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796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七九六卷)  2007/7/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79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無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門」,今天從二十五「寶嚴光」看起,從這個向下有八光,講福田。我們將經文念一段,寶嚴光:

      【又放光明名寶嚴。此光能覺一切眾。令得寶藏無窮盡。以此供養諸如來。以諸種種上妙寶。奉施於佛及佛塔。亦以惠施諸貧乏。是故得成此光明。】

      這是「寶嚴光」的八句偈,我們看清涼大師的註解,「第八,八光,雜明諸行」。從這個以下跟前面不一樣,前面是一段一段的,這是敘說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諸行,當然還是八萬四千行門裡面所包括的。八萬四千太多了,佛在此地只舉幾個例子,我們必須要知道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這一切諸行裡面「供養為先」,這句非常重要。一切諸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哪個法門排在第一,最重要的是供養。「前五」,從寶嚴光到大雲光這五段是「供敬田」,後面還有三光是講悲田。讀到這個地方,一般經教裡面講到福田都講三種,第一個是恩田,第二是敬田,第三是悲田。這個地方缺一條,就是恩田沒有,恩田是對誰?是對父母的。父母對我們的恩德最大!所以,不能不知道報父母之恩。在淨業三福裡面,第一句「孝養父母」是恩田;「奉事師長」這是敬田,對老師是敬田;幫助苦難眾生是悲田,大慈大悲,這三種是福田。我們要想得福報,到哪裡修?在這個三類就能夠修到福報。所以福田是總稱,分開來就是這三種,恩田、敬田、悲田。

      我們看看現前這個時代,對父母不孝順,對老師也不尊重。縱然命裡有富貴,過去生中修的,現在果報現前,叫大富大貴,也能夠幫助一些苦難的眾生,做這些慈善救濟工作,叫悲田。有沒有好處?不能說沒有,但是福報不圓滿!不圓滿的因我們要曉得,是不是他真有誠心誠意去做?還是為了名聞利養?所謂發心不一樣。做好事是為名聞利養做的,這個福不大;做好事,三輪體空,不但是福德,你把福德轉變成功德,那就大了。古人有所謂有心修福,福報都不大,有心是什麼?有自私自利的心。為什麼到佛門裡面來修福?佛門是敬田,聽說世間一般人傳言,說世間這些富貴人都是前生在佛門裡面修的福,他也想修福,為什麼?想求果報。又聽說佛門當中常說「捨一得萬報」,這個利息太好了,一本萬利,所以到佛門裡面來修福的人很多。是不是真的一本萬利?真有,這不是假話,但是有心想求求不到。完全為了弘護正法、利益眾生而發心的,沒有絲毫自己自私自利的念頭在裡頭,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這個福報大,這與性德相應,那真的是捨一得萬報。

      果報現前的時候,人往往又迷惑了。所以修福真的在歷代,這是我們祖師大德常常告訴我們,什麼人能修大福報?貧窮人。他到廟裡面來捨一點財,來燒一支香,他什麼欲望都沒有,只是對佛表示自己的虔誠恭敬,那個福報大;如果有所求的,福報都有限,這個道理並不難懂。人當一發財之後他就迷惑了,就是供佛或者是供養父母,都沒有在貧賤那個時候那種誠心、孝心。所以他施得再多,報得再多,他得的福反而少,沒有在貧賤時候盡孝得的福報那麼大。這種例子太多了!這裡面的道理,用佛法來講,一個是有為,一個是無為,有是有求,無為是無求,果報不相同。一種是布施供養裡面有夾雜,不純,心不純;另外一種是布施供養裡面心地純淨純善,果報完全不相同。這是我們自己,因為修福不論是什麼人,真的是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沒有一個人不求福報。為什麼有人求到,有人求不到?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感應非常明顯,非常快!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慈悲憐憫,過去生中造作的不善業,這一生當中又迷惑顛倒,所以命中就是貧賤,貧,沒有財富;賤,沒有地位。老師告訴我,在佛門當中去修福可以彌補,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也是真的依教奉行。老師教我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是人之所好,人之所求,多少人他求錯了地方。

