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淨土大經科註

    第348集

    共578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1年9月21日啟講,2012年10月21日圓滿。

    黃念祖老居士集註,集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註解一百一十種,有緣遇到太希有了。開講第二遍,把我作的科判會進去,《淨土大經科註》。很詳細,我參考了慈舟老法師的科判。看經文、註解,段落層次更明白,從章法結構就能看到思想體系。無論出家在家,講解這部經,學習這部經,信行不退。一向專念是行,發菩提心是信,願生淨土,老實念佛不退轉,即得授記。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八集)  2012/5/1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六十頁倒數第五行:

      第四,『起立塔像』,這就是造像、建塔。「塔」,梵語稱為「窣堵波」,翻成中文是廟的意思。中國的廟是供奉祖先的,中國在上古時代祭祖先,所以非其鬼這是不會祭他的,這祭祀就顯得是諂媚。一定是自己的親屬,自己的祖先,這是應該祭祀的,慎終追遠,這是孝道。所以廟供神,供鬼神的。最初是供祖先,以後也供神,所有一切供奉神明的地方都稱之為廟。或為「方墳」,因為它的形狀多半是方形的,也有圓形的,方形的佔多數。「謂置佛舍利處也」,佛陀滅度之後火化留下來很多舍利,佛弟子把這個舍利請回去建塔供養,要供佛的舍利。

      《會疏》裡面有說,安塔有三種意思,為什麼要供佛的舍利。第一個「表人勝」,這個人太殊勝了,人中稀有,對人類做出最偉大的貢獻,這個人值得一切人尊敬、景仰,向他學習,表這個意思。有人說供養佛菩薩,佛菩薩保佑我,這個觀念有兩種,真正明白的,這是正確的,不了解其中真實義的那就是迷信。自古傳到今,現在明白的人不多,迷信的人很多,都把他當作神明供奉、供養,他會保佑。其實他是真保佑,但是你不懂得。真保佑什麼?向他學習,這是真保佑。他有大智慧,他有殊勝的理念,有很好的生活處事待人的這些德行、這些方法,有偉大的成就,對於一切眾生做出了貢獻,樣樣向他學習,這就真的保佑。我們供養阿彌陀佛,每天念佛、每天拜佛,如果不向阿彌陀佛學習,所得的好處很有限;如果你供養他、禮拜他,真的想學他,那個利益就太大太大了。學到最圓滿,你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你,你跟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這個利益就無量無邊。所以對他不認識、不了解、不透徹,你怎麼學他?

      諸佛菩薩、世間聖賢都是我們的好榜樣,什麼榜樣?幸福美滿人生的好榜樣。我們希望社會安定,希望眾生生活在一起和諧,互助合作,希望每個人都過得幸福快樂,阿彌陀佛就是最好的榜樣,他居住的地方叫極樂世界。我們要想真的快樂就得向他學習,認真研究他的經典,研究明白了,認真努力去效法、去落實,這樣我們自己就變成阿彌陀佛的化身。開始學學得不到家,是化身,學到家了就是阿彌陀佛的真身。我們一家人學習,這個家園就是極樂世界;一個小鎮、一個縣城人人都能夠學習,這個地區就變成地球上的極樂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差別?理上沒有差別,事上有差別。事上差別在哪裡?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煩惱習氣斷乾淨了,純淨純善;我們這個地方居住的眾生,包括自己,我們也在斷惡修善,但是斷得不乾淨,習氣還存在,這就是理上相同,事上有差別。

      我們在這個世間不可能影響整個世界,阿彌陀佛不但影響他居住的那個星球,甚至於他影響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就像中國古籍裡頭所說的,湯王以七十里而王天下,這就是湯王聖明,他的領土只有七十里,不大,像現在一個小鄉鎮。古時候的七十里大概只有現在三、四十里,古時候的度量衡小,周文王百里,也不過現在五十里而已。王天下是什麼意思?他所治理這個地區治得好,樣樣都好,可以做為天下諸侯國的榜樣,這些諸侯國尊他為天子。這個天子跟以後的天子不一樣,以後的天子是皇上,那個時候國家沒統一,都是小國。百里這就叫大國,還有小國三十里、四十里的,簡直就是一個鄉鎮,沒統一,這些小地方的領導叫諸侯。經典上記載,商周時代,商比較少一點,在中國這塊大地上有幾百個諸侯國。周朝時代,歷史上記得很清楚,八百諸侯,就是八百多個城堡,每個城堡是一個諸侯國。有的大的諸侯國有幾個城堡,小諸侯國一個。尊湯王為天子,向湯王學習修身、齊家、治國,跟其他的諸侯國和睦相處,學這些道理、學這些方法、學這些經驗。這一個做好的這個國等於說領導全世界,那個時候叫天下,影響到天下。所以國家不在大小,你做出好榜樣,你起了作用就影響到整個世界。

