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2034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三四卷)  2009/1/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203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十住品第十五」,李長者的《合論》。

      我們學到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不離一佛智慧境界,其實不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們細心去觀察、去體會,然後就曉得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都不離一佛智慧境界。這裡面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依報正報有染有淨、有善有惡,這些可以說是對於一佛智慧境界有迷有悟,迷悟程度不一樣,才有實報土、才有方便土、才有同居土,有許多差別現象。佛菩薩的教誨只有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幫助不善的人變成善人,幫助染污的境界變成清淨的境界,終極的目標是幫助一切眾生回歸自性,本來是佛,所以我們在十種智明裡面就有很深的體會。

      今天我們從第五段看起,十種智明看第五,「普壞染著心智明」,這個題目好。染是方便土,是四聖法界;著是著相、執著,是六道裡面的眾生。佛菩薩用什麼方法幫助四聖法界?捨離染污,得到清淨;幫助六道眾生放下執著,超越輪迴,這多明顯!我們看到這個標題,立刻就想到我們現實的環境,可以說從有史以來,這個時間不算長,不超過五千年,這個世間的染著現在是到了最嚴重的狀況。為什麼這個狀況在現在這個時代發生?其實這樁事情古聖先賢早就覺察到,他們防範得很嚴密,世世代代都不放鬆,所以有這麼長的長治久安的盛世。最近這個世紀,可以說一百年了,在中國滿清亡了以後,我們疏忽防範;外國人也是在科學技術發達之後,把宗教神聖的教育疏忽了,信科學不信宗教,宣布上帝已經死亡,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不存在了,這樣子才造成普遍的染著心到達飽和點。我們現在看到五、六歲的兒童就有很嚴重的自私自利,有嚴重的控制、佔有的念頭,不但有這個念頭,還有強烈的行動,這多可怕!

      我記得像我這種年齡,我們生長在農村,我十歲離開農村,大概總在十三歲之前沒有這些念頭,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任何欲望,叫不懂事,一般講天真,真正是天真爛漫。童年很幸福,不知事就沒有煩惱,我從十四歲才想一些問題,以前沒有過的。現在的兒童一般講很厲害,厲害什麼?從小就被染污,被什麼染污?被電視染污,小孩一出生,眼睛睜開看什麼?看電視,電視裡面播的那些東西他天天在學,他雖然不會說話,印象非常深刻。電視演什麼?大多數都是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這個不得了,所以五、六歲他就有很明顯的這種行為。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他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從小自自然然他就養成習慣。從小養成的習慣很難變更,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影響他一生,他影響社會;如果這個影響是負面的,你說多麼可怕。

      菩薩是明心見性的人,十種智明是法身大士才具有的,他有什麼方法幫助世人斷惡修善、破迷開悟?我們看下面簡單的解釋,「謂菩薩以善巧智明」,我們在前面四種都看到「菩薩以善巧智明」,往後十條全部都是善巧智明,十種智明是一句善巧智明解決的,「普能滅壞一切眾生愛欲染著之心,是名普壞染著心智明」。我們現前這個社會,眾生愛欲染著達到最嚴重的程度,佛菩薩怎麼幫助我們?真的有善巧、有智慧、有明瞭,可惜的是眾生不能接受,眾生對於佛菩薩、對於聖賢教誨不再相信,相信科學。可是相信科學他也不是真的相信,似是而非,如果是真的相信,古聖先賢教誨裡面有科學,大乘佛法裡面部部經典都沒有離開科學,只是人家一看到這是佛經,這是宗教,這是迷信,拒之千里之外,不肯學、不肯讀、不肯研究。這就是佛家所說的佛不度無緣之人。這些眾生跟聖教沒有緣分,他不相信,他不接觸,他不能理解,更不能夠依教修行,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幫助一切眾生把煩惱習氣、自私自利、貪瞋痴慢,不能夠完全斷絕,把它減輕一點、降溫一些,這是世間聖賢都做得到,我們細心去讀誦所有宗教的經典,都有這樣的教誨,有勸導、有解釋,讓你慢慢的明白。

