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1251 A集

    共2121集

    2024 年 08 月 16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5月18日啟講,至2010年2月28日止。包括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毘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淨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須彌頂上偈讚品,十住品。

    學佛,佛教什麼?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從凡夫生活轉變成諸佛菩薩生活。弘一大師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愛護,勸人從《華嚴經》學起,一定要學清涼大師的《華嚴經疏鈔》。

    字體大小: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二五一卷)  2004/4/1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12-017-1251

      諸位同學,請看「光明覺品」,光照十千世界,偈頌第七首看起:

      【等觀眾生心,不起諸分別,入於真實境,如是業應作。】

      這是偈頌裡面的第四段,只有一首偈,說「等觀業」,平等觀察世間。清涼大師在《疏》裡面講得很好,「大悲同體,所以等觀」。這是說明為什麼要平等觀,道理在此地。整個宇宙同一個法身,包括虛空、法界、剎土、一切眾生,範圍之大是遍法界虛空界,時間之長沒有過去、未來。如果就凡夫見量來說,那是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同體!同是唯心所現,同是唯識所變,同體。所以,這裡面實實在在沒有差別,確實是平等的,大乘經教裡面,佛給我們示現得太多了。「生佛平等」,生是眾生,凡夫心目當中,諸佛如來在有情眾生裡面至高無上。佛講的時候,「生佛平等」,他不說「佛生平等」,把眾生抬在上面,佛放在底下,顯示一體。不但與有情眾生平等,與無情眾生也平等,與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平等,《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什麼時候這個平等能現前?平等現前,一定要離妄想、分別、執著,有妄想分別執著,決定不平等。怎麼個離法?清涼大師在此地,把這個原理原則說出來了。「見真息妄」,就不起分別了,妄想、分別、執著就斷了。真是真性,也是般若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真相你見到了,見到真相,妄念自然就沒有了。「妄盡契如,名入真實」,真實是性,入真實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現在擺在我們面前,怎樣息妄?這是我們現前修行、學習主要的課題,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原因是什麼?煩惱習氣太重了,再加上外面情與無情的誘惑,情是有情眾生,累劫的冤親債主;無情,我們講自然環境。不知道六道、人間是自己識心所變的,這是真相。不知道真相,在這個裡面,真是無緣無故生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沒有因的。

      《楞嚴經》上,佛給富樓那講的,舉的比喻是「迷頭認影」,這個比喻說得好,沒有原因,迷沒有原因,有因那就是真的,無因這才是虛妄。說到究竟處,六道、十法界這個因果都是無因,無因之因。因是虛妄的,所以智慧一照,它就沒有了。我們今天就是智慧生不起來,迷惑顛倒當家作主,問題都出在這個地方。要幫助別人先要救自己,佛在經上說得太多了,「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你要想度眾生,先度自己。你看四弘誓願發願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這真的是無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迷惑顛倒眾生,沒有數量。發這個大願,要想度眾生,從哪裡做起?從斷煩惱做起,「煩惱無盡誓願斷」,你不從自己做起,你就無法幫助別人。所以,斷煩惱是成就自己,學法門就是幫助別人。

      煩惱沒有斷盡,沒有資格學法門,為什麼?法門進不去。這一切經典,諸佛如來來給你講,給你講解、給你示現,你看不懂,你也聽不懂,就是所謂不解如來真實義。不但不解,有的時候解錯了,曲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看到這個樣子也搖頭嘆息。所以,緣不成熟,佛不來,來了沒用處。緣成熟了,你到處都看到佛,真正是古人所講,「左右逢源,觸目皆是」,緣成熟了。佛從哪裡來的?覺性,你的覺性就是感,性德自然就有應,感應道交。如果自己心一念迷、一念不覺,不覺就生貪瞋痴慢,貪瞋痴慢現前的時候,你六根接觸全是魔,沒有一樣不是魔。這什麼原因?也是感應!你自己的心變成魔,你所感應外面境界,那就是性德的應,性德之應也統統變成魔境。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境隨心轉」,一念覺統統是佛,一念迷統統是魔,關鍵在覺迷。

