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2008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0八卷)  2008/1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200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經文第九段看起,「無上慧菩薩」。偈頌我們從第五首,第五、第六,我們來念這兩首的經文:

      【於法無所著。無念亦無染。無住無處所。不壞於法性。此中無有二。亦復無有一。大智善見者。如理巧安住。】

      這兩首八句偈意思很深,這是完全講到諸佛果地上的境界。我們覺得它很深,覺得它很難懂,那就是與我們的常識完全相悖,就是完全不一樣,為什麼?我們對一切法確實有所著,也有念,也有染,就跟它這裡完全是不一樣的。到底我們感官的世界是真的,還是佛菩薩感官世界是真實的?當然我們都會說,大概我們的感官世界有錯誤、有了問題,諸佛菩薩一定是正確的。雖然是這麼說,我們的疑惑始終不能斷,為什麼?說我們這個世界不是真實的,那我們摸摸手上,知不知道痛癢?知道有痛癢,這難道是假的嗎?這是古今中外許多學佛的人,學佛不能入佛境界原因在此地。這種疑惑是嚴重的障礙,是根本煩惱,佛給我們講見思煩惱,思煩惱裡面五大類,貪、瞋、痴、慢,最後一個是疑,疑什麼?對佛法產生懷疑。佛法跟世間法一對比,我們的疑問就太多了。疑為什麼說是根本煩惱?因為疑要是不斷,你的心定不下來,心要不能定下來,你就不能入門。許多同學學佛多年,聽經也聽了不少年,現在認真反省一下,好像最近聽經能聽得懂了,知道什麼意思了,以往多年聽經都沒聽懂,不知道佛講的是什麼,他來告訴我這些。我聽了之後,我覺得很正常,我能夠理解,為什麼你聽不出門道?這就是因為你有疑。現在能聽懂了,你聽了十幾年、二十幾年、三十幾年,逐漸的能懂一點,這證明不是沒有進步,進步得很慢,總算是還有進步。

      所謂煩惱輕智慧長,智慧長了就聽懂,也就是煩惱輕了才能聽懂,煩惱很嚴重的時候,它就是障礙,障礙你的悟性,不但障礙你證果,障礙悟性,障礙悟性就是聽不懂。尤其是大乘經,大乘經是講佛菩薩的境界,換句話說,它不是講六道輪迴,它也不是講十法界。《華嚴經》講到這個地方不是十法界,超越了十法界,所以我們當然感到非常生疏,聽起來就難了。可是真正有善根的人,什麼叫善根?心地清淨,妄念很少,這就是有善根的人,他能聽得懂,他能夠得受用。我們如果沒有善根,沒有善根那先培養善根,這很重要。怎麼培養善根?你先要真正相信,還是相信自己。佛法裡面講信,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跟我們講六個信,信字講六條,第一個是信自己,第二個是信他,他是誰?他是釋迦牟尼佛、是阿彌陀佛。先相信自己,你才會相信他。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說的就是經典。《無量壽經》、《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說的,你得信他。然後你才會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他講了六個信。這六個信裡面,其他五個不難,就頭一個信自己難。佛在《華嚴經》上多少次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一切眾生裡面包括我們在裡頭,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不是佛,變成這個樣子?這個道理佛說清楚了,「出現品」裡面,我們還沒講到,還相當遠,總得還要好多年才能講到,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一句話說破了。

      我們本來真的是佛,所以成佛不難,回頭是岸。今天所以變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回頭是岸,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一起放下,這就成佛了。惠能大師做到了,釋迦牟尼佛做到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徹底放下那一年是三十歲,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徹底放下那一年是二十四歲,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自性裡面無量無邊的智慧,這一放下,智慧現前、德能現前、相好現前,沒有絲毫欠缺,真的是像西方宗教讚美神、讚美上帝,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全能的上帝。人人都是全能,在佛法裡面講全能的佛性,見性的人就是全能,全知全能。可是我們就是放不下,現在聽放下的人說說他們所處的境界,我們聽了感到疑惑,殊不知我們放下跟他是同一個境界。所以經典它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對於沒放下的人,對凡夫來說,把諸佛菩薩所證得的真實境界說給你聽,告訴你這個世界是如此的美好,你無法想像,這麼樣的完美,是讓你自己生起信心、生起願心,趕快依教修行,來證得這個境界,那就是自己的了。第二樁事情,經典第二個目的,是給你做證明的,就好像我們旅行地圖一樣,你到某個地方去,對一對是不是真的到了。經典就是地圖,你證入境界之後,再翻經上看看,釋迦牟尼佛所見的講出來,我今天所見的跟他是不是一樣?如果一樣,沒錯,他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我親證的,它給你做證明用,你沒有錯,你沒有走錯。所以兩種用途,我們不能只止於第一種,止於第一種我們還是沒辦法離開這個痛苦的世間。我們從第一個目標,然後再契入到第二個目標就對了。

