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淨土大經科註

    第85集

    共578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1年9月21日啟講,2012年10月21日圓滿。

    黃念祖老居士集註,集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註解一百一十種,有緣遇到太希有了。開講第二遍,把我作的科判會進去,《淨土大經科註》。很詳細,我參考了慈舟老法師的科判。看經文、註解,段落層次更明白,從章法結構就能看到思想體系。無論出家在家,講解這部經,學習這部經,信行不退。一向專念是行,發菩提心是信,願生淨土,老實念佛不退轉,即得授記。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五集)  2011/12/1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三百二十七頁,倒數第六行,我們學到「聲聞」。

      「佛小乘法中之弟子,聞佛之教,悟四諦法之理,斷見思二惑,出分段生死,而入於涅槃者」,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關於註解裡面講到四諦,我們用《佛學大辭典》的一段參考資料,就是四聖諦,苦集滅道,我們學到集諦,這是世間因果。苦是世間的果報,三界統苦,墮入三界,沒有不受苦的。這個苦報從哪裡來的?是自己造作的。集就是過去今生所造的一切惡業,這些惡業能集起三界六道輪迴的苦報,所以叫集諦。集是招聚的意思,招集的意思,這是說我們心起心動念有善、有不善,與我們的造作,造作也有善與不善。心善造的是善業,心惡造作的是惡業,善業一定感得三善道的果報,惡業肯定招三惡道的苦報。雖然生在三善道,三善道還是苦。

      佛給我們講三苦,欲界苦、色界苦、無色界苦。欲界裡頭有八苦、有壞苦、有行苦,統統都要受。色界天超越了欲界,欲界裡面,八苦他沒有,但是他有壞苦、有行苦。無色界天,這是最高的一層,他連身體都不要,確確實實屬於我們常說的靈界。他沒有肉體,他不需要任何物質,完全處於精神的狀態。所以他壞苦沒有,他只有一種,行苦。什麼叫行苦?就是這種生活他不能夠永遠保持。永遠保持那就很好了!沒有辦法。他修四空定,四空定有一定的時限,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處天。那個定功能支持多久?八萬大劫,那就是非想非非想天人的壽命,八萬大劫很長很長。八萬大劫到了,他的定力會失掉,定力失掉了,他就會墮落。所以還是苦,這種苦叫行苦。所以佛給我們說三界火宅,三界統苦。此地下面說,「審一切煩惱惑業於未來」,審是審思,我們認真去想想,一切煩惱、迷惑、造業,它對於將來,「實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這個一切煩惱惑業是因,現在在造因,將來決定招來的果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是因果的定律。在四諦裡面稱之為集諦。集諦說明什麼?說明三界一切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這樣子我們就嚮往到諸佛菩薩,諸佛菩薩這是出世間法,出世間也有因果,滅諦是出世間的果。佛是先講果後講因,因為果報你看到,你相信了,你明白了。滅諦,梵語叫涅槃,涅槃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滅。滅什麼?滅惑、滅業。惑是迷惑,業是造作,貪瞋痴是惑,是迷惑,殺盜淫妄是業,迷惑他才造業。迷裡頭有善、有不善,善也是迷,為什麼?不知道這是假的。自性裡頭沒有善惡,自性裡頭什麼都沒有。一念不覺之後,就發生了阿賴耶,阿賴耶裡頭有染淨,沒有善惡。分別執著重了,六道輪迴出現了,六道輪迴裡頭有善惡。六道跟四聖法界對比,四聖法界是淨,是淨土,六凡是迷,是染污,所以有染淨。染裡面有善惡,這個諸位要曉得就是,不是惡是染,善也是染,因為你有分別、有執著,你並不清淨;善惡二邊都離了,這就清淨了。所以業,有淨業、有染業。這就大幅度把自己提升了,聖人才是修淨業,凡夫都是染污。所以六道裡頭有善惡,四聖裡頭就沒有了。

      「涅槃滅惑業而離生死之苦」,惑業是因,因斷掉了,滅掉了,六道輪迴生死之苦就沒有了。「真空寂滅,故名滅」,這是小乘證的涅槃。「是為悟之果」,小乘人為什麼會得這個果報?他覺悟了,他知道六道輪迴是假的,不再造六道輪迴的因,所以六道輪迴的果沒有了。也就是大乘教常說的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滅了。雖然出離六道了,他還沒出離十法界,為什麼?十法界的惑業是無明煩惱跟塵沙煩惱,這兩樣東西他還有。《華嚴經》上名詞不一樣,《華嚴經》上所說的妄想、分別,妄想就是大乘所說的無明煩惱,執著,執著是見思,塵沙就是分別。四聖法界裡頭有分別、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這兩樣東西斷了,才能出十法界。

