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淨土大經科註

    第441集

    共578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1年9月21日啟講,2012年10月21日圓滿。

    黃念祖老居士集註,集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註解一百一十種,有緣遇到太希有了。開講第二遍,把我作的科判會進去,《淨土大經科註》。很詳細,我參考了慈舟老法師的科判。看經文、註解,段落層次更明白,從章法結構就能看到思想體系。無論出家在家,講解這部經,學習這部經,信行不退。一向專念是行,發菩提心是信,願生淨土,老實念佛不退轉,即得授記。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四一集)  2012/7/2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二十一頁,第一行看起: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念老有個簡單的題解,「本品彌勒領旨,心得開明。佛復垂訓:一者當斷惑念佛,知苦修善。二者自利利他,轉相拯濟。三者重示樂國勝果。四者諭除疑悔,免生邊地」。這一品經文對於當今跟往後修學淨宗念佛同學非常重要,重要的原因是這個法門確確實實是難信之法。遇到這個法門確實不容易,決定不能夠一生錯過,法門修學的關鍵就在真信、切願、老實念佛,所以難信易行。多少人都是因為信心有了問題,把這個法門誤會了,自古至今非常之多,所以這一品經意思就很深了。請看下面的科題,「蒙教心開」。這裡頭分三小科,第一段「蒙教脫苦」。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彌勒領解佛語」,領是接受、領受,解是理解,真的聽懂了,「深自慶喜。乃申讚頌,而白佛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在這裡我們要細心去體會,彌勒聽懂了,自己歡喜,自己對自己非常的慶幸。為什麼?無量劫來難得遇到這個法門。遇著其他的法門,都是要斷煩惱、消業障才能向上提升。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菩薩修學五十一個階級,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慢慢向上,等覺、妙覺,五十二個位次。別教住行向稱為三賢,到初地才大開圓解,明心見性;《華嚴》圓教,初住菩薩就明心見性了。由此我們知道,別教的三賢,實際上是圓教十信位最上面三個階級,十信位裡面八信、九信、十信,他沒有見性,沒有離開十法界。明心見性這離開十法界,生實報莊嚴土。所以就曉得真難,真不容易!

      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太容易了,橫超,它不是豎出。它不是一個階級、一個階級向上提升,叫豎出;橫超,從旁邊就出去了。這一出去到哪裡?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殊勝在哪裡?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就殊勝在這一句。阿惟越致是別教初地以上,圓教初住以上;換句話說,他真的超越了四聖法界。通常我們講四聖,聲聞、緣覺是小乘,菩薩、佛是大乘,超越了。這是所說的難信之法,也是難遇到的法門,世尊對於沒有這個根性的眾生他不講這個法門。這根性怎麼來的?決定是過去生中,於無量諸佛所種諸善根。遇到這個法門,得諸佛如來冥冥當中加持,你聽了歡喜、相信,你就接受了。接受,決定得生淨土;往生淨土,決定一生成就,這太難得了!

      彌勒,這是當來下生的賢劫第五尊佛,現在是後補釋迦牟尼佛的佛位,補處菩薩。他深自慶喜,這表什麼意思?在菩薩的地位,他已經到頂了,我們相信這個慶喜是慶喜世尊把念佛法門傳給他,他將來用這個法門普度娑婆世界一切眾生,這他慶喜,為這個。我們慶喜是我們自己這一生得度了,他不是的,他自己已經得度,他的慶喜應該是以這個法門,度無量無邊眾生皆成佛道。世尊在這個世間住世時間並不長,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但是他這個辦班,我們講辦班教學大家容易懂,三百餘會,就是辦大小型的講學班三百多次。彌勒菩薩將來下生,他只辦三次,「龍華三會」。三會能把一切眾生度盡,個個都圓成佛道,我們相信只有這個法門才能辦得到。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是地上菩薩,《華嚴》圓教;上根的人是圓教初住以上;中根的人,別教三賢,也包括了聲聞、緣覺,因為方便有餘土,這些人去往生的;下根人,凡聖同居土。六道裡面,上面是諸天,下面是無間地獄,五逆十惡,只要回頭、只要認錯,信願持名,阿彌陀佛依然攝受。你說這個法門還得了嗎?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世尊當年多次宣講,每次宣講都集結成為經本,每一次宣講裡面內容並不完全相同。這是古大德讀現前《大藏經》裡面蒐集的五種原譯本,看出來許許多多重要的地方,這個本子有、那個本沒有,那個本上有、這個本子沒有。所以後學就有會集必要,把世尊所說的重新做個整理,重複的部分除去,留下是五次所宣說的精義,這就是聖人做集大成的工作。在中國出現孔子,孔子是集他那個時代向上二千五百年,從三皇五帝傳下來這些教誨,用文字記錄下來。所以後人稱孔子「大成至聖先師」,是集古時候聖賢之大成,自己沒有創作、沒有發明。孔子求學、教學、傳法的態度是「信而好古」,這句話我們要記住。

