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513 A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五一三卷)  2006/1/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51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行品第十一」,出家受戒,偈頌第十三首看起:

      【受闍梨教。當願眾生。具足威儀。所行真實。】

      前面一首偈是受戒,這正是在佛菩薩形像面前宣示,發願做佛弟子,跟佛學習。既然發了大願,一定要落實,誰來教你?佛菩薩不會親自來教你,教你的這個人是老師,這個地方稱之為『闍梨』,阿闍梨。阿闍梨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意思是軌範師,清涼大師有註解。「闍梨者,此云正行,軌範教授,故云具足威儀」,文字雖然不多,講得很清楚。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留意的,就是「闍梨」這個稱號意思是正行。他自己行得不正,就沒有辦法給人家做榜樣、做軌範;先要做到,然後才能教人。

      教學是個長程的工作,不但是一生一世,古大德常給我們講,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在佛法裡面是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初發心到如來地決定不是一生能完成的,所以學習的期間非常之長,生生世世。我們平常常聽的,是修行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阿僧祇是印度數目字的單位,翻成中國意思是無央數,數目字很大,無央數,也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說的無法計算,要經歷這麼長的時間。它不是阿僧祇年,三大阿僧祇年,不是的,劫。

      劫是講時間的單位,有大劫,有中劫,有小劫,這個地方是講大劫。一個大劫是多長?佛經上講的,我們這個世界經歷一次成住壞空,叫一個大劫,世界的成住壞空。成住壞空這四個字叫中劫,成、住,我們現在是在第二個中劫,住。住下面,這個世界會壞,壞是一個中劫,再就完全空了。空一個中劫,然後這個世界慢慢又會形成,永遠不斷的在循環,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合起來稱一個大劫,世界成住壞空要經過三大阿僧祇這樣的數字,修行才能夠圓滿成佛。時間真的是太長,所以修行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接著幹。

      由此可知,勇猛精進不是一世的,要有恆心,要有毅力,永恆不斷。這就是中國《易經》裡面所說的「自強不息」。我們看到中國古籍裡面所記載的,孔夫子七十歲的時候還想多活幾年,幹什麼?學《易》,《易經》,好好的來學《易》。目的是避免過錯,使自己一生行持,斷惡修善能做到圓滿。從這些地方我們能夠體驗出來聖人的自強不息,並不是以為老了,可以不必學了。老了就更用功,更努力,希望自己的過失能夠斷盡,德行能夠圓滿。這都是給我們做榜樣、做模範。

      所以,經書不可不讀,懺悔不能不修。讀經書的目的何在?目的在檢查自己,我們對人對事對物、對宇宙、對人生,我們的想法有沒有錯誤,我們的看法有沒有錯誤,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行為有沒有過失,經典是一面鏡子。我們每天早晨起來,晚上睡覺,都會照照鏡子,把身上這些骯髒東西洗乾淨,這個大家都很注意。可是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些過失你怎麼能發現?也得要一面鏡子,這個鏡子就是古聖先賢的教誨。

      經典是一面鏡子,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天天去讀,天天去學,天天反省,天天改過自新。自己思想、言行可以做社會大眾的榜樣,這才是一個稱職的闍梨,我們今天講教授、老師,在佛門裡面稱法師,法師一定具足正行。正行就是儒家講的「誠意正心」,修身,誠意、正心一定能夠修身。可是這個問題,前面還有基礎。為什麼今天讀孔子書的人做不到誠意正心?學佛的同學們做不到十善業道?這是什麼原因?我們要找,要把原因找出來,把原因消除,這才真正能得到受用。

      原因是我們沒有受過基礎教育。教育,現在連外國的一些專家學者也討論到,我聽他們說過,教育最重要的年齡是在五歲之前,扎根的教育。這個話說得正確,五歲之前,算是不錯,發現了,五歲之後就不好教了,五歲之前。這些學者專家們還沒有講到具體,我們中國的老祖宗高明到極處,不但他知道,他早就落實,他就做到了,五千年前就在幹。從什麼時候教起?五歲太遲,從小孩一出生就開始教。誰教他?阿闍梨教他,阿闍梨是誰?父母,父母在嬰孩的面前,言談舉止全是正行。千萬不要小看小孩剛剛生下來幾天,他懂什麼!對,就是因為他不懂,他在學,他在看大人。他眼睛睜開他會看,他小耳朵會聽,這些東西落下印象。所以父母、大人在他面前,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都要知道正行。