      大乘佛法確實講得很詳細,講得很明白,講得很周全,怎麼說周全?它從你從哪裡來的講起,這很難得,講宇宙的起源,為什麼會有這個宇宙;講我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我,這真正講到根本。我到這個人間來幹什麼的?是為了來賺錢的嗎?是為了來享福的嗎?諸位要冷靜觀察,這個世間有幾個人是享福的?賺錢的人多,他不是享福,他是來受苦的,誰享福?沒有欲望的人有福,有欲望的人就有苦,欲望愈大,苦就愈大,你要冷靜細心去思惟觀察,你才能發現。佛菩薩教導我們,我們是迷失了自性才到人間來的,到人間來,我們來幹什麼?從業因果報上來說,你是來酬償業報的。所以佛講人在這個世間,這是講通常一般人,他一句話就把你交代清楚,「人生酬業」,酬償你的業報。你過去生中造善,你這一生來享受你的善果;過去生中造惡業,你這一生要來受不善的果報,是這麼回事。這是一部分的眾生,真的是這樣的,你冷靜去觀察就曉得了。還有一部分人很幸運,所謂是有善根的,過去世中曾經親近過善知識,種的有善根,在這一生當中酬償業報,但是他有機會遇到善知識、遇到聖賢教誨。因為他過去世有善根,所以接觸到之後他能生歡喜心,他能信、能解、能行。這類的眾生,佛就說,你到這個世間來,你最重要的工作是認真學習聖教,把自己的靈性向上提升,這就對了。不是講世間名聞利養,不講貧富貴賤,是講不斷向上提升,認真的化解怨懟。冤家對頭,過去生中結的,現在覺悟了,在這一生當中這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把它化解,讓自己不斷向上提升。這個緣,於聖教緣分最殊勝的,確實無過於《華嚴》,無過於淨土,為什麼?能遇到這個緣,這太稀有了,你在一生當中就有機會很可能轉凡成聖,這還得了,這接近圓滿!要知道淨土宗裡所講的往生極樂世界,蕅益大師告訴我們,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圓滿成就,他就作佛了。

      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要多久才能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上告訴我們,十二大劫。十二大劫,我們聽起來好像這個時間好長,可是在菩薩修行境界裡面,十二大劫大概就像我們現在的十二天一樣。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生到那個地方就壽命無量,壽命是無量劫,無量劫的壽命,十二劫算什麼!說十二劫的成就,怎麼成就法?換句話說,在西方極樂世界十二劫時間之內,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部都放下,都沒有了。我們知道,放下執著是阿羅漢,放下分別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是成佛。成佛之後,無始無明的習氣需要三個阿僧祇劫才能淘汰,這是講一般,西方極樂世界不必要,他快,大幅度的提前,十二劫跟阿僧祇劫來比,太少太少了,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難信,不是我們凡夫,是菩薩難信。菩薩要斷四十一品無明,需要那麼長的時間,為什麼在極樂世界時間會縮得那麼短?這個讓我們懷疑。古大德給我們做比喻,像酒瓶,盛酒的酒瓶,酒倒乾淨了,裡面擦得乾乾淨淨,聞聞還有味道,那個味道就代表習氣,你沒法子把它除掉,只有時間長久了,慢慢自然它揮發掉,就沒有了。我們聯想到,由這個比喻來聯想,可能它一個就是放普通房間裡,一個大概放的環境不一樣,那個地方揮發的程度會很快。就是極樂世界跟其他諸佛境界裡面,我們現在講氣氛、磁場不一樣,它那個地方很快的就給你蒸發掉,這是不思議境界。這個想法有理由,不是沒有理由,我們想像當中,極樂世界的磁場跟一切諸佛如來的磁場不一樣,不一樣的原因在哪裡?阿彌陀佛的願力跟一切諸佛的願力不一樣,這是諸佛菩薩都承認的。阿彌陀佛世界,凡是去往生的人,都是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同願同行,所以他那個環境氣氛跟其他的諸佛實報莊嚴土,可以說是完全不相同。這是生到極樂世界證得圓滿佛果,他時間大幅度縮短的原因,我們要能夠明瞭。所以環境的氛圍氣氛對我們修學有極大的幫助。

