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373 B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三七三卷)  2005/3/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373

      諸位同學,請看「菩薩問明品」,寶首菩薩偈頌第二首,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的註解。

      前面講到空鏡、不空鏡、淨鏡,接著就是「受用鏡,置之高臺,須者受用」。這是比喻,好像這個鏡子放在高臺上,什麼人受用?我們知道法身菩薩則得受用,那確實是高,高出十法界。接著他說「四中前二自性淨」,這是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自性清淨心,心淨境界當然就清淨,所以是一真法界、極樂世界;「後二離垢淨」,這就是修行的功夫。自性淨是平等的,佛菩薩證得了自性淨,離一切垢穢,可是六道凡夫正是墮落在染污當中,現在我們怎樣要把這些染污捨離,離垢;離垢之後自性清淨完全顯露出來,這就是法身菩薩。粗的染污離開就出三界,超越三界六道,細的染污除掉之後,這才出十法界,才真正證得自性清淨,身心清淨,境界清淨。

      諸佛如來自性淨跟我們現在五濁惡世,是一還是二?這個我們要知道,諸佛的淨土在哪裡?諸位同學,你們常常參加「三時繫念」,中峰禪師在開示裡頭說「此方即極樂,極樂即此方」,這是一還是二?古人又所謂「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些話我們聽了之後,感覺非常模糊,非常的矛盾,不懂他說的是什麼意思。這是事實真相,法身菩薩心清淨,還是一句老話,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你現在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現前這個世界是極樂世界,所以極樂即此方,此方即極樂,為什麼?自性淨。

      我們今天在娑婆五濁惡世,濁惡的程度愈來愈嚴重,科學家曾經告訴我們,這個話大概總是在十年之前,提出警告,這個地球被嚴重染污。地球上的生態失去平衡,如果不能夠有效的改善,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科學家提出警告,說明什麼?環境的染污。所以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的政府、人民都有環保意識,現在知道環境保護非常重要。環保在二、三十年之前沒聽說過,最近二、三十年才聽說有環保,而且環保是一年比一年宣傳擴大,宣傳的普遍,說明這個事情非常嚴重。

      我們學佛的人確實比別人想得要深,想得要遠,我們不但意識到環境染污,我們同時認識到精神的染污,這是隨順世間的說法,在佛法裡面講,心地染污。我們明瞭,如果不把心地染污這個問題化解,環境的染污不可能會有效的解決。科學家講要有效的改善,我們看不可能,有效的改善根本不可能,為什麼?佛在經上說境隨心轉,也就是說,要想改善物質環境的效果,一定要從如何改善精神染污,如何改善心理染污,要從這裡下手,否則的話,確實沒有辦法收到效果。一個人改善,一個人得利益;一家改善,你一家得利益;社會大眾統統都改善,都知道改善,那麼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中峰大師講的,極樂即此方,此方就是極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於是我們就明瞭,為什麼諸佛的剎土稱為淨土?我們居住這個世間,佛菩薩稱為穢土,染污,嚴重染污;濁惡,濁就是染污,惡是造作惡業。我們想想佛在《十善業道經》上所說的,十善反過來就是十惡。諸位想想看,現在這個世間,殺、盜、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哪個人不造?先問問自己有沒有造?再觀察周邊環境,這一切眾生他們有沒有在造?都在造!造業只有輕重、大小之不同,哪個不造?我們再看看這個社會趨勢,造作十惡業是愈來愈嚴重,一年比一年嚴重,沒有看到緩和。十惡業再繼續造下去,一定有一天惡貫滿盈,那個社會是什麼現象?豈不就是宗教裡頭所講的世界末日嗎?很可怕。

      所以,改善地球物質環境,是要從我們心地裡面改起,才能產生效果。現在我們對於外面環境隨著人心意念在變化這個說法,我們是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我們從江本博士的試驗,肯定佛經裡面所講的,宇宙是有機的,也就是說宇宙是活的,隨著人的意念千變萬化。所以佛講,有別業、有共業,別業是自己的意念,共業是大家的意念。到底我們個人的意念還是跟著共業轉?還是共業跟著我們轉?這就要看哪個意念強。