      我們實在講,在六道裡輪迴,折磨的時間太久了,習氣太深了,今天要想自救,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佛在大乘經上常常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就這一句。這一句你要懂了,你要真幹,你就有出頭的日子,你從迷惑裡面就能走出來,「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世尊這句話就是對我們真正的加持!受是接受,接受佛菩薩的教導,佛菩薩的教導就在經典裡,這首先要接受。接受之後要保持,盡形壽,我活一天我就學一天,我一天都不離開。天資再笨都不怕,古人講,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不怕笨,不怕沒有記性,也不怕沒有悟性,只要你真幹。真幹的人,我們一般講什麼?他沒有智慧,他有福,福至心靈,你真幹你就是修福。佛經懂不懂?不懂,不懂可是我天天念,念不懂也念。天天念,天天不捨棄,一天接一天,念上個十年、二十年這開悟了。

      你說,奇怪,他怎麼會開悟?十年、二十年他心定了,就這麼個道理。他念經不打妄想、不起分別、不起執著,老老實實的一直念。念經我們過去也講過很多次,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規規矩矩、恭恭敬敬的念,就是持戒;一心專注,念的時候沒有雜念、沒有懷疑,就是修定;一個字沒有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就是修慧,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你只要天天修,不間斷的去修,十年、八年、二十年,哪有不開悟的道理!夏蓮居老居士講得好,你能這樣修學,三年不說話,他說準開悟,這夏老說的。這不說話厲害,不說話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真放下了;話多,說明你沒有放下,功夫愈深的人話愈少,這個我見過。

      章嘉大師我跟他三年,雖然不是天天見面,每個星期見一次面。言語少、話少,可是句句話都是金玉良言,一句廢話沒有,再嚴格的講,一個廢字都沒有。大師一生也是著作等身,他告訴我,他寫的東西大概也有四、五百萬字,完全是用藏文寫的。可惜在戰亂的時候沒有帶在身邊,這些東西可能都喪失了,非常可惜。在台灣時間並不久,他走的時候是六十幾歲,好像是六十四、五歲的時候走的。我們看他老人家威儀,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他教我看破,教我放下,我肯定他老人家看破、放下,讓我們在他行住坐臥當中能看出來,心地清淨、平等、慈悲。這樣的好人,當時在台灣沒有人親近他,真可惜,沒有人跟他學習。什麼原因?地位太高了,一般人不敢接近。我們初學佛,對佛法一無所知,有幸認識他老人家,真的沒想到老人家那麼樣的慈悲,那麼樣的平易近人。他還給我說過,一般我們佛門人對他有誤會,這個誤會就是認為他地位太高了,不敢接近他,他說:其實任何人來見我,我都歡迎。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我們學習不能不放下。放下是難,首先你要真正能夠理解,前面講的「觀身」,細細觀察去思惟。身體五官百骸無量細胞組成,每個細胞都能包容,都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這個身體健康。你能常常想這個問題,然後把身體放大,放到一個地球,你就曉得地球跟身體一樣,本來是包容的,本來是和諧的,本來是沒有衝突的、沒有誤會的。人與人之間,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發生誤會、發生衝突,原因是什麼?迷,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迷邪染發生了誤會,覺正淨裡頭沒有,這個事實不能不知道。常常觀身體,健康的身體就是覺正淨,整個宇宙是自己。我在講席裡頭也常說,但是很少人能體會。虛空法界是自心相,法性;剎土、眾生是自身相,法身,這是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

      我們如果能夠常作如是觀,你就對於一切眾生心,自然就不起分別。分別尚且不起,你怎麼會有執著!這樣子只要能夠繼續不斷,功夫不斷,十年、八年、二十年,你能入境界,契入實相,這個地方講『入於真實境』。這樁事情急不得,綿綿密密功夫不能間斷,時間長了,是自自然然契入,只要用功,功夫如法、得力,你自己能感受得到。最明顯的煩惱輕、智慧長,譬如自己天資不好,遲鈍,記憶力不好,修學一段時期之後,記憶力轉好了,人轉聰明了,處事待人接物也靈活了,這是功夫得力的現象。在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雖然沒有學,自自然然合規矩,這個不可思議,沒有人教你。古來高僧大德,這種稟賦的人不少,他怎麼成就的?就是專心,所謂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遇到一個好老師,指點他一個法門,他能守得住,他能夠不懷疑,久久自然契入。

      所以,我們今天在根性上比不上古人的地方,我們的懷疑太多,這不是好事情,對於自己修行,決定有障礙。古人不懷疑,老師指定的,他就相信。我們今天是懷疑,一定要老師一樣一樣解釋清楚,我們的疑慮無量無邊,老師花兩百年的時間,也沒有辦法把我們的疑問解答完,你說你還能成就嗎?到你心定了,智慧開了,所有疑問都化解,你統統都明白了,這是什麼?這就屬於善根。多疑的人沒善根,我們常常說不老實,老實的人沒有疑問,老實的人肯定有成就。這個話我也說得很多,也有很多人錯會意思,他真的不老實,真的有疑問,因為聽我這樣一講,他有疑問也不來問了,這在修學態度上講也是錯誤。有疑一定要問,不問怎麼樣?不問障礙你修行,障礙你的定慧,你應當要問。不能夠說裝老實,你看看你的心就不誠實了,文非飾過,自欺欺人,這樣的人怎麼會有成就!