      回過頭來想我們現在的社會,從前的、一百年前的社會,人要學做好人還容易,為什麼?整個社會崇尚道德,整個社會氣氛不一樣,祥和、沒有暴力。我們最近所做的實驗也給我們有很大的啟示,我們在湯池小鎮辦的文化教育中心,我們只做了三年,可是這個小鎮在中心老師們教導之下,三、四個月整個小鎮的氣氛改變了。到過湯池學習的人很多,你們自己有親身的感受,同樣的老師在其他地區教室裡面給你們講「幸福人生講座」五天,如果這個講座在湯池去做,你們的感受會完全不相同。就是湯池整個小鎮有這個氣氛,其他地方沒有,教學的時候只有講堂,講堂之外就沒有了;在湯池辦,講堂之外、中心之外,整個小鎮有這個氣氛。極樂世界在諸佛剎土裡面就像湯池小鎮一樣,這我們就容易懂了。所以極樂世界的氛圍是阿彌陀佛大智、大德、大能、大慈、大悲建立的,十方世界一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大眾,每個人也是跟阿彌陀佛,他們學習阿彌陀佛,學阿彌陀佛什麼?學阿彌陀佛的大智、大德、大願、大行,感應道交,自自然然他們就聚集在一起,所以這是在遍法界虛空界裡面的一個文化教育中心。

      十方諸佛都有淨土,都有實報莊嚴土,為什麼我們要求極樂世界,不到別地方去?這個道理我們就很清楚、很明白。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嚮往的心就非常懇切,這個世間什麼你都能放得下,你不再有絲毫貪戀,那你這一生就非常幸福,你這一生會有圓滿的成就,我們把所有一切愛欲染著統統放下。如果你對這個情形不了解、不清楚,雖相信還有疑惑;沒有疑惑,這邊愛欲放不下,都是認識不清楚的緣故。我們就明白,善巧智明,諸佛菩薩怎麼落實的?善巧智明就是落實在辦班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辦班教學,現身說法,這樣才讓眾生生起信心。佛陀為我們示現什麼都放下,物質生活三衣一缽,精神上的生活給我們示現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形相給我們示現金剛不壞身,身體健康,不生病,年歲增長他形相不衰,這些給我們大眾自自然然生起強烈的信心。人生活在世間要以什麼為目的?要以快樂為目的,要以法喜充滿,不是以賺錢、以升官為目的。賺錢你得不到歡喜,做高官你還是得不到歡喜,人生要生活在歡喜的世界,這就對了。

      所以《論語》記載孔夫子一生的行誼,第一句話就把法喜充滿顯示出來,這不是隨便編排的,有很深的用意在裡頭,你看頭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把這個擺在第一。編輯《論語》的這些人,《論語》不是夫子寫的,是他死了以後,學生編的,學生編的把這一句放在第一,用意很深,這就是什麼?重視教育,重視學習。那時候佛教沒傳到中國來,跟大乘佛法真叫異曲同工,同樣一個看法、一個想法。大乘佛法是法喜充滿擺在第一,怎麼知道?中國寺廟的建築,你一進山門,進到寺廟去你頭一個看到山門,山門是一個建築物,是什麼?天王殿,天王殿正當中,面孔對著大門的是彌勒菩薩,你看彌勒菩薩那個樣子就是歡喜!把他擺在第一跟《論語》上第一句話很有意思,它就對照起來了。彌勒菩薩所示現的就是常生歡喜心。古人有兩句話顯示彌勒菩薩的表法,「生平等心,成喜悅相」,教你入山門頭一眼看到的要生平等心,你才有喜悅相。這一生在這個世間處事待人接物,你能把這個抓住,你修行的方向目標就掌握住,無論對人、對事、對物,心要平等,相要慈悲,就是相要歡喜。你們想想看,跟《論語》上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不是相應的?這是聖賢教誨,所謂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這就是特別強調教育。

