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897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九七卷)  2002/11/2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0897

      請看這一段後面的三首偈,「通結染淨因」:

      【譬如眾繢像,畫師之所作,如是一切剎,心畫師所成。】

      下面一首:

      【眾生身各異,隨心分別起,如是剎種種,莫不皆由業。譬如見導師,種種色差別,隨眾生心行,見諸剎亦然。】

      這三首是通結染淨因。第一首,清涼大師告訴我們,「隨心染淨因」。首先他舉比喻來說,比喻容易懂。『譬如眾繢像』,「繢」跟我們現在常講繪畫的「繪」是一個意思,音也相同。『畫師之所作』,畫家他能繪畫。上個月江逸子老師在我們這邊小住,為我們畫了地獄變相圖。現在他回到台灣,這個畫稿是在此地完成的,他還要補充,還要整理。我相信他下一次來的時候,這個地獄變相圖一定畫成了。我看過他的畫稿,畫得非常好,畫稿完全是素描。這兩句比喻不難懂,比喻什麼?這就是一切佛剎,這一切佛剎就像畫一樣。什麼人把它畫成的?『心畫師所成』,這不是普通的畫家,是你的心畫成的。佛在大乘經裡面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出現品」裡面佛說,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就好比是「眾繢像」,無量無邊幅圖畫,這個圖畫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從心想生,心想就是此地講的「心畫師」,它所成就的。

      這個「心畫師」就是自己的性識。性是真心,識是妄心,妄心是依真心而起的,迷失了真心,我們就叫它做識。由此可知,說「識」就是帶了迷惑的真心,它把真心所現的相分扭曲了。這個扭曲並不是真心現的相分是真的被扭曲,不是的。如果真的被扭曲,那麼其他人看到也會看到這個扭曲。為什麼覺悟的人看到是真相?絲毫沒有改變,就在眼前。我們再用一個比喻來說,現在戴眼鏡的人很多,沒有戴眼鏡,好眼睛,看外面的景色很清楚很明白。每一個不戴眼鏡的人看的都一樣,那叫實相,唯心所現。戴上眼鏡,看到外面色相,不一樣。戴一付紅色的眼鏡,看到所有一切色相都帶紅色;戴個綠色的眼鏡,看到所有的色相都變成綠色。外面的景象有沒有變紅,有沒有變綠?沒有,但是他自己看到確確實實是變成紅色的,變成綠色的。為什麼?他的眼睛上掛了一付眼鏡,他把外面的景象扭曲了,並不是外面景象真的扭曲,不是!由此可知,妄心就好比是眼鏡,有色的眼鏡,這有色的眼鏡不止戴一付,凡夫總戴上幾十付、幾百付,你說他看外面的景觀,怎麼能看得清楚?我說的話不是假的。八個識就是八付,五十一心所就是五十一付,每一個色相應的心所,多寡又不一樣,所以凡夫眼睛上戴上有色眼鏡,是幾十付。這是世尊在經上略說,如果要細說,那不可說不可說,這是真的,一點不假。

      佛說法都用歸納法,說總的綱領原則,不能細說。譬如心所法裡面,「貪」這個字是總綱領,貪包括多少?範圍多大?於世出世間法起貪心,無量無邊。你懂得這一個心所如是,其餘心所哪一個不如是!於是你對於唯心所現的一真法界,你怎麼能看得出來?什麼時候你能看出一真法界?你把這些障礙,這些有色眼鏡全部拿掉了,真相大白!就是這麼個道理,這就是事實真相。這許許多多種種不同的有色眼鏡,大經裡面又把它說成妄想、分別、執著三大類。什麼人覺悟了,把這個統統都放下,然後你就見到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真相你才見到。見到這個真相是唯心所現之相,當然同時你也通達明瞭唯識所變的真相,從此之後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迷惑了。這就是我們常講的智慧開了,明心見性。無量無邊現象當中見性,哪一相都見性!所以說哪一法不是真實的?法法皆真。迷了之後,沒有一法是真的;悟了之後,法法皆真,這個事實真相要細心去參究。