      佛門裡頭有沒有集大成的人?很多,我們今天每一家的祖師都是集大成的人。他們依據經典修行,特別是儀規,各個不相同。從哪裡看?課誦本看。課誦本不是佛說的,都是古大德編輯的。經,採取哪些典籍上,有採取全文的,有採取當中一段的,節錄的,我們在課誦本上看到。再往前面去,《禪門日誦》,那是什麼?禪宗過去通用的課誦本。到民國年間課誦本多了,每個派別都有自己的課誦本,我們淨宗也有自己課誦本。這是什麼?古人有這個例子。淨宗學會成立,我們的課誦本,感到一般寺院用的,那是前清的,楞嚴十小咒、八十八佛,在那個時候有用。為什麼?那個時候人有恭敬心,有真誠恭敬,有很好的扎根教育,孝親尊師,真誠恭敬,行。現在沒有了。所以那個時候只要信、行,就得受益。今天不行,今天信有問題了,於是行也就有問題了,必須要什麼?必須要從解。這就是世尊在經上說的,末法時期應當要弘揚大乘。

      你看看小乘教是在正法時期,像法時期就不適用。小乘教守規矩,真能守得住,他真得利益。像我們記憶很清楚,感觸最深的,宋朝瑩珂法師念佛,一句阿彌陀佛,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他就真的往生了。這是古時候的一個例子。現前的例子,鍋漏匠的故事,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惠能大師還聽了一堂經,五祖給他講《金剛經》,我們想想應該有一、二個小時。鍋漏匠沒有,諦閑法師只教了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你每天這樣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這念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沒學過《彌陀經》、沒有學過《無量壽經》,為什麼能成就?我們拿這部經的標準看,這部經「三輩往生」、「往生正因」裡頭說得很清楚,往生的條件是什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鍋漏匠做到了。什麼叫菩提心?真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真信、真願意求往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頭說的。這是人家發心了,後面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就行了,問題真解決了。不需要釋迦牟尼佛這麼麻煩,四十九年辛辛苦苦講經教學,不需要。

      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上上根人、下愚之人好度,上上根人一聞他就開悟了。這是什麼?像惠能大師上上根人,他真悟了,徹悟,如來經教沒有一部他不通,這上上根人。下下根人講,鍋漏匠是下下根人,只知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行了。為什麼?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諸佛無量劫來所說的一切經教的核心、原始點。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句話是隋唐時候的大德,他們在一起研究世尊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哪部經是第一?第一就是它的經義能夠代表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大家都推崇《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沒錯,確實《華嚴》是佛的根本法輪。《華嚴》的核心是什麼?就是《華嚴》的中心是什麼?是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才得到究竟圓滿。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是將《華嚴》導入、導歸《無量壽經》四十八願。

