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665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六五卷)  2002/4/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0665

      諸位同學,請看「普賢三昧品」,類通這一節經文:

      【如此世界中普賢菩薩從三昧起,諸菩薩眾獲如是益,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悉亦如是。】

      這一段經文,前面一句並不難懂,後面一句就不容易懂了,我們看經文。『如此世界』是指華藏世界,前面所說的。『普賢菩薩從三昧起』,這就是我們一般人講出定。出定之後,華藏世界法會中這些菩薩眾,這裡面的菩薩眾有此界、有他方,我們在前面都曾經讀到過,『獲如是利益』,「如是」就是指前面所說的十句,這個十句我們在講解的時候也說過,這十句是略說,菩薩所獲的利益說不盡。諸佛菩薩為大眾講經說法,把無量無邊的利益歸納為十大類,這是略說,這十大類展開是無量無邊。為什麼普賢菩薩出定,參與海會菩薩大眾各個都能得這樣殊勝圓滿的利益,道理是什麼?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有說明,這是感應道交,這是普賢菩薩、一切如來威神的加持。

      我們要問,普賢菩薩跟諸佛如來加不加持我們?給諸位說,也加持,這個加持是平等的,這種加持是遍虛空法界,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稱性的。為什麼菩薩得利益,我們得不到?這個原因是菩薩沒有障礙,我們有障礙。好比我們的無線電台將電波發出去,我們知道電波是四面八方,有的地方電視台接收的能力很強,畫面很清楚,它收到了;有些電視機,它收不到。那是什麼原因?不是電波沒有達到你這個地方,是你的機器有故障,出了問題,就好比是這種情形一樣。菩薩那個機器是完美的,沒有故障的,完好的,所以他能夠圓圓滿滿的接收到;我們凡夫這個機器有障礙,六根有障礙,接收不到。

      我們的障礙是什麼?佛經裡面常常講的業障。什麼叫業?造作叫做業。正在造作的時候叫做事;造作完之後,這個事就結成業。換句話說,只要有造作,你就有業。你造作的善叫善業,造作的惡叫惡業,惡業障礙你,善業也障礙你。菩薩跟我們不一樣,菩薩的造作是善惡兩邊都不沾染。這個話怎麼講?像釋迦牟尼佛、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表演給我們看,他也斷惡,他也修善。那不就是造業嗎?他造的是善業。為什麼他造的善業就沒有障礙,我們造的善業就有障礙?這個意思很深,也並不是很難懂,總在用心不同。

      我們凡夫用的心是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用的是這個心,無論造作善惡業都變成障礙,都變成業障。佛菩薩示現,他所用的心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講他用的是真心,因此他造作的就沒有障礙,他用的是真心。這又是什麼道理?真心斷惡不著斷惡的痕跡,修善也不著修善的痕跡。大乘經上常常講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那就對了。換句話說,諸佛菩薩的示現,諸佛菩薩的造作,點點滴滴與空性相應。在這個境界裡面,佛不得已為我們說一個名詞叫「淨業」,佛菩薩造的是淨業;換句話說,我們凡夫造的是「染業」。這個話還是很難懂。我們再講得白一點,淺近一點,就是佛菩薩的造作,我們一般人講無心;我們一般人的造作、凡夫的造作是有心,不一樣在此地。有心就結業,有什麼心?有妄心,就結業。佛菩薩沒有妄心,所以無心是無妄心,無妄心就是有真心。我們是有妄心,真心就失掉,就這麼回事情,所以這一點我們不能不辨別清楚。

      真心、妄心還是難懂!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說,所謂妄心就是這裡頭有自己,沒有把自己忘掉,無論做什麼事情他有自己。真心沒有自己,《金剛經》上說得很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是真心。要是「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有妄心。所以大乘經上也說「凡夫著相,聖人離相」,事情是一樣做,沒有兩樣。譬如講《十善業道》,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佛菩薩教化眾生是離相,他就沒有業了,這造的叫淨業。我們凡夫著了相,我持戒,我持不殺生戒,我不殺生,我不偷盜,有我,這就結了業,你就叫善業,你造的是善業;你有心為善,你是善業。那要造惡呢?我殺生,我偷盜,有我。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統統具足,我造殺盜淫妄,我造的是惡業。善業跟惡業都成了障礙,這是業障。