      下面這一首,『眾生身各異』,這是說九法界眾生。我們不必說那麼大的範圍,我們只看看地球上,這是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地球上這些眾生。所謂眾生,意思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形相,這個形相就叫做「身」。這個世間哪一樣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動物是的,植物也是的,礦物也是的,乃至於自然現象;風起雲飄,太陽熱,月光清涼,都是眾緣和合而生,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因不一樣,緣不一樣,果當然也不一樣。就是眾生裡面,我們單單說人,把這個範圍縮得很小,說人。人裡面範圍再縮小,再縮小是什麼?是自己。只要我們很冷靜的去思惟觀察,像楞嚴會上波斯匿王一樣,我們想像我們十歲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身形是什麼樣子?二十歲的時候,跟十歲比較一下,不一樣;三十歲跟二十歲比,也不一樣;十年十年比,差異非常明顯。再說細一點,一年一年比,年年不一樣。再細一點,月月不一樣,天天不一樣,這是什麼道理?『隨心分別起』,你的念頭不一樣。

      幼年的時候,童年的時候,妄念少,所以你還能保持幾分天真爛漫。年歲逐漸長大了,對於五欲六塵漸漸被污染,天真失掉了,情欲增長;真善少了,邪惡多了。我這個說法,諸位不難懂,為什麼?我們自己都是過來人。什麼人能夠在一生當中,保住你的童心那一分天真,要是幾十年不變,你就是有道之人,不是普通人。佛門裡面修行法門很多,有一門叫嬰兒行,就是修這個,永遠保持自己的天真。換句話說,決定不受外面境界的染污,這要定功,這要智慧。智慧能看破,定功能不染,不染就是放下,放下什麼?放下所有一切的污染,能不受它的害,這是真功夫。佛菩薩的成就如是而已。佛菩薩在九法界示現種種不同的身相,教化種種不同的眾生,他的能力就是自己能做得了主,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而不染,本事在這裡。我們凡夫差就差在這個地方,凡夫跟眾生和光同塵立刻就被污染。污染的相是什麼?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統統現前,這是染著的相。就不能像諸佛菩薩一樣,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如如不動,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慧!他不是分別,他是智慧。雖然明瞭,他樣樣都不沾染,不沾染是什麼?心裡面沒有絲毫罣礙。也就是說,世出世間一切法,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菩薩根塵相接觸的時候,從來沒有起過心動過念。起心動念尚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個我們稱為真人,聖人,稱他作佛,稱他作菩薩。

      我們今天要學佛,學什麼?就學這個本事。在哪裡學?在日常生活當中學,在跟一切大眾相處當中學。怎麼個學法?諸位千萬不能夠誤會,我們要學著一切也學像佛一樣,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學成個呆子,你學成木頭,你沒有懂得語言的意義。跟大家生活完全一樣,活活潑潑,決定沒有把境界放在自己心上,這叫做不染著。身決定沒有污染,染在哪裡?染在心。心改變了你身的形相,污染嚴重,這個身就不健康,這個身就生病,這個形就短命。所以不是六根不接觸六塵境界,照樣接觸,決定不放在心上,心地清淨一念不生,外面形相上和光同塵,跟大眾沒有絲毫差別。凡夫看不出來,凡夫不認識。什麼人看得出來?境界相等的人看得出來,境界比他高的人看得出來。初地菩薩跟初地菩薩在一起,彼此明瞭;初地不知道二地境界,二地知道初地境界。覺悟的人知道迷惑眾生的境界,眾生不知道覺悟人的境界。「隨心分別起」,小從身說,身從自己一個人來講,早晚情緒,早晚念頭,剎那不住,不止千變萬化。再看大的,就不例外。

      『如是剎種種,莫不皆由業』。大的來講,法界、剎種、佛剎也是因緣生,果報不相同;極樂、華藏大同小異,如果跟娑婆世界相比,差別懸殊。什麼原因?「莫不皆由業」。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分別起業因」。注意到這句裡面的話,分別起業因。「即以正喻依,亦是以因喻緣,心即是因,招異熟果,果之粗妙,蓋由業緣」。這個心是指心裡頭的念頭,大乘經上常講的「心想」,也就是妄想;妄想分別執著,都是「分別起業因」。有因,因遇到緣,果的相就現前。果的相不一樣,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妙!五濁惡世依正莊嚴粗惡不妙!現在這個世界,諸位想想,什麼是莊嚴?你想到五濁惡世,核武是莊嚴,現在講生化武器是莊嚴。還有沒有公布的,我們一般人還不知道的,所謂祕密武器,高度大量殺傷的這些武器,現在這個世界上這是叫莊嚴;這個粗妙到極處,統統是業緣變現出來的。十方世界諸佛眾生剎土無量無邊,種種不同,道理在此地。