      秦以後統一了,統一的這些帝王,都用他自己居住的這個城市做榜樣。自己居住這個城市現在叫首都,從前叫京師,首都沒有京師的意思好。京是什麼?大城,師是師範,這個大城裡面的政治、制度、教學,各行各業都可以做其他城市的榜樣、其他城市的模範。京師的首長京兆尹,在現在就是首都的市長,他的使命很大,擔子很重,因為他要把這一個市做為全國的示範點、示範城市。上面皇上天天督促他,樣樣都要好,樣樣都做到全國第一。所以京師這個名稱好,意思很明顯,聽到京師,住在京師,我就是別人的好樣子。我家在京師,我的家是所有家庭的好樣子,要不然這京師兩個字名實就不相符,一定要名符其實。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現在全都沒有了。哪一個城市做,哪一個城市就是模範、就是榜樣。實在講,這個模範、榜樣一定要京城做,為什麼?別的地方做了,別的地方變成全國第一,那個地方領導全國,這國家領導人怎麼辦?這是事實擺在面前。所以第一個做榜樣的是誰?皇上。他是這一國家人民的榜樣,這一國人都要能像他,有他的德行,學他的智慧。他的家是一切家庭的榜樣,他居住的城市是所有城市的榜樣。人勝。

      第二個,「令他信」。別人相信,因為你真做出來了。你沒有做出來,光是會說不會做,沒做到,人家不相信,自己一定要做到,這就是對社會、對大眾做出真實利益,做出真正的貢獻。第三個,「為報恩」。令他信是事,報恩是理。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法?報父母之恩、報老師之恩、報國主之恩。沒有賢明的國主,政治怎麼可能做得這麼好,人民能夠過到太平盛世、安定幸福的生活?國主之恩,國主懂得教育,把人全教好了。安塔有這三層意思。

      「《法華經》曰:諸佛滅度已」,就是滅度之後,「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有金、有銀、有頗梨,這個頗梨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水晶,古時候沒有現在的玻璃。水晶是透明的,經典上講的頗梨,水晶。「或有起石廟,栴檀」,這是木造的,栴檀香、沉水香,「木樒並餘材」,這都是最好的木材,用這些來建造,還有「磚瓦泥土等」。這就是講建造塔廟這個材質都是選最好的,盡心盡力去選。「若於曠野中,積土成佛廟」。如果在曠野裡,那就地取材,曠野裡頭泥沙多、石頭多,用這些東西來建廟。「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童子,小孩,他們遊戲,在沙土裡面用沙堆成一個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這是說建塔的功德。怎麼說他已經成佛道?他知道有佛,阿賴耶裡頭已經有佛的種子,這個種子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遇到緣它就起作用。童子,阿賴耶識裡頭有佛的種子,他將來長大遇到緣必定修行,必定學佛,說不定一生成就。如果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的。

      所以建塔,這個塔放在這個地方,有人從這經過看到,都會知道這是佛的塔,阿賴耶識有佛的種子,每見一次,每提醒一次,佛的種子漸漸成為有力量,薰習時間久了它起現行。如果沒有種子的,他一定會問,這個地方這個小塔,這是什麼東西?這是什麼用處?這一問他明白了。這是什麼?這是度他,幫助一切眾生下成佛的種子,功德在這個地方。所以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這建塔的作用,建塔的功德。

      下面講造像,「像,指佛像。據《增一阿含》」,《增一阿含經》裡頭有說,「佛升忉利」,釋迦牟尼佛為報母親之恩。佛出世七天,母親就生忉利天,福報太大了。世尊是姨母帶大的,他母親的妹妹,姊妹兩個都嫁給淨飯王,淨飯王的妃子。為報母親恩,到忉利天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孝經,在忉利天宮講的。「優填王憶佛」,這是當時一個大國王,那麼久的時間見不到佛他想念,於是「用牛頭栴檀雕佛像高五尺,是為此土」,此土是指我們這個地球,「雕像之始」。這有人造像了,給釋迦牟尼佛造一個木雕的,這是檀香木雕的,牛頭栴檀,檀香木裡頭最好的。這檀香木雕了一尊釋迦牟尼佛的像,高五尺,是因為想佛,佛到忉利天去了,想佛,雕一尊像天天看到他。

