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241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四一卷)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241

      請掀開經本,科判第二段,第一是乾闥婆王,長行第一句看起:

      【復次持國乾闥婆王。得自在方便攝一切眾生解脫門。】

      清涼大師註解不多,《疏》裡面講「初一即東方天王,謂攝受折伏逆順多端,善巧應機,故名自在」。向下也有十位天王表法,這十位都是東方天王,也都是乾闥婆王。持國天王就是我們佛門寺院當中,諸位常常看到的四王天,這是四王天的第一位。東方,它表法從德號當中就能夠顯示出來,持是保持,國是國家。如何保持國家?我們看看他所修學的法門,他是得『自在方便攝一切眾生解脫門』,文裡面重點是自在方便,東方天王一般表法他是表負責盡職,負責盡職裡面就得「自在」,當然這裡面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攝」這個字,含著中國古人所說的作君、作親、作師,以這三個原則攝受教化一切眾生。王的職責是保護這個國家,我們在造像裡面看到他表法的義趣,他拿的道具是樂器,弦樂器,通常我們看到他拿的是琵琶。表什麼意思?表中道。琵琶的弦鬆了的時候不響,緊的時候就斷掉,要調到適中,音色就美了,所以這個樂器是表行中庸之道,在佛法裡面表中道第一義。中就和,唯有中和才能夠持國,才能夠持家,才能夠持身,所以「中和」兩個字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大道。中跟和是因果的關係,中是因,和是果。唯有聖賢懂得用中,什麼叫中?不偏就叫中。用心要正,不可以有絲毫偏邪,那就失去中和。「中」這一個字,就是真心。

      我們中國人講八德,八德裡頭第一個是忠,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是八德。維繫中國這個民族幾千年而不至於墜落,就是這個精神。所以我們古聖先賢懂得這個道理,中國古老的教學以倫理道德為中心。今天我們國家民族為什麼這樣的衰微,實在講是將祖宗幾千年教誨的綱領原則疏忽了,沒有重視它。我們仔細去想一想,這個教學的原則好不好?倫常,倫是五倫: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中國古籍裡面找不到團結兩個字,團結名詞是從外國傳來的,中國人無需講團結,為什麼?五倫就是團結,基本上就是堅固的團結。常,五常,是五種常道,決定不能失掉,失掉你就不是人了。這五種常道:仁、義、禮、智、信。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就是這個綱領,由倫常發展為八德,這是達到最高峰。持國天王用的什麼自在方便?實在說就是這個道理;在佛法講五戒、十善,在中國講倫常、八德。

      我們今天對全世界宣傳,不必再搞其他複雜的,這個社會夠複雜了。生活在複雜社會裡面,我們對複雜的厭煩,所謂物極必反。今天人需要什麼?需要簡單,愈簡單愈好,愈明白愈好。淨宗學會的成立,我們在修學的綱領上只選了五個科目,簡單,大家容易記住。唯有你記得住,你才能提起觀照的功夫,也就能想得起來,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會想到與佛的教誨相應不相應?與五個科目相應,我應該做;與五個科目相違背,我不應該做,這叫覺悟。該做,不該做,那叫修行。今天我們沒有法子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原因是我們根本不覺悟。我們提倡多年了,還特別印一個《修行守則》,把前面五個科目詳詳細細的列出來,後面再附錄《無量壽經》、《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重要的教誨,我們一共錄了一百條,但是根本是前面五個科目。有沒有認真去把它記住?有沒有認真對照自己的心行?沒有做!沒有做,那你就是「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要真做!

