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698 A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六九八卷)  2007/1/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69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下面我們接著看「華嚴三昧」第四句:

      【度脫眾生亦無限。】

      華嚴三昧裡面總共有十句。前面海印三昧是講宇宙自然的現象,從因、緣、果報上顯示出來的。華嚴三昧主要是講起用,這個用是我們在大自然環境當中應該如何隨順性德。海印三昧是講法性能現,所現的是法相,就是法界,一真法界、十法界是一不是二,為什麼?都不離法性。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怎麼隨順?華嚴三昧是總說,你看第一句跟我們講的嚴剎,第二句講的是供佛。那個佛是一切眾生,這個要知道,一切諸如來,情與無情統統包括在其中。如來是講的性,一切眾生有佛性,無情眾生,我們現在講的植物跟礦物,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所以從性上講就稱如來。我們認識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放光實在講就是要做好樣子給眾生看。這裡面我也講得相當詳細,這些年來我們提倡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那就是放光。

      接著講度生,『度脫眾生亦無限』,度生是四弘誓願裡面第一願。我們修行成佛為什麼?就為這麼一樁事情,幫助一切迷失自性的眾生回頭是岸,所謂反璞歸真,宗門裡面所說的把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找回來,這是真的度脫眾生。可是如果我們自己還是迷惑顛倒,沒找回來,那你就肯定不能幫助別人找回來,這是一定的道理。佛祖都給我們做出榜樣,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示現的,自己成佛了,然後才能幫助別人成佛,自己不成佛怎麼能幫助別人?我們再回頭看看中國過去這些古代的祖師大德,出家的這些人也是修行證果了才度化眾生,在家的這些大德居士也都是明心見性,證果的,沒有證果不能度脫眾生,這個要知道。

      什麼是證果?現在我們對這樁事情很清楚、很明白,不容易。那就是世尊在《華嚴》裡面所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就是講本來是佛。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的相好跟一切諸佛如來沒有兩樣,而且這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各個人都有;不但有情眾生有,無情眾生也有,這不可思議。可惜是我們迷了,所以「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麻煩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學習的方向、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明心見性。這些要知道,都是佛菩薩、祖師大德善巧方便的接引,來引導,不用這些方法你不肯回頭,所以用這個來引導。

      引導的人、被引導的人都很辛苦,引導我們的人是老師,被引導的是我們這些學生,我們學生學得很苦,老師也教得很辛苦,彼此都苦。可是我們現在明白了,佛菩薩、祖師大德,就是真正證果的人,他教我們苦不苦?他不苦。為什麼他不苦?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誰受苦?這我們明白了,有我相我就要受苦,如果我都沒有,那個苦就落空,就沒有了。所以我們曉得,真正入佛境界的人,我們不說別人,說最低的須陀洹。須陀洹我執沒有了,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所以他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時也不累。為什麼?無我。身體是什麼?身體像機器一樣,機器在運動,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到頭不中斷,它沒有叫苦,為什麼?它無我。所以有我就很苦,沒有我就好了,沒有我,苦就沒有了。須陀洹以上,《華嚴經》裡面講初信位菩薩以上,他示現,示現教得很辛苦,為什麼?讓學生對老師感恩。不是老師希望你感恩,感恩是性德,這是好事情。為什麼?只有性德才能見性,不是性德,我們拿妄想,永遠見不了性。所以,一定要把你的性德引誘出來,老師可以示現用這種方法。

      初信位菩薩已經到這個境界,更高的位子就不必談了。可是老師如果沒有證到這個位次,真的是很辛苦,那不假,為什麼?老師分別執著並沒有放下,這一點我們要懂。但是他是不是真的放下還是沒有放下?我們凡夫看不出來,為什麼?他裝得很像,他是到世間來遊戲神通,是來演戲的,他演得很逼真,演得讓我們一點都看不出來。你們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在《梵網經》上佛說了真話,他說他老人家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就是來表演、來做戲的,這次是多少次?第八千次。這是無法想像,到我們這個世間來表演,示現成佛八千次,那哪裡是真的?

      但是還是演得很像,你看演兜率天宮降生、入胎,他母親懷孕,到出胎,有的經裡面講還要坐胎。胎在母胎裡面十個月,我們一般凡夫在母胎裡面十個月很苦,佛經上講叫胎獄,就跟在地獄裡頭沒有兩樣,非常痛苦。母親喝一杯冰水,他的感受像在寒冰地獄,母親喝一口熱湯,他就像在八熱地獄,很痛苦。可是釋迦牟尼是菩薩,不是凡人,他坐胎在母親胎胞裡面,還在那裡講經說法,還在那裡廣度眾生,不一樣。這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看到出胎,跟一般人沒有兩樣,一般人出胎之後迷惑顛倒,他也裝作迷惑顛倒,在皇宮裡面享受幸福快樂的生活。到外面去遊玩,在路上看到生老病死,都是表演。這是人沒有辦法避免的八苦,生老病死這是四種,什麼人都逃不掉,在我們世間講,上至帝王,下至乞丐,哪個人沒有?個個都有。另外四種有「怨憎會」,幾乎也是每個人都沒法子避免的。「愛別離」、「求不得」。秦始皇做了皇帝,統一天下,想求長生不老還是不行,求不到,求不得苦。「五陰熾盛」,五陰熾盛是講煩惱,煩惱不間斷。

