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淨土大經科註

    第575集

    共578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1年9月21日啟講,2012年10月21日圓滿。

    黃念祖老居士集註,集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註解一百一十種,有緣遇到太希有了。開講第二遍,把我作的科判會進去,《淨土大經科註》。很詳細,我參考了慈舟老法師的科判。看經文、註解,段落層次更明白,從章法結構就能看到思想體系。無論出家在家,講解這部經,學習這部經,信行不退。一向專念是行,發菩提心是信,願生淨土,老實念佛不退轉,即得授記。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七五集)  2012/10/1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0九九頁,我們從第七行當中看起:

      從「善導大師謂韋提希夫人所得之無生法忍為喜忍、悟忍與信忍。喜忍者,大師謂念阿彌陀佛而生歡喜心也。是故經中念佛生喜,因念佛而自心自生歡喜也。末後復勸諭行人,不但自身受持此法而度生死,且應自他俱利,廣宏此經,勸導持名,輾轉度脫,出離生死。如是之人,世尊讚之為真善友,即真善知識也。此乃世尊極讚之辭,蓋善知識即同如來」。所以這個讚歎也讚歎到極處。這個法門,前面講過三種難,難值、難聞、難信,這三種難都突破,突破了,我們能信、能願,不但是肯念這句佛號,而且是歡喜念這句佛號,從這個佛號當中真正得到了法喜,非常難得。

      這些就是我們真正得生的憑證,我們的堅定信心就由此產生了,決定得生。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有這麼一個堅定的信心,往生極樂世界是自己造成的。佛有這個宏願,我們有這個心,與佛的心願相應,彌陀必定來接引。可是後面佛還勸我們,自己得度了,取得了往生的把握,在這時候,我們要幫助有緣的眾生,這就是「且應自他俱利,廣弘此經」。尤其在這個時代,一直到往後世尊末法九千年中,說實實在在的話,只有這部經,只有這個法門,能幫助人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往生佛國。除此之法,沒有第二個方法。那些法門,過去人根性利,在這個世間真正大善知識多,沒有問題。現在這個世間跟過去不能比,不要比得很遠,比我們上一代,我們心裡就很清楚、很明白了,差很遠!我們上一代的人,無論在德行、在根基、在修學的環境我們統統比不上。再往上一代,我們更比不上。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必須清楚。

      所以《大藏經》我們是印了很多,希望這個經不要失傳,流傳給後世。但是後世,德行怎樣才能建立起來?德行裡頭最重要的就是誠敬。誠敬從哪裡生的?從孝親尊師生出來的。今天的社會沒有人講孝親,我們要特別強調孝親,別人在旁邊恥笑,說我們的頭腦有問題,現在是什麼時代,還講這些話?認為這是封建時代,迷信。現在講人權,小孩也講人權。父母管教兒女,我們在外國,中國人初到外國不知道,對小孩又打又罵。鄰居看到打電話給警察,告訴警察,隔壁鄰居虐待兒童,侵犯人權,罪名就來了。形成什麼樣子?父母不能教兒女,老師不能教學生。於是我們就明白了,下一代德行跟國文程度一定比現在差,一代不如一代。我們如果以民國初年那個標準來看,今天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只能等於民初小學;小學大概還是三、四年級,五、六年級高小比不上,高小要超過現在大學文學系,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所以將來經書有,看不懂了,又何況佛在大經大論上都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什麼人說?真有修行的人說。真有修行的人,我相信有,在哪裡?躲到深山裡面去了。你要真正想找真正修行人,要不怕吃苦頭,到深山裡面去求、去打聽。這些人名聞利養邊都不沾,都是修苦行,多半我看是住山洞。這種人少了,真正發心修行的人也少了,真是鳳毛麟角。我們相信,這祖宗之德,三寶的福佑,佛法的根一代一代的應該可以傳下去,我們知道有這些人。這個信息告訴大家,要找真善知識。這個求真善知識的人,一定是孝養父母,尊師重道,捨棄名聞利養,不怕苦難,真正是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才能把正法傳下去。總得幾代之後,慢慢發揚光大。