      現在這個世間確實十惡的意念強,我們有沒有受到十惡意念的影響?這個事情不能不認真反省。我們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有沒有貪瞋痴的意念?我們有沒有殺盜淫的行為?有沒有四種口過?如果要有,怎麼辦?有,前途是一片黑暗,三途地獄我們怕不怕?江老師的地獄變相圖多看看!我們這個地方想辦法找個場地,把這個圖掛出來。一比一太大了,我們採取二比一,二比一大概是二十幾米不到三十米這個長度。常常看!地獄變相圖現在已經做成光碟,我覺得這個光碟我們每天至少要播放一個小時,用我們的閉路電視。為什麼天天要看?提醒自己,你要不要到這兒去?你不想去,你不敢去,你就不能有惡念,不能有惡言,不能有邪行;你的惡念、惡言、邪行不斷,果報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要用這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這是教育的手段。

      十法界依正莊嚴確實有,怎麼有?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執著、分別、妄想,境界是隨著念頭在變。我們自己也可以做試驗,道場裡面不妨用飲食做試驗,一鍋蒸的饅頭拿兩個出來,放在門口,一邊放一個,一邊你們標示著:每個人從這個地方經過都讚美它,「我很愛你,我很歡喜你」;另外一個,相反的,「我討厭你,我不喜歡你」。每個人經過門口都對它這樣說,你看過三、五天,這兩個饅頭變成什麼樣子。或者用水果,同樣的品種,我們這裡水果樹有,一棵樹上長的摘下來,你拿兩個用這種試驗。這個試驗證明所有一切物質環境會受我們意念的影響,我們的善心,它的回報非常之美好,我們的惡念,它的回報非常醜陋;美好就是極樂世界,醜陋就是五濁惡世。只要我們有一個星期的耐心,你細心去觀察,明白了。

      然後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沒有好醜,人事環境也沒有好醜。好醜從哪裡生?好醜是從自己心裡生的,所以古人講「行之不得,反求諸己」,有道理!這是聖人經驗之談。世間有沒有惡人?沒有惡人。我們看到那個人作惡多端,他怎麼不是惡人?他的本性不惡,本性是善的。他那個惡是什麼?他那個惡是明顯被污染,被十惡、三毒污染,現在人講中毒,他不是個正常人,像吸毒的人上癮,中毒了。我們要怎樣去幫助他?幫助他解毒,幫助他戒毒,這些人就有愛心。

      圖文巴市政府為青少年建了一個戒毒中心,我們還義務幫助它,幫助他們戒毒。幫助戒毒,就是要幫助他覺悟,幫助他轉惡為善,幫助他轉迷為悟。你看佛怎麼樣幫助他?教!怎麼個教法?以身作則,所以頭一個要把自己教好,你才能夠影響別人,叫惡人看到你都不起惡念,你就有能力教化他;惡人看到你會起惡念,你功夫還不夠,你還得反求諸己。惡人見到你不起惡念,惡人見到你對你有敬畏之心,尊敬你,也怕你,其實你非常慈悲,非常仁慈。他為什麼怕你?他因為自己作惡多端,看到你這個樣子良心發現,他自己身心不安。良心發現才生敬畏之心,就說明他的本性本善,在中國一般人講,這個人良心發現,他還有良心,自性淨。

      所以我們今天要做的功夫是「離垢淨」。染污不是一下就能斷掉的,一下斷掉那是佛法裡面所講的上上根人,我們不是那個根器。因此,我們對這種人敬仰、讚歎,學不得,沒有辦法學到的。佛說眾生有上、中、下三等根機,我們自己曉得我們是什麼根機,實在的講,我們是中下根機。中下根機能不能成就?能!依什麼方法?依戒定慧三學,就像爬樓梯,一步一步往上爬。從哪裡下手?一定要從戒學下手,所以淨業三福是最好的修行指導最高的原則。你看佛教我們,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下手,到「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個階段圓滿,十善統統能落實,這才能夠學佛,學佛的條件不簡單!

