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190 B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一九0卷)  2003/12/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190

      諸位同學,請看《華嚴經》光明覺品,李長者的釋品來意。我們把這一段文念一遍:

      「二、釋品來意者,為此第二會中普光明殿說十信心,明成凡夫自心所契佛果,信其前之如來名號品,舉佛身眼耳鼻舌等,及名號遍周。四聖諦品,明如來口業說法行行遍周,總明佛果遍也。今此品放如來信位教行之光,覺悟一切」。我們前面講到這個地方,現在接著講,「令信心者,自信自心智境界身行遍周」。這裡頭有幾樁事情,令信心者,自信自心智、境界、身行無不是周遍法界虛空界。後頭這一句重要了。「即一切處不動智佛,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處覺首目首財首等十首菩薩是也」。我們先看到這一段。

      華嚴境界確實不可思議,所說的全是當人自性;換句話,就是當人自己。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是大心凡夫便能直下承當。正是過去李炳老常說的,學佛學什麼?換心,改心。這個心就是現在人說的思想觀念,我們要把舊的想法、舊的看法完全轉換過來。為什麼?以前我們的看法錯誤的,想法也是錯誤的。學佛沒有別的,首先我們要肯定佛菩薩才是真正的正知正見,我們是錯誤的。那有人說,憑什麼這麼說法?所憑的不是別的就是一二,憑的就是一二。這一二怎麼講法?佛菩薩一心,凡夫二心、三心。中國人常講「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你怎麼能比得上人家一心?一心是定,三心二意是亂,亂心生煩惱,一心生智慧。就憑這個,我們就肯定佛菩薩是正知正見,我們確實是邪知邪見。何以故?我們起心動念是依煩惱、依無明。

      換句話說,凡夫無量劫來在六道搞生死輪迴,誰做主?煩惱習氣當家做主。再說得明白一點,自私自利,妄想分別執著,貪瞋痴慢,這個東西做主。諸佛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諸佛如來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高明在這裡。我們是四相、四見統統具足,一條都不缺。人家離四相的離四相,離四見的離四見。我們總能夠肯定清淨心生智慧,亂心則肯定生煩惱。憑這個,我們肯定佛知佛見是正知正見。

      我們是凡夫沒有到一心,淨宗念佛,你看看《彌陀經》裡面佛是怎麼跟我們說的?執持名號的目的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是定,心不顛倒是慧。心不顛倒就是一切明瞭,一心不亂是如如不動,《金剛經》上所講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佛說的。他的智慧究竟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佛給我們說真實話,自性裡面的大圓滿是一切眾生各個具足。這樁事情在佛位(在佛不增)沒有增加一點點,在凡夫位也沒有缺少一點點,真平等。可是現在這個事相上,確確實實我們看不出平等,確實有高下,這個高下是怎麼形成的?高下是妄想分別執著,從這個地方而有差別。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不相同,於是他的思想、見解、行為,他的果報也就不相同。佛把這樁事情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識就是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把一真法界扭曲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誰變的?自己變的,與別人不相干。怎麼樣扭曲不要緊,扭曲是形相,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形相立刻恢復原狀,原狀是最美好的,原狀是一絲毫瑕疵都沒有。在哪裡?本經裡面所說的華藏世界,往生經裡面所說的極樂世界,這是舉個例子來跟諸位說。

      極樂世界跟華藏沒有差別。這個例子就是說明一切諸佛如來的報土,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諸佛都有四土,我們自己也有四土。四土裡面,第一個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實是真實,一絲毫虛假都沒有,真實的報土就是華藏,就是極樂。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六凡法界是凡聖同居土,那是怎麼回事情?識變的。如來果地上的報土只是唯心所現,沒有識變。為什麼?這個報土裡面居住的眾生,這經上稱作法身菩薩,統統是法身菩薩,這些人都是轉八識成四智,所以他沒有識,他沒有識變,他只是心現,心現是最完美的。這個完美不是從心想生,諸位要知道,這不是從心想生的。從心想生裡面,那是四聖法界裡面的佛法界,也就是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那個是心想生的,一真法界可不是心想生的,他那個心想斷掉了。