      這樣一比,《無量壽經》是《華嚴》、《法華》、一切經教的歸宿,你說這部經多重要!難怪世尊多次宣講,多次宣講是告訴這個經重要。上一次講這個經,有些人沒聽到的,現在換了另外地方,時間不一樣,聽眾也不一樣,這裡頭的眾生有淨土根性的眾生在裡頭,那世尊要不要講?當然要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只要有一個淨宗當機的,其他人都沾光,因為開講的時候別人都聽,都沾光。佛講經應機說法,這個法會裡頭沒有這種根機的人,佛不講,有一個,決定講。諸佛如來平等的慈悲、無盡的慈悲,他是為度眾生而成佛的,為度眾生而示現的,他沒有自己。什麼是自己?一切眾生都是自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教學要有智慧,不能用感情。情執沒斷,不但障礙自己的悟處,也障礙普度眾生。

      這些道理非常重要,必須搞清楚、搞明白,才不會為外面境界動搖。尤其是到末法,末法就像慈禧太后一樣,自己比哪個都大,哪個佛也不如自己,師心自用,不但自己把路走錯了,還把別人帶錯了,在末法是非常容易看到的現象。尤其對這個會集的批評,古人偶爾談到幾句,現在都把它拿出來做依據,認為什麼?可以批評。古人是什麼樣的人物?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對蕅益大師《要解》的讚歎,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那麼蕅益大師是什麼人?這個我們要想想。我們對古大德,能比得上他們嗎?能超過他們嗎?不能,就不能說話,只能老老實實聽,聽完了細心去觀察。

      我們自己想想,自己這一生修學能比得上老師嗎?不說別人,我跟李老師學的、跟章嘉大師學的、跟方東美先生學的,這三個人,哪一個我都沒有辦法超過他們。不但不能超過,差距很大,自己心裡頭很清楚。李老師的,他學佛的老師梅光羲老居士,也都是當代的明師,他遇到了,都是居士。在那個時代佛門裡面稱為「南梅北夏」,這兩位大德,南方梅光羲,他是江西南昌人,北面是山東夏蓮居,這兩位大德,都不是普通人。李老師一生從內心裡頭尊敬,在學生面前常常讚歎。當代的這些大德,印光老法師、虛雲老和尚、圓瑛法師、興慈法師、天台宗的諦閑老法師,在家居士還有江味農居士,這些人老師常常稱歎。這些人出現在那個時代,我們相信,有理由相信這些人是再來人,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長者身得度者,即現居士長者身而為說法,不是凡人。我們要細心觀察,真誠恭敬心學習。

      立個法為什麼?是為當前這些眾生,就在眼前的。他們的程度,確實我們今天程度跟民國初年的人比,跟八十年前人比,一落千丈,這不是形容詞,這是事實。我們現在得到,我們也很感恩同學們,為我們蒐集一些民國初年的小學生的作文、國文這一類東西。我們展開來一看,不但文字現在大學生趕不上,就是知見,智慧跟見解也沒有人能趕上。所以我們就要守住、掌握住一個原則,對於今人真實利益的是什麼?就是勸他相信淨土,勸他學習淨土的經教。對於淨土這個經教我們用平等心看待,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無量壽經》現在有九種版本,九種版本要平等看待,不要在九種版本裡面起分別、起執著,那我們就錯了。喜歡哪個版本,你就依照那個版本去修,為什麼?契你的機。能不能成就不在版本,在你是不是能夠抓住修行的祕訣。祕訣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這八個字,成功失敗就在這一句。

      鍋漏匠抓住了,真信、真願意去,一句彌陀念到底。你看,一點壓力都沒有,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再念。時間不長,三年就圓滿功德,到極樂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薩去了。我們看到台南將軍鄉的老太婆,也是三年,她對於佛教並不很懂,也就是抓住了,真相信,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一點懷疑都沒有。一句佛號念到底,你看三年,也是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倓老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裡面記載的,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法師往生,那也不認識字。沒有出家的時候做泥水匠,出家之後,一生都在寺廟裡做苦工、修苦行,就一句阿彌陀佛,他什麼也不知道。聽經他也聽不懂,他乾脆不聽經,做工。寺廟裡頭苦事情,別人不願意幹,他都去幹,修福,心裡頭清淨,一塵不染。你看往生的時候多自在、多瀟灑,預知時至。這些都是眼前為我們示現的好榜樣。

