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727 A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二七卷)  2007/4/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2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現諸法門三昧門」,偈頌第五首,第二句看起:

      【或以聲聞解脫門。或以獨覺清淨門。或以大乘自在門。】

      從偈頌裡面,我們就曉得佛菩薩接引眾生,一定是隨順眾生的機緣、根機,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方法接引就用什麼方法。所以諸佛菩薩沒有身相,能現一切身形;沒有法說,能說無量無邊法。這個道理,都是自性自然的流露,用佛經的術語來講,「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眾生有心,特別是六道凡夫,尤其是欲界,有心求佛菩薩。這個有求的願心就是感,佛菩薩沒有不應的,隨著你的願求,佛菩薩就有應。應,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諸位要知道,有妄想分別執著就不能應,眾生感,你就不能有感應,好像電流一樣,當中有障礙、有隔礙。什麼人跟我們都有感應?在理上講,任何人、任何事物跟我們起心動念統統有感應。為什麼?大乘教裡面說得好,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佛說得很清楚,講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現象、一切眾生依正莊嚴,無不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這個心是真心,我們沒法子理解。我們今天講心,一定就是講到肉團心,這心臟;再不然,我們能夠思惟想像的,這是我們的心,這叫意識。不認識!意識心就是分別心,能夠分別是非善惡,這是第六意識,執著的心是第七末那識,這都不是真的。但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這是心理的作用,全是真心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一念不覺你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現象。有這個現象,再演變是精神世界、物質世界,精神世界是阿賴耶的見分,物質世界是阿賴耶的相分,見相兩分都不是真的,都是虛妄的。所以不但物質現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精神現象也不例外,《金剛經》都講到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裡頭包括精神世界。

      你看天親菩薩在《百法》裡面所講的,一切法分為兩大類,一個是有為的,有為是什麼意思?有生有滅,有變化的,這叫有為法。你看在我們現實的世間,動物有生老病死,這有變化,有生滅;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這統統叫有為法。精神方面,心、心所這是屬於精神方面,剛才講過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心,也不是真的。有真心,真心它是永遠不動的,真心沒有生滅,真心不是有為,所以真心叫無為法。大分就是兩分,一個有為法,一個無為法,無為法是真的,真如無為,那就是自性,在《華嚴》上也講作法性,法性能現能變。有為法,有為法是法相,心理也是現象,我們講精神的現象、心理的現象、物質的現象,都是屬於有為法。心裡面我們最容易覺察到的,念頭,念頭有生有滅,前念滅了,後念就生起來,生起來又滅了,後面又接著生起來,這叫生滅心,這叫生滅行。這個生滅心,第六意識、第七識全是生滅心,它生滅不斷,我們講妄念紛飛。

      佛家修行最重視的就是定,諸位一定要知道,絕對不是說只有禪宗修禪定,那你就搞錯了。無論是哪個宗派、無論是哪個法門,全修的禪定。我們念佛法門修不修禪定?修禪定。用什麼方法修?用念佛,持名念佛。用這個方法真正得到禪定,初級的禪定叫功夫成片,再深一層的叫一心不亂,最深層的叫理一心不亂,那是功夫的淺深。用念佛法門修的都叫做念佛三昧,三昧就是禪定。離開禪定就不是佛法,這個諸位要知道。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門徑,修的什麼?全是禪定,三昧!我們用《華嚴》的方法來修,叫華嚴三昧;用《法華經》的方法來修,叫法華三昧,就這麼個意思,統統是修定。定是什麼?定是真心,真心不動。妄心是動的,妄心有生滅,真心沒有生滅。

      禪宗裡面講開悟了,明心見性;教下也講開悟,大開圓解,它不叫明心見性,叫大開圓解;我們念佛人叫得一心,理一心不亂。名詞不相同,是一樁事情,全部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樣子,我們用惠能大師的話來說,他說得簡單明瞭,只說了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是真心的樣子。他雖然給我們說出來,我們懂不懂?我們聽了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為什麼?你要見性你才真懂。你沒有見性,聽了也不懂,這不能不知道。你看他見性之後,性是什麼樣子?法性,或者是自性、真如、真心,這些名詞全都講的一樁事情。一樁事情佛為什麼說這麼多名相?意思是叫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執著名相,不要分別名相,懂得它的意思就好,用意在此地。這也就是道家老子所講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跟這個是同樣的意思。佛說很多名相,一樁事情說很多名相,就是說名相是假設的,只要懂得意思,不可以分別,不可以執著。

