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123 A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二三卷)  2003/10/1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23

      諸位同學,請看四聖諦品,鄰次十界第五段,苦滅道聖諦最後一句看起:

      【或名能了義。】

      『了義』也稱為第一義,是究竟明瞭,這是在滅諦裡面,那是如來究竟的果位。在因地,這是菩薩道,一乘了義的菩薩道。經典裡面也稱之為一佛乘,像《法華》所說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究竟了義,古大德公認的是《華嚴》、《法華》,一乘圓教,了義當中的了義。但是古大德又告訴我們,《華嚴》、《法華》最後都導歸極樂,於是淨土三經也就變成了義當中的了義。三經裡面受持最為廣泛的,普遍為上中下三根所喜愛的,無過於《佛說阿彌陀經》,真正是簡要詳明。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所說的,那真的是了義當中的了義,究竟了義的大法。這個我們要有智慧、有能力認知,然後你自然就知道選擇,歡喜修學。希望在這一生當中得生彌陀淨土,我們的大事因緣真的就圓滿。無量劫來搞生死輪迴,到這裡是告一段落,往後不再搞。再到這個世間來,那是乘願再來,是來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道諦也名稱為「能了義」,這個名詞意思還是很深。

      能了義相對的是不了義,什麼是不了義?世間法不了義。世間也有不少勝妙之法,但是它的終極目的是生天。有一些世間人誤以為生天就是了義,把四禪天、四空天誤認為是般涅槃,這在佛法裡是不了義。「了」是真正明瞭,「義」是世出世法裡面的事理。確實,諸佛菩薩決定不多事,所謂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看到一等聰明的眾生希求究竟了義,希求真正的菩提涅槃,而不能證得,這樣自自然然感動諸佛菩薩。所以眾生的念頭、意願能感,諸佛菩薩應現,示現在世間,來到世間的目的只有一個,幫助眾生圓滿達成他的願望。這樁事情必須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只有佛菩薩證得,為什麼?他們真正轉識成智。由此可知,不了義它的真因是不離心意識,凡是心意識所作的都是不了義。

      你要問為什麼不能見性?這裡面的範圍包括就大了。可以說世間,這個世間是講九法界,正是今天科學裡面所講的宇宙之中各個不同維次的空間,全都包括在其中,這是阿賴耶變現的,唯識所變。第六意識的能力非常強大,能緣阿賴耶,能緣遍法界虛空界,就是緣不到自性。自性是什麼?能現,萬法、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所現。緣不到能現的,那就是不了義,道理在此地。我們希求究竟了義,佛菩薩到這個地方來教導我們,怎樣真正能做到究竟了義?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對了。

      由此可知,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淪落在六道輪迴,這是什麼原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佛要不跟我們說,我們永遠不能夠覺察到,從來沒有想到,我們的思想見解、分別執著是造成生死輪迴第一個業因。我們想不到,也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怎麼知道是假的?它是生滅法,它是有為法。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是有為法,能變;所變的,九法界三途六道是幻相。能變的是妄念,所變的是妄相,全是虛妄的。我們在這裡面久了,誤以為真實,正如同作夢,在夢中完全不知道是夢,以為是真實,依然起妄想分別執著,感得苦樂憂喜捨的苦受,一般講是苦報,你感受這苦報。如果一旦在夢中有人告訴你,你在作夢,全是夢境。你真的覺悟,真的明白,夢可以不必醒過來,惡報、苦受沒有了,苦樂憂喜捨的受都沒有了。我們今天學佛希望得到的、希望成就的,這是第一個階段,離苦,離苦就是得樂。諸位要知道離苦是離苦樂憂喜捨,只有真正了解事實真相,才能離,不了解事實真相,離不開。這個道理我們要明瞭、要清楚。這是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