      苦,佛歸納這八大類,誰能逃得掉?佛給我們說出來。說出苦大家感受很深,因為是你親身感受,然後再告訴你苦從哪裡來的,這就講因、講緣。佛為這樁事情出家了,出家為了什麼?為了滅苦,滅苦這才修道,所以最初講苦集滅道四諦法。四諦法並不是只限於小乘,它通一切佛法,換句話說,一切佛法都離不開這四大原則。天台大師說得好,四諦有四種,藏教四諦、通教四諦、別教四諦、圓教四諦,就把所有佛法全包括了。示現出家,十九歲出家,求學,去修道,幹了十二年。無論是在中國、外國,是古時候還是現在,哪個人不是發大心去求道?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學了十二年,十九歲學到三十歲。我們知道,他的身分是王子,他的根性是上上乘根性,聰明到絕頂,無論學世出世間法,他一學就會,而且成績非常優異。在印度到處去參學,可以說當時真正有德行、有學問、有修持、有道行的這些在家出家的,他統統都拜訪過。拜訪到最後怎麼樣?解決不了問題,也就是說生死依舊不能解決。

      這句話的意義我們很不容易體會,因為我們談到生死只是人的生死,身體的生死,佛法裡面所講的是六道輪迴,這個我們要知道。因為在那時候的印度許多的宗教學派他們都修禪定,禪定能夠突破空間維次,所以六道情形他們是瞭如指掌。上可以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面可以達到阿鼻地獄,這裡頭的業因果報統統清楚。所以說不能解決問題,這句話怎麼說?沒有辦法超越六道,這就是不能解決問題。知道六道當然之事,不知道所以然的道理,為什麼有六道,六道從哪裡來的,這是印度許多的宗教學派都講不清楚。所以佛就捨離了,等於說學的已經學完了,也不過如此。這才回到恆河邊菩提樹下打坐,打坐怎樣?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不究竟,放下,這放下之後就豁然大悟,開悟了。這告訴我們,不管學多少,沒用,放下就管用。這對我們來講比什麼都重要,你不放下,你再學一百二十年都沒用,最後還是教你放下。

      現在我們搞清楚了,我們也學了不少年,比釋迦牟尼佛學的時間長,他十二年就行了,我們搞到三、四十年才把這樁事情搞清楚。原來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放下分別就是菩薩,放下妄想本來成佛,我們現在對這個清清楚楚,一絲毫都不懷疑了。我們的功夫做什麼?功夫沒有別的,放下。天天雖然是讀經,讀經只要不執著就放下了。天天讀經,一絲毫執著沒有,阿羅漢;天天讀經,一絲毫分別都沒有,那是菩薩;天天讀經,沒有起心動念,本來是佛。不一樣!讀經、不讀經有沒有妨礙?沒有妨礙,讀也可以,不讀也可以,學也可以,不學也可以。但是還是要學,為什麼?不要誤導眾生,如果我們不學,很多初學的人以為不要學經了,放下就可以了。實際上他又放不下,他放下就沒事了,他放不下,放不下又不學,那可麻煩大了,他沒有學好他就學壞了。所以還是要示現好學,用這個方法來引導他,引導初學入門,不是那麼簡單。

      天天聽講,佛經講得清楚,老師也講得清楚,學生沒聽懂,這是真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聽不懂是正常的,十年聽懂了,上根,二十年聽懂的,中根,三十年聽懂的,下根,還有一輩子都聽不懂的。怎麼說一輩子聽不懂?自私自利沒放下,名聞利養沒放下,貪瞋痴慢沒放下,一輩子沒聽懂。這個你懂得了吧,什麼叫聽懂了?放下就聽懂,你還沒放下你沒聽懂。你心裡面有執著、有分別,所以你是道地的六道凡夫,你怎麼能度得了你自己?這是世尊給我們的善巧方便,他的示現就是教學,讓我們仔細看他這一生的經歷,你會體會到,你會覺悟。

      真如本性裡面什麼都沒有,但沒有一樣不明瞭,沒有一樣有障礙。你不是要錢嗎?見了性的人,需要多少它自然就來了,為什麼?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絕對不是外面的,外面來的也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所以只要見性,萬法具足。不見性的人很苦,到外面去攀緣求,未必求得到,所求的還是你累劫所修的。累劫所修的不是自性的,修德不是性德。這個也不太好懂,我們舉個比喻說,譬如自性,你家裡面本來是大富翁,你們的家財是億萬。可是現在你在外面流浪,流浪久了把家忘掉,家裡面有億萬財富,現在你身上一文沒有,每天吃飯要去打工,打工賺一點錢過生活。那個億萬富翁就是經上講的,你本來是佛,你什麼都不缺,你現在迷失了自性,你迷失了家,你在外頭流浪。你現在有點積蓄,那個積蓄哪裡來的?是你打零工賺的錢省下來的,有點積蓄。日子過得很辛苦,要沒有積蓄,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沒飯吃,你說多辛苦。六道眾生都是這樣的。

