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淨土大經科註

    第520集

    共578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1年9月21日啟講,2012年10月21日圓滿。

    黃念祖老居士集註,集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註解一百一十種,有緣遇到太希有了。開講第二遍,把我作的科判會進去,《淨土大經科註》。很詳細,我參考了慈舟老法師的科判。看經文、註解,段落層次更明白,從章法結構就能看到思想體系。無論出家在家,講解這部經,學習這部經,信行不退。一向專念是行,發菩提心是信,願生淨土,老實念佛不退轉,即得授記。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二0集)  2012/9/1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千零二十一頁,我們從倒數第六行,從解這裡看起:

      「以上為另一類生邊地行人,信他不信自者也。與上一類,同是信未具足」,重要是這一句,信未具足。「蓋信有六信: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具足六信,方名具信也」,具信兩個字很重要。「本類行人知求佛智。下文普遍智等三智」,相當於前面所講的四智。「勉強言之,威德廣大不思議智」,相當於前面所說不可稱智與不思議智。「普遍智相當於大乘廣智。平等普遍運載一切有情,咸至無上菩提也」。無等智應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之簡稱。「前之諸智見《魏譯》。今之普遍智等見於《唐譯》」,這個交代得很清楚,經文從哪個本子裡頭節錄出來的,都交代清楚。「譯者開合不同,文筆有異,於是智名乃有出入。而兩譯所指之諸智實無有異。於上諸智,能知信求,故云希求佛智等」。這是講這段經文出處,從《唐譯》本裡頭節選出來的。這一類人他求智,你看希求佛智,他對佛智沒有疑問,但是他對自己沒有信心,這個都是信心不足,信心不圓滿,都是生到邊地疑城的原因。

      六種智,我們從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裡面節錄出來,我們學習了。信太重要了,《華嚴》是大經,《大智度論》稱為大論,大經大論上都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這個道是成佛之道,成佛要具足一切圓滿功德,成佛之道、圓滿功德從哪裡來的?都從信心生出來的,所以信為道元功德之母,能生一切功德,信心要失掉了就一事無成。我們要有真正的信心,不怕艱難、不怕挫折、不怕失敗,只要有堅定的信心,最後一定成就。又何況佛法教學當中,決定沒有自私、沒有自利,我們一無所求。為什麼還要這樣幹?完全是為眾生好,為眾生得利益,我們自己明白了,有義務、有使命要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就這麼個道理。一直做下去肯定有三寶加持,祖宗福佑。

      中國傳統文化過去禁得起五千年的歷史考驗,如果有問題早就會被淘汰掉了,為什麼還能傳承到今天,今天人為什麼也不信?這些理事因果,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然後我們的信心就堅定。中國文化承傳所以不衰,是有歷代主持國政的人,他們認識、他們支持、他們擁護,他們不但推廣而且自己認真學習,這個原因才能不至於衰滅。最近兩百年來,我們國家遇了很不幸的事情,慈禧太后做了國家統治者。慈禧太后是怎麼做的?這是因果報應。葉赫那拉氏是東北一個很小的族群,不大。那個時候就是清最早的祖先們,他們興起來之後把這個小族滅掉了。應該手段是很殘酷,他們的酋長對天發誓,我族裡頭剩一個女人也要報仇。這個在清宮裡面有記載,只要是葉赫那拉族的人,決定不能夠進入宮廷。清朝每個帝王都遵守,到咸豐,兩百年過去了,沒事。這個女孩子是葉赫那拉氏,但是因為兩百年都沒事,不至於出什麼問題,咸豐就讓她進宮。真的,你看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清朝斷送在慈禧手上,慈禧進宮就是要把清朝滅亡,這是他們報仇。

      但是很不幸,慈禧沒有武則天高明,武則天文化水平比她高,武則天沒有輕視傳統文化、更沒有輕視佛法,她的文化水平一定不高,對於傳統文化不尊重,對於佛也不尊重,自稱為老佛爺,把佛菩薩、把聖賢擺在兩邊。中國人的個性是上行下效,看到國家領導人這樣子,於是過去對於傳統文化、對於佛法那種尊重的心態就受到打擊、就衰退了,正好又遇到外國西方文化侵入中國。西方文化到中國,不是中國請它來的,是在那個時候外國的軍艦,所謂洋槍大炮,把他們文化帶到這來的。中國人一看到這些新武器,自己沒辦法抵抗,覺得自己的東西不行,外國的好,這些讀書人對於西方的東西逐漸重視、仰慕了,對中國傳統的東西,信心逐漸逐漸喪失,造成今天的後果。