      自性是什麼樣子?惠能大師見性了,大徹大悟,頭一個告訴我們「本自清淨」。這句話很重要,說明你的真心是清淨的,永遠清淨,清淨心現出來的現相,因為他末後一句話說「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什麼?一真法界。我們《華嚴經》上看到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清淨心現的,這個要知道。第二句話說「本不生滅」,本不生滅是什麼?是早年世尊在世的時候,印度所有宗教追求最高的一個目標,大般涅槃。般涅槃是印度話,意思就是不生不滅,這些修道人求什麼?就求不生不滅。但是求不到,自性本來就不生不滅,這在佛經裡面叫什麼?叫自性涅槃。你本來不生不滅,現在有沒有生滅?告訴你現在也沒有生滅。現在生滅的是什麼?生滅的是法相,法性沒有生滅,法相有生滅。

      講到生滅,我們一般人都害怕,其實生滅是正常現象,決不是說這個人出生他生了,死掉的時候他滅了,那你完全看錯了。生滅現象是什麼?是剎那不住。這個現象現代科學家發現了,發現之後他說這世界上沒有物質。愛因斯坦就這樣說,不承認這個世界上有物質,這世界有什麼?他說只有場,場存在,沒有物質。物質是什麼?就是佛講的「夢幻泡影」,剎那不住。所以法相是生滅的,法相是講整個宇宙的現象,包括我們自己的人身。我們現在覺得這個東西存在,這是什麼?這是生滅的相續相,不是真的。很難懂,這個事實真相很難懂,所以我們常用電影來做比喻。現在電影淘汰了,都用電視,電視就更不容易發現,電影容易。

      以前在沒有電視的時候,我們玩八厘米的小電影,自己在外面拍攝,拍攝回來自己放,你就很清楚。一秒鐘,快速度二十四張幻燈片,慢速度十八張,一秒鐘十八張,通常我們看二十四張的。一秒鐘,你看放映機鏡頭打開,一張畫面照到銀幕上去了,立刻關上,關上的時候第二張片子又上去了,鏡頭打開第二張,鏡頭的開合一秒鐘二十四次。我們在銀幕上看到就看得很逼真,就不知道它是假的。一秒鐘生滅,我們把鏡頭開關比喻作生滅,鏡頭打開生,關起來就滅。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這是電影,我們就被它欺騙了,就以為它是真的。

      現在我們現前這個現象,生滅的速度是多少?佛在《仁王經》上給我們舉這個比喻,他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裡面有九百生滅。這一彈指,我們彈得快的,我這個彈法彈得快的一秒鐘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給諸位說,剛剛好是兩個十萬八千。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普通到電影院裡去看電影,攝影機裡面的開關,一秒鐘二十四次;現在告訴你,一秒鐘有二十一萬六千多次的生滅,就不知道了。這個事情被科學家發現,所以科學家不承認這個世界這些現象,這是假的,不是真的。

      真的是什麼?能現能變的這是真的,能現的是法性,能變的是八識。八識是什麼?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能變,自性能現,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對於法相就不執著了,真的《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相是怎麼現的?為什麼會現這個相?我們已經迷失了自性,所以我們本來面目現不出來。本來面目是什麼?佛在《華嚴》講得很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的本來面目是佛相。佛相是什麼?決定不是什麼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是,那個不是你自己本來面目。自己本來面目那個相,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確實是金剛不壞身;迷失自性之後,這個相就現不出來。

      墮落在六道,六道輪迴裡面,這個相是怎麼來的?佛告訴我們,習性。本性你迷了,不起作用了,習性,習性就有善、就有惡。所以現在的相,一切眾生的相是業報身,這個要知道,我們的相貌好醜、壽命長短、健康虛弱,全部都是業報。業是自己造的,所以果報你就不能不承受。諺語有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我們這一生所受的,是過去生中所造的因,這一生當中在享受的果報。過去造的因好,這一生過得很幸福、很快樂;過去的因不好,這一生就要受很多的委屈,要受很多的苦報。但是佛告訴我們,是有命運,但是命運可以改,所以佛家不是宿命論,佛家知道六道眾生是有前因後果。明白這個道理,你可以改造命運,《了凡四訓》就是最好的榜樣。中國像了凡先生這樣的人不計其數,太多了,只是沒有寫出報告。了凡先生很難得,他把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過寫成四篇文章,給他兒子做紀念、做參考,這樣傳下來。不是他一個人,很多!所以命運可以改,只要你懂得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命運是操縱在自己的手上。

