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淨土大經科註

    第344集

    共578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1年9月21日啟講,2012年10月21日圓滿。

    黃念祖老居士集註,集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註解一百一十種,有緣遇到太希有了。開講第二遍,把我作的科判會進去,《淨土大經科註》。很詳細,我參考了慈舟老法師的科判。看經文、註解,段落層次更明白,從章法結構就能看到思想體系。無論出家在家,講解這部經,學習這部經,信行不退。一向專念是行,發菩提心是信,願生淨土,老實念佛不退轉,即得授記。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四集)  2012/5/1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五十四頁第一行,從最後一句看起:

      『神通自在』。「神通無礙也。如經云: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等也」,像這一類都是說神通自在。掌中能持一切世界,我們現在明白了,終於把這個疑惑化解了。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在自性裡頭沒有時間,就是沒有過去未來;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十方,沒有距離,沒有遠近。心性就在現前,就在當下,心性所現的無量無邊境界也就在當下。時間的概念、空間的概念,是眾生迷失自性以後才發生的現象,其實都是假的。大乘經教裡頭常說,「須彌納芥子」,這個好懂,須彌山大,芥菜子小,不成問題,可是「芥子納須彌」,這就不懂了,芥菜子沒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它怎麼會在這裡頭?實際上這些事情都在我們身上發現,我們眼睛的瞳孔很小,能夠把整個世界東西都收攝進去,像照相機一樣,全照在裡頭。瞳孔還算是大的,佛經上給我們講的一微塵,這是物質現象最小的,科學家叫它做微中子,這裡面能不能容納一切世界?能。為什麼?這一點,它是自性,性德是圓滿的,不能分割的。這個現象也被今天科學家發現了,他們稱之為全息。任何一個物體都包容遍法界虛空界,何況手掌?手掌很大。

      一微塵裡面有虛空法界,這種能量每個人都有。微塵裡面的法界跟外面法界一樣大,法界沒有縮小,微塵沒有放大。微塵裡頭有法界,法界裡頭有微塵,微塵裡頭又有法界,重重無盡,這一點科學家沒見到,佛在經上講到。重重無盡也很難懂,過去賢首國師在《華嚴經》講到這個境界,當時皇上聽不懂。賢首國師請皇帝在這個殿的旁邊建一個八角亭,很快亭子建好了,賢首國師說把八角亭八面,每一面安一面鏡子,上下也安鏡子,這就十面鏡子,安好了請皇帝到亭子當中一站,馬上就知道了,重重無盡。你看鏡子裡面的身體無有窮盡,鏡子對照起來就沒有窮盡,皇上馬上就明白了。自性有這個能力,這能力是本能。所以告訴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要是真正搞懂、搞明白了,不費事,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法,一法都不漏,全在裡頭。持這一句名號就是持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法,一切諸佛所說的總持,是真的不是假的。

      現在人很聰明,發明晶片,電腦上用的,小指甲這麼大一塊晶片,裡面包容一部《大藏經》。《四庫全書》還不行,《四庫全書》聽說有十幾片。佛的自性,肉眼看不見的一點點小的物體,它能包容整個宇宙,我們科學跟佛法比還差很遠。整個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剎土全在其中,神通自在。佛告訴我們,這是性德圓滿的現前。性德是一切眾生統統有的,沒有一個沒有,這本能,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在你自性裡頭。所以佛法叫內學,你向內學,不要向外學,外面學不到,外面學得很辛苦,得到東西很少,而且不實在;向內學,內裡面無盡寶藏,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遍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統統是自性變現的。自性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這才叫寶,真正是寶。

      經上所說的全是自性所流的,人人平等,阿彌陀佛不比我們多一樣,我們跟阿彌陀佛也不比他少一樣,不增不減。他障礙去掉,得其受用;我們障礙沒除掉,不得受用。科學家、哲學家盡畢生的心力去探討、去研究、去觀察,也看到了,不得受用。為什麼不得受用?障礙沒放下。他今天能看到是藉科學儀器,佛能夠看到不用科學儀器,用自己的清淨心,把心裡面那些障礙拿掉。什麼是障礙?起心動念是障礙,分別執著是障礙,煩惱習氣是障礙。只要把這些障礙除掉,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你就見到了。