      沒有具足十善,你學佛是在佛門外學,沒進門。好像佛教是個學校,這是小學一年級的講堂,你沒進去,你在院子裡頭,在校園、在院子裡頭。距離遠的,連講堂都沒看見;距離近的,看到講堂,不知道講堂裡面在幹什麼。你們想想我們學佛是不是這個樣子?什麼時候你能夠進講堂?你具足了十善就進講堂。進講堂學什麼?三皈、五戒、儀規,「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什麼?學佛的形象。「三皈依」,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佛法的總綱領,就是佛教化一切眾生修行證果的總綱領,學這個。「戒律」跟「威儀」都是形象,形象以什麼為標準?以釋迦牟尼佛做標準,我們要學佛的樣子,這個教學法妙極了!

      所以,佛教的小學,綱領先確定,這個一定要知道,就是覺正淨,反面是迷邪染,我們要離迷邪染,要恢復自己自性覺正淨,把總綱領給我們提出來。正如同儒家教小學,教小朋友,你看《三字經》頭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把你一生所修學的一語道破,你這一生這是你的方向,這是你的目標;我們學佛就是覺正淨。從哪裡起?從形象起,我們看佛就像小孩看大人。小孩沒有知識,生下來幾個月,還不會說話,他會看,他會聽,他已經在開始學了。跟誰學?當然他跟父母的時間最長,特別是跟母親,沒有離開母親的懷抱,母親一舉一動,一言一笑,統統影響他。

      所以《弟子規》,我們一定要曉得那是什麼東西?那是父母教兒女的,還不會說話,還不會走路,就要開始教。所以《弟子規》是父母要做,做給兒女看,讓兒女以他為榜樣在學習,真的他在學習。所以父母在兒女面前不可以隨便,不可以放逸,要很謹慎,為什麼?教你的底下一代。凡是有一切不善的,都不能讓他看到,都不能讓他聽到;到他會走路、會說話的時候,他所做的如果不如法就要糾正他。這就是什麼?先學模樣。你看淨業三福第二福就是學佛的形象,釋迦牟尼佛一生,他想的是什麼(思想,他想什麼),他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我們不能不知道,那是我們的榜樣,都是從形象開始。

      形象上已經有了根,古人講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六、七歲的時候這個根紮得很牢、很堅固,是從形象上學來的。那他可以上學,上學就是我們家庭教育(家庭就是根)的延續,家庭教育的擴展,像一棵樹一樣,家庭教育是根,這是一棵樹苗從根已經發芽了,這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這個芽慢慢讓它長成樹苗,這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他就能夠吸收更多,叫廣學多聞,這個樹慢慢就長大了,枝葉豐茂;最高的就是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開花結果。諸位一定不能違背這個次第,一定要懂得怎麼個教法。

      要教人,自己一定要成就,這是佛常講的,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沒有這個道理,所以先自己要成就,然後你才能成就別人。成就自己是為了要成就別人,不是為自己,這是佛菩薩的存心。要是為自己,為自己就不來這個世間,來這兒幹什麼?來這兒就是表演的,來這兒就是唱戲的,所以你看佛經裡面,「為人演說」這一句佛講了多少次!沒有說為自己,為人,為人表演做個好人,為人表演做個覺悟的人,為人表演做個聖人,誠敬到極處,自自然然能感動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招生,經文裡頭沒有聽說有「招生」兩個字,都是學生仰慕釋迦牟尼佛的德行,自自然然來的,跟他學習,沒招過生。孔老夫子當年教學也沒有招過生,沒聽說孔老夫子撒了招生廣告,沒有,仰慕夫子的德行。

      我們今天為佛弟子,為儒弟子,我們想想我們像不像夫子?像不像佛陀?我們很想學,從哪裡學起?從《弟子規》學起,從《十善業道》學起,這非常非常重要,這是第一堂課。這一堂課學好了再學第二堂,第二堂就是《沙彌律儀》;三皈五戒、《沙彌律儀》,根就紮下去了。然後第三福講「發菩提心」,你看「深信因果」,以後才「讀誦大乘」,學大乘教。大乘教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發菩提心、深信因果」的基礎上。

