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395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九五卷)  2001/2/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395

      請看「世主妙嚴品」,主夜神長行,第三句:

      【護世精氣主夜神,得普現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

      清涼大師告訴我們,這一位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裡面「燄慧地」的善友。在後面經文裡面,他的名字是「普救眾生妙德」,跟此地「護世精氣」,文字上有一些差別,意思完全相同。護世精氣才是真正的救護眾生,由救護眾生,才顯示出佛菩薩的大德。

      現在這個世間普遍的顯示出動亂不安,在中國、在外國確實有不少有學問、有高見之人,常常感嘆到現在世間沒有道德,所以才呈現著一片昏亂的現象。什麼叫道?什麼叫德?道不是人為的,是自然的,在佛法講是自性本具,《楞嚴經》上所講的「清淨本然」,這是道。道只有一個,沒有多。究竟圓滿,在佛法裡面稱之為佛道。佛道決定不是釋迦牟尼佛自己創造的,沒有這個道理。古聖先賢他們發現到了,他們體會到了,知道這個叫道。迷失了正道就生出許許多多的邪道,哪些是邪道?在佛法講,十法界就是邪道。十法界裡面,雖然有菩薩、有佛,但是跟一真法界相比,它是邪;一真法界是真。迷失了正道,才變現出許多的邪道。如果認識正道,邪道就不存在了。

      此地經上講的「精氣」,這是正道。所以清涼大師說,「護世精氣,方是救生」。那要怎樣護法?人行道有得於心,這叫德。道,實在講,眼睛看不見,耳朵也聽不見;不但眼、耳無能為力,你心裡也想不到。佛家常講,起心動念,你就錯了。所謂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起心便錯,動念皆乖」,六祖能大師說「本來無一物」,這些話都是形容大道,形容真道、正道。什麼人能行這個道?在佛家稱他作佛,在其他的宗教裡面稱他為神、稱他為上帝,他的行為、他的表現就是德。在儒家跟我們講的三綱、五倫、五常、八德,這些叫德。特別是指五常八德,五常是仁、義、禮、智、信,八德一般有兩種講法:一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另外還有一個講法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兩種講法都好,這是德。

      「道德」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儒家稱之為禮,佛家稱之為戒。由此可知,禮與戒不是吃人的,不是聖人製作出來約束人的,不是的,自然而然的。禮的根源是道德,道德的根源是自性,自然而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才會守禮、才會持戒,自自然然不會犯戒、不會破戒。你懂得,「不是他製作來約束我的」,不是的,自性本來就是這樣。所以性德的流露,表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護世精氣」就是要護這個,現在這個世間缺乏了。從哪裡護起?現在是道德仁義禮全都沒有,麻煩大了。社會上許許多多人,他的思想、他的見解、他的言行與道德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習以為常,自以為是,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正是《易經》裡面所講的「天地否」,後面就是一個大的改革,物極必反。

      這個大的改革是什麼?恐怕就是許多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適逢其會,這很難得的。這個大災難之後,人心會省悟過來,痛定思痛,會省悟過來。所以一般宗教家也講,世界末日過了之後,這個世界上有一千年太平盛世。看看這一個大難關,我們能不能夠度得過去?這就要修德以待之。我們不懂得修德,依舊要造作惡業,恐怕這個難關就過不去。也許就是像基督教、天主教裡面所講的最後的審判,最後審判什麼?算總帳。不要以為因果報應是靠不住,「善有善果,惡有惡報」,諺語常講「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現在這個時辰看看快要到了,要算總帳了。

      世間中國、外國的大聖大賢都是勸導我們,要存好心、要說好話、要行好事、要做好人。我們這些年來,到處勸導大家「修四好」,救自己,也幫助眾生。菩薩所修的法門是『普現世間調伏眾生』,我們從這個法門的名義上來觀察,豈不就是現在人所講的社會教育?「普現」,普就是沒有分別,決定平等,沒有族類的分別,沒有國土的分別,沒有文化的分別,沒有宗教的分別。貧富貴賤,男女老少,一律平等,這才叫普。真正是佛法常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世尊在《法華經》裡面說,末法時期要提倡大乘。大乘是民主自由開放的,不同於小乘,小乘是保守的,封建時代很適合於小乘,民主時代適合於大乘。佛在三千年前就見到,就給我們正確的指示。佛菩薩怎麼樣普現世間?佛菩薩在哪裡?我們要知道,我們學佛就是佛菩薩的學生,學生要學得像老師,要把老師教導我們的表現出來。「佛菩薩普現」,原來是讓我們做出來給大家看,這叫普現。我們不做,天天在等著佛菩薩示現,最後沒有不落空的。