      四聖法界他自性裡面的性德就往外透了,就不要靠打零工,不要靠這些賺錢。阿羅漢雖然沒有完全見性,見一部分他就透一部分出來,那部分的受用,六道裡面的諸天不能跟他相比,比不上,他性德透露了。他的智慧、他的德能,德能是講能力,他的相好,相好是福報,六道裡頭的摩醯首羅天王比不上。如果再能夠把分別放下,他就證菩薩,菩薩的智慧德相比阿羅漢不知道殊勝多少倍,往上去一層比一層高。這是世尊出世我們講無比的恩德,我們迷失在六道裡頭,無量劫來哪裡知道有這麼一回事情?知道之後,你看佛菩薩說了一句話,這是經上說的,我可以保證你,你只要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去求證,你肯定證得。這是佛菩薩給我們寫的保證書。保證書在哪裡?經典都是保證書。

      所以真的信佛、假的信佛,差別就在此地。真的信佛,我要把我自性裡面無量無邊的財寶、德能、智慧找回來,這是真學佛;假學佛,還在這個世間用種種計謀搞自己的名聞利養,那是假學佛。他為什麼還有這種妄念,還要爭名奪利?對於佛經所講的叫一竅不通,他沒有能真正體會到。真正體會到,統統放下了,怎麼會去搞這種事情?無量劫來搞這個事情,搞到今天搞成這個樣子,愈迷愈深,還要繼續搞,哪有這個道理!

      在寺院裡面,從前寺院這些執事,像住持、當家這些執事,執事是什麼?為大眾服務的,那不是名利,為大眾服務。放下自己的修持,全心全力照顧大眾,做護法,叫內護,期限是一年。大家平等,每個人都要出來做一年,不能總是叫你一個人做,總是一個人做,你怎麼對得起他?輪流做。執事的期限只有一年,臘月三十總辭,從住持到底下所有一切執事,所謂一百零八單。就是寺廟的執事項目有一百零八個項目,每個項目有一個人、有二、三個人,總辭。辭了之後再選舉,第二天初一,新選上來的初一上任。

      佛教最早提倡民主,佛教是民主、是共產,利和同均,沒有私人財產,大家生活都是一樣的,所以身同住、利同均。所以講共產主義,老祖宗是釋迦牟尼佛,這大家不知道,他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爭這些職位,爭到之後他就抓得很緊,這錯了,造罪業。從前在職位上是真正做工作,是修福。不是執事的,是福慧雙修;擔任執事,修慧的機會就少一點,修福的機會多。所以執事是每個人輪流,身分地位完全平等,並不是說你住持的身分比他高,沒有,完全平等的。像現在外國民主制度是這樣的,雖然選上總統,可是你下來之後跟平民一點差別都沒有。他自己也是過平民生活,這在一個民主國家我們所看到的。縱然做上總統,他自己知道,他的根本是平民,做了總統還是平民。老百姓跟總統見面的時候沒有差等,尤其他還要尊重老百姓,因為老百姓是選民,你不尊重他,他不投你一票,不選你,所以還是要尊重。真的是為人民服務。

      所以,自己不契入這個境界不行,不能有一點點私心;有一點點私心,不但你不能見性,你出不了輪迴。而且怎麼樣?你保不住人身,這個可嚴重了。保不住人身,你這一生壽命到了,你就往下三途去了。你要想到這個問題,你就知道恐怖。

      確實眾生業障重,太重了,經天天念、天天聽都沒有覺悟,境界一現前還是煩惱習氣當家,境界現前把佛法忘得一乾二淨。所以古人講,那是從前念書人,三天不讀聖賢書,就面目可憎,這是古時候,三天不讀聖賢書,煩惱習氣就出來了。那面目表情是什麼?喜怒哀樂,他表現的是這個,不是聖人。聖人是什麼?清淨慈悲,真誠謙虛。你看夫子,在《論語》上弟子對孔老夫子的讚歎,夫子平常他的儀態是溫良恭儉讓,夫子接眾溫和、善良、恭敬、節儉、禮讓。面目可憎,這五條沒有了。對待人很凶,對待人爭,不會讓,要奪取,要鞏固自己個人的勢力、個人的名利,他搞這些,這些人面目就可憎。這是什麼?不讀聖賢書哪裡知道?

      現在這個社會都是隨順煩惱習氣,我們看到許多著名的大學,我們的交往也認識許多所謂學者專家,頭銜是教授,名教授,拿到多少個博士學位。可是怎樣?也像中國古人所講的,面目可憎,為什麼?他沒有念聖賢書。這句話意思就說清楚,他沒有倫理道德的修養,甚至於還不知道因果。聖人跟凡人的差別就在此地,他有很好的倫理的修養、道德的修養、因果的修養,所以他表現出來的是溫良恭儉讓。這是聖人的儀表,這是聖人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的表現。不讀聖賢書肯定沒有,不讀聖賢書肯定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性去辦事、去生活,他怎麼不苦?他怎麼不可憐?