      我們細心去觀察,具足財富的人,具足聰明智慧的人,這個我們知道,過去生中施財得多、法布施得多。看健康長壽,你細心觀察,有許多農村裡面,一生從事於勞動的這些人,壽命很長,九十多歲還在田裡工作,還挑個擔子。中國有,外國也有!我在澳洲住在鄉下,當地人也有對佛法很有興趣的,邀請我們到他農莊裡面去參觀。沒有想到這個小村子裡面,八、九十歲的人有二、三十個,都來跟我見面,非常歡喜!年齡都比我大,有大十幾歲的,身體健康,每天還在勞動工作。你問他,他生活非常簡單,確實他每天做他固定的工作,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看到一個什麼狀況?妄念少。我就細心觀察,為什麼他們這麼長壽?心地善良,心地善良就是無畏布施。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他們愛護一切的小動物,雖然他們是肉食,還沒有吃素,不殺生。吃的東西都很簡單、單純,使我們想像到無畏布施。他連小動物都愛護,他對人哪有不尊敬的道理!這個小村莊裡面都是基督教徒,很喜歡聽佛法。我們道場有個美國法師,悟琳法師,她常常到這個村莊裡面去講經,統統都來聽,聽了很有興趣,就跟我們學院結了緣。我們學院裡面有些英語好的,經常到這些地方去講經弘法,認識的人慢慢就多了。

      從前李老師告訴我,佛門裡面若有所求,要懂得道理,如理如法的求,沒有不感應的。如果你求,得不到感應,老師告訴我不是沒有感應,是你在理論跟方法上錯誤,就是你的求不合理、不如法,就沒有感應。這個不合理、不如法,換句話說,你有業障,必須把業障消除,感應就現前。怎樣消除業障?這講懺悔。怎麼懺悔法?老師告訴我,後不再造,這真懺悔;佛菩薩面前懺悔了,明天還照幹,這就得不到感應。所以真正懺悔,最早教給我的是章嘉大師,跟我講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真正的利益,是從你內心發出來的真的懺悔,知道這個錯了,錯了以後不能再做,這叫真懺悔。所以,知道自己過失這就是覺悟,我們佛門常講開悟,什麼叫開悟?知道自己毛病叫開悟,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是迷惑;知道之後,要把錯誤改正過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言論、錯誤的行為,這統統叫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這都得搞清楚。修行並不是講每天拜多少佛、念多少佛、念多少經,那是形式,重不重要?不重要。你說好不好?也算是好事。真正講求效果,是要真的懺悔、改過,那個效果就非常的明顯。所以信字擺在第一個,《華嚴經》跟《大智度論》講,「信為道元功德母」,所以信佛非常困難。哪個人真信佛,他這一生不可能沒有成就,決定成就,為什麼?信,他真幹。不信,他不在經教裡面找這些,他還是到別的地方去找。

      你想想看前清,我們知道慈禧太后是佛教徒,她皈依三寶的。宮廷裡面請法師大德講經說法,這是清朝從開國一直就傳下來的。她把這個制度廢除了。遇到有困難的事情,她不請教法師,她皈依三寶不請教法師,她請教誰?駕乩扶鸞。這就是說她是佛教徒,但是她信鬼神比信佛教還要深,佛教不是她不信,真正有問題還是求鬼神。這是章嘉大師給我講的,清朝亡國,亡國在駕乩扶鸞上。你說駕乩扶鸞靈不靈?小事情真靈,他要不靈,人怎麼會相信他!大事就糊塗了。跟他往來久了,你不能不受他影響。所以中國近百年的災難,找到根源是慈禧太后,她疏忽了正法,這是一樁非常遺憾的事情。但是影響深不深?太深了。我們如果問問,今天的佛教徒,在中國、在日本、韓國、東南亞,供養鬼神、聽信鬼神的比例不少,不止一半,你說這影響多深!所以李老師曾經提示我,給我印象非常深,信佛。

