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620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六二0卷)  2002/2/8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620

      諸位同學,請看「如來現相品」,慧燈菩薩讚頌第六首:

      【十方廣大剎,億劫勤修行,能遊正遍智,一切諸法海。】

      上來這四首頌,都是讚歎菩薩悟入甚深的法海。第一首(也就是經文的順序第三首)是讚歎菩薩證得甚深的理法,隨願現身與眾生感應道交。第二首就是順序的第四首,「悟多行法」,福慧雙修。第三首是講證果,修行證果,「體無不遍」。這一首是講悟入甚深的教法,「深廣難知」。

      讚頌讚歎的是十方來到華藏海會的這些菩薩們,讚菩薩就是讚老師。老師是毘盧遮那如來,如來善教,菩薩善學,所以有這樣殊勝圓滿的成績。我們讀這些經文,不僅是嚮往讚歎,最重要的是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怎樣學習效法菩薩,能與菩薩修行有少分相應就好。菩薩得大自在,在九法界裡面隨眾生心現身說法。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怎麼學習?至少我們要能夠觀機,一般人講察言觀色,懂得機會教育,也要學習以一切善巧方便,把佛陀這樣殊勝圓滿的教學介紹給大眾。

      現前社會大眾對佛法誤會的人太多太多,不僅是社會大眾,學佛的出家人都有嚴重的誤會。這是什麼原因?雖然身出家,沒有深入經藏,沒有常常讀誦大乘。淨業三福第三條講「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沒有做到,這是真的。我們決定不能夠怕難為情,隱藏自己的過失,那個過失就重了。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發露懺悔。發露是什麼?我們自己有過失,知道過失應該說出來,要改過自新。有些出家人門戶成見很深,不願意去讀不同宗派的經典,於是造成門戶之見,養成狹小的心量,與佛陀教誨完全相違背,確確實實形成孤陋寡聞、嫉妒障礙,不但不能弘揚佛法,實在講障礙佛法的流通。

      學佛,只有教初學的人不准他聽別人講經,不是對普通人;老師看準了,這個學生可以傳法,才用這個方法來限制他。如果他不是一個傳法的材料,佛門裡面講的法器,他不是法器,你限制他幹什麼,沒有必要。如果這人是個法器,你當然要愛護他,要防止他受不善的影響,不得已才這個作法。而這種作法決定是有期限的,期限長短沒有一定,要看學生修學的勤惰。他要是很勤奮、勇猛精進,他的時間就縮短。以什麼為標準?以他智慧開了,不是開很大的智慧,足以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善惡、利害。他有這個能力,老師就不限制,就開放了。不管什麼人講經說法,統統可以聽;世出世間不管什麼樣的文字,你都可以看,只有利沒有害,你有能力辨別。早年那樣限制防範,是因為你還沒有能力辨別,怕的是看了一些似是而非,聽了一些似正而邪,你受了他的影響,把你的善根毀掉了,那真可惜!所以只有對傳法的人才加這樣的限制,不是傳法的人沒有限制,我們要懂得。看看這個人有條件,能夠承傳大法,要特別愛護。那種愛護往往不露痕跡,老師真的愛護這個學生、照顧這個學生,學生自己不知道。真照顧,表面上不露痕跡。古今中外,好老師對他的傳人無不如是。

      傳人的條件是什麼?跟諸位說,非常簡單,尊師重道、孝順父母,這就是條件。老師看這個學生,如果天性純孝,他的善根深厚,尊師重道,他有資格接受大法。為什麼?老師說的他相信,這個相信不是說信了就算了,他能奉行。你對老師尊不尊重、有沒有信心,就看老師的教誨你能不能落實。老師教誨不能落實,你對這個老師不尊重。如果尊重,不敢不做,不能不做;我要是不做,對不起老師,他有這麼個心態。老師一生教學當中,他對學生很留意,要是遇到這樣的學生,他就發現了寶藏,真的是寶。