      我們在此地要肯定、要認知諸佛菩薩教誨是能了義,所以這個教誨稱之為法寶。佛法僧稱為三寶,這裡面有很多種講法,學佛的同學不能不知道。佛法僧,真正講這個三寶是講自性。自性佛寶是覺而不迷,自性法寶是正而不邪,自性僧寶是淨而不染,所以覺正淨就是佛法僧,這是真正的三寶。形相上是表法的,你懂得表法,你就得受用;你不懂得表法,你就迷信。覺悟,得受用深廣無限,不覺,執著在形相,得的好處很有限;不能說沒有好處,確實有好處,有限。這有限好處裡頭最重要的,是在你阿賴耶識裡面種下了三寶的善根,這也不可思議。除了在阿賴耶識裡頭種下種子以外,在這一生你所得到的好處就不多,小利;也隨著你的修持,你能得到多少。

      剛才講形相是表法,這個道理不能不曉得。譬如我們見到佛像,這是形式裡面的佛寶用它來代表。懂得的,就是明白人見到佛像,他就想到自性覺,佛像提醒我,我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應當要覺而不迷,那你就得受用,它提醒你。什麼叫覺而不迷?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很多很多,我們學的人要會抓住綱領,我們的修學就真能得受用。總的綱領是覺正淨,但是怎麼樣學覺?怎麼樣學正?怎麼樣學淨?這一展開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說實話每一個法門都通覺正淨。但是眾生根性不相同,煩惱習氣不一樣,因此本來是平等的法門,眾生修學起來,他所得的是不平等的效果,差別很大很大。現在我們要問,我們生在今天,生在這個時代,應當依靠哪一個法門修學我們能得利益,我們希望能夠很快的得利益,能夠很容易得到利益?這就是淨宗法門。如果是用這個做標準,時間短。我們程度很低,業障很重,所以我們選擇不能太深;我們壽命有限,也不能太長的時間,我們要快速,我們要穩當,我們要容易,我們要簡單,還要有殊勝的成就,這些條件合起來無過於淨土法門,念佛求生彌陀淨土。這個法門完全符合你的要求。

      彌陀淨土怎麼修法?世尊在《觀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看看他怎麼樣教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就是我們大家的代表,佛教她,就是教我們。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給她的,這是佛教學高明之處。佛是把十方諸佛的剎土展現在她面前,就如同現在我們看電視一樣,十方諸佛剎土佛用神力變現在她面前,給她自己看。她統統看了之後,選擇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說這個地方好。她沒有選錯。我們冷靜的思惟,西方極樂世界跟他方世界比較,最明顯的地方是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單純,不複雜,十方諸佛剎土都有十法界、都有六道、都有三途,是個很複雜的社會。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種人,哪一種人?菩薩法界,純菩薩法界。這一點我相信韋提希夫人是看到這個才選擇的,不複雜,四土三輩九品全是菩薩。

      經上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時候,不也說了天人嗎?祖師大德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講得很詳細,西方極樂世界的天、人、阿羅漢這些名稱,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時候說出這麼多名稱,我們曉得這個名稱是沒有往生之前,譬如我們是從人道去往生的,他是人道來的,到那邊都是菩薩;這個菩薩之前是人道,那個菩薩之前是天道,還有菩薩是畜生道,畜生往生的很多,也有菩薩是餓鬼道,那不提了,惡道就不談,只說人天;是他沒有往生之前的身分,到極樂世界就平等了。

      還有一個意思,到極樂世界還是要斷煩惱,你是帶業往生,沒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使你的形相很像阿惟越致菩薩;你的智慧,你的神通,你的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薩差不多,那是阿彌陀佛加持的,不是你自己修的。自己要不要修?要修,還要修。所以見思煩惱沒有斷,我們帶業往生,見思煩惱沒斷,你在凡聖同居土。見思煩惱要斷了,升級,你就生到方便有餘土,在方便有餘土裡面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破一品,升級,升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面,那完全是斷無明煩惱。

      到那個地方還是要用功,不能靠阿彌陀佛靠一輩子,不可以。就像兒女依靠父母一樣,未成年一定要依靠,你一切生活所需是父母供養你的,不是你自己有能力賺來的。你就要曉得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切所需是阿彌陀佛供給的,那個生活的水平是七地菩薩以上,高水平的生活。阿彌陀佛的福報大,我們享他的福,統統都是他的供應。到他方世界去參學,受到諸佛如來特別的關懷照顧,受到一切龍天善神的擁護、尊敬、讚歎,統統是沾阿彌陀佛的光。人家一看你,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弟子,諸佛另眼看你,護法龍天善神特別歡喜,擁護你,親近你,這麼個道理,沾了佛的光。

