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340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四0卷)  2000/8/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340

      請看「世主妙嚴品」,得法讚佛,八部四王眾,緊那羅王偈頌,第六首:

      【如來難可得見聞,眾生億劫時乃遇,眾相為嚴悉具足,此樂見王之所睹。】

      這是普樂見緊那羅王的讚頌,也是他的心得報告。他所修學的法門是「示現一切妙色身」,我們講的相好莊嚴。前面兩句我們應當特別的警惕跟珍惜,佛在經論裡頭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兩句話我們很不容易體會,佛在經上用許多比喻來跟我們講,說明六道裡面得人身的機會非常少。有許多比喻,大家熟知的,譬如說是「爪上土,大地土」,這是許許多多講經的法師都常用的。這是世尊有一天在祇樹給孤獨園,在地上抓了一把沙土,抓了之後就撒到地下,指甲裡頭當然還有一點點,沒有能夠完全撒乾淨,學生看到老師這個舉動就問,向他老人家請教:老師,您這是什麼意思?佛就告訴大家,他說:人失去人身之後,不能夠再得人身,就像大地土,就像我一把沙土撒在地上那麼多;能夠再得人身,我還沒有撒盡,指甲上還留著的一點點。這說明人身失掉,再得人身,機會太難。這個比喻說得很多,大家也容易體會。

      還有一個比喻叫「盲龜浮木」,這是釋迦牟尼佛做了一個比喻,這不是真的。他比喻什麼?有一隻瞎了眼睛的烏龜在海底下,牠頭伸出水面,水面有一塊木板,木板當中有一個小洞,牠一伸出來,剛剛好就穿在小洞裡面去了,這個機會比「爪上土」還要難得。哪有這麼幸運,海那麼大,牠一伸出頭來,剛剛好就伸到這個洞裡面去?這是比喻人身難得。還有一個比喻,大家也熟知的,叫「須彌穿針」。在須彌山上放一條線,下面一根繡花針,那個線放下來剛剛好穿到針孔。咱們不要說須彌了,就是我們這五層樓上放一條線,你在樓下放一根繡花針,你穿穿看,給你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看看能不能穿進去一條?都是形容人身易失而難得,你要了解這個事實,你才會珍惜人身。所以有人不知道愛惜自己身,去自殺,那個罪過很重。你想想看,億劫才得一次,你不愛惜,要把它糟蹋掉,這就是罪過。所以一個人在世間,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可以有自殺的念頭。應當反省,把這個挫折的原因找出來,消除原因就能夠逢凶化吉,就能夠消除挫折,這是智慧。

      得人身這麼難,得人身再遇佛法就更難,難上加難。所以開經偈,開經偈就是為《華嚴經》題的,武則天題的,她題這一首開經偈之後,這一千多年當中,文人學者、出家的法師大德再想做一首開經偈,沒有辦法跟她相比,所以一直到今天都用她這四句偈,再也做不出來像她這麼樣的圓滿。「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個緣分得來不容易。得人身的可貴就是聞佛法,如果得人身不能聞佛法,這人身有什麼意思?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可是我們自己必須要認知,在六道裡面決定是在三途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很短暫。你要問什麼道理?道理並不難懂,你心裡頭心善、念頭善、行為善,你才能夠得三善道的果報;如果我們起心動念,我們念頭是惡念,思想是惡的思想,行為是惡的行為,那就是三惡道的業因。不必想多,想想我們從早到晚,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這一天十幾個小時當中,我們起心動念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就知道了,自己前途的訊息自己就明白了,這才十幾個小時。如果是惡念多,善念少,必定落三惡道。一天尚且如此,那我們一生當中思想行為、起心動念,念念都是損人利己。