      諸位如果真正能夠深入的去思惟、去觀察,你就知道我們今天這個小小的道場非常不容易,到哪裡去找?什麼人最有福報?天天一起來學習的人,是這個世間福報最大的人,沒有人比這個福報更大了。你就想想,我們天天學,學什麼?學天天改、天天做,所以身心快樂。我們一天比一天快樂,一年比一年快樂,這種快樂金錢買不到,地位換不到。

      所以一定要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現在我們明白了,就是放下,度脫自性眾生。你看佛家講四弘誓願,四弘誓願講到最後,「自性眾生誓願度」,先度自己的自性,「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這講到真的。自性四弘要怎樣度法?就是佛在此地教給我們的,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那是度自性的眾生,那就是自性的四弘誓願,修自性四弘當然就度自性眾生,自己就得度了。所以這個事情不在外面,佛沒有叫我們去找別人,佛教我們修自己,佛教導我們別人沒有過失,過失在自己。這個話很多人聽不懂,很多人不相信,我在聯合國國際會議上都說過很多次,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對了也是錯的,他們聽不懂。你要懂得自性四弘你就懂了。

      所以六祖大師《壇經》裡面講過,「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見到世間人有過失,是自己的過失,不是他的過失。什麼時候你自己真正放下,不要放得多,只要把執著放下少分,還不是完全放下,證得須陀洹果,證得《華嚴經》上的初信位菩薩。這是放下少分,就是放下身見,不再執著身是我,你會看到一切眾生很可愛。他行善很可愛,他作惡也很可愛,他上天很可愛,他墮阿鼻地獄也很可愛,你不會起一點執著。我今天給你講很可愛你不懂,你不懂他為什麼可愛,你沒有辦法體會,契入境界,你恍然大悟。

      眾生在六道裡頭造惡造善,苦樂升沉,諸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為什麼不來度他?時候沒到。這時候他很頑固的時候,你要想去幫助他,他反抗,他不會接受;到什麼時候他來求你,希望你幫他一把,緣成熟了。到什麼時候來求你?他吃盡苦頭,這個吃盡苦頭必定在阿鼻地獄,他要墮落到那麼深,而且在阿鼻地獄要受很長時間的苦,他真正嘗到那個苦味,求救了。這時候只要心裡動一念善心,佛菩薩就來幫助他;時節沒有成熟的時候不能勸。所以講經、教學對誰?佛法裡講當機者。可能當機的只有幾個人,其他是旁聽,旁聽能聽多少佛是決定不聞不問,你聽懂很好,聽不懂也很好。聽不懂在阿賴耶識裡種善根,阿賴耶識裡頭有個佛的種子,很好,那還要無量劫去受苦。聽懂的,聽懂的很好,他會回頭,懂的人會回頭。

      真正懂的人,對於經教肯定你能看到他鍥而不捨,他每天讀經比吃飯還重要,他可以不睡覺,可以不吃飯,他不能不讀經。讀經是聽佛菩薩教誨,他聽出法味,味道在裡頭,到這時候你才能夠體會到,古大德常講世味哪有法味濃!世是什麼?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是世間的味道,跟法味不能比。法味嘗到之後,世味你會捨得乾乾淨淨。如果你對這個世間味道還有一點貪戀,就說明你的法味沒有,一點都沒嘗到。不但是天天聽,你天天講給別人聽,講得天花亂墜,有感應,都沒用處,為什麼?法味沒嘗到。

      法味沒嘗到,人還是煩惱習氣作主,還是有貪瞋痴慢,還是有嫉妒障礙,還是有名聞利養,這個念頭沒放下。這些我們明白,也是來考驗自己,這是測驗、考試,我們的功夫到底到什麼境界,就在這裡考驗。時時刻刻考驗自己,名聞利養放在面前還貪不貪?還有沒有這個念頭?念頭有,但是我不要,這就很有進步;功夫熟的時候,念頭都沒有了。有人要請你做,請你做,行,可以,我替你服務。雖然替你做,決定沒有名聞利養的念頭,那是菩薩發心,那不是凡夫。

      凡夫之所以稱為凡夫,凡夫永遠不能成就,害在兩個字,名利。好名、好利,這就完了。你要在六道裡頭不斷輪迴,不斷學習,不知道要學多少個劫,名利才淡掉,淡化了。我們講根性利,利在哪裡?沒有學佛的人名利心很重,學佛之後名利心淡薄。一年比一年淡薄,學個二、三十年之後,名利心沒有了,上上根人,這個人一生成佛。學到名利心沒有了,念佛往生決定得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殊勝的,不要管品位,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

      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天天看到觀音菩薩,天天看到大勢至菩薩,那是等覺菩薩,天天見阿彌陀佛。在我們這個世界不行,我們這個世界你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見到釋迦牟尼佛、見到文殊、普賢?你要到明心見性,也就是《華嚴經》上講的,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菩薩才真正能見到。十信位都見不到,十信位可以見到應化身,見不到法身。這跟極樂世界差別太大了,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都能見到,能見到實報莊嚴土的佛菩薩。所以沒有能跟這個法門比,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要真正有把握往生,名利放不下的話有障礙,到臨命終時,這個障礙就障著你去不了。那麼你這一生所修行的善,有善報,就是六道裡面的福報。福報享完了,麻煩還大,有福報的人容易造業。所以福報不是一樁好事情。古聖先賢、釋迦牟尼佛示現告訴我們,有福不享,捨棄,這正確。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休息幾分鐘。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度脫眾生很不容易。前面一個小時跟諸位報告的,釋迦、菩薩、祖師大德跟我們所示現的,讓我們明瞭一定要先度自己然後才能度別人。自己沒有度要想度別人,大概十之八九,可能是十分之十,都被眾生度跑了。就是自己沒有能力度自己,肯定被別人度跑,這個麻煩就大了。我們細心去觀察,這個事實真相就在我們眼前,不能不曉得。