      中國老祖宗五千年就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就是你在日常無論是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出了麻煩,有了不如意的事情,怎麼辦?自己好好反省,問題不在外面,問題一定在自己,這個話說得對。認真反省、檢點,把因素找出來,然後把它改正過來,外面問題就化解了。所以這些年來,我參加了十次聯合國的世界和平會議,聯合國開會開了三十多年,世界愈開愈亂。為什麼不能解決?他就是不懂得反求諸己,總是說那一方不對那一方不對,都是這樣的。衝突發生了,恐怖事件發生,總是在批評兩邊不對,沒有想到要解決問題要從自己本身改變起。這真是東方人曉得,我們老祖宗曉得,佛菩薩曉得,老子曉得。從哪裡化解起?要從自己內心,把對人、對事、對物,首先把對立的念頭化解掉。不跟人對立,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萬物對立,身心和諧,從這裡做起,你才能夠影響外面人,你才能化解問題。如果不從自己內心上去下功夫,你就做不到。

      所以中國人講修身,佛家講修行,中國人講修身,從哪裡修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從這裡修起。現在世界上的糾紛我看得很多,他沒有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沒有從這裡做,完全用批評、用教訓,沒有人願意接受。所以,會雖然是議了,議也議決了,到最後不能落實,沒有人願意接受你的,所以開會不能解決問題。問題是要解決,不解決大家痛苦。我們把老祖宗這些方法,佛菩薩的教誨提出來,大家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不相信!最後告訴我,「法師,這是理想,做不到」。這個對我的批評,很好,讓我了解,他們滿腦袋就是科學,科學是什麼?科學要拿證據出來,沒有證據不相信。所以我就想到我們一定要做出來,做出來給你看。

      最後我選擇到我的老家湯池小鎮,用這個小鎮來做實驗,做什麼實驗?《弟子規》的教學。這個小鎮十二個村莊,居民四萬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統統學《弟子規》。沒有想到三個月效果就出現,半年,整個社會風氣轉過來。我都很驚訝,我們的老師很感嘆,人民怎麼是這樣好教!我們把這樁事情介紹給聯合國。現在這個小鎮,國內外去參觀的人非常之多,做實驗做給你看。這些老師,我告訴他們,從哪裡做起?從本身做起,每個人都懂得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從這兒下手,你才真正能感動人。《弟子規》的教學很普遍,很多地方都教,為什麼收不到效果?教的人沒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所以他教的東西沒效果。別人聽起來點頭,很不錯,頭點完就忘記了,不能感動人。所以,真誠能感動人。

      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教給我,這是老師的真傳、祕訣,四個字「至誠感通」。他說你將來要走弘法利生的路子,對本身世出世間法你要通達,用什麼方法?你要去念,哪有那麼多時間?哪有那麼多的精力?做不到。用什麼方法來通一切法?用感應。什麼感應?用誠心,要真誠到極處,叫至誠,經教就能感通,不但經教能感通,上跟諸佛菩薩感通,下跟一切眾生感通,真誠到極處就通了,什麼障礙都沒有了。明白這個道理,你只要依照古聖先賢、佛菩薩的教誨去做,沒有一樣辦不到。修行,頭一個自己得利益,自己得什麼利益?第一個利益,不老;第二個利益,不生病;第三個利益,不死。你要沒有至誠感通你做不到,你真正依照這個方法確實可以做到,年歲大沒有關係,不老,沒有老態,跟年輕人一樣。

      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走的,實在講他應該要住世一百年,為什麼七十九歲走了?魔王把他請走了,這個要懂。魔不喜歡佛講經說法,魔王也護法,有一天向釋迦牟尼佛請求,講經說法這麼多年,可以了,你老人家應該走了。佛點點頭,答應他了,佛沒有妄語,答應他當然要兌現。所以說魔請法,你看看佛弟子疏忽了,沒有請佛住世。佛的壽命自在的!念佛人,我常常講,念到功夫成片,不要說一心不亂,一心不亂不容易,功夫成片可以。真正念到功夫成片可以隨時走,也可以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不礙事。可是功夫真正成片之後,住在這個世間,絕對不是貪戀這個世間,那你就完全搞錯,他對這個世間毫無貪戀。為什麼要住在此地?這個地方還有有緣的人,他要幫助他,來接引他們。有緣就是有人肯跟他學,真肯跟他學,他不能捨棄,一定要幫助他,多住幾年不礙事。沒有人願意跟他學,跟他學的都是虛情假意,不是真幹,他就走了,這個要懂得。由此可知,佛菩薩住世,還有真正修行人功夫到家了他住世一樣的,都是屬於乘願再來,為眾生,不是為自己。