      善惡的標準,佛講得最根本的是五戒十善,這是善惡的標準。如果我們思想行為違背五戒,與十惡相應,必落惡道。我們這一生當中,心行能夠與五戒相應、與十善相應,來生還能夠得人身,這個很重要,這才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得人身好不好?得人身,如果不能利用這個機緣,脫離三界,脫離六道,去作佛、作菩薩,我們人身雖然得到了,沒有好好的利用,還是可惜!可是這一樁事情一定要遇佛法,正如菩薩在此地說的,『如來難可得見聞』,諸佛如來不容易遇到,『眾生億劫時乃遇』,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劫」是古時候印度人講的時間單位,現在科學家講時間單位最大的是「光年」,用光的速度進行是光年,古印度講比這個還要大,用「劫」做單位。劫,有小劫、有中劫、有大劫。小劫也有很多講法,最常聽到的「增減劫」。佛說人的壽命最短十歲,十歲是最短的,人在十歲的時候就往上升,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八萬四千歲是人壽最長的,人的壽命最長是八萬四千歲,到八萬四千歲就往下降,每一百年減少一歲,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叫一個中劫,四個中劫叫一個大劫,這是算時間。

      在三界裡面,壽命最長的是無色界天,無色界天有四層,最上面一層叫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我們聽到這個數字,簡直不可思議。跟我們最靠近的是欲界天,欲界天最近的是四王天。你們到寺院庵堂,看到門口天王殿供奉的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其實那是四天王,這是跟我們最近的。佛說,四天王天的壽命比我們長多了,四天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我們人活了一百歲,在四王天看起來兩天。他的壽命五百歲,也照我們這個算法,一年算三百六十五天,但是你要記住,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你就曉得他壽命之長、福報之大,我們人間沒有辦法跟他相比。再向上一層是忉利天,我們中國人稱「玉皇大帝」,忉利天王福報比四王天更大,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壽命一千歲,這個我們可以能計算出來的。往上去都是倍倍增加,夜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百年。

      兜率天,這是第四層,彌勒菩薩現在住在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所以兜率天人看我們人間,看人的壽命就像小蟲一樣,像什麼?水上的蜉蝣,壽命幾個小時就完了,確實是如此。他的一天是人間四百年,我們今天用的時間計算單位是用外國的小時,一天二十四小時,四分之一是六個小時,活一百歲,兜率天人看到,他才六個小時;如果五十歲就死了,很可憐,三個小時。你想想看,兜率天人的壽命四千歲,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壽命四千歲,所以彌勒菩薩什麼時候下來?就是用這個時間算的。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天,等到他兜率天壽命盡了,就是他們那邊的四千歲,一天是我們人間四百年,這樣算下來,是我們人間大概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佛才降生到我們世間示現成佛。現在有許多人說,彌勒菩薩已經成佛了,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那個話在佛經上找不到根據的,我們一定要依據佛跟我們說的《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佛法一定要有確確實實經典做依據,不能夠隨便說的。

      你要把這些事實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人」在這個世間時間非常短暫,但是非常可貴。六道裡面,「人」能夠出三界、了生死,作佛作祖,是最好的一個機緣。我們今天遇到了,這是「億劫時乃遇」。我們今天遇到了,我們得人身,也遇到佛法,能不能成就?這個完全在自己,不在別人。我們在佛法修學探討這麼多年,道理方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不能成就,關鍵就在自己能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有同修告訴我,「煩惱習氣真難,不容易克服」,來問我怎麼辦?難,那繼續搞輪迴,繼續搞三惡道,只有這個辦法,除了這個辦法還有什麼辦法?你要知道三途苦,知道人間並不快樂,知道得人身、聞佛法機緣太困難了,你應當下定決心,要放下自私自利。必須曉得無量劫來,把我們搞成這個樣子,誰害了你的?自私自利這個念頭害了。真正覺悟了,再也不幹,不受這個害,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決定不為自己,這就對了。只要這個念頭轉過來,超凡入聖。凡聖的差別就是一念之間,一念迷就是凡夫,就是六道輪迴,一念覺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極樂世界。一定要覺悟!自己要肯定、要認知,不覺悟就是繼續搞輪迴,你決定免不了三途苦報:地獄、餓鬼、畜生,你不能避免。這不是嚇唬人,這是事實真相。