      到外國留學的人,沒有一個能像孫中山先生,中山先生也在外國留學的。我們在「民族主義」第四講裡面,裡頭有幾句話。孫先生說,西方的科學技術不過是最近兩百年興起的事情,就是時間很短,他們比我們長處的地方只有一樣,就是機器,機器我們不如外國人,除機器製造之外,其他的他們都不行,像政治、哲學這些東西,還得要向中國學習。這種留學生,中國自己傳統的底蘊深厚,到外面去一看,哪些人家好,哪些別人不如我們,我們學人之長,不學人之短。可是很多留學生不如是,對自己東西排斥,對外國東西仰慕,實際上也沒學好,學得個四不像,回國來把國家搞得這麼糟。所以因、緣、果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這兩百年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清朝末年傳統東西還有人講,沒有人做了;滿清滅亡之後,民國建立,講的人都沒有了。民國成立之後,軍閥割據,一直都在動亂,才安定,日本人侵略中國。八年抗戰,雖然勝利了,最後勝利了,我們的文化受到重大的打擊,對我深深感觸的印象,就是我們的家沒有了。抗戰之前有家,就是大家庭,兄弟眾多不分家的,這個家有。抗戰勝利之後沒有了,一個都看不到。中國的家非常重要!所以在《大學》八目裡頭有齊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家重要。現在沒有家了,所以現在講家沒人懂,以為現在小家庭是家,不是,家亡了,國破家亡。從前家至少五代同堂,自己上頭,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往下有兒子、有孫子、有重孫(曾孫)、玄孫。這個家族的人就多了,都生活在一起,一個村莊就是一家人。現在家沒有了,但是在中國地圖上還有這個遺跡,我們展開地圖,鄉下這個地方王村,那個地方李村,那就是從前的一家,現在沒有了。

      家是個社會組織,它要沒有規矩,這家就亂了,就會滅亡了,所以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家教跟現在學校教育不一樣,家教因為什麼?關係他這個家的興衰,所以家裡面父親、祖父輩對於教育就特別重視,人人都知道重要。現在學校沒有這個概念,沒有這種使命感。所以家一定要把兒孫教好,這個家才會興旺,家要出人才。人人都教好了,所以社會安定。中國古時候各種行業,只有做官這個行業最令人羨慕。為什麼?清閒,工作量很少,現在講是沒有案子可辦,社會上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個月有三、五件案子就很多了,跟現在不一樣。現在最困難的是做官,辦不完的案件,操不完的心,在各行各業裡頭是最辛苦的一個行業。從前不是的,從前是最快樂的行業。我們展開《四庫全書》,你看集部,這裡面的文章、詩詞都是這些官員寫的。這官員讀書有學問,沒有事做,寫文章消遣。這個東西留下來了,這他們的著作,非常豐富。你從這些著作裡頭,你就能看到當時社會狀況,叫國泰民安。真是名符其實稱得上盛世,中國人信心特別強。

      這還有個小故事,我跟方老師學的時候,老師給我講佛經哲學。我曾經提出一個疑問,我說佛經既然這麼好,傳到中國來了,從梵文翻成中文,為什麼這些梵文原本不見了?傳到中國來是大量不是少量,被譯出來之後,為什麼沒有保存下來?方老師聽到我的話就笑起來了,我也不知道他是笑什麼。笑了之後他告訴我,他說你不知道,你年輕不曉得,這是中國人充滿了強烈的自信心,哪像現在中國人。翻譯的人自己認為翻的意思決定沒有翻錯,確實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意思,而且翻的這個文章、文字比梵文還要優美;換句話說,用中文經典就夠了,不必再用梵文了,這是什麼樣的氣概!哪像現在中國人?我相信方老師這個話不是偶然說的,這個人是一生做學問,一生讀書,真讀萬卷書。他的大兒子到香港來看我,他住在洛杉磯,告訴我老師留下來的書還有一萬多冊,保存在台灣,他希望交給我,讓我找一個妥當地方來保存,我答應他了。我在安徽大學設立一個方東美先生研究所,老師是桐城人,桐城距離合肥很近,我的建議是,老師這些書籍統統送到安徽大學方老師的研究所,由它那邊去保存,給學校、學生做為研究的參考資料。這是一樁好事情。

      所以信心重要!今天我們沒有別的,把信心喪失掉了,認為什麼都不如別人。中國古人在這個世界上,別人不如我們;現在我們這一代是,我們不如別人。這麼多的寶藏,把它冰凍了,把它塵封了,多麼可惜!塵封這兩個字,看到古人寫的時候,我不懂意思。當我們看到滿清亡國之後,國民黨政府到清朝皇宮裡面去看,看到了乾隆的書房放的一套《四庫薈要》,《四庫薈要》本子上面的塵土大概有一寸多,那叫塵封。灰塵統統把它蓋起來了,就表示沒有人看了,大家把灰塵撢一撢,發現是《薈要》,從來沒有人聽說過,只知道有《四庫全書》,不知道有《四庫薈要》。再一調查才曉得,原來《薈要》是乾隆下令,紀曉嵐特別選編出來給他看的,不是給外人看的,分量是全書三分之一,原文,一個字沒有改動。《四庫》改動了,《四庫》裡面有不利於清朝的這些字,他都把它刪掉了。但是這套東西一個字沒有改,所以它的價值就很高。只有兩套,一套,八國聯軍燒了圓明園,圓明園一套被燒掉了,圓明園有一套《薈要》、一套《四庫》,這被燒掉了。《四庫》當時寫了七套,《薈要》只有兩套,那一套燒掉,這一套變成孤本,放在乾隆的書房,摛藻堂,書房。