      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因為佛不排除承認鬼神,佛講十法界,怎麼會不承認?肯定他、尊敬他,他也是眾生,既然是眾生,他本來是佛,他一樣的。包括妖魔鬼怪、地獄眾生,他本來也是佛,跟我們一樣,不過就是他迷得比我們更深。他在三途,實在講是在修懺悔,墮落三途修懺悔,業障懺除了他就上升。不過上升,絕大多數上升之後又迷惑,迷惑了再下去,這就是《地藏經》上所說的,好不容易離開地獄到人間來,沒有幾年,死了以後又進地獄。地獄跟人間時差不一樣,人一生造作罪業再墮地獄去,地獄裡面那些鬼王看到他,怎麼你剛剛出去又回來?以前李老師告訴我們,地獄說法很多,沒有一定的,因為地獄很複雜。給我們講一個時間問題,地獄裡面一天是人間二千七百多年,中國號稱五千年歷史,在地獄才兩天。這個很可怕,決定不能去,換句話說,地獄的罪業決定不能造。佛在經上提示我們,五逆十惡這是地獄業因。

      這一生當中能夠遇到佛法,遇到大乘、遇到淨宗,非常不容易,真的是希有難逢。遇到,要是疏忽了,不認真去學習,起信就是認真學習,不認真學習很難相信。這個一切諸佛都講,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講,難信之法。信的標準就是看你做到多少,從這裡看非常準確,你做到一分你只有一分信心,你做到十分有十分信心,你說有信,沒做到,那個沒有信心。

      我們先看第一首偈,『又放光明名寶嚴』,這一看就曉得是福田。眾寶莊嚴,在佛門裡一般講七寶,其實不止七種,無量珍寶莊嚴。『此光能覺一切眾』,誰不愛珍寶,誰不希望擁有珍寶?但是我們要知道世間珍寶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真的,佛把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如《般若經》上所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法認為什麼是寶?佛家講三寶,這個要知道。三寶都是自己自性本來具足的,不在外面。佛寶是自性覺,就是佛在《華嚴》上跟我們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智慧是佛寶,自己本來具足。後面給我們說的「德相」,德是德行、是德能,相是相好。德相裡面是法寶、是僧寶,法是正知正見,僧是清淨不染,沒有染污。我們什麼時候真正能做到?真正能做到你能轉境界,不被境界所轉,被境界所轉很痛苦,你轉境界就自在了。境界可不可以轉?決定可以轉。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為什麼你不能轉?你自己不相信你能轉,自己總是認為我一切被另外外面境界所控制,那你就沒有法子。

      佛不控制人,所以大乘教裡面講得很清楚,佛不度眾生,你要依靠誰?依靠自性佛,這是真正覺悟。真正覺悟了,外頭沒有力量,力量是你自性,能轉一切法。覺悟了不但轉六道,轉十法界為一真法界,一真跟十法界不二,一真跟六道不二,一真跟三途不二,你要會轉才行。你被別人轉這就沒有辦法,你決定是凡夫,你決定超不出。你說我學佛,我一切依賴佛菩薩,你被佛菩薩所轉,你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你著相求佛,你不開悟。佛種種設施都是表法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佛不迷信。

      所有諸佛菩薩無論是形像、名號,全是表法。釋迦牟尼佛代表什麼?釋迦牟尼是印度話,釋迦翻成中國意思是能仁,能夠仁慈;換句話說,你能用仁慈的心對待一切人事物,這叫釋迦。牟尼是什麼意思?牟尼是清淨,自己內心清淨,沒有懷疑、沒有憂慮、沒有夾雜、沒有染污,清淨心。所以牟尼是對自己的,自己心要清淨;釋迦是對人的,對一切人要慈悲。你看是這個意思,你怎麼能著相?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塑個釋迦牟尼佛的像?這是表示我們紀念他。就像中國人紀念祖先一樣,中國人,祖先的相貌不知道了,只好寫個牌位,是同樣一個意思,所謂報本反始,這是報恩。我們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太多,恩德太大,不是他老人家教我們,我們怎麼會懂?哪裡知道這個事情!這個恩德真的不亞於父母,甚至於可以說超過父母。

      所以塑像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報恩,第二個意思就更重要,第二是見賢思齊。我見到這個像,我就曉得我對人要仁慈,對自己要清淨,你真的學到釋迦牟尼佛。中國人拜觀音的多,都是迷信。觀音是什麼?觀音是慈悲,大慈大悲。供養觀音,觀音的形像時時刻刻在提醒你,你自性裡頭有大慈悲心。觀音菩薩把你自性的慈悲引發出來,那你真的供觀音,那觀音菩薩真是有求必應。念大悲神咒,大悲神咒就是我們此地講的大悲心,憐憫一切眾生的心,把這個心引發出來。統統是自性的性德,自性裡本具的智慧,不在外頭,外面沒有,這是真正的寶,寶嚴。