      這些事相從哪裡來的?都是從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正如同大家晚上睡覺都會作夢,夢從哪裡來的?自己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夢境,六道輪迴也是這個變現出來的。佛說夢境不實,是假的,我們一覺醒過來之後知道是假的;佛說六道也不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看得沒錯,但是你不覺迷在其中,你真受其苦。作夢的時候,遇到一隻老虎要來吃你,你嚇得一身冷汗,你不知道那是假的。如果你要是知道是假的,我學佛,捨身餵虎,那你就很自在、很快樂。迷悟之間,覺悟就能捨,迷的時候不能捨,悟的時候就能捨,徹底的捨,連身都不能留戀,身是假的不是真的,《般若經》上講得清楚。這些大道理跟事實真相,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細細去體會、細心去觀察,然後再展開佛經來對照,你會發現你的觀察、你的體會,跟佛經上所說完全相應,無二無別。我們才真正由衷的佩服釋迦牟尼佛,真實智慧,真實的教誨。

      第三句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前面這兩句是我們應當要警惕的,知道自己這一生的際遇是希有難逢,要珍惜,不要錯過。『眾相為嚴悉具足』,菩薩觀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觀察如來果地依正莊嚴,你看他的身相,你看他的生活環境。這一句就是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頭所說的,佛在這個經跟我們講毘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特別是開頭的十二卷,從第一卷到第十二卷展示出來,我們現在念的字字句句都是「眾相為嚴悉具足」。我們要在這個地方學習,這是屬於果德。果必有因,從果德裡面建立我們的信心,這是佛說法所用的方式,所謂的善巧方便。佛是先把果報讓你看,幫助你建立信心,你見到果報這麼殊勝,你會很羨慕,你也想得到,引起你發問。你發問,佛就跟你解答。

      每一種果都有它的因和緣,惡道的因緣你懂得了,你就會迴避,你不會再造作,這樣你就永離惡道;善道裡面的因緣你明白了,你很羨慕,你就歡喜認真去修學,善的果報你就能夠得到。一個人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方法,發心一切為眾生、一切為社會、一切為人民,沒有絲毫為自己的念頭,你行菩薩道會一帆風順。縱有挫折,也很容易化解。無論是在順境、在逆境,善緣還是惡緣,你都自在,你都充滿了智慧。為什麼?你自己沒有得失的念頭。我這個事情做好了,我沒得到什麼好處,大家得好處;我這個事情做不成功,我沒有損失,大眾的損失、社會的損失,與我個人毫不相關,你說我個人怎麼不快樂?怎麼不自在?所以個人充滿了智慧,決定沒有煩惱。智慧失掉了,煩惱現前,那是什麼回事?自私自利的念頭夾雜在裡頭。這就是佛說的,你修學一切善法裡頭夾雜不善。什麼叫「不善」?患得患失。得到了歡喜,失掉了悲哀,這個不善,夾雜不善。純善是決定不會夾雜名聞利養在其中,絕不夾雜貪瞋痴慢,決定是無我,《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怎麼不自在?

      於是「眾相為嚴」,這句話真的明白了,真的展現在我們生活當中。如何展現?為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眾生起心動念都為自己利益,你展現的起心動念為社會、為眾生,不為自己,這就是「眾相為嚴」。現在社會大眾爭利,我們學佛的人把利看得很淡、看得很輕,所以學佛的人跟社會任何一個階層人沒有衝突,可以做很好的朋友。為什麼?他所要的我都不要,我要的他也不要,沒衝突。他要爭,我們要讓,他不要讓,我又不要爭,這不就成好朋友了嗎?不能做朋友是有衝突,兩個人都相爭,那就難了;兩個人相讓,那就更好了;一個爭、一個讓,也平安無事,災難不會現前。

