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094 B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0九四卷)  2003/9/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094

      諸位同學,請看南方最勝世界,苦集聖諦第二句,名稱的第二句:

      【或名痴根。】

      凡是在集諦裡面,都是講的業因,特別是現前所造作的,這個名稱叫『痴根』。就大乘法一般而論,貪瞋痴是三毒之根。三毒,要是把它再歸納就是一個痴,他要不痴,他就不會貪,他就不會瞋恨。所以貪瞋從哪裡生的?從愚痴,愚痴是屬於無明,很不容易斷。貪瞋煩惱雖然很猛厲,斷起來還不難,痴難斷。古大德常講,愚痴就像藕一樣,藕斷絲連,很不容易斷,要智慧。譬如貪,能持戒就能把貪煩惱伏住,能修定就能把瞋恚降伏住,唯獨痴不行,痴一定要智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不開,這痴根轉不過來。由此可知,凡夫在六道裡頭,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無不受愚痴的影響,無不是增長痴根,這個名稱就很有道理。

      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是轉愚痴為智慧,這是終極的目標。痴根破了,智慧就現前,唯有智慧才能拔除痴根。在現前我們從哪裡下手?千經萬論提供我們修學的綱領,持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如果不從持戒上下手,你在佛法當中學習,無論怎麼用功,如果違背了這個根本的原理原則,你就不可能有成就,這是必然的道理。戒定慧是屬於性德。性德,大乘法裡常說的「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的,不能違背;一般宗教裡面講神的旨意。所以「神的旨意」這一句話真正的意思,就是法爾如是。它是自性本具的德能,你不能違背,你違背就錯了。違背,你就自己製造麻煩,你自己得要承受果報,這些果報都不是善的。三途地獄,六道輪迴,痴根造作的。再看第三句:

      【或名大怨。】

      這個名詞說得也很好。真實法裡頭本來沒有這些事情,起心動念,迷惑、造業、受報,冤枉!自性裡頭確確實實沒有六道輪迴,也沒有十法界。一個人墮落在其中,就如同什麼?如同一般人睡覺做惡夢,在作夢,決定不是事實。在夢中,遇到惡的境界嚇得一身冷汗,驚醒了,你說冤不冤枉?驚醒之後,不是真的,原來是一場夢,你在夢中受的那個苦難,不叫冤枉嗎?諸佛菩薩看六道輪迴裡面的眾生,就如同在作夢,做惡夢一樣。三善道也不是真的,好像什麼?受苦受難暫停,時間並不長,三惡道的時間長,都是屬於夢境。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頭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大千就是六趣,覺悟之後,沒有。這個東西誰迷,這境界誰就受,他就有受;誰覺悟,這個境界就沒有了,這是事實真相。在夢中,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就冤枉!尤其造不善業。

      在這個地方,自自然然讓我們想到古大德常說的,決定不能夠造惡業,決定不能夠跟一切人、物;這個物就是我們常常講的畜生、鬼神,其他五道的眾生,不能結怨。這不能結怨包括的範圍就很大,你一定要有智慧,不能用感情;你歡喜也是結了怨,你瞋恚也是結了怨,你諷刺也結了怨。只有法身菩薩能夠做到,決定不跟一切眾生結怨,法身菩薩能做到,就是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我們凡夫做不到。凡夫的心沒有辦法捨棄自私自利,只要有自私自利,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有意無意它會現行。

      跟別人結了怨自己並不知道,倒是果報現前的時候,怨天尤人,「我怎麼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殊不知世間所有的一切事情不是偶發的,不是突然的,都有前因後果。這個因果的相續,因果的循環,非常複雜。我們自己帶著多生多劫的習氣,多生多劫哪一道我們都去過,無論什麼樣的身分也都經歷過。佛在經上講阿羅漢,阿羅漢的能力,他有宿命通,知道過去五百世,他能夠記得很清楚;過去五百世,這個時間就相當長,曾經住過地獄。想起那個時候的生活狀況,到今天還心有餘悸,那個反應,身體自然的反應,身上出血汗,心有餘悸。我們凡夫是不記得,忘掉了,如果要記得從前受的那個苦難,今天還敢起惡念嗎?還敢有不善的行為嗎?自然沒有了。現在我們把它忘掉,用什麼方法來補救?印光老法師一生提倡因果教育,就是補救這一樁事情。

