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702 B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0二卷)  2007/1/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0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華嚴三昧」第七句:

      【施戒忍進及禪定。】

      我們前面學過布施、持戒,今天我們學忍辱。六度、十波羅蜜在經教裡面是不斷的在重複,每次重複確實我們都有新的體會,這就是說明我們的學習有了進步。如果每次講這個科目內容都是相同的,那說明就停留在這個階段上,沒有進展。從這個地方就體會到我們學了之後,有沒有落實在生活當中?如果落實在生活當中,生活裡面有很多悟處,使我們逐漸契入佛菩薩境界。

      前面說的布施是要放下,要懂得「捨得」這句話的真實義,捨是因,得是果,那個果還要捨掉,決定不能貪著;如果貪著果報一定就墮到邪道。在修行道路當中,這條道路很長,佛在經教常常講的無量劫。菩提道上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要有高度的警覺。因為你捨財,一定得財富;你捨法,一定得聰明智慧;你捨無畏,一定得健康長壽。我們捨無畏,前面跟諸位說過素食是無畏,不吃眾生肉,不跟眾生再結冤仇。長年吃素,增長慈悲心,那我們知道人身它也放光,練氣功的人講有氣,佛法裡講光。這個氣氛,外國人叫磁場,心地慈悲這個磁場柔和,進入這個磁場,你感覺得很平安、有清涼、有法喜,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親近章嘉大師,他老人家的磁場就特別好,他住的那棟房子外面有院子,你進入他的大門,你就感覺得很溫暖、很柔和。坐在他客廳裡面,縱然一句話不說,你也感覺得是種很好的享受,那是什麼?那就是磁場的享受。

      有一年我在美國邁阿密,講「認識佛教」。原本到邁阿密,那邊同修請我是講《地藏經》大意,結果我們到那邊去一看,當地的聽眾很多,當地的美國人。我看那麼多,我想這《地藏經》對他不契機,這些外國人初接觸佛教,臨時改題目,改講「認識佛教」。所以「認識佛教」並沒有準備,連續講一個星期,一天兩個小時,有翻譯,曾憲煒居士給我做翻譯。我就告訴他,當地這些美國人剛學佛,要讓他們明白什麼是佛教,把題目換了。以後有同修從錄音帶把它寫出來,就是現在這本小冊子,《認識佛教》小冊子。這幾個美國人他每天都來,到我們最後講完,他也很歡喜。我們問他有沒有聽懂?他說不十分懂。你為什麼要來?他就告訴我們,他說這磁場好,他說聽不懂,我們也願意在這裡坐兩個小時。中國人講氣氛不一樣!

      這樁事情,從前李老師也跟我講過。李老師從前曾經見過一個將軍,也是很有名的一位將軍,他說他坐在那個大廳裡面,感覺得寒毛直豎,怎麼?殺氣太重,好像很恐怖的樣子,心不安寧,這都是磁場。所以修行人吃長素,心地慈悲,你想是不是無畏布施?鬼神遇到你,他感覺得很舒適、很安全,人覺得很舒暢,小動物不害怕。我們在國外,國外一些野生動物,像小松鼠很可愛,我們拿點花生放在手裡想引誘牠,招招手來,牠就來了,放在手上讓牠吃,牠就來吃,牠不怕人。如果這個人很凶悍,沒有慈悲心,牠不敢進來,不敢接近你。可見得牠能夠體會到磁場,你這個磁場柔和,他那個磁場很凶惡,不敢親近。像這些事情,我想很多同學都有體會。所以我們要養什麼?我們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斷惡修善培養我們的本性,養我們的慈悲心。

      我們的本性是愛,現在一些外國人都知道,愛是自性。我們常常培養自己的愛心,愛人才是真正愛自己,愛所有的萬物,沒有一樣不愛,那叫真正愛自己,為什麼?宇宙、萬物、人生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華嚴經》說得好,「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性是什麼?性就是慈悲,性就是至善,性就是圓滿,性就是智慧,所有一切萬物是自性!你尊重他,是尊重自性,就是尊重自己,你愛他就是愛自性,就是自愛,自他不二。你不愛他,錯了!這個人是我的冤親債主,他陷害我,他要置我於死地,我還能愛他嗎?對,我還是愛他,為什麼?我覺悟,他迷惑,這道理深。他那種凶惡、不善是一念不覺,不是他的本性,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這樣子修行,你才真正能修到純淨純善,對畜生愛沒有條件的,對妖魔鬼怪也是愛,對地獄眾生也是愛,跟對佛的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決定沒有差別,到這個時候你修行就證果了。你要是還有怨恨,還有分別,你永遠不能證果。

      佛法裡面講慈悲有四種,第一種是凡夫的慈悲,凡夫的慈悲是什麼?「愛緣慈悲」,我喜歡你、愛你,對你慈悲;我不喜歡你、討厭你,對你就不慈悲。這是世間人愛緣慈悲,這是說世間人統統有的。第二種叫「眾生緣慈悲」,那就比較少,這是我們世間人講大愛,能夠推己及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眾生緣慈悲,世間的聖賢能做到這個階層。再深一層這就是世間聖賢都做不到,「法緣慈悲」,法緣慈悲是菩薩的。菩薩知道,因為接受佛陀的教誨,知道宇宙萬物、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也學諸佛如來大慈大悲。雖然學,為什麼還叫法緣慈悲?他無明沒有斷乾淨,這個我們在《華嚴經》說得多,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所以他還是在法緣。無始無明習氣斷掉之後,那就是「無緣慈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的,沒有起心動念。