      心想是妄心,妄心才有想,真心裡頭沒有,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學佛的人學什麼?就是學個「真」。真在哪裡學?在生活當中學,在工作裡面學,在處事待人接物。不但佛法用真心,儒家都不例外,但是儒家裡面那個真心有夾雜,所以他出不了六道;他要不夾雜,照樣出六道。你看看儒家講做功夫的方法,跟佛法真的沒有兩樣。儒家講真實功夫,《大學》這一篇,那是儒家修行總的綱領原則。總的目標是「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明德就是明心見性,親民是大慈大悲,止於至善就是清淨平等覺,有什麼兩樣?你們諸位想想是不是這個?但是他達不到佛家這個境界,就是剛才講的他行門裡頭沒有達到純淨純善,他有夾雜。

      你看做功夫這個程序「格物,致知」,格物是斷煩惱,他煩惱斷得不乾不淨,沒有佛法要求那麼徹底。格物而後致知,致知是破所知障,格物是破煩惱障,你看看這宗旨先斷煩惱,煩惱離開了,真心顯露。致知而後誠意,那個誠意是真心。誠意而後心正,誠意跟正心就是佛家講的菩提心,菩提心現前,然後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跟佛講的沒兩樣,這是什麼?這是道。道是自然的,不能改變,即使諸佛菩薩也沒有加一點意思在裡頭,佛門講法爾如是。你只要依照這個順序發展,這是自然的發展,順序不能顛倒,自然發展。譬如植物種子,種子種下去之後,發芽,然後慢慢長。長,它有一個主幹,最後成為一棵大樹,枝葉華果茂盛。它不能夠顛倒,它先是樹長根,然後長本,本就是它一個主幹,然後再分,分枝,枝幹枝條。總不能說根生了之後就長枝條,長樹葉,當中幹沒有了,沒有這種長法,要順其自然。

      儒家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然發展的,自然就是道。順乎自然,不違背自然法則,那就是德。所以道德沒有通過人的思想,不是哪個人編出來的,不是的。確實像中國古聖先賢、諸佛菩薩,絕對沒有加一點意思在裡頭,他們自己順乎自然,成就了,教導別人亦復如是。不能加一點意思在裡頭,加一點意思,那是你的,那就錯了。總的原則原理我們要知道,我們從這個地方建立自信。

      信什麼?信自心,自心是宇宙的本體。如來在大經裡面講,虛空從哪來的?法界從哪裡來的?剎土從哪裡來的?剎土就是我們今天講太空裡面無量無邊的星球,這些從哪來的?星球裡面又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眾生,眾生從哪來的?《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八個字,「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自信自心,這個自心就是能現的心,是自己心現的,是自己心變的。自己心迷了,迷了就起變化,就把所現那個一真法界,那是真正圓滿一絲毫瑕疵都沒有,只要你一迷了,迷的時候你就改變它,就把它變成十法界,把它變成六道,把它變成三途。

      但是十法界、六道三途都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你迷了有這個東西,覺悟了,沒有,覺悟了立刻恢復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華嚴》講的華藏,就是往生經講的極樂世界,就是!所以佛法學什麼?就是學覺跟迷,本來覺,馬鳴菩薩《起信論》裡講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十法界眾生都是不覺,不覺那就是迷,迷有淺深厚薄不相同。迷得淺、迷得薄的,就是四聖法界;迷得重、迷得深的,六凡;深重到極處,地獄。覺了之後,這個就沒有了,「覺後空空無大千」,不但是六道沒有了,四聖法界也沒有了,純真無妄。

      所以你要自信自心,這個心的能力不可思議。心沒有生滅,它本來就有,永恆不滅。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自自然然具足。這個地方的自心在佛法裡常常講自性,或者講法性,就是此地講的自心。智是自心本具的智慧,這個智也稱之為佛性,佛常常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什麼?就是一切眾生皆有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個不是學來的,這個般若智慧也是不生不滅,也是遍虛空法界的。因為什麼?虛空法界剎土眾生都是自心變現,自心怎麼會不遍法界虛空界。法界虛空界是所變,自心是能變,能現能變,能所是一不是二。

