圓滿。但是在初初改變生活習慣,是有一段難熬的日子。我自己改變這個習慣,是二十六歲,二十六歲到二十七歲,整整一年;要堅持,要能夠受得了。改變這個生活習慣的時候,我們整個生理受影響,所以人會瘦下來,真的叫面黃肌瘦,體重大幅度的減輕。那個時候許多朋友、老師看到我:你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有沒有什麼毛病?我在那一年做過兩次身體檢查,檢查怎麼樣?沒有毛病,那我就很放心。精神體力沒有絲毫影響,我就很放心。我有體力,體力沒有衰退,精神沒有衰退,只是身體確實體重減輕,面黃肌瘦,人消瘦下來。差不多到三年,慢慢恢復正常。這是我懂得這一點道理,因為生活習慣的調整,跟著整個身體內臟統統要做全面調整。從肉食改變為素食,這個要堅持,要有信心,不能受外面的影響。受外面的影響,人家一勸,好了,你就又放棄,那就真可惜。這個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其他國家地區佛教徒不吃長素?他們也是正常的,我們也是正常的,你的心才平,決定沒有毀謗,決定不會起心動念,我們的恭敬讚歎不會打折扣。

      真正依教修行的人,就像智者大師所說的,能說又能行,他說到做到。佛教給我們的,一入佛門,在三皈依裡頭教給我們的,《壇經》裡面是這麼說的「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大師再解釋說「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佛法僧要是從它的意義上來說,就是覺正淨。我們是不是真的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真正能保持覺而不迷,那就是真的皈依佛,你做到了;正而不邪,這正知正見,決定沒有邪知邪見。正知正見的標準是經典,我學哪一部經典,我就依照這一部經典去做。淨土宗的學人,現在依照《無量壽經》學的人很多,《無量壽經》上講的,你有沒有做到?你天天念,天天在聽,你聽懂了,聽明白了,要落實在生活上,你要做到。你能做到,你就是寶,國之寶也。第三條,皈依僧,是淨而不染,心地清淨。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受外境影響,不被外境所迷,不被外境所染,這是真正皈依淨。我們做到沒有?

      三皈依的落實,落實在最淺,這個修學的基礎上,是淨業三福裡面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些我講得很多,也講得很清楚。如果不修十善業,前面三條全都落空,孝養父母沒有了,奉事師長也沒有了,慈心不殺是持戒,都沒有了。那個三句,落實在十善業。十善業,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惡口、不綺語;意,於世出世間法不貪、不瞋、不痴,你要做到。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跟十善業相應。這不說別的,這最低的,最起碼的,沒有這個根基什麼都沒有了,全都是假的。佛法以十善業道做基礎,就好像蓋房子一樣,不管你蓋什麼式樣,不管你蓋多高多大,地基是相同的,都要把這個基礎打好。淨業三福頭一條這個四句是基礎,有這個基礎,發心學佛,以佛為師,才受持三皈。這三皈有了著落,覺正淨都著落在十善業道。孝養父母,覺正淨,沒有覺正淨,拿什麼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覺正淨,沒有覺正淨,你不會奉事師長,你對於師長肯定是陽奉陰違,造業!沒有十善,覺正淨,你的戒律是假的。你受過五戒,你受過菩薩戒,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破戒,違反佛陀的教誨。出家最低的遵守戒條,「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一定要遵守,一定要落實。你要是做不到,你不僅是自欺欺人,你是自欺欺騙諸佛如來,欺騙諸菩薩、聲聞、緣覺,你說你的罪有多大?你的業有多重?你要不細細去思惟觀察,你糊塗,你不知道。細心思惟觀察,真的寒毛直豎。