      正的標準是什麼?現在我們用的《弟子規》就是標準。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念的,是做父母、是家裡做長輩的,用這個做為身教的標準對嬰兒。這個小孩從一出生,他所看的,他所聽的,他所接觸的都是正行,你知道那個印象多深!所以諺語常說「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這才有道理。他從出世到三歲,他已經學了三年,這三年是他的根,他所看到、聽到、接觸到的都是倫理道德,純正無邪。所以到三歲、四歲,他就有能力辨別正邪、善惡、是非,他就有能力。他知道這個做法是對的,那個是錯誤的,他就懂了。

      但是諸位要記住,我們祖宗傳統的教法到民國,國家才疏忽了,民國是我們中國悲慘的命運,整個社會動亂。滿清滅亡之後,軍閥割據,接著是中日的戰爭,把整個社會打亂了,每個人忙著生活,忙著逃難。我這個年齡,小的時候逃難,這種教育就沒受到。但是我在家鄉,我們住鄉下,鄉下人淳樸,還沾到一點邊緣;小我五、六歲的,邊緣都沒沾上,完全不知道。小時候我們念書,在祠堂裡面念四書,城隍廟裡面學到因果教育,閻王殿。那個時候的閻王殿,十殿閻王都是泥塑的,塑得栩栩如生。讓你看了之後,大人就教你,小孩不可以做壞事,做了壞事將來在地獄裡頭就受這樣的果報,印象非常深刻。這些都是從小接受的,根深蒂固,真的影響了一生。以後長大,無論在什麼地方,起心動念會想到父母、老師的教誨,會想到城隍廟閻王殿裡面塑像顯示的報應,你就不敢起一個惡念,就不敢做一樁壞事。

      所以我常講,好人是教出來的,聖賢也是教出來的,佛菩薩還是教出來的,看你怎麼教法!惡人也是教出來的,現在講恐怖分子,還是教出來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中國人懂得教育,中國人善於教育。你看教育這兩個字,諸位要是查一查《說文解字》,就是這個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寫法,你去好好研究一下。「教」的意思是「上行下效」,你上一代怎麼做法,底下在模仿。所以,你的父母怎麼做法,兒女模仿,這是教。你要教他好的,你自己要做得正,他就學到正面的;你自己做得不正,他就學歪了。他學正,一定超過你,比你做得更好;他要學歪了,一定比你還要壞,上行下效。在家庭如此,在公司行號也如是,在社會如是,在國家也如是,在整個世界也沒有例外。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你就曉得原因出在哪裡,沒教好!

      「育」是什麼意思?育是「救失而長善」。失是過失,人不可能沒有過失,過失要幫助你改正,改過來,這叫救失。你也有善念、善行,善念、善行要天天增長;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行,要天天去改正,這叫育。教育兩個字的本意,你看多好!你要懂得這兩個字的意思,你才曉得我們在家庭、在社會,思想、言行多麼重要。為什麼?它會影響別人。別人看到你,會向你效法,你的社會責任就很重。不能說我做這個壞事沒有人知道,與別人不相干,那你錯了。特別是在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哪些是影響力?在家裡面,家長,你的父母、祖父母、伯叔,你的長輩會影響你。在社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會影響你,譬如在一個縣市,縣市長,人民也看縣市長,有意無意的都會向他學習。縣市長行正,大家就會學正;做縣市長的人不正,大家都學壞了。再往上去,國家領導人。

      現在影響範圍更大,我看在社會上對年輕人影響最大的,無過於電影明星、歌唱的明星。他們一舉一動都是年輕人的榜樣,他們如果行正,年輕人都學好,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任何一個人,極其微細的地方是起心動念,不要以為是一個很小的善念、一個很小的惡念,對社會、對眾生都會產生影響。現在科學發達,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個世界都講到波動,電磁波、聲波、光波。你知不知道思想也有波?一個善的念頭那就是正行的波,一個惡的念頭就是邪行的波。不但你能看到這個波動會影響有形的眾生,就是我們六根能接觸得到的,你能看到的、能聽到的,你細心觀察,他受到感染;還有我們六根接觸不到的,佛法裡面講的九法界眾生。十法界除了我們人法界,我們能接觸到,其他九法界,我們六根能力接觸不到。雖然接觸不到,有沒有影響?同樣有影響。