      所以單單講自心智,就是講的佛性;如果單單講自心境界,那就是法性;如果講到自己身跟行為,這就是法身,法身、報身、應身是一不是二。這個是一不是二,諸位聽不懂,為什麼聽不懂?你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聽不懂。離妄想分別執著,我這一句話你就聽懂了。這句話什麼意思?境界,無量無邊的境界,經上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現在科學家講無量無邊不同維次空間。所謂的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乃至無數度的空間,每一個空間裡頭都有生物,都有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自心現的,自心變的。講身,是一切眾生身,不是一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身,一切眾生行,無不周遍,誰能夠知道?自心智、境界、身行周遍法界,是一不是二。我們講一個現在大家容易理解的話,「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大家好懂。我要跟你講就是自己,恐怕你很難接受,真的就是自己。這個自己,當然不是指這個身,你們現在大家都把這個身當作自己,所以你沒有辦法體會這個意思。

      身不是自己,也不離自己,為什麼?它也是自己一分子。譬如我們把這整個身體當作自己,這大家容易懂。那我們現在這一個人是什麼?這一個人是身上一根汗毛,一個細胞,我們把這個身比作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就像一個身一樣,法身,就是這個意思,法身。那我們現在自己算什麼?自己是法身裡面的一分子,一個細胞,一個毛孔,一個毛端,就這麼回事。我們今天迷了,迷在哪裡?把這一個細胞看作自己,把全身忘掉了,不知道整個宇宙是自己,毛病發生在這裡,這個事情不可思議,這個事情給你說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誰證得?法身菩薩證得。所以我們稱他法身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見到了,他體會到了,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所有一切眾生是自己識變的;自己心現的,自己識變的,除了性識之外,無有一法可得。禪宗裡面常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這個境界就是明心見性的境界,就是證得法身的境界。

      這些話我們在講席裡面重複了很多遍,還要重複,不斷重複,為什麼?你沒契入。說一遍,一遍提醒,提醒遍數多了,才能夠幫助你生疑情,有疑情就會有悟處。古人常講「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積大悟就有大徹大悟的可能,那你就能證入,這是今天講科學精神,佛法裡頭圓滿具足。佛法是要求你證的,不是說佛這麼講,你聽了相信接受就可以,不算,佛不承認。佛要你自己親證這個境界,你才真得受用。信別人所講的沒用處,要自己親證。怎樣親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證得了。

      我們今天所以不能親證,不入佛的地方,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放不下這些東西學佛也得好處,得什麼好處?福報,福德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有很大的差別,功德是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修行證果,那是功德,就是絕不夾雜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功德;夾雜妄想分別執著在裡面那就是福德。福德的果報是六道裡面的福報,經上常講「有漏福報」,不能明心見性,不能真正契入真實的境界。像法身菩薩所證的,諸佛如來所證的,你不能契入。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為什麼要夾雜?夾雜就與自然相違背,隨順自然,一點都不夾雜,這個人叫真修,這是真實功德。真實法裡面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後面這一句說得非常好,「即一切處不動智佛」。我們離開新加坡,移民到澳洲來,我寫了一副對聯,許多同學都知道。這副對聯我們共同勉勵,認真學習。我上面寫的是「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一點瞋恚的念頭不生。「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總的來說,無論處什麼樣的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決定不起貪瞋痴,這是功德。有絲毫貪瞋痴夾雜在裡面,壞了,那就是世間法。世間出世間就在一念之差,絕不夾雜。

      在學院建立之後,我常常勉勵同學們,我說了十六個字,要真幹。「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夾雜一個,你所修的是福德。你要知道夾雜一個就不行,為什麼?輪迴心造輪迴業,縱然學佛也變成世間有漏善法,果報在人天,出不了三界。必須把這十六個字連根拔掉,我們的心自自然然回歸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性,這是本覺,這是本有,一切眾生統統都有,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現在為什麼有差別?是因為你迷失了自性,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起貪瞋痴慢,你起自私自利,你起這個念頭,你跟自然的法則、自性的德能完全相違背,道理在這個地方,不能不知道。真正是古人所謂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這一會裡面,十信會,世尊給我們舉出性德,性德用十尊佛做代表,第一尊佛,不動智佛。不動智佛就是我們自己本性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不動就現出來,這個智就現前;這一動,這個智就沒有。古大德用水來做比喻,心,心水,你看水在不動的時候,一絲毫波浪都沒有,很靜;澄淨,這個水乾淨,從水面上看到底下,清潔,一點染污都沒有;這個水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湖光山色,像一面鏡子,照得清清楚楚,那就是不動智佛。在哪裡?就在我們身上,楞嚴會上所說的,「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實在是難為釋迦牟尼佛他給我們舉例。