      諸佛菩薩殷切的希望我們個個都作佛、作菩薩,這是他示現教化眾生的目標。我們要能體會到他的意思,決定要依教奉行,隨順佛菩薩的教誨,無懼無悔。佛教我們放下,我們真的放下,不要怕,「放下之後,我明天生活怎麼辦」?許許多多人有疑慮,不敢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所以佛菩薩不住世間;隨順佛菩薩教誨的人,就是佛菩薩住世。世間人沒有一個不自私自利的,佛菩薩大公無私,我們能夠放下自私自利,大公無私,我們是真正佛弟子。佛的真實教誨,必定要我們顯示給一切眾生,這樣才能夠調伏一切眾生。「調伏」這兩個字是講教學的成果,調是調教,伏是降伏,降伏眾生的煩惱習氣,幫助他回頭是岸,這個教學就收到了成效,護世的目標就達到了。

      總而言之,千經萬論總不外「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總不外這八個字。我們自己學佛,起心動念,佛家說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起心動念要覺,什麼叫做覺?我這個念頭起來,佛在經教上許不許?與佛陀的教誨相應不相應?如果是相應,這是善念,應當要叫它念念增長;如果與佛經教上講的不相應,這是惡念,惡念立刻要把它斷掉;這就叫修行,這就叫功夫。修行功夫要從起心動念處下手,這是古來祖師大德常常勸導我們,「從根本修」,就是這個意思,念念都覺而不迷。一不覺,就隨順煩惱,惡念就增長;這一覺,惡念就止住了。實在講,關鍵就在覺、迷。所以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是難免的,為什麼?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哪有不起來的道理?不起,那是成佛了。九法界眾生總免不了起念頭,關鍵在覺悟,念頭才起,立刻就能覺察到。念佛法門裡面,方法更巧妙,他覺的樣子是什麼?「阿彌陀佛」這一個念頭,不管什麼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這是正念,正中之正。古大德常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確確實實落實,我們在講席當中討論得很多。

      清涼註解裡頭末後有兩句話:「感必現前,調令清淨」,這兩句話說得非常好。感應就像電波一樣,波度有強、有弱,有很微細的波動。佛菩薩心地清淨,我們凡夫心念很粗、妄想很多,所以微細的波動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到,佛心寂靜,極其微細的波動他都覺察了。這個波動就是感,佛就有應。佛用什麼方法應?隨類現身,隨機說法,感應道交,絲毫不爽。我們幾時能夠體會到這一層,你才曉得佛菩薩恩德之大,所謂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亙古至今從無間斷。非常可惜,我們自己的心念太粗,欲望太濃,煩惱習氣太重,沒有辦法體會到,大好的機會當面錯過,真可惜!

      我們怎樣才能與佛菩薩相應?相應之道沒有別的,佛在經上講得非常非常之多,千言萬語不斷的叮嚀囑咐,教導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持讀誦是好學,為人演說是歡喜幫助別人。諸位要知道,教學相長,真的,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自己苦學有許許多多的瓶頸不能突破,而在講經當中、在教學當中,往往一觸動的時候,這個瓶頸突破了。從這些地方我們能體會到,利人原來是利自己,幫助別人是觸動自己的悟處,這個道理在此地。因此學教要想達到大開圓解,你要不歡喜勤奮教別人,這個目標達不到。要很認真、很真誠的去教別人,我知道多少我教多少,絕不保留,你的智慧會增長,這法布施。我們天天在念,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天天學,懂得這個道理,天天在研究、天天在討論、天天在學習,不能夠付諸實現,不能落實,沒有用處。這就是講,這個瓶頸你沒有法子突破。你真正想突破,要學佛菩薩無條件的歡喜幫助別人。只要那一個人肯接受,我們無條件的幫助他,絕不辭辛勞;你會開智慧,這是真的。其他跟諸位說,全是假的;不但身外之物是假的,連我們身體也是假的。

      今天有幾個人真正醒過來,恍然大悟,過真正自己的生活?有幾個人?現在這個世間,說實在的話,民主自由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的一生都被別人控制,你的一生都出不了別人的魔掌,受人控制,你哪來的自由?你哪裡來的幸福?這是什麼原因?迷而不覺。你貪財你被財控制,你好色你被色控制,你爭名你被名控制,條條繩索都牽著你,你以為你自己在動作?全是別人在控制你。