      這樁事情宗教裡面說得很多,譬如中國人常常聽到的,我們起個善念、起個惡念,鬼神知道,佛菩薩知道,這是跟我們不同維次空間。其他宗教也說,你一生的善念、善言、善行,或者是惡念、惡言、惡行,都有鬼神給你記錄,到末日審判的時候,這些東西都是證據。上帝賞善罰惡,憑什麼?就憑這些檔案資料。檔案資料從哪裡記錄的?就是起心動念,波動!這個波動是遍法界虛空界,哪能沒有影響?影響確實很大,不可以不知道。

      知道這些事情,所以聖人教我們「慎獨」,獨是獨自一個人。你在房間裡頭,沒有人看到你,你都要很謹慎,不能隨便,不可以馬虎。為什麼?有很多看不見的那些生物,我們看不到他,他看到我們;他的空間維次比我們高,可以看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在佛法裡面講的就更明顯,佛法講六通,天眼通,見沒有障礙;天耳通,聽沒有障礙;他心通,一切眾生心裡想什麼他都知道。「他」是別人,別人心裡起心動念他知道,叫他心通。佛告訴我們,六種神通是一切眾生自性本具的能力,一點都不希奇,人人都有。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佛說我們是迷了自性。怎麼迷?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自性的德能、自性本有的智慧障礙住,不能現前。《華嚴經》講得很透徹,如果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捨掉,我們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德能都現前,一點奇怪都沒有。

      所以天人有報得的五通,漏盡通他沒有,其他的都有。為什麼他有?欲界天,雖然欲他沒有斷,他比我們淡,愈往上面去愈淡薄,障礙就愈來愈少。你只要淡一分,你的智慧、德能就透一分,淡兩分就透兩分,到一定的程度,你的本能就逐漸逐漸的恢復。欲界天人他們確實有五通,五通的能力各個不相同。譬如欲界六層天,往上面去,一層比一層高;愈往上去,對於七情五欲愈淡薄,到色界完全沒有了。所以色界就是七情五欲完全被控制,阿賴耶裡面習氣種子有,但是它不會起現行,就是他的定功、他的智慧把它控制住,不起作用,他的能力就更大,這五種神通就更大。我們知道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愈往上面去,真是我們所謂神通廣大,他們知道。

      這些人神通廣大,說老實話,比不上往生極樂世界的人,諸位讀《無量壽經》就明白了。你看《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它沒有說品位,也沒有說到極樂世界時間的長短,沒講,換句話說,人只要一生到極樂世界,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天眼洞視,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眾生,他都能見到;天耳徹聽,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音聲,他沒有聽不到的;他心遍知,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性裡頭本具的能力好像都恢復了,決不是二十八層天人能夠相比,差太遠了。這是什麼原因?我們往生是帶業往生,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是緣,因是你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現前,所以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

      這個世間人間天上,要知道,不值得留戀;天上尚且沒有留戀,何況人間。所以學佛的人,真正把這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的目標鎖定極樂世界,這一生當中非去不可。這個世間什麼都不留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論在家、出家,真正佛弟子要放得下,要看得破;把放下、看破做出來給大眾做個榜樣,那你就是阿闍梨。阿闍梨,我們用它的意思來引伸,就是社會大眾的好榜樣。無論是什麼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做好樣子給人看,人家自自然然向你學習,你就是真正的阿闍梨。雖然你沒有阿闍梨的稱號,可是你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我們要懂得,這屬於華嚴境界,也正是佛門當中常說的重實質不重形式。從事於教學工作的人,這有形式,這也是無論在家、出家,從事於教學,「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就是阿闍梨。如果不是從事於教學工作的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在你自己本分工作上做得很如法,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你就是阿闍梨。這是沒有具形式,但是你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做得很像,你就會得三寶加持,你就很像一個佛菩薩再來的人。譬如做商人,商人菩薩,你是做工人,工人菩薩,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你在那個行業都做得最圓滿,菩薩化身!做一個清潔工人,你看他非常認真負責,他所清潔的地方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清潔工人裡面的菩薩,都是真正的闍梨。