      菩薩為我們示現,他示現正面的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他沒有我,他真正的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他不結業,他沒有業,所以叫淨業。如果他示現反面的,他示現殺生、偷盜、邪淫、妄語,他示現這個,他也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他也不結業。他示現正面的反面的、善業惡業統統叫做淨業。那是什麼?是表演的,舞台上表演給別人看的,是幫助別人覺悟的,無論從正面、從反面都叫做淨業。

      這些話諸位一定要聽清楚,要多想想。淨業就是不結業,沒有障礙,諸佛如來、普賢菩薩那個加持的心願,他能感受得到,他得加持。如果你造的是染業,不管是善業、是惡業,全都變成障礙,普賢跟諸佛如來的加持,確實他那個波,他加持的波,心的波、願的波,我們接收不到。我們有業力,業力把我們的機器,六根這個機器破壞了,加持不到。這個道理很深,很不容易去做到。你真正做到無我才行,你有我就不行,這是佛法跟世間法的差別。只要有我,學佛還是世間法;如果無我,所有一切世間法都是佛法。大乘學人常說的,「哪一法不是佛法」,到了無我。用《金剛經》上的話來說,「離四相、離四見」,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如果著了四相、著了四見,那就問了,哪一法是佛法?沒有一法是佛法,天天念《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佛法。這個道理要懂,這個意思要明白。

      所以華嚴會上佛菩薩他們得究竟圓滿的利益,普賢菩薩一起定就得到了。「身語意」三輪,意念到了,這些大菩薩們統統都得到。古大德有所謂「以心傳心」,要不要說話?不要說。要不要有任何表示?不必要,以心傳心,最高明的!我們因為有障礙,用這個方法,我們完全不能感受。因為凡夫著相,著相只好用另外兩個方法,用言語來說明,用形相來表現,用身相來表現,我做給你看,用身教、用言教。到沒有障礙的時候,用意教,那個效果殊勝,也快速。用言說、用表演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如果用意,一念之間就解決了,剎那之間可以把無量無邊的大法就傳授過去了。你意念一動,那一邊豁然大悟;豁然大悟,一切法通達明瞭。這是事實,真的事實,這不是假的。

      諸佛如來所證究竟圓滿的大法,必須要有這樣的境界,有這樣的功夫,才能夠承受,才能夠得到。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那在言語文字上、在形相上慢慢學習,這個時間很長很長。但是對我們來說,這是初步,初步還得用這個方法。到什麼時候你的心定下來了,你的四相四見逐漸逐漸淡了,到最後完全斷滅了,諸佛如來所證的「大方廣佛華嚴」,普賢菩薩所傳的《大方廣佛華嚴》。你看龍樹菩薩告訴我們,這個大本經叫大本的《華嚴經》,多大分量?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閻浮提眾生不能承受!所以龍樹菩薩傳的這個本子,等於是個目錄提要,像《四庫全書》紀曉嵐編了一個提要,傳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有十萬頌,我們中文譯本只有原本的一半,另外一半散失、失傳,所以現在總共合起來有五萬多頌。雖然還缺少一半,《華嚴經》的精華義趣,已經能夠看得出來,能夠體會得到。

      所以《華嚴經》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事理因果一樣都不漏,一定要靠悟入,而不是一般的學習,完全靠悟入。悟入的條件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斷盡煩惱習氣,使我們的障礙完全沒有了,不需要普賢菩薩說,普賢菩薩一出定,這一加持就全部都得到了。往下講經,普賢菩薩講經說法,我們在旁邊聽聽,當影響眾,參與這個法會是來莊嚴道場的。法呢?法已經得到,圓滿得到了,你看這多自在多圓滿!這是把「諸菩薩獲如是益」的道理說明白了。