      像我們今天學佛,我們學得不錯了,可以能夠學到法緣慈悲,無緣學不到。為什麼?還會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沒有了還有分別,法緣,比眾生緣高,比無緣要低一級。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在這一生當中,不要去想第二生,這一生就要把我所學東西完成,達到無緣慈悲,沒有任何條件,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像《華嚴經》上講到究竟處,「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他怎麼不愛!把中國倫理裡頭,父子有親那種親愛擴展到天地萬物,這個境界就是法身菩薩,我們要懂。怎麼學法?學法這戒跟忍是必要的手段。戒是守法,像我們現在開始學的,必須要接受佛陀的教誨,要依教奉行。做得有困難,困難是習氣太重,自己的習氣毛病很重,所以學起來好不容易。但是對佛要有信心,佛所說的是我們的性德,你明白這個道理,你這個學習就不是很困難,你一定能夠克服你自己的習氣。

      如果說別人教我的,我不服,我為什麼要跟你學?你有什麼了不起?傲慢的心就生起來。現在我們知道佛菩薩教導我們的,那不是他的發明,不是他的制作,而是什麼?而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明白這個道理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佛家所有一切戒律是本性本善。我們再把水平降低點來說,道家的《感應篇》是本善,儒家的《弟子規》是自性本善,那你說要不要學?當然要學。這是我自性裡頭本善,我本來是這個樣子;現在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些規矩相違背了。那是什麼?是我們迷,迷了自性,變成不善。現在怎麼樣?聖人教我們沒有別的,回歸到本善。本善就是禪宗裡頭常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的本來面目是純淨純善,純淨是沒有絲毫染污,純善是沒有絲毫不善,這是聖人的教誨。

      佛給我們講得更圓滿,回歸到自性佛,你本來是佛。佛的心純淨,沒有絲毫染污;佛的行為純善,沒有絲毫不善,你說這個東西要不要學?不是跟別人學,佛家講到究竟處,再問十方有沒有諸佛?有。諸佛到底是什麼?是自己的本性,不是別的。釋迦牟尼佛是自性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這個話同學們在經典裡面念過,「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佛如是,菩薩也如是,羅漢也如是,觀世音菩薩是自性觀音,地藏菩薩是自性地藏。然後你從這個原理原則再推演,我們看一切芸芸眾生是自性眾生,你才對眾生生起一種真實無盡那種親切之感,花草樹木是自性花草樹木,自性山河大地。古大德給我們講,「淨土即是此方,此方即是淨土」,為什麼?極樂世界是自性極樂世界,娑婆世界也是自性娑婆世界,自性天堂,自性地獄,現的相不一樣,體一樣!

      如果你要再不懂的話,我們還用古大德的比喻來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用黃金做的器皿,我們把黃金比喻性,比喻自性,我們用黃金做一尊佛像,金佛,這個懂!如果我們用黃金做個小狗的相,金狗,懂不懂?金是一個,那個佛像跟狗的相不一樣。我們用黃金做一支花金花,用黃金做一支草金草,那就明白了!把黃金比喻作自性。

      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個見性的人,師父去考考他,看他是不是真的見性?問他見性了,在哪裡?如果老和尚問你這句話,在哪裡?你怎麼回答?那個真的見性的人,隨手拈一物舉起來就是。你說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老和尚點頭給他印證,真的見性。但是到末法時期就很多冒充的,他說他明心見性,你問他見性在哪裡?他也隨便拈一法,照樣子比劃比劃給你看看。怎麼曉得他是假的,那個人是真的?那個人是愛心,真誠愛心遍虛空法界;這個人沒有,這個人還有喜怒無常,還有好惡,還有瞋恚,是假的。

      所以真正見性,一片慈悲。我們要問,他在處事待人接物,他會不會罵人?他會不會打人?有的時候會!他會打人,也會罵人。這怎麼回事情?打你、罵你都是愛你,都是教化你,決不是惡意,決沒有怨恨。你做錯事情,父母打你,他是不是恨你?不是,是愛你。為什麼你做錯事情,別人看到不打你,也不罵你,也不說你?為什麼?那個人不愛你,就這麼個道理。真正我們自己做錯事情有人來規勸,那是真的愛你;不愛你的人是在旁邊笑笑,笑話你,絕不干涉你,我們要懂得。

      這個規過勸善不是個容易事情,在古時候只有三種人,父母、老師,還有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是這三種的一般不說。為什麼?說人過,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往往在這上面結了冤仇,誰願意說?《弟子規》裡面講「揚人惡,即是惡」,那就是你自己的過失;「道人善,即是善」。所以中國古人教訓人隱惡揚善,看到人作惡決定不提,人家做好事讚歎,這個方式讓人自己去覺悟。做很多壞事,人家不說他;做一點點好事,別人讚歎,讓他良心發現。時間久了真是你看這些人,我做錯事情,他們都原諒我,慚愧心生起來。慚愧是善心所,人有慚愧心不敢做錯事。人要沒有慚愧心那就是不知恥,我們一般講沒有良心,什麼壞事他都敢做,毫無忌憚,可是果報逃不了,這是肯定的。