      前面第四首偈,清涼大師告訴我們,從第四開始,四、五、六、七這四首偈,所講的是「遣相顯理」,遣是不執著,一切境界相只要你不執著,圓滿的性德就現前,你就能見到。所以在前面一首偈告訴我們,「如來光普照」,這句話所說的意思是自性智慧光明遍照。諸佛如來般若之光普照,我們自性裡面的智慧光明也是普照,不能說我們今天變成凡夫,我們自性裡面般若光明就沒有了,那自性光明不就有生有滅了?有生有滅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一定要曉得,我們現前所起的作用跟諸佛如來沒兩樣,德能、相好也沒兩樣。但是我們現在是無障礙裡面豁然起了障礙,這個障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不能夠證得。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第二句所講的「眾暗冥」,眾是很多,暗是對光明講的,黑暗,冥是對德相講的,美好的德相,就好像在夜晚一樣,夜晚美好的色相在,但是它沒有光明,所以你看不見,就這麼個意思。什麼時候我們的障礙去掉,原來跟諸佛如來就沒有兩樣。

      自性的般若光明為什麼會有障礙?佛在這個地方點醒我們,四句百非。四句百非前面我們學過,這個地方只提一提。我們在境界裡頭,無緣無故會生起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會起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什麼?這個念頭是障礙,這個念頭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們高明的地方,就是這段經文裡面所說的,他絕對不會起這種念頭。隨緣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賢首國師說得好,他隨緣起的叫妙用,這經上講的諸佛菩薩的妙用。我們呢?我們隨緣就錯用,全盤錯掉,不妙了。有無對立了,二邊,我們起了邊見,邊見是煩惱,你看錯了。亦有亦無跟非有非無也是二邊,現在科學家所講的相對論。怎麼是相對的?不知道宇宙之間它是統一的,它沒有相對,這個我們就很難了,沒有相對它能起作用,這才妙,妙用!我們在妙用裡產生這些誤會在裡頭,這個錯了。

      一切錯誤的根本就是我。我有沒有?有,真有。真有,怎麼我錯了?我舉個比喻說,我們整個身體是我,這個大家好懂,現在我把整個身體忘掉了,我只承認這個大姆指是我,什麼是我?這是我,其他的忘掉了。錯了!怎麼?我是什麼?你要真正覺悟了,遍法界虛空界是我,我這個身體也在法界虛空界裡頭一分,我只執著這一分是我,其他都不承認是我,你說你糟不糟糕!我的大姆指、我的小指、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鼻子全是我,你承認一樣是我,其他都不是我,就錯了。遍法界虛空界都是我,再跟你說,釋迦牟尼佛是我,阿彌陀佛也是我,極樂世界也是我,是我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諸佛如來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我們不知道整個是我。能大師開悟的時候他說的話,你細細去琢磨它的味道,他開悟見性了,性是什麼?什麼是性?你看他給我們說出來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用現在話說,沒想到,沒想到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沒有染污。「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沒有生滅;「本自具足」,什麼都不缺乏,樣樣圓滿;「本無動搖」,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妄想;「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大的是宇宙,小的是身體。能生萬法,整個萬法是自己,一切諸佛如來是自己,一切山河大地是自己,地獄、餓鬼、畜生還是自己。

      如果我們實在還是難以體會,咱們就用作夢做比喻,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當你作夢醒來之後,你想一想,夢中哪一樣不是自己?全是你自己意識變的,有沒有一個東西是你意識之外跑到你夢裡去?沒有。就是來託夢的那個人還是自己,他不是自己怎麼能跑到你夢中來給你託夢,哪有這個道理?所以諸佛菩薩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然後你就曉得它的倫理關係。所以證得法身的人,就是明心見性的人,絕對不會把別人看作是外人,他是看什麼?一切眾生是自己,也就像我們現在覺悟的人怎麼樣?這是我的鼻子,這是我的眼睛,這是我的耳朵,這都是我的,不是分開的,都不是獨立的。我們現在迷了,眼睛是眼睛,眼睛不是鼻子,鼻子不是耳朵,互相就起排斥,互相不合作,這一不合作就麻煩,就苦不堪言。所以極樂世界裡面的人都是覺悟的人,你說那個世界多美好,每個人看別人都是自己,真的相親相愛,互助合作,沒有任何條件。我們這個世界是完全忘掉了,不知道這個倫理關係,不知道整個宇宙是一家人。一家人還不切當,是一個自身,叫法身。你看佛經上面常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個我們前面都念過,「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是真的。所以佛看一切眾生沒有分別,就是自己。可是我們凡夫看一切諸佛,個個都獨立的,與我不相干,他成佛了,我沒成佛,為什麼?就是落在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裡頭去了。

      今天這兩首偈,清涼大師在《疏》裡告訴我們,「釋前雙非」,解釋第四首裡面講的「是光非有照,亦復非無照」,非有非無,給你解釋這個意思。前面有「一偈半」,就是前面六句,解釋「非照」。非照裡頭,這六句裡的第一句,第一句是總說,『於法無所著』,這句是總說。為什麼於法無所著?一切法是自己,你還有什麼執著?不但沒有執著,分別念頭都沒有。我們今天就是一切法不是自己,喜歡的,想控制它、想佔有它,不喜歡的想遠離它,產生這個錯誤觀念。真正明白了一切法是自己自性變的,這個道理,現在我們讀這個經,長時間在一起學習的人不難懂,大家都曉得,這一切法怎麼來的,現在我們對這個總算是有一點概念。這個概念很淺,不深,為什麼?如果概念要很深,你會得很大的受用,很淺,提起來知道,不提起來,忘掉了。忘掉怎麼?忘掉就隨順煩惱,隨順煩惱就起七情五欲,煩惱會增長,你就會有不正常的享受。不正常的享受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苦樂憂喜捨,這不正常的享受,心有憂喜,身有苦樂,這不正常的享受。如果真的對佛所講的事實真相有深刻的認知,苦樂憂喜捨沒有了,沒有了那是什麼境界?清淨心現前,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心現前了。清淨心現前叫真樂,那裡頭沒有苦樂憂喜捨。雖然我們認知很淺,但是這一點很淺就非常難得,為什麼?我們幾十年從來沒聽說過,別說自己去嘗試,聽都沒聽說,更沒有法子見到,我們要不是在大乘教裡薰修,一生都不知道。