      這是說到古人有信心,像康熙、乾隆,到嘉慶還算不錯,盛世之餘暉。嘉慶以後,真的清朝就沒落了,一代不如一代,葬送在慈禧手上,慈禧影響到我們現在的衰微。這是說信心,我們讀了蕅益大師這六信,才知道什麼叫圓滿的信心,六種都具足,這叫圓滿的信心,叫真信。

      本類行人,就是指這段經文,『復有眾生,積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就是這一類的修行人,知道求佛智。把這三種智跟前面所說的四種智對照一下,意思完全相同。翻譯的人不一樣,前面是《魏譯》的,這個地方的經文是《唐譯》的,但是意思相同。所以開合不同,文筆有異,於是智名乃有出入。而兩種翻譯所指的諸智,實際上是相同的,沒有兩樣,這翻譯的人不一樣。「於上諸智,能知信求」,所以他希求佛智。他的問題在哪裡?下面說,「疑自善根」。

      【於自善根。不能生信。】

      你看註解裡說,「能信他佛,但於自佛,不能生信」。這什麼自佛?自己是佛。《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不敢承當。我業障深重,我怎麼敢成佛?這個不行。業障再重,要知道都不是真的,你只一回頭、一懺悔,就沒有了。你要不回頭、不懺悔,那業障就是真的,會招來果報。一回頭、一懺悔,我那個心轉了個方向,轉到西方極樂世界,業障就沒有了,要有自信心。所以蕅益大師講六信,第一個相信自己,這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你信心具不具足,這第一個是根,你有沒有自信,特別是學聖賢、學佛菩薩。聖人也說,「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堯舜是聖人,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所以古人講「人性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那個善就是佛經上所說的本來是佛,具足自性圓滿的德行。自性,就是說你自己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相好,這個叫善,你沒有一樣欠缺,你只要把本性找回來,你全都具足了。

      所以中國的教學跟佛陀的教學目標非常純正。中國古人教學就是讓你從習性回歸到本性,習性不善,本性本善,從不善回歸到本善,教育就成功了。佛法的教育,你現在是凡夫,你本來是聖人,轉凡成聖,佛法的教學就圓滿了。這不是普通教學,這不是求知識,不是求技能,不是的。所以中國的教育是成聖、成賢、成君子,它也有三個學位,聖、賢、君子。佛教的教學,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跟中國講聖賢君子的意思相彷彿,不過境界不一樣。中國聖賢君子沒有佛法裡頭講得那麼嚴,佛法這個佛、菩薩、阿羅漢,它是完全講修行的功夫,斷證功夫上說的,與學多少不相干,也就是去掉自性上的障礙,從這說的。

      佛告訴我們,我們迷了之後起了三種煩惱,三類的,第一個是無明煩惱,第二個是塵沙煩惱,第三個是見思煩惱,一個比一個嚴重。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只要斷見思,學行,不學也行,第二個要斷塵沙煩惱,第三個要斷無明煩惱,叫不起心不動念。我們看到中國惠能大師,這個人有本事,在一句,《金剛經》上一句話裡頭,他就有本事把無明、塵沙、見思煩惱一下就斷了,這叫頓斷、叫頓捨,放下了,同時,立刻放下。頓捨、頓悟、頓超、頓證,那是什麼?他證到什麼?他證到是佛的位次。所以《壇經》上說,這個與讀書不讀書沒關係,這是中國跟外國學習概念不一樣。佛法不重視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是什麼時候?開悟之後,沒有開悟之前不重視,開悟之後。開悟之後為什麼廣學多聞?因為你要度化眾生,眾生根性不相同,千差萬別,你都必須要知道,你才能契機。這個頓悟是契理,理,心性決定講得不錯,但是眾生不能接受,他沒有這個程度,這個時候廣學多聞。