      除障礙這個事情一定靠自己,別人幫不上忙。障礙從哪裡來的?一念不覺來的。一念不覺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幫不上忙。別人,你求別人幫忙,別人問你,你把一念不覺拿來給我,我幫你。不就跟達摩祖師問慧可一樣!慧可是心不安,達摩祖師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那是一個念頭,沒有現相。慧可聽到達摩祖師這一問就呆了,回過頭來找心,心在哪裡找不到。回答一句話,「我覓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我心在哪裡。達摩祖師點這一句話點醒了,「與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他這樣就開悟了。這一悟全通了,智慧、德相、神通全現前了,達摩祖師就把衣缽傳給他,這第二代祖。

      慧可聽這句話開悟了,我們聽到這句話有沒有開悟?為什麼不開悟?沒放下。慧可聽到這句話,一下就把念頭斷掉了。念頭斷掉是什麼樣子?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究竟圓滿,這個境界跟惠能大師所說的完全相同。見性,性是什麼樣子?性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這是真心,真心從來沒有不安過,那個不安是你的妄心、妄想,以為你不安,實際上沒這回事情,假的,一句話點醒了。我們是一千句、一萬句都點不醒,為什麼?老執著!什麼叫根利?幾句話點醒了那根利的人。千言萬語點不醒的人,這糊塗人、凡夫。這些理我們懂得了,懂得怎麼修?放下。從哪裡放下?從日常生活當中放下,從工作裡頭放下。工作照做,不要放在心上,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最怕的是你放在心上,這個麻煩就大了。你把這些假相放在心上,這叫凡夫,不放在心上,你是菩薩、你就是佛,佛跟菩薩不同的地方就這樣的。凡夫的心是垃圾桶,什麼玩意都往裡頭放;佛菩薩的心乾乾淨淨,裡頭什麼都沒有。佛菩薩自行化他,不放在心上,本事就在此地。不放在心上,他永遠用的是真心,我們這個心裡面東西太多了,所用的心是妄心、是雜亂心、是垢穢心,這骯髒的東西。

      這些雜亂、這些骯髒東西是不是真有?不是,說骯髒、說雜亂都是比喻。為什麼說它沒有?它沒有形相,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也不是念頭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覓之了不可得」,這就是慧可的話。達摩祖師叫他把心拿出來給他安,覓之了不可得。有沒有?有,真心、妄心都不可得,還有個真心、妄心,開不了悟。妄心全是假相,假相就是無相,真心是無相。無相還是無相,假相也是無相,所以它兩個可以平等,劃等號,真妄不二,全妄即真,全真即妄。這是佛菩薩把事實真相圓滿的為我們顯示出來,我們聽不懂,聽了很迷惑,那就叫業障、叫罪障,罪業障礙著你。罪孽也沒有形相,所以你把罪孽找過來、拿出來,我替你消業障,覓業障了不可得,業障不就消完了嗎?由此可知,凡聖總在迷悟之間,一念悟,成聖了;一念迷,做凡夫,沒有先後,沒有此界他方,全在當下。

      一遍不入沒關係,這個經上會給我們講千遍萬遍,一次一次重複,慢慢就有一點體會,再進一步就有指望,這就叫長時薰修。可是長時薰修要跟一門深入相應,效果就卓著,效果會提前;如果不能跟一門深入相應,效果就不大,時間要很長。最後真正見性還是要歸到一門,像一間房間有三個門,你要進入這個房間只能走一個門,不能三個門同時進去,所以到最後還是一門深入。因此八萬四千法門,佛菩薩教導我們學一門,不騙我們。真正肯學一門的人,聽話的人,叫上上根人;同時學很多的人是業障深重的人,不聽話,迷惑很重的人。我們也都是過來人,都從很重的迷惑慢慢覺悟,六十年的時間慢慢歸到一,回歸到一樣。