      在這個時代,大家迷得太深、迷得太重,諸佛菩薩的教誨,世出世間神聖的教誨,大家都把他打了很多問號,不以為然。換句話說,許許多多人在這一生都變成一闡提的根性,這怎麼辦?所以祖師大德教我們多讀因果書。學院開幕之後,我們的功課要上軌道,現前我們儲存著有不少德育課本;德育課本,我們把它當作古文來學習,這很重要。我說了很多年,文言文是《四庫全書》的一把鑰匙,我們拿到這把鑰匙,這個寶藏我們就可以受用。拿不到這把鑰匙,書放在書架上,只能在外面看看,不得其門而入。這裡頭無盡的寶藏,我們沒有辦法享受,現在急著要把這把鑰匙拿到。

      從前李老師教導我們,熟讀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閱讀文言文;熟讀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德育課本的編寫,非常適合我們現代人學習,為什麼?每一篇的文字不長,短的六、七十個字,長的也不會超過一百個字,非常適合現代人學習,而且文字好,內容非常精采,全都講的倫理道德。所以用這個課本,我們真是一舉數得。以這個為基礎,這個東西學好之後,我們再採取什麼東西來教學?印光大師跟我們介紹的,因果書裡頭最好的《安士全書》。我們可以遵守印祖的教導,我們學習《安士全書》,文字好,文義都是第一流的。他說《歷史感應統紀》、《太上感應篇彙編》也寫得不錯,如果要跟《安士全書》相比,《安士全書》第一,這兩本書屬於第二。

      文字的學習要緊,我們在這上面真的要加強功夫。基礎有了,將來世出世間內外典籍,內典是《大藏經》,外面的,像《四庫薈要》你就有能力閱讀。一定要非常認真努力,我們在一起共同的學習,再也不造染業。希望我們從此以後造淨業,不造染業。染業,冤枉,染業就是輪迴心造輪迴業,出不了六道輪迴。第四句:

      【或名利刃。】

      這是比喻。鋒利的刀劍我們都知道迴避,但是世間財色名食睡我們不知道迴避,世間諺語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說實在的話,這個生死是正常現象,問題是死了以後你怎麼辦?這個問題嚴重。造五逆十惡業,你的靈性愈迷愈深,你不會向上超升,你是往下墜落,一定要知道這個事實。

      財色名食睡這五欲,在六道裡面,中下層次是不能缺少的,高級的凡夫他已經捨掉。佛在經典裡面跟我們講,六道分三個層次,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叫三界,六道也就是三界。欲界裡面有天道,欲界天,為什麼稱欲界?就是這五條沒有斷,財色名食睡叫五欲,沒有能夠斷掉,這叫欲界。如果這五條斷了,確確實實不但事上斷了,念頭也沒有,對於財色名食睡絕對不會起心動念,你就脫離了欲界。脫離欲界到哪裡去?到四禪天去,四禪天是色界,這裡頭一切眾生絕對不會起財色名食睡的念頭,我們稱為這是高級凡夫。更高級的,他連這個身都不要,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精神的世界。這個世界裡頭沒有物質,因為他們不貪圖物質,他們不需要物質,物質是個累贅,六道裡頭真正的高級凡夫。我們中國《老子》裡面就有這個說法,「吾有大患,為吾有身」,身是色法,物質,高級凡夫懂得這個東西不善,可以不要,這高級。那我們,人家不要了,我們還要執著,非常堅固的執著,這就是被物質迷了,迷在物欲裡頭,把這個色身看得比什麼都重;這個東西不是自己,神識才是自己。能夠把神識看作自己的,這個人就相當高明。

