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832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三二卷)  2002/8/30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832

      諸位同學,請看「華藏世界品」,所持剎網差別,通明剎種不同,長行第三段,明體經文有二十句,前面十句講色相,後面十句是講音聲,從後面十句裡面第八句看起,我們將經文念一段:

      【或有以一切佛變化音聲為體。】

      從這個地方看起。前面我們講過「一切剎莊嚴具成壞音聲為體,或有以無邊佛音聲為體」,今天我們接著看『或有以一切佛變化音聲為體』。大經上跟我們說了六塵說法,但是在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只看到色相跟音聲,其餘的四條都省略了。經文傳到中國不完整,又何況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所見到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有上中下三本,下本傳到世間來,但是傳到中國來的只是下本的一半,也就是說經文遺失了一半。

      可是文殊菩薩告訴我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所以你看這一段裡面,前面是色相,後面講音聲,這兩樁都是符合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尤其是音聲,佛的無邊音聲不但能夠契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機,能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根性。「一切佛變化音聲」,這一句很重要!變化音聲從哪裡來的?當然從如來無邊音聲裡面來的,無邊是沒有邊際,這是真的。變化那是對九法界眾生,因為眾生根性不相同。我們不要說九法界了,單單就我們現在生活在這一個地球上,這地球不大,現在諸位都很清楚、很明白,可是地球上的人,其他的眾生我們不談,居住在這個星球上的人,由於過去交通閉塞,資訊不通,所以造成地方的言語,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言語文化、生活習慣。佛要幫助這些眾生,不能不用變化音聲。

      所謂「變化音聲」就是隨順眾生的音聲,我們也常常在大乘經上聽到,「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眾生聽起來就像是自己的語言一樣,很容易理解,這才是真正性德的流露。凡夫沒有見性,換句話說,沒有這個能力,與不同的族群國家,尤其是不同言語一定要用翻譯;諸佛菩薩,包括阿羅漢,不需要翻譯,他們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我們知道是自性本具的。而我們這個能力怎麼喪失的?經上說得好,妄想分別執著使我們喪失了本能,我們的生活過得這麼辛苦,不知道宇宙人生真相,不知道自己本來面目。

      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世間幫助我們,我們是真正的苦難眾生。苦難從哪裡來的?從迷失自性而來的。佛菩薩幫助我們,不是幫助別的,幫助我們恢復自性而已,恢復性德。佛菩薩的幫助,我們一定要明瞭,那是「增上緣」;如果我們自己「親因緣」,親因緣是沒有問題,一切眾生各個具足;「所緣緣」跟「無間緣」那是關鍵。所緣緣是什麼?就是你現在心裡想的是什麼?你所想的如果是邪思邪念,與你的性德就完全相違背,佛菩薩再來增上緣加持你,加不上!不是佛不慈悲,是我們的念頭錯了,跟他不相應。這一不相應就變成什麼?排斥、拒絕。我們自己曉不曉得?不曉得。

      所以說自以為是學佛,實際上是在排斥佛、在拒絕佛。你學佛學久了,你就知道了,才能夠真正明瞭我是真的在學,還是假的在學。真的在學肯定是真信、真解,佛所說的我懂,我理解;真行,真的去照做。沒有真的理解,沒有真的奉行,你說你信,那個信是迷信,那個信是假信,不是真信。自己以為信,實際上跟佛法裡面的標準相去很遠,「信佛」兩個字不容易!果然真信了,真信裡頭一定有解、一定有行。沒有解行,那個信是假的,不是真的。「信解行證」,這四個字是一而四,四而一。你行一分你就證一分,行十分你就證十分。證什麼?證前面信解行,一而三、三而一,一點都不錯,從行裡面證明你所信的,證明你所解的,那叫做證。

      所以我們今天展開經卷,中文翻譯的,這就是變化。世尊當年在世,所說的語言是梵音,文字是梵文,跟我們中國人的文字語言不一樣,通過翻譯不就是變化嗎?文字不一樣,言語不一樣,意思一樣,意思沒有變。可是我們學的人,最重要的是要能體會、能夠相信,能體會到佛所講的意思。然後把你所信的、你所體會的落實在你生活當中,落實在你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那叫行。通過行就是今天講的科學方法,行就是實驗,通過實驗證明你所信、所解是正確的。所以佛法何嘗不是科學的方法?釋迦牟尼佛這樣教導我們,我們有沒有學會?