      我們再看這最後的一段,「又《觀經》中詳明上輩之三品。茲節錄嘉祥《義疏》」。嘉祥大師《無量壽經》的註解叫《無量壽經義疏》,淨影大師的註解也叫《義疏》,所以上面必須把名字說清楚,這是嘉祥的《義疏》,不是慧遠的。「第一謂上品上生。發菩提心,修行經七日」,《彌陀經》上說的一日到七日,「則生彼國」,往生到極樂世界,見到了阿彌陀佛,「見彼佛身,聞說妙法」,聽佛說法,「則悟無生法忍」,一聽他就開悟了,就證得無生法忍。什麼叫無生法忍?法是一切法,就是常講的萬法,一切法。無生就是告訴你一切法本來不生。忍在此地當作肯定、承認、接受,佛說這個話我完全明白,真正見到了一切法不生不滅。如果一切法真的沒有生滅,說一切法不生不滅,那不叫廢話嗎?毫無意義。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你說它不生不滅不廢話!那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生滅即是不生滅,生滅跟不生滅是一回事情,不是兩回事情,這叫無生法忍。七地菩薩證得的,下品,八地菩薩中品,九地菩薩上品,無生法忍分上中下三品,《仁王經》上有說。

      科學家也證得了,他證得不得受用,菩薩證得了得受用。什麼原因?科學家證得是從精密儀器裡頭看到的,佛菩薩證得是從禪定當中見到的,不要用儀器,禪定當中見到的是真見到。科學家用儀器上看到現象,不知道其所以然,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為什麼是這個現象不知道。七地菩薩他見到的時候知道當然,也知道它所以然,所以他得受用。這是佛法比科學高明的地方,就是科學著相,佛法不著相。我們今天得科學的幫助,真的不懷疑了,相信,佛法跟科學能對上號了。這是上一代的那些老和尚、老修行人沒有這個福分,沒有看到今天科學報告,因為這個報告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三十年以前沒有。我們從這個報告出來,你看,經過三十年我們才聽到,聽到對它才產生興趣,三十年前聽到了我們不懂,聽不懂。

      什麼叫生滅即是不生滅?我們用最淺顯的例子,這個例子是我們大家熟悉的,電影。這電影幻燈片,我以前年輕的時候玩過這個東西,自己拍攝電影。我有一套完整的機器,有沖洗底片、有剪接,這玩意我都會搞,八釐米的這個電影。我們在外面買這個膠捲,這一捲四分鐘,一捲帶子拍四分鐘,一秒鐘二十四張,十秒鐘二百四十張,它是論秒算的。所以從前拍一捲東西我們回來看,大概看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要十幾捲,所以回來要剪接。你看放在銀幕上,我們看這個電影,銀幕上的畫面就是生滅就是不生滅,不生滅就是生滅,從底片上看不生滅,畫面上有生滅,從畫面上看生滅就是不生滅。這把真相顯示出來了,在沒有這些東西的時候很難講,很不好懂。生滅就是不生滅,不生滅就是生滅,那會是什麼?假的,不是真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你要在這些現相上當真,你不叫自找苦吃?你為什麼會這樣子?迷而不覺。所以你要曉得這個東西,你順境快樂,逆境也快樂,善緣快樂,惡緣也快樂,沒有一樣不快樂。為什麼?你看穿了,你完全了解事實真相。

      回過頭來再看看芸芸眾生,苦得這個樣子,為什麼?迷!這才曉得釋迦牟尼佛的偉大處。佛知道,苦從哪裡來?從迷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覺來的,明白就快樂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用什麼手段?教學。講清楚、講明白,讓你覺悟,你就永遠離苦得樂。釋迦牟尼佛這個布施還得了!所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為人說四句偈,這個人會開悟;大千世界七寶去布施給他,他不會開悟。不會開悟,他就出不了六道輪迴;開悟了,他就有機會出離六道輪迴。開悟了的人,如果對於這些人天的樂事沒有留戀,他就脫離六道輪迴;人天的樂事他還有一點念頭,他就出不了。這個道理很深、很廣。為什麼學佛學得很久,功夫好像挺不錯,學得都很如法,最後他變節了,那什麼原因?對於世出世間的勝事,就是他所喜歡的事他沒放下。中國古人所說高名厚利,你動不動心?現在有人請你去當個部長,你會不會動心?一動心就完了。現在給你厚利,給你一千萬美金、一千億美金,你動不動心?一動心就完了。這些事情,古今中外統統有。所以這個悟要證悟,證悟不會退轉,解悟不行,很容易退轉。