      因果兩個字的意思無盡的深廣,從淺處講,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我們展示地獄變相圖是最淺顯的因果;深的因果,起心動念,所有一切環境裡面的人事物統統受影響。我們的念頭,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像電磁波一樣的波動,念頭的波動比光波、比電磁波不知道要大多少倍。為什麼?我們一念周遍法界,沒人知道;起心動念,起一個善念周遍法界,起一個惡念也周遍法界,不僅僅我們周邊這些物質受影響,這是佛經上講得很清楚的。我們每天讀誦佛經,囫圇吞棗念下去,念了之後沒有感覺,為什麼沒有感覺?說個不好聽的話,我們已經麻木不仁;到你能有感覺的時候你就有救了。

      江本博士用水試驗,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知道佛經上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的念頭影響外面環境,外面環境確實是跟著我們念頭在產生變化。我們的善念,沒有一樣東西不善,人也善,事也善,物也善;我們的念頭不善,一切都不善,人也不善,事也不善,物也不善,科學給我們證明了,還能不相信嗎?諸佛如來他們的善是達到究竟圓滿,真正是純淨純善,這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要很認真、很努力把所有一切不善放下、捨棄;只要把不善捨棄,我們自性的純善它就現前。為什麼?馬鳴菩薩說得很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現在不覺障礙了我們的本覺,不善障礙了我們的本善,我們只要把不善離開,我們的本善馬上就現前,就這麼一回事情。

      聖人真的是大慈大悲,為我們做種種示現,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我們要知道感恩,要知道效法。你看佛的教學理念、次第,跟儒家沒有兩樣,完全相同,我們要深思,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自己認真努力學習,很得受用。這是最後講到受用鏡,這樣不愧為聖賢弟子。

      所以《弟子規》上所說的,《十善業》裡面所說的,我們把《十善業道經》做了個節錄,節錄是經典裡面最重要的綱領,這是便利諸位初學,因為有《弟子規》跟《十善業》結合成一體,我們真能學到東西。如果沒有《弟子規》,《十善業道經》要全學,沒有辦法節錄,全學。後面講善有善的果報,不善有不善的果報,經文雖然不長,句句都含無量義。所以佛在總結裡頭說,十善是從人天乘、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一直到無上菩提,都依十善為根本,這個講得透徹。能不能離開?不能,成了佛也不能離十善。為什麼?你還要示現十善業教化眾生。就像做父母的,從小學《弟子規》,他的老人教他,教他他是一生都在奉行。不是說「這是我念小學的時候學的,我到大學這個可以不要了」,不是的,它是根,如果你念到大學不要了,你的後代就沒有了。你學了之後還要教別人,你要教你的兒子,你要教你的孫子,你活到九十、一百,你家裡有四代同堂、五代同堂,你要教你的曾孫,教你的玄孫。

      佛「十善業道」完成之後,示現在十法界,眾生有感,佛就來應,應的時候統統不離十善。由此可知,「十善業道」跟「弟子規」是永恆的,不是說在哪個階段學的,是從最初到圓滿,又從圓滿擴展到虛空法界,一切時、一切處他就是這個表演。他表演已經成自然了,成自然就是本性,本性就是十善業,本善就是弟子規。我們對世出世間聖賢所傳的這些大道,你必須要認識它,你才歡喜接受,依教奉行;如果你完全不知道它,不認識它,你對它就不產生興趣,所以一定要認識。現在實在講,講這個東西也少了,為什麼?迷得太深,內有煩惱習氣,外有這些逆境惡緣在誘惑你,愈迷愈深。

      這都是性德,自性本來就是這樣的,沒有一點點做作,自自然然的。所以佛菩薩、大聖大賢為我們現身說法,來教導我們,我們要好學,我們要善學,這才能得利益。一切經論、高深的學問是從這個基礎發展向上的,沒有這個基礎學什麼都落空,不是活的;換句話說,就像花瓶裡面的花,沒有生命,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這堂課我們就講到此地。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清涼大師下面的《疏》:

      「然有二義,一隨境界質,現業緣影,故合云,業性亦如是」。我們繼續看《鈔》裡面,《鈔》裡頭有解釋,「然有二義下,第二顯喻相」,顯是明顯、顯示比喻的相狀,「有三事,一鏡,二本質,三影像,以喻就法,鏡則無二,質影各二」。鏡是體,體是一,可是就像一面鏡子,鏡子裡面現像了,像怎麼現的?像一定有質,譬如我們照鏡子,我們自己本身,這個本是質,鏡子裡面的像是影,影一定是隨著本而現的,現在鏡子裡面。鏡子是一,但是質跟像是二,他裡面所說的鏡則無二,無二就是一,所以質影各二。