      昨天我聽傅居士告訴我,西方現在連信用卡也不用了,用什麼東西?大概把信用卡做成像網路裡面的晶體,放在人手裡面、額頭裡面,這樣你不會丟掉,你要付錢的時候,大概電腦裡按一下,那個銀行帳就過去了,連信用卡都不要。現在歐洲一些地方,已經在實行。他又告訴我,他說:從前好像古老預言裡面講,這個現象出現,世界末日就來了。這個晶體藏在你身上,你就全部被人控制,你還有什麼自由?你還能做什麼主宰?真正要自由自主,這些東西人為的全部要放下,這些東西全都是虛妄的;人人都知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定要把這個東西捨得乾乾淨淨,返璞歸真,回歸自然,這種人就是宗教裡面講的真正得救了。如果還貪戀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五欲六塵是嚴重的污染,你怎麼能夠脫離?這種嚴重的污染要統統放棄掉,恢復自己真心。決定不要懼怕,要真正相信因果,世出世法都不離因果。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才能過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

      你肯用財布施,「我沒有外財,我有內財」,內財是什麼?內財是身體,勞力,今天我們講作義工,為一切眾生服務,絕不希求報酬。不求報酬是內財布施,內財布施得的福比外財還要殊勝,為什麼?這三種果報都具足,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三種都具足。外財布施只能得到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得不到。

      物質生活雖然清苦一點,清苦是福;物質生活太豐盛了是病,病從口入,你種種享受就是你致病的根源。你病從哪裡來的?你享受過分了,你違背自然的法則,所以你生病。自然的法則是「心靜身動」,我們佛教為什麼用法輪來表法?就是輪、圓,為什麼用這個來表法?圓心是靜的,圓周是動的,教我們從這個圖裡面去體會,我們的心要靜,心裡頭不能有東西,圓心是一無所有。理論上決定有,事相上找不到,它妙就妙在此地,所以說「本來無一物」。不要說世間一切法不放在心裡,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金剛經》不是說得很好嗎?「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你的心才叫真正清淨,那叫真心。

      我們念佛心裡頭有個佛,對不對?實在講不對,這是不得已的辦法。心上有個佛,你將來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也去作佛,做的什麼佛?做相似佛,不是真佛,是相似即佛,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不是真佛是相似佛。但是不錯了,他不退轉,好處在此地。西方極樂世界有進無退,保證你不退,是這麼個道理。到幾時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沒有了,你就提升到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西方世界四土差別在這個地方。

      我們明瞭這個事實,才真正曉得四種念佛,「持名」殊勝。四種念佛裡面,當然最殊勝的是實相,實相我們做不到,所以我們那個不論,只論後面三個:觀想、觀像、持名。《觀無量壽佛經》,「十六觀」裡頭,跟我們講這三種。「觀想」雖然好,想成之後,要把那個想拿掉可不容易,「想」要不拿到,實報莊嚴土不能證得,為什麼?你心裡頭有想,所以難!「觀像念佛」,造一個阿彌陀佛的像擺在面前,一天到晚面對面看著他,這個像要是拿走,離開佛像,你的功夫就斷掉,很難成就。都不如念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為什麼?名號將來丟掉容易,知道這名號是假的。所以捨名號容易,你好不容易觀成這個像,你把它捨掉不容易。所以「十六觀」裡頭這些方法都是念佛的方法,為什麼諸佛如來特別讚歎持名念佛(持名在十六觀是最後一觀,第十六),道理在此地。

      真正契入境界,佛號也沒有了。「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哪有名?我們今天不得已採取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能到極樂世界。但是諸位要記住,這個方法裡頭不能夾雜,最忌諱的是夾雜。所以古德教給我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就肯定成功。你能做到這九個字: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功夫就成片。你懷疑功夫不成片,你夾雜功夫不成片,你間斷功夫不成片,所以什麼叫功夫成片你就懂得了。在日常生活當中,跟大眾在一起,和光同塵,歡歡喜喜、快快樂樂,遊戲神通,不能當真。這個「不能當真」,就是不可以有情執,不可以!這裡面充滿了智慧,真實智慧。換句話說,與一切眾生相處用真心不用妄心,妄心就有障礙,真心沒有障礙。妄心是不定的,千變萬化;真心是寂靜的,永恆不變。