      家裡面子弟有真正孝順父母的,孝順父母是對於父母的教誨百分之百的順從,這個兒女可以傳家接代,他可以繼承上一輩的家業,能擔當得起來。最明顯的,古時候帝王立太子傳授政權;繼承人,做學問的人、修道的人,佛門裡面講法子,這個關係最親密的,法子是傳人,不是普通弟子。說剃度的弟子,受戒的弟子,這個無足輕重,最重要的是傳法的弟子。這個弟子,自古以來不容易遇到。常言說得好,「可遇不可求」,你到哪裡去找!特別是在這個時代,到哪裡去找一個學生真正能聽老師話的,老師的教導他認真去做的,找不到。所以佛家常講緣分,總在緣分,沒有緣就沒有法子。

      諸佛如來,他們跟虛空法界剎土眾生結的緣深,所以他的弟子多,弟子多,傳人就多。在中國歷史上,一個老師的傳人很多的,我們只看到一個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一生有四十三個傳人;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最多我們看到有五、六個傳人,一、兩個傳人的很多。有一個傳人、兩個傳人,四十個以上的沒有過,你才曉得這個事情多難。我們看看近代,夏蓮居老居士、梅光羲老居士一生弘法利生教學,傳人只有黃念祖一個,你才曉得不容易。李炳南老居士在大陸上弘法利生那段時間,我們不要提了,到台灣講經說法三十八年,跟他學的人多,我估計不會少過五十萬人。傳人有幾個?這大家都知道的。生活在現代這個時代,真正傳他法的只有幾個人而已,這才知道真正不容易。不是老師不教,老師非常熱心教導,而是做學生的人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關鍵在這裡,不能認真努力學習。

      我在早年,三十歲的時候,把工作辭掉跟懺雲法師住茅篷。懺雲法師教我看經,他不講,他只叫我看,首先看《印光法師文鈔》正編、續編。每天在茅篷裡面做義工,這個茅篷就是一個家,所有一切事務由我一個人做。茅篷住五個人,三個法師,一個朱鏡宙老居士有七十歲了,總不能叫他們做事,我一個人最年輕,承擔全部的工作,洗衣服、燒飯。那個時候不要砍柴,撿柴火。住在山上,山上的樹枝落葉很多,我們帶著畚箕去撿,那時候燒土灶,這是燃料。水不要挑,山上有個水源。我們把竹子砍下來,竹節打通就變成管子,一根接一根把泉水接來,也像自來水一樣接到茅篷裡來。那個路差不多有一公里,竹竿一根一根接過來,常常會水斷了,沒有水了。那是什麼原因?山上有野獸把我們的管子弄斷了,所以循著這個管子去找,再把它接起來,它是泉水。自己種一點菜,那個時候沒有化學肥料,我們還要挑糞,都得自己幹。一個星期到埔里去買一次菜,要挑個擔子去,走路,沒有交通工具。從茅篷走到埔里,走路要走兩個小時,來回四個小時。在埔里耽誤的時間大概兩個小時,買東西,挑一個擔子,我能夠挑三十幾斤,一個星期去一次。我在山上住了五個半月,修福。

      懺雲法師教給我拜佛,規定我一天拜八百拜,我老老實實一天都不缺,每天拜八百拜,消業障!為大眾服務,修那麼一點福報。回想當年六祖惠能法師在黃梅,那是修福,八個月,我在埔里是五個半月。離開埔里到台中,李老師在那裡創辦「慈光圖書館」,我去的時候還在籌備期間,我在圖書館服務。那個時候我就不做這些粗重工作了,管理圖書,在圖書館裡面擔任管理員。人手少,圖書館只住了三個人,圖書館裡面所有一切工作我們三個人分擔,不需要下廚房;除了不要下廚房之外,其他的什麼工作都要做,年輕的時候有體力。在慈光圖書館工作之餘,學講經,所以修福修慧自己要抓住機會,要真幹!老師在旁邊雖然一句話不說,他很清楚、很明白。尤其我們初到台中的,我們的工作、言行、學習他暗中注意,發現我們還能學、還可以學,他可以教,他就認真的指導。