      「謂一是因影,境界為質,故合云業性」,前面這個文業性亦如是。這一句,這是一個意思,「因影,境界為質」,這是先從鏡中所現的像,這是影。影從哪裡來的?影是從境界,這個意思說得很深。我們要記住前面的經文,法相宗是以阿賴耶為鏡,比喻作鏡體;此地是從法性宗講的,法性宗是以如來藏,就是以自性為鏡體。能現所現,這就變成二,能現是質,所現是影,這是我們凡夫知見。而事實真相我們很不好懂,這就是講這個法甚深,甚深就是我們沒法子理解,我們總講一個能,一個所,你看講一個質,一個影。而事實上能跟所是一不是二;影跟質也是一,也不是二,這個就難懂。這不是我們凡夫境界,佛家講不是凡夫境界,我們現在講不是我們的常識,不是我們思惟、想像能達得到的,那是真相。

      我們為什麼思惟、想像達不到?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宇宙是一不是二。我們始終認為宇宙之間森羅萬象,像前面菩薩所問「各各不相知」,為什麼各各不相知?法性是一,法界是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東西發生?殊不知那是從心想生。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質,你因為有這個東西它就有現相;而本來呢?本來不但沒有相,連妄想分別執著也沒有,能所都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什麼東西現前?鏡體現前,鏡體不二,鏡體就是真性,我們禪宗講明心見性,教下講大徹大悟,念佛人講理一心不亂,就是這個境界,這個境界現前。

      這個境界現前,在佛法裡面就稱你為法身菩薩,就稱你為如來,《金剛經》上說得好,「如來者,諸法如義」。你看話講得多麼簡單,諸法是一切法,如義是什麼?法如其性,性如其義,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是性,多是森羅萬象,森羅萬象是一個性。這個意思我們一下會不過來,就想到古大德講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從這個地方你去體會,森羅萬象。真正見到宇宙的本體,真正見到宗門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見到法性了,曉得法性跟法界是一不是二,所以他合說業性亦如是。這個地方的「境界質」就是阿賴耶,隨境界質,這個境界就是指阿賴耶。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句,第二,第一是從理上講,第二是從事上講的,「隨業緣質」,這個業緣是什麼?就是阿賴耶裡頭的習氣種子,「現果影像」。你看看前面講現業緣影,這個地方講現果影像,果影像是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現業緣影,這是現一真法界。所以前面偈頌裡面講「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講十法界依正莊嚴。理事不二,理裡面有體、有相、有用,從事上講,體有體之體,有體之相,有體之用;相,相有相之體,有相之相,有相之用;用裡面,有用之體,有用之相,有用之用。我們只說到這個地方,要再往下說,說不盡,體相用重重無盡,這是什麼?這是事;第一個體相用是理,第二以後重重無盡那是事,理事不二,這個理太深了。

      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總的佛一句話說盡了,「法爾如是」,法本來就是這樣。這個重重無盡,《華嚴經》上說得好,說得透徹,也說得很多,譬如我們前面所讀過的,微塵裡面有世界,現在科學雖然很發達,還沒有看到微塵裡面的世界。微塵是最小的物質,現在科學所說的原子還不是最小的,電子;電子也不是最小的,還有粒子;粒子還不是最小的,現在新發現的有夸克。它是不是最小的?還很難講,科學也不斷的在進步。佛講這個微塵,真正最小的,不能再分。

      最近科學家是從數學裡頭知道有這個事情,可是這個事情沒有人見過。科學講什麼?宇宙的原點,鍾茂森博士給諸位做過報告,宇宙的原點。原點多大?他說我們的頭髮,譬如這是一根頭髮,頭髮切斷,切斷這裡有個平面,頭髮很細,這個平面的直徑排這個原點可以排一百萬億億億個,這比原子、粒子小得太多了,一百萬後頭三個億。科學說這是宇宙的原點,宇宙是這個原點爆炸而出現的;換句話說,整個這麼大的宇宙,濃縮起來就變成那麼小的一個原點。