      你看四弘誓願那個順序就很清楚。四弘誓願第一個是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在阿彌陀佛的因地法藏比丘就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法藏比丘發願度一切眾生,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這是最苦的,最值得人同情的,發這麼大的願。要怎麼度他?度他要先度自己,自己沒有度你怎麼能度人?自己要度全在「煩惱無盡誓願斷」。不斷煩惱怎麼行?煩惱就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要斷。如果你只斷見思煩惱,證阿羅漢,你只能教小學,中學、大學你就教不了。你能夠再進一步,把塵沙煩惱斷掉,你可以教中學,你還教不了大學。必須把無明煩惱也斷了,這明心見性,你才能教大學,教菩薩。沒有說學法門,只學斷煩惱。煩惱斷了是你真的成就,你開悟了。煩惱怎麼斷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一開,煩惱就斷了。所以它重視戒定慧,這是佛法專有的。

      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成佛都是走這條路子,沒有例外的,全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沒有例外的。這也就是學佛以及學中國傳統文化,持戒重要。持戒就是守規矩,持戒的目的是讓你心清淨。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這三種人的果德,阿羅漢的果德是清淨心,他真得到了,菩薩的果德是平等心,不平等不是菩薩,不清淨不是阿羅漢。佛的果德是大徹大悟,就是覺,用一個字做代表,覺就是佛,佛的意思就是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求這個。

      許許多多人不曉得,批評中國從前童蒙教學,說小孩什麼事都不懂,你給他念那些經叫他背,有什麼用?教他學得痴痴呆呆,像個小大人一樣,一點活潑都沒有了,這是現在人批評古人教學。其實古人教小孩,目的不是叫他背東西,不是叫他懂這個東西,是用這個做一種手段,叫他不要胡思亂想。小孩也會胡思亂想,天天叫他背書,他就不會胡思亂想,保護他什麼?保護他的天真爛漫,那才叫真的天真,心地清淨,保護這個。至於他背的那些東西能夠記下來,這是附帶的不是主目標,不是主目的是附帶的。附帶這個東西也很好,小時候念熟了,記在心上,讀的遍數多了,讀了幾百遍,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到老年引經據典隨手拈來不需要查資料。小的時候念不懂,到以後智慧開了,全懂了。

      所以智慧沒有開不要求懂,那個不要緊,要緊的是用這個方法把你的妄想雜念打掉,保持你的清淨心、平等心,這個東西重要。清淨平等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了,開悟才是真正目的。這種經驗、學問現在人沒有,拿著西方價值觀去批評中國古人,中國古人冤枉,中國古人這一套比西方人高明太多了,中國世世代代出聖賢君子,這個方法教出來的。今天把這個方法丟掉,聖賢君子沒有了,也就是說社會上沒有明白人了,亂了。古人有兩句話說得好,子不教,人心壞了,為什麼?全變成習性,本性沒有了,完全被障礙住了;家不齊,社會亂了,現在沒有家了,我把它改了一下,人不學,社會就亂了。古時候這學是家教出來的,現在家沒有了,沒人教了。學校裡面教的東西跟從前家教的不一樣,目的不相同,方法不一樣,所以教學的效果跟古時候差別就很大。

      這些點點滴滴都要知道、都要明瞭,才能堅定我們自己的信心。要承認自己有善根,要承認本性本善,要承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本來是佛。知道這樁事實真相,我們慚愧心會生起來,懺悔心會生起來,我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這是什麼?對不起自己。不能說對不起父母,父母不知道。所以這個經上講得好,「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不能怪他們,這已兩百年下來了,兩百年至少七、八代,一代不如一代,這歷史演變的。我們知道,要回頭,要發憤,希望我們的習性年年能夠減少,我們的本性年年能夠增長,這就好事情。佛家所說的,煩惱輕,智慧長。智慧是性德,煩惱一年比一年輕,智慧一年比一年長,從一個地方能夠覺察到,你一年比一年快樂,你是真樂。

      這個樂不是外面的刺激,與名利不相干,這種樂,《論語》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佛法裡面所說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個樂!與貧富貴賤沒有關係。真正享受到了,對世間這種富貴不去追求,只求什麼?只求生活滿意就夠了,能吃飽穿得暖,有房子遮蔽風雨,快樂無比。出家人如是,古時候在家人亦如是,不求聞達於諸侯,自己生活很簡單,種一點田地,種一點蔬菜。一家人有五畝地就能養家,他的生活就能過得去,雖不富裕過得很舒服,自給自足,過的一生非常充實。他的收穫是道德、是學問,是境界不斷向上提升。有緣教化眾生,沒有緣著書立說,流傳給後世,希望後世能遇到知己,所以他真樂。

      因此,我們於自佛不能不信。這個地方講,他們這些人,「但於自佛,不能生信」。我們今天要於自佛不能不信,學聖賢要這個學法,學佛菩薩也得這個學法,首先要建立強烈的自信心。自信心要謙虛不能傲慢,自信心要老實,自信心要真幹。「於是心是佛之旨」,他還有疑情,「是為大失」。我們看了這一句,現在學佛的人,學聖賢教育的人,這一句應該多讀讀,三遍不夠。佛說「是心是佛」,我們老祖宗說「人性本善」,這個意思是相通的,本善就是佛。我們沒有懷疑,我們努力去求恢復,從我們的習染,染是染污,習氣、染污回過頭來,把這種染污、習氣淘汰乾淨,佛家講一切放下。大智慧、大福德怎麼具體落實?我們現在終於明白了,就在這一句佛號。你每天念這句佛號,不知不覺,這叫潛通道妙,自然大智慧、大福德會現前。