      今天攝受眾生,現前眾生,最方便的、最通俗的,這就是夏蓮老為我們整理出來這個會集本,確實是集五種原譯本的大成,便利於現前眾生。本子教給我們什麼?教給我們相信真有阿彌陀佛,相信真有極樂世界,相信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尤其念老這個集註,集註是會集的,裡面採取了八十三部經論,採取了一百一十部祖師大德的註疏。集大成,集註,都是會集的,確實能幫助我們認識極樂世界。不是透徹的了解,我們的深信生不起來、切願生不起來,只要這兩個問題解決了,淨土你就得到了。功夫就是專念,一心專念,萬緣放下。李老師教導我們,把你心裡頭善的、不善的那些念頭、那些記憶統統請出去,把阿彌陀佛請進來,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一天到晚都歡歡喜喜,自己謙卑,禮敬諸佛,真正是古大德所說的功不唐捐。點點滴滴,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跟極樂世界相應,都跟阿彌陀佛教誨相應。《彌陀經》的教誨,就是這個經的經文,自然相應,不是特別的,特別的你起心動念了;自然,不起心、不動念,完全相應。這個相應,萬緣放得下,這一句佛號時時刻刻提起。

      一定要肯定極樂是我們的老家,這個一點都不能認錯。為什麼?阿彌陀佛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極樂世界從哪裡來?也是自性變現的。所以一定要記住,「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心性都是自己的真心、真如,離開心性無有一法可得。這些大的原理原則掌握到,小的這些爭論,我們一看一笑了之,一句阿彌陀佛回答他。你對這個有什麼看法?阿彌陀佛,你多自在、多瀟灑!承認,我們已經拿到極樂世界的簽證了,回歸極樂世界是時間早晚問題,隨時可以去得成,沒有一絲毫障礙,這就對了。念念成就自己,念念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最重要的,幫助別人建立信心、願心。所以淨宗學會成立,我們的行門,我們也在經論裡頭會集,五個科目,要簡單、要容易記,念念都不會忘記,你時時刻刻才能回光返照,太多了記不了。

      第一個「淨業三福」,算是這一條文字最多,一共有十一句,四十四個字,這條最多。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三句。第三福,十二個字,「發菩提心」,我們對極樂世界深信切願,就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讀誦大乘」,我們只讀《大乘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只讀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就夠了,五種原譯本的精髓全在其中,沒有一樣漏掉的,這讀誦大乘;後頭,「勸進行者」,我們自己這樣幹,勸別人。一個人真幹,那個人成佛了,他怎麼成佛的?你度他成佛的。度一個人成佛,功德就不可思議,你這輩子度了十個、八個,大慈菩薩說你是真菩薩;你要度上百的人往生極樂世界,那你就是阿彌陀佛再來。所以要勸進行者,自己做好樣子給人看,真正把彌陀弟子做出來。淨業三福是我們最高的指導原則,不但淨宗如是,其他法門也不例外。世尊後頭有句話說,這個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修行人要想成就,一定要遵守這三句,最高指導原則。

      我們從哪裡學起?最高裡頭第一條,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末後修十善業。所以,我們認定《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是儒釋道的三個根,扎根教育,我們努力要把它做到。沒有這三個根,想成就非常困難。就像樹一樣,沒根怎麼能生長?有根,再小都不怕,它會長大,會成為大樹。所以這根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再要發心,想不但佛法要久住於世,希望中國傳統學術也能夠常住於世,你就得學文言文。現在有兩部書出現了,一部是《群書治要》,一部是《國學治要》。這兩部書在我的心目當中,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它們文字的程度是民國初年高中程度,也就是高中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就有能力學習。這兩樣東西是我們對於國學的入門。《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治國的寶典,實際上這個東西能治家,現在企業用得上,這是一個一切對人、對事管理的一套學問,怎樣把人管好,怎樣把事情管好。這是中國古聖先賢在一切經論裡頭說明這樁事,也是會集,《國學治要》是會集的,《群書治要》也是會集的。諸佛菩薩常常出現在世間,幫助現在人的需要,字字句句都有經典的來源,不是隨便說的。