      阿彌陀佛,世尊為我們介紹的時候說,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能作他的弟子,用我們世間人的話來說,無比的榮耀,這麼回事情。可是還是要修,你總得要長大,兒女依靠父母,縱然是王子也沒有辦法靠一輩子,還要自己有能力、有德行能夠自利。所以在西方世界是修行,是不斷向上提升,它那個地方沒有退轉,這是最大的好處,圓證三不退,這是他方世界沒有的情形,圓證三不退。所以只有向上提升,沒有退轉,沒有留級的。真正是勇猛精進,你向上提升的速度很快;如果你稍微是懈怠懶散一點,你提升的速度慢,時間長。總歸都會向上提升,各人速度不相同,快慢不一樣。那個地方像是一個學校一樣,物質生活什麼都不要操心,一切都是現成的,一切都是應念現前;你才動一個念頭,已經現前,這不可思議。精神生活更豐富,在家裡頭,佛天天為我講經說法,教導我。

      西方極樂世界是華藏的精髓,那個境界是法性土,是真實不是虛妄,這我們要懂得。不像我們這個世間,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它那個地方法性土是不變的,不生不滅,永恆不變。身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那個殊勝是我們沒有辦法想像得到,壽命長遠,無量壽。在那個環境生活的人,對壽命這個念頭都沒有,不知道什麼叫壽命。我們這個世間有生有滅,所以才有壽命這個觀念;那個世界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個觀念沒有。壽命這個概念,在《百法》裡頭是不相應行法。

      西方世界確實究竟圓滿、究竟了義,跟我們現前這個地球上的環境,真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這個世間的一切苦,在極樂世界不但沒有,聽都沒有聽說過。我們要想離苦,只有求生西方淨土,我們這一生當中能辦得到的,不會落空,真實不虛,韋提希夫人選擇的正確。佛教她怎麼去,到那邊去要具備些什麼條件?首先世尊為我們說出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淨土必須具備的條件,基本的條件,這一點我們要重視,那是「淨業三福」,三條十一句,你要不認真在這上下功夫,你能往生嗎?不能。這個法門,古人講的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的,你修這個法門,你去不了,什麼原因?你沒基礎。

      講到基礎,頭一個是孝養父母。父母有過失,父母是凡人,他不是聖人,他不是佛菩薩,做兒女的人常常把父母的過失放在心上,你能往生嗎?不能往生,不但不能往生,你來生得不到人道,孝道有虧!諸位仔細想想,舜王的父母有沒有過失?中國講二十四孝第一個,那個過失一大堆,數不清,但是舜王眼睛裡面,他的父母一點過失都沒有。別人說他父母有過失,他跟人家辯駁,大孝!

      修道人,連六祖能大師都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怎麼會看到那麼多的過失?殊不知那麼多的過失,統統是自己的過失,外頭有沒有過失?真的沒有過失。何以沒有過失?你把蕅益大師的幾句話常常念念,「境緣無好醜,好醜生於心」。好醜就是善惡,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換句話說,一切物一切人沒有過失、沒有善惡。沒有善惡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真實的。好醜生於心,就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從哪裡生的?從我自己的妄心生出來的,真心沒有。

      我今天全用妄心用事,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在自己,以為什麼?全是別人。譬如我們戴一個紅色的眼鏡,看到是紅的,那山河大地也是紅的;那個人戴個藍色的眼鏡,說那是藍的,人臉是藍的,統統都是藍的,沒有一樣不是藍的,你全搞錯了。外頭所有一切環境,它既不是藍也不是紅,會變成藍、變成紅,毛病在你自己的眼睛。蕅益大師能說得出這個話不簡單,不是凡人。那是什麼?眼鏡拿下來才看到真相。那麼你今天戴的是什麼?你戴的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三付眼鏡戴在眼睛上,你看山河大地、一切眾生眼花撩亂,以為無量無邊過失。這個初學難懂,難體會,入華嚴境界恍然大悟。華嚴境界是什麼?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他哪有過?過是障礙,沒有過失。我心沒有過失,整個宇宙一切眾生都沒有過失;我心清淨,整個宇宙清淨,十法界依正莊嚴清淨。所以轉境界不是在境界上轉,在心上轉,在念頭上轉。念善,沒有一個人不善,沒有一樁事情不善,沒有一物不善,你才能成無上道,你才能大徹大悟,你才能離苦得樂,你才能明心見性。所以祕訣沒有別的,放下妄想分別,本來如是。所有一切過失都是妄想分別執著,但是九界六道眾生,你叫他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可難。所以學佛先度自己,再幫助別人,自己成就,慢慢再隨機示現,隨機施教。自己沒度想幫助別人,難,非常非常困難。