      但是沒有外面這些設施引發不出來,你很健忘,常常忘掉。所以供養佛菩薩的形像利益很大,利益不是說他會保佑你,不是這個意思,是時時刻刻提醒你。地藏菩薩代表的是孝親尊師,真的是大福田,孝親尊師。觀音表一切慈悲,對一切眾生都是沒有任何條件,叫大慈大悲;附帶有條件的就不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沒有條件的!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實踐、代表落實,我所學的統統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就是現在我們講的要真幹,普賢是真幹;菩薩的名號意思很好,心目當中各個都是賢人,普,普是普遍,真的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這是普賢境界。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為什麼?你還有分別執著,普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這些道理你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曉得佛法裡頭的教學,你看看幾千年,它已經達到究竟圓滿的藝術境界。它用這些東西表法,不需要解說,解說太麻煩了。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你說解釋多麻煩,用一尊佛、兩尊菩薩,你一看全部就圓滿了。一尊佛毘盧遮那佛,兩尊菩薩是文殊、普賢,華嚴三聖,你一看到這個像,《華嚴經》所講的全在裡頭,這個要懂。《華嚴》,誰的《華嚴》?自性華嚴,離開自性沒有一法可得。自性能生萬法。這個意思很深,學佛的人不能不知道,這才叫真正的寶嚴,無量珍寶莊嚴。

      『令得寶藏無窮盡』,那我們就知道,心性是寶。心性含藏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無論是智慧也好、是能力也好、是相好也好,統統都是無量無邊。然後我們自然就能體會到感謝佛菩薩,這是我們自性裡所有的,但是我們迷了,完全不知道自己有。本來具足,現在有沒有失掉?沒有,沒有失掉。所以佛看你是佛,你跟他沒有兩樣;菩薩看你是菩薩,跟他沒有兩樣。可是我們怎麼樣?我們是凡夫,我們看佛,佛是凡夫,跟我沒兩樣;我看菩薩,菩薩是凡夫,跟我也沒有兩樣。這個味道很深,佛看我們跟他一樣,沒有兩樣,我們看他跟我們一樣,沒有兩樣,你就想想這個話的味道。菩薩覺而不迷,我們迷而不覺。

      確實是一樣,可是今天我們所受的完全不相同。佛告訴我們,都是真話,現在的你,有生老病死嗎?有!你要問佛菩薩,沒有。到底是有還是沒有?跟你講真話,沒有;跟你講假話,騙你的,有。為什麼?你自己以為有。真的,真的沒有,什麼時候你要發現真的是沒有,那你就大徹大悟了。這話怎麼說?我們今天講有、講沒有統統是執著,統統是分別。你能夠把執著放下,放下叫阿羅漢,你問阿羅漢有沒有生死?阿羅漢告訴你沒有。你問阿羅漢有沒有人天、餓鬼、地獄、畜生,這些六道?阿羅漢告訴你沒有。為什麼你有?你就曉得,從執著變現出來的。如果你一旦發現這個太苦了,人生太苦,三途太苦,人天也不自在,怎麼解脫法?放下執著就解脫。放下分別,十法界都沒有,阿羅漢有沒有?沒有,辟支佛也沒有。四聖法界,分別裡頭有,沒有分別就沒有;六道,執著就有,沒有執著就沒有。

      我們明白了,明白之後你就曉得,你才真正得自在。所以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隨緣幹什麼?度眾生,自在是自受用,隨緣是他受用,「眾生無邊誓願度」,你不隨緣就度不了,一定要隨緣。可是你能不能做到隨緣?你不能。為什麼?沒放下。放下的時候你首先得到的是自在,然後才能隨緣。自己沒有得到自在,哪能隨緣?哪有這種能力?所以真正的關鍵在看破,看破是什麼?破所知障;放下,破煩惱障,二障沒有了,二障沒有了不就是佛嗎?我們今天用什麼方法能破所知障?佛法。中下根性的人學習經教慢慢覺悟了,覺悟了要真幹,真幹就是放下,真的放下。