      佛經上沒有妄語,沒有做不到的。身上病痛,我在前兩個星期還遇到一個大夫,我跟他談這些醫學的理論,他完全同意。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個很好的中醫,我的醫學常識是他告訴我的。中國的醫學不是治病的,中國醫學講什麼?講長生不老,肯定這個身體壽命至少是兩百歲。身體是個機器,這個機器你要善於保養,你不糟蹋它,它使用的期限可以用兩百年;不到兩百年是你使用不當,不會保養,你糟蹋了它。這是中國醫學第一個目的,《黃帝內經.靈樞》講這個道理。

      第二個目的,防止疾病,就是怎樣能不生病?西方醫學裡頭沒有這種概念。所以醫學,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西醫才不過三百年,怎麼能比?你是相信五千年,還是相信三百年?有人相信三百年,三百年科學,五千年不科學,這個很糟糕。五千年不科學,他要相信科學,迷信科學。

      第三種,第三個中醫的目標在有病,有病就給你治病。看病,第一等的,不要問你,你身上有什麼毛病?看一看,聽聽你說話的聲音、看看你的動作就知道了。用不著問,你哪裡有毛病,這是治病第一等的。第二等醫生,看了問一問,問問你,他知道了。第三等問了還不行,還把脈,把脈是第三等。所以把脈的醫生,我們聽了老師的話之後,我就講那叫三等三的醫生。因為中國醫學治病是第三個目標,看病的時候把脈是第三等。最高明的是望,看看就行,這是最高的,第二等是問,第三等把脈。

      治療,最高明的治療是用什麼?用音聲,這個失傳了,這現在真的沒有了。《大藏經》上有很多,治病的咒,那個咒沒有意思,所以現在這個咒不靈,問題是什麼?我們發的聲音不對。它是用音聲振動你病的部位,把它恢復正常,這很有道理,用音聲振動。唐朝時候還有,在史傳裡面記載唐朝時候還有,咒語還很靈,現在傳下來沒有人知道了。所以念咒,你音聲要發得非常準確,音聲高低、長短都要很準確,它到哪個部位。

      第二種方法就是針灸,用這個,不要用藥的;第三種才再用草藥。你就曉得中醫不是不科學,中醫沒有人知道。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的中國人,對於祖宗傳下來的這些真實智慧喪失信心,所以中國人遭這麼大的劫難。喪失民族的自尊心,總認為中國東西都不好,都比不上外國,中國東西要全盤廢棄,統統學外國。近代的中國人。

      為什麼會產生這個現象?我們上一代沒教得好。這個因素追溯到上去,要追溯到慈禧太后。宮廷裡面的教學廢除了,真可惜。前清是很了不起的一個朝代,順治入關年數不久,接著就是康熙,康熙英明,康熙、雍正、乾隆這三朝一百多年,這是中國歷史上希有的。這三個皇帝都是恭恭敬敬禮請儒釋道的大師、大德,到宮廷裡面去上課,講經說法,皇帝帶著嬪妃、文武大臣來聽課,用這個方法統治中國。那個時候中國在全世界真的是一等國,最富最強。傳到慈禧,把這個廢除掉了,她相信鬼神,慈禧國家大事她不請教人,她請教駕乩扶鸞的。這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清朝亡國亡國在扶乩。中國古人《左傳》裡面都有記載,國家要興,要聽於民,聽聽老百姓講些什麼;國家要亡的時候聽於神,聽鬼神的,這國家一定會亡,一點都不錯。明白這些道理,我們就知道怎樣修持,怎樣真正得到健康、幸福、美滿的人生。

      我老師把佛教教給我,這是方東美先生,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才選擇這個法門,這個行業。這個行業,主動的,就是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替我選擇的,我完全接受。我學了五十六年,非常感激三位老師,方老師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是真實的,他沒有欺騙我。念頭改變一切,今天世界上災難很多,不善的念頭,貪瞋痴慢疑不善的念頭。對正法懷疑、對傳統懷疑,你說麻不麻煩?招惹來的是天災人禍,這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要如何自救?如何自拔?轉變念頭!佛教給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內外的災難都能夠化解。內是疾病、是冤親債主;外面是眾生的共業,雖然不能完全化解,可以能減輕。