      佛在此地特別勸導我們,要廣弘此經,也就是這個本子。為什麼?末法真正得度,了生死出三界,只有這個法門。《無量壽經》本子很多,這個本子確實是最圓滿、最善本,我們要有慧眼,要能認識。批判的人很多,如果不信,可以把九種本子找來,這個不難,可以找到,你自己對照著看。然後在九種本子裡頭,你喜歡哪一種本子,你自己去選擇,這是最公平的方法。夏蓮老會集的時候也曾經說過,希望用這個本子帶動你去讀誦五種原譯本,跟前面兩種會集本,還有一個節校本,做客觀比較,最後你再選擇。這個指導是值得讚歎的。一定要「勸導持名」,勸信,勸他發願、勸他一向專念,求生淨土。「輾轉度脫」,我勸他,希望他再勸別人,自己成就了,不要忘記有緣眾生。有緣就是他能信、他能願,這就是有緣人。這樣的人,世尊讚他為『真善友』,真善知識,真善知識即同如來。

      「此末後四句,正是世尊對後世能逢此經能聞此法之一切眾生之期望與訓誨」。釋迦牟尼佛對什麼人懷著期望?就是對有緣遇到這部經的,遇到這個人能信、能發願,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世尊所期望的。我們今天也是佛期望的當中之一,「故我等實應哀切領受,刻骨銘心」。我們用什麼來報佛恩?要用真誠的態度。哀切這兩個字用得好,在現在這個時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有緣,這個緣,像佛在經上所說的,過去生中多生多劫曾經供養無量如來。今天得佛力加持,我們對這個經、對這個法門能信、能解,肯發願求生,而且有熱烈的期望,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絕不可以等待來生,那是個非常可怕的妄想,因為一轉世,不知道轉到哪裡去了,來生再遇到,不曉得是哪一劫,時間太長了。

      「恪遵遺教,勤修堅持,切莫辜負慈恩」,不要辜負釋迦牟尼佛殷切對我們的期望,不辜負夏蓮居老居士十年會集成這個經本,黃念祖老居士六年為我們蒐集一百九十三種的參考資料,這都是稀有難逢。所以這部經,希望每天讀誦,每天聽聞,老實念佛,放下萬緣,真正求生淨土。

      我們繼續看下面一段,「本經之末,世尊重勸念佛」,這是十方如來的本心,「一時和盤托出」。和盤托出的意思就是完全沒有保留,連盤子都托出來了。這一品中「福慧始聞」,這有幾句重要的話,沒有福、沒有慧你聽不到,聽到肯定是當面錯過,為什麼?你沒有重視它。「微妙法」,這個法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微妙法,真的是稀有難逢。「救世行」,修學這個法門就能救世。我們相信,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如果有人宣講這個法門,到處都有人宣講,這個世界很快恢復安定和諧。「智慧大海」,人不能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顛倒了。知識有沒有不要緊,沒有關係,不能沒有智慧。智慧是正確的判斷、正確的選擇,這是智慧。「難中難」,前面講了,難遇,你能遇到不容易,有機會搞清楚、搞明白了也不容易。遇到了,遇到了不理解,聽不懂,不能相信,這真難,絕對不是聽一、二遍就行了。現在世間聰明人很多,學東西聽一遍、兩遍,這我聽過了,知道了,不願意再聽了。喜歡聽沒有聽到的東西,所以每一樣東西學一點點,學一點皮毛。他是不是懂了?沒懂!章嘉大師的標準。《金剛經》聽過一遍,我聽過了,這個東西我看過了。人家要看一千遍,要聽一千遍,他一遍就了了,就他知道了。這就是難中難。下面最難的是「行超普賢」,「均指此信願持名之無上妙法」。

      「至於念佛法門之妙,縱以無量身,一一身有無量口,一一口有無量舌,一一舌出無量音,窮未來劫,演說不絕,亦難道得少分」,這些話都是佛的話。法門,經義之妙,其妙無窮,說不盡。看一遍、兩遍就懂了,哪有這種人!善根種了,他還得要長劫輪迴,下一次再碰到,碰到時候能不能相信,很難說。真的是經歷無量劫,供養無量佛,也聽無量遍,那個善根、福德才真的種下去了。我們要了解這樁事情,換句話說,我們今天善根福德不淺,抓緊這次機緣,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那你要下定決心,像蓮池大師所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我不再走冤枉路,我這一生就這一門,就這一部經,就這一句名號,其他的統統放下,徹底放下。那你就決定得生,你的功德就圓滿了。「故不多說,唯恭錄靈峰大師《要解》中二則,以歸結本品之解」。做為這一品集註的總結,用蕅益大師這兩段話,《要解》裡頭的。