      我們看看現在社會大眾他們想的是什麼?他們說的是什麼?他做的是什麼?我們要仔細觀察,都是與性德相違背,與災難相應。諸佛如來垂象怎麼個垂法?佛家講的慈悲、方便,講的四攝、六度、三無漏學在哪裡?不是在書本裡頭,是要我們後世的學生做出來給人看。佛的慈悲在哪裡?佛的慈悲在我的心、在我的行為上;佛的方便在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上;佛講的四攝六度,我們一一都要把它做出來,這就是「眾相為嚴」。佛的學生是佛的代表,於是我們想想,我們是不是真的佛的學生?起心動念、生活行為像不像個菩薩?果然像,不愧是如來弟子;如果不像,起心動念、造作行為與佛教導的完全相反,那就錯了。那是佛的壞學生,是佛的敗家子,我們能做這個事情嗎?不能將佛德從我們心行當中表現出來,我們就有罪過,我們對不起佛菩薩。見到別人行善,見到別人做好事,我們會起嫉妒心;見到不如我的人,我們會起傲慢心,瞧不起他,這不是佛弟子。我們要好好的想想有沒有這些毛病?有,趕快改;沒有,那更加勉勵,自己做得不錯,這種毛病永遠不可以犯。

      佛菩薩教導我們,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別人有做好事情,我們要盡心盡力幫助他、成就他,怎麼可以障礙?怎麼可以破壞?什麼叫「好事」?這個事情做了有利於社會,拿今天最明顯的例子來說,有利於社會的安定,有利於世界和平,有利於繁榮,有利於合作,好事情!他做我做是一樣,聰明人喜歡別人做,別人做自己省事,我來幫助你。負責做的人很辛苦,我們從旁協助。這個地方新加坡,天主教、基督教、回教、印度教,他們辦許多慈善福利事業,幫助社會貧窮苦難的眾生,照顧老人、照顧病人、照顧兒童,他們做得很多,我到他那邊去,我都會捐一點錢送給他們。

      我們佛門的同修有很多不了解這個道理,還來質問我:「法師,我們佛教錢來供養你的,你為什麼供養外道?你為什麼給他們?」說實在話,他們在社會上做生意不會發財,為什麼?不懂得投資。人家那裡辦養老院、辦孤兒院辦得很好,我們送錢去,我們投資;我投資,我是他的股東,他裡頭有我一份功德,他去做,我都不要去做。你們在社會上做生意懂得投資,我們這是各個地方的投資,那一些好事不都變成我的好事了?他們的功德就跟我的功德結成一體,不能分。這個社會上這麼多苦難人,「好,你都不幫助他,你來照顧」,你自己又不能照顧,又不幫助別人照顧,你是社會的罪人,你哪裡懂得佛法?

      佛在經上四弘誓願大家都會念,「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句話怎麼講法?天天念,不解其義。「眾生無邊誓願度」,那個「眾生」是沒有界限的,不能說我是中國人,我只度中國眾生,那是外國人,我不度他。「眾生無邊誓願度」,底下有沒有加註解:外國人不度,不同種族的不度,不同宗教的不度,有沒有加這個註解?沒有加,沒有加就是全都包括在其中。決不能分國土,佛經裡面常講「國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國家,不要分國家,不要分族類,不要分宗教,看到眾生需要幫忙,立刻就幫助,決定沒有考慮。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處事待人接物,這是佛教我們的,我們要現這個相。「具足」是圓滿,沒有一絲毫欠缺,我們能夠捨己為人,念念為社會,念念為幫助佛菩薩教化眾生。

      三十幾年前,我在台北第一次講《華嚴經》,那個時候印的經本是小本,三十二開的小本,袖珍本。一套《華嚴經》一共是十二冊,當時印的成本,一冊在台灣台幣是兩塊錢,一套《華嚴經》二十四塊。我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兩塊錢,我立刻就想到我這兩塊錢能不能省,如果能省下來,這個世間就多一本《華嚴經》,跟眾生多結了法緣。我要用二十四塊錢,這一部《華嚴經》就沒有了;用兩塊錢,這一本就沒有了。孔老夫子、佛陀,孔老夫子教我們節儉,佛陀教我們惜福,我們節儉是利益社會大眾,利益正法久住。於是我們就明瞭,生活上的浪費是罪過,貪圖享受這是罪,不貪圖享受,無意的浪費是過失,有意是罪,無意是過。細細的省察,反省、觀察,才知道自己從早到晚做了些什麼事,這叫開悟,明瞭叫開悟。悟後起修,要把這些錯誤改正過來,這叫修行。