      「《法華經》云: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為了佛造佛像,為佛的智慧、為佛的道德、為佛的教化、為佛慈悲普度一切眾生,給佛造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為什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深深印在這個人的阿賴耶識裡頭,因為他造一定把它造出來,觀想、觀像,四種念佛他具足這兩種,想佛的像怎麼樣把它雕出來。「又《造像功德經》曰:若人臨終發言造像,乃至如[麥/廣]麥」。這個意思是,像中國的小麥,體積很小,造的像不大,現在我們講微雕,用一粒米,或者用芝麻這樣小的東西雕成的佛像,「能除三世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發心做這個。微雕是要非常細心,還得用放大鏡,沒有放大鏡那是很好的眼力,一般人眼睛老花了看不清楚。現在的微雕用機器,用大的放大鏡,倍數高的。我們在博物館參觀,有看到微雕的,微雕藝術現在很普遍,雕刻經文的非常之多,一個很小,大概在一寸的方圓,能夠雕一部《金剛經》,五千多字,大概只有指甲這麼大。雕刻佛像、菩薩像、羅漢像非常精美,人要觀看用放大鏡細心去觀察、去欣賞。這有沒有好處?有。跟大的相不一樣,大的像一看,看過了,不仔細。這仔細看,用那種真誠恭敬心仔細看,所以印象深。這個印象深就是阿賴耶種子深,這種子有力。有力是你不會忘記,見過一次還常常想到,提起來這個印象立刻現前,就起現行。所以它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經上說的這些話全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不知道,這就是它有很深的道理在。

      下面是『飯食沙門』。就是齋僧。「以飯食供養僧眾」,在中國俗稱為打千僧齋,供齋,請一千個出家人,這個修福!大富人家喜歡修這樣的功德,實在是修福德。世間人學佛畢竟求福的多,求慧的少,求福的人多,喜歡福報。「《六波羅蜜多經》云:以食施者,當施五事」,就是布施飲食這裡頭含著有五樁事情,這是說他的福報。第一個「施命。若人無食,難以濟命」。布施飲食就是供養他的身命,他的身體離開飲食就不能活下去。所以這個布施功德就大,用我們現在講是救命,還有哪一樁好事能比得上這樁好事!所以接受布施的要感恩、要祝福、要迴向,把自己所修學的迴向給施主、迴向給眾生。第三「施力。以是食故,增益氣力」。有氣力才能工作,修行也要有氣力,沒有氣力那就生病了,生病就妨礙你修行、妨礙你工作,可見得飲食施命、施力。

      第四,「施樂。以此食故,身心安樂。五者施辯。若飢餓者,身心怯弱。言說謇訥,不能辯了」。你就是再有智慧、再有辯才,如果你在飢餓的時候,餓得力氣都沒有了,話都說不出來,你怎麼能跟別人辯論?怎麼能夠教化眾生?這些,飲食是多麼大的事情。第五施辯,布施飲食增長他的辯才。「飲食充足,身心勇銳,得大辯才,智慧無礙」。所以這身體的健康關係非常大。佛經裡面所說,「法輪未轉,食輪先」;換句話說,吃飽了有力氣才能轉法輪,轉法輪就是教學。自己修行、教化眾生都需要健康的身體,要很好的精神氣力,這才能辦事。我們知道布施這五種事,知道它的意義,知道它的真實功德,我們就會喜歡布施。

      「飯食沙門者,經云:正令得滿四天下寶,其利不如請一清淨沙門,詣舍供養,得利殊倍」。這是佛在經裡頭勉勵在家同學,要知道布施沙門,出家人,布施他得大利益。大利益在哪裡?他修行,他有成就,是你布施有功,他成就之後,他能夠弘法利生,也是你布施飲食之功。即使你這一生只布施過一次,這個出家人將來成就弘法利生,所有功德都有你一分。這一分不能缺少,缺少可能他的身命就斷了,身命一斷,修學、弘法利生全都等於零。這個布施多麼重要!