      學佛的人很多,這個諸位知道,真正聽經的人就不多;聽經的人很多,聽《華嚴》的不多;聽《華嚴經》的也有,能夠在《華嚴經》上聽懂這個道理、這個意思的人更少了。從這些地方我們才體會到,世尊常常講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真不容易!現在在這個世間,佛門裡面學經教的人真不少,發心學經教的,能契入境界的有幾個?為什麼不能契入境界?就是於法有所著,他就不能契入境界。可是你找一個於一切法,這個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找一個不執著的人,一個也找不到,找到那一個,那個人是佛;不是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還是於法有所著,很微細。真正無所著,《華嚴經》裡面講,法身菩薩,也就是初住以上的。他不在十法界,他在哪裡?他在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他不在十法界,十法界裡頭找不到。我們哪一天,現在在此地聽到這個信息,哪一天我們做到於法真的無所著,那就恭喜你,你已經脫離十法界,你在一真法界,你在實報莊嚴土,這一點都不假。

      所以,大乘佛法裡最嚴重的障礙就是執著,分別是障礙,比這個輕,起心動念比這個更輕,就是煩惱有輕重不一樣,斷要從最重的斷。像穿衣服一樣,穿衣服你看,裡面襯衫先穿,再穿中褂,外面再穿大衣,可是要脫衣服,一定先脫外面的大衣,再脫裡面中褂,最後再脫內衣。外面這一層是最嚴重的,所以我們先學於一切法不執著。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很難,但是又不能不做,非做不可,總是把執著這個念頭、執著的行為淡化。執著的行為盡量減少,念頭要淡化,一年比一年少,那就有很大的進步。如果我們分別執著這個念頭,今年跟去年沒什麼差別,那你就沒進步;或者說我今年比去年還要嚴重,那你已經退步,那就不是進步。決定是煩惱輕、智慧長,這叫有進步。說分別執著,這《華嚴經》上說的,確實比較好懂;一般大乘經裡面,它不講分別、執著,它講見思煩惱、講塵沙煩惱,比較難懂,見思煩惱就是執著。為什麼稱見思?見是見解,錯誤的見解,就是你全看錯了;思是思想,你想錯了。貪瞋痴慢疑是錯誤的思想,為什麼?自性裡頭沒有;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是錯誤的見解,自性裡頭也沒有。但是我們現在都有,不但有,而且很嚴重。頭一關就是身見,執著身是我,所有一切罪業都是從這裡生的。要知道,自性裡頭沒有,自性裡面的我是什麼?靈性,靈性是自己。靈性迷了叫靈魂,迷了才叫靈魂。靈魂雖然在六道投胎,他出不了六道輪迴,他要是覺悟他就超越了。覺悟了是什麼?阿羅漢覺悟了,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所以阿羅漢以上稱靈性,不叫靈魂。

      所以第一句總說,這一句很重要,我們一定要記住,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能執著,為什麼不能執著?它不是真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幫助我們於一切法無所著,他老人家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講《般若經》,《般若經》講什麼?《般若經》講一切法空。二十二年講的,我們用一句話來說,他二十二年說了什麼?無非是跟我們講這事實真相,「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講這麼一句話,二十二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是佛說法的中心,用的時間最長。《華嚴經》只有十四天,這是他成佛了,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把自性的體、相、作用給我們做個報告,這個報告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是對人說的,他做報告的對象不是人,是法身大士。他在定中講的,我們沒有覺察到,我們只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半個多月他坐在那裡不動,他入定了,在定中講的。所以小乘不承認,小乘是從他出定之後,在鹿野苑跟五比丘說法,他承認那個,他說那是釋迦牟尼佛開始講經。

      大乘的《華嚴經》是定中說的,這給我們做報告。這個報告說完之後他出定,出定之後,看看這些眾生的根性,佛要是把他自己所看到的真相說出來,沒人能懂,沒人會相信。那怎麼辦?這就要隨緣妙用,要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辦班教學。辦小班,講最淺的,大家能聽得懂的,就是辦小學。他所證得的,證得的是研究所的境界。現在這個學生他不是這個程度,從小學辦起,再辦中學,再辦大學,再辦研究所,到最後把他自己境界說出來。說出來是什麼經?《法華經》,《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經》裡面講的就是《華嚴經》。所以在中國佛教,隋唐時代這些高僧大德,他們在一起開會,研究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法,哪一部經是最殊勝的,能夠代表世尊一生圓滿的教化。大家公推的,講的有三乘,佛法叫三乘,三乘之外有一乘,《法華經》上「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講得太清楚了。就是說佛一生辦小學、辦中學、辦大學,這是方便說,不是他的目的,目的是研究所。但是沒有三乘你達不到一乘,最後跟你講,只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佛方便講的。《法華》是一乘經,《華嚴》是一乘經。中國這些古大德承認一乘經就這兩部,除這兩部之外,還有一部《梵網經》,但這部經沒傳到中國來,到中國來的只有當中的一品,就是「菩薩戒品」,我們現在受梵網菩薩戒,只有這一品,兩卷,聽說這部經大概有幾十卷,分量很大,只有兩卷。其餘這在判教的時候,有大乘、有小乘,或者判作菩薩乘、聲聞乘、緣覺乘,這就是三乘。