      我們的《修行守則》很簡單、很清楚,根本的根本就是孝親尊師。真正學道的人,不要求別人,要求自己。別人做到、做不到,不是我的事情,我自己有沒有做到?天天反省,時時反省,一定要做到相應。真正做到相應,就如佛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一念、十念決定得生淨土。為什麼?你的德行與西方世界諸上善人相應。一切眾生在六道裡面、在十法界裡面受生,原因是什麼?諸位一定要懂得,這裡頭沒有人主宰,不是說閻羅王送你到哪一道去,上帝送你到哪一道去,不是的;是你自己造作的業力,業力牽引你去的。正是《易經》裡面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們聚集在一起,一定是志同道合的。我跟西方世界諸上善人志同道合,哪有不去的道理?你跟天人志同道合,你一定生天;你跟餓鬼志同道合,你一定到鬼道去。所以是培養你自己的志趣,這是佛法講的業力。佛道、菩薩道是淨業轉生到那邊去的,我們的心行不善不淨,想希求淨土,希求淨土的人太多太多了,李炳南老居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希求往生極樂世界,真正能去得了的,不過是二、三人而已。不是你想去就去得了的,你要具備去的條件。

      持國天王是護法神的首領,他頭一個教導我們負責盡職。首先我們要了解,我們今天是什麼身分,是什麼地位,我應該盡的職責是什麼?我有沒有把我的職責做好?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選擇的行業是佛教的傳道,我們選擇這個行業。佛教是教育,我們選擇做一個義務的社會教育工作者,這是我們的身分。我們的工作就是研究經教,奉行經教,為人演說,這是我們的職責。其他的是附帶,不是我們的正業。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正業做好。在這個世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身分,都有他本分做的工作,只要他自己在他自己本位把他的工作做好。社會是多元的,一切眾生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敬愛,這個社會決定是安定繁榮,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佛陀教育的目的。持國天王代表這個意思,這哪裡是迷信?不明瞭這個道理的,以為學佛的人拜偶像、迷信。社會上誤會佛教的人太多太多了,我們能不能責怪他?不能!他為什麼誤會?我們佛弟子沒有盡到責任,沒有把佛家儀式表法給大家說清楚,所以才產生這樣嚴重的誤會,我們有責任。我們沒有盡到自己責任,所以叫這麼多人產生誤會,這麼多人毀謗造業,這是我們的過失。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是佛的好學生,是你父母的好兒女,你應當接受佛陀的教誨,認真努力宣揚佛法,破除社會大眾的疑惑,幫助他們斷疑生信。信仰佛法,絕對不是信仰一個人,不是信仰一個團體,而是信仰真理。信仰釋迦牟尼佛這個人沒有必要,信仰佛法這個團體也沒有必要。真理,做人的大道理,處世的大道理,你要不要學習?要不要接受?有智慧的人服從真理,倫常道德是真理,五戒十善是真理,我們在每一個宗教教義裡面都看到,基本的大道理,人人都必須要學習的,傳道的人自己本身要有高度的修養。

      我們在此地看到,持國天王這算是神眾,他所得到的解脫門,只要加上「解脫門」三個字,我們就曉得這是諸佛如來的化身,不是凡夫天王,凡夫哪裡得解脫!他從什麼地方修行證果的?就從護法修行證果。為我們顯示,無論什麼身分,無論什麼行業,沒有離開你的身分,沒有離開你的行業,你就在自己本分行業裡面認真努力去工作,做得圓圓滿滿,你就成菩薩,你就成佛。怎麼做法?《金剛經》上給我們提了一個原理,「離一切相,修一切善」,你在生活行業裡修善,你做得盡善盡美就是修善,你能夠不著相,你就作佛、作菩薩了。不著相,我做到盡善盡美是為服務一切眾生。由此可知,哪一法不是佛法?會的人,法法皆是;不會的人,學《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佛法。問題你會不會,會不會用心?會不會做人?用心要用中,中就是真誠,就是清淨,就是平等。我們寫的這十個字,那個中,圓圓滿滿的包括了。你的心要不中,你就有偏,偏就不平等,偏就不真誠。偏的幅度要是大,那就變成邪,邪的幅度再大就變成惡。我們看時鐘,十二點正中,一點鐘偏了,三點鐘邪了,六點鐘惡了。所以菩薩懂得用中,懂得用中是佛,《華嚴經》上講法身大士他們用中,他們用真心。我為什麼不用真心?用真心就超凡入聖,用偏心是菩薩、聲聞、緣覺,用邪心是六道凡夫,用惡心是地獄眾生。