      經上說的比喻都不是妄語,都是實在的。經上說清淨沙門,持戒、修定、開智慧的這些修行有成就者,這是清淨沙門。還沒有得清淨心的,甚至於還造作罪業的,要不要供養他?要,你供養他,你所得的功德利益是圓滿的。他自己有他自己的業報,我有我的業報,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在現前這個環境,如何能夠修清淨功德?經上講得好,只要我們自己心清淨,境界就清淨。我們用清淨心供養一個不清淨的修行人,我得的功德是清淨的,他修的功德不清淨,我得的是清淨。這是什麼道理?這就是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經上佛說「境隨心轉」,我們能轉境界,不被境界所轉,這就對了。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佛門真廣大,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眾生會修都修成圓滿功德。所以禪宗老師測驗學生,常說「你會麼?」問題在會不會。境界沒有問題,因為境界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借假修真,你要會這個本事,你每天修積的都是真實功德,都是無量無邊。所以得利殊倍,所得的利益超過滿四天下珍寶布施。

      底下一段,『懸繒然燈,散華燒香』。「繒,帛之總名」,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絲織品,絲織品的總名稱為繒。「懸繒」,是用繒造成的幢幡寶蓋,這些東西懸掛在佛殿,佛的大殿顯得格外的莊嚴,目的是接引初學,而且都有表法的意思。《百緣經》上有一段話,「佛在世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有婆多迦」,有這麼一個人,過去曾作一長幡懸掛在毘婆尸佛的塔上。「從是以來,九十一劫,常有大幡覆蔭其上,受福快樂」。這個長大的幡可以遮蔽風雨,也遮蔽太陽。這個人以後出家得阿羅漢果,證阿羅漢果。這是說懸掛幢幡寶蓋。

      幢幡,在中國古代它是表法的,也是信號。古時候沒有資訊,信息傳達很不方便,但是它也有它的方法,就是向高處懸掛這些旗幟,幢幡、寶蓋都是屬於旗幟一類的。寺廟裡面有旗桿,不是掛國旗的,就是懸掛幢幡。幢是圓形的,幡是扁形的,最初幢幡上沒有寫字的,以後都寫了字,寫字就更明顯。懸幢,寺廟今天有講經;懸幡,這個道場今天有法會。建立法會,今天有大悲懺,這個幡上就寫大悲懺,遠當然不知道,近就看到了,今天什麼活動。幢是今天講經,如果這個幢上寫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還有加「南無」的,《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妙法蓮華經》,這個幢掛上了,今天講《華嚴》、講《法華》,等於通知大眾的。因為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佛不會通知你個人的,佛也不會勸你來聽經,都是你自動自發來的。自動自發是什麼?你有誠意,有誠敬心,所以一分誠敬有一分收穫。邀請你來的未必有誠意,沒有誠意,佛來講經你也不得利益。所以佛法不邀請,活動有信號發出去,你看到了自動來參加,取這個意思。

      然是燃燒。燈是燈燭、燈火。「《施燈功德經》云:佛告舍利弗,或有人於佛塔廟諸形像(就是佛像、菩薩像),而設供養故,奉施燈明,乃至以少燈炬,或酥油塗然」,然是點燃,「持以奉施,其明唯照一道一階」,這是說它的光不大,只能照一個台階,只能照眼前的一個小路。「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可知,唯佛如來乃能知也」。這是布施,在黑夜沒有日月光照之處點一盞燈,燈光再弱、再小,甚至於只能照一條小路、一個台階,佛告舍利弗,這個布施功德聲聞、緣覺都不知道,唯佛與佛乃能知也。這是什麼?總是至誠所感,全在用心。台階,尤其是比較危險容易跌倒的,這個地方有一盞燈,很暗,有一盞燈跟沒有燈大不相同,微弱的燈光,人很小心謹慎,不至於跌倒,不至於迷失方向。

      施與燈明,他將來在果報上所感得的是智慧。燈明也是表法,佛堂、塔廟,在佛舍利塔面前燃燈,在寺院庵堂佛菩薩形像面前燃燈,這屬於表法,表智慧光明,利益眾生。佛講經教學,體是智慧,沒有智慧不能講經教學。施燈是財布施,得的果報是智慧,不可思議!一般經上告訴我們,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一盞燈三種布施具足。裡頭有財,燈的體是財,從前是油燈、是蠟燭;可是燈的光明它表的是法,人得到這個光明照耀,他不會害怕了,這就他離開畏懼的心,這是無畏布施,一樣三種布施具足。所以布施燈明的人很多,願意在佛像前面、佛寺面前燃燈,這個很多。它有這麼大的功德,聲聞、緣覺他們的神通智慧都不知道,佛知道,這是真誠之所感,總是用心純正。