      世出世間法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成就的根就是誠,真誠。人只要有真誠,無論修什麼法門,沒有不成就的,這是世出世間成功的祕訣;你的成就大小,確確實實跟你的誠敬心成正比例。不怕魔障,我們說得清楚一點,不怕嫉妒,不怕毀謗,不怕破壞,真誠,什麼人都破不了你。誰能破自己?你自己破自己,那就沒辦法。你一起了懷疑心,那就完了,你真誠失掉了,魔得其便。真誠心,魔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用盡方法手段,你老人家如如不動,一絲毫影響都沒有。釋迦牟尼佛示現給我們看,示現成佛的時候,八相成道裡頭有降魔,釋迦牟尼佛用什麼降魔?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無論什麼境界,順境、逆境的時候如如不動,顯示出一片慈悲,無盡的智慧,魔到最後投降了,反過來給釋迦牟尼佛做護法神。這就是我們常講感化,把這些魔王外道感化了,他真正回過頭來,向釋迦牟尼佛學習,拜佛做老師,為佛的好弟子,接受佛的教誨。感化!

      在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佛,在中國也有出了一個人,我們歷史上稱為大聖人,舜王,堯舜。我們在歷史上,看歷史上對於舜的記載,舜就是真誠感化,他不是用言教,他用身教。他處的環境,那是很惡劣的環境,他自己母親過世了,父親娶了個繼母,繼母生了個兒子,生了個女兒,這一家人都討厭他。父親受了繼母的影響,都想把他害死,事事都給他為難,處在這樣一個生活環境。鄰里鄉黨都替他打抱不平,說他父母有過失,不應該這樣對待自己的兒女。可是他對鄰里鄉黨講,我的父母沒有錯,過錯在我自己一身,我做得不好,讓我父母不高興。所以中國講孝,二十四孝,他排在第一。讓鄰里鄉黨不再批評他的父母。三年,終於把他父母感化,這一家感化,鄰里鄉黨都感化。真誠,所謂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唯有誠能夠感化,真誠到極處,慈悲到極處。只看到別人的好處,沒有看到別人的不是處;只看到自己的不是處,沒有看到自己的好處。

      我在日本參加國際和平會議裡頭,說了兩句話,我們今天要幫助這個世界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必須從自己本身錯誤觀念上著手。什麼錯誤觀念?今天一般世人起心動念「我是對的,你是錯的」。這個觀念就對立了,就矛盾了,就衝突了,你怎麼能化解?我們要做和平工作的人,我們化解,要把這個錯誤念頭改過來。從今而後,別人是對的,我是錯的。我又加強語氣,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錯了;我對了也是錯的。我這個話不是我發明的,大舜就是這樣的。我們今天講化解衝突,大舜化解他一家矛盾、衝突,他用什麼?他就是用這個方法,我講的話有根!我們要學,我這一生遭遇的挫折很多,跟我這些同學們你們都知道,我怎麼化解的?我就是懂得這個道理。

      所以有人問我,法師,自己對的也是錯的,這話怎麼講法?我就告訴他,如果我自己真的對了,我還到六道來嗎?我到六道來就錯了,就錯到底了。我要是真的對了,我應該在華藏世界,應該在極樂世界,我怎麼會搞六道輪迴?所以,人要承認自己的過失。大舜承認自己的過失,對了也是錯的,他是真誠,他沒有絲毫虛偽,所以到最後能夠把一家轉變為真正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裡面父子兄弟一點矛盾都沒有,鄰里鄉黨轉過來了。當時的國君堯王,堯王聽說了,有這麼一個好人,召見!召見之後,堯把兩個女兒嫁給他,把王位讓給他。堯舜都是讓賢,禮讓,真正發現有賢能的人的時候,請他來,位置讓給他,這是我們中國古代的聖王。所以堯讓給舜,舜讓給禹,禹以後就變成家天下。禹讓給他兒子,他兒子太好了,百姓推崇,百姓愛戴、擁護。從此以後,就變成所謂家天下,傳給自己的子孫,所以這是有歷史淵源的。

