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淨土大經科註

    第269集

    共578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1年9月21日啟講,2012年10月21日圓滿。

    黃念祖老居士集註,集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註解一百一十種,有緣遇到太希有了。開講第二遍,把我作的科判會進去,《淨土大經科註》。很詳細,我參考了慈舟老法師的科判。看經文、註解,段落層次更明白,從章法結構就能看到思想體系。無論出家在家,講解這部經,學習這部經,信行不退。一向專念是行,發菩提心是信,願生淨土,老實念佛不退轉,即得授記。

    字體大小: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六九集)  2012/4/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前面學到十乘理觀的第六,「道品調適」,這段講的是三十七道品,所以我們趁這個機會,將道品做一次溫習。前面學到道品的第四段「五根」,今天接著學「五力」。

      五根很重要,這是學習佛法的五條根,如果這五條裡頭缺個一、二條,我們這一生就不能成就。跟佛法結了個善緣,阿賴耶裡頭落謝種子,不起作用,就是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我們不能不警惕的。所以我們要問自己,我們有沒有信、有沒有精進?精進,精是純而不雜,進是天天有進步,沒有退步,這真精進。念根,我們的念是念六道,還是念極樂世界?有沒有生根?定有沒有生根?定比念升了一級,心真的定住了。末後慧根,慧根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看清楚、看明白,該取的要取,該捨的要捨。五根有了力,這像種樹一樣,樹苗,樹苗有根沒有力,必須要長成,長成樹它就有力了,它能開花,它能夠結果。所以,如何從樹苗培養到這棵樹的茂盛。

      五力,這個力是講力用,「能破惡成善」,它起這個作用。信要產生力量,「信根增長,能破諸疑惑」。信根增長,對佛法不懷疑,對大乘不懷疑,對淨宗不懷疑了,這個力量逐步逐步向上提升。不懷疑就真信,不懷疑才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這個都是信根有了力量。所以信佛的人很多,信淨土的人很多,要叫他沒有疑惑很難。哪一個出家人不知道淨土、不知道阿彌陀佛?都知道。為什麼不願意往生?這個世界不錯,有很多人恭敬,有很多人供養,極樂世界沒有,捨不得離開。雖有信,沒有根,沒有根其他的都用不著說了,精進、念、定、慧全沒有;根要有力,精進念定慧慢慢也產生力量,能破疑惑。所以,破疑生信還是要靠教,教就是經典,經典不能不學,不能不認真的學。

      古人常說深入經藏,經藏不是說《大藏經》,是任何一部經裡頭含藏著甚深幽玄的妙理、方法,那叫藏。每一部經都藏著有真理、有方法、有境界,叫深入,深入才得受用。而佛法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所以一部經通了,一切經全通了。為什麼?同一個自性,都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會選一部,不去搞很雜、很多。為什麼?我這一部學通了全部得到。像一個大殿,四面都有很多門,沒有進去在外面,很多法門不一樣,進門是一樣的,全得到了,問題是你能不能進門。你從一門進很容易進去,你從兩門進你進不去,從三門就更沒指望了,門愈多就愈沒有辦法進去,永遠在外頭。這個道理知道的人不多,知道,肯信的人更少。有人知道,但不相信,還是要廣學多聞,還是想從很多門一時進去。結果進不去,耽誤這一生,一生空過了,那叫真正可惜。

      培養信根,用什麼培養?精進念定慧。這一科裡頭有五門,五門就是一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說信,裡頭一定包括精進念定慧;說精進,一定包括信念定慧;說慧,裡頭一定有信精進念定。它是圓融的,圓融裡頭有次第,從什麼地方開始修?一定從信。信要能生根,必須有精進念定慧,信才生根。佛法講迷信、正信、真信,迷信是對於這裡頭的道理根本不懂,沒有涉獵過經教就相信了,什麼道理不知道,只知道拜佛好,好在哪裡不曉得。深入經藏就明白了。五根產生力量是從它作用上說的,它能夠斷疑生信,能夠轉迷為悟,那是到慧的力量,轉迷為悟了;信的力量是轉疑生信,我們講破迷起信,能破疑惑。