      我們看這裡「善巧智明」,我們用《論語》第一句話,用佛門裡面這個設施天王殿,你就能想到善巧智明怎麼落實。天王殿裡面供奉的四大天王是護法,護誰?護自己,看到之後提醒自己。東方持國天王,你看看,持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怎樣才能保持國家?負責盡職,它代表這個意思。負責盡職要做得好,一定要明瞭中庸之道,佛法裡面講中道,中國老祖宗講中庸。不偏不邪叫做中,言語造作表現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過分,譬如對人,過分顯得巴結,不及顯得傲慢,一定要達到中道。所以護國天王手上拿個琵琶,樂器,不是他喜歡唱歌,它表法的。弦樂器你看看,你太緊它就斷了,緊得過頭它斷了,鬆了它不響,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音色才美,它取這個意思,就是取中庸之道。中庸在日用平常當中,在儒家就是禮,在佛法就是戒律,戒律是個標準,就是中的標準;禮、中的標準。現在我們講求扎根教育,儒釋道三個根,這就是三個標準,三個中道的標準。《弟子規》是儒家的中道標準,《感應篇》是道家的中道標準,《十善業道》是佛法裡面的中道標準,一定要遵守。南方增長天王,增長就是老祖宗教導我們的天天要求進步,苟日新,又日新,天天要有進步;佛法裡面講的精進波羅蜜,就這個意思。特別是在德行、在靈性的境界,天天要向上提升。怎麼向上提升?淘汰煩惱習氣就上升。如果煩惱習氣很嚴重,有辦法做到一年比一年輕,那就是好事情;煩惱習氣一年比一年輕,你的智慧福德就一年比一年上升。所以學佛的同學要記住,如果我們煩惱習氣跟去年差不多,那就是說你今年沒進步;甚至我的煩惱習氣比去年還嚴重,那你已經退步了。煩惱習氣的去向是三惡道,這個東西要是嚴重,那就三惡道去了。智慧福德要向上提升,要往上升,這裡頭最殊勝的是念佛,念念心中有佛。有佛道、有佛心、有佛願、有佛行,那恭喜你,你這一生非常可能成佛,為什麼說非常可能?你真的堅持,你就決定成佛。這是世出世間第一善事,沒有比這個更善了。佛的心是清淨心,佛的願是幫助一切眾生圓成佛道,佛的行就是為一切眾生表演一個斷惡修善的樣子,表演一個破迷開悟的樣子,表演一個轉凡成聖的樣子,讓大家學習。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表演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在《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跟五十三位的佛菩薩,那些善知識都是佛菩薩,他們表演給我們看,男女老少、各行各業。

      我曾經聽人說:善財童子命好,遇到文殊菩薩,又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識,我們現在找一個善知識都找不到,很羨慕。他不知道善財童子遇到的文殊菩薩、遇到的那些善友,統統都在我們面前,只是我們不認識。五十三位善知識他是表法的,代表我們現前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們細心去觀察,出家的不多,好像有同學細心去查了一下,出家六個人,其餘都是在家的,從事各種不同行業,就是我們從早到晚你所接觸的這些人。如果你有善財的心,有善財的願,那這些統統都是善友,天天幫助你向上提升;如果你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隨順自私自利,隨順貪瞋痴慢,那這些善友都變成妖魔鬼怪,幫助你趕快進三途。所以古大德說了一句公平話,說外面沒有佛也沒有魔,境界上都沒有,佛跟魔是自己心裡變現的。自己心是佛心,你看到一切眾生、山河大地全是佛;自己心是邪心,那看到諸佛菩薩也都是魔了。這個話講得很公平,是講真話,跟《華嚴經》世尊常講的一句話是一個道理,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佛,全都是佛;你心想魔,全都是魔。確實事實真相是無佛亦無魔,就看你用的是什麼心。

      我們在這些地方體會得,菩薩的善巧智明可以說完全落實在教學,教學是全面的,佛法的術語叫三輪教學。三輪是身表演,做給你看;意裡面念念不忘幫助眾生;口答問,你有疑難,詳細給你解釋,身口意三輪教化,永遠沒有休息。我們從這個地方才能體會到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有多大,不疲不厭,永無休息。都在身邊,都在周圍,哪天我們省悟、覺悟、認識了,一切眾生在我們面前表演的統統都是。他表演是正面的,我們要好好的向他學習;他表演是反面的,提醒我們自己,讓我們反省我有沒有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對他感謝,他提醒我。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概是負面多、正面少,這是什麼原因?負面提醒我們自己負面習氣太多,煩惱太多,讓我們時時刻刻反省,時時刻刻改過自新,你的長成很快。你明白這個道理,你還會批評人嗎?不會,你會像普賢菩薩一樣,看到一些人作惡,你存的是什麼心?他沒有惡,他是善人,他表演給我看的,讓我發現自己的惡,我要回頭是岸,沒有把作惡的人、把作惡的事放在自己心上,這叫真修行。這就是普賢菩薩十願裡面第二所講的稱讚如來。只看到別人的好處,只看到別人的善處,真的沒有惡,佛菩薩故意示現的,故意表演給我看的。他真作惡!不是他真作惡,他表演得很逼真,讓我看得很感動。所以你成佛,什麼時候成佛?什麼時候你眼睛看到一切眾生個個都成佛,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凡夫看佛菩薩也是凡夫,這個道理要懂。