      所以修淨土從哪裡修?淨業三福修。至少你要做到第一條四句,真正「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做不到,你做再多的善事,你的果報出不了六道。如果你對父母有怨恨,換句話說,你修再大的福報,你的果報在餓鬼、畜生,在這兩道去享福,人道得不到。你要曉得諸佛如來教我們把父母擺在第一位,我們身得自於父母,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恩德,古人講跟天沒有兩樣。見父母的過,記父母的過,而且還要懷恨父母,這個人,人道失掉,人道失掉就是來生他不能得人身。所以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世間沒有孝道,什麼道都沒有了,孝道是根,總的根。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攝取世界最後這一段,結論:

      【諸佛子,攝取世界說四聖諦,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這個意思跟前面統統都相同,最重要的我們要注意到末後這兩句,不斷的在提醒我們,總而言之一句話,是『隨眾生心,悉令調伏』,這一句話非常非常重要。有許多同學來問我,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建一個道場,怎麼樣學習,怎麼樣帶領大眾?你懂得這句話的意思,你自己就知道怎樣去權衡。第一要緊的事情,契機。所以我常講現代社會有哪些毛病,可以說現在社會毛病太多了。眾多毛病當中,哪一種是最嚴重的、要命的?這就跟大夫治病一樣,這個病人哪一種病最嚴重,要命的,先救他,就是先治這種病,其次的慢慢再來。我們曉得現在最嚴重的,根本的根本,聖教的根本是什麼?孝親尊師。印光大師又提醒我們,因果。所以我們要從這裡下手,從這個地方救人。要提倡孝道,要提倡師道。

      我們今天建祖先紀念堂,這邊的朋友來參觀的時候問我,你們建這個是什麼意思?我們建這個提倡孝道。這個紀念堂通常都有對聯,我們現在不用對聯,我們現在兩旁邊懸掛的是各個宗教古聖先賢的教誨,這是師道。大牌位旁邊,我們一邊供老子,一邊供孔子,當中的佛像,代表佛。中國幾千年的道統,這麼多人民接受教育,總不外儒、釋、道三家,所以這三家的教誨我們懸掛在一邊,世界上其他宗教神聖的教誨,我們掛在右方。這種設施就是提倡孝親尊師,向聖賢人學習,用意在這個地方。今天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是我們疏忽了聖賢教誨,原因在此地。我們明瞭、知道怎樣去挽救,補救。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請看下面第六段東南方饒益世界,請看經文: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饒益世界中,或名重擔,或名不堅,或名如賊,或名老死,或名愛所成,或名流轉,或名疲勞,或名惡相狀,或名生長,或名利刃。】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一段介紹的是娑婆世界的東南方,每一方都是無量無邊的世界,略舉一個做為代表,取的『饒益世界』。這個世界,四諦裡面的苦諦,名稱也說不盡,統統都說十個名稱做代表,代表無量無邊。第一個名稱『或名重擔』,我們在前面也曾經看過。其實無量無邊世界,講到苦集滅道的名字統統相通。名字無量無邊,佛給我們介紹的時候有重複的,前面那個世界講「重擔」,這個世界也講重擔,無量無邊。佛為什麼給我們介紹的,都說一些不一樣的多好,為什麼說重複?說重複有說重複的大道理在,特別提醒我們,這個道理要懂。