      『受闍梨教』,「教」是影響,我們受阿闍梨的教誨。今天對於老同學來說,佛的教誨是經典,經是佛教。註解,我們現在採取的是清涼大師的《疏鈔》,清涼大師是我們的阿闍梨;我們採取李長者的《合論》做參考,李長者是我們的阿闍梨。我們選的課本是《疏論纂要》,乾隆年間鼓山道霈禪師編輯的,道霈禪師是我們的阿闍梨。我們「受闍梨教」,經是佛教,註解是闍梨教;我們修淨土,淨土五經一論是佛教,歷代祖師的註解這是闍梨。過去李老師教我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的《文鈔》、印光法師的全集,那就是阿闍梨。我們去讀誦,我們去思惟、去理解,依教奉行,這是受闍梨教。

      『當願眾生』,要知道這一句意思深廣沒有邊際,此地講的眾生,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你說範圍多大!不是我們這個地球上,也不是我們這個銀河系,而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剎土裡面十法界的眾生。這真正是把心量拓開了,大心量!念念有這麼大的心量,這就是古大德所說的「大道心眾生」。大道心眾生學佛快,有這個條件,可以學《華嚴》。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開端,給我們講這個經的當機者,十種人具足條件學《華嚴》,其中有一種就是大道心眾生。這個人心量太大,起心動念都是遍法界虛空界,這個心量的人他與《華嚴》相應。念念利益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你怎麼會害眾生?當然絕對不會有這個念頭,念念皆善。念善,言就善;言善,行就善,這就具足闍梨。

      『具足威儀,所行真實』,「威儀」我們中國人講規矩、風度、人品,與這個都接近。威是威德,儀是儀表,講得淺一點、白一點,就是規矩。戒律裡面實實在在講,戒律不多,威儀多。沙彌,佛教沙彌,戒律只有十條,另外有二十四門威儀,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規矩。我們現在勉勵同學,要補習扎根教育,用什麼扎根?用《弟子規》,《弟子規》是威儀。什麼是戒?孔夫子的教誨是戒,「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是戒。你看後人就依據這個戒條,定下許多規矩,把這個戒條落實在日常當中,這是威儀。

      所以《弟子規》是儒家的戒律、威儀,是做人的根本,那才像一個人!你真正能做到,那你就是真的人,實實在在你把人道做到。你沒做到,樣子是個人,你的思想、行為不像人。思想、行為不像人,你將來死了到哪裡去不是很清楚嗎?像什麼就到哪裡去了,像畜生就到畜生道去,像餓鬼就到餓鬼道去,像地獄就到地獄道去。像個人,你來生一定還是人身,甚至於你的德行往上提升,你來生就生天。

      「所行真實」,真是真性,實是性德,思想、言行都與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相應,這叫真實。在佛法裡面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十善是基礎,十善做不到,三皈五戒是假的,有名無實。十善要怎麼做到?有《弟子規》的基礎,十善就不難,這就是所謂佛法建立在世法的基礎上。你要不是世間的善人,你就不能夠入佛門。入佛門,你看經典一打開,你一定看到「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男子、善女人具足世間善法,具足世善,然後再學佛教的十善,這才真正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才能夠受持三皈五戒。這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請坐,大家請坐,請接著看第十四首偈:

      【受和尚教。當願眾生。入無生智。到無依處。】

      我們先看清涼大師的註解,「和尚,此云親教,亦云力生,道力自彼生故,故翻云,入無生智,依之得戒,故翻無依」。『和尚』是印度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親教師,翻作親教師。我們看到這兩個字,就能想到它的意思,親自教導我們的,這個人稱「和尚」。像在我們一般求學,有老師,還有助教,老師是和尚,助教是闍梨。在一個學校裡面,校長是親教,為什麼?教學的政策是他制定的,他決定的,課程是他安排的。哪個課程請什麼人來教,是他請的,他請的那位老師,是幫助他教學的;換句話說,都是他的助教,來執行他教學的計畫,所以那是屬於助教。由此可知,在學校裡念書,校長是和尚。和尚不一定來上課,他請阿闍梨來上課,這個諸位要懂。教育辦得好,國家獎賞是獎賞校長,他辦得好。不會說哪個教員辦得好,哪個教授辦得好,不是的;國家獎賞是校長。如果這個教育辦得不好,受懲罰的也是校長,這你要懂得。