      我們的真心,我們的本性在哪裡?眼耳鼻舌身就是。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但是在什麼時候現前?不動的時候,眼見外面的色相,世尊舉這一個例子說,舉一個眼根,來說明眼根的見是見性見,十番顯見,很長很長的經文給我們說明事實真相。見性是本來具足的,人有生死,見性沒有生死,見性決不會隨著你的肉身生滅而生滅,它不生不滅。肉身生滅跟它沒有關係,這個事情很難懂。我們再舉一個更淺顯的例子,我們看電視,我們把電視機比作身,把頻道比作性,這個頻道傳遞藉著電視機的畫面顯示出來。你的電視機壞了,頻道有沒有壞?沒壞,你電視機好壞與它不相干。你好,它現相;你不好,它雖然不現相,它存在。你不相信,換個機器,換個好機器,你頻道一打開,這個影像不就現前了!

      所以聰明人在這一生當中,什麼是第一樁大事?提升自己的靈性,淨化自己的性德,第一樁大事。這個身是物質,用久了總要壞,壞了要換新。這個壞了,我們就叫死,死了之後,你再換個新的身體,愈換愈殊勝,這就對了,這就是往上提升,不要愈換愈糟糕。你要隨順煩惱習氣,那你換的身,換一個身恐怕比這個身要差一等,或者要差很多等,你換畜生身,換餓鬼身,換地獄身,錯了,大錯特錯。所以聰明人來生換人身,還得人身,還得人身一定比這一生更幸福、更美滿。如果你聰明一點,人,人道不善,我希望生天,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不斷向上提升。六道不究竟,頭出頭沒總是麻煩,最好能夠超越六道輪迴,生四聖法界,好,這真有志氣。當然第一殊勝是要在這一生當中,從我們人道提升到佛道,這是無比的殊勝,第一殊勝,這個事是真的,其他事情全是假的。

      剛才說的,連十法界都是識變的,識變的不是真的,十法界它不是一真法界。真,一就真,二就不真,諸位要知道這事實真相。淨宗法門修的是什麼?一心不亂。一心是真心,一心是清淨心,一心是平等心,所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用一心,就是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一心裡頭圓滿具足,就是性德。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性德流露。不管別人用什麼心對我,我用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為什麼?我在這一生當中,我明白,我覺悟,我回頭,我決定要求生淨土,決定我要見阿彌陀佛。這個世間一切眾生,有緣,我幫助他,我能幫助的只是把我在這一生當中所學的講清楚、講明白,我自己現身說法做個證明不是假的。我能成就,你也能成就,他也能成就,問題就是你能不能放下?

      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用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純淨純善。縱然在現前吃一點虧,上一點當,不在乎,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常說吃虧上當是消災,是消業障。特別是受冤枉,有一些人毀謗你,侮辱你,陷害你,全不是事實,這是消大業障,重業障,不能有一絲毫瞋恚心。有一絲毫瞋恚心,你就不接受,那你的業障不但消不了,加重,所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決定沒有一絲毫瞋恚心,沒有一絲毫報復心。沒有瞋恚,忍辱波羅蜜成就,我們不敢講圓滿,我講成就;沒有一絲毫報復,持戒波羅蜜成就。你看看成就自己的性德,所以對於這些人我們只有感恩,只有禮敬,感恩。他有困難的時候我們會全心全力幫助他,報恩。

      沒有一個人、沒有一法不是幫助我們自己提升境界的,這叫會學。《華嚴經》上有一個最好的榜樣,最好的例子,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處事待人接物。這五十三個人有善人有惡人,有順境有逆境,都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我們要會學,知道這是不動智佛。不動智是根本智,佛的意思就是覺,這就是本覺。《起信論》上說「本覺本有」,本覺就是不動智佛。不動智佛在哪裡?在一切處,在一切時,在一切境緣之中。下面講的文殊師利,覺首、目首、財首,這是十位菩薩,他們代表後得智,就是本覺起用,也就是佛法裡常講的善巧方便,菩薩是代表善巧方便,巧用。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李長者的開示。下面是,「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處覺首目首財首等十首菩薩是也。即明信心者,自己身語意業名號遍周,一如佛故。此品須來。」