      「《要解》云:由無量光義,故眾生生極樂即生十方」。《要解》是真講得好,難怪印光大師讚歎,說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再做一個要解,也不能超過其上。早年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師就這個問題來問過我,他有懷疑。他說,印光大師對《要解》的讚歎是不是言過其實?意思就是讚歎太過分了。我給他說,印光大師的讚歎恰如其分,一點都不過分,他讚歎得太好了。由於阿彌陀佛有無量光的意思,所以眾生生到極樂世界即生十方,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這經文說得很詳細的,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你就變成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不是你修來的,是阿彌陀佛加持給你的。雖是加持,管用,不是虛假的加持,是實際的。這一加持,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跟阿彌陀佛差不多,相彷彿了。

      阿彌陀佛能分無量身,做什麼用?接引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每一天到極樂世界的人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無邊,諸佛世界無邊,諸佛世界裡眾生無邊,都接受一切諸佛教誨,諸佛都勸大家往生極樂世界,你就想想,每天往生極樂世界人有多少。阿彌陀佛發願,每一個往生人他都去接引他,阿彌陀佛要多少身?無量無邊身。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智慧、神通、道力、威神的加持,我們也像阿彌陀佛一樣,也能夠分無量無邊身,每天到諸佛剎土裡面供佛、聞法。這就是即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你一個都沒有漏掉。供佛修福,聞法修慧,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福慧雙修。而且非常快速你的福慧就圓滿了,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念佛,三皈的時候常念「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智慧、福德這兩種,足就是滿足、圓滿了。智慧圓滿,福德圓滿,這人就成佛了。菩薩有福慧,還沒有圓滿,圓滿就成佛。到極樂世界很快就圓滿了。到極樂世界,你每天去聽經,聽多少經?無量法門。每一尊佛講的經不一樣,比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多,四十九年所說的很有限。所以在極樂世界修一天,就等於在我們這個世界學無量劫。無量劫沒老師教,這是假設無量劫天天有老師教你,抵不過極樂世界一天。你要真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能不幹嗎?你能不求往生嗎?

      下面這一句說得好,「能自度即普利一切」,同時的。到諸佛剎土供佛聞法,同時看看那個國土裡頭十法界六道眾生,肯定有有緣人。宿世、前生這些有緣人見到了,你一定幫助他,你一定現身為他說法,勸他念佛求生淨土,叫普利一切眾生。這無量光義。「由無量壽義,故極樂人民,即是一生補處,皆定此生成佛,不至異生」,異生就是講來生。極樂世界是一生,一生成就的法門,那是什麼?他無量壽,所以他決定是一生圓滿成就,他沒有第二生的。我們這裡到極樂世界是一生,諸位一定要知道,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死,你要認為那死了就錯了。他沒死,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跟阿彌陀佛走了,這身體丟了不要了,這個東西不是個好東西。所以他沒有死,真的是一生,身體丟了,他坐到蓮花裡面去了。

      蓮花可妙了,在蓮花裡面產生極大的蛻變,我們講脫胎換骨。在蓮花胎裡面的時候就換身體了,換法性身。蓮花是法性土,在那個裡頭就得法性身。什麼樣的身相?一定要記住《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的,《觀經》講阿彌陀佛的身相,身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裡面都有諸佛菩薩說法度生,大眾圍繞。這身相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四十八願所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種身是古印度人認為人有福報,這個相好,三十二相就圓滿了,在人間福報就具足了。殊不知天人比我們更勝,從壽命上來看,我們就能得一些消息。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間五十年,人生百歲,在四王天是兩天。忉利天更殊勝,忉利天宮天人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中國號稱五千年的歷史,在忉利天才五十天,還不到兩個月。二十八層天愈往上去福報愈殊勝,壽命愈長,這是什麼?這是六道裡頭的福報。我們要不要?不能要,要就上當了,這出不了六道,上當了!