      但是佛告訴我們,神識還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是法性、是佛性,法性是從體上講的,佛性是從作用上講的。佛性實在就是本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這稱之佛性;法性,它就包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部都包括;佛性是只講裡面的一分,這真正的自己。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這個我們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學佛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什麼叫做佛?見性的人是佛。「佛」這個字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意思是究竟圓滿的覺悟,究竟圓滿的智慧;智慧是體,覺悟是用。世出世間一切法,所謂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那叫覺。這個境界也是回歸到自己,宗門的話來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華嚴經》、《圓覺經》裡頭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接受佛陀的教育,沒有別的,就是要回到我們本來是佛。這個方向目標要確定,於是人生的價值、意義就清楚、就明瞭,知道我們應該要做些什麼,哪些是我們不應該的;集裡面所說的都是不應該的。

      這個『利刃』就是貪欲。經典裡頭佛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你就離不開地獄果報,有一條就離不開,五條都具足,你的麻煩大了。我們從三惡道出來,那是什麼?過去生中造的惡業在三惡道報盡,這個惡業消了,這到善道來。到善道來,但是遇的緣不好,統統遇的不善的緣、惡緣,好了,又造惡業,為什麼?阿賴耶識裡頭還有惡業的習氣,法相經典裡面也稱之為習氣,惡業的習氣、種子。這個東西又受現前惡念、惡行的薰習,不必很長的時間,惡習氣它又薰習成一股力量,這個力量牽引著你再入惡道。

      正如《地藏經》裡面所說的。諸位要曉得地獄道、餓鬼道裡面很多鬼王,都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示現,他到這裡面去幫助這些惡業眾生脫離地獄苦,慈悲到極處。他幫助你,消你的業障,好不容易離開地獄,出去了,沒有多久又回來。他就搖頭,你看去了,去了怎麼又回來。就像這個世間犯罪的惡人,這個惡人犯了罪,被判了刑,判了一年、兩年監獄,他去坐牢。刑期滿他出來,出來之後他又不知道改過自新,出來之後又犯罪,出來沒有幾天,犯罪的時候又被抓到判刑,又判你幾年。監獄裡面的典獄官看到,你怎麼剛剛出去沒幾天,怎麼又回來?令人感慨萬千,這樣的情形太多太多,不是少數。

      我們要明瞭,這個世間,尤其是我們這一生生在人道,財色名食睡是不能缺少,但是要覺悟,要把它降低到最低的水平,決定不起貪著,這樣就好。要把它看作利刃,要非常小心謹慎,避免傷害。財,財為五家共有,最容易造業。所以有智慧的人懂得散財,這是真實智慧。要幫助那些窮苦之人,迫切需要之人,這是好事。這個世間做這種慈善事業的人很多,可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這苦難的人他為什麼遭受這個苦難?他痴根、怨業,前世今生造作種種不善而感召的。諸佛菩薩救拔一切眾生是以教學為第一。我們要想幫助這個世間一切苦難眾生,什麼事情是我們迫切需要做的?就是聖賢的教學。千萬不要以為這個社會對於聖賢教學不相信,它還有相信的人,相信的人不多,沒有關係,慢慢的就多,為什麼?教學要是真的有了效果,大家就覺悟。人受苦受難也是一種教育,他要不吃盡苦頭,他想不起聖賢的教誨,吃盡苦頭之後,什麼方法都想不通,也許有一天突然想到老祖宗的辦法,我們來接觸接觸,看看有沒有效果。這一試驗果然有效,慢慢信心就恢復。這個帶頭的人真正是無量功德。這是我們為什麼在這一生當中全心全力來提倡,我們自己這一生深受其利,我們得到好處。換句話說,我們在這一生當中通過試驗,決不是迷信,我真得到好處。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二十六歲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的。我在這一生當中,果然不錯,真的是有求必應。今天社會動亂,我不亂;人心不安,我心安。一般人對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放不下,受許許多多苦難。我明白,我放下,才知道這一放下得大自在,這一放下智慧開,這一放下物質受用不缺乏。不是說放下樣樣都缺乏,不缺乏。我們才真正理解,這一生一切物質的受用,命裡頭有的,前世今生不斷在累積,怎麼會缺乏?這個累積就是修因。佛教給我們修三種因,修財布施,財用不缺乏;修法布施,智慧增長;修無畏布施,健康長壽。經論上這樣教我們,我們認真努力去奉行,一點都不懷疑,果報果然如經教所說,我們快樂無比。