      我們就看到這一段。前面講到「一切處不動智佛」,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世尊在《般若經》裡面告訴我們,「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不動智佛,是無知,是般若之體,無所不知是它起作用。所以佛代表體,菩薩代表用,從體起用。佛門裡面供佛,一般的供法(它是表法)一佛二菩薩,佛代表不動智,代表自性的體性,自體、性體。二菩薩,一定是一個代表智,一個代表行;一個代表理,一個代表事,理是智,事是行。華嚴宗裡面所供的這一尊佛是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法身佛,這一句名號是梵語,它的意思是遍一切處,毘盧遮那翻作遍一切處,佛代表智慧,代表覺悟,遍一切處智,遍一切處覺,毘盧遮那是這麼個意思。

      遍一切處智覺是我們每個人統統都具足。現在為什麼這個智慧覺悟沒有了?叫迷了自性。我們一切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完全違背了自性,諸佛菩薩他們不違背,他們隨順自性。隨順自性的樣子,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那違背恰好相反,真誠的反面,虛偽;清淨的反面,染污;平等的反面,貢高我慢;正覺的反面,愚痴;慈悲的反面,自私自利。諸位細細想想,不要想別人,回頭想自己,想想自己就明白了,我現在的心行是隨順自性,還是違背自性?隨順自性,你走的是佛道,走的是覺道;違背自性,你走的是迷道、是魔道,這個要知道。我現在在哪個道上走?十法界就是十道,這十條軌道,我在哪一個軌道上走,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底下講從體起用,菩薩做代表,「一切處文殊師利」。文殊師利菩薩他代表的是作用的總原則,從體起用,起用有個總的原則。下面還有九位菩薩,覺首、目首、財首,這裡只舉了三個,十首菩薩是代表作用裡面的綱目,這個作用在佛法裡面總稱之為善巧方便。用善巧方便這一句話來說,文殊師利代表善,其他九個菩薩代表巧,很有味道,善巧。方是方法,便是便利,合起來講就是最適合的方法,最好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不是一個,因為什麼?它要因時、因地、因人、因事都能配合得恰當,那才叫方便。所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我們從現前社會來說,現前社會,這是這個時節因緣,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2001到2010,我們現在生活在這個階段,此時;此地是現在這個地球,太陽系裡面這個行星;時地知道,人,現在居住在這個地球上這些人們,這些眾生;事,我們在現前應當要做些什麼事。因時、因地、因人、因事不一樣。佛法在世間,利益眾生,幫助眾生,這四個因素明瞭了,現在這個世間迫切需要的是什麼?你要把最迫切需要的東西拿出來,它才管用,真正的所謂是自度度他。我們如果學佛,佛教是漢朝傳到中國來,我們把漢朝時候的佛法拿到現在來,行不行?不行,沒用處,那就不是善巧方便,善是有,巧方便沒有了。如果用隋唐佛法拿到今天,也不適用。

      今天佛法要拿什麼?我們也不知道,沒有這個智慧。好在祖師已經給我們最正確的指示,印光大師,他距離我們才半個世紀,他給我們一個中心的理念是「因果」;傳給我們十六個字,心傳。我說這十六個字是淨宗的傳心法要,能救世間,針對現在,而且還不只現在,我相信往後末法九千年,他這個原則可以不變。他指導我們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十六個字,高明到極處。我們再想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總綱領也是十六個字,這叫法印。諸佛如來所傳的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就不是一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總綱領總原則,就是前面十二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印光法師給我們講的十六個字是針對現前。現前這個世界倫常沒有了,這不得了。所以頭一句話教給我們「敦倫盡分」,倫是什麼?同類,小在家庭,中國自古以來講五倫,五倫是大道,是自然的法則,不是人為的,不是人制定的。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是人倫,自然而然不是人為的,這叫道。隨順道,就是德。中國幾千年老祖宗他們發現自然的大道,隨順大自然,教導後世的子孫。父子有親。父子的親愛是天性,我常常講從什麼地方能看出來?從嬰兒,從他出生到三歲,你在這個階段看父子有親,太明顯,父母愛他的兒女,兒女愛他的父母,純真,沒有一絲毫條件夾雜裡頭。長大了,他就變了,怎麼變的?識變的。嬰兒在這個時代,還沒有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是純真的愛;父母對兒女,對這個嬰兒也不附帶什麼條件,這愛是純真的。小孩漸漸長大,妄想分別執著起來,煩惱習氣當家,對父母那個愛慢慢就淡了,就降等了,甚至於叛逆。做父母的人也討厭這個兒子,也不太喜歡他,變了,識變。