      往下看三惡道,壽命也比我們長,那是在消罪業。天上是消福報,福報跟罪業都不能要,都不是好東西。消罪業,愈往下去壽命也愈長。地獄裡頭,過去李老師講經的時候,地獄這個時間也不定,很多種講法,老師講我們比較容易懂。地獄的壽命一天,地獄一天是人間二千七百年,中國五千年歷史,在地獄裡頭不到兩天,你說多可怕。地獄壽命真是萬歲萬萬歲,決定不能去。瑩珂法師造了地獄罪業,一聽說地獄毛骨悚然,真嚇死了。所以他下定決心專求淨土。由於他真誠恭敬,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跟佛走了。這叫真智慧,這叫真正覺悟了。

      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民,就可以說這是一生補處,一生決定成佛。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修行,生生世世要通過輪迴,一輪迴投胎就迷失了自性,過去修的忘乾淨了,這一生要從頭再來,你說多辛苦。就算你不錯了,生生世世五戒都修得好,十善修得好,生生世世都能保住人身,這個一生一死,一切從頭來過,多辛苦,到哪一生你才能脫離輪迴?小乘證得四果羅漢才能證得,不是容易事。像這些我們都要想到,統統把它想清楚、想明白了,你會下定決心,我非去不可。我這個地方什麼都不要了,這是我們唯一的一條生路,「百千萬劫難遭遇」,今天碰到了,碰到了不走這條路,錯了。走這條路,懷疑也錯了。

      「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蕅益大師講得好。無量光壽在哪裡?就在現前,就在一念。一念具足一切法,這個概念我們現在有了,這是現代量子力學幫助我們的,讓我們真正相信一念具足一切法。我首先我們要相信,離開一念,阿彌陀佛名號就沒有了。「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我們不能離開阿彌陀佛名號,我們要想證得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這就是阿彌陀佛。這是什麼阿彌陀佛?是自性阿彌陀佛,自性阿彌陀佛就是明心見性,心性就是阿彌陀佛,心性就是無量光壽。「願深思之,願深思之」,這是蕅益大師苦口婆心的教誨,句句都是誠諦之言,句句都是自性流露。

      底下一段,「《要解》云:蓋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我們念的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就念阿彌陀佛,一樣的。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裡頭有一則,記載著曾經有人問他,你怎樣教人念佛?蓮池大師說,我教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別人問他,你自己怎麼念法?我自己念阿彌陀佛,沒有南無兩個字。為什麼不一樣?他說,因為我明白、我覺悟了,我這一生死心塌地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所以,經上教我們執持名號,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我就念阿彌陀佛。那教別人?別人對極樂世界未必有信心,未必真正願往生,所以加上南無,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依阿彌陀佛,歸命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有這些意思在。真正往生,客氣話不要說了。我們曉得加南無跟不加南無,蓮池大師用意如是。我們真求往生,萬緣放下,不要加了,四個字比六個字簡單。愈是大道愈簡單、愈容易,決定沒有麻煩的。

      所以《要解》說,所持的這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為什麼?它是法界全體,是法界的核心,就是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念這句佛號全都念了。天台大師說得好,相由心生,全體是心,阿彌陀佛就是全體那個心,你念這句阿彌陀佛,法界全體都在其中,一法不漏,一切諸佛所說之妙法統在裡頭,你全念到了,再不要顧及這部經、那部經,不必了,統統在其中。「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能持的這個心、所持的這個佛號是一不是二,心行相應。「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聲,十聲不可思議,百聲不可思議,千聲不可思議,萬聲不可思議,「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前面我們念過,每一聲佛號,你的智慧福德跟佛相同。你能把它念成習慣,一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這還得了!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小看念佛的阿公阿婆,太多人輕慢他們了,沒有放在眼裡。那些人,讀這一段《要解》你就明白了,他們聲聲不可思議。聲聲遍滿法界,聲聲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感應道交,這還得了嗎?