      現在我們相信了,我們學了這麼多年,我們知道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功德在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第一殊勝,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你學《華嚴》、學《法華》、學《瑜伽師地論》、學《大智度論》,你一生未必能開悟。你要專心念這句佛號,心裡頭什麼都掏得乾乾淨淨,只裝一尊阿彌陀佛,一般來講,三年、五年你就開悟了。人家開悟了,看看跟這個眾生沒有緣分,什麼叫沒有緣分?你講他不聽,他不能接受,那他們就先到極樂世界去證得究竟圓滿,然後再到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方便了。他有種種不可思議的神變,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再來教化眾生,他不是不慈悲,那是真正慈悲。能力沒有具足,智慧沒有具足,教不好,我先到極樂世界成就自己,等於說到極樂世界去拿學位去。這個學位,阿彌陀佛授給你。凡聖同居土裡頭沒有學位,方便有餘土裡頭有阿羅漢的學位,實報莊嚴土裡頭有菩薩學位,到等覺的時候,會授給你佛陀的學位。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去拿學位的,拿學位的目的是為了普度眾生,圓滿我們當初的願望,「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這是不能懷疑,懷疑對我們的損失太大太大了。

      下面經文,這科題「意志猶豫」。因為他信心不足,他有猶豫。

      【故於往生清淨佛國。意志猶豫。無所專據。】

      這個話說得好!註解裡面,「《無量壽起信論》論此甚詳」,這句經文,他講得很詳細。《無量壽經起信論》,彭際清居士作的,這是個在家居士,講經教學,應該都是再來人。很年輕,他考中進士,一生沒做官,學佛、學道,今天講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都精通,很了不起。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國防部長,用現在的話,這是高幹子弟,彭際清。所以他不必要做官,家庭生活非常好,專心搞儒釋道做學問,非常成功。給《無量壽經》做了個註解,這個註解叫《起信論》。這裡頭說,這段經文,「須了佛智乃至勝智,方名真信」。把真信的定義說出來,一定要明瞭佛智,佛智就是一切種智,乃至勝智,就是前面所講的轉八識成四智。「以一切智不離自心」,這個一切智就是經上講的五種智,五種智不離自心。

      「無我,無我所」。這個我與我所,參考資料裡頭,這是《佛學大辭典》的術語。我所是我所有的略稱,自身是我,自身外面的萬物叫我所有。「有我之情者」,這情是什麼?情執,「以為自身外之事物」,皆我所有也。《肇論》裡頭有兩句話說得好,「我為萬物主,萬物為我所」。這個意思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執著身是我,執著能夠思惟想像的是我的心,身有生滅,這個能思惟想像的東西沒有生滅。這個就講的色法跟心法,身是色法,物質有生滅,心是靈性不是物質,不會隨著物質消滅。《楞嚴》對這個道理講得很清楚。色法是從心法生的,色從心生,全體是心。執著有我,這是末那識,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末那怎麼形成的?四種煩惱所生、所成就的。第一個就是我見,我見就是有我的這個念頭,這心法;有我這個念頭,跟著這個念頭生起來就有我愛,我愛是貪;有我痴,這是愚痴;有我慢,慢是傲慢,是屬於瞋恚裡頭的一分,也就是瞋恚裡頭的心,中心點,就是傲慢。所以這就是貪瞋痴,貪瞋痴叫俱生煩惱,迷的時候它就有了,迷的時候有我。

      《還源觀》上講,從一體起二用,這個二用就是宇宙依報跟正報這兩種作用,正報起來的時候就是我,換句話就是末那。可見得這貪瞋痴不好斷,與生俱來的煩惱。它的根是什麼?實際上它是性德。性德裡頭本來具足戒定慧,迷了之後,戒定慧就變成貪瞋痴。所以佛用戒定慧能對治貪瞋痴,也就是讓貪瞋痴回頭,貪瞋痴回頭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是自己性德,不是外頭來的。我們自己想想看,中國人講的這個德是不是戒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老祖宗講的。佛說的,我們今天修學歸納的綱領,三福算不算戒律?六和、三學、六度,我們也這麼簡單,很容易記,這些就是戒。能持好了,心就清淨,心就平等,清淨平等是定,清淨平等心就能生智慧。所以你不持戒,你就不能得定,沒有定就不能開智慧。但是這裡你要給它看破,看破是什麼?無我。什麼是我?身是我,我的念頭是我,除這個之外,所有一切都是我所有。我居住這地球是我所有的,這太陽系是我所有的,銀河系是我所有的,太空是我所有的。我所有,不一定是說你現在身上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不是,太大了。我所有的是依報,我是正報,這個就是賢首國師《還源觀》上的起二用。二用一個是我,一個是我所,這就把整個宇宙統統包括在其中,一樣都不漏。西方極樂世界是我所有的,阿彌陀佛是我所有的,這個世間,天堂、地獄是我所有的,統統是業力變現的。一切法不離自心,心現識變,你一定要把它看破,這全是假的。