      在今天這個亂世,我們要想幫助苦難眾生,從哪裡下手?從自己下手,從自己的良心下手,我自己先改變。你看到許許多多人心不善、言不善、行不善,天天接觸,一接觸回想我有沒有善,也就是廣大社會群眾在提醒我有沒有回頭。我不要希望別人回頭,希望別人回頭錯了,我回頭,這個重要。別人呢?別人種種示現都是來幫助我的,都是來教化我的,都是我的善知識,就像善財童子一樣。善財之所以一生成就,沒有別的祕訣,就是在菩提道上學生只有他一個人,他沒有同伴,有同伴就有障礙。同伴怎麼?我們兩個程度差不多,我何必要尊敬你!沒有同伴就是個個都是我的老師,個個都是佛菩薩在示現表演,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在提醒我,希望我在這一生當中證得究竟圓滿佛果。善財童子沒有辜負大眾的期望,他一生真成佛了。他的方法,我們每個人可以學得到,因為他是屬於漸修,他是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往上提升,他不是像惠能大師那樣。惠能大師是一聞千悟,我們做不到;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我們也做不到,那是上上根人。善財給我們做的這個榜樣是普通人,不是上上根人,他是爬樓梯,一個階級一個階級往上爬,不是難事。所以你要懂得訣竅在哪裡,要從這個地方掌握到,就是肯定,我們教學的時候在理論上也是這麼講,肯定人性本善,承認一切人都是好人。

      學佛你首先要肯定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就等於中國傳統老祖宗教給我們的人性本善,你要承認這一點。他所做的,他是表演,他演給誰看?演給我看的,幫助我回頭的。他演善行,我想想我有沒有,有要保持,不要失掉;他演的是不善,我也想想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想想沒有,我不能犯,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留意我不犯這過失。你要這樣學,你的不善天天減少,不善少了,善自然就往上升,就天天往上升,這一生足夠的時間讓你轉凡成聖。什麼是最大的過失?看到別人過失,把這個過失放在自己心上,放在自己口裡頭,這就是最大的過失。不但佛這麼說法,中國古聖先賢也是這個說法,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跟一些眾生結怨,怨是這麼結的。常常喜歡批評人,這是凡夫見解,這是無始無明習氣,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修行這兩個字的意義要搞清楚,行就是行為,我們的思想見解、想法看法這是意的行為,我們的言語是口的行為,我們身體動作是身的行為,行為再多,不外乎身口意這三大類,這三大類的行為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

      頭一個,我們心裡常常記著別人的不善,這個人幹壞事,那個人幹壞事,我們的心就不善,就錯了,我們的心是清淨的。諸佛如來常說,賢首國師《還源觀》裡面第一句話就講我們的清淨心,「自性清淨圓明體」,那是我們的真心,那就是我們的本善,沒有一點缺陷。我們今天為什麼變成那麼不善?就是把別人一切不善、垃圾全裝在自己清淨心裡頭,心就不清淨了,這個錯了。什麼時候覺悟,把我們清淨心裡所裝的這些不善,全部都把它倒掉,從此以後決定不放別人的垃圾?你看,自己的清淨心變成別人的垃圾桶,這大錯特錯!自己清淨心要裝一切善法,這就對了;口裡面不批評一切,讚歎。你要曉得,真正的惡人他做很多惡事,從來沒有一句批評,都是讚歎,那個人慢慢良心會發現,那你真的就度了一個人。批評他、毀謗他、譏笑他,就跟他結冤仇。冤仇可不能結,結了冤仇,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他也出不了輪迴,在輪迴裡面就形成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這個事情幹不得。他毀謗我,他諷刺我、侮辱我,我接受,若無其事,我還感恩,為什麼?他替我消業障,想到大概我過去世是這麼對他,今天遇到了,他要這樣對我,一報還一報。現在文化界裡面說這種叫阿Q精神,我們學佛的叫阿Q菩薩,它真能化解問題。如果你採取對抗,那是對立,不能化解問題,使你的問題反而惡化,這就錯了。阿Q精神能老實念佛,他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所以我說他是菩薩,他不是凡人。