      所以我們知道,佛告訴我們,我們之所以不能見性,最嚴重的是執著。無所著就好了,也就是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他把神秀大師的偈子改了。五祖要傳法,讓大家每個人把自己修行的心得寫一首偈子來給他看,沒有人敢寫。神秀自己也知道,神秀跟五祖多年,是五祖門下的高足,時常代五祖教學,等於說是五祖的助教,一般人說傳法肯定是他,沒有人能跟他相比。所以他作一首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你們想想看,他是不是於法有所著?這四句都是有所著。這四句偈有人在念,惠能大師聽到,他心裡有數,這個沒見性,但是他也很讚歎,不容易了,著相修行,不容易了。著相修行是福報,果報總在人天,出不了六道,是善人、是好人,難得。所以他把那個偈子改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看他這首偈,於法無所著,所以五祖把衣缽傳給他。五祖的考試,在考試的裡面,這一句就是標準,哪個該選中?於法無所著的,他是真無所著。所以五祖半夜三更召見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再看看《金剛經》的本子,大概三分之一。他跟他講這個東西,我相信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講到這個地方,他就把他的心得提出報告,就說了五句話。五祖說行了,不再講了,衣缽就給他。他真的放下了。

      底下就是講『無念亦無染,無住無處所,不壞於法性』,我們拿《壇經》來看,那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他有沒有念?沒有念,這個「無念」是什麼?無一切邪念。什麼是邪念?執著是邪念,分別是邪念,妄想是邪念。妄想就是我們平常講的起心動念。所以禪宗裡頭有一句話說得好,他說「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乖是什麼?乖是違背,動念就違背自性,因為自性它不動的,六祖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你怎麼會動念?不動念的狀況之下你還能開口嗎?你有什麼好說的?你說就錯了,你動念也錯了。那好,我們現在不說、不動念,是不是都對?你還是錯。錯在哪裡?真的做到不言語、不動念了,諸位讀了佛教經典都知道,咱們六道裡頭,四禪天裡面有一個無想天,很高,在第四禪。四禪有九天,有九種天,同在這一個層次裡面的九種天,裡面有一種叫無想天,那就是你念頭不起了,你不起念頭,你也不說話了,跑到那裡去了,還是錯了。錯在哪裡?他著了無想,他著了一切都無。凡夫一切著有,有錯了,無也錯了,亦有亦無也錯了,非有非無都錯了。這個事情好難辦,到底怎樣才不錯?所以無想定裡面,他住在無明裡頭,他有禪定的功夫,很深的禪定,他不覺,他迷惑。所以往往到這個地方,壽命到了他就往下墮落。說壽命到是什麼?定功失掉,這個定功時間是有一定的,到時候定失掉他就墮落。

      底下教給我們說「無念亦無染」,無一切邪念,他有正念。什麼叫正念?無邪念的念叫正念。無邪念還有念嗎?你們說有沒有?不能說有,不能說無,因為你說有無,你又錯了,你沒有辦法體會了。我們現在看到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明白了,你說水有沒有念頭?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可是外面有感它能感應,那個感應就得正念。為什麼它有正念?彌勒菩薩講得好,「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個識是正念,這個正念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生不滅的。所以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它起作用是正念,為什麼?它從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外面境界它感受,它有反應。所以山河大地,我們今天所有一切不善,它感應,反映出來是負面的,就跟水實驗一樣。所以我們今天居住的環境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這道理總搞清楚了。極樂世界為什麼環境那麼好?那個地方所有的居民都是正念、都是善念,境隨心轉,境不是真的,是隨著眾生念頭在變。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懂得養生之術。正念那是什麼身?叫金剛不壞身,你本來是這樣的。現在為什麼身體變成這個樣子?你的雜念太多,妄念太多,你身上所有這些物質現象都變得不正常,不就是這麼個道理?你細心看看江本的那個實驗。他自己雖然不明白,但是我們看得很明白。

      江本很羨慕我,我年歲比他大,我至少大概大他十歲。他很羨慕,他說:法師你的身體為什麼這麼好?我說:我就是用你的方法。他說:我什麼方法?你水實驗那個方法。他說:實驗什麼?愛、感恩,我說我用上,你沒用上。好像他有點明白了。真是這樣的。你念念都是愛,我們從這個經上諸位曉得,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你怎麼會不愛?你愛什麼?所以講「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這是真的,這本來就是你自己。你對這個愛,對那個討厭,錯了,沒有討厭的。那個人做的事情不如法,做的壞事,是什麼?他迷了,迷得太重,好像人做錯事、說瘋話,喝酒喝醉了,他是醉言醉語,不要去怪他,他醒過來就正常,就這回事情。六道裡面眾生造作一些惡事,他本性本善,習性搞壞了。怎麼幫助他?諸佛菩薩辦班教學,慢慢的引導他回頭,這真愛他。所以諸位要是真的搞清楚了,真愛只有在佛菩薩裡頭有,除佛菩薩之外那個愛,他喜歡你就愛你,不喜歡你就不愛你,那是假的愛,不是真的,真的是永恆不變,那是真的。所以佛法裡面確實它是跟你講真的。