      我們學佛,要在這一生當中保持著不退轉,只有一個方法,一天都不能離開經典。三天離開經典保不住了,外面的誘惑力量太大了,你保不住。天天讀經,天天聽佛菩薩勸告,這才保持著不退轉。修得再好,如果說是兩個月、三個月不聽經,他就非常脆弱,就很容易退轉,很容易走上邪道。如果諸位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今天佛法為什麼衰到這個樣子,大家不讀經、不講經,佛法就滅了。今天有形式,實質上,實質上是滅了。佛弟子滅佛法,他將來往哪裡去?這大家心裡都有數。佛弟子要興佛法,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榜樣,就得跟他學,學得跟他一樣,佛法就興起來了。

      我這一生感激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不教我我不知道,他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聽話,我真幹。老人告訴我,真正發心幹這樁事情,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我聽了很歡喜,我這一生穿衣吃飯不管了,佛菩薩照顧,不操這個心了。一生佛菩薩照顧,我操什麼心?我要操心,佛菩薩不照顧了。還是不操心的好,一切佛菩薩照顧,一切佛菩薩安排。順境,佛菩薩安排,逆境也是佛菩薩安排,要禁得起磨鍊。順境裡頭磨鍊你不生貪戀,逆境裡頭不生瞋恚,無論什麼環境,讓你保持清淨平等覺,這叫功德,這叫真修行。每天不能離開經教,自己學習經教,把自己所學習到的落實在工作、在生活,我全用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無論在家出家,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全是菩薩,真學佛!如果我們從事教學的行業,這就做老師,出家人就是這個行業,教學。在家人也可以發心教學,那是他自己發心的,出家人一定要教學,是你的本分。你發心出家就是要發心教學,你不發心教學,你出家就錯了,那出家就是造業。

      釋迦牟尼佛示現出家,四十九年教學,沒有一天中斷,這做樣子做給我們看,我們看到了。所有行業當中教學最重要,為什麼?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的手段是教學。教學第一個目標,幫助他斷疑生信,這是第一個目標。有了信心,進入第二個目標,幫助他破迷開悟,就離苦得樂。這是真的,一點不假。最後一個目標,是幫助他念佛求生淨土,圓成佛道。佛門教學三個目標,這叫學佛。佛法純粹是教育,道道地地是教育,今天社會上對佛教產生這麼大的誤會,誤會不能怪他,誤會怪佛弟子把佛法糟蹋掉了,不教學就糟蹋掉了。

      佛教本來是最高尚的教育、最神聖的教育,怎麼會變成迷信、宗教?誰要負這個責任?唐太宗說的也有道理,他說慈禧太后要負這個責任,慈禧太后是敗壞佛教的始作俑者,從她開始。中國歷代帝王、國家領導人,沒有不尊重佛陀教育的,都皈依三寶,為佛門的弟子,護持佛法。只有慈禧太后自封為老佛爺,把佛菩薩都放在兩邊,她當中坐上。這個頭帶得不好,讓社會大眾看到什麼?對佛教生起懷疑,從前那種尊重的心、誠敬的心淡薄了,一代比一代淡薄,一代比一代距離遙遠,所以到現在佛就沒有了,只看到佛的軀殼,佛的真身沒有了。真身是什麼?戒定慧三學。戒定是佛身,智慧是靈魂,沒有了。

      今天我們走的是正路,被人趕出佛門,到處流浪,我們也不怪任何人,為什麼?丟掉兩百年了,七、八代了。所以不能怪罪任何一個人,不是他的過。唐太宗說的話沒錯,過失,追它的根源,慈禧太后。所以我們想像當中,慈禧太后福報大,當上皇太后,文化水平應該不高,她相信迷信。在她之前,清朝朝廷遇到難解決的問題,都向儒釋道這些大德們請教,聽他們的話,慈禧太后把這個制度廢除了,宮廷裡頭不講經、不教學,幹什麼?扶鸞,駕乩扶鸞,國家大事請鬼神來決定。清朝亡了,滅亡在這裡,聽鬼神不聽聖賢,不聽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聽。這些事情,章嘉大師告訴我的。章嘉在清朝是國師,歷代的章嘉大師多半住在北京,北京有他的辦事處,皇帝跟他見面的機會最多。另外三個國師,都封了國師,不常在北京,常住北京是他,另外三個,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他們是師兄弟,一個人管一個教區,哲布尊丹巴外蒙,章嘉是內蒙,達賴是前藏,班禪是後藏,他們四個人都是宗喀巴大師的學生。只要離開經教就沒有辦法。