      只有我們心地清淨,頭腦清楚,才能把這些事實真相發現出來,知道我們自己應該怎麼學法。善財童子在《華嚴經》的表演,用意太深了,《華嚴》這麼大的經,這麼圓滿的境界,你聽了,前面是解釋,聽清楚了,你怎麼能契入?他那一表演,我們就明白了,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我們所遇的這些境界,有順境有逆境,有善緣有惡緣,天天薰習,天天接受,一切人事物統統來教我。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哪裡?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就是工作,就是處事待人接物,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活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發現大本的,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那是形容,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無處不是,無時不是,沒有一個眾生是在《大方廣佛華嚴》之外,沒有,一個都找不到。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解,那不過是提示一下,最重要的,我們自己要覺悟。所以舉一隅一定要有三隅反,要懂得佛說法的弦外之音,這樣才能得受用。

      我們就曉得,我們的修行日夜都沒間斷的,我們放下煩惱習氣也是晝夜不中斷的,向上提升境界還是晝夜不中斷的,他進步怎麼會不快!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這個話都是千真萬確,關鍵在我們會不會。佛菩薩、祖師大德為我們講解,沒聽懂,聽懂之後會不會?這個會不會是會不會修行,念念修正自己錯誤觀念,這個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的言語行為都是觀念在指揮,我們的觀念正,言行自然就正;我們的觀念錯誤,言行肯定也跟著錯誤。最重要的是在心上修,這是大乘法,小乘法在事上修,在身口上修。大乘法在心上修,但是身口意是密切相關,內外是一不是二。《華嚴經》是大乘圓教!所以,確確實實普能滅壞一切眾生愛欲染著。你看看,煩惱無量無邊,把愛欲擺在第一,這也是佛法裡面常說的「愛不重不生娑婆」,你為什麼會到這個世間來?到這個世間來就是因為愛欲,愛欲斷了你就不會到這個世間來;「念不一不生淨土」,這話很重要,什麼人有把握生淨土?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人決定生彌陀淨土,感應道交。

      我們想到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他心裡有什麼?心裡面只有錢,怎麼樣賺錢,怎麼樣自己的錢愈來愈多,心裡只有這一念。這一念我們知道,他將來到哪裡去?他將來到餓鬼道,他修的是鬼道。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他修的是淨土,他是阿彌陀佛的道。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什麼你就得什麼。可不能生瞋恚,對這個也不喜歡,對那個也討厭,還常常有報復的念頭,這不好,這是走地獄道。如果說世界既然這麼亂,隨它去,也不想知道,每天糊裡糊塗過日子,過一天算一天,這種人叫愚痴,走畜生道。還不如一心落實《弟子規》,一心想著《弟子規》、落實《弟子規》,那是修人道,他來生肯定得人身。《弟子規》做得非常圓滿,百分之百能做到,他會生欲界天。這就是佛菩薩常說的人生酬業,也是《華嚴經》裡面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看你想什麼。善巧智明就是天天上課,天天學習,上課學習有有形的、無形的,有形的是課堂,課堂作業這是有形的;無形的是什麼?離開課堂之後,整個社會就是個大課堂,就是實習,你在大課堂裡面去實習。工作是實習,處事待人接物是實習,你日常生活規律也是實習,你的課程沒有中斷過,課堂的學習他馬上又用上了,這是諸佛菩薩的善巧智明。