      我們再看底下一句經文,『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悉亦如是』。在經文裡面,佛給我們說法是毛孔,或者是毛端跟微塵交互來說,讓我們了解一一毛孔裡面有世界海微塵數諸佛剎土;一微塵當中,也有世界海所有微塵數諸佛如來。說諸佛如來當然包括一切眾生,這一切諸佛如來、一切眾生各個毛孔當中,又現一切世界海微塵數的剎土,重重無盡!重重無盡的剎土,重重無盡的如來,如來旁邊有無盡的普賢菩薩在入定、在出定,如來這個海會有像前面所說的無量無邊諸菩薩圍繞著,這叫「不思議解脫境界」,這個境界很難懂。

      在唐朝初期,賢首大師在宮廷裡面說法,講到這個境界,一般人聽了沒有法子體會。賢首國師很聰明,請皇帝建一個八角亭,八角的亭子,又請皇帝把這個八角亭的每一面都裝上鏡子,上下也裝鏡子。諸位要知道,那時候的鏡子不是現在的鏡子,現在是用化學做的,當時這個還沒有發明,用銅鏡。銅鏡子就是一面大的銅板,磨得非常光,人走到面前能照見,所以屬於銅鏡。造這麼一個亭子,講這個境界你不懂,到那個亭子當中站一站,用燈光一照,你的身相四面八方重重無盡,明白了。用這個方法讓我們去體會這是事實真相,世界確確實實是無限的。

      科學家講的維次,佛法裡面講的法界,它不是平面的,是立體的,無限的重疊。雖然重疊,它又不互相妨礙,它不會混攪在一起,這個不思議!說這些,裡面含著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告訴我們,世界是無限的重疊而不相妨礙;第二個意思,說明諸佛如來、普賢菩薩威神加持無微不至,這個事實真相沒有人知道。說老實話,許多大乘菩薩都不知道,為什麼?從來沒有想到過這個事情。誰知道?法身菩薩知道,必須「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之後,他入了這個境界,他得到諸佛如來、普賢菩薩的加持,他知道。否則的話,不知道。

      我們今天學《華嚴》,我們是凡夫,前面開頭的時候跟諸位說過,《華嚴經》的當機眾有凡夫,但是這個凡夫有個條件:大心凡夫。由此可知,如果是個小心量的凡夫,不行,你讀這些經文,你肯定懷疑,你不能接受。你可能說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比喻,不是事實。如果你契入這個境界,你才點頭,佛說的完全正確。為什麼?你已經證得了。那你聽佛說有很大的利益,佛為你作證明,你契入的境界是正確的,沒有錯誤。聽經是來求印證的,最高明的了。我們今天來聽經是來學習的,我們沒入境界。入境界再來聽經是來求證明的,我所入的境界有沒有錯誤?是不是諸佛如來所入的境界?所以讀誦、聽聞是請佛菩薩印證,不一樣!聽經有很多種。類通這一節經文我們就說到此地。再看下面第四段「現相作證分」,現相作證:

      【爾時十方一切世界海,以諸佛威神力及普賢菩薩三昧力故,悉皆微動。】

      這一段經文,可以分為四個小段,這是第一個小段,第四個小段裡面又有十句,我們念到後面自然就能夠看到了。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得益心喜,喜則地動」,這個地動是個瑞相。菩薩得益也生歡喜心,這個歡喜跟我們凡夫得利益,凡夫也會生歡喜心,境界不相同。凡夫要得利益,今天我們住在香港,如果你要買馬票,中了第一獎,你會狂歡、會歡喜,你全身都震動。菩薩有修養、有定功,雖然歡喜,不會像我們世間人狂歡,沒有!內心裡頭確實有喜悅,才有一點點喜悅,就有瑞相現前。為什麼?佛在經上跟我們講了一個原理,「境隨心轉」。地為什麼會動?是你心動了。你心動了,地就會動。這些大菩薩都是法身菩薩,他們雖然感到歡喜,不失定相,他的禪定的功夫、禪定的形相不失,心裡頭微微的感動,所以這個大地、一切世界海,『十方一切世界海』也微微的感動。