      頭一個要把我們的真心找回來,真心是什麼?大菩提心,這真心,沒有丟掉,只是迷了。迷了之後,這些心起的作用顛倒了。你想想看,我們現在對自己、對別人,我們用的是什麼心?虛妄!我們原來是什麼?原來是真誠。現在真沒有了,假的;誠沒有了,虛的,虛偽的。不但對人,對自己都是這個,對自己叫什麼?叫自欺,對別人叫欺人。虛妄不實在,自欺欺人。為什麼會自欺?不知道自己有真心,迷了自己的真心,真心變成虛偽。覺悟了,覺悟了虛偽放下了,虛偽的分別沒有了,虛偽的執著沒有了,真誠心就現前。真誠心現前之後,真誠心的作用就是後面這四個,清淨、平等、覺悟、慈悲,自然就流露出來了。真誠是根本,是菩提心的體,後面是菩提心起的作用;有體,作用自然就出來,自然流露了。

      我們從作用上來學習,然後慢慢的恢復到本體,那也是個辦法。上上根人,他是從一下就悟到本體,後面全都現前,上根人。中下根人沒有辦法,雖然曉得,佛在大乘教講得很多,你知道,你也相信,你也能理解,可是你做不到。問題在哪裡?理解得不夠透徹,深度不夠。深度夠了之後叫大徹大悟,怎麼還留戀六道?怎麼還捨不得十法界?這是你覺悟的程度不夠。我們舉個比喻,你就能夠明白這個事情。人都會作夢,你做了一個很好的夢,你時時刻刻想著夢中境界,捨不得離開。一般人沒有辦法離開六道、離開十法界,不就像這個樣子嗎?永嘉說得好,「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今天接受佛菩薩教誨,知道三界六道是夢中,可是怎麼樣?我們醒不過來。為什麼醒不過來?留戀這個夢,再苦也捨不得離開。你要問什麼原因?原因就是知道得不徹底,所以我們的念頭轉不過來。知道徹底,念頭一轉,六道就是極樂,三界就是華藏,馬上就轉過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並不是六道之外有極樂世界,十法界之外有華藏世界,不是!給你講真的,當下就是,給你講真話。問題你會不會轉?你願不願意轉?你能不能轉?都在你自己決定,別人幫不上忙,諸佛菩薩也幫不上忙。諸佛菩薩只能將事實真相告訴你,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今天這個世界災難這麼多,有人問我,提出問題問,佛門裡面有沒有解決的方法?佛門有!佛門能轉娑婆為極樂。這個轉是要你自己轉,不是佛菩薩有能力來轉的,這才是真話。如果說佛菩薩能轉,那是假的,是騙你的,哪有這種道理?你看六祖說的話說得多明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清淨,就現清淨的萬法;自性迷惑顛倒,就現迷倒的萬法,萬法隨著心轉。

      你看看禪宗修定的,我們聽說過,入定,虛雲老和尚這距離我們不遠,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老人家到香港來過。他常常一入定就一個月、半個月,坐在那裡不動,他也不吃、也不喝,一出定的時候精神飽滿。而且告訴我們定中的境界就好像有時差一樣,他這裡一坐坐了二十多天,一出定好像就一、二十分鐘的樣子,他的感覺。《年譜》上記了有一段事情,過年的時候他住在茅蓬裡面,從廟裡帶了一些芋頭,他就把芋頭在鍋裡面煮,煮芋頭,把它煮爛。他自己就在小佛堂打坐,一坐就入定,這一定差不多二十多天。廟裡有很多人,老和尚好久都沒有出來,去看看他!結果到那裡一看,他在入定。大家在他耳朵前敲引磬,敲引磬他就出定了,一出定看到他們:你們怎麼到這兒來了?來看你。「我芋頭煮在那裡,來,現在大概煮好了,可以吃了。」結果鍋蓋一掀開,芋頭長毛了,這是真話不是假話。他感覺到才只十幾二十分鐘,已經二十多天,轉境界!老和尚身體好,活到一百二十歲,沒有看到他做什麼運動,他老人家就是入定。所以,十天、半個月平常事。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的,《神僧傳》裡面看到的,古人有入定一、二年的,鳥都在他頭上做窩了,這決不是假的。