      釋迦牟尼佛做到了,他給學生講解的時候是上課,不講解的時候,你看他的生活,你看他的工作,他的工作就是教學,還要身教,做出榜樣來給人看。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我們這一想是真的,他對一個人說法是講經,對兩個人說法也是講經。記錄下來就是經典,有不少記錄下來了,我們相信還有很多沒有被記錄下來。我們在《阿含經》裡面看到有很多經不長,只有二、三百個字,裡面只講一、二樁事情,我們就想一定是有人向世尊請教,世尊給他解答,但是這個問題不是他一個人的,很多人有同樣的問題,所以記錄流傳給後世。我們這就知道,世尊一天到晚只要開口說話都是經典,都是在講經,沒有中斷過,不僅僅是在課堂,課堂之外都不例外,也沒有偶然的事情。當年住在祇樹給孤獨園,園裡面有一點工程,大概是蓋寮房,佛在地上看到一窩螞蟻,他看了就好笑。旁邊這些弟子們看到佛在那裡笑,就問他老人家您笑什麼?笑那螞蟻。為什麼笑螞蟻?這一窩螞蟻,七佛都過去了,牠還沒有離螞蟻身。不是說牠壽命長,牠愚痴,牠執著牠的身是螞蟻,死了之後又到這個窩裡頭投胎做螞蟻。說牠愚痴,說牠執著,七尊佛都過去了,牠還在這做螞蟻,你看,這都被記錄下來了。所以我們從這些地方就體會到,他老人家說法四十九年不是指課堂,一切時、一切處,面對一切眾生無不是那麼樣的慈悲,那麼樣的教導。

      然後我們就能體會到,所有的這些宗教創始人,用佛法的話來說,都是佛菩薩應化在世間,顯示出大慈大悲、大德大能、大智慧的教化,都是希望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可以說是所有一切宗教教學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方向,不只是佛法如此。方向目標都一致,可是程度上確實有淺深、廣狹不一樣。現在我們學佛之後明白了,為什麼有這麼多不一樣?眾生根性不一樣,眾生所造的業不一樣,不是在法門上有差別,法門確實像《金剛經》上所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現前看看我們這個世間社會,在中國很明顯,自古以來中國可以說是古聖先王都懂得這個道理,教學。所以「學記」裡面記載著,「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國,我們今天講建立一個政權、建立一個國家,什麼事最重要?教育最重要。只要把教育辦好,國泰民安;疏忽教育,社會就會動亂。

      在中國古代確實維繫國家社會安定最重要的是家,古代中國人的家是大家庭,我們常常聽到五代同堂,不分家的。五代同堂一般至少有二、三百人,如果人丁興旺的總有六、七百人,這麼大的一個家,這是社會團體,現在家沒有了。從前家真的有天倫之樂,它有規矩,沒有規矩家就亂掉了,所以它有家道、有家規,《弟子規》就是家規,是共同家規的一部分,另外還有不同的,每一家他經營的事業不一樣,所以他還有另外他們的規矩,這是共同的,這一百一十三條是共同的;有家學,私塾就是自己家裡面的子弟學校;有家業,這個家族經營的事業。從小孩一出生就接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在家裡面是好子弟,在社會上是好公民,他的心善、言善、行善,社會上沒有壞人,所以這個國家長治久安,太平盛世,怎麼出來的?家,家的功能太大了。從前在一切行業裡面,做官是最舒服的,沒有事情做,沒有案件,人人都是好人,沒有犯法的,一年當中有幾個案件就很多了,哪像現在!特別是治安機關裡面,案件辦不完的,在從前沒有,就是教育辦得好,所以家對於社會安定貢獻太大了。現在家沒有了,所以我這些年來常常想,中國家的精神跟功能太好了,我們非常羨慕。家的功能是養老、育幼、傳宗接代,家的精神是倫理道德,這樣好的精神跟功能一定要繼承下去,對這個社會才有真的貢獻。

      像中國過去傳統的大家庭不可能再恢復,那誰來繼承?我常常聽人家講什麼企業家,我就想到企業要能把中國過去家的精神、功能繼承下來,好事情。很難得我找一個搞企業的人,他非常樂意接受,我說好,你試試看,做一個實驗。他的企業員工有一千多人,我說你這就是一個大家庭,你是這個家庭裡面的家長,你要把所有員工看成你自己的兄弟姐妹;所有員工的父母,你要看成是你的叔叔、伯父;所有員工的兒女要看成自己的子姪,你這個企業會辦好。你這個企業一定要辦一個養老院,不一定用這個名字,或者你搞一個別墅、搞個山莊,照顧你員工的老人,你要負責養育他們,養老;你要辦一個子弟學校,教導你員工的子弟,這個企業就是一家人。那你的員工也把你看成父母,這個企業就是一個家,把中國真的幾千年來好的傳統繼承下來,延續下去。你們的子弟學校要教倫理、要教道德,也就是要教《弟子規》、要教《感應篇》、要教《十善業》,教出來的下一代都是好人、都是賢人。這批子弟將來就是繼承你們自己公司的事業,你們的接班人在這裡培訓,世世代代相傳。如果在中國我想能夠有二十個這樣的試驗點,不難,可以做得到。現在山東青島劉總也走這個方向,那現在就有兩個實驗點了,這個實驗點愈多愈好,我們中國傳統的文化就能復興起來。