      我們看清涼大師註解,「得益心喜,喜則地動,及有諸瑞」,瑞是瑞相,「諸會聞竟得益,故現相居後」。《華嚴》清涼大師給我們講的七處九會,每一會到最後才現相,但是這一會很特別,這一會普賢菩薩沒有說話。「此會雖即未聞,已先得益,故先現瑞,以此會辨果,顯殊勝故」,把這個道理說出來了。也是我剛才所講的,不必要現相,不必要言說,諸佛如來的意思,普賢菩薩的意思,我已經明白了,所以這個瑞相立刻就現前。

      諸佛如來、普賢菩薩的意思,給諸位說,是無盡的,我們常講「無盡意」,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無盡意,不斷的,像電磁波一樣,不斷的在傳送,很可惜我們接收不到。如果我們接收得到的話,你才真正懂得大乘經教裡面常常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兩句話你就能體會得到。就好像你接收的機器一樣,非常完好,一點缺陷都沒有,諸佛如來、普賢菩薩的電磁波不斷的在發射,你這個地方不斷都能收到。這不需要言說,不需要形相,念念具足圓滿的大法,永恆無間斷的具足圓滿大法,他怎麼不歡喜!這個大法是什麼?就是《大方廣佛華嚴》。我也只能說到此地,諸位要細心去體會,真正的大法,「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我用電磁波作比喻,真的是永恆無盡。我們用什麼來接收,什麼來感受?是不是眼,是不是耳?是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現在科學家講,科學家知道我們的身體是什麼構造的,從細胞,細胞再分析就變成分子,分子再分析,變成原子,變成電子,變成粒子。佛法裡面講的變成微塵,一一微塵裡面都具足圓滿的大方廣佛華嚴,他怎麼不歡喜!佛經上說你全身歡喜,每個汗毛都歡喜,每一個毛孔都歡喜,都在那裡微笑。要用《華嚴經》跟科學的說法合起來講,每一個粒子裡面都具足圓滿的虛空法界剎土眾生,這裡頭沒有大小,沒有來去,沒有一異,沒有生滅。這愈說就愈玄,但是佛法不是玄學,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宗門大德講得好,佛法所說的就是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學佛學什麼?把自己本來面目找回來而已。在哪裡?現前就是。一念覺就找回來了;一念迷,遠之遠矣,永遠找不到。一念覺,原來就在眼前,一向沒有離開過!佛法就在覺、迷。所以一念覺,凡夫成佛了,一念迷就墮落在凡夫裡頭。

      這裡面最重要的要消業障。業障怎麼消法?要破我執;換句話說,一定要離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害慘,害得我們無量劫來墮落在生死輪迴,吃盡了苦頭,我們不能繼續再幹,一定要發心把它放棄。那個根,我在講經講席裡頭常常跟同學們提起,根是什麼?就是自私自利。具體而言,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頭,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佔有的念頭,這是根本。我們要從這裡放下,徹底放下,究竟放下,讓身心恢復到清淨,一塵不染。這個一塵不染不是從表面,是心地。心地,什麼叫一塵不染?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一念不生。你生一念,你就被那個念頭染了,染污了。要學佛菩薩,佛菩薩現身,不染。佛菩薩為眾生說法,不染。你看經上佛講,佛為眾生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他說跟無說是一不是二。他現身,現跟不現是一不是二。這個妙!像這部經上講的,諸大菩薩在聞法,聞與無聞是一不是二。這怎麼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做到了。他們現相,他們聽經講經、說法聽法,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從來沒有分別執著過,這就叫本來面目。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會起心動念,會分別執著,這就錯了,這你就染著了。所以真正會用功夫的人,在哪裡用功?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六根接觸六塵之處。練什麼功夫?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永遠是清淨心,永遠是平等心,面對虛空法界剎土眾生,這叫華嚴境界。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現相作證」第二句:

      【一一世界眾寶莊嚴。】

      現在我們看『一一世界』,觀念就不一樣了,跟一般人聽這個「一一世界」,看法想法迥然不同,現在我們讀這一句,體會到是重重無盡的世界;重重無盡的世界,每一個世界裡面『眾寶莊嚴』。覺悟的人看見、體會到了,迷的人看不到。這是什麼道理?還是佛說的「境隨心轉」。心裡頭一念不生,這個心是真常的,楞嚴會上講的常住真心。心裡頭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妄心,這個心不真常。常住真心對的那個境界是「眾寶莊嚴」,這是佛經裡頭常講的,這個境界是法爾如是,不是修的,不是修得的,也不是事造的,不是的,自自然然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起心動念之後,是把這種眾寶莊嚴產生了變化,像現在所說的化學,把它的組織結構分子產生了變化。變成什麼?變成不正常,九法界都不正常,六道三途那就更不必說了。

      這個道理,現在科學相當進步,已經替我們解釋,我們明白了。黃金、金剛鑽、寶石,這是無價之寶,極為貴重的,跟我們地上的沙土、石塊一不一樣?一樣。經過一分析,到最後的時候分成電子、粒子,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什麼?不同的是它的方程式結構組織不同而已,除了組織結構之不同,其他完全相同。我們從這個地方就體會到,心地清淨常住真心能夠令所有一切的物相,都恢復到正常的組織、正常的結構,也就是它正常的方程式,那是「眾寶莊嚴」。我們心裡面起了妄想分別執著,就把這個正常的結構分化,變成不正常,破壞它方程式的結構,是這麼一回事情。

      這樣我們才真正能相信古大德常常在書上所講,這個時代,從前講天子有福報,臣民有福報,大地就出現許許多多眾寶,七寶到處都是;人要沒有福報的時候,這些寶統統沒有了,不見了,現在我們明白了。有福報的人,他心地清淨,心量廣大,清淨平等慈悲,所以這些物質的組織恢復正常,正常就是寶。如果人心反常,妄想分別執著、貪瞋痴慢熾盛,就會把這些寶物的結構風化掉,變成沙土,變成瓦礫。這個道理,實在講,只有佛經裡講得透徹,講得明白。所以華藏世界、極樂世界眾寶莊嚴,什麼原因,我們現在明白了。我們娑婆世界為什麼是穢土?為什麼說五濁惡世?我們也明白了。這總有個道理,事不離開理,理不離開事,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地平等清淨,知道萬事萬物確確實實是一不是二。相不同,性相同;事不同,理相同。我們在這個地方才恍然覺悟。第三句:

      【及出妙音演說諸法。】

      『妙音』,到底妙在什麼地方?妙在無說而說,說而無說,這叫妙!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講他沒有說過一個字,這就叫妙。為什麼說他沒有說過一個字?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斷盡了。那他是怎麼說出來的?是感應所現的境界,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的道理也不好懂,古大德從比喻說,譬如鐘鼓,鐘鼓擺在那個地方,它有沒有音聲?沒有。你敲它的時候,它就有聲音;敲得重,它聲音就大;敲得輕,它聲音就小。聲音大,時間也長;聲音小,時間也短。所以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那叫感應。敲是感,它自然有應。佛菩薩為一切眾生說法,這叫無心。你看鐘裡面是空的,鼓裡頭也是空的,無心,所以叩則鳴,不叩則不鳴。佛菩薩為一切眾生現相,是眾生有感他就現相,所以相即無相,無相即相,有相跟無相是一不是二。這個很難懂,不是凡夫境界。他說法,說跟無說是一不是二。永遠不失清淨心,永遠不起妄想分別執著;換句話說,永遠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這叫真人。佛門裡面,這叫佛與法身菩薩,這不是普通菩薩,法身大士。