      出了十法界之後,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還有無始無明煩惱習氣,這個習氣沒斷。習氣用什麼方法斷?沒方法斷。你看看,人到不起心不動念,他還有什麼方法?不像見思煩惱,見思煩惱的習氣有方法斷,塵沙煩惱的習氣也有方法斷,無明煩惱的習氣沒有方法斷。怎麼辦?就隨它去,不要理它,根本不理會,時間長了,慢慢自然就沒有了。要多長時間?《華嚴經》上告訴我們,要三個阿僧祇劫,要這麼長的時間,這個習氣自然沒有了。於是乎我們就明白了,實報莊嚴土的菩薩壽命是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壽。這個無量壽是有量的,時間長,三大阿僧祇劫比那個八萬劫不知道要長多少,八萬很短,三個阿僧祇那就太長了!古德有翻,阿僧祇是多大的數量?印度講大數,十大數裡頭最後的一個大數。這個數量倍倍相乘,很不容易用數字來把它敘述出來。諸位要知道,這個《佛學辭典》裡頭有,《教乘法數》裡頭有,可以做為參考資料。但是《華嚴》上告訴我們,時間不是真的,《華嚴》講念劫圓融,迷的時候無量劫,覺的時候一剎那,時間跟空間都是假的。所以,對佛說這些數字也不要執著,知道有這回事情就行了,不要放在心上,它不是真的。

      「止持會集音義曰:滅諦,滅即寂滅,滅以滅無為義。結業既盡,則無生死之患累,故名為滅。」在小乘,很顯然的就是滅六道輪迴的生死,就是三界的生死。欲界有六層天,欲界六層天,六層天下來是人道,人道往下,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全屬於欲界。欲界上面,有色界、無色界,統統都屬於六道的範圍。六道裡面的生死沒有了,為什麼?因斷了。所以佛教人怎樣離苦得樂?理上來講,就是破迷開悟。六道從哪來的?從迷來的,迷了才有六道,覺了就沒有了。佛知道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如何落實?用教學,把事實真相講清楚、講明白,你真聽懂了,你就肯放下。放下迷惑,不迷了,放下造作,不造業了,不但惡業不造,善業也不造。善業是好的,善業與性德相應,沒錯!如果有分別執著就不相應。性德是善,但是裡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如果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就錯了。

      所以佛教學生,行善要知道三輪體空,我自己行多少善,放下,沒有這個念頭;做多少好事也放下,也沒有這個念頭;別的一切眾生得到多少利益,也不要放在心上。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淨業。如果有絲毫染污就不是淨業,就是染業,記住,染業就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些道理不能不懂。佛教我們做一切好事都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報酬,不需要別人讚歎,一切都不要,好事為誰做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還有「這些好事為誰做的」,你還沒有放下,你還在迷。自性裡面,法性裡面,絲毫染污都沒有,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告訴我們,頭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一絲毫染著。我們修學的目標,最後的終極目標是明心見性,就是滅諦,就是大般涅槃。

      所以滅是寂滅,心地永遠保持清淨寂滅。寂滅兩個字也就是我們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這就是寂滅。滅是什麼?滅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這是佛菩薩。無所不為真的是無為,這個意思你能體會到嗎?諸佛菩薩自性裡頭大慈大悲就從這兒表現出來,他有沒有執著?沒有。這個表現出來是對我們說的,他自己有沒有?他自己沒有念頭,沒有起心動念,這一點一定要認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還天天在普度眾生,救苦救難,完全是應眾生之感。應眾生之感,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方法來幫助你覺悟,就用什麼方法。所以菩薩示現,佛當然是一樣的,佛菩薩示現沒有一定。佛菩薩幫助眾生的方法也沒有定法,所以說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的法從哪裡來的?完全是從眾生心行所反應的,法從這麼來的,沒法。眾生的反應沒有了,法就沒有了。眾生病從哪裡來的?大夫說對症下藥,你得什麼病,用什麼方法治;你病好了,法也沒有了,沒用了。你有病的時候它有用,你沒有病的時候,法沒用了,藥就沒用了。這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則我們要了解、要掌握住,再學習佛法就不會迷住了,真正懂得佛的意思,所謂願解如來真實義。