      佛陀的教育是最現實的教育、最有用的教育,學了馬上就有用,跟社會一般學校教育不一樣。一般學校教育,我們從小念小學、念中學、念大學,學的那些東西有什麼用處?浪費那麼多時間,浪費那麼多精力,可惜!學的許許多多東西都用不上,這是西方教育的模式。中國古老的教學不是這樣的,中國自古以來教學,儒家、道家、佛法教的,講求實學、實用。古代的小學教什麼?現在很少人知道,如果我們去翻翻古籍,那就明白了。古時候的小學完全是生活教育,教你怎樣待人接物,從小訓練。西洋人看到中國這個教育方法搖頭,為什麼?小孩很天真、很活潑,把他管得像個大人一樣,處處約束他,不給他自由,這是外國人不贊成的。他沒有懂得,小時候約束,他長大了自由;小時候就開放、就不管、就放縱他,長大了造業犯罪,被人家關到監牢獄裡面去,完全沒有自由。這是外國人沒想到的,外國人只看到眼前,沒想到將來。中國人想得很深遠,不但想到你這一生,還想到來世,所謂是對歷史負責任,對後代負責任,這是中國人的智慧,東方人的智慧。西方人只有聰明,只有眼前,沒有想到深遠。外國人不考慮後果,中國人起心動念先考慮後果,後果不善,這事情不能做;後果是善的,才可以做。眼前有利益,將來沒有利益不能做;必須來世有利益、後世有利益,這是真正好事。這種思想、這種作為,在中國古籍裡面太多了。

      還是這個方法能挽救社會,能挽救這個世間劫難,近代外國的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也發現了,也覺察了。所以七十年代,英國的湯恩比博士,我聽說他在歐洲一次國際會議上講到,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不是中國人講的,外國人講的。今天在英國,小學、中學、大學課本裡面有佛經,我在三年前聽到這個訊息非常驚訝,那是個基督教的國家,現在從小學就教佛學,就有佛學課程。他們把他們的教科書寄來給我看,我這一套資料好像留在達拉斯。接著澳洲也興起了,澳洲現在也是小學、中學、大學都有佛經課程,我們中國沒有。新加坡過去是有,現在廢除了。必定是西方人全部學佛了,中國人慢慢才跟進;一定要西方人帶頭,我們才會相信。我們老祖宗說的都不算數,外國人說的才算數,這是中國人的悲哀!中國人國運在這兩百多年來,一直不能夠振興,原因是什麼?喪失了民族自信心,發展成為崇洋的心理,這使我們永遠不能抬頭,永遠不能復興。中國什麼時候能復興?恢復自己民族自信心,中國才能夠富強。否則的話,在這個世間永遠是二等國,這是你做得最好、最高的;你做得不好,三等國。做到最好也不過是二等國而已,永遠要跟著別人走,這是真正悲哀。

      外國人將來帶頭領導世界用什麼?用我們《四書》、《五經》,用大乘佛法;在我想,非常可能他們將來會用《大方廣佛華嚴經》,因為這是大乘佛法裡面最具代表的、最完整的教科書。過去方東美先生對這部經的批評,他說《華嚴經》是大乘佛法的概論,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弘一大師教導知識分子學佛,從哪一部經下手?從《華嚴經疏鈔》下手。這是他指導知識分子,很有見地,這真正是行家,我們社會上一般所謂的過來人,他不是過來人,他怎麼曉得這個道路?他走過這條路,他知道這條路正確,這條路是近路。

      但是真正能夠通達大乘、認識儒家學說的人,現在畢竟不多。但是我們能看到一個興旺的跡象,那就是在外國,許許多多大學都設有漢學系。我參觀了幾個大學,他們很認真努力的來研究東方哲學,肯定東方的文化。這是說西方傳統文化已經救不了西方社會,到東方來尋寶,湯恩比博士是他們的領頭、指導人。可是對於中國的哲學、文化、經典,我們中國人學習比外國人方便太多,我們的成就也必定超過他們,問題是誰肯發心來幹?尤其是要把這一些道理、教訓,落實在自己實際生活上,真正做出「眾相為嚴悉具足」,你才真正契入境界。你要不肯做,止於學說,不能夠落實,就變成玄學,不起作用。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他會依教奉行,他會去做,他得真實利益。