      我們在經上看,佛菩薩非常慈悲,對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法,對『聲聞』,給他講苦集滅道,『解脫』的方法。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下面經文,第十五門:

      【或以獨覺清淨門。】

      第十六:

      【或以大乘自在門。】

      這首偈是把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大乘』是菩薩,全都說到了。在第四首講的是人天小果,第五首是講三乘佛法,合起來是現在人所說的五乘佛法。這是把眾生根性分為五大類,這五種人善根不相同,福德也不相同,所以遇緣當然就不一樣。不過眾生根性裡面,還有一種叫不定性,他有善根,但是他不是特別執著在聲聞、緣覺,或者是人天福報。這一類的人遇到什麼緣他就會學哪一種,就不定。他要遇到大乘他就學大乘,遇到禪他學禪,遇到教他學教,遇到淨他學淨。緣裡面確實有難有易。

      聲聞是學苦集滅道,由這個入門的。現在在中國比較少,中國現在,說老實話,人天乘多;在南洋,像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這一帶地區還有小乘。『獨覺』也是屬於小乘,比小乘人根利,小乘實在講比較執著,我也接觸很多,有他的好處。「獨覺」就是辟支佛,修十二因緣。有佛出世的時候,稱為緣覺;沒有佛出世的時候,他的善根非常深厚,他也能夠藉著過去的善根,認真努力的學習,也有相當的悟處,就稱之為獨覺。獨覺修清淨心,跟中國的道家比較接近,道家講「為道日損,為學日益」,損就是放下,放下才能得到清淨。道家講的清淨無為,緣覺跟他這種行持非常接近。

      法門裡面最殊勝的,無過於「大乘」,大乘是菩薩法,在中國非常盛行,幾千年來全都是大乘教。小乘經典傳到中國來,可以說是相當的完整,在現在《大藏經》裡面的四阿含,跟南傳巴利文的藏經一比較,大概它只比我們多五十幾部的樣子。諸位要想想,將近三千部經,只多五十部,可見得我們的翻譯是很完整。但是小乘在中國流行的時間非常短暫,唐朝中葉以後就衰了,到宋朝幾乎就沒有了。現在我們提到中國佛教,只有大乘八個宗派,小乘沒有了。小乘在隋唐時候有兩個宗派,一個叫成實宗,一個叫俱舍宗,都是從經論上立名。成實宗以《成實論》為主修的課程,俱舍宗是以《俱舍論》為主修,這兩宗派沒有了。

      佛在《佛藏經》上說過,《佛藏經》不是《大藏經》,是一部經,經題就叫《佛藏經》。佛說,學佛「不先修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句話說得很重。學佛要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佛不承認,你不是佛弟子,為什麼?沒有遵守佛的教誨。像讀書一樣,你沒有學過小學、中學,你就來念大學,沒有這個道理,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特別是中下根性,實在還包括什麼?包括上根。上中下三根都必須按照順序,不可以躐等。禪宗那叫上上根人,他可以不按照這個順序,那種人太少,真的是億萬當中可能才有一個人,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為什麼中國從唐朝中葉以後,就不要小乘?這不是違背佛陀的教誨嗎?是好像違背,但是實際上沒有違背。中國大乘的學者是以儒道做基礎,就是說儒跟道代替了小乘,是這麼個原因。到現在,問題出來了,現在我們不學小乘,也不學儒,也不學道,變成什麼?變成基礎沒有了。大乘經只能夠去念一念,不懂得它的意思,不明白它的道理,也不知道它的境界,這是我們現前佛教的狀況。這麼多年來,我們對這樁事情愈看愈清楚、愈想愈明瞭,那要怎麼辦法?只有重新扎根,佛法才有救。頭一個是救自己,然後才能夠維持正法久住。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有信心,這都是世尊當年給我們示現很好的榜樣。