      「以諸煩惱結使滅故」,煩惱沒有了,結使滅了。結使就是見思煩惱,佛用這個字做比喻,把見思煩惱比喻作什麼?陰差,專門來抓犯罪的人,好像世間的刑警。古時候講結使,就是現在講的刑警,你有罪,他就來抓你,抓你去受刑。這個很可怕!這多少?十大類,就是五種見惑、五種思惑。五種見惑,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五個差人;五種思惑,貪瞋痴慢疑,合起來十個,叫結使。我們煩惱沒有了,這些刑警對我們就不起作用,我們沒有犯罪,就不起作用。這三界的業就滅了,不造三界業。

      「若三界業煩惱滅者,即是滅諦有餘涅槃。因滅故果滅」。前面講的有餘涅槃,是滅諦有餘涅槃,為什麼?你還有身在。涅槃是活著證得的,不是死了證得的。所以現在有很多人誤會了,認為佛家講的涅槃就是死了。如果涅槃就是死,那何必要修行?每個人都要死,死的時候就入大般涅槃,哪有這個道理!涅槃是活著證得的,活著證得,還有身體在,這叫有餘依涅槃,有這個身體在。所以因滅故果滅。「捨此報身時」,我這個身體不要了,捨這個身體了,「後世苦果,永不相續」,捨這個身,不會再受身,不會再去投胎,這叫真正捨掉了,那叫「入無餘涅槃」,你身體沒有了。「諦審涅槃實為寂滅,故名滅諦」,詳細的去審查,涅槃確確實實是寂滅,清淨寂滅。涅槃也翻作法身,也翻作本性,也翻作法性,也翻作實相,又翻作寂滅,也翻作圓寂,你把這些所有翻譯的名詞融會貫通,涅槃的意思。

      那要怎樣才能得涅槃的果報,就是清淨寂滅?最後就要修道,這是因,出世法的因,涅槃是出世法的果。無餘涅槃就回歸自性,圓滿的回歸自性。不但在三界裡頭沒有捨身受身,沒這個現象,在實報土裡頭也沒有,也沒有捨身受身的現象。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那我們要問,他應化在這個世間,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示現八相成道,應化在這個世間,是不是受身?不是。受身是業力來投胎,你有這個業,你不能不受身,菩薩沒有這個業,所以他不是受身。那是什麼身?那是應化身。應化身有沒有身?有身。有身即是無身,所以那個身,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他確實有身相,你說它有,他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身?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分別執著就更不必說了,他全沒有。

      他住在自性,自性是什麼?自性如如不動。惠能大師說得好,他都說盡了,都說明白了。大涅槃境界是什麼?是清淨心,一絲毫都不染。不但善惡不染,染淨都不染,所以它是真的清淨,不是對立的。淨是對染說的,它是絕對的,它不是相對的。跟我們講自性是清淨的,自性是不生不滅的,不生不滅哪來的生滅?本自具足,隱現不同,這是講性德。性德隱,你就看不到它,「本自具足」;現,「能生萬法」。隱現不一樣,在緣,緣在眾生,不在佛。「本無動搖」,自性本定,本無動搖是他沒有起心動念。今天科學家講,整個宇宙的現象都是從波動產生的,本不動搖,沒有波動現象。波動現象是什麼?十法界,十法界是個波動現象,一真法界不是波動現象。一真法界是怎麼回事情?一真法界是無始無明習氣的現象,習氣是極其微薄的波動,這個波動現象是六根緣不到的。怎麼知道它緣不到?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往生到實報土的人他們無明破了,也就是說他們不起心不動念了,才能夠進入實報土。實報土的人他們是什麼個狀況?惠能大師那個五句話講得清清楚楚,他就是那個境界。他遇到緣,能生萬法,自然的,法爾如是。

      我們看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那麼多照片,法爾如是,水沒有起心動念。水是礦物,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它知道,這個信息完全收到。才動念頭就周遍法界,周遍法界它就產生影響,影響就造業。造的什麼業?出生無盡,那不就造業嗎?我們一個善念、一個惡念都會產生影響,念力不可思議。我們世間人,善念要是多了,這就是美國布萊登說的話,如果我們在今年這一年大家覺悟,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二0一二馬雅預言,這個災難的預言可以化解,可以減輕,可以推後。減輕跟推後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化解比較難。如果真的所有宗教都回歸教育,都教人學好,學倫理、學道德、明因果,體會到聖賢的教誨,災難真的可以化解,不是不能。所以,凡是有這種機緣,我們就得抓住,就鼓勵他,去影響他、幫助他、成就他,好事!