      持國天王手上拿的琵琶,就是代表教我們怎樣用心。要用中,中的效果是和。古聖先王,你看中國,中國的老百姓稱皇帝為聖人,皇帝的命令稱為聖旨。聖是什麼意思?對於一切事理通達明瞭的人叫聖人;他有智慧,他有學問,他有見識,他有道德,這稱聖人。尊敬聖賢,服從聖賢,所以中國自古以來的教育是聖賢的教育。讀書,讀書的目的何在?志在聖賢,不是志在功名,不是志在富貴,是志在聖賢。讀書無非是希望做一個明白人而已,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在佛法裡面說,明瞭性相、理事、因果。中國人稱聖賢,佛教裡面稱佛菩薩,佛是聖人,菩薩是賢人,名稱上不一樣,義理上完全相同。聖賢人用中,對待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事物,決定沒有偏心,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萬緣放下,他真放得下,放下就得自在。放下是對自己,對別人要服務,熱心的服務,認真努力的服務,不是把工作放下,那你就完全錯誤了。該放下的你沒有放下,不該放下的你放下了,這個錯了。我們在經論上讀得很多,佛菩薩慈悲,千處祈求千處應,那個應是什麼?應是去幫助他,為他服務,服務這個事情沒有放下。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他哪裡放下?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其實他放下了,心地裡一塵不染,決定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東西放下了,所以清淨自在。為一切廣大群眾服務,不疲不厭,為什麼?作而無作、無作而作,自在快樂,這是用中的效果。自在快樂是自己的受用,真樂;幫助眾生,成就眾生,利他;自利利他,覺行圓滿,這就是無上佛果。

      我們讀這個經文,怎樣向持國天王學習?我們要懂得,持國首先是持身,儒家講修身,修身首先要懂得修心,誠意正心。你們看看誠意正心不就是中嗎?正,正中。六道凡夫沒有辦法用中,能夠不邪就算不錯了,這是六道。會用中的,那都是佛菩薩乘願再來的,為什麼?只要他用中,決定超越六道;不但超越六道,給諸位說,一定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我們很明顯的體會到,他們用心還是有一點偏心,偏的幅度不大,相似的用中,也就是接近用中。如果我們用時鐘來做比喻,正中十二點是如來果地,偏差一分是等覺菩薩,偏差二分是法雲地的菩薩,偏差三分是九地菩薩,你用這個方式來體會,你就曉得法身大士接近正中,所以還是算他中,用中。到十法界的四聖法界,這些聖者是相似的用中,天台大師六即佛判他們是相似即佛,判《華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分證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真的用真心。四聖法界裡面用心還是用識心,識心用得純正,接近真心,他不是真心。為什麼?他見思煩惱雖然斷盡,也就是執著沒有了,分別猶存;分別的念頭雖然很淡薄,沒有乾淨。如果分別的念頭完全沒有了,乾淨了,他就超越十法界,自自然然的超越,不帶一絲毫勉強,也不需要人幫助。

      所以我們念佛求生淨土,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彌陀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你才能往生。一心是什麼?一心是真心,二心就是妄心。所以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心不亂的人,心不顛倒。這種人生到西方是生到哪一土?給諸位說,實報莊嚴土,生到那邊去就是法身大士。淨宗祖師大德常常讚歎,不用修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一句彌陀就超越,超越三大阿僧祇劫,超越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是法身大士,他圓滿成佛了。我們為什麼不肯用一心?什麼叫一心?這個一不是數字,你要認為是數字就錯了;數字有一,一定有二,這個一是表法的。所有一切妄念統統都沒有,這叫一心。我們還有一個念頭,念阿彌陀佛,算不算一心?不算一心,但是非常接近一心。心裡什麼都沒有了,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好像你用心,正中十二點你只偏差一點點,這個往生西方世界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對凡夫這個方法非常有效,因為叫我們一個念頭都沒有,我們做不到,決定做不到!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太重,我們壓都壓不住。所以佛用這個方法教我們念阿彌陀佛,以一念斷一切妄念,這叫真功夫。實在講,比禪宗殊勝,比禪宗容易。宗門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不怕,為什麼?無量劫的煩惱習氣,我們是凡夫,不是聖人,自然會起現行。這個現行起來不怕,念頭才起,「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壓下去,這叫真正念佛,這叫真會做功夫。不管是善念、惡念,統統用一句佛號壓下去,讓你的心永遠住在清淨平等覺裡,清淨平等覺是自性彌陀,決定不能把清淨平等覺破壞了、失掉了。宗門常教人照顧話頭,我們用得上,我們時時刻刻照顧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叫會用功。