      所以我常常說,這些人我們瞧不起他,他們往生,肯定都是像我們這裡所說的三輩往生,他屬於上輩,他不是在中下。而且他們往生肯定是實報莊嚴土,他的念純,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會生實報土,道理就在此地。這裡頭帶著妄想、帶著雜念,不純了,那往生就是方便土、同居土。妄想、分別、執著三種都帶著的,同居土。如果放下執著,於一切法都不執著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方便有餘土,不是同居土。如果一心稱念,起心動念也放下了,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只是一個阿彌陀佛,誰做到了?阿公阿婆做到了。他眼看著你,他見到你,口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除這一句什麼都沒有,你問他什麼,他回答你全是阿彌陀佛。這叫一心稱念,是事一心、是理一心我們不知道,他一心稱念,他一心無二心,這是平常人做不到的。也就是諦閑法師所說的,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識不如你。為什麼?他還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你沒有了,你就一句彌陀。這一句彌陀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彌陀,彌陀就是自性。能念之心是自性,所念之名號是彌陀,彌陀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彌陀。結果變成什麼?變成彌陀念彌陀,確確實實不可思議。所以聲聲不可思議。

      能放下的叫大善知識,放下什麼?什麼念頭都放下,我就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人是大善知識。超過弘宗演教,超過名山寶剎的住持方丈,超過。我們境界沒達到,有沒有辦法達到?有,念佛就能達到。講經也能達到,一遍一遍的講,講熟了、講透了,不知不覺自然入境界,不知不覺這句佛號常常在心裡頭,代替了妄想雜念,這叫成熟了。這品經「福慧始聞」,完全是偈頌,我們就學到此地。

      底下是最後一品,「舉益流通」,最後列舉真實的利益來鼓勵我們。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本品名聞經獲益。廣顯聞者,獲益難思」。不管你有心無心,你看到阿彌陀佛的像,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看見過《無量壽經》的經本,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一歷眼根也是永為道種,這個功德都不可思議。種子下下去了,來生後世,說不定無量劫之後,你遇到了,這個種子起現行,你能信能願,你肯念佛,就往生了。我們得給人種金剛種子。「《無量壽起信論》云:聞經之益,如是不可思議」,聽到這個經的利益不可思議。「皆是無量壽本願力故」,這是四十八願所攝受的,四十八願願願攝受一切眾生。「亦以本師威神加被故」,本師是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的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宣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給我們細說阿彌陀佛成就的因果;介紹他的歷史,介紹他的修學,介紹他的發心,介紹他的成就,讓我們相信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有眾生遇斯經者,其所獲益亦當如是。」一切眾生你能夠遇到這部經,你所得的利益也應當如是,如本經所說,真實的利益。

      下面第一段,「小乘得益」,分兩小科,第一個「得法眼淨」。我們資料裡頭有參考資料,「法眼淨」,這是佛門的術語。「分明見真諦,謂之法眼淨,通於大小乘」,大乘有大乘法眼淨,小乘有小乘法眼淨,境界深淺不相同。「小乘為於初果見四真諦之理」,這叫法眼淨。小乘見四諦,四諦是苦集滅道。苦集是世間的因果,苦是果,集是因,世間六道輪迴的因果。滅道是出世間的因果,小乘修的四諦法。滅,滅就是小乘的涅槃,滅見思煩惱,其他的沒有滅,小乘滅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這是果。道,道他要修四諦,要修三十七道品,這是他所學習的,就能夠達到滅六道輪迴的苦果,因果都滅了,這小乘。大乘,這是初地,「得無生法忍」,這是從別教說的,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中國禪宗上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別教初地,圓教初住菩薩。

      下面舉幾個經上所提到的,《增一阿含經》第一卷,經文上說,「三萬天人得法眼淨」,這是小乘。《無量壽經》下卷,《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裡面有,有好幾種是上下兩卷,「得清淨法眼」,這就是法眼淨的意思。《無量壽經》是大乘,大乘其實兩種都有,我們學習先得的是小乘的法眼淨,再繼續修,得大乘的法眼淨。《維摩經.佛國品》裡面說:「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塵、垢都是煩惱的代名詞,塵、垢都是染污,見思煩惱是染污,塵沙煩惱也是染污。遠塵離垢,從事上講,就是要斷分別執著,也就是見思煩惱跟塵沙煩惱,遠離塵沙,遠離見思,垢是見思,最嚴重的染污。這兩種煩惱斷了,我們就知道,他的果位超過阿羅漢,十法界裡面的佛,遠塵離垢。但是他還是用的妄心,沒有用真心。所以他要用真心,把妄心放下,妄心是什麼?起心動念。