      德行,從這個地方建立的,戒定慧三學,從這個地方成就的。具足戒定慧,才有菩薩的三慧,聞思修三慧;聞思修三慧是戒定慧那個慧。所以聞思修三慧,小乘人都沒有,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沒有,為什麼?他沒有開智慧,他持戒修定,功夫還不到家,慧沒有開。慧開了,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時候才真正是圓融自在,華嚴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麼?業盡情空。他在九法界裡頭跟一切眾生相處,和光同塵。這個道理事相,我們留在底下一品「毘盧遮那品」裡面,給諸位做詳細報告。他不是凡夫境界,凡夫戒定慧三學沒有完成,學不得。你要是一學,果報在地獄。這些是我最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的。我們學大乘的人要知道,但是一定要了解,不是我的境界。我是小學生,我一定要從最基本的地方學起,最基本的十善業,這是講行;最基本的思想,念念為眾生,幫助眾生,成就眾生,幫助眾生斷惡修善,這都是總原則、總綱領。

      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怎麼幫助法?不僅是用言教,還要做出樣子給眾生看。現在這個社會上,這些眾生哪些地方做錯了,我們要幫助他修正,怎麼幫法?從我自己本身做起,我本身就是一個覺正淨的樣子,就是十善業的樣子,就是戒定慧的樣子,就是六度四攝的樣子,就是普賢十願的樣子,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這個人是善知識,真善知識,這個人國之寶也。這個人到哪裡找?你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在哪裡?你回過頭來,回光返照,你就找到,自己!

      世出世間聖人都告訴我們,求人難,求人不如求自己。自己要發願,要發勇猛心,要發長遠心,死心塌地認真的學習。學什麼?這些年來,我都常說,學放棄自私自利。現在世間人統統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大病,三途六道的根。我自己放棄。教別人放棄,自己不肯放棄,人家在旁邊笑話你,你在說鬼話。什麼叫鬼話?假話就是鬼話。佛菩薩、天人講真話,地獄、餓鬼、畜生才會騙人。所以我做樣子給人看,我沒有自私自利,我沒有名聞利養,這是世間人拼命追求的、爭取的。我們知道那些東西全是假的,無常的,沒有好處,縱然爭到了,帶給你的是煩惱、是憂慮、是牽掛,得不償失。釋迦牟尼佛統統放棄,我們有什麼好爭的?別人要,讓給他就好了!

      五欲六塵的享受,佛在經上常講「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對這個,如果要有貪戀愛好,你就麻煩大了,你可以得短暫的享受,能享受幾年?我們看到中國外國,這些世間大富大貴,能夠保住十年以上的,不多。你要曉得,他這個十年的享受,是他過去生中多少劫修來的,很短的時間享受完了;完了之後,一敗塗地。不僅是歷史上有記載,就在現前你仔細觀察,這個世間周邊的中國、外國這些大富大貴的人。當他在極盛的時候,真的是不可一世;沒幾年,聽說他破產了,他自殺了。我們看到很多,聽到得更多,證實佛經上講的,這是地獄五條根。

      我們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釋迦牟尼佛,你看看給我們示現的,真正做到知足常樂。這些物質生活必要,夠了就行了,不需要多。一天吃一餐,一餐就夠了。我們曉得飲食是我們身體能量的補充。能量補充,你一定要知道,每個人的體質不相同,有人消耗能量很大,有人消耗能量很少;消耗得大的,那你就要補充得多,消耗得少的,同樣道理,補充一點點就夠了。哪裡需要那麼多?補充得太多,超過你的需要,你就得病,你的麻煩就來了,決定是有損健康,沒有好處。再好吃的東西,過了量就是毒藥。李老師過去常講,三餐服毒,這什麼意思?當然現在這個飲食裡面不乾淨,肉類帶的病菌更多;蔬菜裡面現在有農藥、有化肥,違背了自然法則,都是不健康的食物。今天真正健康的食物,只有自己去種菜,這正確的。我在澳洲,我們自己有菜園,我們種了很多的蔬菜,吃不完;我們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澳洲的土地肥沃,植物很容易生長。現在聽說蔬菜,有所謂有機的蔬菜,價錢比普通蔬菜要高出一、兩倍。他說有機,是不是真的有機?是不是又來欺騙我們?好難講。