      世尊成道,最初在鹿野苑收了五個學生,五比丘,在鹿野苑帶著五比丘起家,這個佛教是最原始的。以後逐漸弘揚開了,學生愈來愈多,我們現在在經典裡面常常看到常隨的弟子,常隨跟著釋迦牟尼佛不離開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些人至少都是證阿羅漢果的,這麼樣的一個僧團。我們今天有信心,如果今天我們也有五、六個人真正發心,依教修行,我相信佛法能夠興旺,能夠復興。一定要學釋迦牟尼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如果妄想分別放不下,至少要把執著放下,這才能入門。見思煩惱是執著,見惑三界八十八品,如果要是放不下就不能入門。入門是什麼?小乘是證須陀洹果,大乘就是《華嚴經》現在所學習的初信位菩薩,我們現在學的這段經文是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在斷煩惱跟須陀洹是相同的,一樣的,但是在智慧、願力、德行超過小乘太多,可以說連阿羅漢都望塵莫及,這是真的,我們在楞嚴會上看到的。

      楞嚴會上阿難尊者是初果須陀洹,聽佛講《楞嚴經》,《楞嚴經》十卷,阿難在第三卷的時候就開悟。富樓那尊者感到很驚訝,富樓那是四果阿羅漢,聽世尊講《楞嚴經》聽不懂,為什麼初果人他開悟?這都是為我們示現的,我們要懂。那就是業障有兩大類,煩惱障跟所知障,阿難尊者煩惱障重,情執很重,所以只能證個須陀洹果;所知障輕,所以他能聽得懂大乘,能聽得懂很深的大法。富樓那跟阿難恰恰相反,富樓那的煩惱輕,所知障重。煩惱輕,他能證四果羅漢,所知障重,聽不懂大乘,道理在此地。我們學了之後就明白,如何破煩惱障?持戒修定能破煩惱障。怎樣破所知障?學習大乘。中國古人所謂「學然後知不足」,不再自以為是,對於甚深微妙法不再懷疑,虛心去學習,這個障就能破。總而言之,先破煩惱障比什麼都重要。

      煩惱,世尊用最簡單的方法,把最嚴重的煩惱歸納為六大類。第一個慳貪,可以說這是根本煩惱。六道眾生哪個人沒有貪心?貪名、貪利、貪財、貪色,五欲裡面講的財色名食睡。自己有的,不肯給別人,吝嗇,沒有的,貪而無厭。在現前這個社會,失去聖賢的教誨,所以起心動念無不是損人利己,這個念頭錯了。不但是錯了,這個念頭是惡念,極其嚴重的惡念,為什麼?障礙一切善法。縱然遇到善緣,只要你有這個念頭,你善法就不能接受,你學不到,這是嚴重的障礙。我們想想最基本的戒律,中國儒家的,也就是我們五千年傳統的家教,這是最基本的戒律,一定要知道。你拿來一對照,這個東西我做不到,做不到就是煩惱障,你有煩惱;如果煩惱輕了,煩惱放下了,全做到了。這非常明顯,你自己稍微反省一下,全都發現了。

      《弟子規》前面一開頭,「父母呼,應勿緩」,你做到沒有?你要會念,你要懂得,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是什麼?你打開《菩薩戒經》就看到了,「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菩薩。菩薩看一切眾生是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他叫我,我能不答應嗎?我能懈怠嗎?「父母命,行勿懶」,任何一個人,你知道他是我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他交代我辦的事情,能不認真去給他辦嗎?從這個地方你就能發現自己煩惱障是多麼嚴重。煩惱障真斷掉的時候,你就不會有這個事情,真的,任何人叫你,你會很快、很歡喜的答應;委託你辦事情,一定是盡心盡力把它做好,所以戒律很容易受持。

      不殺生,絕對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起心動念是護生,利益眾生,決定沒有傷害。不偷盜,絕對不會有個念頭去佔人家的便宜,佔人家便宜是盜心。決定不會欺騙別人,欺騙別人就是欺騙自己,這不妄語,他真做到了。所以,戒律能夠幫助你斷煩惱。你不用這個方法你斷不了,你的煩惱習氣永遠斷不掉。我們今天想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學起,從《感應篇》學起,從《十善業道》學起,儒釋道三個根;如果出家還要加上《沙彌律儀》,四個根。像一張桌子一樣四個腿,四平八穩,你才能成就;如果你沒有這四個根,你怎麼樣勇猛精進搞一輩子都落空。為什麼?煩惱習氣斷不了,心浮氣躁,沒有定功,不開智慧,將來在六道裡頭隨業流轉。這一生你得到什麼好處?你得到的不是沒有,有,大乘佛法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一生不能成就,阿賴耶識裡面種了佛法的種子,這個種子到什麼時候遇到緣,那個時候你的二障,煩惱障、所知障輕,你會認真學習,如法的學習,你會有成就,這一生不行,這不能不知道。