      佛在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修學成敗的關鍵在忍,所以《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這個一切法是世間法、佛法統統包括在裡面。所以中國諺語有所謂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可見得世出世間法的成就都在忍辱。愈是有大成就的人,他忍辱的功夫愈深;不能忍的,在佛法裡面講,成就不了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樣,佛經常講火燒功德林,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戒定慧,這個能幫助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火燒功德林,火是什麼?瞋恚,一發脾氣,戒定慧全完了。所以修行無論是哪個法門,無論是哪個宗教,對於忍辱沒有不看重的。為什麼?沒有它就不能成就,一發脾氣功德就完了。所以你要講功德,講修行的功德,有多大的功德?你就想你從哪天發了脾氣之後,到現在沒有發脾氣,功德就這麼多;發脾氣之前的,你燒光了,你功德全完了。

      到臨命終時再發個脾氣,一生就完了,不容易,非常不容易,所以臨終關懷比什麼都重要。《飭終津梁》裡面說得很詳細,因為人斷氣之後,在一般講八個小時他的神識沒有離開。這就講人有兩個命,一個是身命,一個叫性命,靈性,我們一般人講靈魂。靈魂不死,身體死了,斷氣了,呼吸停止,沒有了,靈魂沒走,一般講八個小時。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碰他的身體,甚至於他睡的床鋪你去碰它,有的時候他不高興會生氣,那一生氣,這功德全沒有了。所以佛門懂得這個道理,人過世他睡的床鋪,我們要是看他,都要距離遠一點,絕不碰它;八個小時之後,他神識離開了。可是還有些他離開很遲,八個小時還沒有離開,所以最安全的是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那很安全了,那他一定走了。

      念佛往生,照理說往生的人、生天的人,你看瑞相非常好,那個差不多一斷氣就走了,他沒有中陰身。可是我們一般還遵守這個習俗,以防萬一,最好還是等十二個小時之後才把他移動。這樁事情在現代社會裡頭就有困難,為什麼?一般醫院這人一斷氣,十分鐘他就把你移到太平間去,很糟糕!所以學佛的人對這樁事情非常擔心,就是怕臨終的時候自己修行功夫不好,不能夠立刻就走,還有中陰,那個事情就麻煩。送到太平間馬上就入冰庫,那入冰庫就等於入寒冰地獄,這是一般人不懂。在中國內地好一點。像在台灣學佛的人多,大家知道,醫院也曉得。所以醫院雖然有規矩十分鐘之後一定要移開,可是睜個眼睛、閉個眼睛,也讓你等八個小時、十二個小時。你要求他,醫生會答應,他不說,他到十二個小時再宣布這個時候死亡,他成就你。

      可是一般在外國可就麻煩大!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最擔心的這樁事情。這個擔心好不好?不好。為什麼?擔心是個分別執著,念佛很不容易得清淨心。因為你害怕,你有這個擔心牽掛著,萬一臨終的時候,一斷氣就把我抬到太平間,入了冰庫怎麼辦?他只要有這個念頭就很麻煩。但是這個念頭你叫人把它化解掉太不容易,這個利害得失就擺在眼前。所以我在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這個小城現在有九萬人,我去的時候是八萬人,現在增加一萬人。這個小城裡頭,基督教有個臨終關懷的中心,就是專門照顧病危的人。很難得他不分宗教,你人在臨終的時候,你願意用任何宗教儀式來處理,他都協助,這就難得。所以說人臨終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不移動,他同意。我去看了之後非常歡喜。他們相當困難,經費不足,所以我大概是四年前就幫助他,每個月送一萬塊錢給他,澳幣一年十二萬,我每年都給他十二萬。他做的好事,這個好事比一般醫院的好事還要好,幫助很多人,成就了很多人。像這些都屬於無畏布施。

      所以在修行的道路上,尤其是現前這個社會,大家都曉得法弱魔強。法是什麼?我們淨土宗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法。魔是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你自己比較一下,你好好的想一想,這兩個你哪個強?法弱魔強的根在此地,不在外頭!我今天是學佛的念頭強,還是外面這些名聞利養的念頭強?這個境界現前我還是捨棄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一心念佛,還是喜怒哀樂立刻就發作出來?自己冷靜思惟一下就知道了。