      我們以佛陀的心行,以堯舜的心行,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什麼?『等觀眾生心』。眾生心是極不平,特別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一天到晚都是胡思亂想,邪知邪見。但是你要曉得,妄想、邪見不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善的,本性本善,本性具足如來智慧德相,確實是平等的。你不要從習性上去看,你從本性上去看,舜能夠成功,可以說他就是看人的本性。習性之惡,習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講,「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兩句話說得好。本有,決定能恢復,本無,決定可以斷掉,這是增長信心,使我們的信心永恆不退。我還沒有能感化他,那是我的真誠不夠,他的業障習氣當然也重,我的真誠不夠,我們不要去怪他,反求諸己。我自己做得不夠好,怎麼能怪別人?別人對我誤會,別人對我毀謗,必有原因,要把原因找到,要把原因消除。原因不在他,原因在我,這是關鍵的所在;原因都在他,我們永遠不能化解,原因在自己。

      當然說實在話,兩方面都有,我這方面先消除,他那方面就軟化了。諺語常講一個巴掌拍不響,要兩個巴掌,一邊消除了,那你只有一個手掌,打不起來了,這是真理!所以,化解衝突從哪裡?從我們自己內心,今天全世界確確實實有不少善心人士,大學的學者、教授,我見過很多,真有慈悲心,真想幫助這個世間化解衝突。我這麼大年歲,還要參與這些國際會議,原因在哪裡?他們雖然有熱心,不知道從自己內心化解起。所以我有緣跟他們在一起見面,我把我這點淺見貢獻給他們,我也把我自己一生學習經驗向他們報告,增長他們的信心。如果我們這麼多人聯手起來,大家都從自己內心來做起,以真誠心感化,一定產生力量。

      久而久之,天天反省,天天改過,天天自新,只見自己過,不見眾生過,我們才能契入實相,我們才能契入佛境界,這就是一般講的超凡入聖。最怕的是只見別人過,不見自己過,這個地獄有分。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句話就是此地經文上「等觀眾生心,不起諸分別」,不就是這個意思嗎?我們今天修道,為什麼功夫不得力?你細細想想原因是什麼?原因就在此地,天天只看到別人過失,心裡只記別人過失,口裡只是在議論別人過失,那就古人講的,你想成就只能等待驢年。我們中國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是用畜生來做生肖,十二生肖裡頭,你知道有驢年嗎?有屬馬的,有沒有屬驢的?古大德講,等到驢年你才會有成就,沒有驢年,那你就沒指望了,你沒成就。所以要想成就,一定要回頭,這首偈非常重要!

      『如是業應作』,我們的妄,就是自是而非他,這就是妄。什麼時候這個妄盡了,一切都是我錯了,他對了,你就真回過頭了,你就入真實。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接著看第八首偈:

      【悉舉無邊界,普飲一切海,神通大智力,如是業應作。】

      向下,也就是末後三首,講「大用業」,這三首都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我們只有讀誦的分,決定做不到,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三首第一首,就是第八首,講「神足通」,後面兩首「法智通」。神足通是神通變化。在小乘,三果聖人才有神足通,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的,初果有天眼、天耳通,二果有宿命通、他心通(宿命通是知道自己,知道自己過去生中所做的行業;他心通是知道別人的念頭,別人起心動念他知道),沒有神足通。神足通是變化,像小說裡講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屬於神足通。如果有神足通就方便了,從中國到澳洲來,不要坐飛機,在中國這個身突然不見了,在澳洲就出現了,他就有這個能力,但是還沒有漏盡通。到四果阿羅漢,六種神通具足,小乘!在我們看起來實在是了不起,在大乘菩薩看的時候是小事。

      大乘菩薩的六通比小乘高明太多,阿羅漢才能知五百世,菩薩的能力能夠知道過去、未來百劫千生,大菩薩們能知無量世,如來果地上是究竟圓滿。佛告訴我們,這六種神通是我們的本能,沒有什麼希奇,人人都有,一切眾生各個圓滿具足。問題在哪裡?問題他迷失了自性,他現在自性裡面摻雜著妄想、分別、執著,所以這個能力大幅度的衰弱了。現在眼能不能見?能見,隔一張紙就不能見了,隔一個牆那更不必說了。天眼開了,我們坐在房間裡面能看到牆外,沒有障礙。這些事情我們現代的人不難懂得,為什麼?現在如果我們搞一套科學的儀器,x光或者紫外線,它就能透過。我們用這個機器在房間裡面可以看到外面,透視。