      我要想我這一生也能成就行不行?行。問題在你自己,不在別人,你自己真正要痛下決心,改過遷善,也就是從《弟子規》下手,我一定把它做到。戒律是戒我的,不戒別人,這點你要懂得。你不能看到他都沒有遵守,「我為什麼要遵守?」他迷惑顛倒,在造三途業。你今天因緣殊勝你遇到正法,你要跟佛菩薩學,你怎麼能跟別人學?你想想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做到?佛陀當年的學生,就說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們有沒有做到?個個做到。我為什麼做不到?做不到的業因就是佛講的吝嗇,不肯放下,自己的煩惱習氣不肯放下;惡業,不能持戒就造惡業,惡業放不下;不能忍辱,瞋恚、怨恨放不下;不能精進,懈怠、懶惰放不下;不能得定,散亂放不下,心浮氣躁放不下;沒有智慧,迷惑放不下。佛講這六樣東西,這六種煩惱習氣你要不痛改前非,你怎麼辦?

      這些煩惱我們都有,我年輕時候也有,可能就是比大家輕一點,這個我承認,所以我接觸佛法學起來不難。如果這些煩惱習氣嚴重,雖接觸到佛法,遇到真善知識都沒用。方東美先生不是教我一個人,章嘉大師也不是教我一個人,李老師也不是教我一個人,教了許多人為什麼不能成就?我們要明瞭,那就是煩惱習氣很嚴重,障礙自己的法性,障礙自己依教奉行,老師所教的沒有認真去做。對於老師教導的,至少要做到百分之五十,打對折!我們學習最初是這樣的,老師教的真的只能做一半。可是怎麼樣?鍥而不捨,樂此不疲,然後怎麼?年年會上升。第一年的時候只能做到一半,第二年可能做到百分之五十五,多一點了,第三年可能做到百分之六十,很快樂!為什麼?年年有進步,年年煩惱習氣都往下降。煩惱習氣往下降,智慧、德行就往上長,這裡頭就有快樂。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佛法裡面講法喜充滿。

      我學講經我跟諸位說過,早年在離開台中到台北去講經,講一堂一個半小時,我要用多少時間準備?四十個小時,真幹!沒有四十個小時充分的準備,上不了台。這就是逼著自己,你拿到經典,有基本的參考資料,這是老師給我們的,我們還要去查資料,還要去補充。不是拿到老師東西就照講,那個不行,那自己就一點進步都沒有。老師給我的就算一個基礎,從這個基礎上,你說經本裡面查生字,查名詞術語,老師雖然講了我還要查,查了跟老師講的來對。老師有的時候很多地方還沒有講到的,我們可以能發揮,還有些因緣、公案。老師教的方法統統都要用上。

      這樣子一年下來,到第二年,我一個半鐘點講經,差不多我用兩個小時就可以了,進步是很快。開頭是非常困難,頭一部經,到講第二部的時候就輕鬆很多,大概時間就是一半,二十個小時;講第三部經的時候又是一半,十個小時。十年之後,我準備八個小時,一天的時間,可以講一個星期,所以時間就很多,可以出去玩了。到國外去講經,白天他們帶著我去旅行,觀光旅遊,晚上回來上台講經,不要準備了。因為準備一天,可以用一個星期。我講到今年四十九年了,到這些年,最近這十年,在基本上講我講經不要準備了。需要的經文看一遍,生字去查查字典,不能把生字弄錯,意思大致上都沒問題。可以長講、可以短講,可以深講、可以淺講,就得自在了,這個路是這樣走出來的。

      凡事起頭難,那個難你一定要把它克服,通過之後就是康莊大道。但是經不能不讀,雖然我一天的準備,講一個星期沒有問題,經是天天讀,沒有一天不讀經。一直到現在,我每天讀經的時間大概有四個小時,許多大乘經典我都要看,充實自己。講經在這一句經文,一字一句裡面去發揮,古人所謂是融會貫通。所以對於大乘教義,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他們所信的、所解的、所修的、所教的,都能體會得到。看看今天混亂的世界,災禍頻繁的世界,聖賢教誨、大乘經論裡面都有解決的方法。非常可惜,接觸的人太少,我一個人知道跟大家講,沒人相信,講的人多了,也許大家就會相信了。你一個人講,「這是他的看法」,所以,很不容易讓大眾建立信心。