      在現前這個社會,實在講的,還就是我跟馬哈迪長老所談的,只有宗教可以救全世界,除這個,沒有辦法。為什麼宗教能行?宗教還能信神,還有這麼個緣分。神都不信,沒有東西信了,這問題嚴重。他信神的時候,他還有一點約束,還有一點畏懼,怕上帝懲罰,怕末日審判;換句話,良心還未泯。他們來帶頭,他們首先自己回頭,自己斷惡修善,改邪歸正,就影響社會,這才能救得了。如果我們不要宗教了,不要宗教那就難了!你用什麼方法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再興旺起來?不要宗教是可以,難!非常困難!佛教就是不用宗教的方法。佛法這個理太深了,只有少數尖端科學家他們知道,他們相信,一般人不相信。所以普世的教育,在佛經裡面,講阿含、講方等,裡面還是有宗教的氣分在裡頭。真正到大乘,一乘教,那可以說純粹的科學跟哲學,這是方東美先生非常尊重的,非常景仰的。

      所以講到「道諦,八正道也。此能通於涅槃,故名道」,八正道能幫助我們證般涅槃,這是佛法通途,普通的一個大道。「是為悟之因」,你要不覺悟你不能行八正道,講沒有用,要行。「止持會集音義曰:道諦者,道以能通為義」,道的意思是能通達,像道路一樣。「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道有正助,八萬四千法門那是道,都是通向大涅槃的道。所以佛在《般若經》上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都能達到涅槃。所以對於任何一個法門不可以輕慢,不可以毀謗,都是佛說的,都是聖人說的,我們都要尊重。至於我們自己學哪一個道,各人根性不相同,佛說這麼多的方法,聽憑我們自己選擇。那我們選擇的理論基礎是什麼?第一個,適合我們現前的生活環境,這個很重要,我們學起來方便;適合我們自己的程度,太高了我們感到困難,太低了我們沒興趣,這個都是選擇時重要的條件。而且這個法門要容易,難你會退心,你修不成功,學個幾年放棄了,你把時間浪費掉了,精力也浪費掉了。這個選擇是智慧。古時候自己沒有能力選擇,老師代我們選擇,真正開悟的老師沒有問題,他知道你根性。你說證果的這些人,他們有宿命通,他知道你過去生、再過去生,生生世世你幹些什麼,你哪些習性深厚的。他能夠依照你的習性替你選擇,你學起來就覺得不困難,你會生歡喜心。過去生中沒有學過,突然來個法門,就很生疏,覺得很困難,格格不入,你對它就不會產生興趣。這個與前世有關係。

      這個老師是凡夫,沒有這個能力,他的選擇就困難了。實在沒有辦法選擇,自己沒有能力,也找不到這樣的善知識,那就聽佛的話。佛在《大集經》給我們說了個原則,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他指示這麼個原則。我們現在生在什麼時代?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一千年,正法時期;第二個一千年,像法時期;往後一萬年,末法時期。無論是照外國算法、是照中國記載,現在都是末法。中國的記載,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外國的記載是二千五百多年,都是入了末法。末法怎麼辦?末法修淨土,這是釋迦牟尼佛指導的,他告訴我們這個原則。淨土也很多,哪一種淨土最方便?彌陀淨土是釋迦牟尼佛介紹的,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證明的。證明用意在哪裡?啟發我們的信心,你看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十方諸佛都讚揚,我們能不相信嗎?信了之後,如何讓這個信心不變,這非常重要!信心變了就完了。保持信心不變,那最重要的你就得理解,你把彌陀淨土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它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你的信心就堅定了,永遠不變。所以,釋迦牟尼佛知道這個世間,一萬二千年的狀況他清楚,世世代代怎麼個演變,不能超過他的佛眼,他都看到了。

      真正一個學佛的人,確實要像章嘉大師所說的,章嘉大師教給我,《楞嚴經》上有句話,「將此深心奉塵剎」。我皈依佛門,以佛為老師,釋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師,老師不在沒有關係,經典留在世間。依照經典修學,是中國古人講的私淑弟子,是真的弟子,不是假弟子。假弟子,老師在,拜了老師,陽奉陰違,假的。老師不在了,老師的書在、遺教在,依照遺教認真奉行,這是老師的傳法弟子,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孟子學孔子,孔子已經不在世了,過世了,孟子真的像佛門一樣,皈依孔子,專門學習孔子的著述。遇到有困難的地方,向孔子的學生請教,因為那個時候跟孔子很近,親近孔子這些學生,年歲雖然大了,還在,孟子還能夠找到他們,向他們請教。孟子學成功了,學得很像。所以後世提起儒,都提孔孟,不提其他的人。