      佛說一切眾生本來就是這樣子的。本來就是這樣子,這個話你懂得嗎?就是禪宗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就是這樣的。心跟虛空法界融合一體,身跟無量無邊世界海微塵數剎土眾生合而為一,這叫法身,這叫法性。心是法性,身是法身,所以無相而無不相,大乘經裡頭佛常說,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不但音妙,色也妙。現的形相是妙色,為眾生講經說法是妙音。妙色妙音演說諸法是應病與藥。病是你迷了,你迷在什麼地方,點醒你,你覺悟了,那就是法;法是法藥,幫助你破迷開悟。你迷得太多了,眼迷在色裡頭,耳迷在聲裡頭,鼻迷在香裡頭,舌迷在味裡頭,意迷在知裡頭,麻煩!六根迷在六塵境界裡頭,迷久了,你以為是真的,你出不來了。什麼時候你經過佛菩薩一指點,豁然大悟,破迷開悟,然後你才曉得什麼是妙音,什麼是妙色。不能教你開悟的,那個說法不是妙音;不能教你開悟的,那些形相不是妙色。這裡頭的義趣很廣很深,你要細心去體會,受用無窮。

      這三句是略說,後面這一段是給我們細說,細說實在講說不盡。怎麼辦?舉例而言。舉十個例子,十代表無盡。十句裡面,前面三句是講的事相寶,後面七句是講傳法之寶,法寶。事相寶是現相說法,利根的人真的不必聽講,一看這個形相他就明白了,哪裡還要說法!由此我們能體會到,佛經裡頭常常讚歎造像功德不可思議。造的像就是現相,我們一般人講有緣的人,緣成熟的人,見到這個形相,他就有領悟,這個形相對他來講是妙色。你一次覺悟,會有二次,會有三次,會有無數次的覺悟;在同樣一個形相裡頭,你悟入會愈入愈深,愈悟愈廣。為什麼我們一般凡夫做不到?凡夫偶爾也有一點點悟處,但是一轉念之間又迷了,他不能保持;如果能保持,他愈悟愈深,愈悟愈廣,一定的道理。

      學佛不論是宗門教下,祖師大德常常勉勵學人要保持,你所悟得的,你要能保持不要把它失掉,這是真正的功夫。初學的人,悟處不是沒有,也常常有,古人用石火電光作比喻。石火現在人很難懂,石火是什麼?從前人取火,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我在小時候,抗戰期間當中,鄉下人取火用什麼?火柴都沒有,用石頭,用一個鐵片叫打火石,用紙捲個捻子,打火的火心把這個紙捻子燃燒起來,用這個作工具,這是非常原始的。

      電光,電光是閃電,形容什麼?形容時間非常短暫。我們悟的是有,如果聽經沒有悟處,你就不可能天天來聽。你聽了生歡喜心,歡喜什麼?你總有一點悟處。但是什麼?離開講堂之後,你就又迷了,石火電光,你不能夠保持。佛法的術語叫保任,就是我們現在講保持的意思。如果能夠把你的悟處保持,不讓它失去,那你的進步就很快。我們學佛之所以不能進步,就是沒有辦法保持,真的像閃電一樣,閃一下立刻就滅掉,又沒有了。要怎麼辦?不斷的讓它閃,閃久了的時候,它就不動了,它光明就現前,那就是大徹大悟。

      對我們這種中下根性的人來說,什麼方法最好?聽經可以說是唯一的方法。因此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示現,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不間斷。這個意思就是教給我們,我們聽經要不斷,四十九年在聽不能間斷,我們才能成功;斷斷續續就難了。可是要長時間的聞法,那是要大福報,你沒有這個福報,你到哪裡去遇到善知識?到哪裡去聽聞到佛法?在過去尤其困難。過去這些科學工具沒有發明出來,我們要想聽經,一定要到法師、大德現場去聽,真不容易!如果講經的講堂距離我們很遠,又沒有交通工具,往往緣不具足,聞不到佛法。