      由這個地方我們就能想到,我們現在這個眼睛能見到的光波,非常非常窄小,比我們能見光波長的波我們見不到,比能見度的波度短的見不到。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光的波無限的,宇宙之間不是一種光波,無量不同的波度,我們本來統統都能見到。統統都能見到,那什麼障礙都沒有,音聲也是如此,全都是波動現象。我們現在的聽,也只能聽到非常窄小的聲波,比這個聲波長的聽不到,比這個聲波短的也聽不到。我們要借用儀器,現在的收音機,我們知道聲波有長波、有短波。這就證明這個事情是可能的,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怎麼樣突破?佛教我們修定,你得小定就能突破幾種,定功愈深你突破的範圍愈廣,你看到的境界愈大,就這麼個道理,現代科學能夠解釋。

      二果不但有天眼、天耳,還有他心、宿命,三果有神足,就是六種神通他有五種,他能變化。他沒有空間,他沒有時間,他能回到過去,也能到未來,時間、空間他突破了。他沒有距離,那就是突破了空間,他能分身,在同時、在不同的地方,他都能參與活動。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一個故事,那是年輕的時候,剛學佛的時候,時間年歲太久了,我記不清楚是哪個人,《高僧傳》上有他,《神僧傳》裡面有他。唐朝時候在長安,他是印度人,到中國來弘法,在中國住了不少年,他要回去。這是個高僧,我們中國人對他都非常尊敬,聽說他要回去了,所以就禮請法師「明天到我家裡來應供」,法師很歡喜,答應他了。這個人走了,那個人又來了,又邀請他「明天到我家裡來應供」,法師統統答應了。

      第二天,法師到凡是答應的人家他都去應供。第三天走了,出發了,大家到十里長亭去送法師,每個人都歡喜。法師給我面子,昨天在我家應供;那個人說:不對,昨天明明在我家應供。這互相一傳,他昨天在五百家應供,他就分身分五百個身,每一家他都去了,才知道這個法師有神足通。有神足通的時候,他不是阿羅漢,他也是阿那含,不是四果,肯定是三果,他有這個能力。所以,這末後三段的大用,神足跟法智,我們只有看的分。我們仰慕,我們的學習還是要從根本,如果捨本逐末,我們這一生注定要空過,什麼成就都沒有,那就太可惜了。根本是什麼?《弟子規》,重要!《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是教我們「深信因果」。這個深信因果,不是淨業三福裡面的深信因果,這個深信因果是相信我們一個人在世,每個人都一樣,你一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如果能相信這個因果,心定了。為什麼?不妄求了,我一生都命裡定的,我妄求求不到,肯定像袁了凡先生一樣,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做人,這就難得了,你是世間一個賢人君子。人人都是君子,這社會就安定,社會就和平,這社會上什麼災難也沒有。《了凡四訓》教給我們這個,這基本觀念。不但教這個,這是孔先生教的,雲谷禪師又教我們什麼?這個宿命,定數裡頭還有變數,這叫我們大開眼界。一切命中注定的,這沒有話說了,但是你要是斷惡修善,你那個注定的它會增長,福報增長、智慧增長、壽命增長,而且還有求必應;如果你要是作惡,你的福報折損,我們常講折福,你的智慧也折損,你的壽命也折損。你要是把這些事實真相的道理都搞通了,你決定不肯作惡。為什麼?作惡吃虧太大了。一定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你一個人明白了,你會帶動全家,像了凡先生一樣。你看看了凡先生他的命運,那是個讀書人,沒有功名,讀書人沒有功名,就是你命裡,用現在的話來說,沒有學位。我們現在讀書,大概你能念到初中、高中,你命裡頭不能進大學,碩士、博士學位你拿不到。了凡先生命裡頭只有秀才,沒有舉人,沒有進士。你看看他接受雲谷禪師教誨,這個他轉過來了,他去考舉人居然考取了。考進士,進士大概考了三次,第三次考取了,這命裡沒有的。命裡沒有兒子,他夫妻兩個求兒子,果然生個兒子,命裡頭沒有的。命裡頭最高的官位只做到四川一個很小的縣的知縣,他居然做在京城旁邊,寶坻那是個大縣,直接歸皇帝管的,是個大縣,他在那裡去做知縣。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沒有求壽命,沒有求長壽,五十三歲那一年平平安安度過,他活到七十四歲,多活了二十年。這些變數是他一生當中求得的,不是他命裡有的。讀《了凡四訓》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你要想改造命運,你就照這個辦法去做,準定有效!