      除了自己認真努力修學之外,自己要曉得,我學的是什麼?我修的是什麼?我目的何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還有什麼閒功夫,去管這個世間的是是非非?自然沒有了,請你管你也不肯管。上古時代,我們在歷史上念到許由,請他作國王,他躲起來,跑到深山裡面躲避起來。這是小事,請你作國王也不幹,請你作天王也不幹。只有一樁事情我們隨緣去做,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轉迷為悟,轉惡為善,這叫化他,自行化他。如果我們所作所為使別人更迷惑,使別人誤會更深,使別人產生惡念惡行,我們就造業了。由此可知,我們身的行為,口的言語,就要想到是不是會叫別人造業。別人看到了,聽到了,你給他做造罪業的增上緣,你學佛還會有成就嗎?只不過在佛門裡面種一點善根而已,這一生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該怎麼墮落還照樣墮落,你沒有辦法救自己,你不解如來真實義。對於佛經典的教誨,正確的理解認識,這種人實在不多!唯有正確理解明瞭,自己才真的會回頭,自己知道怎樣修,怎樣幫助家人,怎樣幫助一切眾生。自己不能契入境界,做不到。自己沒有成就,要想幫助別人成就,佛在經典裡面常講,無有是處!我們要能體會得佛菩薩的教誨,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就是修行,處事待人接物就是用功,先學著會用心,常常想著清淨平等覺,常常念著清淨平等覺,這樣才能夠護自己的法,先護自己。

      清涼大師註子好!攝受,他攝受的內容也是講的綱領,「折伏逆順多端」。逆境是與我們自己心願相違背的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我們不喜歡的,這是逆境;順境,是我們喜歡的。換句話說,你還有好惡。有好惡,想想看是不是墮在分別執著裡面?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具足,自己就要肯定自己是六道凡夫,我現前的心是輪迴心,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是輪迴業,我用輪迴心造輪迴業。先要覺悟,我怎麼能夠脫離輪迴?口念彌陀,沒有用,還是輪迴心造輪迴業。口念彌陀,只能夠跟阿彌陀佛結一個善緣,這個緣什麼時候成熟?什麼時候你把輪迴心轉變成菩提心,把輪迴業轉變成菩薩業,那一天你就能往生了。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要放下,徹底放下,這叫攝受折伏,這是對自己,自己的成就。

      我們想想現在,現前的環境,東西方古往今來,很多人講世紀末有災難。一九九九年是不是世紀末?是的。可是真正的世紀末是二千年的臘月三十,你們想想對不對?我們算數,算一千一定是從一算到一千,不能說算到九百九十九,還差一個數字。二千年同樣的,一定從一千零一算起,算到二千才是個整數。所以世紀末是二千年,不是一九九九年。二十一世紀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二千零一年一月一號開始,這個我們要認識清楚。災難有沒有?災難沒有現前,預兆我們看到了,念中國古書的人懂得這個道理。預兆是什麼?看社會大眾這些人想什麼,念什麼,說什麼,做什麼,就知道了。他所想的、念的、說的、做的是善,這個社會前途是一片光明,種善因得善果。如果大眾所想的、念的、說的、做的不善,前途是黑暗的,劫難是不能夠避免的。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遇到這個環境,好不好?好。好在哪裡?逼著我非用功不可!我要自己不用功,決定在這個災難裡面墮落,三途有分。我們很清楚、很明白,覺悟到我要認真努力斷惡修善,我不怕死,隨時隨地可以死,隨便什麼方式可以死,我知道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有好的地方去,更殊勝的地方去,怎麼不歡喜?所以這個環境,對我們未嘗不是好的修行環境,逆增上緣,成就我們自己的道業。