      十法界裡面佛就修這個法,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練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那是什麼?那是慧。不起心不動念那是定,不起心不動念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第四句講的,那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沒有動過。妄心動,妄心是阿賴耶,妄心不是真的,不動就沒有了;動才有,不動就沒有了。可是它相續在動,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了。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前念跟後念沒關係,你不要把它看成一樁事情,那你就錯了。前念跟後念相似,絕對不一樣,一定有差別。我們的煩惱習氣重,多觀想觀想這樁事情,會幫助我們放下煩惱習氣。你常常觀想的時候,你明白了,整個宇宙是這麼個樣子的,假的。把《大般若經》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就看破了。真看明白、看清楚了,你在一切法裡頭決定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為什麼?那是錯誤。無量劫來我都在錯誤生活當中,現在我搞清楚、搞明白,我不再犯錯誤,用真心不用妄心。

      真心裡面的性德自然流露,在中國,就是傳統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正常的,不用學自然流露出來,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迷了之後,我們把它搞反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它全違背了,這叫造業。古聖先賢的教誨就是時時刻刻提防,讓我這個妄念不能跟這個標準距離太遠,稍稍越一點沒關係,不能太遠,太遠就錯了。太遠,太遠在六道裡頭就搞三惡業,三惡道去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用妄心行得正,不違背這個原則,你不會墮三惡道。你享受的人天福報,還在迷,真正看穿了,人天福報是假的,是一場夢。三善道是美夢,三惡道是惡夢,全都是在作夢;清醒過來,那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真醒過來了。醒過來什麼?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現前,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你自自然然契入這個境界。夢醒了,醒過來境界就是這個,就是諸佛如來實報土。

      「大經」,大經就是《無量壽經》,「慧遠疏」就是隋朝慧遠大師《淨影疏》。淨影是寺廟,淨影寺,慧遠大師一生住在這個道場,後人對他老人家的尊敬,不稱名,稱地,淨影大師,這樣稱他。他這個疏裡頭說,「見四真諦,名淨法眼」,這也是從小乘說的。《註維摩經》第一卷,這僧肇大師的註解,說「法眼道,須陀洹道也。始見道迹,故得法眼名」。這個都是說的小乘,證得須陀洹果。須陀洹是見道位,他見道了,見到四諦法。放下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證須陀洹,小乘初果,我們稱他為聖人,他不是凡夫了。雖然這個小小聖,小乘一年級,他決定不會再墮落成凡夫。這比二十八層天都殊勝,二十八層天它有輪迴。

      須陀洹果也有輪迴,但是他輪迴就兩道,人間、天上,人間壽命到了他生天,天壽命到了他又到人,他不會墮其他道。他不可能墮三惡道,也不會變成羅剎、修羅,不會,所以他是聖人。而且在六道裡頭他有定期了,天上人間七次往來,無論世間有沒有佛法,他都能成阿羅漢。換句話說,他往返七次他就超越六道輪迴,他生到四聖法界去了。天上、人間,天上壽命長,人間壽命短,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也很辛苦,也很累,哪有往生極樂世界這麼舒服、這麼自在!那個很難,往極樂世界去很容易。這些帳我們都得會算才行,那是難行道,信願持名是易行道。

      「同《嘉祥疏》曰」,同是都是《維摩經》,嘉祥大師的註解,「云法眼淨者,小乘亦法眼,大乘亦法眼」。「小乘法眼即初果見四諦法」,這叫法眼,「大乘法眼是初地得真無生法」,見到真正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叫法眼。這個初地是別教初地,在圓教,初住菩薩就見到了。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是圓教初住,你看他真見到了。他的報告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這叫本不生滅,就是不生不滅他見到了。這叫得法眼淨,這是大乘。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塵垢通指煩惱」。經文上『遠離塵垢』,把這三大類煩惱統統都包括在其中。「如《維摩經》云: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正同此經。法眼淨者,《維摩經嘉祥疏》云:云法眼淨者,小乘亦法眼,大乘亦法眼,小乘法眼即初果見四諦法,名法眼,大乘法眼即初地得真無生法,故云法眼。今此經指小乘法眼淨。如憬興曰:法眼淨者,即預流果」,初果也。又《淨影疏》,就是慧遠大師的註子,本經慧遠大師註子,「見四真諦,名淨法眼」,都是講小乘初果。這是聞經得益的第一類人,小乘人。能夠幫助小乘證果,證得初果。