      我自己就是照《了凡四訓》修的,我沒有壽命,壽命比了凡先生還糟糕,了凡先生五十三,我只有四十五。我學佛也沒有求長壽,只是把時間定到四十五歲,求往生,四十五歲生一場病,沒往生,病好了。一生做弘法利生的事業,這個事業自自然然包含戒定慧三學在其中,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我命裡是一點福報都沒有,功名也沒有,跟了凡先生比的時候,比他差遠了。我比他修的時間長,轉變的幅度比他大,今天不能說沒有福報,福報是自然的,這才叫真正的福報。為什麼?不操一點心,一切事,諺語講的心想事成,有求必應。這個提起來我要感謝章嘉大師,這是大師的教誨。我有《了凡四訓》的基礎,朱老居士送這本書給我,我好像是在兩個月當中,不到三個月,我把這本書從頭到尾看三十遍。

      書念一遍不行,沒有用處,遍數念多了,你體會就深了,印象深刻。愈想愈有道理,再對對自己的命運,對對自己的言行,一身都是過失,怎麼會有福報!我年輕時那個毛病,了凡先生有的那些毛病,我全有,他還有些好處,那些好處我還沒有,比不上他。沒有福報,這個我知道前世沒有修財布施,沒有壽命,前世不修無畏布施。幸虧好的,有點聰明智慧,這大概前世修法布施,著重在法布施,有點聰明智慧。沒有修財布施,所以生活貧窮潦倒,日子過得很苦,一個人勉強維持自己的生活。命裡頭沒有功名,學位也沒有,再加上短命,所以章嘉大師替我選擇這個行業,你想想我能不接受嗎?李老師,那不是告訴我一個人,是告訴我們所有的同學,勉勵我們發心學經教,學講經,他說這個可以消業障,增福慧。我有這兩個老師教導,講的是一個道理,所以我接受了。

      在那個時候我還有些同學,抗戰時期的老朋友,在台灣遇到,還不少,我們組織一個同學會,大概有將近兩百人的樣子。同事、朋友看到我學佛,出家了,都覺得我太消極:你怎麼會走到這個地步?他們很同情、很惋惜,我自己清楚,他們不了解我。我要在佛門裡面修真實的福慧,消除自己的宿業、業障,重新做人,改過自新。這麼多年來,我所走過的這個路,不是平坦的,不是好走的路,挫折很多很多。重大的挫折,有許多人一般人是沒有法子承受的,我都能承受。我知道一次大的挫折,我一定會有個大的提升,那是什麼?業障,我能夠消、化解業障,業障消除了。一般人遭受別人的毀謗、侮辱,一定要提出辯駁,我從來不辯駁,我完全默默的承受。什麼原因?佛菩薩、聖賢人告訴我們,這是業障現前,我接受了,接受沒有瞋恚心,沒有報復心,這業障消了。所以我還有感激的心、感恩的心,為什麼?他替我消業障,要不然我業障消不掉,佛家講重罪輕報!要不然我這些罪業,將來都是到三途地獄去消,現在這些人在這個時候就給我侮辱,處處給我做障礙,我就這樣消掉了,重罪輕報,要接受。

      所以,遇到這些境界現前,這是逆緣、惡境,我們自己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沒有,這很冤枉,冤枉更好。為什麼?夙世的罪業消了。有,那是現前的罪業消掉、報掉了。沒有的時候,冤枉,實際上不是冤枉,過去生中的罪業,過去生中沒有這個罪業,你不可能遇到這種事情。所以,總是永遠抱著化敵為友、化怨為親、化迷為悟,總是化解。這一化解,境界就好了,顯著的提升。今天我們在此地建這個道場,大家看到都歡喜,我哪有這個福報,這個福報是這一生學佛修來的,不是我命中有的。我命中連個小草蓬都沒有,比不上了凡先生,他還有一點,還能維持一個小家庭,夫妻兩個還能過日子,我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我們今天讀到這個「大用」,要知道怎樣學習。這個裡面所講的,法身菩薩的境界,連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沒分,這是圓教三賢十地菩薩,他們的業用。我們學大乘,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們要有這個心。怎樣嚮往?決定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下下品往生,我們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個業用現前,所以不是沒有指望。但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要知道,先要學做個好人,這個萬萬不能疏忽,許多人疏忽了這點。為什麼印光法師教人從《了凡四訓》學起?這是印光大師教的,他老人家一生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我最初接觸到的時候我是很驚訝,他是我們淨土宗一代祖師,是民國年間以來真正的高僧大德,為什麼不弘揚佛法,極力提倡這三樣東西?