      心現永遠不變,識在變。所以佛菩薩、古聖先賢教人如何能保持永恆不變。完全隨順性德,這個父子之間的親情永恆不變,教育就教這個,不是教別的。這個就是我們今天所謂愛的教育,愛的根源在這個地方,你要知道根源之所在。然後把這個愛擴大,能夠愛一切眾生,這就變成佛道。將這種親愛,擴大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那是性德圓滿流露,這是佛法裡面講的慈悲。從父子那個親愛一增上,往上提升就是慈悲,再提升,大慈大悲,性德圓滿流露。

      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這個別不是講別的,職務有分別,天職,現在人不講求,甚至於現在人反對。天職是什麼?男主外,女主內,別就別在這裡。男要出去謀生養家,太太在家裡,她的職責是把家照顧好,使先生無後顧之憂,把孩子教好,相夫教子。這一家有沒有下一代?這個國家有沒有下一代?世界有沒有下一代?這個責任在太太身上,你就想她的責任多大。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對於這樁事情講得很多,講得很透徹,那個話是真理。家無賢妻,即無賢母,無賢母就不會出聖賢,聖賢就是賢母培養出來的,教養出來的。這個人家出聖賢,這個國家有了繼承人,這個世界有繼承人,一代比一代興旺。如果沒有聖賢出來,一代不如一代,你就曉得夫婦有別,這個太太的使命有多大,她的責任多大。五倫裡頭這一條,現在懂得的人太少太少。

      今天社會為什麼這麼動亂?沒有聖人出現於世。什麼叫聖人?對於宇宙,佛法裡面講諸法實相,現在講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通達明瞭的人叫聖人。用佛法講的是諸法性相、理事、因果真正通達明瞭而沒有錯誤,這個人是大聖,他來領導世間人,教化世間人,整個世間人都得他的福報。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一個人!這一個人,賢母培養出來的。賢母大公無私,不是培養她的兒子、培養她一家,她替國家培養人才,替世界培養人才。她這個小孩將來為國家造福,為全人類造福,為一切眾生造福,這還得了!所以這個母親不但是受一切人民的尊敬,她受天地鬼神的尊敬,她受一切諸佛如來的尊敬。這樣偉大的母親世界上沒有了,沒有人才出來,整個社會都要受苦難。所以隨順性德,你說那個利益無量無邊,真是無量功德!

      長幼有序,這是講兄弟姊妹,這個秩序也是天然的,這沒辦法去競爭的,不能改變的,老大就是老大,老二就是老二。哥哥要做弟妹的好榜樣,弟妹尊敬長兄。父母不在,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家裡秩序井然不亂,這個家興!兄弟和睦,家和萬事興。朋友有信。這個就是德,五倫是道。什麼是道德,你一定要認識清楚,道德不是人為的,不是哪個人制定的。儒家講道德,說人被孔老二牽著鼻子走,說這個話有罪過。為什麼?誤導了眾生,他誤導的人愈多,誤導的時間愈長,他的罪就愈重。

      聖賢沒有自己,隨順道德而已。現在的社會聰明人多,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很多,有巧沒有善。怎麼說沒有善?他沒有隨順道德,善是隨順道德,不離道德,那是善。現在沒有善,有巧,他也有方便。方便是他這個巧妙很適合人心,現在人心貪婪,貪而無厭,他就能隨順。你貪,隨順你貪心,你喜歡財色名食睡,他就用財色名食睡來誘導你。所以,他有他的巧方便,沒有善。換句話說,今天社會的導向完全是違背道德,把人從小到老,導向一個完全不善的這條道路。這條道路是什麼路?三途地獄之道。貪心,鬼道;愚痴,畜生道;嫉妒瞋恚,地獄道。他今天這個方向是用盡一切的手法、手段,誘導你增長貪瞋痴慢,倫常道德完全破壞了,完全沒有了,結果就是宗教裡面所講的「世界末日」。