      現在的人比從前人來說,在這一方面緣要超過古人。現在可以利用電視,可以利用錄相、錄音,可以利用網路,教學裡面有所謂的遠程教學。在澳洲南昆大,距離我們的道場很近,他們的遠程教學是世界第一,利用網路教學。我到學校去參觀它網路教學的範圍,現前涵蓋六十二個國家地區,香港、中國、台灣、韓國、日本都包括在它的網路範圍之內,這很難得。只有少數地區,它的網路教學還不能夠達到,很少地區,幾乎重要的國家地區全部都包括在其中。

      我很想、很希望把我們所講的《華嚴經》,我們都保留著有錄相帶,希望能夠上他們的網路。但是學校如果要把我們的網路講經當作一門課程來教學,他首先要問,有多少人學習?像學校裡開課一樣,你有多少學生?你要沒有學生,那當然這個課就開不成,學生愈多當然他就愈歡喜。所以這樁事情,我要先跟大家商量。如果大家樂意從網路上,每天從網路上來收看、來學習,學校一定很歡迎。我這次回到圖文巴,我要跟校長來談這個問題,希望我們的同學、同修要熱心的來支持。當然學校教學都要收學費的,我不知道他學費是怎麼收法,但是在我想像當中,這個費用不會很多。

      他們現在在網上,校長告訴我,全世界在網上學習的學生大概有兩、三萬人。兩、三萬人實際上並不是很多,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講經,我們也通過網路傳播,在我們想像當中,我們在網路上聽經學習的可能還不止兩、三萬人。但是要用學校裡面的網路,涵蓋的面就很廣、就很普遍,這是很有意義,應當要做的一樁事情。學校跟我的關係處得非常好,我會跟他商談這個問題,最重要的需要同修們的支持。我們看底下這一句經文:

      【復於一切如來眾會道場海中,普雨十種大摩尼王雲。】

      「雲」的意思前面說得很多,不必再說。「摩尼」是如意,這是梵語,『摩尼王』是如意達到了究竟圓滿,稱之為王,王總是代表究竟圓滿的意思,自在如意,十種。哪十種?說:

      【何等為十。】

      下面這有十句,顯示出無盡。第一句:

      【所謂妙金星幢摩尼王雲。】

      這些地方我們要從名相術語裡面去體會它的意義,這個意義是表法的意思。這句講的是「幢」,幢幡寶蓋是佛門裡面的莊嚴具。一般寺院裡面,好像現在慢慢的不作興了。在二、三十年前,我們在一般道場都看得到,看到的時候有的懸的是幡,看不到幢。可是在日本一般寺廟裡面統統都有,特別是幢用得很普遍。幢是圓形的,幡是扁形的,這一類的東西都是屬於旗幟一類的,幟是標誌。它做什麼用處?古時候傳達訊息很難,今天道場裡面舉行法會,希望大家能抽時間來參加。我怎麼通知?現在通知方便,可以登報紙、登廣告,可以郵件通知,也可以利用電話傳真,非常方便。古時候沒有這些工具,連郵遞都沒有,寺廟裡活動就用幢幡。寺廟有很高的旗桿,如果做法會就升幡,這個旗是扁形的。別人一看,這個寺廟旗桿上掛的有幡,就知道今天有法會,他有時間有空閒,他就會參加。如果旗桿上懸的是幢,幢是圓形的,就知道今天這個道場裡頭有講經,喜歡聽經的人,他就來參與,這是一個訊號。但是現在科技發達,這都用不著了。用不著就掛在佛堂佛像前面作一個紀念品,作一種裝飾、紀念品。一定要曉得它從前原始的作用是什麼?現在是被這一些科學工具取而代之。