      第二個「精進力,謂精進根增長,能破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事」。這個精進就是真幹,他要不是真信怎麼肯真幹?真信之後一定真幹,你叫他不幹做不到,他一定會幹。知道精進能消業障,知道精進能破煩惱,功夫不間斷,這精進根增長。每個人懈怠,懈怠也很複雜,用什麼方法對治?在佛門裡面是恭敬三寶來對治,具體落實得採取拜佛。你看密宗,入門首先叫你磕十萬大頭,你做不到,你什麼都不必談。顯教也不例外,叫你拜佛,拜佛至少一天給你的定課是一千拜,這是最少的。我們在《影塵回憶錄》,倓虛法師的自傳,他是口述,他的學生大光法師筆記記錄的,寫得好。他回憶早年有個出家人,在寺院做香燈,就是晒蠟燭,也很出名,名字我忘掉了。非常老實,真的,劉素雲講的,老實、聽話、真幹,他這三個做到了。別人跟他開玩笑,夏天,六月天,寺廟裡頭晒經。從前《大藏經》是摺疊本,紙都是宣紙,所以每年要拿來晒一次。我們這個不行,這本一晒就晒壞掉了,那個宣紙。晒衣服,防蟲。別人說,香燈師,那些蠟燭上霉了,也要搬出來晒晒。他老實、聽話、真幹,把蠟燭統統搬出來晒,到了下午蠟燭全晒化掉了,融化掉。晚上做晚課要燒蠟燭,他就拿那個蠟燭芯去燒,芯在,蠟燭油化掉了。維那師看到這個樣子啼笑不得,怎麼會這麼個傻的人!怎麼能把蠟燭搬出去晒?把這個事情告訴方丈。

      方丈老和尚心裡清楚,人只要老實、聽話、真幹,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種人到哪去找!他發現有這麼一個人,就叫他來:別幹香燈了,你到育王寺,育王寺供的釋迦牟尼佛舍利,你去拜舍利、拜釋迦牟尼佛,一天三千拜。他真幹,叫他幹什麼就幹什麼,一天拜三千拜佛。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三年拜完之後,他能夠作詩、能夠作偈子、能夠講經,開悟了。以前譏笑他的、說他笨的,現在他講經,替他做維那、敲磬來供養他,真了不起!老和尚有眼光、有智慧,認識人,把他栽培成就了,這法門龍象。大凡不成就的,實在講就是犯這個毛病,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這樣的人光陰虛度了,不能成就。

      度眾生,古人的標準是開悟,不開悟不能去。古時候修行人多,老實人多,所以都聽話。《高僧傳》上所記錄下來的,我能夠理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開悟的,不開悟的,不可能給他寫傳記流傳給後世。那是佛門的榜樣、佛門的典型,不開悟怎麼行?所以,有定、有慧。佛法在這兩百年衰了,有學的,尤其是前面一百年,學的人很多,但是缺乏真的定、真的智慧,沒有真的禪定,沒有真智慧。沒有禪定是什麼樣子?他還有名利心,還有自私自利;換句話說,五根、五力他沒有。真正有五根五力,那就有真實的成就。我們看看那些往生的人,真往生!差不多都是預知時至。為什麼有這麼好的感應?他對於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心才能定,才能發生智慧;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那就不行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六波羅蜜裡頭,布施是捨,捨得不乾淨,他還有業障,這個業障障礙他五根五力。你看前面,五根五力前頭是什麼基礎?四念處,看破;四正勤,斷惡修善;四如意足,放下。有這麼好的基礎才有五根、五力,沒有這個基礎,根跟力從哪來?所以三十七道品很重要。道,通向涅槃之道,通向極樂世界之道,你沒有怎麼行?能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乃至於無明煩惱,天台大師用藏通別圓來講,圓教通達涅槃。

      所以精進重要!修行人最寶貴的是時間,時間不能浪費,分分秒秒都得用在道上。念佛人,分分秒秒不離開阿彌陀佛,心上有阿彌陀佛,口裡有阿彌陀佛。我們昨天晚上聽外面這個鳥叫,念阿彌陀佛,一聲一聲在念,好久,鳥都在念阿彌陀佛。去年十月我在澳洲圖文巴淨宗學院,停車場兩棵枇杷樹,樹神念佛往生,託夢給我們年輕的出家人。那個是我們看不見,我們也聽不見,往生託夢我們這才曉得。花草樹木,眾靈,在道場周邊它都聽經、它都念佛,它能往生,阿彌陀佛來接引它。所以根跟力是薰習成就的。精進力,每天沒有其他的事務,要拜佛,拜佛消業障、斷煩惱。消業障大家懂得,斷煩惱呢?拜佛的時候你心裡頭沒有雜念,煩惱就輕智慧就增長。