      我這裡有一本《聖經》,我這幾天都在看最後的一章「啟示錄」,講世界末日。裡面所說的世界末日的預兆,在現前社會裡面到處都是。災難什麼時候發生?實際上已經發生了,逐漸逐漸在擴大。「啟示錄」裡面講七位天使,他都是表法的,裡面講的羔羊,羔羊是耶穌,比喻耶穌。這羊有七隻腳,七隻腳是什麼?表示他的能力;他有七隻眼,七隻眼表示他的智慧。「七」代表圓滿,他有圓滿的能力,圓滿的智慧。佛家的表法,《聖經》裡也表法,我們看得非常有趣味,「七」代表圓滿,他也是用「七」代表圓滿。

      所說的時間,所說的災難,飢荒、瘟疫、戰爭,現在已經很普遍了,在這整個世界上,我們所得到的這些資訊報導愈來愈頻繁,災害愈來愈嚴重。這個不是天然的,人為的,一切眾生造作惡業召感來的。接著火山的爆發、地震、海嘯、颶風,什麼樣的災害接二連三的來了,這個世界受災難的人愈來愈多,善心的人士能夠倖免;這裡面講上帝選擇這些善良人,他們能夠度過這個災難。在佛法裡講這是共業,共業裡頭有別業。共業雖然相同,我們遇到這個時代,但是有別業,別業我們依然可以不受這個災難,或者受這個災難很輕,能度過。經上很多地方講的是教會,教會實際上它是表法的,代表什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這些不同的國家族群裡面,有善有惡。惡要受到報應,它這個經上講受到懲罰,要受到最後的審判。佛家沒有講審判,沒有講懲罰,佛家講報應,自作自受。

      災難,實在講就在眼前。有許多人來問我,我告訴大家不要害怕。人生下來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知見,那就是你生下來,你走的是哪個方向?墳墓,一天一天接近,這是平等的,不論你貧富貴賤,你是不是一生下來,就開始一天一天向墳墓接近?這是事實!所以早一天死,晚一天死,什麼方式死都不要緊,一點都不可怕,這是事實真相。但是你要曉得靈性不死,現在外國人講「靈魂不死」,它會轉世。西方人也承認,美國睡眠的預言家凱西,他的報告就非常詳細,肯定靈性不生不滅,靈性會轉世。所以,他相信輪迴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所以,生死不過是換個身而已,但是這裡頭很大的差別,你造作的惡業,你要往三途去,畜生、餓鬼、地獄!那個真是一世不如一世,如果能夠行善積德,捨己為人,你的靈性不斷向上提升。這個有意義,有價值,這一生沒白來!遇到佛法,那實在是無比的幸運,帶領我們入佛門,契入佛的境界,我們尤其是感激老師、護法的恩德。現在社會普遍的忘恩負義,損人利己,他能得多少利益?他能過幾天好日子?死了之後三途去了,這還得了!得不償失,他得到太少了,損失太大太大了,不成比例。為什麼我們不捨己為人,我們不從積功累德這條路走?聰明人這一生當中直奔佛道。哪一條是佛道?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信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條道簡單容易,穩當可靠,不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成就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要認識清楚,要認真幹,一天都不能放鬆,其他的全是假的,一切隨緣就好,決定不要攀緣,隨緣。這才能夠救自己,才能夠幫助世間苦難眾生。

      陳居士今天來看我,告訴我華藏衛視將近一年了,她的成就(她說的話我同意,這個話是很不可思議)改善地球上空的磁場,你們想想看很有意義!確實如此,地球上空你看看其他的電視台播的是些什麼?真的把地球磁場破壞了。這個頻道二十四小時講經念佛。我們相信這個頻道有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來平衡不善的磁場,改善整個地球的磁場,無量功德!我們每天在此地講經教學,大家在一起共同學習,她用衛星這個方式把這個效果擴大,這是一樁好事。