      現代的社會很複雜,我們有沒有通權達變的能力,來應付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文化、不同根性的眾生,幫助他們,希望他們也能像自己一樣破迷開悟,一樣離苦得樂。佛在經上常講這個世間苦海無邊,一定要曉得苦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苦?我們要怎樣才真正能夠離苦?徹底的離,究竟離,經典裡面確實有這個理論、有這個方法等著我們去發覺,我們認真的修學,也能像諸佛菩薩一樣得究竟離。下面這一句:

      【或有以一切眾生善音聲為體。】

      這一句是佛菩薩恆順眾生,恆順眾生的『善音』,我們能夠想像得到他的果報,果報一定非常殊勝。為什麼?人音聲善、言語善,我們就知道他的心善、他的行為善。最近這幾年來,我們在弘法當中常常提到了四好,「存好心、說好話(這一句就是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個四好,每一好裡面自自然然具足其他的三好,不可能有一好還缺少一好,不可能。《華嚴經》上常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言好,心一定好,行一定好。中國古人常講「存乎中而形乎外」,內有好的心行,外當然有好的言語,言語重要!

      古人常講「做事難,做人更難」。人與人之間能夠相處得很好,那個人就是佛菩薩,那個人就是再來人,那不是普通人。如何能夠跟一切眾生相處得好?這個事情不能問別人,問別人永遠沒有答案,億億劫都不能解決問題。真正解決問題有沒有方法?方法肯定有,為什麼?諸佛菩薩做到了。他是怎麼做的?回過頭來問自己,問題就解決了。

      由此可知,問題不在外面,問題在自己。自己果然「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問題就解決了。真正以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待人,不論別人用什麼態度對我,我肯定是用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待人。別人以再惡劣的態度對我,我知道消自己的業障,沒有怨恨心,沒有報復心,成就自己的德行,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這是覺悟的人,這是醒過來的人。什麼問題都看到別人錯,別人不好,我沒有錯,我都是好的,那個人是愚人,那個人沒有覺悟。

      覺悟的人,你們看看《六祖壇經》,惠能大師是中國人,這個中國人沒有接受過印度的文化,不像其他的法師,他去研究經教。這個經教是從印度傳過來的,你接受過印度文化了,惠能大師沒有。你去看那個傳記,他沒有學過經教,道道地地的中國人,可是他心裡面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個祖師一點他就通了,就恍然大悟!宗門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點就通。這些地方,我們要很留意的去學習,那是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功德。由此可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與文化背景不相干。

      一般人講文化背景,在佛法裡面來講,那叫所知障,這一種所知障跟煩惱障一樣,無量劫薰習所成的,自性裡頭本來沒有。佛跟我們講得很清楚,自性裡頭沒有自私自利,自性裡頭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痴慢,性德純淨純善。惠能大師的優點就是煩惱輕,沒有什麼煩惱,對人對事對物沒有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種人一點就通。回過頭來想想,我們自己學佛為什麼這麼難?雖然擺在面前有這麼好的設施,依舊不能夠悟入,要找原因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別人能成就,我不能成就?真正原因,不能隨順性德,所緣緣錯了,那些成就的人所緣的是佛法。那我們今天所緣的是什麼?是名聞利養、是五欲六塵、是自私自利,這錯了。這麼一個心態來學佛法,就是諸佛菩薩來教導你也沒法子,你也不會成就,你也不得其門而入。

      諸位仔細去觀察,去想想,出家在家,你看真正有成就的人,哪一個人不是萬緣放下,他才能有成就。你看到哪一個沒有放下的人會成就?一個也找不到。在這個裡面,我們還能不覺悟嗎?悟的什麼?原來要一切放下才能悟入,有一樁放不下就不能悟入,何況你放不下的太多太多了。

      我們同學當中,悟泓師大家知道,他不能悟入的原因,他的包袱太多了。我曾經勸過他,你把你所有的那些拉拉雜雜東西一把火燒盡,你就開悟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大概收集不少我這些年來講經的那些資料、錄音帶、錄影帶,這些東西有沒有用處?沒有用處!給我,我當垃圾處理。為什麼?以前李老師講過,你那個境界年年往上提升,今年不是去年的境界,今年比去年境界好,去年丟掉了。明年比今年會更好,那今年東西也都丟掉了,要這個幹什麼!