      大乘教裡面佛常常講,「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那就不是盤腿面壁,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這個意思我們現在懂得了,是什麼意思?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了。他沒有妄想,他沒有執著,他沒有分別,那就是說他行住坐臥全是定中。像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那是完全在定中,這轉一切境界。虛雲和尚發願生兜率天,親近彌勒菩薩,真的如願以償,他確實到兜率內院去了。將來跟著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下生成佛,他們這些人就像舍利弗、目犍連一樣,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們發的這個願。

      我們明白這些道理,才曉得什麼是寶?自己的心是寶,自己的本性是寶。心不是這個心臟,不是這個肉團心,這個肉團心是我們自性變現的。所以你的心清淨,你所變現的身心都清淨,外面環境都清淨。環境清淨沒有污染,我們今天講自然災害就沒有了。要知道,所有的瘟疫都是染污,清淨心就能轉這個境界,不會受染污。永遠保持著清淨心,永遠保持平等心,清淨、平等不受染污。永遠保持正覺心,不迷惑;永遠保持慈悲心,慈悲心能解一切毒,碰到慈悲就化解了。所以諸佛菩薩為什麼沒有毒害?全解除了,化解了。接觸到他的氛圍,我們今天講是毛光照益,接觸到他這個氛圍的時候他自動就改了,我們現在講化學成分組成它就改變。同樣一個道理,心行不善,心有三毒,再好的東西到你面前就變壞了。這個道理,江本博士的實驗,這是科學證明。好像是在台灣,我看到有這個報導,有一批小學生用饅頭做實驗。同一個鍋裡面蒸出來的饅頭,拿兩個裝在玻璃瓶裡,放在門口,大概放了一個星期,一邊放一個。對這邊的饅頭說「我喜歡你,我愛你」,對那個饅頭說「我討厭你,我不喜歡你」。一個星期之後,這個喜歡的饅頭發酵了,但是聞聞味道很好,顏色也非常好看;那個討厭的發臭了,氣味很難聞,顏色都變黑了。這個實驗是什麼?這個實驗是境隨心轉。說明什麼?你要相信你自己,你自己能改變外面境界。自己能改變外面的境界,給諸位說,自己能改變裡面的境界。

      你們許多同學看到「山西小院」的報告,你們看到了。那四十多個人害的這些病,醫院宣布不能救了,告訴他們的壽命只有一個多月,你們家裡準備後事。可是這些人怎麼樣?這些人信佛,他有信心,反正再一個多月就走了,也不要再想病,也不要治病,一心一意念佛求往生,一個月念下來病好了。念了二、三個月沒事,再去檢查沒有了。什麼原因?心轉境界。因為他出院之後,他心理改變了,確實他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改變他的相貌,改變他的體質,改變他生活環境。你不信不行!這些人都是做出實驗給我們看,在佛法裡面講三轉法輪,這叫作證轉,他來跟我們做證明,自性裡面含藏的寶藏現前了。他不像真正大徹大悟祖師大德那麼樣的自在,「山西小院」只是一點點信心,就產生這麼大的效用。他們這些人如果深入經藏,他跟阿羅漢、跟諸菩薩就沒有兩樣了,為我們示現就是神通廣大。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不得已而求其次,要知道心性是真的寶藏。除了心性之外,什麼是寶藏?經教是寶藏。所以,佛滅度之後留下來的三寶,佛寶是佛菩薩的像,畫像也好,塑像也好;僧寶,這些普通出家人。佛在世的時候,三寶是真的,佛不在世的時候,三寶當中只有一個是真的,法寶。依照法寶去修學,佛寶跟僧寶也能做到相似,起作用;如果沒有法,佛寶、僧寶都是假的,就不是真的。這些我們都要懂,要好好的學。三寶在哪裡?三寶是自己。佛寶是自己的覺心,覺而不迷;法寶是自己的正定,正而不邪;僧寶是自己的清淨心,淨而不染,覺正淨是自性三寶。外面的三寶有沒有功德?有,很大的功德,它會提醒我們。沒有外面三寶,常常把自性三寶忘掉,這一忘掉,它的作用就恰恰一百八十度的相反,佛沒有了,變成迷,迷而不覺;正沒有了,變成邪,邪而不正;淨沒有了,變成染污。你看我們今天是迷惑、邪知邪見、嚴重染污,這就是遭災難的因由。