      「散華,散布鮮花,以供養佛也。《會疏》云:散花者,花開清淨。妙色妙香,散諸佛剎。若有花開,諸佛來坐。是故下界中以花為淨土。見色聞香,諸鬼神等嫌之,猶如糞穢色香」。這括弧有說明,「謂諸鬼神以花之色香,同於糞便,故嫌之」。這一段告訴我們香花能夠供佛、供天,天人他們見色聞香,佛,供佛,這個地方有花、有香,佛會光臨,天神也會光臨。鬼神見到這個好香、香花,他就遠離,各人業報差別不同,他沒有這個福分,花色花香他的感觸跟糞便相同,他不喜歡。可是天神他喜歡。這些我們明白了,燃香一定要燃好香,這是對佛菩薩、對神明的恭敬。如果這個不好的香、很難聞的香,鬼神喜歡,佛菩薩不喜歡。我們常常供好花、好香,我們就知道,冤親債主這些鬼神他遠離你,諸佛菩薩、諸天善神他來接近你,他會到這邊來坐坐。

      「《陀羅尼集經》曰:若四部眾」,這個四部,出家男眾女眾、在家男眾女眾,這叫四部眾,「以眾花散阿彌陀佛,發願誦咒者,得十種功德」。誦咒,我們要知道,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咒語,全是梵文,沒有一個中國字,所以念佛也是誦咒。或者是也有人喜歡念往生咒,往生咒第一句就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這部經上說以花供佛,發願持名念咒得十種功德,這下面說出來了。

      「一者,自發善心」。自己發善心。這個善心,求生淨土之心,這個心是無上圓滿菩提心。我念佛、供佛不為別的,就為往生極樂世界。第二個,「令他發善心」。別人看我發心,他也跟著發心。「三者,諸天歡喜」。人不知道,天神知道。這二十八層天,除了無想天之外,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層天,這些天人皆大歡喜。為什麼?天人的果報是什麼?上品十善再加上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這天人,天人看到人也發善心,歡喜!跟我們一樣,我們看到善法就歡喜,看到善人一定歡喜,天人亦如是。不喜歡看到人作惡,人有惡念、有惡行,天人距離他就遠了,鬼跟他們就接近了。第四,「自身端正,六根具足,無有損壞」。這句說的是身心健康。自身端正,六根裡頭講到意,意是心,身心健康快樂。「五者,死生寶池」。這是講臨終之後你到哪裡去,你到極樂世界七寶池去,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第六,「生生世世生於中國及貴姓中。生值佛聞法,不生邊地及下姓中」。來生,來生如果想投胎,佛知道你生生世世會生於中國。這個中國是佛經上說的,不是我們現在的中國。這中國是什麼意思?這個地區有高等文化落實在這個地區,這叫中國。文化水準高,這裡頭有佛法、有聖賢教學,人民覺悟不迷惑,覺悟就快樂,迷則有苦,覺就有樂,所以這個地區的人離苦得樂,這叫中國。中也是不偏不邪的意思,這個地方人沒有偏見、沒有邪見,所以叫中國。生在這個地區,能夠接受聖賢教育,能夠學習大乘佛法,這個標準叫中國。及貴姓中,他在這個地方投胎,一定是生在貴族家庭。為什麼?善與善感應,惡與惡感應。凡夫投胎全由業力在做主宰,善惡報應絲毫不爽。

      不但生中國及貴族,而且生值佛世,他出生的時候佛在這個世間講經教學,這個緣不可思議,他能夠見佛,能夠聞法。值就是遇到,生在佛在世的這個年代,見過佛,聽佛講經教學,不生邊地。邊地就是文化落後的地方,沒有聖賢教誨的地方稱為邊地。下姓中,印度古時候種族階級很嚴格,不平等。婆羅門、剎帝利是貴族,婆羅門有智慧,多半從事於宗教教學,剎帝利是貴族,是統治階級的,所以他們是貴姓。下姓這是平民。這以供養鮮花這個功德,會幫助你生在貴族,不是生在平民家庭。