      「無念亦無染」,無念裡頭有正念,無染那是真的,所有一切染污他都沒有,自性裡頭沒有染污,所以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就是沒有染污。無念就是離四句、絕百非。這是什麼?自性般若現前,自性裡面的德相現前,萬德萬能,無量的相好它自然現前。我們今天世間人,他別的不重視,他最重視的是怎樣叫自己長生不老,連秦始皇都不例外,都想求個長生不老。能不能做得到?能,不是不能。釋迦牟尼佛還有兩個學生,現在還在世間,照我們中國算,至少他有二千五百多歲,中國人講是三千歲,還在。可不可能?可能,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理上講得通,可能!一個是迦葉尊者,一個是賓頭盧尊者,這兩個人是釋迦牟尼佛指定的,別人可以滅度,你們兩個人不可以,留在世間。迦葉尊者留在世間的任務是傳法的,將來彌勒菩薩出世,在這個世間示現成佛,把釋迦牟尼佛衣缽傳給他,他傳法的。賓頭盧尊者是給人間種福田的,他那個身體千變萬化,沒人認識他,是來接受世間人的供養。你供養真正的阿羅漢,這福報很大,真人不露相,你不知道他,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緣能夠遇到,你對他供養,那真的種福了,給世間人做福田。

      像這些人留在世間,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三果的聖人阿那含,四果叫阿羅漢,阿那含他就有神足通。要知道,神通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就是因為你有分別執著,所以你的本能失掉了。你看看須陀洹,《華嚴》講的初信位的菩薩,真的入門了,小學一年級。他把五種錯誤的見解放下了,那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他放下了,放下之後,這個能力就恢復兩種,天眼、天耳。這一放下,他心清淨了,清淨心能力就恢復一部分。天眼,別人看不見的,你能看得見,沒有障礙。我們現在在十一樓,共同來學習《華嚴經》,我們上面還有幾層,你抬頭往上一看,沒有障礙,每一層都看得清楚;下面還有十層,往下面看,層層都清楚,一點障礙都沒有。他們說話的聲音你都能聽見,再小的聲音都聽見,他瞞不過你,悄悄話瞞不過你,須陀洹就有這個能力。這個恢復並不大,因為他放下的不多,才放下這麼一點點。然後放下愈多,能力就愈強、就愈大。到二果,天眼、天耳當然就擴大,又多兩種,宿命通、他心通。宿命通是知道自己過去生生世世,佛經上說,證得阿羅漢能知道自己過去五百世,也能知道未來五百世。你從這裡想,大概在二果,這是剛剛有這個能力,我們相信他知道過去十世、二十世、三十世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到阿羅漢才知道五百世,能知道過去未來。他心通是什麼?別人心裡想什麼他知道。到三果阿那含,有神通了,就是他能夠變化,像孫悟空七十二變;孫悟空七十二變不能跟阿那含相比,阿那含不止七十二變,他能分身。我們在《高僧傳》裡面讀到的,我初學佛的時候對於這些東西很喜歡,這些傳記看得很多,名字我現在記不得了,有位法師是從印度到中國來的,在中國弘法利生。這一年他要回去,要回印度去,在中國這些信徒對他也很尊敬,法師明天要走了,所以就有這些大德長者供養法師,請法師吃飯,供齋。法師很歡喜,這一家邀請他,答應了,別的那一家請,他也答應,每個人去請他,他都很歡喜,都答應,所以每個人都高興,家裡準備飯菜供養他。真的他都去,他都去應供。到第二天他啟程,那時候首都在長安,長安城外十里,送客送十里,長亭,在那邊給他餞行,送他上路。這些信徒們每個人都歡喜,他說法師很瞧得起我,昨天中午在我家吃飯應供,那人說不對,明明在我家,怎麼會跑到你家?這一串連,五百家。才曉得這個法師有分身的能力,同時他能夠分身到五百家,家家去應供。這什麼?這證明他要不是四果阿羅漢,至少是阿那含,不是阿那含他就沒有這個能力。

      我過去在台中跟老師學經教,我們懷疑經典的翻譯,你看現在,不要說經典,外國人的一篇文章翻成中文,決定不能把它的原意翻過來,總有差距;我們的中文也是如此,翻成外國文,也沒有辦法完全翻出來。我這麼多年在國外,很多從事翻譯工作的人老老實實告訴我,大概只能翻到六成到七成,還有二、三成翻不出來,這個沒法子。那些經典靠得住嗎?李老師告訴我,他說靠得住,為什麼?從事於譯經的這些大師都是古佛再來,參與工作的人都是三果以上的,那就沒話說了。這是中國人有福報,感得聖人到中國來應化,這我們在《神僧傳》裡面能看到的。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傅大士,這是居士,彌勒菩薩再來的,很多諸佛菩薩來示現。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在《神僧傳》裡面看到的,他真的,你看五百家應供,我想這個事是真的,絕對不是造謠生事。還有最近的這個示現,怕我們對他疑惑,現在世間眾生造惡,沒有福報,菩薩來不來?來,不是不來,不來就不慈悲了,來怎麼樣?來示現也有等差。