      反過來,覺正淨沒有災難!我們今天要幫助自己、幫助這個世界,化解災難,從哪裡做?覺正淨。覺正淨落實在哪裡?落實在《弟子規》,落實在《感應篇》,落實在十善業,只要把這個東西落實,眼前這些災難都能化解。江本博士在琵琶湖的實驗,是最好的證明。他很想到香港來看我,我歡迎他來訪問,他來的時候,我很希望他能到香港來做兩場講演。我們協會正式發邀請函邀請他來講演,給我們做出他這些年來的報告,科學做的實驗結果,對我們學佛會很有幫助。所以「令得」,這個得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明白你就得到,你不明白你得不到。這個東西不在外頭,在自己的自性,所以確實有求必應;如果在外面,你的求未必能求得到。這是自性三寶,它的作用無有邊際、無有窮盡,佛把它整個歸納起來講,智慧、德能、相好。

      『以此供養諸如來』,這句話我相信同學們都能體會到,諸如來是指誰?一切眾生。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如果說我們以這些寶藏,我們供養過去佛、供養現在佛,不知道未來佛,那就完全錯了。說實在話,過去佛、現在佛不要你的供養,最需要供養的是誰?未來佛,未來佛就是現在一切眾生。你供養他,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這叫什麼?真供養。所有一切財、法、無畏的供養,都是屬於善巧方便,真正的目的是幫助他開悟,幫助他回頭,幫助他回歸自性。這是佛子、菩薩修行真正的目標。

      下面告訴我們具體的修法,我們應該怎麼做?『以諸種種上妙寶』,「種種」就太多了。什麼叫「上妙」?我們一看到上妙這兩個字,就想到我們哪裡有上妙寶?好像這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做到的。你要懂得佛法的義趣,你就知道,上妙寶人人都具足。你供養別人一缽飯,你真的能做到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缽飯是上妙寶,為什麼?它跟法性相應。由此可知,妙,妙在哪裡?妙在離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無有一法不是上妙寶。有分別執著,世間金銀七寶都不是上妙,這個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給我們所示現的,對待一切眾生的財施、法施、無畏施都是「種種上妙寶」,你不能不知道。

      『奉施於佛及佛塔』,這個佛是住持三寶裡面的佛寶,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佛寶;佛不在世的時候,佛像。佛塔是供養佛舍利的地方,要知道佛在經教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一切經典即是諸佛的法身舍利,這個意思重。現在人重視佛的靈骨,佛留下來的牙齒、指骨,我們常聽到報導在某個地方展覽,香港也來了展覽一次,你看看多少人去參觀。佛的經典在此地展覽,沒有人參觀,這個意思我們要多去想想。瞻仰佛牙舍利,瞻仰佛指骨舍利,你得到些什麼?釋迦牟尼佛的佛牙我看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指骨舍利我看到了,得到什麼?什麼也沒得到。在許多地方展覽,我從來沒有去看過,為什麼?佛自己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這是個紀念,像祭祖大典一樣,紀念佛陀,在這種場合當中一定要什麼?一定要講解,把釋迦牟尼佛向社會大眾做介紹,這就有意義。不是看一下,看一下有什麼意思?那就不一樣。所以展覽當中要做詳細介紹,介紹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事蹟,他怎麼樣覺悟的,怎麼樣教化眾生。這二、三千年當中多少人得到他的利益,教化的利益,介紹這些那就對了。讓社會大眾了解佛教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是什麼人,對他有正確的認識。這個事情沒有!展覽佛的經典,這就是開講經的大會,把釋迦牟尼佛當年教學這些教科書,那個時候沒有教科書,以後結集出來的這些典籍,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所說的,介紹給現前廣大的大眾,這才是真正的奉施給佛、給道場,佛塔是佛的道場。