      所以,我們在學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頭一個感恩,不是教我的老師,是我們的校長,要感激他,給我們上課的這些好老師是他請的,我們要感激請的人。和尚跟闍梨差別在什麼地方,我們就明白了。闍梨是軌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一般學校裡面的教授;親教師是校長。在研究所裡面,像碩士班、博士班,指導教授也可以稱之為和尚。他雖然不是主持整個教育政策,他負責專門研究一個科目。往往這個科目他設計,他做主,他來指導,指導教授可以稱和尚。

      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諸位要知道。佛門裡面和尚、阿闍梨,現在我們通常稱法師,都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可以稱呼。只有沙彌、比丘,這個稱呼決定是出家人,這些常識我們要懂。凡是主持教學的,主持教學的人都稱和尚,在印度都稱和尚。所以和尚也不分男女,譬如學校校長是個女的,她稱和尚。我過去在台中求學,我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人,我們稱他稱和尚。因為全盤教學計畫確實是他設計的,他指導的。他也有幾個助教,這些助教多半都是他的學生,跟他學佛多年了。像是早年台中慈光圖書館,每年都辦幾屆大專佛學講座。佛學講座時間雖然不長,都是寒暑假,利用學生假期,報名來參加,在台灣各個大專學校都有。課程有六門課程,課程是老師設計的,老師安排的;某一個課程請哪個人來教,是他請的,這和尚。來擔任教學的,教某個課程的,這個人跟學生的關係是阿闍梨。這是我們都要分得很清楚,所以他是親教師。

      另外一個意思叫力生。和尚是梵文音譯的,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在經典上看到,和尚,它就寫上下的上,也行。它是音譯,音同就行,它是梵文音譯,所以要懂它的意思。什麼叫力生?我們學佛,我們的戒定慧,戒定慧是道,戒定慧有力,戒有了力,自然就能夠斷惡修善;定有了力,決定能控制妄想;智慧要有力,你就能辨別真妄、邪正、是非,你有這個能力。這個道力是從和尚那個地方得來的,由於他的教誨,我們才有這種能力,智慧、德能。智慧、德能是從他那裡生的,所以和尚也翻作力生,他有能力幫助我們生起道力。這是和尚兩個字的意思。

      『受和尚教』,接受老師的教誨,前面我們讀過大師、小師,大師是佛,小師就是和尚。和尚教導我們的,無論是思惟、言語、行止,決定不離開經教,這是個真正好的和尚。為什麼?佛是個徹底究竟覺悟的人,可以說沒有一絲毫的缺陷,這是世間聖人做不到的;世間聖人沒有徹底覺悟,還有過失。菩薩,到等覺菩薩,有沒有過失?在我們講是絕對不可能有過失,他要跟究竟果地上的佛相比,他還不如。我們在前面已經多次講過,佛門只要破一品無明,明心見性,禪宗裡面所說的見性成佛,這個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往上去,他還有四十二個位次,這四十二個位次是不是真有?給諸位說,確實沒有,一真法界裡頭平等的。如果還有四十二個階級,怎麼能叫平等法?

      我們知道,在《華嚴》裡頭講的,我們的障礙是什麼?三大類,執著就是見思煩惱,能於一切法不執著;分別是塵沙煩惱,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最後是妄想,妄想是什麼?起心動念,這是最深的一層。什麼叫破一品無明?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動念;真的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無明破掉,超越十法界了,他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就是平等了嗎?初住菩薩剛剛進入一真法界,不起心、不動念,等覺菩薩也不起心、不動念,究竟果地還是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差別?沒有!平等法界,叫一真。佛為什麼又說四十一個階級?四十一個階級有沒有?有。剛才為什麼說沒有?從相上講沒有,從理上講有;事上沒有,理上有。這是怎麼回事情?