      章嘉大師著作非常豐富,全是用藏文寫的,他告訴我,大概有五、六百萬文字,在抗戰戰亂當中全部丟掉了,這是他一生最痛心的事情。到台灣之後,年歲大了,體力不夠,不能再寫。在台灣也沒有人跟他學,我跟他三年,學了一點皮毛。以後跟李老師,這才深入經藏,明白了、知道了,曉得自己使命很重,怎樣把佛教傳下去,讓它不至於斷滅,一個傳一個都行。像達摩祖師到中國,一個傳一個,傳到第六代才是惠能大師,惠能手上把禪宗發揚光大,普遍全國,前面五代都是單傳。我們今天很清楚,佛法在這個時期靠單傳,也是要二、三百年才能真正復興,我們這代能看到,不可能的事情,決定做不到。我們這代能夠傳上三、五個就不錯了,只要佛法的慧命能夠不斷,就會有再興旺的一天。末法九千年有興有衰,這是正常現象,遇到那真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緣,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遇不到,遇到了也不會成就,你沒有辦法堅持下去,他會變節。所以這個上品上生的,上品上生是遠行地的菩薩,七地以上,最低是七地菩薩。

      「第二,上品中生。不必讀誦大乘經。但善解義理,深信因果,不謗大乘。此功德願生彼國,即得往生彼國七寶池中大蓮華中。經一宿則開」,花開,「經一小劫,得無生法忍。此亦是七地無生」。上品上生,七地菩薩,上品中生也是七地菩薩。這裡頭告訴我們一個信息,每一品當中有很多等級,不是整齊的。像我們在學校念書,同一班,同一個班級,考試還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不等。這就告訴我們,極樂世界品級無量,一品當中有很多級,高下不同。七地好像是同個年級,上品上生第一名,上品中生第二名,不一樣。所以經文裡頭很多信息,我們細心去體會。這個地方是講不必讀誦大乘經,但是要善解義理,對於大乘經通達明瞭,而不是天天用這個來讀誦,做課誦。

      「深信因果,不謗大乘」,這八個字非常重要。深信因果很難,信因果已經不容易了,深信真不容易。深信是沒有疑惑,當然不會毀謗大乘。這個不謗大乘意思也很深,對於佛說所有大乘教都能夠尊重,都能夠讚歎、禮敬。像善財童子一樣,我不學他,我對他讚歎,有別人學,我看到歡喜。為什麼?每個人根性不一樣。法門要契合自己的根性容易成就,不適合自己的根性,學得很困難。根性從哪來?肯定是過去生中曾經學過,現在遇到了,特別有緣、歡喜,就很容易學。如果過去沒有學過,突然接觸,非常生澀,學起來很難,想學也有一定的難度,這就是過去生中沒學過。現在一般學佛的人,大概對念佛最容易;換句話說,過去生中曾經學過,學得不夠深,所以在這一生當中還半信半疑,不是真正有信心。達到深信,這個人決定往生。

      真正深信的人,因為深信他不懷疑,深信怎麼樣?就一門,其他全放下。不但其他的法門放下,就是佛法也要捨。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世間一切法也放下,全不放在心上,一天到晚,二六時中,放在心上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人在世間會是一切學佛人最好的榜樣,為什麼?身心健康。他不管有什麼毛病不需要治,自然就好了,而且很快,一般不會超過三個月。徹底放下,阿彌陀佛威神統統加上,他統統能吸收、能接受,半信半疑加不上。特別是年歲大了,身體不好,總是要求醫生、求藥、求治療,佛也相信,醫生也相信,藥物也相信,他相信得很多,不是深信,所以一生還是受業力支配,業力支配苦!

      我在台中,李老師教我把業力放下,用願力來過生活,願力比業力大,超過業力就管用。老師這個方法好!所以心量要擴大,心量慢慢擴大,自己就沒有了。不要讓自己身包了一個小心,希望小心擴大,能把這個身體融化掉。這個方法、理念非常之好,我們真的要把它學會。住在這個世間,幫助佛法延續慧命,也幫助自己健康長壽。要健康長壽為什麼?提升自己的境界,不為別的。這個地方提升自己境界,往生之後就是增高品位,我搞這個,這個帶得去的。世間名聞利養一樣都帶不走,不要在這上操心,在這上操心錯了。