      底下這一句最重要,『亦以惠施諸貧乏』,這八句偈裡面,最重要的是這句。我們想想這個世間人哪個不貧乏?少年對於德行修養的栽培貧乏,中年為社會造福貧乏,沒有了,所以老年的安樂也就貧乏,不只是物質生活的貧乏,精神生活的貧乏。你從這上面去想、去觀察,這個世間哪個人不貧乏!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他?這就要「以諸種種上妙寶」。對兒童來講,《弟子規》是上妙寶;對青年們來講,包括少壯,十善業道是上妙寶;對善根深厚的人來講,宿慧有基礎的人來講,大乘教是上妙寶。對業障習氣薄,善根深厚這些眾生,幫助他、引導他修學淨土念佛往生,那是上上珍妙寶,這是幫助他這一生圓成佛道,圓滿的成佛。這是一個人在過去生中,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修學所沒有得到的、沒有能成就的,這一生遇到這個緣,你幫他在這一生成就,還有比這個更值得寶貴的嗎?沒有了!這個設施是一切大圓滿。

      所以印祖教我們在現前這個時代,二十個人在一起修行,人數不要多,為什麼?開銷少,維護容易。小小道場就行了,小小道場沒有人去爭,人家瞧不起你,這裡頭沒有爭名逐利的,大家都在一塊認真修行的。二十個人效法過去廬山慧遠大師的方法,一心求生淨土,真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聽講經只聽往生經論,往生經論就是淨土五經一論,其他的都不要。每天聽經四個小時,念佛十個小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沒有不成就的。這個小道場二十個人就是二十尊佛,這個功德無比的殊勝,真幹,真成就。這是「惠施諸貧乏」裡面最有效果的一個方法,就好像我們念佛,精進念佛堂,進到這裡面來都是真幹的。

      小道場,最好能建在山上,遠離市區,沒有遊客,你才能得清淨心。也不需要建築像寺廟、宮殿這種形式,不需要,為什麼?建那個,外面就有人來參觀。建成平房,一般平民住家的,沒有人來打擾你,你能成就,生活愈簡單愈樸實愈好。這是對於真正講現前的上上根人,發心建這個念佛堂,你要曉得上上根,為什麼叫上上根?他一生成佛。普通接引,現在我們用的這些方式,用衛星電視、用網際網路長年講經教學,這是普遍的接引。能夠接收這個頻道,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有緣人,你每天來看這個頻道,我們有緣。

      最近我們也講了不少老人福利事業,我提出的彌陀村。好像有十幾年了,這是一九八三年,二十多年了,我第一次在美國舊金山講經,只講一個星期,地點是在舊金山的一個老人公寓。這個老人公寓猶太人辦的,裡面一共有四百多個單位,我們在老人公寓一個廳堂,在這裡面講經。這個老人公寓裡面中國人不少,不管信不信佛,我們在那裡講經,反正都是中國人,都來了。我看到這個樣子很歡喜,當時我就想,將來二十一世紀的佛法應該用這種方式。為什麼?現代的社會進入工商業,每個人都很繁忙,沒有時間來聽經。退休了,都住進老人公寓,沒事,天天有講經,個個都來了,愈聽愈有味道。所以我覺得二十一世紀之後,學佛的都是老年人,他真的放下了。來得及來不及?來得及。能夠聽幾部經,心定下來,好好的學佛,好好的念佛,會有成就。

      所以我對老人福利事業就很重視,以後每到一個國家地區,我都要看他們的老人福利事業。我對於這樁事情念念不忘,因為現在人口老化成為全世界的社會問題,老人將來怎麼辦?少數國家有養老,多數沒有!美國國家養老,澳洲國家養老,其他地區我就沒有聽到了。如果說國家沒有養老,你將來老的時候怎麼辦?雖然拿那點退休金,靠不住,很多退休金被人騙跑了,多得很,我看到很多。所以這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個事情還是值得去思考、去推展。我就想,如何叫老人度一個真正幸福美滿的晚年?這就是「以諸種種上妙寶,亦以惠施諸貧乏」。『是故得成此光明』,我們想用山莊、別墅這種方法,山莊、別墅那是真正的大福田,養老。如果自己父母在,都可以住在這裡面,好好的來規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