      這個幢,那是非常寶貴,不是普通物質製造的,我們一般製造幡幢用布,它是用金星;金色的當然非常莊嚴,金色上面還加一個『妙金星』,如意寶幢。這種幢要是懸在旗桿上,那告訴人說今天這個道場一定是宣講無上的大法。所以幢的色彩也表示這個法門的殊勝,表這個意思。在佛法裡面非常重視金色,這也是表法的意思。最常見的是佛像,佛像整個是金色的。我們要問,佛是不是真的是金色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是不是整個身相是黃金色的?如果真的是黃金色的時候,我們又作何感想?會不會生歡喜心?我看很多人不會生歡喜心。你要曉得這個金色是表法,表什麼?七寶當中,像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為什麼把金擺在第一?金不變。換句話說,今天講化學,銀,你看看受氧化就變黑了;黃金氧化它還是不變,它的顏色不變,取這個意思。

      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無論示現什麼樣的色相,經上常講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不管現的是什麼身,現佛身也好,菩薩身也好,比丘身也好,居士身也好,甚至於童男童女,像《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應,佛經裡面常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論現什麼樣的身,他的本質不變。本質是什麼?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他不變,金取這個意思。所以學佛的人,凡是看到金色的,它所代表的意義就是無論在什麼境界之中,它永恆不變,取這個。也是宗門裡面所謂「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絕對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不會被外面境界的影響,取這個意思。

      我們在現在最近這十幾年當中,我們總結,這是我自己五十年修學的心得,我寫了這二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無論在順境、在逆境,無論是善緣、是惡緣,永恆不變,這個就是金色的意思。決定不會說你用惡意對我,我就對你怨恨,那我就變了。你以善意對我,我就生歡喜心,不是的。你善意對我也好,惡意對我也好,我對你永恆不變,永遠用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心。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永遠能保持「看破放下」;看破是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放下是不起貪瞋痴慢,不起妄想分別執著,一切「隨緣」,不攀緣,這才能「自在」,最後總歸結「念佛」求生淨土。世尊出現在這個世間教導我們,如是而已。整個佛法教學,我用這二十個字作總結,我們永遠保持,念念不失,這就對了。念念不忘菩提心,念念不失菩薩道,所以用金色來表法。下面第二句:

      【光明照曜摩尼王雲。】

      『光明』是寶光,永恆不變的光明,接著前面這一句而來的,永恆不變那就是光。『照曜』,你就想一想它這裡頭含的是什麼意思?要用我們現在白話來講,就是影響。我們永恆不變,給那些多變的人讓他做一個省思,世出世間法常常要變化,一事無成。世出世間法無論是學業、是道業、是事業,你要是一門專注,你決定有成就,你的時間愈久,你的成就愈大,所以佛菩薩為我們做出這個示現。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示現多元文化義務的社會教學,他四十九年沒有改變,天天在做,樂此不疲,這就是「光明照曜」,給當時的大眾做一個榜樣、做個模範,你們要想成就學業、成就德行、成就道業,你就像我這樣做。世出世間真正的好老師,都是這樣的示現。我這次訪問日本,去參訪比叡山,他們山上的執事長,執事長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中國人講的當家師,為我們介紹,這個道場以前的修行人,我們說他們在這個道場修行的期間,期限是多少?沒有少過十六年的,十六年以上,十年是基礎教育,六年是專科教育。這個十六年教學就是「光明照曜」,他才能有成就。沒有耐心,沒有恆心,常常要換題目,常常要耍花樣,一事無成。所以世出世間一切法,古人常講「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你沒有這樣的功夫,你怎麼能成就?你的成就做一切眾生的榜樣,做榜樣就是「光明照曜」。

      雖然為一切眾生做好榜樣,自己心地清淨,痕跡都不著,那就是『摩尼王雲』,這是佛家所說的真實功德。「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諸佛如來如是,法身菩薩如是,過去祖師大德們修學亦如是,我們應當學!沒有一點意思在,自自然然影響到十方,影響到後世。你看孔子、釋迦牟尼佛,他們當年表現的教學,影響到今天,至少二千五百年以上,「光明照曜摩尼王雲」。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