      抗戰時間,這距離我們不遠,我親身經歷的。江蘇鎮江金山寺的妙老,一般人稱他叫金山活佛,妙善,他的法名叫妙善,不是普陀山的妙善,那是另外一個,普陀山的妙善在後,他在前。他是抗戰期間在緬甸仰光圓寂的,他圓寂也很奇怪,洗澡的時候走的。我們知道妙善法師一生不洗澡,從來沒洗澡,在一個居士家裡,叫他用淋浴的洗澡,他就洗澡走了,站著走的。人家稱他作金山活佛,他一生的形跡很像《濟公傳》裡寫的。我們看到他一生的跡象,他要不是四果羅漢,至少也是三果阿那含,他確實有超乎別人異常的能力。我在台灣認識一個法師,樂觀法師,曾經跟他在一起住過四個月,他說確實他真的有神通,我心裡想什麼事情他都知道。因為當初最初接觸的時候不知道他淺深,心裡總是懷疑,總是瞧不起他,他說話當中都把它露出來。信徒家裡念他,「老和尚好久沒來了」,他馬上就走進來了,可能那一家念的時候也是,他就走到那一家,他能分身。所說的話也是瘋瘋癲癲,但是全是佛法。給人治病,跟《濟公傳》上一樣,身上的髒東西把它捏個糰子給人吃,不管什麼病,吃就好了,很奇怪。他春夏秋冬就穿一件長褂,從來沒洗過,所以領子都是黑的,很髒,黑的,但是你聞一聞,蓮花香味。你生病的時候,聞聞病都會好,所以人家把他當活佛看待。樂觀法師有次跟他在一起吃飯,很多信徒每個人自己盛一碗飯,「法師我供養你」,他就來吃,也吃得很快,那個人又送一碗來,一下就吃了二十多碗。樂觀法師著急,你們這些信徒不要害法師,你看你這個樣子,他怎麼受得了!他告訴樂觀「不增不減」,不增不減,樂觀法師莫名其妙,搞得不好意思。這是近代的,這個不遠。我們雖然沒有親見,但是樂觀法師我們曾經相處,他不會騙我們的。

      我在台灣那時候講《彌陀經疏鈔》,那時候沒有書,樂觀法師講正好,他發起印了一千本《彌陀經疏鈔》,還剩一百本,他派個人來問我,我這裡有沒有書?沒有。他說:我那裡有一百本,你要不要?我說太好了。我講經,他送我一百部《彌陀疏鈔》。這是近代出現的,你沒有辦法否認他。這個法師看似瘋瘋癲癲,好像他也不守戒律,也不住在廟裡,不曉得他在哪裡,來無影去無蹤,是這麼一個人。很多神奇的故事,在台灣樂觀法師給他寫了這些故事,他把它記載下來,金山活佛的一些事蹟;還有一個煮雲法師,也給他寫了一本金山活佛的事蹟。但是煮雲法師跟他沒見過面,他到處打聽,凡是跟他有往來的,他都請他講一些他們自己親自聽到的、親眼見到的事情,他把它筆記下來。所以現在有這麼兩本書在佛門裡面流通。每一段都是真實的,都不是假的。

      我們從這裡相信李老師的話不是騙人的,參與中國譯經的,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翻譯經的都是佛菩薩、阿羅漢再來的,不是凡人,凡人才出問題,這些聖人沒有問題。我們從《華嚴經》開頭學習到這個地方,我們相信了,為什麼?聖人無念亦無染,於法無所著。「無住無處所」,無住是能住,無處所是所住,能所二邊都不住。這是什麼境界?這就是不起心、不動念,是屬於這個境界。但是又「不壞於法性」,法性是什麼?法性能生萬法,能現萬法,能變萬法,一切萬法是法性所生、所現、所變的,它不壞於能所,但是那個能所決定不是我們凡夫念頭上生的,念頭上沒有,諸法上,佛家的術語叫「法爾如是」,這一切法自自然然它是這樣子。就像我們對一杯水,我們以善的念頭對它,它就有很美的結晶來回應,這裡就有能所,我們以不善的念頭對它,這是我們人,人有能所,它沒有能所,但是它回應出來的自自然然有能所,它那個能所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的,我們的能所是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這個不一樣。所以佛常常教我們「離一切法,即一切法」,離即同時,離即不二,這大乘教裡面常講的入不二法門。六道裡面,他住在二裡頭,二是對立,就是見惑裡面的邊見,凡夫總是落在這裡頭。那怎麼辦?所以我常常勸勉同學,真正修行就在這裡下功夫,從自己內心深處對立把它化解掉,不跟人對立、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萬物對立,不對立就融合成一體。他跟我對立,我能理解,我明白,為什麼?我沒有學佛之前我也跟人對立,我們學了之後才知道對立是錯誤的,而且是非常嚴重的錯誤,它障礙你不能開悟,障礙你不能見性,見性就是證果,這是嚴重障礙。所以首先去掉自己內心對外面一切境界的對立,破邊見,然後我們再破我執;邊見存在,我執是斷不掉的。再除我們的成見,就是不要堅固自己的意思,沒有意思,你有意思都是錯的,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意思。你沒有意思,你聽別人的意思才知道他那個意念是善是惡、是染是淨,你這一聽清清楚楚。