      一切智不離自心,前面說的五種智是自己真心起用,這裡頭無我、無我所,依報、正報都是假的。真的是什麼?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真的,我跟我所都是從這變現出來的。自性能生能現,我跟我所是所生所現。能生能現,什麼都沒有,這三種現象全沒有;所生所現,有,雖有這三種現象,但是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這個一定要知道。為什麼不是真的?就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明白了,它是剎那剎那隨著波動變現的現象,每一個波動就是一個生滅。所以,世尊在楞嚴會上說這樁事情,也就是說我跟我所,我跟我所是什麼?代表一切萬物,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佛說,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了不可得就沒有,在哪裡?就在眼前,我們看到這現象,你以為存在,不是,我們眼睛看花了。我們看到是一種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真的,像我們看電影,在銀幕上看到的現象是相似相續相,我們以為它是真的。電影銀幕上的畫面,它的頻率多快?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就是二十四個畫面,我們眼看花了,以為它好像是真的。色相如是,音聲亦如是,電影裡頭的人在說話,它的頻率也是二十四分之一秒,這是我們看電影。我們現實境界,這諸位都知道,要記住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我們所看的、所聽的、所聞的、所嘗的、所接觸到的,乃至於心裡頭所念的,這個頻率統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每一個念頭都是獨立的,它產生的幻相有我、有我所,是圓滿的,整個虛空法界是圓滿的,這是事實真相,《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

      釋迦牟尼佛詳細說明這種事實真相,是在他教學二十年之後。前面給你打底子,十二年阿含,八年方等,二十年之後講般若,才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你初學給你講不相信,我們聽到之後還是半信半疑,我們得力於現代科學,現代這些量子力學家發現了。德國普朗克博士一生專門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他這一生沒有白過,中國人講,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把物質的底牌揭開了,這祕密揭開了。在他的報告當中,他說根據他的研究,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完全否定掉了。物質是什麼?物質是意念波動現象產生的幻相。大乘經上佛早就說過,色由心生,心就是念頭,色就是物質,物質現象是由念頭生的。我們看到這個科學報告才知道,這佛真高明、真了不起,三千年前他怎麼知道的?說得這麼詳細。後頭還有個結論,整個宇宙全體是心,這個心是真心,也就是自性,全體是自性。自性沒有分別,自性是一體的,自性沒有分佛的自性、眾生的自性、動物的自性、植物的自性,它是一個性,連山河大地、連虛空全是一個性。我們看到科學報告,我們也是差一點,沒有辦法悟入,這個疑情不斷。看到這個報告,無量的歡喜,幾十年的疑情破了,不再疑惑了,對釋迦牟尼佛五體投地,承認他真了不起。

      這佛在經上講,佛是用什麼方法知道的?用禪定,而且要很深的禪定,佛講八地以上。《華嚴經》上講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就是五十一種深淺不同的禪定,要到最高的第四層,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上面是妙覺,妙覺是回常寂光了,到這個層次才看見,八地以上。那是什麼樣的功夫,那個心清淨平等到極處了,這宇宙奧祕被他看穿了。今天科學家,我們知道他是用數學來推演有此可能,然後用精密儀器去觀察、去求證,最後把這個祕密揭穿。物質這樁事情,科學解釋清楚了,但是念頭發現了,不清楚。念頭今天所發現的,經上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他看到這個。這個念頭的波才起來立刻就沒有了,第二個波又起來又沒有了,頻率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這樣微細的東西被他看到,所以他看到是非常快速,現前立刻就消失掉,速度非常快速。不知道從哪來的,現在還找不到原因。我們相信再過個一、二十年,他會找到。這個找到是什麼?能量。能量是屬於自然現象,就是阿賴耶的業相,念頭是阿賴耶的轉相,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