      這個說法還沒有經過證實,可是我們學佛的人聽到之後很有啟示,因為《華嚴經》上說了,微塵裡面有世界。他那個原點是微塵,微塵裡頭有世界,世界不小,微塵不大,微塵裡面就有世界。這個東西我們也可以用電影來做比喻,你看電影在放映機裡面那個底片不大,底片大概只有我們指甲這麼大的樣子,它投射在銀幕上就變成那麼大。銀幕上的現相沒有縮小,底片上沒有放大,大小不二;換句話講,沒有大小。

      古德給學佛的人編了一部初學的書,就是《佛教三字經》,仿照《三字經》編的。一開頭第一句就是「無始終」,無始終就是沒有時間,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時間;第二句就是「無內外」,無內外就是沒有空間,就是沒有大小,沒有距離,沒有遠近;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強立名,曰法界」,勉強給它叫個名字,稱它作法界。「法界性,即法身」,法界性就是體,理體;法身就是事,事相,我們今天講這個大宇宙依正莊嚴。法性就好像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放映機裡面的底片,銀幕上現出的相就是法身,底片是法性,底片跟銀幕上的影像,你說是一還是二?不二!離了底片沒有影像,沒有影像也就沒有底片。這個裡頭真的是沒有大小,真的是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我們看這一張,單獨一張,我們叫它做幻燈片,像這些東西年輕人差不多都玩過,尤其是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現在更進步的,就是小型的家庭用的攝相機,能夠攝取動態的,原理是一樣的,一個原理。

      這是講現相,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它的體就是阿賴耶識裡頭習氣種子,這個習氣種子不是物質,沒有形相,它存在,遇到緣它就起現行。所以佛在經上講,「假使百千劫」,這麼長的時間,「所作業不亡」,就是你所造的業不會消失,「因緣遇會時,果報還自受」。你要是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還敢造惡業嗎?不但是惡業不敢做,惡念都不敢起。為什麼?自作自受!你說你能害人嗎?沒有這回事情,決定害不到人,沒有辦法傷害人,傷害的是自己,這個道理你不能不懂,不能不警惕。

      所以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明白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隨順性德,性德是盡善盡美,像佛在《十善業道經》上講「身語意三業,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一絲毫不善都不夾雜,純淨純善,是法身菩薩、諸佛如來,我們要向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努力精進,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必須要做到。對一切人事物沒有惡念,心沒有惡念,口沒有惡言,別人毀謗我,我不能毀謗他;別人污辱我,我不可以污辱他;別人陷害我,我不可以陷害他。為什麼?成就自己純淨純善的性德。

      人的身體在這個世間苦短,很短,不要造惡業,這樣才能把自己的靈性不斷向上提升,這個就對了,你的方向、目標完全正確。提升到法身菩薩的標準,在一般世俗裡面講,你證果了,你成道了;證果、成道的意思,是你已經把自己提升到法身菩薩,法身菩薩身心清淨一塵不染。別人罵你、毀謗你、傷害你,你一塵都沒染到,他傷害什麼?這個身,身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身如果說被人害死了,你要跟這個世間有緣,你過四十九天又來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那個時候的福報比這一生一定更圓滿,為什麼?你這一生行業純善,你來生果報殊勝。

      在一般講,真正修到一生對人對事對物沒有惡念、沒有惡言、沒有邪行,你的果報在天上,不在人間,升等了。升得高的,到色界天去了,次一等的,都在欲界天,不會在人間。如果你念佛求生淨土,那你就得大自在,你就超越太多太多了,超越了十法界,你到一真法界去了。這是佛菩薩為我們做的榜樣,佛菩薩為我們示現的典型,這才叫慈悲到極處,我們應當好好的學。那就是住在這個世間,不能有世間一般人的習俗,那就不好了。

      逆境、惡緣,善境、善緣,我們接觸到的,常常不忘釋迦牟尼佛,常常不忘諸大菩薩,我們就不會被境界轉。什麼叫被境界轉?你被境界迷了,迷了你就被境界轉,你就不自在。什麼叫迷?別人無緣無故批評你、罵你,你心裡不高興,心裡生氣,迷了,這是世間人的見解;你能夠受之如如不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你是隨順諸佛菩薩,你在學佛。你要聽到不好的批評你馬上就生氣,甚至於你也出惡口去回報,世人知見,你的毛病習氣沒有改過來,吃虧還是自己。