      諸位必須要記住,宇宙再大,無量無邊無盡無際的剎土,總不出「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性、妄識都是自己。這個道理要懂,這個事實真相要多想想;想明白了,你自然就肯定,肯定了,你修行就有門路。你就知道無量無邊的宇宙眾生跟自己是什麼關係,搞清楚了,不迷惑了。那麼肯定你的生活態度會改變,你對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必然也有所改變。這個改變就是改迷為悟,改惡為善,然後改凡為聖。教下的學人,真實功德利益由是而生。我們再看末後這一首:

      【譬如見導師,種種色差別,隨眾生心行,見諸剎亦然。】

      前面兩句是比喻,『譬如見導師』,導師對我們來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如果就華藏世界來講,導師是毘盧遮那佛。每一個人見佛,佛的色相不一樣。就在我們的世間,也能找到很明顯的例子。早在一九八二年,二十年前,中國大陸剛剛開放,香港寶林寺的聖一法師約了幾位同參朝普陀山,拜觀世音菩薩,在梵音洞,在洞的外面拜。他們三位出家人還有幾位居士,拜了半個多小時,觀音菩薩出現了,大家非常歡喜,有了感應。他們去了大概是有七、八個人,七、八個人裡面也有好幾個什麼也沒有見到,三位法師見到了。回來的時候彼此交換心得,共同分享。聖一法師見到的觀音菩薩是金色的,全身金色,戴毘盧帽,就像地藏菩薩那個帽子一樣,戴毘盧帽,觀世音菩薩。我們學院齋堂(吃飯的地方),齋堂上面也供了西方三聖,這一組西方三聖,觀音菩薩跟大勢至菩薩都是戴毘盧帽的,聖一法師見到是這種相。另外一位法師見到的是白衣觀音,像我們一般畫的畫,白衣觀音,不一樣;第三位法師他也見到,他見到是個出家比丘相。三個人同時在拜,同時都見到,每個人見到的不一樣!「譬如見導師,種種色差別」。聖一法師還在,現在年歲大了,這兩年身體不太好,我曾經去看過他。

      第三句把這個業因說出來了,「隨眾生心行」。心是念頭,念頭是心的行為,是心意的造作。佛法裡面講業講三種:身業、語業、意業,心行是意業。如果把心行展開來講,心行包括了三業,包括身業、語業、意業,用心行總括了,都包括了。眾生的心行不一樣,跟佛菩薩的感應也不相同,所以見相不一樣。佛菩薩沒有身相,這個諸位要知道的。眾生有身相,為什麼眾生有身相?眾生有分別執著,所以就有身相。執著這個樣子就是我,堅固的執著。諸佛菩薩知道這個身不是我,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因此他的形相是隨眾生心想生。我們有執著,就沒有辦法從眾生的心想生,眾生想我胖一點,我也胖不了;想我瘦一點,也瘦不了。為什麼?我有堅固的執著,抗拒他的心想。佛菩薩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能夠隨眾生的心行。

      梵音洞裡面看觀世音菩薩,每一個人看的都不一樣。說實實在在的話,根本不可能有兩個人見菩薩相是完全相同的,不可能。為什麼?這兩個人的心行不相同。縱然大同,裡面還有小異,他見的相怎麼可能是一樣的?幾時我們自己如果修行功夫到家了,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那你也能跟法身菩薩一樣,隨眾生心行現相。《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行是感,佛菩薩有應。所以現相從哪裡來的?從感應來的。諸佛如來、菩薩聲聞,應化在九法界,應化在人間,無不是隨心應量,感應道交。因此古大德教念佛人,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西方淨土是唯心淨土,這個話說的是真話。阿彌陀佛在哪裡?自性變現的。西方淨土在哪裡?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心現識變,離開性識一切法都沒有了,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過來人說的話。