      大家都把宗教看成迷信,尤其是對佛教,看到佛教好像什麼神都拜,山神也拜、土地也拜、鬼王也都拜,這就變成什麼?宗教裡面所講的泛神教、多神教。多神教是低級宗教,人家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真神,所以把佛教看成低級宗教,而不知道佛教不是宗教。你們看經典,你們看釋迦牟尼佛的傳記,傳記也從經典裡頭寫的,《釋迦譜》、《釋迦方誌》,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在神面前祈禱過,這跟宗教就不一樣。耶穌、摩西在上帝面前祈禱過,穆罕默德在真主面前祈禱過,釋迦牟尼佛沒有。

      他承認宇宙之間有神,神是眾生,有天神、有鬼神;換句話說,跟現代科學家態度一樣,那是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我們人迷惑顛倒,他也迷惑顛倒,他有聰明、智慧、神通,高明不了多少,真正問題問他他也不能解決,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為什麼不能解決?因為妄想分別執著他沒有放下。這在大乘教裡面,尤其《華嚴經》是一乘圓教,講得清楚。現在我們明瞭,欲界天這佛經講得很多,這都是大分,不能細分,細分太多了,大分。四王天這跟我們最接近的,再往上去忉利天,再上去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是欲界六層天。愈往上面去福報愈大,定功也愈深,有定就有慧。但是他們能夠伏分別執著,能伏,沒斷,愈往上面去功夫愈好,也就是伏煩惱的力量愈強。但是定功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到一定的時候定功會失掉,失掉之後煩惱又起現行,又起作用,伏不住了。所以,他們沒有從斷煩惱上下功夫,他們講斷是伏斷,不是滅斷。佛法是講滅斷、講轉變,轉煩惱成菩提,煩惱就沒有了;他們沒有轉,他們只有伏住,只叫它暫時不起作用。這就是世出世間的分別,這就是佛法跟宗教,跟印度當時學術裡頭不同的地方。

      說到現在也是如此,現在科學家、哲學家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他要放下,就跟釋迦、跟惠能一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本來是佛。沒有放下,不但三個沒有放下,一個也沒有放下,執著沒放下;執著要放下了,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現在我們對這個理,對這個事,方法、境界知道得很多,不比這些權教菩薩,跟阿羅漢、辟支佛,不比他們少,我們知道得很多,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沒有落實。落實了,落實就超過聲聞、超過獨覺。所以不放下,自己吃虧,與別人不相干。佛法自始至終沒有別的,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兩種方法交互,相輔相成。像爬樓梯一樣,步步高升,這得真幹,不幹虧就吃大了。

      所以,你要是問成佛的方法,古大德答覆你就一個字,「離」,離就是法。離是什麼?離就是放下。離開煩惱,離開執著,執著這一關,第一關最難破!大乘教裡面有善巧方便,把念頭轉過來,起心動念不要想自己,想別人、想苦難眾生,想如來真實的大法確實能夠普度眾生,這個大法如何能常住世間。你就想這個,不要想自己。這是什麼?這是一種方便法,逐漸把我忘掉了,破我執。我執破了就證須陀洹果,不是完全破了,破一小部分,完全破掉就證阿羅漢。

      真的,大乘得大自在,學習,一天都不能間斷,間斷的時候接不上。所以功夫,佛祖說得好,第一個是不懷疑,你有清淨信心,有堅定的信心。第二個不夾雜,不夾雜就是純淨,沒有雜念,沒有雜念是最健康的,沒有雜念就是三昧。下面一條就是不能間斷,你要保持;如果你一間斷,雜念起來,煩惱起來了,煩惱就是分別執著。再說得明顯一點,情執生起來,情執是煩惱障,就是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五欲就起來,這是煩惱,這是妄念。大乘法門裡面,可以說最殊勝的、最簡單的、最穩當的、最快速的,就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這大家知道。光是空間,光明遍照,壽是時間;換句話說,你要懂得空間沒有邊際,時間也沒有邊際,時空裡面所有的一切全包括在裡頭,一個都不漏,無量。

      所以,這句佛號你要懂得它的意思,這句佛號就是遍法界虛空界圓圓滿滿的自性,能現、所現統統包括了,這是什麼?這叫自性阿彌陀佛。你就老實念這句阿彌陀佛,將來你就證得自性彌陀,往生生唯心淨土,這不是假的,不是從外來的。所以,你不懂教理、不懂教義不行,你入不了這個境界;要懂教理、教義,你就不能不研究大乘經教,你才會真的搞清楚、搞明白。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得是無限的快樂,無限的歡喜。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