      上品中生的,生到極樂世界,蓮花經過一宿,就是一夜,就開了。上品上生的到那個地方就開了,當時就開了,上品中生經一夜,一宿。在那裡,經一小劫才能得無生法忍。上品上生的確高,修行的時間不長,發菩提心修行七天。菩提心,真信、真願,完全用的真誠心。我們要明瞭,不是說我念佛修行我用真誠心,我待人接物就不用真誠心,那就錯了。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全用真誠心,這是菩提心真發了,沒有一絲毫虛假,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個人打一個佛七就能往生。像宋朝瑩珂法師,他念三天三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還有十年壽命,他十年壽命不要了,阿彌陀佛就接他走了。這是我們的榜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你就做出來了,不能有絲毫夾雜。身心統統交給阿彌陀佛,現在人講付託給阿彌陀佛,由阿彌陀佛做主,自己什麼都不要理會。這佛在經上講的,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決定不是假的。上品中生,我們常常聽經,意思聽懂了,不必讀誦這些經典,一句名號念到底。如果是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從中生提升到上生,這都是上品。

      我們繼續看下面文,「前上品見佛聞法,則得無生。今中品經一小劫得無生也。第三,上品下生。此人亦信因果,不謗大乘。彼國華中一日一夜乃開。復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這是上品下生的,這都屬於上輩,上中下三輩上輩。上品下生,這個人信因果,不謗大乘,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生到極樂世界一天一夜蓮花才開。上面這個一宿就是一個晚上,上品中生,蓮花經一個晚上就花開。上品下生的是一天一夜花才開,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歡喜地是初地。「今下品得初地無生,故知前上品是七地無生」,這個無生是無生法忍,《觀經》上佛說的。

      「又《彌陀疏鈔》」,蓮池大師講的,「更謂上上品往生中,最上者可至八地」。「《鈔》云」,《疏》跟《鈔》都是蓮池大師作的,《鈔》云,「則上上品中,從一地以至八地,已容多品,餘可知矣」,由這個地方可以證知,往生的人,他所得到的智慧勇猛,神通無礙,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而這種智慧神通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只是看你把障礙除掉多少。障礙除多少,跟你的信心、願心深度有一定的關係,障礙除得多,信願的深度就增長;障礙除得少,信心的深度就淺,所以淺深也有很多等級。後面這一句是念老的話,「可見上輩往生,見佛聞法,即悟無生,可登八地」。八地就不得了,同佛知見。八地菩薩能見到阿賴耶,八地菩薩能見到常寂光,雖然沒有契入,見到了,在宗門裡面講了了見性,清清楚楚的明心見性。初見性的人,那個明明了了好像在煙霧當中看風景一樣,有一層煙霧;真看到了,但是有煙霧,這個煙霧實際上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

      我們看下面這一節經文,「舉德以勸」,這分兩段,第一段「舉德」。

      【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者。】

      有這個心的人很多,我們都想見,誰不想見阿彌陀佛!能見得到嗎?能,至誠就能感通。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此指現在以及當來一切眾生」。現在是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當來包括我們這些人,以及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末法還有九千年,也就是包括九千年以後的這些眾生。「欲於當世」,在我們有生之年,「親自眼見阿彌陀佛」。念老也集不少的經文,讓我們明瞭這樁事情。「《觀經》謂上品上生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數量之多,不可思議,「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這段經文是說明上品上生的人,這個是現前見佛。臨命終時他還沒斷氣,他還很清楚,看到這些景觀。所以這是屬於今世現前見佛。上品上生的人這樣殊勝,一點都不迷惑、都不顛倒,臨終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還會把所見到這個境界告訴大家。那我們就曉得,東晉廬山慧遠大師,臨終見佛來接引,就跟這個講的一模一樣,我們就知道遠公大師上品上生。可是大師告訴我們,這樣的境界,他在過去曾經見過三次。在什麼時候見到的?念佛止靜的時候,念佛大家坐下來,止靜的時候見到的。從來沒有給人說過,往生的時候才告訴大家,這第四次了,佛來接引我,我要走了,跟大家告辭。跟大家宣布,往生他看到的境界,就跟這說的一樣。而且還告訴大家,蓮社裡面早往生的,比他早往生的這些同參道友,有出家、在家的,都在阿彌陀佛的身旁,一起來接他往生,他把一個一個名字都說出來。這不是假的,我們要相信,諦信不疑。真正建立信心,功德無量無邊。