      這個讓我們想到,我們今天後世,釋迦牟尼佛不在了,我們皈依釋迦牟尼佛,照中國人的說法,就是做釋迦牟尼佛的私淑弟子。我的老師是誰?釋迦牟尼佛,老師教我什麼?經典就是。我們今天受持,一部經就夠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要搞太多。你展開《大藏經》,《大藏經》不是佛教所有學生的,你那麼想就錯了。佛每部經都有對象,有當機者,當機者就是對象;換句話說,專門為他講的。他的善根福德因緣,他才能接受,他才能言下大悟,他開悟了,他真得受用。如果不契機,講得再好,他沒聽懂,他沒有開悟,甚至於愈講他愈迷惑,那就錯了,那就不能講了。所以佛善說法,他說得非常巧妙,能讓每個人都懂,都歡喜,都能滿載而歸,佛有這個本事。讓他覺悟,讓他歡喜,讓他真的改過自新,真的改邪歸正,佛有這個本事。這就是他能觀機,應機說法。對甲所說的,不一定適合乙,對乙所說的,不一定適合丙,各人機感不相同。佛有這個能力應機說法,讓每個人都歡喜,讓每個人都覺悟,用佛學的名詞是讓每個人都得度。每個人都覺悟,每個人都回頭,真正達到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目標,這叫善說。

      下面說,「正道者,實觀三十七品三解脫門,緣理慧行,名為正道」。緣,在這個地方講就是依據。三十七品三解脫門,這是總的原則。根據理,這個理是什麼?法性,根據的是性德。行,行是行動,是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這都是行。行是什麼?行是智慧,也就是說,他所悟的那個智慧完全用在自己的生活上,這得受用,這個叫正道。那助道呢?「得解觀中種種諸對治法及諸禪定,是名助道」。那我們就曉得,悟到這些原理原則,這是正行;懂得對治煩惱習氣種種的方法,乃至於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的方法,這就是助行,就是助道。正道是根本智,助道是後得智,不離智慧。

      「其中前二者,流轉之因果也」,這是總結四諦,前面兩種苦、集,苦集是流轉因果,六道裡面的狀況,「故又曰世間因果」。「後二者,還滅之因果也」,出世間因果,所以「又曰出世間因果」。還是什麼?回頭,把這個世間的因滅掉,世間的果也不存在了,世間是一場夢,不是真的。此地的出世間,這個四諦法,一般都是講小乘,小乘就是出六道輪迴,證偏真涅槃。他到哪裡去了?四聖法界裡面的聲聞法界,他到這裡去了。再往上提升,緣覺法界,從此以後慢慢向上提升,這是出世法。小乘沒出十法界,大乘出十法界了,出十法界叫大乘,出六道輪迴叫小乘,出十法界是大乘。出十法界,證大般涅槃,叫究竟涅槃,十法界的因滅掉了,十法界的果也沒有了。十法界的因是什麼?是分別、是妄想。六道裡面的因是執著,執著裡面當然有分別、當然有妄想,但是執著是六道輪迴的因。只要把執著放下,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不再執著,你就出離了。

      不執著自己的見解,我的看法,不執著這個東西,你就證須陀洹果。不執著自己的想法,想法是思惑,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是見惑,我的想法是思惑,全錯了。為什麼我的看法、我的想法都錯了?因為頭一個沒有我,第二個沒有法,六道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有什麼看法、你有什麼想法?給諸位說,菩薩沒有看法、沒有想法,佛也沒有看法、也沒有想法。我們就是有看法、就是有想法,而且還要堅持我的想法、我的看法,這是標準的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這麼來的,自己造的。還要堅持自己的想法、看法,你說你麻不麻煩!我們讀了佛經,堅持經上的看法,對不對?不對。那你就把佛法變成世間法,只不過是世間善法而已,怎麼修也都修的是天上人間。學錯了,學錯了就到三惡道去了,自己不知道。自己要知道,怎麼肯做錯事?怎麼肯修三惡道的因?都是自己不知道,迷惑顛倒。所以四諦是兩重因果,世間跟出世間。