      佛給我們講魔有四類,《八大人覺經》上講得很清楚,第一個是五陰魔,我們人人都有,五陰是什麼?色、受、行、想、識。色是身體、色身,受想行識是情緒、是心理,你的情緒不穩定,你的心不安、心不定,這屬於自身的。第二個煩惱魔,煩惱是貪瞋痴慢,無量無邊的煩惱,煩惱魔。第三個是死魔,每個人有生一定有死,死為什麼是魔?我們這一生的功課沒有學完,壽命到了,你不能成就,來生接著再幹,生生世世在受折磨。最後一個叫天魔,天魔是什麼?是外面的,天魔說老實話,就是種種的引誘,你要知道。種種引誘裡面有善、有惡,善的是什麼?引誘你的貪心,把你的貪欲引誘出來。不善的、惡的?惡的把你的瞋恚心引誘出來,叫你天天生貪愛,天天發脾氣,外面境界的誘惑,這叫天魔。所以你要曉得,魔並不是青面獠牙,不是魔鬼。本來佛經裡面,佛裡頭講這個魔字是折磨,你看這四種都是屬於折磨,禁不起環境誘惑的這叫天魔,外面來的折磨。外面還是把自己裡頭的魔引誘出來,這才受折磨;如果裡面如如不動,外面誘惑你不會被它誘惑,不會被它干擾,這就是禪定,這就是智慧。

      現在魔的勢力大,我們裡面煩惱、業障、習氣非常重,外面的誘惑力量這麼強,禁不起誘惑,叫法弱魔強。我們那點道心,古人說叫露水道心,很薄弱,敵不過煩惱,煩惱一現行,那點道心就沒有了。我們怎樣培養我們的道心?關鍵就要靠忍,什麼都要忍。順境善緣,這個外面環境很順利,善緣你所遇到的都是好人,都是你很歡喜的人,好朋友,都是很關懷、很尊重你的人,在這環境裡面,你要不生貪戀這就對了。你在這裡磨鍊,把你的貪心、吝嗇的心磨掉。逆境就是環境很不順利,惡緣你遇到一些人事都不是善人,都是你的冤家對頭,這時候怎麼樣?這個時候你要忍住不起瞋恚,修忍辱波羅蜜。

      你從這個地方就能體會到,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你一天的生活、飲食起居、工作、待人接物,這就是你真正修忍辱的道場。你在這裡面學什麼?學不動心,學不受干擾,你就會成就。如果實在忍不住,我忍的力量不夠,功夫不夠,那怎麼辦?就要讓,讓就是迴避,這對初學是有必要的。真正功夫成就了,沒有關係,接觸到之後決不被外面環境所干擾,就是真正能保持你的清淨心,行,要不然就要迴避。

      所以古時候的道場為什麼都建在深山裡面,交通很不方便,你要上山去要爬山。絕大多數的道場,你從山下走到山上要走三天,當中有休息的地方,半山上有休息的地方,你才能上得去;不像現在交通工具方便,現在修了馬路,車一直可以開上去,從前沒有。修行到深山裡面就是避免干擾,跟村莊都有相當的距離,避免干擾。那標準,以前講蘭若,就是清淨修行的場所。「阿蘭若」,這是佛經上的名詞,就是我們修學的道場,標準是牛叫的聲音聽不見。因為鄉村農夫都是養牛的,牛叫的聲音大,這個山下牛叫的聲音聽不見,所以它清淨,以這個為標準。大概一般的距離是我們中國人講的三里,三里路,現在的說法就是一公里半。一公里半到兩公里,距離農村這樣遠的距離,那牛叫的聲音聽不到。這是什麼?這都是屬於忍辱。

      現在不容易,為什麼?科學工具這是魔,大魔王,你必須要知道。為什麼?它送到你家裡干擾你,不但電波磁場干擾你,播出的內容更糟糕,暴力、色情、殺盜淫妄,讓你天天收看這些節目,把你的七情五欲勾引出來,很麻煩。所以佛法裡頭,你看對於沙彌,沙彌是初學佛的、剛剛入佛門的,管得很嚴。凡是像唱歌、跳舞、這些戲劇絕對不能夠去觀聽,為什麼?它擾亂你的情緒,你不能夠安心學教。這是現前的社會,困難!

      早年我在台中,我們李老師每年都辦幾次大專佛學講座,多半在寒假跟暑假,學生放假的時候,期限是兩個星期到四個星期。暑假的時間長,辦四個星期,寒假的時間短,辦兩個星期。請五、六個老師來教,講佛法,學生聽得也很像樣。臨走的那天老師就會說,你們在此地辛苦學了兩個星期,到電影院去看一場電影就完了,你們就原形畢露。真的一點都不錯!兩個星期幾個老師在佛學上的教學,敵不過一場電影,你說那個誘惑力量多強!我們明瞭,明瞭只有不看,我有四十多年沒有看過電視,沒有看過電影,這些娛樂場合都沒有去過。我也不看報紙,報紙是染污;現在書店裡頭賣的這些書,我一看十之八九也是染污,所以只看佛經,只看古聖先賢的書。這就是什麼?懂得保護自己,都是屬於忍辱波羅蜜。從忍辱,自己能忍這是初步功夫;進一步功夫,如果想成就一切世出世間法,祕訣在誠敬,真誠恭敬,這才能解決問題。我們這個話題還沒講完,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接著再來學習。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佛告訴我們的原則,是「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成就,忍辱是最重要的一個方法,能忍辱才真正能夠做到成己、成人。要成就別人一定先成就自己,靠什麼?忍辱是基礎,沒有忍,其他都說不上。從忍辱裡面,學尊重別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這個觀念一定要建立,這是真的。如果說尊重自己,而不尊重別人,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那這個人不自愛。自尊而尊人!什麼叫做尊重自己?尊重別人表現出尊重自己。要往深處講,那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尊重性德,尊重自性,這個理很深,可是學一定要從這裡開始;再學的是敬愛別人,對別人敬愛;第三個是關懷,第四個是幫助,需要幫助沒有任何條件,全心全力的去幫助他。你能夠把這四樁事情做好,這四樁事情都建立在忍辱的基礎上。