      還有一個用意,佛菩薩講經說法跟學校上課不一樣,學校上課,這個班級學生是固定的,所以無需要講重複的。但是佛說法的講堂,每一堂課來的聽眾都不一樣,不是固定的。固定的也有,不固定的很多。釋迦牟尼佛的講堂,固定的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人,這固定的,不固定的不知道有多少,這經上不記載。有的人一生,真的聽釋迦牟尼佛講經只聽一次,就上一堂課,他有事情走了,以後再沒有機會見到佛,這種人很多。有的人親近幾天,有的人親近兩、三個月,有的人親近一、二年,各個緣分不相同。所以佛慈悲要照顧所有不同的根性,看看今天有個新的人來,以前沒有來過,最重要東西他沒聽說過,在這個時候重複再講一個題目。常常來聽的,加強他的印象;初來學的,讓他知道這個重要的課程。雖然來一次,他沒有白來,他學到。

      苦諦是重擔,真的是重擔,這個重擔就是講的三界、六道,果報!就如同我們齋堂懸掛著這一幅醒世圖,醒世圖裡畫的是什麼?重擔。那只是重擔的一小部分,為什麼?一個家庭,妻子兒女,你們想想對不對?已經就夠受了。如果你再細心去觀察,家族擴大,家庭擴大是家族,中國古人常講九族,這最親的、最近的,這個範圍就大了。九族之外,社會,你對社會負不負責任?再擴大是國家,再擴大是世界,這樣你就曉得重重重擔。在佛法裡面講,佛法講三世,現在你挑這個擔子,過去生與這付重擔它有連帶關係,還牽涉到來生後世,你才曉得這個重擔之可怕。

      六道眾生哪一個人身上不背這個重擔?只有佛菩薩覺悟,勸你放下。他放下了,告訴你這是錯誤。但是你要記住「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世法、佛法不是二法,問題是在覺迷。我們要問,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他有沒有重擔?他有。跟我們一般人決定沒有兩樣,菩薩示現在家,跟在家人一樣;示現出家,出家有僧團,這個僧團跟一個家庭有什麼兩樣。那我們講,佛菩薩、覺悟的人他到底放下什麼?他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不是在事上放下。為什麼不要把事放下?事事無礙,理事無礙,一切隨緣,隨順自然,自然是這樣的,那就好,就這樣子。所以隨緣而不攀緣,隨緣就對,攀緣就錯;沒有這個緣分一定要有,這是攀緣,有這個緣分一定不要,也是攀緣,不叫隨緣。所以放下的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利害得失,一心一意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就對。

      諸佛菩薩示現到這個世間來是為大家服務的,他不是來享福的。我們看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生生活非常簡單,他那個示現就是示現放下。不是這樣示現,你不懂,但是這一種示現你又不能誤會,你要誤會,我家也不要,親人也不要,妻子兒女一切財產什麼都不要,你也錯了。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真不容易。他示現那個樣子是幫助你、啟示你,看了之後覺悟,你才真正把佛菩薩的東西學到,契入諸法實相,得真實受用。這個真實受用,快樂,大乘經教裡頭常講的,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這是享受,離苦得樂。剛才說過的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我們現在人講的沒有壓力,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心地永遠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生智慧!無論世出世間什麼問題,什麼現象,你去問他,他都能答覆你,他都能幫你解決,而且很妥善的解決,很容易的解決,這是什麼?智慧,隨緣。隨緣,沒有任何問題,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隨緣就能解決;攀緣、執著,那就難,雞毛蒜皮的問題都解決不了,為什麼?執著。尤其是堅固的執著,這就形成了重擔。

      這個執著裡頭最嚴重的是貪愛。佛法裡頭說「愛不重不生娑婆」,你會到娑婆世界,你會搞六道輪迴,第一個業因是什麼?慳貪;你永遠不能出離輪迴,情執,世間人講的愛情。所以佛法不講愛,怕你產生誤會,可是我們看看世間所有一切宗教聖人都講愛,佛講慈悲,慈悲也是愛,為了避免大家把這個字錯認了。但是一切宗教裡面所講的愛,他有說明跟佛法講的慈悲是一個意思。《古蘭經》裡頭,《新舊約》裡面都說到「愛不是佔有」,這就是慈悲。所以,我們常常在講席裡面提到,真正的慈悲博愛,對於一切人事物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真正是用真誠清淨平等心去愛護他,關懷他,照顧他,幫助他。這一種關懷、愛護、幫助是沒有條件的,是平等的。對於一切人物決定沒有厚此薄彼,但是在事相上好像有厚此薄彼,那不是,那是緣,緣不一樣,決定沒有厚此薄彼。如果有厚此薄彼,就是墮落世間的情愛,那不是聖人所講的愛,這個道理要懂。