      『佛語教戒,甚深甚善』,深廣沒有邊際。「甚善」,能夠幫助我們成佛、成祖,成就自己,教化眾生。「教戒二字見於《魏譯》之高麗藏本。餘本多作教誡」,有言字邊的誡,這個本子採取《魏譯》的。「《韻會》曰:戒通作誡」,這兩個字在古時候相通。《俱舍界品頌疏》第一卷有這幾句話,「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誡是誡勗,令人斷惡。斷惡修善,故名教誡」。把教誡這兩個字的意思講清楚、講明白了,是教人斷惡修善。教別人斷惡修善,首先要教自己,自己沒有斷惡修善,你就不能教別人。為什麼?人家不相信你。自己一定要做成榜樣,別人才真正相信、真正學習。凡是教學成功的人,無一不是古人所說的「先行其言」,就是他想要講的他先做到了。這個教學起作用,別人相信,願意跟你學習。

      在現代,現在這個地球上,四百多年來,科學技術有著輝煌的成就。在今天這個社會,真的是叫人眼花繚亂。科學講求的是實驗,真東西做出來,做出的車確實它能自動,不必要牛馬來拉車,做成的飛機它真能飛,人相信。但是現代科學家認識了,認識什麼?偏在物理、偏於物質,不是圓滿的。宇宙之間,心物是平衡的,偏在一邊不平衡了,不平衡就出麻煩。今天科學發展的是日新月異,但是麻煩是愈來愈嚴重,絕不亞於科技的發展。這些麻煩如果不能解決,科學家自己說了,科技會毀滅地球,縱然地球不能毀壞,地球上這些生物大概都不能生存了。

      我們也曾經聽科學家報告,地球的歷史上,在過去曾經有很多次科學發展不比今天差,甚至於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在發展到頂點的時候,確實大地沉到海裡去了。通常我們聽到這個傳說,亞特蘭提斯,相傳是在這個地球上五萬年以前,有過高等科技。聽說,科學家說,那個時候他們的能源是從太空取來的,乾淨,沒有污染,輪船、飛機啟動的時候沒有音聲。最後也是導致倫理、道德全毀了,人類的貪瞋痴慢疑無止境的膨脹,導致世界毀滅,整個大陸沉到海底,現在的大西洋。我們也曾經在古老的預言裡面看到,說亞特蘭提斯一百年之後會浮起來,它浮起來之後,歐洲跟美洲會沉到海底。有人正是想看它浮起來,又怕歐洲、美洲沉到海底。我們在十幾年前看到美國人畫的未來世界的地圖,亞特蘭提斯起來了,是有,好像有三塊很大的陸地,歐洲跟亞洲,美洲也如是,很多土地都會沉到海底。

      這些事情,近代的科學家認為這些都有辦法補救,為什麼?現在科學家知道物質是聽命於意念的,念頭可以支配物質環境。物質環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而且都是對人類不利的?他說這是人類不善思想所感的,這個不善的思想就是貪瞋痴慢疑。如果我們把這些念頭糾正過來,就是端正心念,不貪、不痴、不瞋恚、不傲慢、不懷疑,這些災難自然就化解,不是不能化解,完全看我們自己覺不覺悟。科學家這些說法,我們聽了能信得過。佛經,佛在三千年前說過這些話,跟現在的科學家講的完全相應。甚至於我們在佛經可以看到,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是從阿彌陀佛善心、善願裡面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的善心善願是從哪裡來的?是參訪一切諸佛剎土,佛國土裡面善的統統攝受,不善的統統捨掉,讓極樂世界變成純淨純善。換句話說,這個純淨純善也是阿彌陀佛集大成的功德成就,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美好的大成。