      佛經裡頭告訴我們,阿賴耶的業相就是一念不覺,這是業相。從一念不覺裡面,就變現出第七跟第六識。執著有個身體的時候,身體就加上前五識,前五識是屬於身體,身體沒有了,前五識就沒有了。所以心相,心相就是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阿賴耶三細相。所以這個東西科學家現在發現,剛剛發現,講得不清楚。但是我們的意識能緣的境界,佛說得很清楚,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對外可以緣虛空法界。今天的物理學確實是向這兩個方向發展的,一個研究太空物理,一個研究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就是阿賴耶。科學發現,發現的人不得受用,為什麼?他沒有定功。真正從禪定裡面發現的,那個作用太大了,他有無量的神通、無量的智慧,他有自受用,他有他受用。科學家、哲學家雖發現了,他得不到受用,他所知還是很有限。這個就是科學這種方法,跟佛用的方法不一樣,佛不需要數學,不需要這些科學儀器,不需要,所以他是現量;科學家發現也是屬於現量,但是受用不一樣。

      所以一定要曉得,我跟我所都不可得,都是屬於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動所產生的。我跟我所就是《還源觀》上所說的起二用,我正報,我所依報。依報跟正報都不是真的,為什麼?剎那生滅,這個剎那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鐘裡頭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每一個生滅現象都是獨立的,與前後都不相干,所以它不是相續相,相續是相同的,它不相同。所以它相似不完全相同,叫相似相續相。這樁事情,日本江本博士實驗出來了,他用水做實驗,水結晶做實驗。他告訴我,他做了十幾萬次的實驗,沒有找到兩個圖案是完全相同的。我告訴他,你永遠找不到相同的。他問,為什麼?我告訴他這個原因,念念不相同,你怎麼會找到相同的?同樣我們對水說,「我愛你」,我前一秒鐘跟後一秒鐘的愛分量不一樣,不是完全相同的,他就明白了。他現在對佛教有興趣了,以前怕,說這個是宗教,怕人家說他是迷信。佛教不迷信,你這套東西,佛經上早就講過。

      「凡聖一如,共同此智」,這句話非常重要!凡,我們六道凡夫,十法界的凡夫,聖是諸佛如來,我們完全相同,沒有一絲毫差別。佛有這五種智,我們個個都有,只是現在怎麼樣?只是現在你不相信,你現在有障礙。這五種智,也就是《華嚴》上佛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也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的第三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這五種智,具足德行、具足相好。換句話說,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自性具足的。我們學了佛,淨業三福、三皈、五戒、六和敬、三學、六波羅蜜、普賢十願,全都是自性的性德。再說多一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是性德。他有,我們統統都有,沒有一個沒有,只是障礙障住,讓我們完全不知道,迷惑到這個程度,還自以為很聰明,還感覺得驕傲。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只有慚愧,我怎麼變成這樣子!

      所以人不要跟別人比,跟別人比你永遠不能成就。跟誰比?跟諸佛如來比,才能幫助我們提升。那人他沒有成佛,我迷他也迷,他迷得比我深,我就感到驕傲,那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嗎?這個錯了,五十步慢,百步也不快,距離很遙遠。所以一定要跟諸佛如來看齊,他是圓滿覺悟了,我們還有這麼多東西沒放下,這慚愧!看看祖師大德,他們能放得下,我為什麼放不下?章嘉大師說的,你沒看破,你看破自然就放下了。看破是什麼?了解真相。我們如果是真正把彌勒菩薩這句話常常放在心上,觀察一切人事物;也是經上講的,這個五個字好,無我、無我所,這五個字太好了,用彌勒菩薩這一句話去對照,彌勒菩薩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就是假的,這就不是真的。你看念,念成形,念是意念,形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是念頭生的。形裡面?形裡頭有識,就是有精神現象,不能把它分割,分割成物理跟心理,錯了,這就帶來很大的麻煩。

      現在量子力學家提出來,這個世間四百年的科學走上了一個誤區,這個誤區就是二分法,把它分作心理、分作物理,錯了。物理跟心理分不開,物裡頭有心,心裡頭有物,決定分不開。而且物質的基礎完全是念頭,所以提出以心控物,就是控制物質,念頭來控制物質,這是最新科學提出來的。那心能控制物質,整個科學起了大革命,以前許許多多的這些定律都會推翻了。現在稱為前衛科學,還沒有得到所有科學家的承認,他們在蒐集證據。蒐集證據特別偏重在治療,對疾病的治療,在這個裡頭找證據。找那些醫院,醫生對這個病人放棄治療,沒得救了,得的重病,告訴這個人,你存活期間大概只有一、二個月,等於說宣告死刑。這些人也無可奈何,沒有辦法了,這回家。這裡面有一些宗教徒,宗教徒自己知道活在世間不久了,他一切放下,天天做祈禱,希望死了之後神接他到天堂去。所以他不想病,也不想病好、不想病壞,他統統不想了,一天到晚都想上帝、想天堂,念頭轉變了。這一轉變,二、三個月他沒事,再到醫院檢查病沒有了,完全恢復正常了,這醫院認為是奇蹟。這種事情很多,他們這案例非常非常豐富,這就證明,念頭把你身上帶著病態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所以念頭不能念病,你想病好、想病不好,統統都是增長病,都是長病,你不是消滅病;你根本不理它,你念頭轉到上帝那裡去,轉到天堂那裡去,不想這個身體了,它就恢復健康。那個病得不到養分,我們的念頭念它,它得到養分,它增長;不理它,它沒有養分,等於說它就死掉了,這病菌就死掉了,人就恢復健康。念佛的人天天想阿彌陀佛,天天想極樂世界,什麼病都沒有了。找這個證據來支持他的理論。