      有很多人說這事情很難辦,為什麼難辦?他不能忍。尤其是在逆境惡緣還是要知道尊重別人,敬愛別人,關懷別人,幫助別人。別人對我們怎樣不好,我還是同樣要對人好,為什麼?別人對我不好,我們學佛的人要清楚,他一念不覺,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那就要原諒他,不要去計較,不要分別,還是一樣的愛護他,幫助他。慢慢什麼?慢慢他良心發現他會回頭,我們要有耐心等待,總有一天他回頭。可能到他臨死的時候,他回想一下,我這一生真的遇到那個好人,你看我一生害他,他都對我那麼好,他會覺悟。他回頭,那你這個好事沒有白做,你真的是度了他。他對你不好,你也對他不好,一報還一報,這個麻煩大!這就是佛講的六道輪迴裡面的冤冤相報,那何時了?那是兩方面都痛苦,彼此都痛苦,生生世世痛苦。

      我們自己覺悟了,要把過去一切的冤業,在這一生當中把它化解掉。這個化解的根就是忍辱,不能忍,就沒有辦法化解。我能忍,能忍就能夠謙虛,就能夠低頭,就能夠讓步,讓一步海闊天空,不要爭。能忍的人能吃虧,世間人不願意吃虧,真正有學養的人知道吃虧是福;你不肯吃虧,跟人家爭,競爭提升就是鬥爭,鬥爭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不但毀掉自己,也毀掉別人,你說有什麼意思?這是當前的花報,果報在來世,生生世世都是冤家,都是對頭。我們看《文昌帝君陰騭文》,一開頭文昌帝君就是講他過去生生世世,跟這些冤家對頭冤冤相報,一世比一世殘酷。到最後遇到佛法,修忍辱波羅蜜才把這個事情化解;遇不到佛法永遠不覺悟,那一口氣不服,會演變成嚴重的後果。

      古人常常教我們,我們要很認真的把它記住,「冤家宜解不宜結」,在這個世間決定不跟人結冤仇。誤會很深的,怨恨很深的,根本不相往來的,那怎麼辦?我們每天念佛、誦經都有迴向,在佛菩薩面前迴向。我們給他迴向,一輩子我們不改,天天給你迴向。你活的時候不知道,你死了的時候就知道。死了之後怎麼樣?中陰身有五通,他就看到,看到他生慚愧心,我這樣恨他、怨恨他、害他、欺負他、侮辱他,他以這個善意來對我,他一生當中沒有遇到過這樣子的人。所以他了解之後慚愧心就生起來,不再怨恨了,而且一定要發心跟你學習。那你看度自己又度了別人,這一生活的時候沒有得度,死的時候肯定得度。

      佛度眾生要記住不在一世,生生世世,尤其是《地藏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有時候要好多世他才回頭,可是覺悟的人決定不捨棄,有耐心等待,等待你回頭。你不回頭,你有怨恨,我迴避你,看你來了我躲在一邊;等到你回頭來,我來幫助你。你想想看沒有一個不是先度自己,自己先得度,靠什麼?靠忍辱,沒有一樣不能忍。這個忍本來就是忍耐的意思,因為中國社會環境不一樣,中國人把辱看得非常重。你看我們在古書裡面讀的古文,古人常講「士可殺不可辱」,就是殺頭沒有關係,能忍;侮辱、羞辱不能忍,把羞辱看得這麼重。所以翻經的法師,忍下頭加個辱;換句話說,對中國人來講辱都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忍?沒有一樣不能忍。所以這個辱是特別對中國人講的,中國人把辱看得太重。佛是真正覺悟的人,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用這個方法來教給我們。

      我們的忍要對遍法界虛空界,順境裡面、善緣裡面要忍,不生貪戀,這個很重要,沒有留戀就是要放得下。如果對這個地方一有留戀,你就生染著;換句話說,你來生還搞六道輪迴,你捨不得離開這地方。所有一切人事物都不能貪,佛法也不能貪。我遇到過,有位法師對我也很不錯,他怎麼樣?他最喜歡收藏佛像。有個很大的房間裡面供的佛像都是古董,非常名貴,一般他都不給人看的,對我算不錯,我去訪問,他特別把他的房間打開讓我去看,告訴我這是哪個朝代的佛像。喜歡、執著,無論到哪裡去,念念都是那個房間裡面的佛像。好不好?不好。為什麼?死了以後他還是捨不掉。捨不掉,那個房間裡面沒有夫妻住在裡頭,那怎麼辦?他一定會投胎,不可能不投胎,那房間大概有老鼠、有蟑螂,他就到那投胎,他離不開那裡,你說糟不糟糕?不可以。