      「念力,謂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念根起作用,它起的作用是讓一切邪知邪見、邪念不能夠干擾你,為什麼?因為你有正念。修淨宗的正念就是六字洪名,信願持名。真修,其他的宗派不涉及了,華嚴、法華都不需要涉及。真正一門深入,淨土五經取一種就可以了,無論哪一種。一生一門深入,沒有第二個念頭,這種人決定往生,而且往生,高品位的往生,為什麼?他有定有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視那些念佛的阿公阿婆,他們沒有讀經,他們就一句佛號,一生一句佛號念到底,他有戒、有定、有慧。他的戒是定共戒、道共戒,比律儀戒高,比律儀戒深廣。你問他持戒,他不懂,他就知道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具足戒定慧三學,具足聞思修三慧,聞思修是菩薩修的,戒定慧是小乘修的,聞思修叫三慧。一句佛號裡頭具足三學三慧,具足八萬四千法門,具足無量法門,為什麼?每個法門都是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是成佛的。可惜很多人不知道,還學這個學那個,好像自己很能幹,學得很多。雖學得很多,沒有一樣入進去,一門都沒有入進去。不如一個老實念阿彌陀佛的人,他真入進去,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能干擾他。他的精進根有力,不受干擾;念根有力,不會有邪知、邪見、邪念。

      「定力,謂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發諸禪定也。」這個非常明顯,大家都知道。妄念、雜念、邪念太多太多了,哪個沒有?個個都有。無量無邊無盡的雜念、邪念,什麼東西能降伏?定力。你能定在一處,我們今天定在阿彌陀佛,你的雜念就沒有了。修.藍博士說的,把你阿賴耶識裡頭這些東西統統清除掉。說阿賴耶,不學佛的人不懂,我們換個名詞,你心裡頭那些妄想、那些雜念統統放下。只留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都不要想了,唐太宗說來不及了。你能把念頭專了,專想這一念,這一念產生力量,表現在哪裡?表現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力量一發生你就有感應,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你會有感應,感應什麼?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怎麼會現身的?念力,我們的念力跟阿彌陀佛的念力相應了,佛就現身。佛現身,偶爾這麼一次,讓你什麼?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常常現身,那是魔,不是佛。魔跟佛要能辨別,辨別魔跟佛是要戒、是要慧。

      戒是什麼?信、精進、念都是戒,戒定慧,前面三個都屬於戒,你統統具足了。佛現身,目的是來安慰你,給你透個信息,你功夫得力。為什麼?功夫不得力見不到,功夫得力了。你要更謙虛、更努力、更精進,自己心裡有數,決定往生。哪一天往生,別想它,這個事情託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覺得我哪一天合適就來接我,自己不要去想。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沒有往生之前,身在這個世間,給人做個榜樣。這就是利益眾生,這就是幫助阿彌陀佛攝受一切眾生。

      我用禮拜這個方法成就自己的根跟力,我們禮拜不中斷,有增加沒有減少。年輕的、體力好的拜得快。我早年那個時候,三十歲,跟懺雲法師,在茅蓬裡頭一天八百拜,我拜三百拜大概是一個小時,拜得快。我那時候還趕不上達宗法師,達宗法師比我還快。懺雲法師大我一輪,他也屬兔的,他那年四十二歲,他拜得很慢,他拜一拜我們就拜三拜了。在茅蓬那個時候大概他每天三百拜。多拜好!精神好、體力好,那是最好的運動。你看,心是定的,定在阿彌陀佛上,身是動的,養生之道,身要動,心要靜。現在人他顛倒了,該靜的他動,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該要動的他不動,天天坐在那不動,跟養生之道完全相反、相違背,他身體怎麼會好?所以佛門修行禮拜。幾乎所有宗教都把禮拜擺在第一,伊斯蘭大禮拜,磕頭,天主教也磕頭。佛法這個理、事都做到極處,太好了,身心健康,清淨自在。

      所以,它能把妄想雜念除掉,禪定就生起來,就現前。這個禪定管用,不是盤腿面壁,盤腿面壁那個定沒用處,不能辦事,這禪定能辦事,世出世間什麼事都可以辦,事會辦得很好。為什麼?他有定功,他有智慧,他不雜不亂,非常敏捷、非常快速把事情都辦好,心裡沒動。大乘經上所說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所以禪並不只指只是坐禪,不是的,坐禪是初級、初學,用這個方法。真正得定,那真的是走路是禪,站在那個地方也是禪定,所有一切動作全在禪定當中,不礙辦事,什麼事都可以辦。《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全在定中,都具足圓滿的戒定慧。那是大乘,不是小乘,換句話說,同時具足三慧三學。