      我去親近他,兩個介紹人,第一個介紹人是朱鏡宙老居士,第二個介紹人是懺雲法師。這兩個人李老師都很尊敬,我們自己若是不認真努力,對不起介紹人。老師善教,學生要會學;會學沒有別的,就是依教奉行,老師教的對自己肯定有利益。什麼時候你才知道利益?你依教奉行一段時期之後,你就明瞭。不能依教奉行,這個利益你自己永遠不能覺察到。夏蓮居老居士常講的,真幹!不真幹不行,真幹的人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十方廣大剎,億劫勤修行』,我們看菩薩,這個不是普通菩薩,是地上菩薩摩訶薩。他們活動的空間大,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是他們活動的空間。上求下化,到一切剎土去拜佛、供養佛,聽佛講經說法,這是上求;學到之後,他會落實在自己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之中,那是下化。他所接觸的是十方世界有緣的眾生。「億劫」是時間長,長時間從來沒有中斷過,勇猛精進在修行。我們阿賴耶裡面的煩惱習氣太多太多了,過去無始劫來我們就迷惑顛倒,生生世世在搞六道輪迴,這些煩惱習氣統統要把它修正過來,短時間哪裡能辦到!

      菩薩粗重的習氣沒有了,肯定沒有了,還有極其微細的。經教裡頭告訴我們,八地菩薩他見到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頭含藏的習氣種子,我們只是聽說,阿賴耶識在哪裡都不知道,找也找不到。八地菩薩才發現!發現了,當然他就能夠把它修正,這是八地以上菩薩修行的境界。他修什麼?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七地以前,大概我們一般講初地到七地,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在這上面用功夫。到八地才發現阿賴耶,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之後,成所作智漸漸就趨於圓滿。

      轉八識成四智是地上菩薩的事。我們如何學?我們學習的辦法僅僅是少分,實在講這個少分連邊也沾不上,但是總是一個方向。方向沒錯,那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放下分別執著,我們從這裡下手。從什麼地方看成績?一年一年來做個比較。今年跟去年相比,我們見色聞聲,我們的執著、我們的分別是不是比去年輕了。如果比去年輕,我們的修行就有進步。如果仔細去想一想,跟去年還差不多;換句話說,沒進步。如果說我今年對這一切事情的分別執著比去年嚴重,那退步了。從這個地方反省檢點,真做功夫。功夫得力,然後把時間縮短,半年半年比較,我今年上半年跟去年下半年做個比較。功夫若是得力,一個月一個月做比較,我這個月跟上一個月做一個比較看怎樣。諸位同學,這叫做勇猛精進。如果你能夠比較,一個星期做一個星期比較,我承認你是菩薩,你不是凡人,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不一樣。如果能做到月月不一樣,你這一生如果是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問題!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的簽證,你已經拿到手上了;月月不一樣。如果你每個星期不一樣,你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你生死自在。你想在這個世間多住若干年,一點妨礙都沒有,你就得大自在了。

      我們今天誰來教我?老師、善友沒有別的,是你心目當中最尊敬的人。為什麼?他說話你聽,這就是你的真善知識、你的老師。這個人道德再高、學問再大,你對他沒信心,他講話你不會聽的、不能依教奉行的,這個人不是你的善知識。我們在中國佛教,古來祖師大德接引學人,我們看到這種例子太多了。年輕的學人、修道人去參訪一位善知識,見面之後,這位大德跟他講:你的緣不在我這裡,你到某個地方去參見某個法師,你的緣在他那裡。這個年輕人到那邊參學,果然成就了。什麼原因?是不是這個人有神通?不見得。見面總是談談話,尤其是初見面,總會問長問短。一定會問,在當代這些大德當中,你最景仰的是哪一個?你想學的是哪個法門?都會問。問完之後,這個善知識就介紹你最景仰的那個善知識,你的緣在他那裡,你應當跟他學。他自己有能力教,甚至於自己的德行成就高過那個人,但是你這個學生對他沒有信心,你在他這個地方,你的光陰浪費了,你學不到東西。古今中外,一個道理。他到那邊去修學果然成就,那就是他心目當中最仰慕的人,依教奉行!

      可是還有一樁事情,你不能不提防。那是什麼事情?好事多磨,中國外國、古往今來沒有例外的,會有人從中破壞。你仰慕那個善知識,他會告訴你那個善知識有什麼缺點、有些什麼毛病,他有些什麼過失、有些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他來跟你講,破壞你的信心,這個例子太多太多。問題就看你有沒有智慧?你的信心會不會動搖?這些人來說話的,兩舌、綺語、造謠生事,信心動搖你就完了。這個我們一般講要看你的運氣,佛法裡面講看你的善根夠不夠深厚。一念疑惑,你的道心就退轉,你的信心降溫,造成道業上的嚴重障礙。諺語常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古往今來,哪個修行人沒有遇到過!