      你如果能夠忍受,忍受最好的方法是不受,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不是真的。真的叫什麼?正受,這佛經上常常看到。三昧、禪定、般若是正受,正是什麼?正常的享受,苦樂憂喜捨不正常,不正常是什麼?假的,不是真的;正受是真的,正受是性德。苦樂憂喜捨從哪裡生的?從妄想分別執著生的,妄想分別執著自性裡頭沒有,自性裡頭哪有苦樂憂喜捨?自性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的。我們學佛到底學的是什麼,自己一定要清楚、明瞭,我們每天學什麼?

      很多善心人非常想學,看到經論浩如煙海,不曉得從哪裡學起。我們這些年來常常勸勉同學,從淨業三福學起,你要知道淨業三福第一條落實在《弟子規》、《十善業道》;第二條落實在三皈五戒、《沙彌律儀》,我講的都很淺,深的呢?深的做不到;第三條落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大乘無量壽經》。經論是很多,我們只選擇這幾種足夠了。如果你行有餘力,可以學文,你可以涉獵一些大經大論;如果覺得我沒有這個能力,我這幾樣足夠了。《地藏本願經》多念,知道地獄可怕,為什麼?你看「發菩提心,深信因果」,《地藏經》就是教我們深信因果,《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就是發菩提心,願願跟阿彌陀佛相應。「讀誦大乘」,《無量壽經》是大乘,《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是大乘。專修淨土,淨土除《無量壽經》之外,還有《阿彌陀經》,還有《觀無量壽佛經》、《普賢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

      我們在淨宗修學有了把握,可以涉獵其他經論,沒有把握,最好不涉獵,免得分心。我們要去讀誦別的,確實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精力分散了,時間、精力愈集中愈有效果,我想這個道理不難懂,許多人都知道。學些大乘經教功夫不得力,這個我們講過太多次,你沒有根,根本的根本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六個字。我平常勸勉同學們,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這是我勸勉同學們的。為什麼?這十六個字是最大的障礙,你不能夠不突破。你突破,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要不突破,你是寸步難進。把這十六個字突破,就是儒家的「格物」,我們佛法常講斷煩惱,斷煩惱要從最粗、最重的,最嚴重的障礙從這裡下手。

      所以自私自利是頭一關,我們要把這個放棄,起心動念替別人想,把念頭轉過來。我們今天住在這個地球上,起心動念為整個地球來著想,慢慢的再把你的心量擴大,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菩提心就現前。所以首先你的心量,你現在住在地球,地球跟我們息息相關,我們要知道整個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一個就是地球。哪個人離開地球都不能生存,所以地球是我們的生命共同體,你要不要愛地球?你要不要愛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希望大家常常作如是觀,常常這樣想,那個自私自利的念頭就會降溫,會降低。只要它往下降,可不能叫它升,慢慢的自私自利的念頭就很淡薄,你的煩惱真的會去掉一大半,破我執,破我與我所,這是第一關。

      我們就想到,我們每個同學,沒有一個不是善根深厚,怎麼說?多生多劫,不是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不是,多生多劫曾經聞到這個法門,曾經學過佛法。為什麼你不能成就?這一關沒破,自私自利沒破,所以你的功夫始終沒有辦法進展,停留在原地。你們想想是不是?如果覺得是,那在這一生當中你要不要突破?我教給你這個突破方法,方法太多,有八萬四千法門,我用的是這個方法,用的很有效,提供給你做參考。「我認識,我生在這個地球上,地球上所有生物跟我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自自然然的,慈悲心生起來了,一般人講愛心生起來;他跟我是一體,我怎麼不愛他?