      以清淨心、以善意處事待人接物,縱然是冤家對頭,我們還是以清淨心、善意來待他。他以惡意惡行對我,我很歡喜接受,為什麼?消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佛經裡面常講「重罪輕報」,本來我這個業報,應當在三惡道去受報,現在大家毀謗我,侮辱我,傷害我,現在就報掉,將來不要到三惡道去受報。我遇到了,我感激都來不及,我怎麼會有怨恨?所以對於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永遠抱著感恩的心。現在西方人逐漸逐漸明白,生命的真諦就是愛,就是感恩。無論對人、對事、對物,永遠守住佛家講的慈悲方便,你永遠沒有過失。慈悲是心,方便是態度,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行動,都能把慈悲做最完美、最妥善的表達,那就叫方便。

      身命不是我們這一生真正的目標,身命不是的,身命是個工具,它是無常的。真正的目標是把自己的靈性不斷向上提升。今天我們的目標非常鮮明,我們只有一個目標,要在這一生提升到極樂世界,我們不求生天,我們也不求四聖法界,我們只求親近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只有這麼一個單純的方向目標。換句話說,除這個之外,統統放下。身體還在這個世間,為一切眾生多做一點好事。什麼是好事?幫助他們認識善惡,什麼是善、什麼惡,幫助他們認知,幫助他們斷惡修善,幫助他們破迷開悟,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這是準則。不符合這個標準的,我們不做;符合這個標準,我們有這個緣分,有這個機會,我們會很認真努力去做。做利益眾生的事情,決定不妨礙我念佛往生,把自行化他合而為一,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你說多麼自在!利刃只要會利用,好事情,不是不好;不會利用,割到自己的手,傷到自己的身。所以問題是要有智慧善用它,未嘗不是好事。煩惱即菩提。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苦集聖諦第五句:

      【或名滅味。】

      這個意思很深,不太容易覺察到,什麼原因?六道凡夫迷戀在世味,這個世間。世味是什麼?五欲六塵,迷在這裡頭,不知道這個世間有更好的法味。真正修行人契入境界,我們說嘗到法味,嘗到法味之後才知道,世味無有法味濃,他才對於佛法、對於聖教生起歡喜心。因此,這一條只有覺悟的人懂得。『滅味』,是世間五欲六塵之味,把法味蓋覆住,使六道眾生不知道有法味,貪著五欲六塵之味。換句話說,世間人迷於輪迴心,不知道有大菩提心。輪迴心造生死業,大菩提心出離生死,證得不生不滅,所以稱之為集諦,名之為「滅味」,意思在這個地方。

      我們在六道裡面住久了,佛菩薩跟我們說的,我們也聽不懂,這是真話;縱然佛菩薩大慈大悲,給我們講解得很透徹、很明白,當時聽了好像是懂,轉眼之間又迷了,沒有真懂。真正懂得之後,他生起嚮往之心、羨慕之心,要發心去學習,那才真聽懂。所以這個教學相當不容易,使我們常常想到《地藏經》上所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這話是一點都不假。剛強是說他的習氣,煩惱習氣確實是障礙了聖教,就是佛菩薩來跟他講,也感覺到非常困難。說淺顯的,隨順他現前的根性還容易,高一個階層的他就沒有法子接受,又何況是究竟圓滿的大法。真的,如佛所說,只是給他阿賴耶裡頭種個善根,他有這麼一個印象,實際上他不能夠理解,當然更不能落實,這是一定的道理,因此這才把水準降到最低最低。最低最低是因果教育,印光大師一生提倡的。

      我在這個星期抽了一點時間,把美國預言家凱西的這一份報告,今天大概可以看完;再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差不多可以把它看完。講因果報應,很契合現在人的根機。所以我們這一邊有不少同學,將來長住在這邊,必須要學英語,我們就用這個書做為學習英語的教材,語言學到,因果也學到,這好事情。這一本書裡面,只有很少數在我們學習當中,可以結合佛法把他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這裡頭最大的一個錯誤觀念,就是他的說法;人是有輪迴的,這肯定的,但是輪迴,人決定不會做畜生,畜生也決定不會變成人。這一個見解,在佛法裡面稱之為常見。