      我們在前面,古大德用比喻來說,他用的比喻用得好。譬如酒瓶,盛酒的酒瓶,酒已經倒乾了,確實沒有,裡面也擦得很乾淨,真的沒有酒,空瓶。許許多多的空瓶擺在一塊,都是空瓶,是不是平等的?平等的。聞聞,還有酒的味道,那個瓶子拿來聞聞淡一點,這個瓶子濃一點,再聞那個瓶子又淡一點,再去拿個瓶子,這個沒有,沒有味道。空的,什麼都沒有,平等的,可是有味道。這叫什麼?無始無明習氣,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它礙不礙事?不礙事,空的,什麼都沒有。所以從事相上看,初住菩薩跟究竟果地平等,就像兩個瓶子,是空的,什麼都沒有;但是一個聞的時候沒有味道,一個聞的時候還有味道。

      四十二個階級是這樣說法的,你不要以為真有,「他是初住菩薩,他是等覺菩薩,他是十地菩薩」,眾生虛妄分別!這個事情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你要說有,他真的平等,找不到;你說沒有,每個人習氣厚薄不一樣。所以習氣在一切場所當中你見不到,雖有習氣,他定功太深,不起現行,也就是說它不起作用;不像凡夫,凡夫習氣重,它起作用。這樣說起來,你說有,宗門裡面說沒有,教下說有,有跟沒有都沒有衝突,都能講得通。有無不二,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是一真法界,不二就是一真。

      所以受和尚教,『當願眾生,入無生智』,「無生智」就是自然的智慧,是自性本來具有的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不是學來的,只要把自己的障礙除掉,這個智慧就現前。像太陽的光明一樣,本有的。我們今天下雨,陰天,看不到太陽,那是什麼?太陽被雲層遮住,雲層有厚薄,愈是厚的,透出來的光明愈少;愈是淡的,透出來的光明就愈多。這就好像十法界,十法界裡面三惡道那是雲層最厚的,智慧透不出來,智慧就變成了煩惱,變成了妄想。所以,大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迷了,智慧就變成煩惱;覺悟,煩惱就變成智慧。確確實實它會轉變,它是一體,就是一體的兩面,凡跟聖就是覺跟迷。凡夫覺悟了就成聖,迷了就叫凡夫,這個事我們也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和尚教,終極的目標是契入無生智,無生智也就是大乘教裡面常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頭得來的。所以智慧沒有生,自己本有的。如果我們把執著放下,自性裡面的智慧光明透出一分,真實智慧,不是假的。這是什麼人的境界?阿羅漢,阿羅漢、辟支佛都是這個境界。他們對於一切人事物,世出世間法,不再執著,心得清淨,清淨心生智慧。在無上正等正覺,他所得到的是正覺,有正覺當然就有正行,所以他是列為聖人,他不是凡夫。再往上升,把分別也斷掉,於一切法不再分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再分別,自性智慧差不多要透出來一半了。這是什麼人?菩薩,正等正覺,菩薩。

      最高的境界裡頭,不但分別沒有,放下了,起心動念也沒有,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什麼好起心動念的?六根像鏡子一樣,照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不起心、不動念是定,自性本定!定慧等運,同時運用,這是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薩。他用在哪裡?眾生有感,他就有應,自性就是佛性,就是法性,自自然然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就是前面我們所講的,我們起心動念,再小的一個念頭,微不足道的念頭,善念、惡念它都有感。思想的波不是電磁波、光波能相比的,電磁波、光波的速度不快。現在科學家測量出來,電磁波的速度跟光波差不多,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太陽發的光到地球上要八分多鐘。我們的思想波可不得了,一動念頭周遍虛空法界,電磁波跟它比就太慢太慢了,無法相比,只要一念就遍虛空法界。所以,整個虛空法界的法性、法相都接收到,都有感應。

      我們今天的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眾業所感!諸位同學一定要知道,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沒兩樣,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也沒有兩樣。為什麼人家世界這麼好,我們的世界這麼差,沒有別的,人家那邊的人,就是我們講居民,心好;我們這個世間的居民心不好。不是外面環境,環境是隨著人心變的,風水家講的有道理。風水家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個話的含義很深,你只要有福,你居住的這個地方統統都有福報;你要沒有福報,這個地方是個福地,你在那裡一住,這個福地慢慢就變壞了。這正是佛法裡面所說的「境隨心轉」,外面的境界隨著人心念頭起變化。