      我們再看《觀經》上說的上品中生,「命欲終時」,欲終,還沒終,那口氣還沒斷,「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西方極樂世界建立到現在十劫了,這十劫當中,往生的人不計其數,裡面有沒有我們過去生中的父母、兄弟、姐妹、老師、同學,這些有緣人?給諸位說,肯定很多。他們比我們用功,早往生了,我們也學這個法門,功夫比不上他們;也就是說,我們對於這個世間的情執沒有完全放下,受這些累贅,一直到今天,又遇到這個法門。一定要提高警覺,高度的警覺,把這些包袱、把這些累贅統統放下,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一生就有指望。

      往生淨土,需不需要要求這些品位?不必要。學蕅益大師,有人問他老人家,將來你往生,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足了?蕅益大師說,我能夠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足了。說明什麼?對這些品位也不計較。為什麼?不是真的。極樂世界那也是過渡,到那邊成佛,成佛之後極樂世界就沒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經上沒有說極樂世界除外,沒講這個;沒有講這個,當然極樂世界也包括在其中。

      這個我們現在搞清楚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現在住的這個地球,是什麼原因變現的?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這個東西變現的,統統具足。佛告訴我們,這三大類的煩惱,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我們能把見思煩惱斷掉,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沒有了就好像作夢一樣醒過來,六道不見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是淨土,六道是穢土,穢土不見了,淨土現前。如果再能夠把分別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四聖法界就沒有了。還是一場夢,夢醒了,那是什麼境界?就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也叫一真法界,為什麼叫一真?十法界裡面全是生滅相續的現象,也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十法界全是這樣,所以它不是真的。完全像我們看電影,銀幕上是一個一個攪和在一起,讓我們看到這個東西。如果只有一張底片,這一張底片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有感覺,好像在這銀幕上,一個閃光立刻就沒有。知道,有一個閃光,有沒有看見什麼東西?沒看清楚,會是這個現象。如果說一千六百兆分之一在你面前閃光,你感覺都沒有,它太快了,你還沒有感覺到已經過去了。所以這叫什麼?生滅的現象,生滅現象全是假的。

      那實報土,實報土沒有生滅現象,所以人是無量壽,壽命很長,永遠年輕,他不老,他是化身,沒有生老病死。那一邊的現象,它不是波動現象,它是定的,它沒有波動。沒有波動,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常住的,樹永遠是綠的,你看就是這個樣子,看幾十年、幾千年、幾萬年也是這個樣子,沒變。人也沒變,永遠是年輕,無量壽命他年輕,為什麼?他不用阿賴耶。所有現象,阿賴耶在變,這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動是阿賴耶。到極樂世界之後,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識成智,所以那個境界跟阿賴耶沒關係,脫離了。所以那個世界沒有波動現象,沒有波動現象就是自性現出來的,心現,沒有識變。十法界莊嚴,它裡頭有阿賴耶識,阿賴耶在起變化;一真法界裡頭沒有阿賴耶,所以它沒有變化。這個境界出現了,這叫一真法界。可是一真法界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變現的。無始無明習氣不礙事,造成什麼障礙?就造成回到自性的障礙,除這個之外它什麼障礙也沒有,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它的作用跟常寂光裡面諸佛如來沒有兩樣,只是他回不到常寂光;他對於常寂光很清楚,就是回不去,必須無明習氣斷盡,他就回到寂光土。

      無始無明習氣斷盡,就是妙覺如來,他不是菩薩,他是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個時候實報土沒有了。所以實報土你看有生有滅,沒有改變。它不見了,現前的是什麼?現前的是常寂光,常寂光不生不滅。進入常寂光,三種現象自然消失,沒有物質現象,沒有起心動念的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身體,身體就是跟常寂光融合成一體;心,心也融成一體,全是光明。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我們這統統在,你就是見不到。為什麼?它沒有現象,你見不到,你能夠見到的是有現象的。有現象的是從阿賴耶變現的,沒有現象的不是從阿賴耶變的。所以我們凡夫,六根的能力只能緣阿賴耶,非阿賴耶的你決定緣不到。非阿賴耶的是自性,緣不到自性;緣到自性,這究竟圓滿的佛果。