      我親近三個老師,你們同學們都知道,都有許多人在我面前說他們的過失。我是什麼態度?從小受一點家教,儒家的教育,聽老師之過就像聽父母之過,「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而且我聽了趕快迴避,我就離開,我不再聽了。這個態度有效,因為他們講我不聽,以後人家就不在我面前講了。他講你喜歡聽,那好了,你不可能不受影響。你受影響,誰吃虧?你自己吃虧,善知識不吃虧。

      這些話沒人教了,這些事任何一個真正發心修行人不可能遭遇不到的,肯定遭遇。為什麼?你生生世世這些冤親債主多,他們不會讓你成就。為什麼?他要報復。你成就了,他報復不了。你出了三界,他找不到你了。總得想盡方法,把你留在三界六道,總有一天因緣成熟了,你要受果報;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世出世間事情沒有什麼便宜好佔的,這是真理。所以修行,微細的這些煩惱習氣,等覺菩薩還在勤修行,我們不修行的人,那煩惱習氣太重了,壓得氣都透不出來,而不知道自己有過失。

      『能遊正遍智,一切諸法海』,這兩句菩薩能做到。對我們來講,如果你這一生當中,也一生抓住大好的時光,勇猛精進、依教奉行,能夠有個三、五十年,也會有一點成就。真正有成就了,別人會找你、會邀請你。在今天這個世界交通便捷、資訊發達,如果你真是出了名,全世界許許多多地方邀請你,你「能遊正遍智,一切諸法海」,你可以在這一個世間、在這個地球上到處弘揚佛法,有一點點相似。菩薩他們遊歷的是十方廣大剎,我們可以遊歷這個小地球。這裡頭最重要的是不能著相,決定不能著名聞利養,不能夠貪著五欲六塵;名利有絲毫貪著,決定墮落。唐朝悟達國師是典型的例子,我們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謹慎。事情要做,名聞利養絲毫不可以沾染,不能夠受誘惑。心心都在道上,念念幫助別人破迷開悟,轉惡為善,那就對了。

      請看慧燈菩薩讚頌第七首:

      【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見,無生亦無相,普現於諸國。】

      第七、第八這兩首是讚歎「身業普應」,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千處祈求千處應,顯示出諸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第七首,清涼大師給我們講了一個字「深」,第八首是「廣」。經文裡面講的「堅密」,清涼大師說菩薩的身「齊佛體用」,「齊」就是等齊。這個地方的菩薩都是等覺菩薩,他們所證得的身跟如來果地上的已經沒有差別,等齊諸佛所證之體、所證得的相好作用。換句話說,自心本具的圓滿的般若智慧、本具的萬德萬能、本具的圓滿的相好,這些菩薩摩訶薩們都證得了。「堅」,大乘經上常常讚歎如來的身是「金剛不壞身」,這是堅;這是顯教裡面講的。密教裡面講三密相應,身密、語密、意密,這個「密」就是密教裡面講的身密,都是讚歎到極處了。

      『一切塵中見』,意思就是說明唯一堅密身,身遍一切處,遍一切微塵當中。清涼註解裡面講「即一而多」,一多不二,所以「遍一切」;「即大而小」,所以「塵中見」。「一切」是講一多不二,「塵中」是講大小不二。換句話說,他超過一多,超過大小。你們諸位想想,這兩句話什麼意思?近代的西方大科學家,說我們生活在相對的世界,這話真的說得不錯,這種發現算得上是聰明絕頂。他還沒有能想到,還有超越相對的。一多相對,大小相對。超越相對的,那在哪裡?一真法界。給諸位說,九法界都是屬於相對的,超越相對叫做一真。

      清涼說:「無功之應,故無相而現。」這底下講『無生亦無相,普現於諸國』,這個意思深,佛菩薩哪個地方不現身!為什麼?眾生有感。要是眾生沒有感?不可能沒有感,一切眾生統統都有感。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諸大菩薩,本是同根生。根是什麼?心性,就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想想看,彼此哪能沒有感應道交!但是這個感有很明顯,有不明顯,這是真的。有的感很強烈,有的感非常微弱;極其微弱的感,真心本性都能夠接收得到,再微細都能夠收得到。