      菩薩給我們示現,世尊這是第一個,我們要能夠理解,要能看得出來。第二個,在中國也有個特殊的示現,六祖惠能大師,他給我們示現的是不要去學,放下就是。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沒用,最後放下,放下就是,這個人連十二年學他都不要。確實他老人家不認識字,這都是示現,在黃梅八個月,他沒有進過講堂,他沒有進過禪堂。他工作的地方在碓房,廚房裡面的碓房,每天幹活是舂米破柴。八個月,五祖衣缽就傳給他了,給他上了一堂課,半夜三更叫他到方丈室裡面給他講《金剛經》。我們知道,那是講《金剛經》大意,不是一句一句細講,講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的表現是豁然大悟。悟了之後不要講了,世出世間法一切通達,為什麼一切通達?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只要你見性,你全都有了。這是告訴我們,你要想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福報,相好就是福報,講相好大家不懂,講福報大家容易懂,究竟圓滿的,統統是自性本來具足,只要見性,統統現前。

      你在《壇經》裡面看到,六祖偶爾也表現現在人所講的神通,特異功能。他知道過去生中的因果,知道一個人的宿世善根,所以他講經說法契機。經教沒有學過,你念給他聽,念的人不懂,他一聽就懂了,而且不需要念太多。你看法達禪師,學《法華經》應該有十年,他跟六祖報告說他讀《法華經》三千部。《法華經》很長,一天頂多只能念一部,七卷,經文都很長,每卷都很長。一天念一部,一年三百六十天,十年是三千六百天,我們相信他講三千部是講整數。就是他念了十年,可以說很專心,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見性,怎麼沒見性?禮拜六祖的時候頭沒有著地。六祖看到了,其實六祖有神通,一看就曉得,他有傲慢心。所以他起來就告訴他,你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你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用現在的話大家好懂,你自己感覺到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就問他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他就說出來,他念了三千部《法華經》。祖師問他《法華經》講的是什麼?他說不出來,反過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我沒有聽人念過《法華經》,你念給我聽。念到「方便品」,「方便品」是第二品,《法華經》總共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六祖說行了,不要念了,我都明白了。給他一解釋,他開悟了,開悟再拜的時候頭著地了。

      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惠能大師通達無礙,世間所有一切的學術,沒有一樣不通。為什麼?都是自性流露出來的,不離自性。所以佛法裡修學,終極就是一個目標,明心見性。淨土宗是不是的?是的,沒有例外。淨土宗念佛要得到一心不亂,理一心就是明心見性,不到極樂世界也成功了。但是到不了這個程度,只要念到功夫成片,能夠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會下證明心見性。所以我們是把明心見性這樁事情到極樂世界再辦,現在先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搞明心見性,分成兩個階段。雖然是兩個階段,兩個階段是銜接的,是沒有分開的,所以叫一生成佛,這個法門是一生成佛的法門。

      由此可知,放下重要!你能夠立刻放下,這是惠能大師示現的,跟釋迦牟尼佛示現的不一樣。釋迦牟尼佛示現的學十二年,統統放下;能大師跟我們示現的是沒有學就放下。學與不學沒有關係,放下的時候他們兩個程度是平等的。所以六祖是佛,本來是佛,這我們在《華嚴經》上可以得到證明。這就是說明你學東西不要貪多,為什麼?愈貪多很難放下,少容易放下,我學的東西太多了,很不容易放下。譬如我只給你幾本書你去念,叫你放下,很容易;我給你一個大圖書館,裡頭琳瑯滿目,這個也喜歡,那個也喜歡,捨不得放下,那麻煩大了。你們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然後你就明白,為什麼古來祖師大德傳法的時候都教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容易放下,搞多了不容易放下,搞多了也把自己搞亂了。

      我學佛第一天見章嘉大師,也是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他老人家就是教我看破、放下。所以我學東西可以說沒有什麼拐彎,真的是直截了當。但是習氣很深,老師教我放我就開始放,放一點點,一點一點的放。可是這一點一點,五十六年沒有間斷,累積到五十六年,放下了不少!從哪裡見到?你聽我講《華嚴經》你就明瞭了。你要不是真正放下,你看古人這些註解,依古人註解去講,人家提出幾個問題就把你難倒了,為什麼?註解也看不懂。不但註解看不懂,我今天在這裡講,講得很白了,你還是聽不懂。為什麼?你聽了,所理解的不是我的境界,為什麼?你沒放下,道理就在此地。你要跟我一樣放下了,我講的話你字字句句都懂,一點沒有問題。你跟祖師大德一樣,祖師大德也是放下,他這些註解你看起來就像吃冰淇淋一樣,很有味道。所以讀古人註解,就是跟祖師大德聊天,直接看佛經就是聽諸佛談話,你說這個多快樂!真正覺悟的人,大徹大悟的人,跟他們做朋友,每天跟他們往來,從來沒有離開過。你不跟這些人往來,你所往來的都是迷惑顛倒,都是六道眾生,這個要懂。

      我們跟覺悟的人、跟佛菩薩在一起、跟祖師大德在一起,要天天有長進。什麼叫長進?長進就是放下。天天要放,總得要放一點。總的來說就是名利兩個字,說詳細一點就是我常講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我常講這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裡頭有一條放不下,縱然是佛菩薩伸著手來接引你入佛門,你都進不去,就這麼大的障礙。這十六個字能放下,你就能入門,能入佛門,入大門,後頭還有二門、三門,你才入大門。只要這個沒放下,不管你學多少年,不管你學多少經論,甚至於背得滾瓜爛熟,說得天花亂墜,都沒用處,都是凡夫知見,這個要知道。