      我們學佛最要緊的就是學真心,學用真心,不用妄心。這個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從哪裡做起?我常常講,從捨自私自利做起。這是頭一個關口,這個關口不能破,你這一生無論搞哪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決定要捨自私自利,決定要認同眾生跟我是一體,我為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我為自己,不顧眾生,這是業障,決定是業障。這個業障,不但障礙你證果,障礙你往生,障礙你智慧,你智慧不會開。念念為眾生,念念想著幫助別人,自己決定吃不了虧。為什麼?你每天在積功累德,你的果報是天天殊勝。我們沒有見性,自性的福報不能現前,現在一切享受都是修得。你天天在修,你的福報怎麼會欠缺?福報怕的是什麼?你天天在享福不知道修福,你的福報很快就享盡了。人能夠節儉、能夠惜福,又能天天修福,他的福報享不盡,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面都有人幫助他,得道者多助。

      什麼叫「得道」?真正明瞭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一切眾生的關係,人與天地萬物鬼神的關係,你統統搞清楚、搞明白,念念為一切大眾服務,這叫得道。你為別人,別人就為你,「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是自然的道理。業障再重的人,這個性德之光依舊會現前,你尊敬他,他尊敬你,你愛護他,他也會愛護你,再惡的人都是這樣,所以這是性德。眾生迷了,佛菩薩覺了,覺了的人如何把迷人的性德引發出來?佛在經典上處處教導我們,祖師大德、善友將經典上的教誨落實到心行,表演給我們看,這就是《華嚴經》的五十三參。再看下面這一段,第四位:

      【寂靜海音主夜神,得積集廣大歡喜心解脫門。】

      這一位也是善財童子的善友,「難勝地」的善友,「寂靜音海」。在後面他所說他修學的法門,「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念念出生就是「積集」,「見佛利生」,生大歡喜。清涼大師說「莊嚴」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見佛修歡喜因,嚴樂見果故」;第二個「積集此喜,神自莊嚴,由定發音,名寂靜音,深廣如海」,這都是我們要學的。由此可知,這些菩薩們無非皆是隨順佛陀教誨,學習佛陀的行誼,才能夠得大歡喜。所以我們常常想著,佛是存什麼心?佛是什麼樣的願望?佛是怎樣生活?佛是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從這些地方去留意,從這些地方學習,我們才能夠有成就。

      佛的心清淨平等,佛的願願一切眾生作佛,《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一切皆成佛」,這是佛的願。有一些人就起了疑問:一切都成佛,這個世間事情還有人幹嗎?問這種問題的人,他不懂佛法;他如果懂得佛法,就沒有這個問題了。一切皆成佛,這個社會才真正的美好,各行各業都是佛。譬如新加坡這個地區,總統是佛,總理也是佛,部長也是佛,各行各業的人都是佛。我們居士林淨宗學會做義工的都是佛,燒飯的也是佛,打掃清潔衛生的都是佛。不要聽到佛,就想到泥塑木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供在大殿上的,你這個想法就全錯了!佛是什麼?佛是對於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徹底明瞭的人,這個人就叫佛。無論他示現什麼樣形相、身相,隨類化身,各行各業,後面五十三參不就看出來了嗎?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是覺而不迷,你說這個社會多美好!這個社會豈不就是極樂世界?豈不就是華藏世界?這個地方就叫佛國。佛國是人人都是佛,而不是裡頭只有一尊佛,那就錯了。人人都成佛,一切皆成佛。所以我們要知道,佛的心、佛的願、佛的行。

      佛的行,最簡單的說,最低的標準是「十善」,佛行十善,真實究竟圓滿的十善。從心裡面講,決定沒有貪、沒有瞋、沒有愚痴,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慳貪,慳是吝嗇,自己有的捨不得給別人,貪是貪求,絕對沒有這個念頭;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絕不起瞋恚,世間人不合自己意思,心裡就難過,生瞋恚心、厭惡心,厭惡是瞋恚裡面的一分,真心裡頭沒有;沒有愚痴心,那就是事事物物,我們常講性相、理事、因果,都明瞭、都通達。無論在哪個地位,心地清淨平等,這是真平等。這一尊佛示現作總統,那一尊佛示現洗衛生間,他是平等的,他都是第一,沒有第二。這就是示現的工作不一樣,理上完全平等,所以能夠彼此恭敬。做洗手間的工人對總統恭敬,總統對做洗手間的人也恭敬,他們的恭敬都是出自於真心,沒有差別。我們從這個地方細細去體會,佛法裡面所講的大道。無論示現在哪一個工作崗位,一定把這個工作崗位做得圓圓滿滿,盡心盡力把它做好,為眾生服務、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這一種服務就是修「布施波羅蜜」,你們細細想想三種布施都具足。