      第二,「得解脫益」。

      【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

      『阿那含』是三果。

      【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

      我們看註解,「阿那含是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諸漏已盡,心得解脫』。「如《維摩經》云: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肇公註曰:漏盡者,九十八結漏既盡故,意得解脫,成阿羅漢。是指煩惱斷盡,心意解脫,證阿羅漢之果」。這裡面講到九十八使,在參考資料裡有,叫「九十八結漏」,結、漏都是煩惱的代名詞。「九十八隨眠」,隨眠是梵語意譯的,也翻作使。這個使是什麼意思?差使。像現在的刑警隊一樣,刑警隊來找你,你犯了法了,你有麻煩了。把這個九十八種的煩惱,你要是犯了,就好像刑警隊跟在你後頭,要來抓你了,取這個意思。所以,統統都是煩惱的異名。

      「因此,九十八隨眠即指九十八種煩惱,又稱九十八使、九十八結」,結也就是煩惱的代名詞。九十八從哪裡來的?下面說,「也就是將貪、瞋、痴、慢、疑」,這是思煩惱,思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這是見惑。見惑把它歸納為這五類,思惑有八十一品,歸納為貪瞋痴慢疑,佛教學就方便了,稱它為十種隨眠。眠是睡著了,迷惑,頭腦不清楚。這十個字有一個,我們就稱迷惑顛倒;十個都有,那可不得了,十個都有就三途地獄去了。愈輕愈好,有智慧的人知道這是不好的東西,自性裡頭沒有的。迷了自性,性德變異了,產生變化,變成這個東西,這個不正常。把這十個字放下,你就恢復正常,身心正常,在小乘是羅漢,在大乘是菩薩,恢復正常。恢復正常,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下面五種見惑放下,知道身不是自己。

      身真的不是自己,是阿賴耶在波動狀況之下產生的幻相,我們自己取它為自身。阿賴耶的相分,所有物質現象都是阿賴耶的相分,我們在相分裡頭取這麼一點點,認為這是我的身,這個錯了。如果這個身是我的身,那擴大了,阿賴耶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我的身,這就對了。因為阿賴耶是我自己的妄心,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是阿賴耶變現出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阿賴耶是能變,萬物是所變。可是能變所變的體是真性、是自性,所以不離自性,自性才是真正自己。自性遍法界虛空界,在淨土裡面就叫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是一切萬法的本體。所以你真正明白、了解了,一切萬法跟我什麼關係?同體,你說多親。

      說父子親,父子不同一個身體。佛法了解,萬物跟我是同體,上面是諸佛如來,下面是餓鬼、地獄、畜生,依正莊嚴跟我同體。這什麼?這是倫理,佛教的倫理,倫理是關係。你真正懂得了,自性裡面的慈悲心自然就流出來了,平等的慈悲、無緣的慈悲,無緣沒有條件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你對於宇宙之間任何一法,你沒有不愛的,為什麼?它是自己,是自己的真性變現出來的現象。無論是自然現象、是心理現象、是物質現象,全是自性變現的,你要是真正認識這一點,就是大乘的法眼淨。小乘認識四諦法,就是世法跟佛法的因果,他認識了。大乘的法眼淨是知道一切法不生不滅,一切法是自己自性變現的,關係跟自己是一體,這個法眼淨得到了。我們今天是聽說,沒證得,因為我們看人,還是喜歡這個、討厭那個。法眼淨是知道有這麼回事情,還沒得到;真得到,沒有分別了,平等心現前。

      我們修行,佛法裡面提倡的六和敬,六和敬不容易,頭一個「見和同解」,只要這一條解決了,後頭很容易,自然就做到了。見和同解就是法眼淨。小乘須陀洹,你看看,不執著身是我,身見破了;邊見破了,沒有對立,跟人不對立,跟事不對立,跟一切萬物不對立。為什麼?知道是一體。成見沒有了,成見就是見取見、戒取見;見取見,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這個東西斷了,不再有成見,可以隨緣了,什麼都好,什麼都歡喜,不再執著這個好、那個不好,這個念頭沒有了。最後一個邪見,所有錯誤的看法統統都沒有了,六和敬僧團就真成立了。所以真正六和敬,最低限度的是須陀洹果。