      這個事情,我們在初學佛的三、四十年前都搞不清楚,對這個經、註解,怎麼去研究它都還是一片模糊,搞不清楚。所以我們感謝佛菩薩,能把壽命延長。延長什麼好處?把這個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東西搞清楚、搞明白,深信才出現。真信,真求往生,這個念頭堅定,不可能再改變,什麼力量都改變不了,我搞清楚、搞明白了。對於世間、出世間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這是無量的歡喜,法喜充滿從這來的,常生歡喜心也是從這來的,真的歡喜。這真是難事,這個東西,所謂是宇宙的奧祕。

      把極樂世界也搞清楚了,極樂世界的殊勝、特別,雖有四土,它四土融在一起,在極樂世界分不開,在其他的世界清清楚楚。極樂世界是什麼?好像四杯水融在一起,調和在一起,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生凡聖同居土也等於生方便土、生實報土、生寂光土。除常寂光之外,下面這個三土你簡直沒有辦法分別。常寂光也是圓融在一起,我們不容易覺察它。這個三土融合在一起,一點分別都沒有。所以蕅益大師才示現教導我們,只求往生,只需念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處事待人接物皆從真實心中作,往生品位自然高,操這個心幹什麼?操這個心就是妄想、就是雜念、就是障礙,這個念頭也要放棄。就是真信、真願,我真正念佛求生淨土,其他的什麼都不放在心上。遇到有緣,對眾生有大利益,我們幹,不是不幹,幹了怎麼樣?不放在心上,還是一向專念。如果做了放在心上,那就不是一向,那就成障礙了。再好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做了等於沒有做,想都不去想它,這才符合經上所講的一向專念。

      上中品往生的現相也是無比殊勝莊嚴,上品中生,西方三聖,無量大眾眷屬圍繞,來迎接,「持紫金臺」,上生金剛台,中生紫金台。菩薩讚歎往生的人,「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佛跟大眾來迎接他。「與千化佛一時授手」,你看佛來接引,多少佛一起來?千佛,統統是化身佛,每一個佛都伸出手來接引他。「行者自見坐紫金臺」,他自己看到,「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速度快,立刻就往生了。十萬億佛國土,才動念頭人已經到了,這是神通自在,這就得阿彌陀佛的加持。

      我們看下面這一段,「又上品下生者,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前面上品中生千佛,上品上生無數化佛,中生千佛,下生五百佛。「與諸菩薩,持金蓮華,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這個往生的人見到了,「即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在蓮花裡面,蓮花就合起來了,「隨世尊後」,這個世尊是阿彌陀佛,跟在阿彌陀佛後面,「即得往生七寶池中」。這是上品下生。

      在這個地方經文很清楚,這裡面差別的,蓮花不一樣,上上品往生金剛台,上中品往生紫金台,上下品往生金蓮花,這是不一樣的地方。來接引的佛,阿彌陀佛跟無數化佛,這是上上品往生;上中品往生千佛,跟著佛來接引;上品下生,五百尊佛。這些現象是阿彌陀佛本願的功德成就,也是修行人自己信願行功德成就之感,佛有應,感應道交,現的這個現象。在三經裡面,《觀經》講得最清楚。

      我們往生,善導大師說得非常好,三輩九品皆為凡夫,不是為聖人;換句話說,九品往生我們自己都可以爭取。蕅益大師教給我們的方法,教給我們這個意念,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滿足了。他是不是下下品?下下品就是上上品。為什麼?他心清淨、心平等,他沒有好勝,要爭品位的念頭,這才是真正上上品。我還想有爭位置,你那個爭的念頭還沒斷,你爭不到。不爭就上去了,一爭就下來了,這是一個平常的道理,所以用不著競爭。佛對於修定還特別讚歎無諍三昧,這個品位是最高。

      所以上上即是下下,下下即是上上。我們今天看到念佛的老太婆,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什麼都不知道,我看那種人都是上上品往生。上一次開利法師告訴我,實際禪寺有三、四個,我說那是寶,有這種寶在這個地方,那個地方不遭災難。那是什麼?那是真修行人,那是大成就人,不是普通人,你不要小看他。看他痴痴呆呆的什麼都不懂,上上乘人,對他要尊敬、要讚歎,要向他學習。他心裡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就是一句佛號,我們比不上他,自己一定要知道。好,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