      我們今天社會缺乏智慧的教育,歐陽竟無大師所說的佛法的教育,能夠推行佛法教育,確實天下太平,法界一家,還不是講世界,「法界一家」,世界哪有不和平安定的道理?諸位想想在這個境界裡頭還有什麼戰爭?還有什麼軍備?極樂世界裡頭沒有國防部,極樂世界裡頭我們沒有看到有士兵,不但這個沒有,連警察也沒有;華藏世界也沒有。這是很值得我們玩味的,這就是孔老夫子所謂的大同之治。大同不僅是理想,是可以落實的,它的條件就是教育。我們在講席裡面常常提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這四種教育辦好,大同之治就可以落實。社會的動亂,人與人之間的相爭,國與國之間的相爭,都是不明瞭這一個大道,也就是不明瞭這個事實真相,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是一個真性變現出來的。

      這個理實在講太深太深了,但是並不是不能懂。我們這個世間人真正不能懂的,佛決定不說。佛說的,我們都不能懂,豈不叫開玩笑,吊胃口?佛怎麼可以做這些事情?再深的道理,我們也能懂,只要虛心;人不能虛心,那就沒有法子。傲慢是障礙,所以《易經》裡面講「滿招損,謙受益」。傲慢是什麼?你滿了,現在杯子上已經滿了,東西再不能往裡面放。謙虛受益,謙虛你能夠接受別人的教誨。自傲的人,自尊自大,沒有辦法接受別人的教誨。不知道自己過失,當然就沒有辦法改過。所以人一定要學謙虛,一定要學恭敬。

      清涼大師註解裡面,給我們提示到「見佛利生」。看看諸佛菩薩怎樣捨己為人,看看他們的行業,你能看清楚,你能看明白,你生歡喜心。能生歡喜心,自自然然就會效法,向佛菩薩學習,你自己也就契入佛菩薩的境界,也能夠幫助別人,也能夠教化眾生。所以名號稱為「寂靜海音」,你心地寂靜,寂靜是真心,從真心裡面發出來是真言,真心裡面流露出來是真行。言真、行真,當然能得歡喜,當然能令一切眾生歡喜;為什麼?沒有一絲毫虛偽。現在人講磁場,我們中國人講氣氛,這個場合有這麼一個人在,一句話不說,大家坐在那裡都會生歡喜心,都會感覺得身心非常舒暢快樂,因為它是一個真誠、清淨、歡喜的氣氛。

      這個事情有,我過去在求學的時候,章嘉大師磁場好,我們親近他,捨不得離開,縱然一句話不說,我們跟他坐在一個房間裡都感覺得很快樂;李老師也有這個磁場。李老師給我們講得多,章嘉大師言語很少,跟他老人家在一起如在定中。由這個地方能體會到,他心地清淨,確確實實是一塵不染。對待眾生、對待後學愛護備至,他那個愛是平等的,是沒有差別的。但是眾生個人的緣不一樣,有緣歡喜親近,你就得到;沒有緣不敢親近他,你就得不到。不是他有分別心,我們眾生有分別心,他沒有分別。李老師一生處事待人接物亦復如是,他對於來學的人,確實做到「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你來他很歡喜,你去隨你去,各有因緣。

      我們要學諸佛如來,要學祖師大德,以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來接引大眾。接引,我換一句話來說,接觸大眾。無論跟哪一類的眾生接觸都要用這個心:真誠心決定沒有虛偽,清淨心決定沒有染污,平等心決定沒有高下,慈悲是真實的愛心、永恆不變的愛心,這叫學佛。能常用這樣的心,他怎麼會不歡喜?這就是《論語》裡面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悅就是常生歡喜心。這個歡喜心不是從外面刺激,是內心裡頭生出來的,像泉水一樣往外湧。這就是「積集廣大歡喜心」,菩薩從這個地方修行證果的。

      總的來說,就是圓滿的隨順佛陀教誨,依教奉行,才有這樣殊勝的成果。我們學佛得不到這樣的利益,是我們對於佛的教誨做得太少,甚至於大幅度的與佛教誨相違背,這樣結果就相反。此地是「積集廣大歡喜心」,我們的言行跟佛菩薩教誨相反,我們所積集的是廣大煩惱心,就不歡喜了,每天生活在煩惱憂慮、惶惶不安之中,這個可憐,經上常講「可憐憫者」,果報完全不一樣。怎樣離苦得樂就在這一念之間,這一念回頭,離苦得樂了,我們應當要學習。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