      末後結歸到正說,「見諸剎亦然」。一切諸佛剎土,《般若經》上講的,夢幻泡影,心現識變。所以一切眾生見諸佛剎土,就像見佛菩薩的身相一樣。隨眾生的心行,各個的見量不相同,「種種色差別」。法身菩薩在我們這個世界,跟我們生活在一起,他見的這個世界是一真法界,清淨莊嚴。我們見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這個世界到底是清淨莊嚴還是五濁惡世?說實在的話,世界既沒有五濁惡世,是也沒有清淨莊嚴。你見到清淨莊嚴,你用清淨心見的;他見到的是五濁惡世。他怎麼見到五濁惡世?因為他有劫濁、有見濁、有煩惱濁、有眾生濁、有命濁;他有這麼多的妄想分別執著,把一真法界變成了五濁惡世,是這麼個道理。

      彌陀就是自心,自心就是彌陀;此地就是淨土,淨土就是此地。你見不到是你心行有問題,心行不善;那個人見到了,那個人心地純淨純善,就這麼回事情。所以西方剎土,經上講十萬億佛國土;十萬億佛國土就在眼前,就在那一念之間,看你能不能轉得過來。轉過來是佛境界;轉不過來,六道凡夫。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看下面十八首偈,「法說」。這裡面分三段,第一段有六首偈,說明「染淨」。第二段有四首偈,說明「成壞」。第三段有八首偈,說明「苦樂」。我們現在看第一段,第一段有六首,六首裡面也分為兩小段,前面兩首是一段,「顯淨相不同」,後面四首是一段。現在請看經文:

      【一切諸剎際,周布蓮華網,種種相不同,莊嚴悉清淨。彼諸蓮華網,剎網所安住,種種莊嚴事,種種眾生居。】

      這兩首是「顯淨相不同」。當然這是諸佛的報土,法身菩薩居住的處所。雖然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的報土也不一樣,但是「唯一清淨」這個大前提是不會有差錯的。經文上說『一切諸剎際』。一切諸剎,這個範圍包括得很廣,確確實實是遍法界虛空界。『周布蓮華網』,我們知道這一句是比喻。「蓮華」代表清淨,代表離染、離著,不染污、不執著。「網」用現代的話來說,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用現在的話來講,諸佛教化眾生的這些場所。這個場所是今天講的星系,剎種是最大的星系,佛剎是次一等的星系。星球與星球之間有引力,星系與星系之間也有引力,所以在太空當中運行它有秩序,它有軌道,一點都不會錯亂,密密麻麻就像網一樣。現代科學發達,我們對網狀的形像並不陌生,物體與物體之間引力確實像網狀;波動的頻率也像網狀,維繫住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平衡。佛法裡面說這個現象稱之為網。

      『種種相不同』,這是講諸佛的剎土,法身菩薩的報土。我們曉得就以《華嚴經》上來說,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等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全是法身菩薩。這個說法是大分,要細分,就是此地講的,「種種相不同」。大分就像我們學校念書,學生上學,我們分學校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大分。再細分,細分小學有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到六年級;中學,初中有三年級,高中有三年級,也是六年級。再細分,你同一個班上,考試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到最後一名,各個不相同。這是說法身菩薩們他們也是各個不相同。各個人的智慧不相同,各個人的願力不相同,各個人的緣分不相同。但是總而言之,『莊嚴悉清淨』,大同,大致上都是非常莊嚴;我們常常講的真善美慧。真善美慧有等級上的差別,真的各個不相同,統統都有。這些法身菩薩們各個都是清淨心,清淨心的程度也不一樣。總而言之,都是有清淨心。為什麼?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清淨心現前。無明煩惱沒有盡,各人斷的頭數不相等,所以清淨程度有差別。到什麼時候才完全相同,一點差別都沒有?如來果位,那時候一點差別都沒有了。等覺菩薩跟等覺菩薩也不一樣,一定要無明斷盡,證得究竟果位的時候,那就完全相同。所以說佛佛道同,沒有講菩薩道同;佛佛道同。只要帶一絲毫無明,就各個不相同,所以等覺菩薩跟等覺菩薩也不相同。這個道理很微細,要細心去思惟觀察。再看下面經文:

      【彼諸蓮華網,剎網所安住,種種莊嚴事,種種眾生居。】

      這是說明種種不相同,「淨相不同」,清涼大師說得好。華藏世界的居民,極樂世界的居民,給你說老實話,種種不相同。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個是相同的,都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是相同的。可是加持多少?說實在話,也是各個不相同,在理上才講得通。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是平等的,每個人接受加持的能力不相等。為什麼不相等?每個人自己的清淨心不一樣,清淨的程度不相同。有人滿分清淨,有人多分清淨,有人少分清淨,你得彌陀威神加持當然不一樣。你是滿分清淨,你得到的是圓滿加持;你是多分清淨,你得到的是多分加持;你是少分清淨,你得到的是少分加持。如果你心不清淨,你根本不能往生!心淨則佛土淨。所以嚴格給你說,老實給你說,西方極樂世界人人也不一樣。我們從這個例子就能夠體會到,諸佛如來的報土,法身菩薩的報土,西方極樂世界的報土,包括凡聖同居土,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淨土也不同,穢土就更不必說了。我們再看後面這四首偈,我們一首一首的來念:

      【或有剎土中,險惡不平坦,由眾生煩惱,於彼如是見。】

      這一首完全講的是染,煩惱極重!這是哪一種報土?跟諸位說,這是三途六道。眾生煩惱習氣非常重,心不平等,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無不是損人利己。這一句總說,這裡面包括的事相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外乎是損人利己。造這樣的惡業,他感得的報土唯染無淨。那佛菩薩照不照顧、加不加持?佛菩薩一樣照顧,一樣加持。佛菩薩用什麼照顧、什麼加持?現身在其中。這個學佛同學多半都能肯定,畜生道裡面有佛菩薩示現;餓鬼道裡面,地獄道裡面,這大家最熟悉的地藏王菩薩,幽冥教主。我們在《地藏經》上讀過,許許多多地獄裡面的鬼王,許多都是佛菩薩應化的,不是真的鬼王。三途尚且如是,我們人間,你每天從早到晚接觸到的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你能說這裡面這些人物沒有佛菩薩示現在其中嗎?我不相信!我的感覺,這裡面確確實實有許多佛菩薩在其中示現,肉眼凡夫粗心大意,你看不出來。如果你細心觀察著,也許會被你發現,某人菩薩再來的。為什麼?細心觀察,他的思想行為跟一般人不一樣;他的想法、看法、作法像佛經上所說的。佛經是一面鏡子,拿這個鏡子跟他對照一下,我們不能夠肯定,但是會覺察到他很像。他跟一般人不相同,一般人自私自利,他能夠利別人。

      這一首裡面所說的,造作五逆十惡的,所以他的剎土『險惡不平坦』,「險惡不平坦」不就是地獄境界嗎?如果把範圍擴大一點,就是三惡道,三惡道是險惡不平坦,業因是『由眾生煩惱』,這是業因。煩惱總的來說,大乘佛法講六個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疑」是對於佛法懷疑,對聖教懷疑,對善法懷疑,不肯行善。這在現前的社會,在在處處我們都能見到。再看下面這一首:

      【雜染及清淨,無量諸剎種,隨眾生心起,菩薩力所持。】

      這一首跟下面一首,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講,「通染淨,心業通善惡故,屬於菩薩及眾生故」,這個我們就知道,凡聖同居土。所以這裡頭有雜染、有清淨,這樣的世界剎土,『無量諸剎種』。這樣的世界無量無邊,佔大多數。我們常講純淨,少數,純惡也是少數,大多數是善惡混雜。我們這個人間是這樣的,從早到晚起心動念,我們想想,有沒有善念?有。有沒有惡念?也有。但是你總要做一個衡量,你這一天當中,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善行多還是惡行多?善語多還是惡語多?你要是真正做這種檢查、反省,你覺悟了;一般宗教裡面講,你得救了。如果你每天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檢查,你迷得太重,你很難回頭。凡是每天能夠做反省檢查工作的人,這種人覺悟,這種人容易回頭。

      佛教導我們這些弟子們,每天一定要做早晚課。這什麼意思?早課就是提醒,晚課是反省、是檢點。但是現在佛門許許多多人把早晚課當作故事一樣來做,應付,好像規定的不能不做。什麼意思?不懂。完全流於形式,一絲毫的利益都得不到,很可惜!早課念誦的經文,是提醒我們今天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人對事對物,不要忘了佛對我的教誨,早課用意在此地;晚課在反省,我今天一天心行,哪些與佛教誨相應,我做到了,哪些我還沒有做到。做到了,做到的希望明天還能保持,沒有做到的希望明天能改進,這是早晚課的功德,這是真正在做早晚課。形式沒有利益,要真幹!