      只是我們凡夫,特別是六道凡夫,我們這個遲鈍,遲鈍到了極處。不要說微細的感我們一絲毫都不能夠覺察,很明顯的感在面前,有的時候都不知道。這就是佛法當中常說的業障太重,重到幾乎真正所謂是麻木不仁,好像沒有知覺了,我們嚴重到這個程度。這個毛病如果不斷,再發展下去,我們來生投胎投什麼?說老實話,動物都沒分,投胎作植物、作礦物。你說為什麼?這個頭腦反應冥頑不靈,還堅固執著,就變成石頭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草木有靈性,石頭也有靈性,它的那個靈性比起動物微弱很多。

      我自己親身遇到過,樹木花草之靈來求受三皈,我們中國人常講的樹神、花神、草木的神靈。還有什麼?石頭來求皈依,石頭年代久了,幾千年幾萬年,石頭也成精了,它有靈性也來求受三皈,這個決不是假的。從這些現象當中、訊息裡面,我們了解有超越相對的境界。諸佛與大菩薩們,九法界裡面的菩薩不行,至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住在一真法界裡面,行。所以我們不能不知道學習。

      這個學習的方法,是大乘佛法裡面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種修行方法:作觀,觀是觀想。觀想不容易,觀想不會用就變成胡思亂想。因為觀想跟胡思亂想很相像,不同的地方在哪裡?觀想是不用心意識,這個話我們不好懂。怎樣不用心意識?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是第六意識,離心意識才叫做觀。由此可知,觀想裡頭有沒有想?沒有想。你有想,落在意識裡頭,你就有了分別執著。這是大乘法,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哪個法門,我們常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而作觀是所有一切法門修學的總原則、總綱領。你要是會用,你的功夫進步就會很快。你不會用,你想你的功夫得力,難!就是念佛都難。

      這個方法在大乘法裡頭重視,古來大德沒有一個不重視的。現在人不懂得,所以現在修行,我們很少看到修行功夫得力的人。為什麼?這個方法失傳,沒人教了。我們在大乘經論裡面看到的,總的來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不要去分別,不分別是不用第六意識,不執著不用第七識,只要用這兩個功夫就好了,我們的功夫就能得力,眼見色不要去分別它、不要去執著它,耳聞聲也不要分別它、也不要執著它。在日常生活當中怎麼樣?決定隨緣。

      我每一次往來這條路上,都會經過薝葡院廣洽法師的道場,早年弘一法師到新加坡就住在這個地方。我從那裡經過,我就會想起弘一大師,弘一大師晚年修行功夫得力。我怎麼知道得力?我聽這邊同修們告訴我,弘一大師在這邊居住,跟大家接觸很隨緣,平易近人,供養的飲食沒有一樣不好。菜燒得太鹹,人家嘗太鹹了,問:「法師,是不是太鹹?」「好,很好,鹹一點很好。」那個人送菜來,沒有味道,搞得太淡了。法師說:「好,淡有淡的味道。」這是說的什麼?他分別執著沒有了,這就叫觀照,這就叫離心意識。

      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你要是不離心意識,什麼樣的法門你都不會得力;你要是離心意識,任何法門功夫都會得力。不分別、不執著,一切隨緣,隨緣就自在,你就會快樂法喜。你不肯隨緣,堅持自己的成見,我想怎樣怎樣,那就麻煩多了。我想這樣,他想那樣,我們兩個想法怎麼能不衝突!衝突擺不平,到最後怎麼樣?爭執。爭執互相不肯讓步,最後就是鬥爭、戰爭、打架造業。古大德懂得防微杜漸,嚴重衝突的根源非常微細,在這微細地方你就把它堵住,大的衝突、大的惡業就化解了。

      所以佛菩薩教導我們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什麼叫「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具體而言,就是放下自己的成見,放下自己的習氣煩惱,就如此而已。果然能放下,身體在這個世間就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恆順眾生就是隨緣,隨喜功德就是自在。堅持自己的想法看法,我執堅固,分別執著嚴重。那是什麼東西?三途六道的根本。你要想脫離三途六道,你不把這個根除掉,修什麼法門你都脫離不了三途六道。為什麼?那根太深了。