      江本勝博士從水結晶實驗,八、九年來他發現一個永恆不變的事情,那就是「愛」跟「感謝」這兩個字的音聲、符號(符號就是文字)傳遞給水,無論是海裡面的水,江河的水,井水,無論什麼地方的水,你把這個訊息傳給它,愛傳給它,感謝傳給它,結晶的反應都是最美好的。所以他說宇宙之間只有愛是真的。在結晶裡面,你們想到水反應最美好的結晶,它並沒有分別。我們寫上中國的愛字,寫上英語的愛字,寫上德語的愛字,寫上西班牙語的愛字,寫上韓國的愛字,都不一樣,但是你把這個字貼在水瓶上,一個小時之後,這個水瓶裡的結晶都是那樣的美好;它不分別,它沒有私心,它沒有偏愛。我特別喜歡中國,其他的我不太喜歡,它沒有這個。你從這個地方去觀察,它是清淨的、是平等,它沒有私心,真誠清淨平等,這個愛是聖賢所說的愛,所以佛教把它換上慈悲。我們講得最淺顯,就是這裡頭決定沒有自私,決定沒有一個念頭去控制,決定沒有意念去佔有,這個愛是什麼?這個愛是性德,自性本具的,而且是性德的核心。

      因此,我早年在新加坡跟九個宗教接觸,我寫了幾個字,世界所有宗教的根源就是仁慈博愛,其目的是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是所有一切宗教的共同點。佛家講慈悲,《新舊約》,《新舊約》是三個宗教共有的,猶太教他們信奉《舊約全書》;基督教信奉《新約全書》;天主教,《新舊約》統統信奉,所以《新舊約全書》是三個教的經典。這個經書裡面講「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愛就決定不能害人,愛就決定不能夠騙人,你騙人、害人,哪裡叫愛?愛世人,更不能殺人。伊斯蘭教,《古蘭經》我也常常看,每個大段經文前面一定有一句「真主確實是仁慈的」,仁慈就是愛。所以我就用四個字「仁慈博愛」,是所有一切聖賢教化眾生的根本,大根大本。

      江本勝居士發現的沒錯。正好我們在這個之前也刻了兩方印,一個是愛字,一個是感恩,跟他實驗完全相應。我們的愛跟感恩,現在到處在傳播、在散布,這是聖賢教化眾生的中心理念,這是因。我們能修因,修愛心,愛世人,愛一切眾生;修感恩,感恩一切眾生,感恩一切世人,你的心就善。依照東方聖賢的教誨,一個淨,一個善,心要清淨,行要善良,我們提倡的是純淨純善。我也寫了一副對聯,「淨心遍法界,善意滿娑婆」,培養自己的純善純淨。這樣我們雖然有這個擔子,這個擔子不重,挑起來輕鬆愉快,無量的歡喜。要靠聖教,要能把這個念頭轉過來。

      再看第二個名詞,『或名不堅』。「堅」是堅固,苦聖諦這個苦果、苦報不是堅固法。佛為什麼用這個名詞?這個名詞提醒你,你今天所受的一切是苦,但是你自己並不覺察,於是你真的苦。世間人所貪求的,以為這一切諸法現象是真實的,所以堅固的希求。第一個是身,想盡方法來保養這個身,希望這個身能長壽、能不老;希望自己擁有的財富不會消失,樣樣東西都執著,這個錯了。佛在此地提醒你,都不堅固。身體有生老病死,你所擁有的一切家業都是無常的,都是不能永遠保持,絕對沒有千年萬世。