      「七者,成轉輪王,王四天下」。這講你有幸見佛聞法,依教修行,以你的慈悲心、愛心愛護一切眾生,護持正法,你發這個願心,你就成為轉輪聖王。王四天下,這個王是統治,統治四天下的是金輪聖王,輪王裡面地位最高的。「八者,生生世世常得男身」。為什麼佛在經上常常強調男身?女身比男身要苦,我們細心去觀察就知道。所以菩薩示現成道一定示現男身,比丘尼、優婆夷、在家出家女眾,她們修行證果的時候都現男身。第九,「得生彌陀佛國,七寶花上結跏趺坐,成阿鞞跋致」。這是遇到念佛法門,有緣遇到淨宗法門,遇到淨宗法門一定得三寶善神的加持,讓你有緣見到淨宗經典,遇到修淨土的這些善知識,你跟他們往來,你也就會修這個法門。修這個法門,你這一生決定成就,也就是說你決定得生淨土。生到淨土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決定成阿鞞跋致。《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講阿惟越致,阿鞞跋致是《彌陀經》上說的,一樣的,翻譯的時候用的字不相同。第十,「成阿耨菩提。坐於七寶師子座上,放大光明。與阿彌陀佛等無有異也」。這是究竟圓滿的成就,你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真的把你妄想分別執著這些煩惱統統斷乾淨了,煩惱斷盡你就成無上菩提,這個時候坐七寶師子座上,這是說佛說法的寶座。放大光明,這個大光明就是對一切眾生說一切法門,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成無上道。你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等同無異。

      散花,供養香花得十種利益。十種利益有淺深高下的差別,這種差別全在用心不同,你用的是什麼心,如果用的是真誠恭敬心,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所以佛在經上常常教我們,我們要記住,「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這句話重要。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誠心,對自己的利益,就像這經上所說的,將來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

      下面看「燒香,燒香以為供養」。《往生要集》裡有這麼一句話,「隨力辦於華香供具」。花跟香常常連在一起。對諸佛菩薩供花,花代表因地,植物先開花後結果,所以花代表修因。你修因後面有果報,花好果一定好。所以報有兩種,現前的果報叫花報,來生的果報叫果報。我們這一生花報好,來生的果報一定莊嚴。今生要修的幸福、快樂、美滿,要知道這是真的,它與富貴貧賤不相干,為什麼?行門裡頭佛教我們放下,富貴人要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才能成佛,貧賤人也是要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平等的!這是煩惱的根,煩惱的源頭。

      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意知,這裡頭起受用,起什麼?受、想、行、識,它起這個東西。受想行識裡面有苦、樂、憂、喜、捨,有這麼多受,五種受,那就是凡夫。根塵相接觸沒有受,清淨心就現前,不接受。怎麼不接受?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不放在心上。你看清楚、聽清楚了,那是智慧,沒放在心上就是智慧,放在心上叫煩惱,煩惱跟智慧是一樁事情。不放在心上是智慧,放在心上叫煩惱,為什麼?放在心上你就有苦樂憂喜捨,不放在心上沒有。外面不管是順境、是逆境,善緣惡緣,都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才是清淨平等覺。不能把清淨平等覺搞成苦樂憂喜捨,就錯了。所以放下便是!這句話要記住,佛法,大乘的修學說功夫、功德,全在放下。

      淨宗之妙就妙在讓你執持一樁事情,阿彌陀佛的名號,你只執持名號,其他的全放下,萬緣放下,就留著這一個佛號。用這個佛號代替所有一切的妄想、雜念,取而代之,久而久之,妄想、雜念自然沒有,全是佛號。佛號是什麼?佛號是自性裡面圓滿的功德,就現前。所以這個法門之妙沒有人能比,真妙,妙絕了。我們要珍惜它,我們要認真學習,這一生當中就像前面所說的,能往生、能成佛,而且能跟阿彌陀佛平等。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真真實實登峰造極,沒有比這更高的,這到頂頭了。

      《往生要集》裡面講,講燒香,隨力辦於華香供具。「《會疏》曰:若人燒美香,魔倫趣他方。佛神歡喜守。修善必成就」。《會疏》這四句偈我們要記住,為什麼?學佛同修功夫還不錯,可是怎麼樣?往往惹來冤親債主附身,讓你二六時中很不舒服。你懂得這個方法,那冤親債主都離開了,好花、好香供養。魔倫,倫是類,就是魔這一類的統統走了,到別的地方去了。因為什麼?魔不喜歡好香、好花,他不喜歡。可是諸位要知道,世間有粉香,還有香水,這一類的香它不是真香,那個東西會把魔鬼招來。你不要看一瓶什麼香水要賣幾萬塊錢的,那都是把妖魔鬼怪招來的。我們供香、供花,真的,這個香氣是真味。好花、好香,魔鬼他就離開,佛就來了,佛神歡喜守,守在這個地方,修善必成就。