      現在這個社會真的是騙人的社會,講實話的人愈來愈少,妄語的是愈來愈多,世界有末日,世界有大災難。災難是什麼原因形成的?它當然有原因,有因它才有果。我們今天跟佛菩薩學,縱然是舉世之人都妄語,我們不能妄語。我們妄語不就是背師叛道,這個罪就嚴重了;欺師滅祖,那還得了,成什麼話?學佛的人要這樣作法,《戒經》裡頭結罪講得很清楚,阿鼻地獄罪業,果報在阿鼻地獄。佛絕對不是用這個話來嚇唬人的。你自己以為聰明:佛是勸人不要作惡而已,哪有這種事情?你這個想法完全錯了。佛確實是存心勸人為善,但是決定不用假的方法、假的手段,為什麼?中國古時候世間君子都不敢做。如果用一個不實在的方法手段,被人拆穿,人家對你懷疑,你的話不可靠,對你的教誨信心完全喪失。世間君子都不肯做,大聖如佛菩薩,他怎麼肯這樣作法?你要知道佛講的話句句真實,決定不是妄語。既然以佛為師,就要遵守佛陀的教誨。佛陀的教誨在經論裡面,我學這部經,就要依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來學習,修正自己的毛病習氣,修正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所有錯誤的想法、看法、作法,這叫修行。修行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我們所依的是寶,佛法僧三寶。

      後面兩句,『淨音能遠震,所至無眾苦』。「淨音」就是梵音,就是說法的音聲。「淨音遠震」,不就是說,聖賢的教誨普遍十方!現在講的是發揚光大。在過去,這一句話很不容易懂,我們只有相信聖言量。「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我們就相信聖言量。為什麼?法身菩薩以上,妄想分別執著斷了,空間維次沒有。所以他的聲光,他的心光,他的音聲,沒有空間維次的隔礙,遍法界虛空界,我們能信得過。妄想分別執著沒有破,這當中有障礙,這個障礙你不能夠突破。正如同我們現在電視廣播的頻道,你只是這個頻道,你沒有辦法超越這個頻道進入其他頻道,你不可能,這個常識我們現代人有。你打開電視,你按哪個頻道,這個頻道的畫面出來了;換一個頻道,這個畫面沒有了,看到另外一個畫面。你不能在一個頻道裡面,看到一切頻道的畫面。斷妄想分別執著的人,就是一個頻道能看到一切頻道的畫面,一個頻率能聽到一切頻率的音聲,它又不凌亂。一切頻道,畫面能看到,聲音能聽到,它不會亂,它非常有秩序。

      無限的重疊的時候,一絲毫不互相干擾,這個境界不可思議。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這個是性德,佛經上常講,法爾如是。自性變現出的法,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凡夫煩惱習氣沒有斷,沒有辦法突破時空的頻道。現在人很聰明,發明許許多多新的科學儀器,給我們一般凡夫帶來一點小小的便利。為什麼我說小小便利?比起諸佛菩薩境界,那差得遠,那不能相比。這一點小小的便利,在我們凡夫心目當中已經相當滿意了。我們今天利用這些工具,在這個錄相室裡面學習《華嚴》,能夠跟全世界各個地區在網路上的同學共同學習,我們已經相當滿足了。現在是我們自己跟對方緣還不具足,如果緣具足了,我們這些錄相,可以在全世界各個衛星電視台播放,這是緣。我們現在這個緣還沒有具足,網路這個緣成熟了。我們要不要爭取這個緣?不要,為什麼?有爭取的心,我們的心就不清淨。永遠記住佛的教誨,決定不能夠離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一定要記住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是什麼?自自然然成熟,社會大眾喜歡需要,這個廣播電視台喜歡需要,我們也歡歡喜喜供給它,緣成熟。我們要動什麼腦筋去爭取,那叫攀緣。攀緣,操心;攀緣,有煩惱。佛不教我們幹這個事情,佛跟我們說,凡事都有時節因緣,時節因緣成熟了,自然成就。沒有到自然成就,一絲毫不可以勉強,世出世法沒有例外的。所以自然成就,「所至無眾苦」,這是三寶,三寶之光。這三寶之光是三寶的教化,所到的地方眾生離苦得樂。就像《無量壽經》上講的,佛所行處,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事實。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