      這裡給我們很大的啟示,集大成是一樁了不起的大事。《華嚴經》末後善財五十三參,集大成。《無量壽經》上世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接受世間自在王如來的指導,讓他去參訪二百一十億佛國土。二十一不是數字,是表法的,代表大圓滿,一個佛國土都不漏,統統去看過。總結出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考察、攝受的報告,他所要的,不善的統統不要。於是在今天這個世界,人心壞了,世界亂了,怎樣收拾這個局面?要學《華嚴》五十三參,要學法藏比丘參訪佛國。怎麼個學法?我們要參訪這個世界上各個不同的宗教,去學習各個不同宗教的經典。在這個裡面取它們的優點,善因、善行,我們取這個,成就自己的純淨純善。在這個世界就地取材,在這個世界就能發揮作用。為什麼找宗教?宗教有它的底蘊。宗教的核心就是一個「愛」字,沒有一個宗教不是說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沒有說神害世人的,沒有。我們要發揮這個愛,愛確實是性德的核心,這一點我們要肯定。

      中國老祖宗,我有理由相信,在一萬多年前他們就發現了。中國的文字發明是黃帝時代,距離我們四千五百年。五千五百年的時候是伏羲氏,開始畫八卦。沒有文字不能說沒有文化,文化的起源比文字早。在印度,婆羅門教有一萬三千年的歷史,這是傳說,他們沒有文字記載。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古文化不會落後於印度,至少也有一萬三千年。所以,倫理是誰說的?五倫。五常是誰說的?四維八德是以後。我們相信五常五倫,五倫中國講三綱五常,這個傳說我相信超過一萬年,到孔子時候才用文字把它記下來,傳給後世。

      我在很多次報告當中都跟大家提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父子有親」那種親愛,那個親愛是真心,不是妄心。那個親愛是自然的,裡面沒有夾雜任何妄念,沒有妄念、沒有雜念。這個愛心是宇宙的核心,是每個宗教的核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真假,用佛法的標準來說,真的是永恆,不生不滅,假的是有生有滅的。性德是不生不滅的。從這個親愛延伸出五倫,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這個「別」裡頭,是這個親愛用在夫婦上,就用個「別」字,所以它就是那個親愛;用在君臣上,它就稱「義」;用在兄弟上,它就叫「序」,就是它有次序,一點都不會亂;用在朋友上,它就叫「信」。其實就是那一個親愛,看用在什麼地方,一個道理,一個原理。

      做人的德,也就是五倫是屬於道,道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就叫做德。德有五,仁義禮智信。父子當中有仁義禮智信,夫婦裡頭也有仁義禮智信,君臣、長幼、朋友都離不開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別人,沒有專想自己的。聖人,先想別人後想自己;凡人,先想自己後想別人;想自己不想別人,那不是人,那跟畜生沒有兩樣。義者循理,就是合情、合理、合法,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無論對什麼人,無論對什麼事情。禮,那是禮節,禮節要遵守,不要怕麻煩,為什麼?禮是人的形象,形象壞了,心就壞了,是我們內心的誠敬表現在外面,這是自然的。智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對人對事對物都要用智慧,不能用感情。最後一個是信用,人言曰信,不能不守信。現在的社會普遍的不仁、不義、無智、無禮、無信,五個字都沒有了,怎麼辦?別人沒有,我有。那在這個世界上不吃虧嗎?我願意吃虧,我不願意佔便宜,做出來給別人看。

      我記得有一次,早年了,香港電視台何守信曾經做了一次訪問,問了我很多問題。當中有個問題我印象很深刻,他說中國古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人為自私自利這是應該的,天經地義。我就勸他,這個話要把它糾正過來,千萬不要誤導,讓人產生錯誤的觀念。我說人不為己,天不誅他,地也不滅他,誰?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為自己,天沒有誅他,地也沒有滅他,死了到現在二千五百多年,全世界多少人還崇拜他。我說第二個,中國孔老夫子、孟夫子,都是不為自己的,天也不誅他,地也不滅他。中國人稱他為聖人,孔子為至聖,孟子為亞聖,他都是不為自己的。我說我學佛這麼多年,我也沒有為自己,天也沒有誅我,地也沒有滅我,我活得比誰都快樂。這是樣子擺在此地,說明這個話是錯誤的,這個話恰恰說反了。人要真正是為自己不為別人,天會誅他,地會滅他。《太上感應篇》裡頭有,人算不如天算,天天算計別人,貪而無厭,到惡貫滿盈的時候,壽命還有,老天爺就把你請走了。不等待你的命終,你壽命就完了,所以說「祿盡人亡」,你惡貫滿盈,也是上天奪取你的壽命理由之一。所以一個人為別人,不為自己的人,反而長壽。為什麼?你替大家造福,你為別人不為自己,這個福壽上天給你的。所以,這些信息不可以傳錯了。修善斷惡,這個一定要認真學習。