      我希望她的技術能夠更進一步,衛星跟網際網路能夠接通,這樣就方便多了,有許多地方不需要裝大耳朵天線,不需要。你有一個小的手提電腦,就能夠收到華藏衛星的廣播。我聽說這個技術並不困難,已經有人在做,而且做得很成功。我還沒有問她,這個技術現在做的怎麼樣。做成功了,你們能夠收聽網際網路,同時也能夠收看衛星頻道的講經念佛,幫助大家就在自己家裡認真學佛,認真修行。在這個共業裡面,我們有不同的別業,可以化解自己的業障,增長自己的福慧,這是真實利益。

      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假的!這個東西裡面都有毒素,你接觸之後,你就生起貪瞋痴的念頭,貪瞋痴叫三毒,我把它稱為最嚴重的病毒。你的身體不健康,你常常會生病,這個病原在哪裡?就是貪瞋痴。貪、瞋、痴、慢、惡見,要具足的來說就是六個根本煩惱,不但是一切疾病的根源,是一切苦、一切生死的根源,我們要知道。你知道了,你應當懂得遠離,把這個東西看淡,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要看得很淡薄,少接觸,最好不接觸。起心動念都要與道德相應。

      佛教導我們最基本的教誨,淨業三福。這些最基本的地方,就是此地講的「覺首,目首,財首」他們來代表。覺是代表智慧,這個智慧,我們今天講的應用的智慧,後得智不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不動智佛。不動智佛起作用,智慧的流露,覺首菩薩代表,於一切法覺而不迷。目首菩薩代表妙觀察,財首菩薩代表福德。覺表智慧,目表德能,財表相好。十位菩薩,這三位菩薩就統統代表了,我們要聰明智慧,覺首菩薩就是聰明智慧。我們要有能力,有才藝,能力才藝,目首菩薩代表。我們要有富有,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樣樣都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財首菩薩代表。你看這講的多有意義!

      後面這幾句說得太好了,「即明信心者,自己身語意業名號遍周,一如佛故」。芸芸眾生哪一個跟佛有差別?沒有差別。差別在迷悟,除迷悟之外,一點差別都沒有。這個事實真相要懂得、要明瞭。我們只要破迷開悟就行了,這是一條正路。所以這一品必須要來,沒有這一品,《華嚴經》就有缺陷,《華嚴》就不完整,必須在這個時候來。

      再看下文,「明已上不動智佛等十個智佛,是信心中所信之果,是自己之智與佛本同」。這一句話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整部《華嚴經》講什麼?講自己,不是講別人。你想想這個課程對我們多重要!一句廢話沒有,一句題外的話沒有,字字句句講的是自己。所以,這個經是真實教誨,真實受用!

      「文殊師利,即是自心妙理之慧」。所以他代表從體起用的總綱領、總原則,不是心外,是自心本具的理,本具的慧。理稱妙理,慧稱妙慧。為什麼?它不是學來的,它是自性本來具有的。迷了,它不起作用,覺悟了,它就起作用。說實在話,迷是把妙理妙慧轉變,轉變成歪理歪慧,邪理邪慧,是這麼個意思,而我們不能不知道,它要一覺悟的時候,那它就是妙理妙慧。所以佛法裡面常講「回頭是岸」,從邪知邪見、歪理歪慧一回頭,就是正知正見,就是妙理妙慧。佛菩薩是已經回頭之人,他們為我們現身說法,為我們做最好的榜樣,他能成就,我也能成就。特別是釋迦,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世間出現,示現八相成道,那是人生一生當中究竟圓滿的典範,我們應當要學,要會學。

      「餘九是行」。其他的九位菩薩,這就是像覺首、目首、財首,十位菩薩表行。前面我說文殊菩薩代表總綱,這九位菩薩代表別目、綱目,怎樣把這個妙理妙慧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麼你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諸佛如來的生活,究竟圓滿的生活,方東美先生講人生最高的享受。「十色世界」,到經文就念得到,我們就會讀到是「所見之法」。十位菩薩是代表能見之慧,所見之法是金色世界。到這個地方是李長者在這品經跟我們說明經的題目,品題的大意。經的來意到這個地方我們介紹完了,下一堂我們就正式讀到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