      我們今天,我常常講,現在人講環保,我在講經曾經說過很多次,環保,全世界怎麼樣做,都收不到效果。為什麼收不到效果?他沒有從根本上著手,只是用個方法,那不行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把病治好。怎樣才能把環保治好?只要人心好!人心只要一善,整個山河大地,整個世界統統都變成善的,真正是風調雨順。這個道理只有佛經裡頭講得清楚,講得透徹。

      非常難得的,日本江本博士用科學的方法,從水實驗得到證明。我聽到這個訊息很歡喜,那時候我在澳洲,我就找人跟他聯絡,請他到澳洲來給我們做報告。他接受了,在澳洲做了幾場報告,很精彩。以後我到東京去訪問,我參觀他的實驗室,他有好幾個研究員。我第一次去他實驗室參觀,八年,已經做了八年。確確實實證明,水是礦物,隨著人心轉變,人以善念對它,它就呈現很美的結晶;人以惡念對它,它的結晶就非常醜陋。山河大地是礦物,樹木花草是植物,統統有感應,你善念對它,它有善感,你惡念對它,它有惡感。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親自做實驗,一點沒錯。

      我們在澳洲,土地大,所以院子裡面種菜。我是請農業專家來給我們種,品種很多,幾十種。我們沒有化肥,沒有農藥,菜長得很好。我們讓菜聽佛號,它會聽,佛號是最善的,所以它長得真好。我們讓所有小動物都聽佛號,都聽講經,都聽讚佛,所以小動物都合作。果木樹,小鳥牠會來吃,可是我們專門餵小鳥,鳥都到我們這兒來覓食,我們的果木樹牠一個都不要。我們專門有供應牠東西,牠懂事,你要跟牠溝通。不但這些動物你能溝通,植物也能溝通,你愛護它,它長得非常好,長到大的時候它供養你。那時候在山上,我們山上常住的是悟謙法師。悟謙法師有一天作個夢,黃瓜托夢給她,它說它長得很大了,應該要採了,你怎麼還不來採我。她第二天到菜園去找,果然在葉子背後找到一條很大的黃瓜。每次去採黃瓜都沒有採,因為葉子太多看不見。托夢,它來叫她去採,果然找到,妙不可言。

      我們遇到這些事情太多了!所以決定不殺生,對小動物、蚊蟲螞蟻,都能相處得非常好,我們跟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們看到螞蟻,一定合掌稱螞蟻菩薩,看到蚊蟲,蚊蟲菩薩。楊老師學會了,夏天蚊蟲很多,她跟蚊蟲商量,你可以來咬我,因為你要吃飯,我也願意布施你。你咬我的身上、手背,臉不能咬,臉叮了好多,很難看,明天見人不好見。臉上、頭上一個蚊子都不會叮她,可以商量的,吃飽牠就走了,你肯布施給牠,牠又不傷害你。蚊子咬了很痛很癢,她說這不行,我布施給你,你能不能叫我不痛不癢?蚊子咬她,果然不痛不癢,都有靈性。我們俗話說,小動物都通情達理,我們提出條件,牠都很遵守。植物、礦物是我們疏忽掉的,江本博士實驗,礦物跟動物一樣,我們善心對待它,都變得非常好;以惡念對待它,那就變得很壞。變得很好,土地肥沃,種什麼東西都容易;你說這個地方很討厭,那個土壤一定變得很不好。

      所以我們這個世界,如果人心純善,像極樂世界上那些人,我們的山河大地跟極樂世界就沒有兩樣,真的是美不勝收。這是什麼?無生智,無生智就是性德。大乘教裡面佛告訴我們,整個宇宙這些現相從哪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就是法性,法性變的。法性變成的現相,現相就是法性,就如同「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這個器皿黃金做的,黃金在哪裡?器就是黃金,你做個戒指,戒指就是黃金,你做個鐲子,鐲子就是黃金。法性在哪裡?一切現相就是法性,法性自自然然(就是它的性德)它有見聞覺知,它有色聲香味。