      佛法講邪見,邪見有兩種,一種叫斷見、一種叫常見。斷見就是不承認有輪迴,人死如燈滅,死了就完了,什麼都沒有,這叫斷見。另外一種是常見,常見是人死了,生生世世還是人,狗死了生生世世還是狗,狗不會變成人,人不會變成狗,這叫常見。這兩種都是錯誤見解。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是六道輪迴,到哪一道去受生?業力支配,自己做不了主,也不是別人替你做主,是你自己造作業力,業力牽引。最明顯的就是我們在網路上看到,今年一月二十八號紐約發生的事情,一個猶太人死了以後變成一條鯉魚,這不是人死了變成畜生嗎?畜生當然也能變成人,這就是證明,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證明,輪迴是六道,不是一道。

      像這樣的例子,人死了變成畜生,人死變成鬼道,例子很多很多。在美國,鬼屋我們常常看到,鬼屋裡頭鬧鬼,插牌子在賣,賣了十幾年賣不掉,沒有人敢住,價錢很便宜,真的鬧鬼。所以我們要給人家六道輪迴的事實真相。六道輪迴的這些記載、這些資料,東西方都很多,我們蒐集這些東西。講經,說實在的話,喜歡聽的人不多,講故事,聽的人可多。我們在大庭廣眾當中講佛經,說實在話,不如講《聊齋》能夠吸引更大的群眾,大家喜歡聽。聽多了,他就有印象,會把他阿賴耶識裡過去生中所學習的引發出來,這就是善根。

      如果我們能夠肯定因果輪迴,肯定報應相續,循環不已,就能夠改善我們現在的信心,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自然就收斂,為什麼?你將來要受果報,種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惡業肯定有惡報。所以每個人一生的際遇,不可以怨天尤人,無一不是自作自受,自己才是真正的主宰。主宰我們的命運不是神,不是佛菩薩,也不是閻羅王,確確實實是自己,自作自受。因果無非是闡明這個道理、解釋這個事實真相。從這個基礎上,人能向善,世間善人無過於聖賢,這樣再向聖賢人學習就容易,他有信心,他能生歡喜心。要逐步逐步向上提升,印光大師的教誨非常契機,在這個時代裡頭,應當以因果教育放在第一,當前迫切需要的。第六句:

      【或名仇對。】

      這個名詞也說得非常好,在中國古老的諺語裡面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換句話說,你在這一生當中所遇到的都是冤家對頭。這裡面有善有惡,但是你要知道善不是永遠保持著善,善會變成惡,惡會變成善,為什麼會變?這裡頭的因緣很複雜,牽涉到過去的因,現在的緣,因緣交會果報現前。但是怨懟不是不能化解,可以化解的,化解要有智慧,要有耐心,要有包容,要能放下。聖賢的教誨沒有別的,無非是幫助我們化解怨懟而已,真的,冤家宜解不宜結。

      人能在一生當中,不跟任何人結怨,別人縱然對我有誤會,我們知道這個誤會不是突然的,不是無因的;遠因可能是過去生中的過節,近因可能是現前我們所作所為引起一些人的誤會。最怕的是一些人現前利益上的衝突,這個利益衝突裡面,包括有物質、有精神,有地位、有權力,多方面的。如果沒有這些衝突,這個因素應當是過去生中的,都要懂得去化解。能夠忍受別人的毀謗,能夠忍受別人加給我們那些苦難,甚至於陷害都能夠忍受,沒有怨言,心平氣和。這裡面最重要的,光陰決定不能空過。