      我一生不愛古董,人家送給我,隨手就丟掉。有個朋友送給我一個弘一法師親筆寫的真跡,寫的一些字,我都丟掉了,誰拿去了,我也不曉得,決不留這東西。我遇到好的東西也很喜歡,我做複製品,我供養的佛像全是複製品,沒有真的,真的就送人。有的送學校、送圖書館、送博物館,讓他們去收藏去,我們不藏這東西,不收藏東西。收藏這些東西怎麼樣?這地方說是寶,價值很高,小偷目標都在那裡,你不是招惹這些麻煩嗎?人家一看是假的,一文不值,送他他也不要,安全。所以不要貪戀這些寶物,沒有意思,只有帶來麻煩、帶來煩惱,你收藏這幹什麼?還有讀書喜歡書的,我早年也是有這毛病,非常愛書,以後我明白了不可以,要捨棄,要把它布施掉。你要是真正愛書,捨不得書,那將來死了以後很麻煩,書裡頭有蛀蟲,你投胎就變成蛀蟲,變書蟲了。千萬不能養成這種習氣,那給自己帶來真正的麻煩。

      所以佛,你看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三寶這要知道。三寶住世,他用意是接引眾生的,我們只要達到接引眾生的目的就行了,不能有絲毫貪戀。我們想想,你看現在有人建大的寺院庵堂,或者是宮殿的建築,或者是現代化的建築,富麗堂皇。你住在那裡頭生不生貪戀的心?有貪戀的心,你這裡是道場,道場裡面沒有婚配,那肯定就是將來投胎投到哪裡?還不是老鼠、蟑螂、蒼蠅、螞蟻這一類的嗎?不就搞這個去了!這就大錯特錯。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的榜樣,一生沒有建道場,連個茅蓬都沒有,這說明什麼?說明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人的身體健康,他長年累月在外面,晚上在樹下一宿,風吹雨打,他不生病。身體好!我們現在身體比他差遠了,我們要是在露天一個晚上不睡覺,第二天就急診室去了,體力不行。所以年輕的時候到野外露宿,搭個帳篷,做學生的時代童子軍搭個帳篷露營,我最長的時間住帳篷好像住了三個多月,不能夠過露天的生活。這是什麼?這叫你沒有留戀。所以古代這些高僧大德他們在山上,住在深山裡面自己蓋個小茅蓬,茅蓬不大,因為只有二、三個人住,同參道友。很多就是一個人,一個人就是一個佛堂,一個臥房,再一個廚房,都非常簡陋,所以他沒有貪戀的心。這個樣子他才嚮往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對這個世間有貪戀就麻煩了,親情貪戀這是最麻煩的事情,障道的因緣。所以什麼都要捨,對世間沒有一絲毫的貪戀,這個你要忍,你不能忍就捨不掉。所以佛講「一切法得成於忍」,真有道理。自己的生活夠用就行,多餘的要布施。布施,給諸位說,愈施愈多,愈多愈要施,決定不可以貪圖享受。五欲六塵在面前你可以受用,不能起貪心;如果有一點點貪心起來,你要覺悟,要捨掉。你要不捨掉怎麼樣?貪心會增長。貪心增長就很麻煩,就很難捨掉,隨著貪心你就走向邪道。雖學佛,學佛變質了,學佛的果報在哪裡?還在三途。這就是古大德常講的「地獄門前僧道多」,學佛最後墮地獄。

      我在早年學《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我採用的古註,乾隆時代的灌頂法師,慈雲灌頂法師的註解,他註得非常詳細,我就用這個本子學講這部經。這個本子最後面講學佛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個就是下阿鼻地獄。我看了很納悶,我就去問李老師,我說學佛再不好,也不會墮阿鼻地獄。李老師聽到我這個提問,他說你這個問題是大問題,我不給你講,我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講,你注意聽。我們現在細心觀察,這樣學佛的人很多,打著學佛的招牌,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佛的教誨是背道而馳,那怎麼不墮地獄?這麼多年來,我們就很清楚了,看得很多,看到出家人學佛臨走不如在家人,在家人有很好瑞相的我看到很多,出家人很少,多半走的時候神智不清,年歲大了得老年痴呆症這最可怕的。所以我們學佛,無論出家、在家要記住,要以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求生淨土最重要的,臨命終時沒有病苦,真有把握往生。

      臨終時候要是痴呆症,自己做不了主,做不了主你就沒辦法求生極樂世界,那怎樣?隨著你的業力去受報去了。你造的善業你生三善道,你造的惡業你就墮三惡道,隨業流轉,這是很可怕的,我們不能不知道。你知道就應該要知道預防,怎麼預防法?一定要依照佛陀教誨好好去學習,首先心地要清淨、要慈悲。我們淨宗修學的課程不多,我提供同學們的只有五門功課,第一個是「淨業三福」,這是我們根本的依靠。是《觀無量壽佛經》佛教韋提希夫人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要落實;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我們根本依。