      所以一定要知道,要放下,不放下你的虧吃大了,你願意看垃圾堆,還是願意成佛作祖?成佛作祖是活路,你的活動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你守這個垃圾堆,死路,永遠埋在垃圾堆的下面,出不了頭,不能不覺悟!那你認為對初學好像有值得做參考的地方,你就送給初學,是一樁好事情,或者送給道場、送給圖書館,自己不要再搞了。那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本身有沒有這個毛病?沒有,好,很好,決定不能犯;如果有,趕緊改進。

      學習一切眾生的善心善行,這個地方有善音聲、善言,成就自己的德行,千萬不要把一切眾生的惡念、邪思、邪行放在自己心上,那就錯了。那怎麼樣?我們這個清淨心變成垃圾桶,這樣的人在今天的社會,給諸位說是大有人在。不知道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不知道用自己的清淨心收集一切賢聖的善念善行,成就自己的善業;偏偏去收集一切眾生的惡念、邪思、邪行,他去收集這個東西,把自己毀掉了,把自己送到三途地獄裡去了。沒人叫你做,你為什麼會這麼做?佛法裡面講,愚痴!

      貪瞋痴三毒煩惱,貪瞋都容易斷,痴很難斷,佛在經上用這個比喻說「藕斷絲連」,說明它難斷,愚痴難斷。愚痴要用什麼斷?要用真實智慧。所以我們智慧不開,讀經好,講經好,喜歡讀經,喜歡講經,喜歡跟大家在一起研究討論經教,智慧容易開,痴煩惱容易斷。痴要是斷了,貪瞋自然就不起,貪瞋是從愚痴起來的,所以愚痴是一切煩惱的大根大本。世出世法裡面,你去看看真正讀聖賢書的人,不一樣!而不讀聖賢書、讀聖賢書讀得少的人,煩惱習氣重,容易造業,他自己造的業,他自己並不曉得,這是佛經上經常講的「可憐憫者」。末後這一句:

      【或有以一切佛功德海清淨音聲為體。】

      十句用這一句來做總結,意思很深,暗示我們六道凡夫、九界眾生,我們要不依靠佛,依靠誰?世出世間除佛以外,沒有一個是靠得住的!所以諸佛如來是一切眾生真正歸依處。一切佛的功德海就是性海,當人真如自性,我們哪一天見了性,哪一天才真的清楚、真的明瞭。沒有見性不知道,見性之後就明白了。

      佛的『功德』,功是他累劫無量劫中修學的功夫,功夫到家了,功夫圓滿了。什麼樣的功夫?就本經大略而言,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布施」,布施就是捨,布施就是放下,他的能捨、肯捨、歡喜捨,一切放下的功夫圓滿了。他持戒的功夫,「持戒」是守法,持戒是尊重別人,持戒是恆順眾生,持戒是不堅持自己,這個功夫他做得圓滿,做到家了。「忍辱」是不動心,對於外面境界一切人事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般若智慧。雖然清楚明瞭,永遠保持著如如不動,永遠保持著清淨平等,這是什麼?這是忍辱波羅蜜,這不能不知道。

      「精進」,最重要的是德行的精進,戒定慧三學的精進,這是精進的根;戒定慧三學的精進,你們想想看,你要不放下,你怎麼進步?不斷的放。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放下,沒有斷,沒有斷就是沒有放下;那一放下,他就進步了,就證得圓滿的佛果,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

      我們要放下的是什麼?要放下妄想、要放下分別、要放下執著,你才會進步;你要是放不下,你哪來的精進?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勇猛精進,那是人家恭惟你的,是不是真精進?真精進是放下。果然心裡頭只有一句佛號,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真精進!一天十萬聲佛號,自私自利、名聞利養還沒有放下,不叫精進。希望我們同學要明瞭這一個事實真相,要懂得真精進,要肯修真精進,這個是自性的功德,自性的功是功能,自性本具的功能,自性本具的德能,我們要恢復。

      『清淨音聲』是從自性本具功德裡面流露出來的音聲,這是什麼?不就是佛菩薩講經說法的音聲!所以這一句不就是文殊菩薩所說的,「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佛如是,孔老夫子也如是,再看看世界上所有一切宗教的創始人,哪一個不如是?我們明白,只有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這個音聲、語言把它紀錄下來叫文字,這就是經典,它永遠不會變質,它永遠是正確的。凡是從思想裡頭、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那不是真的,那是會壞會滅的。自性流露出來的不會壞、不會滅,稱之為真經,以此為體。末後一句總結:

      【如是等。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

      說不盡的!這是講這個世界之體。長行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下面的偈頌:

      【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這一句是說偈儀,含義非常的深廣,我們念的遍數多了,遍遍都在提醒我們「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是菩薩事業。『承佛神力』顯示出「知恩報恩,尊師重道」,『觀察十方』顯示出「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個意思非常的深,一定要常常記住,如何落實在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現在請看偈頌第一首:

      【剎種堅固妙莊嚴。廣大清淨光明藏。依止蓮華寶海住。或有住於香海等。】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偈頌有十首,分成六段,這一首就是第一段「頌依住」,依是依憑、依據。依據,這個世界是憑什麼而住?依據什麼而住?這一首偈就給我們說出來了。『剎種』,這個名詞術語前面都介紹過了。「剎」是一個大的世界,像我們講這個釋迦牟尼佛的剎土,娑婆世界;「種」是更大的世界,真的是無量無邊這個大世界聚集在一起稱為一個剎種。在宇宙當中,這樣的剎種無量無邊,而且重重無盡,性德實實在在不可思議!

      『剎種堅固妙莊嚴』。《般若經》上常給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堅固」怎麼講法?是不是《般若經》上講的比喻金剛般若,把般若比喻成金剛,金剛是堅固的意思、是不壞的意思,這個地方剎種亦復如是。剎種是什麼?剎種就是自性的相分,性相是一,性相不二,所以它堅固、它莊嚴。莊嚴上加一個「妙」,真的是妙不可言。這個「妙」,非有非無,非色非空,這真妙!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有是妙有,空是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這才真的叫妙,所以它才不會壞。《中觀》裡面講的「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你說妙不妙?它能現無量無邊的依正莊嚴,像《華嚴經》上所說的,雖然顯現出無量無邊依正莊嚴,實際上它是夢幻泡影,它確確實實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叫妙莊嚴!

      修行人在這個裡頭到底修什麼?這個要懂得。九法界眾生被這個妙莊嚴迷惑了,他不知道它事實的真相,像什麼?像看電影,被銀幕迷惑了,以為是真實的。像看戲、看舞台表演,表演的是古代人物,他誤以為真事,迷而不覺。佛菩薩教導我們把事實真相說出來,我們可以在這個夢幻泡影之中,遊戲神通,絲毫都不染著,這個人我們稱他為佛、稱他為法身菩薩,他在這個境界裡頭一絲毫都不染著,他了解事實真相。他不染著,他為什麼到這兒來?他到這兒來是別有意義。什麼意義?他在此地作種種示現,幫助那些染著的眾生回頭,幫助那些迷惑的眾生覺悟。

      所以一切眾生大的分類分為兩類:一類是覺悟的,大徹大悟;一類迷惑顛倒。迷惑顛倒的這些眾生,他在這個境界裡頭隨業受報,這個境界就是輪迴。覺悟的眾生,佛在經上稱他們「當處出生,當處滅盡」,他是乘願再來的,來示現的,來應化的,應眾生機感,他來教化眾生的。覺悟的人來示現的是妙莊嚴,迷惑的人、造業的人也是妙莊嚴,這個很有意思!迷惑的人現的這個境界是六道三途地獄,那也不是真的,也是夢幻泡影,但是他確實在這裡面有苦受,那個感受苦樂不同,這個不是假的。換句話說,總而言之不能不覺悟。

      真正想覺悟,不能不學佛!佛要怎麼個學法?你想佛、想菩薩,佛菩薩去我們遠了,想近代的祖師大德。李老師以前常常教我學印光大師,有道理!有什麼道理?印光大師是真正的再來人,你仔細去觀察,他跟一般凡人不一樣,凡人有的這些毛病習氣、邪知邪見邪行,他統統沒有。他在那裡表演,在那裡作示現,你就知道了,不是凡人。他了解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的狀況,知道在現前這個環境當中,怎樣幫助自己、幫助別人了生死出三界;「續佛慧命,正法久住」,他講得好!

      現前這個社會,我們在幾十年當中觀察體驗到,不適合叢林。過去方東美先生常常跟我講,要想把佛法光大,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方老師跟我講過很多遍,我的印象很深刻。叢林制度是什麼?大學。他講的話沒錯,非常有道理,叢林就是佛教大學。這個大學裡教什麼?教三藏十二分教,開這個課,不是開世間一般的課程。十個宗派就是十個學院,每個宗派所主修的經論,每一部經論就是每一個科系,這是真正的佛教大學。方老師心目當中非常嚮往,跟我說了多次。