      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講經,離開台灣,算是出國講經。那次我在香港住四個月,兩個月在倓虛老法師的「中華佛教圖書館」,後兩個月在壽冶老和尚的藍塘道的講堂,講四個月。在倓老圖書館裡面,這裡面收集很多弘化社出版的書,弘化社是印光法師的佛經流通處。他老人家一生所有一切供養,信徒給他供養,他一分錢自己都沒有用,全部拿出來做印送經論、善書,就做這一樁事情。他真的是專,其他慈善事業他不做,他就做這個,法布施。我怎麼知道他一生做這麼一樁事情?他在晚年,大概是往生前一年還是兩年,在上海公開做了一次法會,「護國息災法會」。每天他老人家講一次開示,一共七天,最後一天傳授三皈五戒,總共八天。

      這八天的講記,這個小冊子我看到了。那個時候北方有災難,嚴重的水災、有旱災,他是特別從印經的款項撥三千大洋去賑災,我才曉得,他一生只做一樁事情,印經。嚴重災難,是把印經款項裡面撥一點出來,這都是教我們。實在講,印經是幫助人破迷開悟,這是救人從根本救起,真正的慈善救濟,印光法師在做,諸佛如來在做。不是世間一般人那種慈善救濟,你沒有吃,我送點糧食給你吃;沒有穿,我送點衣服給你穿;沒有地方住,我造幾間房子給你住。這是救人身命,救不了法身慧命,這是救一時,不能救永久。所以,聖賢人用教學的方法來幫助你,讓你開智慧,讓你斷惡修善,你業障消了,福報現前。讓你接受這些經論的薰陶,轉愚痴為智慧,你的福慧現前,你一年比一年殊勝,這叫真正救濟,這叫從根本救濟,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了解這種事實真相。

      我這一生就是得的佛菩薩、聖賢真正救濟,不是我沒吃的時候,人家送點吃的給我,我沒穿的,人家送幾件衣服給我,不是;我所接受的是經教,天天在學習,逐漸逐漸道理明白了。所以才知道忍辱,逆來順受,在逆境裡面學習不生瞋恚,一點都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才生感恩的心。你毀謗我、侮辱我,你替我消災,我感謝你。順境裡面,我知道是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生貪戀。貪瞋痴從哪裡斷?就從這裡斷,順境斷貪痴,逆境斷瞋恚。每天你睜開眼睛,豎起耳朵,從早到晚一切人事物,這就是我修行的道場。所以有人說,我修行不住在廟裡,我不是不住在廟裡,在台灣那個環境,我沒有廟住,每個廟都排斥我。為什麼要排斥?因為我要講經。廟裡頭跟我商量:你不要講經,你趕經懺佛事,我們都歡迎你。如果我要趕經懺佛事,哪個廟都歡迎我。講經不行:我們這裡不需要!我沒地方住,我堅持要學講經教。

      所以,到我講經二十年,我才有個小道場,「台北景美圖書館」。我建這個道場,那時候叫「佛教視聽圖書館」,因為我一有圖書館,我們就有錄相、錄音的設備,所以用現代化這些科學技術,我們是最初做的。但是我們的財力、物力、人力,非常有限,可是福慧真的是年年增長,我們的設備逐漸汰舊換新,走向現代化。當年方東美先生常常給我講,電視是個工具,許許多多人拿這個來造罪業,為什麼不用這個東西來教學?這個話我聽他老人家至少講過十幾遍,我的印象很深。但是那時候不敢想,這要多大的財力!所以我們能夠講經的時候,保存自己的錄音帶就不錯了。

      我們運用網際網路才六年,韓館長往生的第二年,我們才有網路的設備。走向衛星才一年多,我們是零三年元旦,衛星正式開播。這都是居士們自己搞的,我作夢也想不到,我知道這要用錢很多,我一分錢沒有。所以,陳居士把這個消息告訴我,開播了,我就趕緊查頻道,收來看看,還不錯。我就告訴她,看你壽命能維持幾天,還不錯,它還能活了一年多,現在告訴我沒有問題,能維持得下去。全世界聽眾很多,每個聽眾自自然然會寄點錢給她,她就夠用了。什麼人支持?聽眾支持。我們在此地建立道場,圖文巴佛教就是我們一家。這個地方沒有佛教徒,換句話說,這個地方決定沒有收入。許多人擔心我,我那個時候剛剛到圖文巴來:你怎麼活?這裡沒有信徒、沒有供養,你怎麼活得下去?