      須陀洹,本能兩種恢復了,第一個是天眼,第二個是天耳。天眼恢復了,我們一般人看不見的,他看見。牆壁沒有障礙,我們在三樓,看下面二樓、一樓清清楚楚。天耳,音聲,不要用手機了,你的朋友在美國,他說什麼你聽得很清楚,不需要手機。所以科學,佛法真科學,不需要這些工具。還不會聽錯,為什麼?能看得清楚,有天眼,朋友在美國,你能夠看他現在在幹什麼、他在說什麼,你能見、能聽,須陀洹。如果再升一級,斯陀含,二果。二果能力又加了兩個,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別人想什麼他知道,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他也曉得,知道自己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也知道別人。三果是阿那含,有神足通,神足通他就能變化,他就能分身,他有這個本事。他分身也很管用,同時有個幾百人邀請他吃飯,他都可以答應你。明天真的,每一家他都出現,他都陪你吃飯、陪你聊天,分身。他出去旅行不需要工具,他能夠飛行。飛行你看不見,他念頭想到哪裡,身就到了。幾千里之外,他只一瞬間,速度非常快。阿羅漢是四果,漏盡通證得了,六種神通圓滿了。阿那含有五通,跟阿羅漢比就差個漏盡通。

      所以這十種隨眠,也叫做十使,前面九十八使,也叫九十八結,稱十結、十使都行,都是這個意思。「配屬於三界五部」,這就講九十八從哪來的?這見道,見道就是見道苦集滅道這個四諦及修道,這樣就變成九十八。怎麼變成的?其中欲界,見苦,先給你講苦集滅道四諦,見苦所斷的有十種,就是前面講的這十樣,他是具足的。見集及見滅所斷的有七種,因為他沒有身見,沒有邊見,沒有戒取見。見道裡面所斷的有八種,他沒有身見,沒有邊見,其他都有。以及欲界修惑所斷的有四種,貪、瞋、痴,慢。故欲界煩惱總共有三十六種。色界跟無色界沒有瞋恨,所以瞋恨在煩惱裡面是很麻煩的事情。四禪天、四空天沒有瞋恚,他還有貪,他還有疑,他沒有瞋恚。「於五部各有三十一種」。因此,三界總計就有九十八種。此即在見惑下面八十八使之外,另加修惑十種隨眠,變成九十八,九十八是這麼來的。

      下面講「結漏」,結漏也是術語,結與漏都是煩惱的異名。煩惱繫縛身心,就好像結,用個繩子把你捆綁起來,打上結,你解不開,取這麼個意思。漏,好像我們茶杯底下破了,裝上水全漏掉了,你的功德保留不住,全漏跑掉了。所以都是煩惱。煩惱,你看,從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日夜漏泄,把功德全漏掉了。眼看見色就生貪瞋痴慢,有喜歡的、有討厭的。功德是清淨心,漏掉了。耳聽到外面聲音,有喜歡的、有討厭的,這就漏掉了。所以真正修行人,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分別、不執著,這就無漏了,我一樣都沒有漏掉,清淨平等覺。這不容易。

      淨土好修,淨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見色,阿彌陀佛;聞聲,阿彌陀佛;好的,阿彌陀佛;不喜歡的,阿彌陀佛。全都歸在一句阿彌陀佛上,功德圓圓滿滿統統保持住了,一樣也沒有漏掉。阿彌陀佛沒有了,全漏掉了。所以,淨土容易修,淨土容易成就。宗門大德常常提醒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妄念起來不怕,為什麼?妄念不起來,你成聖人,你不是凡夫了。外面妄念一定會起來,就怕覺遲,一覺悟,我們淨宗是什麼覺悟?一句阿彌陀佛,這就覺悟。沒有阿彌陀佛,你的七情五欲跟著起來,這就全漏跑掉了。所以這個法門修行容易在此地,念念不離阿彌陀佛,什麼都是阿彌陀佛,你是圓滿功德,你真無漏。你才曉得淨宗之妙,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找不到。這麼多人喜歡修,這麼多人一生成就,不是偶然。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