      「慧力,謂慧根增長,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發真無漏也。」這慧力,把三界的見思煩惱看破了。看破你才能放下,你沒有看破,你不會放下。見思煩惱裡頭一個,身見,不再為這個身去著想了,這是真智慧。不再為身著想,這個身健康無礙,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把法字換一個,一切病從心想生、一切苦從心想生、一切難從心想生;你不想它,它什麼事都沒有。可是人不老實不聽話,他不相信,他天天還是想著,這個麻煩就大了。我們自己要覺悟,自己要把這些念頭斷掉,恆順眾生。自己要不斷掉那就真苦,自己斷掉就自在了。恆順眾生,眾生有福,多住幾年,眾生沒有福,就到極樂世界去了。

      這個道理很深。身見要放下,頭一關,第二個邊見,邊見是二邊,我們今天講對立。真妄是二邊,邪正是二邊,是非是二邊,好惡是二邊,這全是妄想,統統放下。為什麼?宇宙是一體。十乘觀法裡頭第一段「觀不思議境」就說清楚了,整個宇宙是怎麼回事情?不外乎色、心兩個字。色,色從心生起的,所以最後總結,全體是心。這句話就是釋迦牟尼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怎麼想它就怎麼變。然後我們才曉得這個信心多難,誰有信根!信根沒有,哪裡來的信力?真太難了!宋朝瑩珂法師我們常常提到,大家都耳熟,三天能把阿彌陀佛念來,靠什麼?信根。第一天有信根,第二天力就產生了,第三天阿彌陀佛來了,就這麼個道理。我們念一輩子,念幾十年,阿彌陀佛沒出現,那什麼?根、力沒有。你還是相信自己,你還是相信這個世間長年給你的染污,你相信這些東西,不相信佛法。瑩珂法師真相信因果,真相信地獄,真相信極樂世界。那你就要知道,唐太宗所說的,今天這個世間人所造的罪業都是地獄業。他說你們大家自己想想,哪個人沒有造地獄業?所以擺在現前就是兩條路,一個極樂世界,一個是地獄,你想走哪條路?

      瑩珂法師因為他有信、他有精進,他相信有地獄,相信自己造了地獄業,決定墮阿鼻地獄;相信極樂世界,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就墮阿鼻地獄。這怎麼辦?死心念佛,一個妄念都沒有。三天三夜,不吃不眠,發這麼個狠心,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慈悲,告訴他,你壽命還有十年,好好修行,命終時候來接引你。瑩珂聰明,真的這個時候智慧開了,十年壽命不要了。知道自己禁不起誘惑,那就容易破戒、容易犯罪,禁不起誘惑!這十年自己想想把握不住自己,那要造多少罪業。所以,向阿彌陀佛祈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去。阿彌陀佛跟他約定,「行,三天之後來接你」,他三天之後往生了。預知時至,走得那麼自在、那麼瀟灑,沒生病。請求大家念佛送他,大家當然歡喜。大概念一刻鐘,古時候的一刻大概是我們現在半個小時、四十分鐘的樣子。這麼長的時間他就向大家宣布,阿彌陀佛來接我了,已經看到了,跟大家告辭,他就走了。真的不是假的,讓寺院裡面上上下下對念佛求生淨土產生堅定信心,他做的榜樣,一點都不假。

      這個世間眾生可憐,我們有慈悲心想幫助大家,唐太宗所說的話,你的慈悲心算什麼?諸佛如來多慈悲,諸佛如來都救不了,你能救得了嗎?他不肯回頭,他不相信,他說你是迷信,必須要做給他看。如果我們這個世間,中國這個大地,每年要有一百、二百個像這個法師一樣,現身說法。我們念佛走的,走得很自在,走的時候跟大家說,阿彌陀佛來接我了,說完就走了。一年有個一百人,大家看到了,個個相信。現在人要看證據,光口說沒人相信,一定要做出榜樣。可是話說回來,這麼多的榜樣,眾生有福了;眾生沒有福的時候,想看個樣子看不到。