      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千年田地八百主」,你怎麼能擁有?在中國古老的社會裡頭,最重視的是恆產,恆產是不動產,不動產是土地、田地,古人認為這是真實的財富,所謂是有土則有財。土地能種植,生長五穀雜糧,你生活所依靠。中國古時候建房屋,也建得非常堅固。這一棟房屋建好,標準是可以使用三百年,為子子孫孫著想。製家具,製一個桌子、椅子,你看從前紅木家具很重,它的壽命至少可以使用一百年。不像現在,現代人的觀念不搞這些,現代人花樣很多,為什麼?科學技術發達,常常新的樣子,日新月異,家具並沒有壞,但是不合潮流,所以天天跟著潮流換花樣,變化就大,因此他只講求實用美觀,他不講求堅固;他用幾天不要了,再換。建房屋也是如此,居住舒適,也不求堅固,過幾年拆了重建,跟古人的觀念不一樣。

      佛在此地提醒我們,世間所有一切法沒有一樣是堅固的。你知道不堅固,你又何必去執著?你又何必去佔有?所以真正了解真相,不堅固跟空的意思接近,萬法皆空,幻化無常,這不堅的意思。這是智慧,你真正認識、明瞭了,我再也不執著。這裡頭最重要的一個意思,佛菩薩傳遞給我們,我們要覺悟,這個意思是什麼?就是藉假修真。你藉不堅固,你去修真實堅固,有嗎?有。《楞嚴經》上的經題,「大佛頂首楞嚴」,首楞嚴是什麼意思?究竟堅固,永恆不變,永恆不壞,不生不滅。那是什麼?那是自性。自性不生不滅,自性究竟堅固。這個不堅的是什麼?不堅的是相,是法相,法相是假的,千變萬化。所以佛教導我們,你要藉法相去證法性,你什麼時候能證得法性,在佛法裡稱之為超凡入聖,你就不是凡夫。你在這個世間,還有這個身體,還有這些現象,你會活得很快樂,不論貧富貴賤,你生活在真實智慧裡面,你生活在性德之中。你所行事的,是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法喜,無量的自在。換句話說,你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

      佛菩薩是什麼生活?隨順法性的生活。凡夫可憐,不曉得這個事情,凡夫是執著法相的生活,心隨境轉,苦不堪言,境隨業轉,心隨境轉是天天造業,你說這個循環多苦!佛法講了脫,就是脫離這個循環。脫離這個循環,這個循環還在不在?在。這個循環在我們生活當中,只有受用,欣賞、受用,對於自己心行不產生妨礙,這就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的境界沒有離開我們現實,這個事情我們要知道,離開世間法,哪來的佛法?佛法跟世間法不二,你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世出世間法實在講就是覺迷,覺了,哪一法不是佛法?迷了,哪一法是佛法?所以迷了叫世間,覺悟叫出世間,世間跟出世間沒有界限,世間跟出世間沒有分別,這才是事實真相,貴在覺悟。所以古今中外大聖人、諸佛如來、諸大菩薩,西方宗教裡面講的諸大神聖,他們出現在世間,我們佛法裡面講示現在世間,無非是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覺悟,是真正幫助眾生離苦。離苦就得樂,所以得樂就不必提了,離苦就是樂,理事都圓滿。但是這個事實只有覺悟的人知道,不覺悟的人他不知道,他不能明瞭,為什麼?他有堅固的執著,錯誤的執著,錯誤的分別。換句話說,他的思想,他的見解,他的言行全都錯了。錯在哪裡?與真性不相應。這佛法常講,與真如相違背,這錯了。

      真性、真如、現象,宇宙之間森羅萬象是真性變現的,是真心現的,這個森羅萬象就像螢光幕裡面的現相一樣,你不能說它是假的,你也不能說它是真的。你要說它是假的,你錯了;你要說它是真的,也錯了。那麼我說它也是真的也是假的,你還是錯了。錯在哪裡?錯在你起心動念。你要是一念不生面對著它,真的。所以你可以受用,你可以欣賞,你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錯了。大乘經上常講「起心便錯,動念皆乖」,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真的東西明明在我們眼前,你偏偏把它看走眼。大乘教裡面的修行,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入這個境界,這就是聖人,這是頓教,這是圓教!真正了解事實真相。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