      所以我跟江本博士談話,我就告訴他,他本來對宗教是排斥的,因為他做純科學,他怕人家講他是迷信。我跟他接觸,他最初還是好像很擔心,以後我把他說服,他相信了。我說你所實驗的,佛經上統統都有,但是佛經所說的,你還沒有完全實驗出來。見聞覺知你實驗出來了,礦物有見聞覺知,性德!它還有色聲香味,你現在實驗出來的只有色,你看到了,音聲你沒聽到,香氣你沒聞到,味道你沒嘗到。它有色聲香味,你只有色,聲香味你還沒有搞出來,你要繼續努力,肯定有的。這都是無生智裡面所涵蓋的。

      『到無依處』,「無依處」是法性,無生智是自性覺,無依處,回歸自性,這是講到究竟真實。你要能夠稍稍契入,明白這個道理,整個宇宙是自己。你能夠明瞭,你能夠肯定,這叫法身。你不再執著這個身是自身,你曉得整個宇宙是自身,叫法身,難得!你證得法身了;證得法身的人成佛了,法身如來。《華嚴經》上稱法身大士,法身大士跟法身如來是一不是二,一個意思,不再以為這個身是自己。這個身有沒有離開法身?沒有。證得法身的人,豁然覺悟整個身體是自己,而不是身上一個細胞是自己。我們現在凡夫,六道凡夫,等於說把法身裡面一個細胞,身上的一個細胞,認為這個東西是自己,真正的法身忘掉了。哪一天覺悟到整個宇宙是自己,所以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在前面都念過,「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大乘教裡頭這些話很多。

      所以,高級的佛法講無依,初入門要有依,三皈依,我們要依佛、依法、依僧。佛,這要記住,佛是自性覺,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清淨。外面三寶叫住持三寶,形相的。這個形相代表個意思,你從外表的形相要回歸到意義,你就得受用。所以,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提醒我們。沒有這個像,凡夫業障很重,非常健忘,常常忘掉,提不起來,佛像幫助我們提起。佛像代表性德,菩薩像代表修德,性修不二。佛像是代表自性本具,菩薩像雖然本具,現在被迷失了,現在怎麼樣把它找回來,這叫修德。譬如像地藏菩薩,他代表孝親尊師,代表孝道。你看到他,你就要孝順父母,要尊敬老師,要以誠敬謙和對一切眾生。這就是地藏法門,你學會了,讓他天天提醒你。

      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見到這個像,你的慈悲心就引出來。慈悲心是性德,孝順心也是性德,用這個形像把自己的性德引發出來。哪裡是迷信?文殊菩薩代表理智,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感情用事,感情用事造罪業。看到文殊菩薩的像,就要想到我要理智,不要用感情。普賢菩薩代表實踐,真幹。菩薩的像表這個意思,一點迷信都沒有。所以他是教學的一種藝術,要用現在教育界裡面的術語,就是教具,教學的工具。

      這是用藝術的方法,讓學生歡喜愛好,而在當中真正學到,這是教學的高等藝術。你看看幾千年前佛教完全運用上,現在人不知道,以為這是迷信,以為這是偶像。實實在在講,佛法這些表法的義趣,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沒有讀經。表法裡頭講得最完善的是《華嚴經》,我們在前面講了很多。佛是讓你在一切時、一切處,眼見、耳聞、鼻臭、舌嘗無一不是佛法,都叫你開智慧,都叫你回歸自性。入無生智,回歸自性,從法相上面認識法性,到無依處。

      這樣完善的教學,這麼樣深奧的教義,又沒有離開實際生活。你要是好好的學,確確實實讓你在這一生當中,真真實實享受到從前方先生教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今天把它說幸福美滿的人生,愈學愈快樂,真正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終於搞清楚、搞明白了,你的心量拓開了,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的心量,你自然能包容。自自然然對一切眾生生起慈悲,慈悲是愛心,平等的愛心,清淨的愛心,真誠的愛心。自然會照顧別人,照顧到一切眾生,不但是動物、植物,連礦物都照顧到。用你的真誠、善意傳達這個訊息,傳達這個心波,讓所有一切現相,沒有一樣不美好,就是華藏,就是極樂。人為的,不是無緣無故產生什麼變化,沒有,人為的。總而言之,善心、善意這是真的。為什麼?能變!法性那是能現,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能變,外面境界是所變,能所不二。這首偈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