      我對於佛法信仰這樣堅定,是我在佛法裡得好處,佛常說的「離苦得樂」,我真的是離苦得樂了。佛教我怎麼做,我就老老實實學著做,教我不可做,我就老老實實不做,我得到的是很快樂。所以我也常講,在現前這個世界最幸福的人,我承認是我,沒有人比我更幸福,沒有人比我更快樂。為什麼?我心裡頭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你們都有牽腸掛肚的,我沒有,我這比你們快樂;你們生活有壓力,我很輕鬆,什麼壓力都沒有。所以你自己要懂得去過最幸福、最圓滿的生活,最幸福、最圓滿是什麼都不要。那你就害怕了,什麼都不要,這還得了!那明天吃飯到哪裡去吃?到居士林去吃。佛跟我們講的話沒錯,天天在修福,哪裡會沒有福報?天天在修布施,你怎麼會缺乏?

      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心裡動個念頭,他就有感應,確實有求必應。但是你求要求得合理,如果是為貪心求、為瞋心求、為愚痴求,不會感應的,佛菩薩不會幫助你的。如理如法的求,一定有感應。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求,求經書,這我需要讀的。聽說這個經書有哪些好的註解,我起心動念想得到,一、兩個月當中就有人送來,很奇怪!我記得時間最長的一部書是半年我才得到,《中觀論疏》,而且得到的本子都是非常好的版本。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楞嚴經》,有一天老居士跟我談到,他說《楞嚴經》古註裡頭有哪些哪些好註子,他講出來了,我說:老師,這些書我都有。他說:你怎麼會有?我說:我天天想,就想來了。這奇怪!我跟他學《楞嚴》,我要蒐集《楞嚴經》古註參考資料,居然不到一年的時間,我蒐集了二十多種,很齊全,他所講的我手上全有,所以他向我借去做參考。有求必應,這個方法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如理如法的求。

      在那個時候,我有一個同參,出家人,他也天天拜佛,他求一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沒有人送給他。他說:不靈;我說:我很靈。我所求的是我必須要的,他所求的他沒有必須要。所以那個時候我問他,我說:你求電冰箱,三年都沒有人送給你;我說:你廟裡住幾個人?他說:就他一個人。我搖頭,沒有必要。你只住一個人,一個小道場住一個人,沒有必要。所以說如理如法的求,感應道交,真的是有求必應。現在我連書都不求了,太多了,我送給中國《大藏經》都送了一千多套。

      現在我所求的是求佛法常住在世間,求世界和平,求社會安定,求這一些苦難的老人、病人得到妥善照顧,兒童能夠受好的教育,我現在求這些,逐漸逐漸慢慢的也會實現。興辦這些事業,大家曉得頭一個要錢,錢不難。真想做好事出錢出力的人很多,難在哪裡?難在真正有善心人全心全力去做。新加坡大家都聽說有個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一百零一歲,她現在還想辦老人院、辦養老院。她理想當中的老人院就像家庭一樣,老人得到的照顧,就像孝子賢孫那麼樣孝順他,很難得,這個理想。如果我們有緣分,我一定會請她來主持這個老人院。但是在新加坡不行,新加坡說你一百零一歲了,你早應該退休,你不可以工作了。我們到哪裡去找一個政府,可以讓一百零一歲的人還可以工作。年歲雖然大了,她自己說得很好,「我們要長壽、不要老,永遠年輕」,這是決定正確的。