      下面一句「善巧應機」,這一句是幫助別人。巧是指方法,方法巧妙,讓一切大眾歡喜接受,那就是巧妙。世間人有巧沒有善,我們學佛的一些同修很善沒有巧。菩薩了不起,菩薩善中有巧、巧中有善,這樣應一切眾生之機,普度眾生;我們用現在的話說,為一切眾生服務,幫助一切眾生。諸佛菩薩幫助眾生的方法是教學,教導他,給他講解,給他說明。說明的內容,第一樁大事情是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這是救急。所以我們看印光大師,他老人家一生全心全力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這三樣東西簡單明瞭,可以救劫難。印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菩薩早已經成佛了,倒駕慈航示現菩薩身,協助阿彌陀佛。他不是普通菩薩,諸佛如來化現的,他的教導不會有錯,契機契理,有沒有放棄淨土?沒有,最後指歸淨土。你看《安士全書》,它裡面有四樣東西,第一個部分「文昌帝君陰騭文」,內容與《感應篇》相同,字字句句都是講善惡的標準。首先要懂得善惡標準,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不要把惡看作善、把善看作惡,那你就顛倒了。教你斷惡修善,你搞顛倒,把善斷掉,天天幹惡,你就大錯了。

      第二個部分「萬善先資」,特別強調善惡裡的殺,殺生,不殺生是大善,殺生是大惡。我們雖然沒有殺生,但是常常破壞別人、障礙別人、嫉妒別人、瞋恨別人,這個念頭都是殺機,都是不善;你能夠反過來,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大善!所以善惡都在一念之間。人往往為了自私自利,傷害別人;其實他完全傷害的是自己,有沒有傷害到別人?沒有,決定沒有傷害到別人。如果我們有能力傷害別人,那因果定律推翻了,諸佛菩薩都要來拜你作老師,他們做不到,你能做到。我們學佛人明白這個道理了,別人來傷害我們,我們被他障礙,我們心裡曉得,不是他障礙,是我們自己這個時候有障礙;他不破壞,我這個事情也不能成就,自然會有別的原因。如果命裡真有的,被人家障礙掉,你不是把因果定律推翻了嗎?哪有這個道理!不可能的。由此可知,傷害別人其實自己造罪業,是傷害自己。如果別人是個聰明人,他感謝,為什麼?你替他消災,你替他消業障。那就真的他的業障你把它拿去了,他的業障消了,你的業障加重了,你說人怎麼會幹這種傻事情?自己天天增加業障習氣,替別人消災;別人報掉了,他自己在那裡造作。

      我們要把這些理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定要學恆順,要學隨喜。我們見到有些我們很熟悉認識的,譬如法師去接收一個道場,沒過幾天聽說他離開了,為什麼離開?在那裡跟大眾不能相處。人家請他去,誠誠懇懇、歡歡喜喜請他去,沒住幾天翻臉了,趕他出去。為什麼不能夠保持最初的道心?不懂得隨喜,不懂得恆順。古聖先賢常常教我們,我們忘掉了,聽從別人的意見,沒有一樣事情不順利;叫別人聽從自己的主張,決定壞事。你確實有學問、有道德、有智慧,別人雖然很愚痴,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會隨順愚痴的人。何以見得?諸佛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應化,不就隨順我們愚痴嗎?他的智慧究竟圓滿,德行沒有一點欠缺,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完全隨順我們,我們才接受,我們才歡迎。這個事情是個長時間的工程,不是很短促的,慢慢跟我們相處、接觸、勸導,讓我們自己覺悟,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自己發心向他學習。佛菩薩都做出好榜樣給我們看,我們自己不會學,那有什麼法子?自己會學,跟哪個人不能相處?人與人相處是世間第一大學問,別人說這個人不能相處,你能夠跟他相處,你就是有智慧的人,你就是有德行的人。