      「此四者皆云諦者」,四種都稱為諦,「言其真理實為至極」。說這四個,佛講這個四個,在世間這個範圍講它是真理,它是事實真相,講得一點都不錯,真實到極處。「而二者」,就是世間跟出世間,「皆先果後因」,為什麼?「果易見,因難知」。先給你講果,為什麼?果你容易見到,你容易明瞭,完全講的事實真相,因難知。「故先示苦果令其厭」,這是佛教學的善巧方便,說出來了,為什麼這樣講法。先把苦果說出來,讓你起一種厭離心,你不再執著它,你不再留戀。「然後使斷其因」,進一步幫助把這因斷掉,因斷掉,果就沒有了。這是能出離六道輪迴的道理在此地。

      「又舉涅槃之妙果使樂之」,為什麼?菩薩證得了,阿羅漢證得了,所以他能夠現身給你看。你看到他的自在,你看到他的神通,你看到他的德能,你看到他的相好,表演給你看。你生歡喜心,你會羨慕,你想跟他學習,用意真的就在此。「然後使修其道,是乃誘引最劣小機之善巧也」。這個方法我們要懂得學習,這個學習是自己要真幹。自己真幹的時候,我們的樣子叫人一看就不喜歡,這個效果就不容易達到。所以釋迦牟尼佛相好,阿難之出家,《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阿難為什麼出家?看到佛的相太好了。說這個相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他修的,修得的,父母生不出這樣好相,他修行的功夫。他也想相好,對佛非常羨慕,想跟他學。你看動機,相好引導的。學佛的人形相不好,接引眾生就困難,人家不相信。

      相好是不是能修?很容易修。這連現在量子力學家完全懂得,知道什麼?知道念頭能改變物質現象,我們這個身相是物質現象。現在的女孩子喜歡去美容,錯了!美容就是毀容,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要學美容,學佛,你看觀世音菩薩多美!怎麼修的?慈悲心修出來的。你能有觀世音菩薩那樣的慈悲,對於一切眾生那樣的珍愛,你的相貌就跟觀音一樣,相隨心轉。境隨心轉,境隨心轉是講到山河大地,相隨心轉是講我們自己身體,隨著我們的念頭轉,不是外頭來的。你的念頭好,相貌好,居住的環境好;念頭不好,你的相貌就不好,居住環境就不好,就這麼回事。

      福報人人不一樣,命不相同。命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修的,也不是自然的,命是自己造的。所以,命可以改變,改變有改變的理論、有改變的方法。你看,《了凡四訓》就是個很好的榜樣,雲谷禪師教給他改變的道理,教給他改變的方法。他真幹,一年效果就產生,三年、五年就明顯的改變了。像袁了凡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只是人家沒寫出來。他是自己把自己一生改變命運這樁事情,寫出來教給他兒子,是教給兒子的四訓,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會流通這麼廣。流通愈廣,時間愈長,他的功德愈大。為什麼?幫助多少人,這本書救了多少人!

      我年輕的時候在公家機關服務,有個同事,人非常善良,遇到了困難。家裡小孩也多,五、六個小孩,待遇很微薄,養不活,幾次想自殺。自殺是不負責任,你家裡人更苦,孩子更苦。跟我是好朋友,在這個困難當中,我送他一本《了凡四訓》,那個時候我剛剛接觸佛法,我把這個書介紹給他。我告訴他,這本書好,朱鏡宙老居士介紹給我,我拿到這個書,好像在兩個月,二、三個月的時間,我讀了三十遍。我自己深受啟迪,自己知道過去做了很多錯事,特別是殺害眾生,現在知道錯了,知道懺悔了,知道回頭了。他全家學習,環境轉過來了,他感激我,他說我救了他一家的命。我說不是我救的,是你自己救的,你認識了《了凡四訓》,這個東西救了你一家。像這種情形多!人到中年之後,四、五十歲,那個懺悔的心就有了。接近晚年,自己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在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苦難的時候,人就會反省。有這麼個好書來指導,幫助他反省,幫助他懺悔,幫助他改過自新,他成就了,難得!以後他家的小孩,我聽說好像三個、四個都拿到博士學位。老年的時候,兒女起來了,家庭環境改變了。他走了之後,囑咐小孩,有時間要來看我,要來護持道場,他小孩來見過我兩次。善言善行,尤其是寫成文字,利益無盡!