      在凱西報告裡面,他裡面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人服刑坐牢,坐了幾年的監獄。監獄裡頭沒有事情,他有個舊的提琴,在監獄裡面天天就拉這個提琴,拉的也不怎麼好,反正天天自己去拉。多少年,他的刑期滿了,出來了,沒想到出來之後,他提琴這方面的才藝發揮到高峰,成為一個提琴家。這是什麼?監牢獄裡頭他的時間沒有空過,他天天在練。我們佛門裡頭常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沒有中斷他的學習。所以他這幾年的牢獄,往後他的才藝達到登峰造極是在監牢獄裡頭學出來的,未嘗不是好事情。他要沒有那幾年的監牢獄,他想成名恐怕做不到,為什麼?他興趣是多方面,精神、時間、力量統統分散,他不能集中。這就是聰明有智慧,學習一天都不放鬆,專攻一門,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古人講得好「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能成就,像坐在監牢獄裡頭,無意也能成就,為什麼?他真的是一門深入。他在監牢獄裡並不想將來自己做一個提琴演奏家,沒有想到,無聊、無意,無意也能成就,為什麼?他真正符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像在學校讀書一樣,專攻這一門課。五、六年的監獄,不就等於大學研究所畢業了,出獄之後,畢業了,真的把成績拿出來,沒有空過。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所以順境、逆境,我常講都是增上緣;善人、惡人都是善知識,問題是你自己會不會學。宗門大德常常測驗學人,常說的一句口頭禪,你會麼?這一句話裡頭非常有學問,你果然會,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有非凡的成就,怕的是你不會。這個會就是我剛才講的,逆境、順境都是增上緣,善緣、惡緣,緣是講人事環境,善人、惡人都是善知識。你果然會學,哪有不成就的!聖人無常師,就是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裡面學成的,會學。在這裡面磨鍊,不善的念頭磨光了,善念善行在這裡面圓滿,所以他能夠離一切世間苦;換句話說,他能夠在一切世間得樂。一切世間,在佛法裡面講是九法界,包括六道輪迴,包括三途地獄。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人事物,都是自己修學的場所,用現在話是,都是自己學習的課堂,成就自己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第七句:

      【或名非己物。】

      清涼大師有註解,「己本性淨」,己是自己,「妄惑何預」。註解的話不多,文字不多,意思非常圓滿。我們一定要曉得自己的本性是清淨的,從來也沒有染著,現在還是沒有染著,如果有染著,就不能叫本性,就不能叫真性。染著到底是什麼?染著是妄心,不是真心。六道凡夫把自己的真心忘掉,所以叫迷失,妄心當家做主。妄心是什麼?煩惱習氣,我們常講自私自利,貪瞋痴慢,這些東西本性裡頭沒有。本性裡頭沒有六道,也沒有十法界,本性所現的是一真法界、是極樂世界,這本性所現的,那叫本有。不是本性所現的,叫做幻有、妄有,就是夢幻泡影。這些境界,我們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你要說無,真有夢境;你要說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常講這個境界非有非無,你要認識清楚。事有理無,相有性無,這佛在經上常說。

      這個「己」不是這個身,是講自己的真性,真性是真正的自己,這個身是假我,不是真我。《壇經》裡面所說的「本來無一物」。這個世界、剎土,或者我們講六道十法界,這裡面所有一切眾生,無非是夢幻泡影,自性裡頭沒有,你要認識清楚。自性裡沒有的這些虛幻的假相,現在你以為它真有,你在這裡面起妄想。這個妄想就是誤以為真實,於是順自己意思的就起貪愛,不順自己意思的就生瞋恨,你的煩惱從這起來的;於是就表現在行動上,分別執著,你就得造業。你造作這個業,就會把唯心所現的一真法界扭曲,它變態了,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不是別人變的,自己變的。

      所以佛在經上講「唯識所變」,唯識所變,一般人不好懂;換句話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好懂。心想就是識,隨著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境界都起了變化,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三途,就這麼回事情,你在這裡面受這個果報。什麼時候你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入佛境界,你就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上去。我們佛門講回頭是岸,岸是什麼?岸是自性,這一回頭叫明心見性,沒有回頭,迷失自性,六道、十法界迷失了自性,明心見性,這恢復到自性,把自己找回來、找到;禪宗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找到了。那個本來面目就叫做佛,見性成佛,我們用這個名詞來做代表。

      成佛,成佛是什麼?無非是恢復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恢復,這三種都是沒有限量的,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相好,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應化在遍法界虛空界,就跟經教上所說的一樣,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你既然成了佛菩薩,你跟眾生同樣也起感應道交,應以什麼身教化眾生,自自然然就現什麼身。無論在哪一個法界,六道也好,三途也好,地獄也好,你沒有不自在的。你在那裡頭現身教人,眾生受苦受難,你不受,為什麼?你住一真法界,但是你現的相跟他們一樣。度地獄眾生,你現的相是地獄身,也住地獄法界,那是什麼?大權示現,實際上呢?實際上你住一真法界,跟地獄眾生絕對不一樣,他們受苦,你不受苦。