      我們今天到底從哪裡下手?這非常重要,我們要度自己,從哪裡下手?從弟子規下手、從太上感應篇下手、從十善業道下手。十善業道真正能夠契入,我講的這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縱然不能完全放下,可以說能放下一半。放下一半就不錯了,你的智慧德能福報就超過一般人。你的性德往外面透,透得一點,並不明顯,不明顯就有這樣大的果報,那明顯還得了!到什麼時候才明顯?初信位的菩薩、小乘須陀洹就明顯了,能力真正恢復。

      須陀洹這六種神通,就是六種能力,前面兩個現前了。天眼通、天耳通,這兩個能力現前,現在中國內地講的特異功能。這不是了不起的,是人類的本能,是眾生的本能。我們為什麼沒有?就是因為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有貪瞋痴慢,把這個能力障礙住了。只要薄一點,這個能力就現前。能力現前,你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你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科學儀器都沒有用處。一般來講,欲界天四王天以下這些天神、鬼神你都能看到,你都能跟他們接觸。對於因果的信心你堅定了,你親自見到,你可以常常跟他們往來。你就會相信因果,相信因果你就不敢做壞事,你知道善惡報應,看出來了,因緣果報全看透了。業障太重,你障住這個能力,你沒有辦法。

      到二果,能力又恢復兩樣,宿命通、他心通。宿命通是知道自己過去生生世世,不要用催眠,過去生中是什麼狀況都知道。到二果恢復兩個,宿命是知道自己,他心是知道別人,別人起心動念你曉得。到三果恢復一個,神足。神足是變化,《西遊記》上講孫悟空七十二變,你的變化能力超過孫悟空,孫悟空只有七十二變,你變化的能力比他強。你可以分身,跟朋友約會可以在同時間,你可以變很多身到處去參加他們的宴會,有這個能力。到四果,漏盡通,這是見思煩惱斷盡了。一個層次,能力逐漸恢復了,本能,一點都不希奇。

      你要想恢復,不是學東西,學得太多不能恢復;放下,放下才是真功夫。學了之後放不下沒用處,學了之後要真放下,那就管用。所以《金剛經》上說的兩句話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味濃,比世味濃,法味都要放下,何況世味?世間有什麼值得留戀的?果然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大梵天請你去做天王,你去不去?摩醯首羅天請你去做天王,這是六道裡頭最高的,還在大梵天之上,你要不要做?你會搖頭,一點也不希奇,決不會動心。天王都不願意做,何況是人王?誰去幹這種事情?釋迦牟尼佛到手的丟掉,不要了。早年安世高大師到中國來弘法,他是安息國的太子,安息國就是現在的伊朗,漢朝時候叫安息,唐朝時候叫波斯,他父親是國王,他是太子。父親死了之後他繼王位,他做了半年,把王位讓給他的叔叔,他出家,到中國來弘法。不要,不幹,為什麼?法味濃,超過它。真正契入,法味也捨掉。不是不修,不是不弘,雖修雖弘,絕不著相,三輪體空。完全與性德相應,這才是真正最高的享受。

      幫助眾生,這就講「度脫眾生亦無限」,先度自己,自己度了幫助別人。可是真正要是自己度了再幫助別人,我們一生想幫助眾生這個事都做不到。自己沒度怎麼度別人?我們年輕的時候剛剛學佛,李老師要我學講經,我不敢承當,我說我自己不懂怎麼能講給別人聽?李老師說,你自己要真正把經通了,一百年都做不到。他老人家給我講,弘法利生要通世出世間法,出世間法《大藏經》,你到哪一年才學通?世間法,別的不談,就是中國這一部大書《四庫全書》,你一生能不能通得了?我買了一套《四庫全書》,台灣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接待我,因為是大主顧,買這麼大的書。他告訴我,他說這部書現在濃縮把它印出來,大概這麼厚一本,十六開的本子,總共一千五百冊。他告訴我,假如一個人從出生下來就能夠看書,一天看八個小時,看一百年都還沒有看完,看一遍。你就想到,有沒有指望出來講經說法?不可能!

      最後李老師講,眼看這樣佛法就滅掉了,沒有人再講了,他說怎麼辦?我們要不要幫助佛法?我說這個我們要,那怎麼辦?李老師最後告訴我們,我們講註解,就不會講錯了。註解註錯了,作註解的人他負責,我們不負責。教給我們講經的方法,這個註解你懂多少講多少,不懂的地方不要講,念下去,念總不會錯,講會講錯,念就不會錯。這個方法倒是很巧妙。所以他鼓勵我們學講經,我們走的是這個路子,講古人的註解。哪裡敢講經?講經是自己有悟處這才行。小悟小講,大悟就大講,不悟不要講。自己沒有悟處的時候,真的,規規矩矩讀古人的註解。