      所以真正學佛的人,跟大眾相處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你們覺得好就很好,不必問我,我隨順你們,我沒有意見,我沒有分別,我沒有執著。我能隨順,所以我得自在,我煩惱輕、智慧長。凡是不能隨順,堅持自己的成見,煩惱重、業障重、智慧不開。這些道理在大小乘經論,佛菩薩不知道講多少遍,我們讀經聽教,怎麼不覺悟?這世間人常講怎麼不開竅?話說回來,只好用佛經裡頭一句老話:業障太重!除這個之外,我們想不出哪個是真正的理由。

      業障太重就是你的分別執著太堅固,你在一切場所跟大眾相處,你不肯讓一步。古大德常講「讓一步海闊天空」。彼此不相讓,造成衝突,造成戰爭,造成天災人禍、生命的傷亡、財產的損失,這個責任是推脫不掉的,果報你必須要承受,不是開玩笑的,不是兒戲的。發動一場戰爭,戰爭的責任有多大,如果當事的人要是真的懂得、明白了,他決定不幹這個傻事。為什麼?因果不得了。這些都是一些大福德人幹的事情,沒有福報的人,你殺一個人,警察抓去的時候,你都要判死刑抵命。有大福德的人發動一場戰爭,死傷千千萬萬人,他沒有罪,他不要償命。對的,世間法律上他沒有罪不要償命,因果跑不掉。世間法律你可以能夠倖免,我們中國古人所講閻羅王那一關過不去,那裡沒有人情講,牛頭阿傍、惡鬼都要治你的罪。你在地獄罪報受滿之後,你還是要還債,欠命要還命,欠錢要還錢;你糟蹋多少人民的生命財產,你能夠逍遙自在逃避,沒有這個道理!那因果律不是被你推翻了嗎?佛都不能夠推翻因果律,菩薩在沒有修行證果之前所造的惡業,到成佛的時候,因緣聚會時還要受報,釋迦牟尼佛有三個月「馬麥之報」。釋迦這一族出了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出了一尊佛,你說這個族群的人福報多大,但是還是逃不過琉璃王這一個劫難。釋迦牟尼佛曉得,頭痛了三天,沒有法子救。說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相等的,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能敵須彌大海。誰知道?佛曉得、佛清楚、佛明白。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會的人沒有一樣不是在修行。會的人念念都在積功累德,不會的人念念都在造業,想起來是很可怕。

      遇佛難!人身難得,佛法難逢。遇到佛法,那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了,要牢牢的把它抓住,我在這一生當中務必要入佛境界,這個就有意義、有價值,你沒有空過了。總得要明瞭,要覺悟,不要把這一生大好的機緣空過,那是真正可惜!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佛說的話不錯,常常提醒我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這一生當中,許許多多不如意的事情,想做一點好事,想認真修行,都有許多障緣障礙你。這是什麼原因?自己一定要曉得,不要怪別人,怪自己過去生中跟這些人沒有結好緣。你要是怪別人,罪上又加罪。千萬要記住,佛教導我們「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這就是你修行環境。

      我常常教大家,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的根本在哪裡?在家庭,家庭和睦,社會安定,世界太平。我在講經的時候跟大眾相聚,我常常講我要選擇一個地方來修行,我選擇的條件是什麼?看這個地方的離婚率。這個地方離婚率太高,超過居住人口的半數,我不會在這個地方住。為什麼?這個社會不會安定。社會好比我們一個人身,家庭好比身體上的細胞。這個地區的細胞一半都壞掉,這還能住嗎?「家和萬事興」,為什麼一家人不能和睦相處?

      我教過大家,現在年輕人結婚,組成一個小家庭,已經不是從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了,都是你們自由戀愛。沒有結婚的時候看對方,完全看對方的好處,沒有看到對方的缺點,有人說對方的缺點,你都不會相信,對方是十全十美。結婚之後麻煩大了,天天看到對方的缺點,沒有一個好的地方,這怎麼能相處,非離婚不可。要怎樣維繫這個家庭?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好,只看對方的優點,決不去想對方的缺點。永遠看對方的優點,永遠記住對方的優點,把對方缺點忘得乾乾淨淨,決定不放在心上,這個家庭和睦,這個家庭幸福,這個家庭的前途無限的光明,這個家庭對於社會有真實的貢獻,這是佛教給我們的。真正學佛的人,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滿的佛化家庭。家庭就是道場,在家庭裡面就修四攝六波羅蜜,生活會過得非常幸福快樂,這個樣子你修學,你這個家庭得三寶加持。我們學的東西,不能在家庭裡落實,這個佛白學了。自己的業報都轉不過來,怎麼能幫助別人!