      我們處眾,無論在什麼時候跟人相處,記住六和敬,一切時、一切處跟大眾相處,六和敬怎麼修?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就沒事了;他不跟我和,我也不跟他和,就對立了,衝突就發生了。所以這個要懂,凡事要常常記住祖宗的教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事情遇到障礙行不通了,找自己不要找別人,找別人永遠不通,找自己馬上就通。他不讓,我讓;他不低頭,我低頭,立刻問題就化解。他堅持他的成見,我隨順,不就沒事了嗎?要明白這個道理。他堅持,我也堅持,這兩個問題就發生了;如果他是錯誤的,錯誤的也讓他錯誤去,我要能忍受。慢慢的我用智慧把錯誤的傷害降低到最小的幅度,讓他覺悟,不能產生衝突。你雖然有好的意見,他不能接受,那你就不要提出來,就隨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六和敬裡面的「戒和同修」,戒就是規矩、禮貌、風俗習慣,都包括在裡頭,人情世故。所以它跟佛經上講的戒律不一樣,範圍很廣,我們一切統統隨順,我都能忍受。所謂是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我們決定不違犯。然後就「身同住,口無諍」,這條非常重要,決定沒有爭論,那是說我們接受別人的意見,我們不反駁。如果他是錯誤的,我們細心觀察,以善巧方便看他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可以建議,不能接受不說,決定不發生衝突,要以這個為最高的原則。如果對方是個聰明人,看你很有禮貌,很真誠,一般建議都會接納,都能聽得進去。如果你的姿態很高,他首先看了對你就不喜歡,你再好的建議,他不接受,起反感。所以尊敬別人,尊重別人、敬愛別人很重要,別人有過失,你勸導他,他能接受。如果我們根本就不尊重,根本就瞧不起,他有錯誤你建議,他不會接納你的,這一定的道理。所以自己姿勢低,辦什麼事情都好辦;我們姿勢低,他對我們就更尊敬。

      我學佛今年五十六年,這五十六年當中,你看我,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就是讀經、講經。我跟一切人往來,在佛法裡面學到的,我都能用上,很管用!障礙很多,都能夠化解,在我這邊是一點障礙都沒有,可是有些障礙是在對方。對方怎麼不能化解?他不跟我接觸就不能化解。為什麼會產生這個現象?現象我們知道不外乎兩種原因,第一個是過去生中的業因,這一生遇到就冤冤相報,他報我,我不報他。第二種業因多半起於什麼?嫉妒、障礙,這個很多。你雖然做好事,你的好事做得超過他,他臉上沒有光,他是覺得他臉上沒光,總要想盡方法來破壞、來障礙你,多!這個事情多半都在佛門,在佛門也就是古人講的「同行相忌」,你做事情誰嫉妒你?同行的。不是同行他不嫉妒你,同行的,你做得比他好,他就嫉妒你,就這麼個道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所以受種種委屈,我們都知道業因、業緣,都知道。可是我們想想我們做得沒錯,而且我們應該要這樣做下去;不能說因為他的嫉妒障礙,我們經就不講,我們教就不學,那就錯了,那個我們將來會墮落。雖然有這麼多嫉妒障礙,我們每天講經、念經、學教,把功德統統天天給他們迴向。我們跟他接觸的時候都是尊重、謙虛,學著是不敢走在別人前面。就是這樣,找麻煩的人還是多,可是我們一定要什麼?向佛學習,佛能忍,佛忍受的羞辱比我們要高出百倍、千倍,他都能忍。我們今天這點小小障難都不能忍,還學什麼佛?那就錯了。佛能忍,菩薩能忍,世間聖賢都能忍。在菩薩道上忍辱是第一德,講到德行它是第一。

      能忍才能精進,進是進步,進步上加一個精,這個字很重要,精是什麼?精是純而不雜,這叫精。那你就懂得中國自古以來世出世法的教學,無不是講求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就是精進。一門就是精,太多了雜了,雖有進步,雜進不是精進。雜進的效果跟精進那差得太遠了,為什麼?精進後面的效果他得定,得禪定,禪定開智慧。雜進得不到定,得到什麼?得到一些常識。所以我在這一生修學當中,我領悟到這個大道理,我知道現在學校裡頭,學生學習的功課雜進,他很難成就。縱然念到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學位,依舊還是心浮氣躁,心定不下來,道理就在此地。

      如果學校教學的方式,改變一種方式,肯定不一樣。學校還是這麼多課程,譬如一個學期,如果學三個學分、四個學分,三個學分是三門課,四個學分四門課。一個學期假設四個月,現在大概都算星期的,二十個星期,那二十個星期四門課,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精進的方式來學習。怎麼學習?我一門課上五個星期,還是這四門課上完,效果肯定不一樣,五個星期他腦子裡只有一樣東西。楊老師告訴我一樁事實,她現在教一批小學生,小學生專門教數學,小學的數學。學生在一個年級,一年級兩個學期的數學,她用兩個禮拜教,統統學會,而且學的成績比學校同學成績優異,就這個道理。你說國文,兩個禮拜專門學國文,兩個禮拜專門學歷史,不夾雜第二門課,他整個心專心在這點,他會很有興趣。有學習的興趣,又有很好的成績,專心!同樣的課程,不同的教法。