      不受苦要假裝受苦,就像演戲、表演,為什麼要表演?身教,點點滴滴都是教化眾生,都是教材。所以為人演說,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來就這麼一樁事情。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種種的表演啟發他,讓他覺悟,我們講身教。說是說明,言教,讓這個眾生,眼耳鼻舌身意統統在接受教育,佛菩薩有這個能力。表演在哪裡?色聲香味觸法,這是他表演的項目,令對方六根接受這個教學,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這是佛法裡面講的善巧方便。

      所以佛菩薩度人,一般講比我們容易多了,容易在哪裡?他契機,他方法巧妙。我們對於眾生根性不了解,從側面去觀察、去推想,許許多多地方想錯了。想錯了,那我們的表演、演說就錯誤,不契他機,他就不能接受。他看到你不歡喜,聽你說的,他聽不懂,很可能引起他的反感,你的教學就全盤失敗,這是凡夫常常遇到的事情。佛菩薩他有能力觀機,所以他的演說決定契機。我們在經論當中看到許許多多的例子,我們現在人講案例,這個人接觸到釋迦牟尼佛,聽他老人家講經說法,甚至於一部經還沒有聽完,聽到一半,他覺悟、他開悟了;也有人一部經聽到一半,他證果了,什麼原因?契機,他有能力把他過去生中學習的善根引發出來。這是我們凡夫沒有這種能力,所以凡夫教人就很辛苦。

      實在講,凡夫的教學也是在學習,永恆沒有止境的在學習,學習什麼?章嘉大師教我們兩樁事情,學習看破,學習放下。一切菩薩證得無上菩提,也就是說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學習的總綱領就這兩句,看破放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又幫助看破,這兩個方法輾轉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看破是解門,放下是行門;看破是學問,放下是功夫,一而二,二而一;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放下是非己物。所以五欲六塵,諸佛菩薩跟我們一樣受用,你可以受用、可以享受,不能佔有,佛菩薩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所以他自在;凡夫有控制的欲望,有佔有的欲望,他就造業,差別就在這個地方。

      你真正覺悟,身不是自己的,身不是我,對於這個身要不要控制?沒有控制的念頭,決沒有佔有的念頭,用什麼心態對這個身?順其自然,隨緣,這就對了。順其自然的,這是最健康、最合理,我們常講合情、合理、合法,順其自然。一切眾生不能得解脫,不能看破,什麼原因?你仔細想想,就是以這個身體來講,還是不能順其自然。那個念頭的根源,還是想佔有,還是想控制,沒有放下。意念當中,要保養身體,要照顧身體。這在現在來講,這是正常的現象,每個人應該要做的,沒錯;你做的過分,你不能像諸佛菩薩那麼自然。隨緣是自然的,加上一點控制佔有的意念在裡面,就變成攀緣,不是隨緣;換句話說,不自然。

      自然是健康的,最健康的。我們在經教裡學了這麼多年,聽到了也會點頭,也會同意,不會反對,可是實際上呢?實際上做不到,起心動念還是有攀緣,還是有佔有的意念在裡頭,這什麼原因?無量劫來的習氣。習氣可不好斷,煩惱好斷,習氣難斷。但是習氣會引起煩惱,這就麻煩了,那要怎麼辦?我們功夫不夠深,這講的是我們經教的薰習功夫不夠,這是我自己學習五十多年的經驗,我從經驗當中得到的。如果我再能有二十年的時間,應當是這種習氣全都沒有了,這是要時間,要功夫,要真正好學,要解行相應,才能提升。不能夠因循苟且,你縱然活上兩百歲,你還是凡夫;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舊是輪迴心造輪迴業。怎麼樣把輪迴心轉變成菩提心?不再造染業,染業是輪迴業,我們把染業換成淨業,淨業是西方極樂世界,果報是極樂世界。心淨、行淨,心善、行善,這才肯定拿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往生,我們這一生的大事就圓滿。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