      我們的意念可以改變外面的物質世界,江本博士實驗了一次,做得很成功。好像他找的是有三百多人,在琵琶湖做了一個實驗,一個小時,找了一個老和尚,九十多歲的老和尚,現在可能不在了,這個實驗在很多年前。琵琶湖一個海灣,死水,二十多年,這個水骯髒,氣味很難聞,他就選定這個地方。三百多個人,一個小時萬緣放下,就是告訴他們什麼都不要想,大家想一樁事情,「湖水乾淨了」,口裡就念這個,就念這一句「湖水乾淨了」,口念心想,不夾雜、不懷疑,就這樣念,念一個小時。三天之後這個湖水真乾淨了,氣味沒有了,保持了半年。所以我跟他講,你要能每三個月去做一次,這湖水不就永遠乾淨了嗎?真有效果!

      你明白這個道理,現在很多災害,地震、海嘯,這個很多所謂自然災害,不是的,它都是物質現象,風災、水災都可以用意念把它化解。科學家說過一句話,意念的能量,他說大到什麼程度?可以讓太空當中的星球改變軌道,有這麼大的能量。這個事情佛說過,大小乘經典都講過,「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把心的念頭集中在一個地方,這個能量太大了,辦什麼都成功。我們今天念頭就像光一樣,往四面八方發射,不集中,所以能量你看不到。像光四面八方發射,一張紙都把它遮住,它都透不過。如果這個光集中起來變成激光,鋼板都能穿過。這是光,有這麼大的力量,那個念的力量比光可大多了。

      所以對於二0一二馬雅的災難預言,美國布萊登博士說,如果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些災難統統可以化解,而且地球會愈來愈好。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沒聽說極樂世界有一點災難,極樂世界人心好,沒有邪念。為什麼?阿彌陀佛天天在教,大家天天在學,所聞的是純正之法,所以那個世界就好,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這個地球不例外,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但是我們今天世界人心是什麼?貪瞋痴慢疑;幹的是什麼?殺盜淫妄,什麼災難都來了。左丘明告訴我們,這《左傳》上一句話,「人棄常則妖興」。常是五常,五常不要了,人就變成妖魔鬼怪。今天是不是這樣的?我們冷靜去觀察,仁義禮智信,今天的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五個字都沒有了。那左丘明說,人不像人,人都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居的地方,那就是無窮的災變,沒有止境的災變。

      我們回過頭來,我們把仁義禮智信再恢復過來,每個人都把五個字具足,災難自然沒有了。所以湯恩比為什麼說孔孟學說能救世界。孔孟學說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你們想想這個東西能不能救?真能救!大乘佛法,就是我們淨宗提出來的這五個科目,三福(淨業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學(戒定慧)、六度、普賢十願,我們就五個科目,很好記!能不能救世界?能救,我們一點都不懷疑。從哪裡做起?記住,從我自己做起。我自己做起,我自己先救了,我才能救人。不從我自己做起,到災難來了自己不能得度,這就錯了。從我做起,從我心做起。

      所以這一類的眾生,他對於自己善根有懷疑,很多。我初學佛的時候,我有個同事,他的太太跟我同年,我學佛了,我勸她學佛,她不敢,她不敢進佛的大殿。我說為什麼,她造的業太多了,沒有臉見佛面。這個人能不能學佛?能。為什麼?她有良心,她知道羞恥,只要她一回頭,她就能得度。但是她懷疑,自己造重業不敢學佛。她不知道。這經上講得很好,五逆十惡,毀謗佛法,只要能夠認錯,只要能夠懺悔後不再造,妳念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還是攝受妳,他還是來接引妳。這些道理講給她聽,她明瞭佛的心量太大了,不會計較妳這些過失。妳迷惑沒有人教妳,犯的這些過失,佛不計較。只要妳聽聞正法,只要妳肯回頭,經上講的五逆十惡,臨命終時,十念必生。我們相信阿彌陀佛願願都是真實,沒有一願是假的,所以求生淨土不難。

      這本經書太好了!這本書能救世尊末法九千年一切眾生,確確實實末法一切眾生決定因此而得度。我們先做個榜樣給別人看,人家就更相信了。所貴的,經上教訓要做到,要認真把它做到,你愈做到愈快樂、愈歡喜。不會說我做的時候會有難處,不會,愈做愈快樂,法喜充滿,真正是常生歡喜心。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