      《會疏》裡頭說,「教,上人被下之言」,老人教小孩,父母教子女,老師教學生,這是教。「誡」是誡約,「誡約也」。底下說,「言徹實理,故云甚深」。這個誡約,約也就是約法、規章,在佛門裡面的戒律,在儒家的禮,這都是屬於誡約這一類的。言語能徹實理,與真實的理相應,這叫甚深。「轉凡成聖,故云甚善」,這個解釋得好。為什麼說善?能轉凡成聖。「法音廣被,普令聞者」,這就是不吝法,自己所知道的,一定會教人,全心全力教導別人,這是好事。聽的人愈多愈好,聽懂很好,聽不懂也好,總是鼓勵大家常常聽。書常常讀,書是古人的教誨,古人有言「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就是長時薰修。讀一千遍,意思就明白了,不必要猜。讀不懂,沒有關係,不需要求解,你一直念下去,自然就懂了。為什麼?心靜下來就懂了,心平了就懂了;心浮氣躁,聽也聽不懂。現在的好處,可以錄音、可以錄像,錄音可以反覆的聽,錄像可以反覆的看。

      真正學習的祕訣,中國人知道,外國人不知道,外國人是廣學多聞,中國人是一門深入。乍看好像一門深入比不上廣學多聞,但是到後來的結果你才曉得,原來一門深入超過廣學多聞太多太多了。廣學多聞,他所沒有聞的他不知道,他一生所學、所聞都有限。可是一門深入開悟了,他沒有學過的東西他都知道。他悟了,他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一接觸就明白,沒有一樣不知道。真的是上帝的智慧他得到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全知全能。這是什麼?聖人,轉凡成聖。人人都可以轉凡成聖,為什麼?心性是本有的,大徹大悟是本能,不是說某個人有、某個人沒有,不是的,一切眾生平等平等。問題,總在遇緣不同,你要是遇到聖人,你就成聖,遇到佛菩薩,你就成佛菩薩,都在遇緣。所以佛法,因、緣、果、報四樁事情,它只講一樁,講緣,它不講因。講得好,緣太重要了,緣可遇不可求。

      法音廣被,普令聞者,『皆蒙慈恩,解脫憂苦』,這是經文末後兩句。「《會疏》云:解脫憂苦者,得聞要津」。要,是重要的開示;津,是渡口,你的出發點,從前坐船到碼頭,津就是碼頭。今天我們看到這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一切經的要津。一切經都是幫助人轉凡成聖的,都是幫助人破迷開悟的。我們遇到破迷開悟的經論聽不懂,為什麼?迷得太深,迷的時間太長。但是,如果我們轉凡成聖了,那些東西就容易了,自然就懂了。這個法門怎麼轉凡成聖?往生就成聖,妙就妙在此地。我們需要多少時間真正能達到往生成聖?我們看《淨土聖賢錄》,我們看《往生傳》,我們看眼前一些修行的人,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大多數人都是三年,這三年真幹。