      後面這兩句,『隨眾生心起』,這是雜染;『菩薩力所持』,這是清淨。由此可知,如果我們能夠保持著清淨,這些年來我常常勉勵我們的同學,我們起心動念要與真誠相應,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這就是「菩薩力所持」。特別是在別人用虛偽對我,我要用真誠對他。為什麼?這經上說得很好,對方是眾生,我要學菩薩,我要認真努力去學;我學不到,菩薩加持我,幫助我,我能做到。現在人所講的,菩薩做我的後台,菩薩做我的後盾,他支持我,不是我自己能力做到;我自己有願心,佛菩薩幫助我。別人以染污心對我,我以清淨心待人;別人以貢高傲慢的心對我,我以平等心待人;別人痴迷,我要覺悟;別人自私自利,我要大慈大悲。這是凡聖同居,剎土叫凡聖同居土,無量無邊的差別。再看後面這一首,還是講凡聖同居土,意思更深:

      【或有剎土中,雜染及清淨,斯由業力起,菩薩之所化。】

      這個意思深!前面一首,我們可以看作自利;這一首不但有自利,有利他。『或有剎土中』,這個剎土多,我們地球也包括在其中,這裡頭有雜染、有清淨,確確實實業力起來的,業力是眾生那一邊。菩薩有能力把業力轉變成智慧,轉煩惱為菩提。哪些?例子太多,隨手拈來。那個人毀謗我、陷害我,他是惡,我怎麼對他?我學了佛,他毀謗我,我不毀謗他。我仔細觀察他還有善行,他不是純惡,我還讚歎他的善行,我對他決定沒有毀謗。這就是一般講「以德報怨」,我對他的回報好!他陷害我,我承受,歡喜接受,一絲毫怨恨心沒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沒有。這個凡夫做不到,凡夫一定有怨恨,一定有報復,菩薩沒有。我學菩薩,心永遠是平靜的,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境界不斷往上提升。表演給眾生看,讓眾生看到這個表演,他覺悟了,他想想,學菩薩好!菩薩在這個境界裡,福慧增長。

      那個惡人是不是真的惡人?不是。那個惡人跟這個善人在那裡唱雙簧,在唱戲,在表演,他不是真的惡,他是在表演。因為那個惡顯出這個善,讓眾生,迷惑顛倒的眾生,在這個表演裡面,看清楚、看明白了,覺悟了,改惡為善,改迷為悟;兩個都是善知識。這就是『菩薩之所化』,這個意思深!所以你只要自己心地善良,陷害你那個人也善良,絕對不是惡人。為什麼?你已經把他轉變成善人了。你們兩個人這種心行,在你心目當中,這是在表演,這是在演戲。演戲一定演得很逼真,演惡像惡,演善像善,讓觀眾覺悟;佛門裡叫做大權示現。沒有提婆達多,這個世間人,怎麼能夠顯示釋迦牟尼佛的大智大德?沒有惡人,沒有惡事,沒有惡行,怎麼能顯得出善人的智慧德能?統統都是在表演。

      這個世間有沒有惡人,一個惡人都沒有!所以佛眼睛裡面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菩薩心目當中看一切眾生,統統是法身菩薩。造作五逆十惡,墮三途惡道、墮地獄的,全是菩薩在表演。表演五逆十惡,表演墮地獄,叫我們看了之後:這個事情不能做!它不是真的。我們對造作惡業的眾生,對墮三途地獄眾生,起清淨平等的恭敬心,那不就是普賢菩薩十願的「禮敬諸佛」嗎?你們想想對不對?我講的這些話是真的還是假的?是比喻還是事實?那就看你的業力了。你認為是比喻就是比喻;你認為是事實就是事實,一切法沒有一定的,隨你自己的心轉變。你的心果然是智慧,果然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那麼你看到一切作惡的人墮三途地獄的時候,統統是菩薩大權示現,真的,一點不假。如果你的心裡頭還有貪瞋痴慢,是非人我,自私自利,那他們在你心目當中是世間的惡人,遭受這個惡報,也不假。各個人的境界不一樣!我們讀到這一段經文的時候,這才說到。