      我們自己的身體,耳、目、鼻、舌、身、手、四肢,這是一個身的生命共同體,你能不愛惜嗎?可是我們這個身,跟這個地球又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怎麼能不愛?我們的身,要用樹來比,就好比一個樹枝、樹梢。這個樹梢是我們自己,這個樹梢裡頭有幾片葉子,這個葉子都是從這個梢生的。我們的家庭,家庭是樹枝;我們的國家,國家是樹幹;我們這地球,地球是樹根,你就這樣想法,統統是一體。這個樣子,《弟子規》說「凡是人,皆須愛」,你就自自然然會愛了。為什麼?一個生命共同體。

      所以佛菩薩曉得,整個宇宙,無量無邊的世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那就更大,我們現在單單講這個地球。為什麼?破我執。所以心量要慢慢的把它拓開,把它擴大,古人有一句諺語說「量大福大」,一點都沒錯。諸佛如來福為什麼那麼大?量大,他的量是遍法界虛空界。我們的心量如果是一個地球,你的福報就一般人比不上你。如果你再能夠把它擴展到一個太陽系,我們所有這些行星、衛星都是依靠太陽,太陽依靠銀河,銀河還依靠更大的一個星系,大概現在還沒發現,佛經裡面講「華藏世界」。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單位世界依靠是小千世界,小千是依靠中千世界,中千是依靠大千世界,大千是依靠華藏世界。你去找這個根,找這個本,最後找到的時候,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那就是「法界性,即法身」;迷了你是凡夫,覺悟了你就是聖人。

      這些事情,所以佛法好,佛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學習。佛要我們親證,不是說他這樣說的,就叫我們相信,不是的,他叫我們真正要把這樁事情證實,那才是你自己的知見;你要是不能夠證實,那是別人說的,不是你自己的。別人說的,不是自己的,這是迷;如果要是證實之後,自他不二,佛所說的跟我親證的是一不是二,這就入佛境界。入佛境界,自他不二,性相一如,理事圓融,這就是華嚴境界。

      今天我們是在凡夫位,正如前面這首偈裡所說,「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這個我們講了很長的時間,為什麼?這是我們現前境界,我們一定要懂。六道輪迴從哪來的?三途地獄從哪來?尤其是我們現前這個世間,諸位都知道,這個世間動亂不安,從哪來的?人與人之間不能夠和睦相處,為什麼?這兩句話答盡了,隨其所行業,如是果報生。

      一切眾生個個覺悟了,人人都回歸到本善,回歸到純淨,如是果報生,那個果報就是華藏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人人都修六度、四攝法,如是果報生,菩薩法界;人人都能夠修十善,就是說我們的《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百分之百落實,我們這個世間就是天堂,天人。人人都造惡業,像我們講的十惡業,現在這個社會無論走到哪裡,普遍所看到十惡業,這個事情麻煩了。十惡業的果報在哪裡?在三途,看你十惡業的輕重,最重的是地獄,其次是餓鬼,再其次是畜生。

      所以我們今天看這整個世界,這些眾生在造的是什麼?三途業。天台大師講,他把十法界展開,百界千如,每個法界裡面都有十法界。我們今天在這個地球上,這個空間維次是人法界,人法界裡面有佛,人法界裡面的佛,像過去的釋迦牟尼佛,這是人法界的佛,真的是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人法界裡的佛。有人法界裡面的菩薩,真正修六度、四攝法,是佛弟子裡面的菩薩眾,我們看到世間許許多多大聖大賢,至少他們也是屬於菩薩眾。再其次的,學小乘的,人間裡面的聲聞;修十善五戒的,人中之人。造作惡業的,人中之畜生,愚痴,畜生愚痴,對於是非真妄不能辨別,我們一般講不知道好歹,畜生道的業因;貪而無厭,自己有的不肯施捨,吝嗇,這個業因是餓鬼;如果十惡都造,地獄的業因。

      一個法界裡面就有十法界,我們看看我們現在這個法界,就是現在這個社會裡頭,哪種人多?普遍都在做十惡業,那就是三途這個法界多。學佛的人有真學,有假學,真學是什麼?依教奉行。依教奉行裡面就有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或者講有五乘,五乘裡頭有人、天,五種不同的果報,這是學佛。如果學佛不能夠依教奉行,還要造惡業的話,那他也是屬於三途。所以學了佛之後,冷靜細心觀察這個社會,然後回過頭來,回光返照觀察自己,自己到底在哪一道?我們自己的前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問人,不需要去算命、去看相,用不著,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不知道。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