      應該是四、五年前,深圳黃忠昌,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三十才出頭。聽我講經,講到《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這些公案,他聽懂了,他就想做實驗,在深圳閉關,向小莉居士護關。他說我一切放下,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看三年能不能往生。他走的時候還差兩個月滿三年,兩年十個月,預知時至,真走了。這在我們面前,現身說法,給不少學佛同學增長信心,不是假的,這個人真的轉凡成聖了。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心得開明,他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這個我們能相信。為什麼?我們看看六祖惠能,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的人。他接受五祖的教誨,五祖半夜三更召見他,講《金剛經》大意,我想頂多兩個小時,他開悟了。五祖把衣缽傳給他,立刻他就動身離開道場,他走了。在中途他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槃經》,這部經分量很大,在中國兩種譯本,一個是三十六卷,一個是四十卷。一生受持一部經,修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應該也有不少年。我相信這個比丘尼年歲比六祖大,六祖接受衣缽二十四歲,這個比丘尼是個老比丘尼。他聽她讀經,讀完之後,六祖把他所聽到這一段經文,裡面的意思講給比丘尼聽,她聽了非常驚訝,講得太好了。捧著經文向他請教,他說我不認識字。你不認識字,為什麼講得這麼好?他說這個與認識字、與學不學沒關係。

      我們從這些地方就能體會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我相信你不會輸給惠能大師,一切經教全通了、全懂了,這是事實。然後你才曉得,「佛語教戒,甚深甚善」,方法巧妙極了,你就是不相信,那就沒法子。你們如果相信的話,可以跟個同學做個實驗,找兩個同學,志同道合,程度差不多的,一個廣學多聞,什麼都涉獵,一個一門深入。十年之後,再來做比較看,看哪一個有成就,這個不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現在看到一個,東北劉居士,劉素雲居士,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十年。不但這一部經通了,精通,你請她講什麼經她都沒障礙,讓聽眾沒有不佩服的。祖宗有絕妙的東西,可惜我們不敢相信,當面錯過。

      法音廣被,普令聞者。解脫憂苦,這註解裡頭說的,得聞要津。要津常有,每個人不一定相同。要津是什麼?在這個地方突然開悟了,明心見性,這就是要津。「絕流浪憂」,沒有得到要津,在外面流浪;得到要津,這開悟了,不再流浪。「飽耽法樂」,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脫生死苦」,生死苦是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了。底下,念老解釋這一句,《會疏》裡頭這一句的意思,「意謂得聞法要,乃斷流浪六道之憂」,你開悟了,你不會再流浪六道了。「飽嘗法樂,則除生死之苦」。所以,學佛這是最低的成就,永脫輪迴。如果不能脫離六道輪迴,你這一生的學佛就是不及格,你沒有成績。在小乘,成就是證果。如果能證初果,就算是成就,雖然沒有脫離六道,他脫離六道的期限有了。他在六道決定不墮三惡道,在六道只是天上人間,而且只有七次,七次往返他就再不回到六道來了。七次往返,他證得阿羅漢果,阿羅漢超越六道了,這算學佛的成就。

      念佛法門不但是成就,是大成就,不僅是大成就,是究竟圓滿的成就,這個利益到哪裡得?所以大家一定要覺悟。我們遇到,要像彌勒菩薩遇到一樣,無盡的慶喜,這多幸運,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遇到了,真不容易,真是稀有的因緣。為什麼?你這一生作佛去了。脫離六道輪迴,不過是個阿羅漢而已,阿羅漢距離成佛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你這個眼前就得到,像一般所說的,三年就得到。那是什麼?那是真正聰明人、真正有大福報的人,像黃忠昌這樣的人,這個世界上什麼災難於他不相干了。他有慈悲心,他在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有災難,我相信他一定會回來救災,哪些人跟他有緣,他一定來幫助。

      所以佛法,脫離六道輪迴,小成就,往生極樂世界是大成就,一切諸佛都讚歎。雖然不是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他跟佛的智慧、神通、道力相彷彿,這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實際上也就等於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我在這裡透這一點信息給大家,你們好好去觀察、去思惟。真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解如來真實義就是發願求生淨土,願要真、要切,要決定在這一生,不要等到來生。這個願心一發,我相信你的法樂就現前。怎麼會現前?你把這個地方的身心世界放下了。放下,你才得法樂,放不下,你還被這個世間這一切虛幻的東西累贅。一定要放下,放下才法喜充滿,放下才得大自在,放下才跟阿彌陀佛心心相印。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