      我們再看念老的註解,我們接著往下看。「《淨影疏》曰:如來所說言教名聲,餐聲悟解」,餐的意思就跟聞的意思一樣,聞聲覺悟了,明白了,這叫「聲聞」。下面,「辟支佛者,辟支為梵語,此翻為因緣,佛者覺義。故舊譯辟支佛為緣覺,新譯為獨覺」,因為他沒有人教他。「據《大乘義章》云:緣覺有二解:一觀十二因緣,斷惑證真,從緣得覺,故名緣覺」。出在有佛出世,或者是無佛出世,都是觀十二因緣開悟的,所以稱之為緣覺,這是第一類的。第二類的,是完全出生在沒有佛法出世,不但沒有佛,法也沒有。過去修學小乘的善根福德深厚,這一生當中什麼都沒有,自己就開悟了。你看見到風動樹葉,這是舉一樁事情,雨打芭蕉,這些自然現象觸動他的善根,豁然開悟,這個都叫做緣覺。

      天台家,這智者大師,「更區分此二名曰:出有佛世,觀十二因緣」,就是有佛出現在世間,他聽佛講十二因緣。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明白,佛說法契機,過去世他也聽十二因緣,他也修十二因緣,所以他有這個善根;沒有這個善根,他不會開悟的。為什麼一般人聽到風聲雨聲他不會開悟,而他開悟了,什麼原因?過去曾經修過。不是過去生中成熟,這個善根成熟,這一生不會證果,不會開悟、證果,都是累劫修學的善根功德。我們修行也是如此,一世一世累積到今天,絕對不是這一生才修的。我過去跟李老師學經教,老師常說,生生世世的累積,我們都有緣,沒有緣不能在一起,有緣才成為師徒,老師常常這樣告訴我們。但是一個老師學生很多,為什麼有的成就,有的不能成就?跟老師的緣相同,各人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不相同,所以成就不一樣。我們自己要想成就,在一生當中成就,只有一個法門能行,那就是淨宗法門。

      過去生中修行的善根福德不夠深厚,這一生遇到的時候,遇到真正好老師指點,我們自己具備的條件就是真相信老師,真聽話,這個非常重要!方東美先生大學畢業之後一生教學,學生很多,有成就的,有沒有成就的,沒有成就的多,成就的很少。什麼原因?老師同樣的方法教,同樣的心來教,為什麼學生所得的不一樣?課堂裡面評的分數那不是真的,不能代表這個人真有成就。拿第一名畢業的,將來自己在一生事業上未必輝煌;考試不及格的,可能他將來事業上有大的成就。你看日本稻盛和夫就是個好例子,考學校多少次沒考取,最後考取一個大學,還是很差的大學,不是好的學校;在事業上也是失敗很多,挫折很多。能夠成為日本經營之聖者,這是什麼?過去生中善根福德,這一生緣成熟了。過去生中沒有根,不可能在這一生當中有所成就,統統都是有根有本。這個根本我們要記住,這個東西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這一生不能成就,不害怕,我們努力養自己的根本,還有來世,來生後世。哪一個成就不是過去生中宿世有深厚的根柢!我們如果在這一生成就的時候,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就圓滿了,往生淨土就圓滿,這個不能不知道。

      淨宗的往生真的是成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把他自己五劫修行的功德就迴向給我們,我們真得受用。這個道理多少年來我都參不透,迴向真的嗎?現在才知道,看到什麼?《念力的祕密》裡頭說出來了。我們自己有了麻煩,有了業障,我們自己不知道修行,別人知道,他修行成就了,把他的功德迴向給我,跟我自己修行沒有兩樣。這不就是把迴向的事實講清楚了嗎?可是人家說的什麼?迴向的時候一定專注,專注到極處,感應道交,他真能收到。我們曉得,阿彌陀佛的心清淨,阿彌陀佛專注,他對於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加持他,讓他們都能得到阿惟越致菩薩的待遇。我們就相信這個話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他的四十八願用五劫時間去修行,願願都兌現了,這個專注加持你就產生力量,你真的就享受到阿惟越致的待遇。法身菩薩的智慧,法身菩薩的道力,法身菩薩的神通,你統統具足,不是你自己修成的,佛力加持給你的。

      那我們對佛要不要有感恩的心?對這個法門要不要感恩的心?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就用現前這種心態行嗎?所以我們學這個東西這一生不能成就,不怪阿彌陀佛,我們的用心不相應。心裡頭還有自私自利,還有名聞利養,還有貢高我慢,對佛菩薩那種誠敬心生不起來,你就什麼都得不到。印祖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我們有沒有一分?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讀《壇經》,跟大家談神秀跟惠能,神秀跟五祖忍和尚多少年?二、三十年,那麼長的時間。已經把神秀提升到寺院裡面首座的地位,經常代替老和尚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所以,每一個人都認為老和尚傳法一定傳給神秀。沒想到來了個惠能,老和尚居然傳法給惠能,沒有傳給神秀。神秀畢竟有修養,沒有白學,他沒有傲慢、沒有嫉妒,而且自己認真去反省,認為老和尚傳給他是對的。我是怎麼說法?神秀對老和尚有一百分的誠敬,他得一百分的利益。惠能大師對老和尚有一萬分的誠敬,他得的是萬分利益。雖然時間短,只八個月的時間,跟老和尚只見幾次面,那種真誠恭敬沒人能比。不但對老和尚,他對每一個人都那麼樣的誠敬。當然這個與他出身有關係,農村裡頭出來的,不認識字,沒有知識,所以見到任何人他都覺得別人在他之上。真誠的謙卑,他自性裡頭真實的智慧自然就流露出來了。