      中國傳統文化教人,人人是好人,沒有壞人,重視倫理的教育。倫理是講關係,人跟人的關係,父子的關係、夫婦的關係、兄弟的關係、朋友的關係、君臣的關係,君臣就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關係要清楚。如何處理這個關係是德,這個五倫,五種關係是道,它是自然的,不是人為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是自然,這是道。父子有親、君臣有義,這是親義,這是德;展開來,中國人講五常,仁義禮智信;再演變成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要教這個東西。這是中國教育的大根大本,幾千年沒有改變過,只是到最近這一百年才疏忽,沒有重視這個教育,社會亂了。如何挽救?還是把老祖宗的東西找回來,社會就安定,天下就太平。所以我們現在希望企業家,希望團體,像寺院也是個團體,應當把傳統家的精神跟功能做出來,不但可以救中國,它能救世界,把世界從動亂當中再帶回安定和平。

      所以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人家沒有說錯,看得很準。我在劍橋、倫敦大學講演的時候提到,我說這是你們英國人說的。他們漢學系的這些學生也非常可愛,我跟他們見面,我很佩服他們,他們能夠讀中國的古籍,說一口標準的華語。孔孟學說、大乘佛法真能救這個世界嗎?他們是研究這些東西的,我問的時候沒人回答我。我說難道湯恩比博士說錯了嗎?也沒有人回答我。最後還是輪到我說話,我說湯恩比博士的話沒說錯,我們要用智慧去解讀。大家提到儒,馬上就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講到佛,一定就想到《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講這個東西。他們也在研究這些,對這個社會有沒有幫助?實在講沒什麼幫助。應該怎麼樣解讀?要解讀,那就是儒跟道的根在哪裡?我說這些經典是枝葉花果,枝葉花果從哪來的?根長出來的,儒的根就是《弟子規》,道的根就是《感應篇》,佛的根就是《十善業》。《十善業道經》不長,佛兩次講到人天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菩提,都依這個根而成就。這三種根就是我們常講的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這三種教育要是普及到全面,社會就有救了。至於像四書五經、十三經、大乘這些經典,是高等的哲學、高等的科學,那是少數人向上提升的。社會上大多數的人,只要能過太平日子、幸福美滿的人生,他就很滿足了,那個根就起作用了。這樣子你才曉得,聖賢人的教學對全民都起作用,中下根性的他能滿足,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根性很利的、很高的,有高等的哲學、科學讓他去學習。所以中國傳統裡面好的東西太多了,不可以誤會,不可以隨便批評。

      譬如現在講民主,民主在這個社會上有沒有效果?弊病很多。民權是外國人提出來的,現在至少我看有一千五百年了,民權這個問題到現在都沒有辦法讓人感到滿意,什麼原因?這些都是講制度。我們現在了解制度不是重要的,人的素質教育最重要,人要是好人,什麼制度都好;人心要是壞了,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搞這個東西,什麼制度都沒用處。還是中國古人講的話有道理,「人存政舉,人亡政息」,那個人是好人,善人,他要在位的時候,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真正是愛人民、愛社會、愛國家,做出犧牲奉獻;人要不是好人,再好的制度,他要是得到之後,滿足他自己的欲望,那個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他是個國家領導人,希望把一國財產變為自己私有,他有沒有滿足?沒有滿足,他還希望全世界的財富變成他一個人的,也許他還不滿足,人的欲望沒有止境的,受苦的是人民、是百姓。所以中國古聖先王提倡素質教育擺在第一位是有道理的,就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只要有這個東西,無論什麼樣的制度都能做出好事,這一點我們不能不懂。學佛真的,方東美先生講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我們過年為什麼在一起學習《華嚴經》?最高的享受。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