      人確確實實可以長壽而不老,這個例子也太多了,諸佛菩薩個個長壽、個個不老。人為什麼會老化?憂慮老化了。古諺語裡頭說得很好,「憂能使人老」,你有憂慮,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你老化得很快。這個事情可以得到證明,在最近這些年當中,我的同學朋友很多,我們也經常往來,這些人都有工作,生活得很快樂,一旦到了退休,離開他的職務退休了,過了兩年我跟他一見面,就像十年沒見面的樣子,完全衰老了。工作的時候他沒有想到老,他還認真努力工作,沒有意識到「老了」。一旦退休了,這才想到我老了,天天就想老,於是老化特別快。老了,當然就會想到病,什麼病都來了。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剛剛念過《十善業道經》,前面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為什麼會老?你想老。你為什麼會病?你想病。年歲大了,他什麼念頭都沒有,天天想我老了、病了,今天這裡痛,明天那裡痛,想出一身病來。許哲居士為什麼不老?因為她頭腦裡頭她沒有老,她沒有想到她老了,她也沒有想到她病痛,所以人家一生不老,一生不生病,沒有想到!確確實實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道理,雖然她沒有學佛,她懂得,她一生當中做到了。這兩年才看佛經,愈看愈歡喜,她的體會比一般人體會得深,她做到了。佛所講的完全是她所想的、是她所做的,所以她對於佛經的道理、教誨體會甚深。發願皈依三寶,現在在家裡天天念阿彌陀佛。李木源居士問:妳現在想什麼?想阿彌陀佛。天天在想阿彌陀佛,她將來決定往生作佛。她的示現就是「眾相為嚴」,那個樣子在,典型在。社會大眾看了,雖然羨慕景仰,不懂得學習。這什麼原因?沒有人解釋,沒有人教導。我們今天對於經教稍稍涉獵,明白一點,有責任、有義務把這一些道理、事實真相,介紹給社會大眾。

      佛依二諦說法。佛菩薩、阿羅漢依真諦,真諦:空是真的,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俗諦是講我們世間人,世間人觀念當中,相是真的,空是假的。這也真實,所以都稱為「諦」。「諦」是真理,兩種都真實,真俗不二。佛教化眾生,先說俗諦,先說世諦,然後再教你從世諦契入真諦,這是佛教學的方法。世諦好懂,不管你是哪個國家人,你是哪個種族的人,也不管你信仰什麼宗教,問問你,你喜不喜歡發財?大家都喜歡,發財不分國籍、不分宗教;你喜不喜歡聰明?他喜歡;你喜不喜歡長壽、快樂?他喜歡。這是共同的,沒有界限的。佛接引眾生,先跟你講這一套,教給你怎麼發財。你不讀佛法你就不懂得發財,你要想發財你一定要學佛,學佛的人會發財,學佛的人會開智慧,學佛的人健康長壽。你用這個去勸外國人來學佛,馬上就來了。

      我們在美國達拉斯建了一個道場,道場建好之後,頭一天開幕,我就請鄰居這些外國人統統都來,發請帖請他們來,以茶點招待他。他們很歡喜,來問我們「佛」是什麼?我說:我們佛法的教學,就是發財、健康、快樂、智慧。他說:這個我們都要!那很好,你每個星期六來學。因為他們是基督徒,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上佛堂,上佛堂來幹什麼?學發財,學健康長壽。非常可惜,我在那裡住的時間太少,我要住在那裡的時間多,那幾條街都會到我這兒來了。這是世諦,他們迫切需要的,教導他們。這他們得到了,然後再告訴他,還有比這個更高的;更高是什麼?不死。你雖然長壽,你還要死,我還有不死的法門。這就從俗諦提升到真諦,慢慢一步一步來教他。

      佛教眾生有一套技巧,這叫善巧方便。頭一個形象非常重要,形象是標本,你讓人家能看見。我們自己一定要好好修學,如教修行,自己做個樣子給人看。我說我們不老,你看我這樣子不老,他就相信;你看到我一天到晚笑嘻嘻的、快快樂樂,你們一天到晚愁眉苦臉,這一比較他立刻就知道了。所以我住在聖荷西,聖荷西的鄰居打聽我們,這些人是幹什麼的?為什麼他們這麼快樂?他來問這個話,問我們是幹什麼的,一天到晚這麼快樂。所以我們先要有個形象給人看,讓人家起心動念來打聽、來詢問,慢慢他就來學習了。我們自己的樣子做得不好,做得跟他們一樣,他們不會接受;做得不如他們,他更瞧不起你。

      這一句經文,一定要把佛菩薩的形象落實在我們身上,我們代表佛菩薩接引廣大群眾,這就對了。一定要深明教理,透徹教義,落實在生活上,自行化他。菩薩從這個法門成無上道。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