      我們要觀察緣具不具足?仔細觀察,確實緣不具足。當前佛法弘傳的因緣在小道場,就是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的,小型道場,住眾最好不要超過二十個人,這二十個人修「六和敬」,見同解,戒同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二十個人住在一塊共修,心是定的,不攀緣,不去募捐,不要去拉信徒,也不要做法會,沒有這些經懺應付的佛事,老老實實的學教、念佛,你這個道場有道風、有學風,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讚歎!小道場專心。這樣能夠有個十年、二十年下來,不要看這些小道場,這些小道場都有成就!人才多了,叢林緣就成熟了。

      今天辦個佛教大學不是難事情,老師沒有,你們諸位想想看,如果我們開十個學院,華嚴學院講《華嚴經》的老師到哪裡去找?華嚴學院也分很多學系,每一個學系都要有好老師,找不到!天台宗,我們辦一個天台學院,天台是以《法華經》為主,我們請誰來講《法華經》?請什麼人來講《摩訶止觀》?請什麼人來指導大眾在一起薰修?找不到老師!就是淨土宗,這是經論最少的,五經一論。淨宗學院至少也要有六個學系,《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經》、《行願品》、《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往生論》,找什麼人來講?這至少六部經。法相唯識,它有六經十一論。所以今天辦學不難,難在沒有老師,沒有專修專弘的人才。印光大師那個辦法就很有道理,小道場長時間來成就人才,人才有了就能夠辦事了。

      佛法跟世間法不同的地方在哪裡?你先要了解什麼叫世間,什麼叫出世間。簡單的講,世間就是你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世間。什麼叫出世間?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就超越世間了,這是最簡單的區別。佛法是超世間法,無論是你學哪一個法門、學哪一部經教,你自己依照這個經教修行,同時你發心弘揚這部經教,你得超越世間。怎麼超越?就是你一定要超越妄想分別執著。換句話說,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斷了,統統都沒有了,你的修行肯定沒有錯誤,你的講經教學肯定沒有過失。如果還夾雜著有妄想分別執著,那就錯了,你沒有超越世間。沒有超越世間,你的思想、你的見解沒有出輪迴,這是我常常講的輪迴心。什麼叫輪迴心?就是你起心動念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是輪迴心,輪迴心怎麼能學超世間法?

      佛經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字字句句,我常講含無量義!無論哪一部經論,它的境界都是遍虛空遍法界。所以自己要沒有這麼大的心量,你怎麼能契入經教?換句話說,你怎麼會懂?佛法修學最大的難處就難在此地。學佛的人「心」要跟虛空法界合而為一,學佛的人「身」要跟剎土眾生融合成一體,最難最難的事情了!大乘經上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最低的標準,圓教初住菩薩的條件。佛法的修學要達到這個水平才能夠自行化他,這個水平在《華嚴經》上法身菩薩,最低的法身菩薩。我們學佛不能不把境界向這個目標、向這個標準提升。

      你要問,這個事情難不難?我就告訴你,你肯就不難,你不肯就真難!肯不肯什麼?放下!念佛堂堂主常講的「放下身心世界」,你能不能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對於身心世界的妄想分別執著,你要把這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不下,你搞六道輪迴,你出離不了輪迴,念佛也不行。執著放下了,妄想分別還有,你算不錯,你能夠出離六道輪迴,你出不了十法界;必須把分別也都放下,妄想也得放下幾分,這樣你才能超越十法界,你才能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華藏世界,這稱之為法身菩薩。所以看你能不能放下。這一句話說得容易,真正做是真不容易。

      佛教眾生,善巧方便無量無邊,對於一般煩惱習氣很重的眾生,哪些人?像我們現在大家在一起,都是煩惱習氣非常重的眾生,回不了頭,習氣想斷斷不了。真的,一點都不假。佛用的方法,我們又不願意學,又不肯學。佛的方法巧妙!他用什麼方法?戒定慧,這是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總的綱領、總的原則。首先教你持戒,持戒的目的在哪裡?目的在破煩惱習氣,破煩惱障,我們一定要懂得。換句話,你不用佛陀這個方法,你的煩惱障用什麼方法來破掉?煩惱障不破,就沒有辦法出離六道。

      念佛往生,大家一定要明瞭,帶業往生,只帶舊業不帶新業。你今天造的業這個不能帶的,帶什麼業?過去造的業。要用佛教的術語來講,可以帶煩惱的種子,不能帶煩惱的現行。種子是舊業,現行是新業,你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煩惱習氣天天還在犯,天天還在發作,這個不得了!如何能叫煩惱習氣不發作?佛的戒律管用,你想發脾氣了,佛教你「忍辱」;你想做惡業了,佛教你「持戒」;慳貪的念頭起來了,佛教你「布施」。戒律是幫助你斷惡修善,斷惡比修善還要重要!小小事是威儀,威儀是什麼?習氣,不好的習氣都是跟性德相違背的。我們從小沒有人教,沒有養成習慣,時時刻刻有意無意都露出來不善的威儀。在什麼地方?日常生活當中,與一般人交往當中,言語當中,動作當中。沒有學過。