      當時,昆士蘭多元文化局的局長尤里,他是猶太籍的澳洲人,跟我很好,我們認識多年,大概七、八年前我們就認識。他就問我很多次,你怎麼會跑到圖文巴去?你在那裡怎麼活?你錢從哪裡來?我就告訴他,我說我在銀行設了個戶頭,我把我這個戶頭的號碼,從我們的網路傳出去,網路聽眾很多,就有人寄錢到我這個戶頭來。銀行管理的小姐她知道,她說你們是全世界很多人都寄錢給你們,我們的錢用不完。沒有向人化過一分錢,沒有問人要過一分錢,自然而來,這個自在。所以,錢多了我們多做事,多做好事,錢少少做,沒錢就不做,你說多快樂、多自在!所以我們這裡什麼壓力都沒有。今天在這個地方四眾同學,你們學不好是你們的煩惱,你們的業障,無論在精神、在物質上,絲毫壓力沒有。這個從因果上來說,是我們一生修學的,這個福報是這一生修得的,不是前世的。

      同學們昨天還來給我說,「我們大家都在享師父的福報」,這算你們是覺悟了。但是你曉不曉得,你們自己要修,你們自己好好的修,將來我不在了,你們的福報還是很大,比現在還大。你自己不肯修,你享我的福報,我要是走了,你們的福報也就完了,這個道理要懂,這個道理重要。你看看我這一生怎麼修的,你就照我這個樣子學就行了,保證你的福報綿綿不盡,為什麼不幹?現在這個道場有了點規模,還有善心的同修,發心替我們建個圖書館。圖書館在我想,差不多要一年半到兩年,這個落成之後,我們所有工程這方面,硬體設備就到此為止,不再添加了。我們每年辦四次短期講座,歡迎海外的同修,這都是我們的護法,歡迎他到這個地方來參學。

      我們在此地講經報答他們,讓他們來看看,他們常常寄錢給我們,看看我們的成果。如果他聽了都不滿意,看得都不滿意,他以後就不寄錢了。人家以財供養,我們要以法供養回報,這是世尊在世就是如此。世尊在世,是接受人家四事供養,每天去托缽,但是天天說法,天天教學,回饋。你對我財供養,我對整個社會法供養,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祈福,這飯不是白吃的。這一點我們有沒有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你們沒有,我天天在幹,我這些年來,每天我都做一場三時繫念,供養法界虛空界一切神靈,我不但祈求世界和平,我祈求的是宇宙和平。我們這個銀河系、太陽系在宇宙裡頭,不在宇宙之外,我祈求十方諸佛剎土,這裡面所有的十法界眾生,我迴向給他們。大乘教裡面教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真心本來就是如此。所以要把心量拓開,跟虛空法界一樣,真正做到「等觀眾生心,不起諸分別」,我們雖然還沒有入真實境,總是向這個方向、向這個目標天天邁進。

      這是我學的,我天天在幹,我希望我們大家一起來幹,那這個道場更殊勝。你們的成就,你們的福慧決定年年不一樣,每個人都能夠如理如法,契入少分佛菩薩的境界,這個道場在這個世間,就像一般世俗人講,一定放光,遍照世界。為什麼不幹?你們一定要知道,你們還很年輕,我老了,我會比你們先走,這是肯定的。所以你們要有高度的警覺,我走了之後你們要能夠接下去,千萬不要說我走了之後,這裡福慧都沒有了。以後怎麼樣?以後你們要插牌子賣道場,那就很悲哀,希望你們不要走上這窮途末路。宿命裡頭有變數,知道變數的時候,我們認真努力發憤修學,功不唐捐,這是我天天期望你們大家的。

      道場最可貴的就是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彼此能包容,彼此能合作,千萬不要樹立黨派。你們幾個人好的就一個集團,那幾個人好的又成一個集團,將來會分裂,將來會鬥爭,那你們的果報統統是阿鼻地獄。你們為什麼不求極樂世界?為什麼要往地獄去鑽?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所以真修,我們供養,我們建小茅蓬來供養真正修行人;這個道場,大道場照顧小茅蓬。真正修行、聽經、念佛,標準是每天聽四個小時經,念八個鐘點佛,這是我們要求的標準。你真正能做,你能夠拿到澳洲居留的身分,我們供養。三個人、五個人,我們建個小茅蓬來照顧你,成就你,你們在這個地方往生。現在時間到了,這一首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