      註解也有巧妙,讀一家之言,不能讀很多。譬如經典,《華嚴經》是大經,註解的人少,像《金剛經》就有五百多家註解,《楞嚴經》有一百多種註解,每個人講的都不一樣。但是都很如法,都有獨到之處,你要是多看你就混雜,無所適從。所以註解要有選擇,選擇一家,就是我跟一個老師學。一定在這一家能有所悟處,然後才可以參考其他的註解。尋師訪道,自己沒有開悟,不可以去訪問,一訪問,別人所講的到底是是還是非,你沒有能力辨別,就會把你自己搞亂掉。到自己有能力辨別真假、邪正、是非,有這種能力來辨別,你出去參學你聽人家講,知道這是正還是邪,是是還是非,對自己有幫助。縱然聽到很多邪知邪見,你曉得現在社會大眾他們的思惟、他們的過失在什麼地方。像大夫一樣,先診斷,然後你才能對症下藥,你才能度他們,才能幫助他們。所以你必須要了解,不了解他們,你就沒有法子幫助他。這是參學裡頭重要的一個項目。

      如果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不行,規規矩矩跟老師學,不能離開老師,開悟之後才可以離開老師。所以古時候,我們中國人講出師,出師就是畢業,在老師會下畢業了,標準是什麼?標準是大徹大悟。這種學生不多,在歷代這些祖師會下,真正達到這個程度的,惠能大師是最多的,四十三個人。當年跟惠能大師學法的,我的估計不止十萬人,決定不止,只有四十三個人畢業,成就了,其他的就是種點善根而已,沒開悟。在教下裡面叫大開圓解,大開圓解跟宗門的大徹大悟是同樣一個境界,在淨土裡面是理一心不亂。這都是明心見性的境界,這才能畢得了業,沒有到這個程度不可以離開老師。

      所以祖師會下,縱然有大徹大悟的,還有幾個一生不離開老師,老師走了之後他再出去教化一方,這是感老師之恩。不離開老師,就是給老師當助教,所以他不到別的地方教化眾生。他在老師的會下,當然還有中根、還有下根的,不能開悟的,他們來當助教。這是我們看到佛菩薩代代相傳的教學,不像現在學校有很多制度、有很多規矩,但是它的方法好,直截了當,真能得利益。

      利益也有上、中、下三等,最下的利益是轉惡為善,這是利益。轉惡為善在果上講就是轉禍為福,現在我們社會迫切需要這一點。現在災難很多,尤其是科學家給我們提出地球暖化,就是溫度一年比一年高,這個事情非常嚴重,他們提出嚴重警告,這個災難超過核武戰爭。為什麼?如果地球暖化的速度要是像幾何級數,那就不得了,十幾二十年之後地球上就沒有冰了,冰都融化了。冰融化之後麻煩在哪裡?第一個海水上升,科學家計算出來,海水上升七十米,海拔七十米以下的全都淹到海裡面去了,所以沿海的城市統統都在水裡頭,這是一個災難。另外一個災難就更嚴重,生物不能生存了。寒帶的生物,動物、植物,生活在寒冷的地帶習慣了,一下變熱了,它不能生存。你看現在報導,北極熊本來冬天要冬眠,現在冬天變暖了,牠就不能睡覺,牠無法冬眠。所以許多動植物不能生存。人類在飲食方面,需要的肉食,肉沒有了,需要的糧食、植物也沒有了,怎麼活下去?熱帶也是一樣,熱帶的這些生物習慣在溫暖地區,突然一下變成寒冷,不能生存。這個災難比核武厲害,核武下來,只是在它爆炸範圍之內消失了,這個不得了,這是全球性的。

      科學家說這些東西怎麼造成的?溫室效應。你看我們現在汽車排的廢氣、工廠排的廢氣、飛機排的廢氣,這些都是有毒的廢氣,造成溫室效應,使地球上的溫度普遍上升。這是什麼?享受科技之福後面帶來的報應,違背了自然。人要跟天爭爭不過,人要跟地去爭也爭不過,人要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隨順自然,你就會生活得很快樂。你要去跟它爭,想人定勝天,到最後你就慘敗。科學家所看到的是緣,不是因,佛法裡面講因,因緣果。因是什麼?因是人心。《楞嚴經》上給我們講的大三災,水災的因是什麼?貪心,如果說全世界的人貪心逐漸上漲,就會被水淹掉;瞋恚是火因,火山爆發,瞋恚;風災是愚痴的因,貪瞋痴,颶風、龍捲風,愚痴是風;不平,不平是地震。這是佛講的人心,如果人能夠把貪瞋痴慢,傲慢是地震,這四種因要消除,四種煩惱要斷掉,災難就沒有了。所以你要曉得,極樂世界沒有災難,極樂世界的人這四種東西統統都斷掉了。我們還有貪瞋痴慢,你一天念二十萬聲佛號都不能往生。這個道理要懂。

      念佛,什麼叫念佛功夫?就是我們貪瞋痴慢這個念頭才起,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這叫功夫。不是念多少,我每天念多少那不是的,真正就是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壓住了,這叫功夫。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全把它壓下去,壓下去並沒有斷,這叫帶業往生。真能壓得住,那就是功夫得力,就是你雖然有這些煩惱習氣,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這句佛號產生效果,控制住了,所以叫石頭壓草,叫帶業往生。你現在還常常會有貪瞋痴慢起來,你念佛的功夫還沒有伏得住,這不行,這不能往生,這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真正要想這一生往生,你要在這上下功夫。什麼時候念佛?念頭才起,所以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就是覺,就把它壓住。所以這些念頭,只有第一念,沒有第二念,第二念是阿彌陀佛,第三念是阿彌陀佛,這叫功夫得力,淨土宗有個術語叫功夫成片。念到這樣的功夫就決定得生,沒有這個功夫,沒有把握。