      雖清清楚楚,你也沒有起分別、執著,這叫妙用。聽清楚之後,你跟著他起作用,那就不妙,那你還是凡夫,你沒有出六道。真正出六道的人他不動,他清楚,他不動,很清楚。他會不會糾正你?看緣分,有時候會提醒你,有時候不提醒你,完全看緣。緣是什麼?譬如作惡,你該受果報,他不提醒你,為什麼?你應該要受的,你不受你不會覺悟。要知道受果報就叫消業障,你業障不消你怎麼會開悟?於是我們就真正明白,三惡道是怎麼來的?三惡道是消業障的。你犯了過失,那個過失,業障要消掉。就像監牢獄,為什麼設的?你做錯事情,你犯法,你必須判刑,到那裡去把業障消掉。三惡道也是如此,三惡道不是人建立的,也不是鬼神建立的,也不是佛菩薩建立的,也不是上帝建立的,誰建立的?是你自己惡念建立的,你自己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業自然現前的,是這麼回事情。你受完了,你那個業報消除掉,消除掉它自己就沒有了,不是說你從地獄出來,不是,沒有了。你沒有這個業,你見都見不到,找都找不到,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它不壞法性。

      下面這一首,第六首,「雙遣性相」,教我們性相二邊都不著,為什麼?性相是假名,一定要記住,名可名,非常名。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這是學習的態度,非常重要,不著言說相,我們聽經不執著言語。不但是聽經,平常在生活當中,聽別人的言語也不要執著,你不執著你得真受用,你執著就跟別人產生衝突,產生對立、產生矛盾、產生衝突,這造業了;你不執著,不執著沒事,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不一樣,你的心不會隨外頭境界轉動。所以修定,聽人家說話也是修定,看人家顏色也是修定,沒有一樣不是修定。哪是道場?處處都是道場,時時都是道場,問題你會不會,哪裡一定要找什麼道場,那都是執著。所以在道場修行不見得會開悟,妙善法師一天到晚在外頭亂跑,你看他真開悟了,他覺悟了,沒有形跡。

      所以這個地方經文裡面講得很好,清涼大師,我們看他的註解,第一句是「總」,第二句「能照無著,故云無念」,無念亦無染,解釋這一句的。就是你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它能照,能照不著。正是像水實驗一樣,水是個礦物,它能照。為什麼用照?它沒有分別,它沒有執著,但是它確實見到了,它確實聽到了。我們有什麼意思,它真接受到,我們有個善念,它感受到,我們有個不善念,它也感受到。雖然感受,它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自性光照,「如來光普照」。水有,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有。我們這個身體,肉身是物質現象,它怎麼會沒有?它當然有。現在有沒有?還是有。有,為什麼不現前?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比它強,妄想分別執著先現前,它就隱沒掉,不是沒有,它在,這個要知道。它是不生不滅的,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是有生有滅的,這是真理,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把事實真相搞清楚,頭一個得大利益的,養生之道我們掌握住了,那對我們有大利益。尤其現在災難很多,你看什麼金融風暴,你會不會受影響?不會。下面你看科學家給我們提出警告,糧食的危機、能源的危機,還有傳染病的這些危機,危機很多很多,你要是都能掌握到,什麼危機都沒有,真的像《白衣神咒》裡面所說的「一切災殃化為塵」,都化解掉了。這麼好的東西,學佛的人雖然很多,他沒有學到,他沒有搞清楚,他沒有搞明白。真搞明白之後,學佛人哪裡會有災難?哪有這種道理!他說「能照無著,故云無念,亦不染此無念」,無念亦無染,你也不要去理會它,就對了,你去理會它,理會它就染著了。所以,為什麼無想定的那些人出不了六道輪迴?他就著了無想,我什麼都不想,他想不想?他心裡有個什麼都不想,他著了個無想,無想也沒有,那就對了。無著也沒有,要體會到這一深層的意思。所以能大師講的頭一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句話太重要了。你有念,不清淨,無念也不清淨,亦有亦無還是不清淨,非有非無還是不清淨,統統都沒有,真清淨。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跟那一瓶水一樣,它什麼都知道,你什麼都瞞不過它。

      江本博士實驗不夠微細,那是很粗的現象,但是給我們證明了它是真的不是假的。那在我們想,我們心裡極其微細的念頭水知不知道?知道。水知道,然後你曉得,我們家裡這些家具、桌椅板凳知不知道?知道。它是物質,你記住,彌勒菩薩給你講真話,「形皆有識」,識就是知道,它有見聞覺知,它在我們這個世間住的時間久了,也會染上我們的習氣。我們的習氣是什麼?是受想行識,所以我相信它有受想行識,為什麼?所謂「近墨則黑,近朱則赤」,它天天跟我們這些人,我們這些人都有受想行識,難道它沒有?它肯定也有。所以它在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受想行識,在六道裡頭肯定也有受想行識。見聞覺知那是性德,那是不生不滅的,受想行識是有生有滅的,這是自性裡頭沒有的,所以我們相信我們的習性也會把它們染著。這物質世界,它要不染著它怎麼會變壞?這是個道理,只有它染著它才變壞,我們心清淨了,它也清淨了,它就變好了,這個邏輯的思惟才如法,要不然它就不合邏輯。所以這個物質世界隨著我們染它也染,我們淨它也淨,這就像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差別,道理在此地。我們今天要對治、要化解這個世間災難,這是理論依據。如果大家都能肯定這個道理,都能依照這個道理來化解現在這個地球上許多的災難,不是難事!這個東西科學沒辦法,為什麼科學沒辦法?科學沒有離心意識,就是科學沒有擺脫妄想分別執著,它不能解決問題。擺脫妄想分別執著,每個人都能夠化解世界問題。