      佛法實實在在講是了不起的大學問,對自己來講,成就自己一生的道德學問,智慧功德圓滿之身;在一個家庭,成就美滿幸福的家庭;在一個道場,真正是利益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如法修學的莊嚴道場。現在我們看學佛同學的家庭、學佛的道場、學佛同修所做各種事業,為什麼不像佛經上所說的?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名義上學佛,形式上學佛,沒有去讀經,沒有去研教,沒有把佛經典上那些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沒有把佛的教誨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錯在這裡,沒有落實。在家同修違背了三皈五戒十善,出家的同學捨棄了沙彌律儀,其他的更不必說了,比丘、菩薩律儀就不用談了,最基本的沙彌律儀都丟掉了,學佛的四眾同修,焉有不遭難的道理!只搞形式,沒有實際,要知道佛菩薩、護法神走了,離開了,你們這一批人學佛是假的,不是真的,鬼神都瞧不起你。餓鬼道、畜生道裡面有修行的,他們都瞧不起你,你不墮三途,誰墮三途!你不遭劫難,誰遭劫難!

      無論是弘法、護法都要通宗通教,通人情達事理,你才有能力弘法,你才有能力護法。如果不能夠通情達理、通宗通教,你要趕快認真努力學習,真正明瞭「無生無相」的道理。佛經裡面講的「無生無相」,「無」不是什麼都沒有。你這樣解釋,你完全搞錯了。什麼是無生?生而無生。什麼是無相?相即無相,這個道理深。無生,釋迦牟尼佛不是示現八相成道嗎?兜率天宮降生,入胎出胎,那不是有生嗎?世尊當年在世,世壽八十歲,八相成道。那個八相有相,你能懂得嗎?相即無相,生即無生,我們不懂,這才是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麼不懂?因為你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給你講真話,你聽不懂;給你講假的,你懂。你把假的當作真的,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

      《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八相成道之相,是不是也是虛妄的?對的,是虛妄的。為什麼是虛妄的?《金剛經》末後那一首偈子講得好、講得清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就對了。我們沒有作如是觀,我們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就是八相成道。實在講,就是今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包括我們的身體,事實真相是「無生無相」,我們不知道,怪我們自己太粗心、太大意了。有幾位同修喜歡照相,你們看照片,有沒有在照片上看出無生無相?聰明人看這個會開悟。你們聽聲音,你們有沒有在聲音裡面聽出無生無相?這真用功,這真叫會修,不會就沒有辦法了,關鍵在真的要會。祖師常講:「會麼?」這一句話的意味深長,真的只有會的人聽得懂,不會的人聽不懂,不曉得祖師問的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會的人聽懂。

      一切諸法,不生不滅;換句話說,你找生滅找不到,所以無生現生,無相現相。相是什麼?相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大般若經》裡頭講得太詳細了,你以為是真的!所以只有徹底了解事實真相的人,他當然放下了。他何必執著,何必要爭執,是不是?毫無意義!你們喜歡怎麼搞就怎麼搞,一絲毫分別執著都沒有,應化在九法界裡面,隨心應量得大自在,就是這樣的示相。上根利智的人,一接觸他就開悟,三轉法輪裡面叫示相轉、示轉。世尊一生表演的、示現的八相成道,相即無相,生即無生。我們聰明人一看到,回頭看看自己,自己跟他沒有兩樣,他如是,我亦如是,就入境界了。看不出來的,中下根性的人,怎麼辦?言說,給你講經說法,來幫助你。你還不能完全相信,到最後怎麼辦?作證明,作證轉。這個時候你再不相信,那就沒有法子,再等下一次,下一次來生後世,你這一生不能得度。看到念佛往生的人,那是作證明。你看人家念佛沒有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這個再要不相信,那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你仔細看看,做善的人得福報,做不善的人得惡報,因緣果報都在面前,這叫什麼?作證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