      剎土,隨眾生心不一樣;色身,隨一切眾生心也不一樣;果報,還是隨一切眾生心也不一樣。無量無邊的差別都是你心裡頭變化出來,事實上呢?事實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給你講事實,十法界就像前面所說的「法界等無別」,那是如來果地上所見到的,法界等無別。法界裡面無量無邊的法界,不是沒有,有!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了,你看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量無邊法界依正莊嚴,平等無差別。真誠清淨平等的禮敬心,他怎麼會不生?當然生!普賢菩薩教善財童子那些道理、那些教誨,不要去學自然就統統流出來。普賢菩薩在哪裡?我們就活在普賢菩薩身中,從來沒有遠離過。什麼人懂?覺悟的人懂,契入境界的人懂。「菩薩之所化」,這一句話了不起,不可思議,意思深廣無際。最重要的,我們不但要懂,要能落實在自己生活,落實在自己待人接物,這是真正修菩薩行,真正行菩薩道。

      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勸勉同學,中國古人也常常講,常常教人,「身成則天下成」。身,成就道德、成就學問,用我們的話來說,成就純淨純善,一切眾生都成就了。「身治則天下治」。治是什麼?對治。我們自己妄想分別執著,煩惱習氣,統統斷掉了,天下所有一切眾生的煩惱斷盡了。為什麼斷盡?我沒有見到煩惱。《壇經》上不是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看不到世間過失,世間那些五逆十惡,搞三途地獄的,全是在表演的,不是真的。為什麼說不是真的?我看到,我覺悟了。身治則天下治。所以末後的結論,「為天下者」,這「為天下」用我們佛門的話,就是你發願度眾生的人,發願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從哪裡度起?不在眾生,在自己;自己真的度了,一切眾生都度了。這個道理你慢慢去想,你細心去想,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古大德講「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自己!

      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世間來,要度這個世間苦難眾生,他用什麼方法度?表演自己成道,八相成道。他表演八相成道,就是覺悟眾生,那是在演戲,真的是演戲。《梵網經》上,世尊自己說這一次的表演,在我們娑婆世界是第八千次。同樣這個節目,同樣這一齣戲,演了八千次;這一次給我們看的,我們看了覺悟。那你再問:善財怎麼樣一生證得無上菩提?就是會看戲,會聽戲。善財心目當中,凡夫只有我自己一個;除我之外,所有一切眾生統統是佛菩薩示現的,統統是佛菩薩表演來度我的。沒有把一個眾生看作是凡夫,只看到自己是凡夫,全都是諸佛菩薩在表演,覺悟我!我於其中大徹大悟,不需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一生當中圓滿無上菩提。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無量的歡喜,還有這一個門道,我不能不學!我現在才學到少分,但是非常快樂。一生當中,對於一切人,我常講,對我誤會的人,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對他報恩。為什麼?我沒有瞋恚,一絲毫瞋恚都沒有,沒有一絲毫報復,忍辱波羅蜜從這個地方得力了;沒有報復,持戒波羅蜜得力了。我的修行功夫得不得力,從這些地方來檢查。順境裡面沒有一絲毫貪戀;逆境裡面不愚痴,沒有瞋恚。這些都是我的老師,在考我,我關關通過,高分數的通過,我怎麼不歡喜?我怎麼不感激這些老師?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真正幸福,真正美滿,一生當中沒有一個冤家,沒有一個敵對的,心裡頭沒有一個惡人,沒有遇到一樁不善的事。早些時候我寫了幾句話,這是佛經上有的,「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我續了兩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說我多快樂!我生活在什麼境界裡頭,沒有人知道,我自己清楚。「菩薩之所化」,這一句意思非常之深,希望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這一段末後還有一首,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