      你看現在學校裡面,每天有幾門課,三門功課、四門功課,就是四個老師。前面一個小時講完之後,頭腦還沒有落印象,下個鐘點又換另外一門功課,連前面的功課有點時間思考都沒有,馬上就換第二門,什麼都沒有學到,這方法不一樣。所以我們中國古時候私塾教學,是絕對不可以選兩門功課,他是一門功課不學完,不可以學第二門。從前教學,這一門功課,在私塾童蒙教學是講求背誦,譬如你學《論語》,《論語》都是背得很熟,老師提問,問你這句,你立刻能夠從下面一直背下去,這證明你很熟。任何一句都沒有問題,知道在哪裡,背得這麼熟,這個科目算教完了,再教第二個科目,再教《孟子》。一門一門的教,不是同時教,同時教就亂了,就沒有這麼好的成績。

      我們年輕的時候跟李老師學經教,老師用的這個方法。那個標準,他並沒有要求我們背誦經典,他要求我們上台去講經,每個學生都要上台去講,所以你要有充分準備。老師這種方法好,我學會了,學生不要去管教,用不著去管學生,為什麼?他每個星期,譬如他要講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至少要用二十多個小時去準備,他要沒有那麼多時間準備,他上台就講不出來。他準備的時間都覺得不夠,他還有什麼心思去玩?不會了。聰明一點,能力強的,每個星期講兩個小時。那兩個小時的講稿差不多兩萬字,一個小時講稿要一萬字,你想想看,一個星期算是七天,那一天講演你沒有辦法,六天的準備,一天要寫一千多字,你哪裡有時間去搞別的,這叫一心專注。學得很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學得會很快樂,真的叫法喜充滿。

      我們講演,講堂裡頭沒有擴音設備,所以你的音量要高,要能貫注到全場。老師是坐在最後一排角落上,他要聽不見你就不及格,所以他坐得遠遠的,坐在角落上,要聽到你的聲音很清楚。聲音不夠響亮怎麼辦?老師教我們求三寶加持,天天拜佛求三寶加持給我們音量,這我們都學過的,有效,真有效。這個都需要忍耐的功夫,你才能有進步,決定是一門深入。可是一個成就的人根重要,如果沒有根,你用這些方法成就,你德行沒有。德行沒有,你知道這個方法,你用上幾年也不錯,會有成就。可是因為沒有德行,你容易墮落,為什麼?經講得好的時候,一講經名聞利養全來了,你那個愛憎之心生起來,那就是煩惱現前!你才曉得道德的根多重要。

      道德的根是什麼?那個效果就是清淨心、平等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無論什麼境界現前,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不會受它影響,你受影響虧就吃大了。所以這個進,真正講精進,古大德的方法正確;現在講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方法問題很多。實在講現代的國外這些科學家,他們研究一門東西也是專注,他才會有成果;如果同時涉獵許多東西,不行。所以研究員做研究工作還是一門深入,但是在一般學校裡頭就疏忽這個方法的選擇。世界上這種方式已經搞得很普遍,每個人都認為很正常,這個方法佛門也感染,很多佛學院也用這方法。我也辦過一次佛學院,辦了一年,我就辭掉不幹了,對不起自己良心。

      一門深入的教,得一個人很辛苦。譬如你教十個學生,十個學生同樣學一樣的,不見得,他每個人喜歡自己學一樣,那十樣,十樣那你教起來就很辛苦。可是我們在現在,現前環境可以應付了,為什麼?這個經講這麼多年,留下不少的這些錄相帶、錄音帶,現在教學就方便,你學哪一門,我有這門資料給你。參考資料告訴你,這套講經的帶子你去聽,你聽了之後有問題再提出來討論,這就方便太多了。可是能教幾個學生?給諸位說,頂多十個,十個以上你的精神、精力做不到。佛菩薩、阿羅漢行,他們有這個體力,我們凡夫沒這個體力,所以一個教十個還行,十個以上決定不行。

      人多的時候,人多像過去李老師,李老師跟我們教學,雖然同學有二十多個人,實際上他只教兩個人,其他的旁聽,這個方法好。他教學教得很瀟灑,我們二十個同學輪流教,他教的都很短,實在講好像是在做實驗一樣,把古大德這種方法,看看現在還有沒有效?就像我在新加坡辦短期培訓班,三個月一期,那就做實驗的,很有效果。這是實驗這種方法在現代社會,還能不能行得通?現在教育裡面,這個方法還有沒有效果?實驗果然有效。那成就,成就就是這種方法要堅持下去,一般堅持多久?十年,就十年。

      中國古人講「十載寒窗,一舉成名」,十年專攻一部,但是要曉得,德行是先決條件;沒有德行你不通經教還好,少造罪業。如果沒有德行,你經教說得好的話,你將來一定墮在名利裡頭,墮落下去之後就很難出來,虧就吃大了。有德行怎麼樣?有德行真正做到像《般若經》上講的「無住生心」,那是只有利,沒有害。雖有利,那個利的念頭你都沒有。每天教學怎麼?教而無教,無教而教。每天學習學而無學,無學而學,與般若相應,與自性相應,這叫真精進。如果覺得自己還有進步,已經落在什麼?落在分別執著裡面。勉勵別人可以,自己真有這個念頭就壞了。這個道理很深,慢慢學,愈學你愈能夠體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