      所以這些道理總要搞清楚、搞明白,得大利益,大受用!世間人所追求的,能追求的,貪瞋痴慢,所追求的,五欲六塵,五欲六塵是假的,根本就不可得,你說冤不冤枉!搞到最後,把這個世界變成畜生、餓鬼、地獄。畜生、餓鬼、地獄從哪來的?不善的心行變現出來,自性裡頭沒有。這些事實真相真的是不容易,我們到現在是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才有解決之道,反其道而行之就沒有了,身心安樂,那就是真正的幸福美滿。所以方東美先生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把《華嚴經》介紹給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對這句話非常羨慕,非常的嚮往,沒想到這一生真得到,這是我們報老師之恩。我們要是沒有得到,光是羨慕、光是想有什麼用?所以人生第一樂事是讀經,尤其是讀《華嚴經》。人生第一快事,是有志同道合在一起研究討論《華嚴經》,還有比這個更快樂的嗎?沒有了。這真的超越一切物質、精神的享受,自性性德的流露!

      學佛,許多人來找我,我告訴大家,佛法不是在一定有個道場,不是的,道場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是我們的道場,一切天地萬物都是來示現給我們看的,這裡頭有淨、有染、有善、有惡,你只要依照佛教導你的,你可以看、可以聽、可以接觸,要怎樣?要不動心,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是華嚴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華嚴境界就沒有了,那就變成六道輪迴的境界。要知道,我們現前的這個世界跟實報土、跟四聖法界無二無別,你自己提升到什麼境界,它就變了,真的是境隨心轉。境隨心轉,頭一個想到,身體是最貼近我們自己的一個境界,從哪裡轉起?從這個地方轉起,從身轉起,從相轉起。看相算命的常講「相隨心轉」,真的,你的心善,相貌就善,心清淨,相貌很清秀,心很混濁,相貌就很難看,就是個濁相。

      然後我再告訴你,體質隨著念頭轉。尤其中年以上,中年以上重視健康,年輕時候不覺得,沒有注意到這個事情,中年以上注重身體健康。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清淨,你的心如果是清淨、平等、慈悲,你就不會生病。清淨、平等,你不會感受疾病的侵犯,我們現在醫學上講免疫的能力,你的免疫能力很強,那就是清淨心,清淨、平等,什麼細菌都不會侵犯你。慈悲心能解毒,什麼樣的病毒,慈悲心就把它化解,這是佛法能治病。實在講這不是佛法,這是性德,為什麼?性德裡頭沒有病,哪有病?所以佛給我們講的,那個病根是什麼?貪瞋痴,叫三毒。裡頭有三毒,外面有病菌,它會相感,你會感染;你裡頭沒有三毒,外面怎麼毒,你也不會感染,道理在此地。你要想健康長壽,這是健康長壽的大道理,你不能不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確實你要能看破、你要能放下。看破什麼?了解事實真相,真正看破了,就是《般若經》上所講的,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所以在一切法裡頭沒有得失的念頭,那活在這個世間怎麼辦?隨緣。我們沒有見性,為什麼?見性之後那個緣就太殊勝,那就像極樂世界一樣,太殊勝了。沒有見性,沒有見性也能隨緣,隨什麼緣?隨你命中所有的。你命裡有多少財富,丟都丟不掉,不管世界是怎麼樣災難,你命裡有福,福報它就現前;你要是沒有福報,這個環境再怎麼好,再怎麼樣興旺,你還是會餓死,為什麼?沒有福。所以你要相信這一點。我沒有福怎麼辦?修福,怎麼修福?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幹!我沒有能力幹,就像我當年年輕的時候,那時候非常痛苦,自己三餐飯都保不住。章嘉大師教我修布施,我說我沒有能力,他就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還可以。你就從一毛錢開始,這就把我提醒了。那個布施的心可不能中斷,以後變成什麼樣?愈施愈多,愈多愈施,愈施愈多,這真的一點不假。

      現在我們在台灣印的《龍藏》,又有兩千套出版了。這兩千套跟從前的不一樣,以前的沒有句讀,這兩千套有句讀,對於閱讀的人就便利很多,把它圈出來,句讀圈出來了,剛剛印出來。我們希望能夠有一半供養中國大陸,一千套,另外一千套在世界各地去流通。這個工作我們做了好幾年才完成,有許多同學們參與。另外就是中國傳統的典籍《四庫全書》,我們在台灣跟商務印書館簽了一個合同,我們買一百套。這個書很大,《全書》一套精裝一千五百冊,差不多是十五套的《大藏經》,一部《全書》的分量等於十五套的《大藏經》。這一百套我想送給國內各個大學圖書館。愈施愈多。在從前想買一套《大藏經》買不起,不敢想像,《大藏經》在台灣剛剛出版的時候,它賣的價錢好像是那時候台灣錢三千塊錢。我那時候一個月只能賺五十塊錢,確實只保住自己最低的生活。五十塊錢相當於美金一塊半都不到,那個時代美金一塊是四十塊台幣,你想我一個月只能賺五十塊錢,美金一塊多一點點,一個月的生活費用,所以哪有錢布施?沒有想到現在還能布施到一百套《四庫全書》,我們送《大藏經》差不多將近一萬套了。章嘉大師講的愈施愈多,法布施愈施智慧愈增長,無畏布施愈布施就健康長壽,他老人家教給我的。我一生真幹,真有這個效應,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