      「如那乾訶羅國大王,遙向佛生國焚香作禮」,佛生在迦毘羅衛國,在北印度,靠近現在的尼泊爾。國王向這個方向焚香作禮,在禮拜。「香煙直至佛精舍,如白琉璃雲,繞佛七重,化作金臺。具如《觀佛經》說」,《觀佛經》裡頭有這個記載。這真誠心,真誠到極處,跟佛起感應道交。他燃的這個香,香煙能飄到佛的精舍,佛所居住的這個地方,這個香就像雲彩一樣,繞佛七重化作金台。當然這個金台你看到,立刻就消失了。感應不可思議!什麼人的感?什麼人的應?國王的真誠,自性自然的感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自然產生這個現象。

      「又《大日經疏》曰:燒香是遍至法界義」。理事皆如是,香煙遍法界,隨著風、隨著空氣流轉,向四面八方飄散。「如天樹王開敷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遍布。菩提香亦爾,隨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焚,解脫風所吹,隨悲願力自在而轉,普薰一切,故曰燒香」。天樹王,是忉利天有這個樹,梵語叫「波利質多樹」。這個樹在忉利天,「為樹中之王」,所以稱為樹王。佛經裡面對這些動物、植物,最珍貴的、有德行的都用王稱它,譬如稱牛王、鵝王,這是動物裡頭的,樹木花草有特殊的功德也稱之為王。「《法華經》序品曰:國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樹王其華開敷」。這個樹的名字叫波利質多羅,翻成中國意思叫香遍樹,「又稱曰天樹王」。天樹王開花的時候香氣逆風、順風,隨風飄香,自然遍布,遍布在忉利天宮。

      菩提香亦然,菩提香,佛菩薩的精舍。世間樹木花草的香是隨風飄香,菩提香不是的,菩提香隨著佛菩薩一一功德,這個香不是世間的香,在哪裡?遍滿法界。我們沒有聞到,是我們的鼻根有問題,聞不到這種香。就像眼,我們的眼本能都失掉了。眼本來能見一切色相,現在不行,只有極為狹小的一個光度我們能見到,比這個光波長的見不到,比這個光波短的也見不到。佛告訴我們,我們的本能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統統能見到,好眼睛能見遍法界,現在侷限這一段的光波。耳聞聲也是如此,也只能聽到音波一個階段,比這個長的波聽不到,比這個短波聽不到。現在用機器可以多聽到一點,但是絕大多數的都聽不到。到底什麼東西障礙了我們?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你看看佛說阿羅漢這三種煩惱只放下一種,見思煩惱,阿羅漢的六根比我們就利了,我們跟他比不上。阿羅漢的天眼向外面看,能看到一個小千世界。小千世界多大?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佛經上講一個單位世界就是銀河系。那小千世界?就是一千個銀河系。阿羅漢的眼睛能看一千個銀河系,看得清清楚楚,我們沒辦法,阿羅漢的天眼。菩薩的天眼就更大,超過三千大千世界。看微細的,阿羅漢天眼能看到微塵,大概像現在講的,科學上所說的原子,我們需要用顯微鏡才發現,他不需要,他能看得很清楚,原子裡頭有原子核、有中子、有電子,他看得很清楚。

      我們鼻根能力也大幅度的衰弱了,諸佛剎土裡面那些寶花、寶香飄到我們這個地方,我們聞不到。不是不在此地,在,聞不到。那我們得修功德,像阿羅漢修的功德他就能夠,這境界比我們就大很多;菩薩大更多,到佛就圓滿了,遍法界虛空界色聲香味觸法全部接收到,一點障礙都沒有。所以這個地方講菩提香,從佛菩薩國土來的,隨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焚,這是比喻。解脫風所吹,隨悲願力自在而轉,普薰一切,故曰燒香,這是什麼?這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燒香,他們燒香不是像我們真的把香點燃,不是,他們是修德,從性德裡頭自然流出來。

      「後疏兼論燒香之事理,旨趣更深」。這真的。所以佛經的意思確實很深,但這種深意,我們漸漸的修學,漸漸體會、漸漸覺悟了,要真修,修成之後如來境界就出現在現前。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