      他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家裡頭清貧,一天不賣柴一天就沒有生活,靠苦力養他的老母親。年輕,二十三、四歲,五祖傳衣缽他那一年二十四歲。所以你看得衣缽,五祖告訴他,你就是禪宗第六代祖。他還要到獵人隊裡去躲十五年,不是短時間,這十五年沒人知道他,哪裡知道他是個祖師?獵人隊裡頭幹什麼?當伙夫,給獵人燒飯,做廚房,幹這個活。獵人每天打獵帶回來的,他看到這個小動物受的傷是輕傷,不很嚴重,還能夠活命的,他都把牠放掉;實在傷得太重了,沒辦法。獵人吃肉,他吃肉邊菜。一十五年這個風波才平了,就是嫉妒障礙大家淡忘了,十五年了,沒人提了,他才離開獵人隊。

      在現在的廣州光孝寺,遇到法師講經,他坐在末後在聽經,印宗法師。碰到有兩個聽眾,都是出家人,外面掛的幡,那個旗杆還在,大概不是那個時候的旗杆,可能一定還是那個位置,我去看過。一個法師說,你看外頭幡動了,外頭幡動;另外一個說,不是幡動,風動。兩個人各執一端,誰都不服誰,在那裡爭論。他在那裡看到,和顏悅色的勸兩個人,「仁者」,這尊敬的稱呼,「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仁者心動」。這兩個人一聽,服了,不再爭論了。下了課,印宗法師就來問這個事情,印宗法師聽了也非常受感動,這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的。印宗就問,聽說我們禪宗第六代祖惠能,得法之後這十幾年沒消息了,就問他,是不是你?惠能大師就承認了。那衣缽呢?把衣缽拿出來展示給大家看。所以他就出家了,就拜印宗做剃度師。所以,惠能大師的剃度師是印宗法師。印宗法師給他剃度之後,再拜他為老師,印宗變成惠能大師的法子。

      這個故事不是編的,是真的,事實。那是無量劫修的善根福德因緣,不是偶然的,千萬年當中難得出這麼一個人。悟了之後樣樣都通,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法他不通。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只要見性了,沒有一法不通。你不問,他不說;你問,他就給你講。禪宗到他手上這才大大的興旺起來,過去六代都是單傳,一個傳一個,只有他傳了四十三個人。這四十三個都明心見性,跟他的境界一樣高,也就是四十三尊佛出世,這個佛法多興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一興旺就影響了幾百年。真正影響的三、四百年,三、四百年之後慢慢就衰了。雖衰,還是受影響,總在七、八百年之後,這個影響就淡薄了。惠能大師距離我們大概一千三百年。他們在世就是有佛出世,他們講經像佛一樣,應機說法,小乘根性的肯定給他講小乘教,大乘根性的給他講大乘教,都是應機說法。

      所以「出無佛世」,沒有佛出世的,「觀風吹樹動、葉落花飛之外緣而成道者,為獨覺」。所以緣覺有兩種,這是天台大師說的,這個說法也說得很好。念老底下給我們註的,「上之聲聞、辟支佛二乘,均為佛弟子中之下根,今諸大士遠超於此」。今天《無量壽經》上所說的這些大眾,他們的根性超過聲聞、辟支佛太多了!這個意思很深,裡面含著,我們今天講善根福德因緣,跟他比比不上,善根福德比不上,但是講因緣我們超過他,我們遇到淨土法門。他們這些人如果遇到淨土法門,都是往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是六道凡夫,方便有餘土是二乘聖人他們往生的。你只要證得初果,你就生方便土下輩往生;你要是證得緣覺,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土上輩往生,不在同居土。這個法門,就是善導大師說的,「總在遇緣不同」,多殊勝!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災難就要來了,只要好好的把這個抓住,問題全解決了。歡歡喜喜,無論災難有沒有,我們都會成就。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