      善巧應機,這就像文章,是一個總題目。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真誠尊敬,這是基本的原則。我如果不是真誠的尊敬別人,只希求別人要尊敬我,你決定失敗了,你決定是做錯了。要想幫助別人,首先要得到人的信任,人家對你根本不信任,你怎麼樣熱忱,怎麼熱心,他拒之於千里之外,你怎麼樣好心、誠心、真心,也產生不了效果。如果要想得到別人信任,你自己一定要用清淨平等慈悲,要有耐心,要長時間的感化。所以在中國歷史上,舜王是最好的榜樣,那是真正的菩薩。舜王那個時候,佛教雖然沒傳到中國來,我們仔細看他的言行,他是真正的菩提心,是真實的菩薩行,他是一個標準的、道地的,不見別人惡,只見自己惡。他沒有看到別人不是處,只有自己反省檢點,為什麼別人討厭我,為什麼別人不能接納我;每天認真反省,改過自新,終於感化別人。我們今天為什麼做不到?我們是只見別人惡,見不到自己惡,怨天尤人。我這樣好心為別人,他們還來埋怨我,滿腔的怨恨不平,這怎麼能成就?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以愛心幫助別人?如果你遇到像俞淨意那個灶神,給你一說,你一身的毛病都給你說出來了。你那個善心是假的、虛偽的,不是真實的。真實的能感動人,虛偽的遭人嫌忌。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檢點,不知道改過自新,一味求助於外面的境界,哪有這種道理?豈不聞佛法稱內學,佛法用功夫是用內功,內功是自己,不是外境。

      所以總結東方天王,清涼大師給我們的註解,「折伏逆順多端」,這是自己,自行;善巧應機是化他。自行化他都做得很圓滿,如理如法,你就得大自在。這話說回來,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身分,要知道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做的是什麼,我們這一生當中日子怎麼過,方向在哪裡?目標在哪裡?人只要能確定自己人生的方向跟目標,努力精進一定可以達到。可是你必須要知道,凡是障礙你方向目標的,你要懂得迴避,決定不能被人誤導。什麼是誤導?五欲六塵是誤導,名聞利養是誤導,這個東西擺在面前,心才一動,你已經把你的方向目標偏離了。你要想達到你人生的目標,對於這些事情要小心謹慎,知道這些誤導就在我們自己的身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引發你的貪瞋痴。凡是引發你煩惱的,叫你喪失正念的,在佛法裡面叫魔障。什麼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個意思你懂嗎?道高一尺就是我們每天在此地研究討論、讀經研討,我們每天在此地兩個小時,這是一尺;魔高一丈,除了這個時間之外,你所接觸的,都是叫你動貪瞋痴,都是誘惑你搞貪瞋痴慢,搞名聞利養,搞自私自利,那個一丈。我們修行不能成就,就是這一尺不能保持,不能夠堅守,跟外面的人事物一接觸,完了,道心立刻就沒有了,依舊是搞三途,依舊是搞六道。所以你學佛學了一輩子,希望成佛往生,結果去不了,到三途六道去了,原因就在此地。

      今天真正的善知識,慈悲教誨我們,為什麼叫我們不要看報紙、不要看電視、不要聽廣播,這些東西擾亂我們的身心,擾亂我們的正念。除這個之外,還要到處搞交際應酬,還要到處去接近這些人事,不就更糟糕嗎?甚至於還到處打聽人的是非長短,這個造業就更重了,他不到地獄誰到地獄?所以《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我們天天要念,我們所犯的過失比他重!我們在學術修養上不如他們,就是他們的過失我們全都有,他們的長處我們沒有,他們有救,我們沒救!所以佛菩薩不來,來了也救不了我們,來了我們也諷刺、也譏笑他,也沒有把他看在眼裡,這是真話不是假話,我們自己要認真去反省、去檢點。當然最好能夠學持國天王「用中」,這個字裡頭含義無盡的深廣,我們一生修學大乘沒有不成就的。好,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