      最近這些年來,李老師在台中教導我們去讀《五種遺規》。這個書老師沒講,叫我們自己讀,學做人,也就是說學威儀。佛家入門,出家人沙彌戒,沙彌戒只有十條,威儀有二十四門。那個威儀就是小小的禮節,要懂得,要遵守,不能違犯。違犯什麼?別人看到你,討厭你,不會尊重你。對自己來講無所謂,對佛法來講關係大了,為什麼?人家輕視你就輕視佛法,你的罪重了。瞧不起我沒有關係,我連累到佛法,這個關係大了。因為我的行為不善、言語不善,讓社會大眾輕慢佛法、拒絕佛法、排斥佛法,不願意學習佛法,我的罪多大。有幾個人能想到?我們現在一般人講什麼?講招牌好、形象好,講威儀沒人懂。所以不能不著重形象,不能把這個招牌糟蹋掉了。

      從哪裡學?最簡單的,《弟子規》。你能把《弟子規》學會,你就在任何地方,我相信受人歡迎,受人尊敬,自自然然得到大眾的讚歎擁護。你自己不懂禮貌,無論用什麼方法諂媚巴結,效果恰恰是相反的,別人總瞧不起你。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認為《弟子規》是小孩學的,你現在是成年人了,你也許是個大法師了;大法師沒錯,你講的是一套,你所做的又是一套,所說的跟所做的不一致,別人從這些地方對你有幾斤幾兩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今天我們在這個經上講到「妙莊嚴」,這個意思很深很深!我們要從有做到空,從有門進入,空門我們進不了,那是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從性宗、從空宗是入不了門的。我們從教下,教下就是從幼稚園念起,務必要把這個《弟子規》真正做到。《三字經》要通達,《三字經》是中國人對於自己固有文化的基本認識。換句話說,你是一個中國人,對於你自己的文化,最低限度你要知道的、你要明瞭的,那不是個高深的,那是教童蒙的。如果我們連這個水平都沒有,做中國人就非常慚愧了。

      所以今天我們要莊嚴自己,莊嚴自己就是莊嚴佛法,「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國土」。什麼功德?學《弟子規》的功德,學《三字經》的功德,莊嚴佛國土。你連這個基礎都沒有,你搞佛法,搞的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口是心非。

      『廣大清淨光明藏』說的是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廣大清淨光明,華藏是果上說的。華藏何以有這樣殊勝的果報?看看華藏裡面住的是些什麼人,那是因。華藏世界所住的人,各個心量廣大,我們要學,各個都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一句話如果我們要做到了,我們肯定入了華藏,條件夠了。那個心量不能不大,身心不能不清淨,世出世間法絲毫都不染,佛法叫著相,不著相,絲毫都不著相。心地清淨,清淨心自然生光明。光明是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從外來的。「藏」是含藏。世界,這個世界裡面所含藏的是廣大清淨光明,這個世界的居民各個人都是廣大清淨光明,我們要學。

      心量小的人,小得很可憐,只知道自己這個小道場,而自己小道場裡面住眾還在那裡明爭暗鬥、爭權奪利,造罪業!那是什麼道場?那是鬥爭道場、魔的道場,不是佛的道場。佛的道場是六和敬,佛弟子的心量跟佛一樣大,樣樣學佛,學佛的菩提心,學佛的清淨心,學佛的平等心,學佛的慈悲心。我們有沒有真的學?我們學習的有沒有進步?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問問自己,自己有沒有一點智慧。智慧是從清淨心來的,心不清淨,哪來的智慧?妄想雜念太多,這是很嚴重的障礙。

      『依止蓮華寶海住』,這個前面長行我們都念過了,華藏世界是個大蓮花。『或有住於香海等』,那個「香海」是藏識,前面表法都講過。藏識跟自性是一不是二,一體的兩面。從清淨這一面講這是自性,從帶著無明這一分講是性識。華藏世界的海就是性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我們一般稱之為業海,廣大沒有邊際的,華藏世界在這個業海裡頭。這一首偈意思真的是很深很廣,我們還沒有能把它說出來。時間到了,下一堂課我們繼續還是來講這首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