      我們自己想想我們有沒有把握?真有把握的時候我們的面目就很可愛,就不是可憎,為什麼?你肯定是溫良恭儉讓,無論是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你一定是溫和,一定是善良,一定是恭敬、節儉、禮讓,你肯定是這樣的。為什麼?那是性德自然流露出來。我們今天性德表現的恰相反,我們裡面心浮氣躁,表現出來的時候臉色就不好看,粗魯、粗暴,對人無禮,沒有耐心,不能忍耐,沒有禮節,我常講粗心大意,對人都是傲慢心,這怎麼行?這樣的人,一天到晚念佛,佛號不間斷,但是他的貪瞋痴慢疑沒有斷,跟著佛號一起來,這個念佛沒用處。古人說得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不能不知道。

      所以自己究竟有什麼功夫,有沒有把握往生,你要是認真去反省,每天晚上做晚課的時候反省。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天天懺悔,天天改過,功夫才能得力,這叫真的學佛。每天敷衍了事,做早晚課是念給佛菩薩聽的,佛菩薩哪裡要聽這個東西?我都不要聽,佛菩薩會聽嗎?所以早晚課是給自己做的,不是給佛菩薩做的。理、事都要清楚。所以度脫眾生,這個眾生是自己,自性眾生,自性眾生得度自然影響別人。影響別人就是前面講的放光,人家看到你的生活、看到你工作、看到你處事待人接物種種的表現,會生歡喜心,會生尊重心;古人講的敬愛之心,對你又敬重又尊重,自然向你學習,向你學習那就是度化。

      你的智慧、你的德行愈高愈大,你影響的面就大,你影響的時間就長。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經上講得很好,他老人家自己說的,他的影響力有一萬二千年,在這個世間;就是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這是講他的影響力。影響一萬二千年,影響全世界,這是我們看到的;我們看不到的,影響九法界眾生。這是什麼?德能達到圓滿的境界。佛說的這個,我們現在讀《華嚴》理解了,本來成佛那個影響是遍法界虛空界,釋迦牟尼佛講一萬二千年是講他示現的。就是三千年前他降生,示現的壽命七十九歲,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是講這個影響;不是講法身,不是講報身,法身、報身那是遍法界虛空界。所以,我們也是講應身,我們這一生能做多少,我們能影響多少,這叫真實功德。

      孔夫子距離我們二千五百年,他的影響,在空間來講,孔子現在也影響到全世界,但是信眾沒有佛那麼多,效果還比不上佛陀。這個情形我們知道,夫子示現教學只有五年,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這些我們清楚、明白了,要好好學,要認真的學。所以我們接受李老師的勸告,發心出來學講經。老師給我們嚴格的約定,就是講註解,不能有自己的意思發揮,為什麼?自己的意思一發揮就會把經講錯。要到什麼時候?要到自己有悟處。悟處等於說把我們自己學習的心得提出來報告,我們的心得給大家一起來分享,是報告這個,就是做心得報告。

      所以我講經這麼多年,過去我常講,我說我不是講經,我是在學經。我說我在台上是學生,台下坐的全是我的老師,是我的監學,你們來聽聽我有沒有講錯。我接受批評,你認為不對的你告訴我,我會改進,從來沒有敢說我是個法師,我講經,你們聽經,不敢講。這是正確的態度。愈是契入愈謙虛,愈是契入愈謹慎,把自己修學的心得,所得到的好處歡喜跟大眾分享。我常常講,修學最大的好處就在面孔上,一點都不能夠摻假的。為什麼?連中國世俗都知道,「相隨心轉」。我學了多少年之後悟出來,體質隨心轉。你修學真有心得,你相貌好、身體好,真的是健康,一年比一年好,你修學有功夫;如果說我們相貌、體質都沒有轉過來,你修學有問題。這是最貼近的,這個能轉你才能轉外面的環境,我們居住的環境。

      居住的環境能轉,這個道理很深,以前我們聽經上講都很難接受,很難相信。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我們親自去看到,相信了,佛經講的話沒錯。我們發現整個宇宙是有機體,整個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的起心動念,整個宇宙都會產生反應,善念,好的反應。我們今天講自度度他,現在講就太重要了,地球已經到了末日的邊緣。我們如果起心動念都是善,不貪、不瞋、不痴、沒有傲慢,都全是善,不但度自己,也把整個生態不善的統統回歸到善,希望地球上這些災難都沒有,那你做了大好事。所以救自己、救世界、救一切眾生,就在你一念之間,你願不願意做?如果現在還自私自利,那你是毀滅自己也毀滅眾生。所以,你是救自己還是毀滅自己,在你自己一念。

      你要是不願意做,繼續搞自私自利,你滅自己也滅眾生。真正修道的人你滅不了,地球毀滅他會到更好的地方去,這是真的,他不會受害。受害的是跟你一樣的人,都是心行不善,會有這個共業;心行善的人有不共業,但是這個不共業不在這個世界,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度脫自性眾生,度脫無量眾生,你要明白道理,要知道方法,要認真努力去做。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