      現在眾生不修福,勸他斷惡修善做不到。今天說斷惡修善的人多了,有人說了,沒人做,名聞利養放不下,五欲六塵放不下,問題在這個地方。誰能放下身見?誰能放下邊見?邊見是什麼?放下邊見的人不搞對立,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沒有對立。沒有成見,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我認為怎樣怎樣怎樣。有沒有錯?沒錯。你學了佛法,你學了聖賢教育,拿這個標準來比量,你說得對,別人說錯。但是他有他的標準,他用他的標準來量的時候,你全說錯了。他是什麼標準?他是外國西方人的標準,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你說那個人不是這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全是自私自利的。那有什麼法子,標準不相同,所以你怎麼說他也不相信。今天他那個標準很普遍,問哪個人都說對的,都點頭;我們這個標準說出去,有人點頭,很少,大多數人不認同,這就難了。李老師當年在世常給我們說,現在這個世界亂了,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我們只有唯一一條生路,就這一條,求生淨土。這句話,臨終之前,最後也是講這句話,提醒我們,我們要覺悟。

      只有做榜樣給大家看,這才能相信。淨宗的榜樣很多,《淨土聖賢錄》是古人記載的,《往生傳》裡頭很多是現代的。我們要發跟阿彌陀佛同樣的心,但是首先要自己成就。什麼是成就?往生到極樂世界才算是成就,沒有往生不能算成就。真正往生,往生的瑞相肯定度很多人。這個很多人講有緣之人,他能相信,不相信的他還是不相信,看到了也不相信。他也很歡喜讚歎:這個人不錯,走得很好,沒有受痛苦。他只看到這個,其他的他沒看到。

      可見得根跟力太重要了!我們今天有沒有這個?實在話,沒有。怎麼知道沒有?前面十二門我們沒有,怎麼會有五根、五力?第一段講的四念處,想想我們有沒有做到?那是智慧,就是章嘉大師給我說的看破,我們有沒有看破?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我們對於宇宙、人生是不是這個看法?第二科裡面講的斷惡修善,我們有沒有做到?四如意足,那就是知足常樂,我們是不是知足了?是做了一些,跟佛的標準我們還達不到。前面十二門的基礎,才生出根跟力來,所以定力、慧力起大作用。定力能破我們的妄念、雜念,妄念、雜念太多了,不能斷它也能伏住,控制它不起作用,這都屬於定力。定力大的,斷掉了,煩惱斷掉了,定力小的伏住,有煩惱不起作用,能控制得住。慧,慧是照見。慧根增長,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發真無漏也。遮止也就是講控制,沒斷,如果是斷了,那就證阿羅漢果,證四果羅漢。所以,五根、五力這個裡面次第、淺深、高下差別很大,從伏住一直到斷,不是講一個單純的,裡面境界很多。

      見煩惱,五種見惑,思煩惱就是貪瞋痴慢疑,這五個是思煩惱。我們這個念頭能沒有了嗎?沒有貪心嗎?沒有瞋恚嗎?沒有愚痴嗎?沒有傲慢嗎?沒有懷疑嗎?做不到!六道凡夫往上去到二十八層天都有。如果這些東西沒有了,恭喜你,你不在六道輪迴。你只要在六道輪迴決定有,為什麼?六道輪迴是這些東西製造成的。這個東西沒有了,六道的因就沒有了,沒有因哪來的果報?你從這個地方就肯定自己,千萬不要以為我沒有了,那錯了。知過才能改過,不知過你到哪裡去改起?所以,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裡面講,五逆十惡、毀謗佛法,佛是說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帶業往生,這三樁事情不能帶。祖師大德的註解說得很清楚,有人說不能帶,但是善導大師的說法不一樣,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祖師,阿彌陀佛再來的。不是不能帶,這兩種罪業太重了,希望大家不要造。五逆十惡是無間地獄的罪業,再加上個毀謗大乘。所以有人說,五逆十惡可以帶,毀謗大乘不能帶,為什麼?毀謗大乘他不相信,沒錯。他如果臨終懺悔,承認錯了,求佛度他,善導大師說,阿彌陀佛慈悲,還是攝受。這個了不起!淨宗這一門,造什麼樣的罪業,只要你回頭、只要你認錯,臨終都能往生。這才符合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的本願。

      阿彌陀佛為什麼建立極樂世界?這個我們前面都學得很清楚,就是為了看到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凡聖同居土裡頭六道眾生造業太重,無有出期。這些人,無量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所以他建立一個特別法門,帶業往生。五逆十惡、毀謗大乘的罪業都可以帶去往生,只要你臨終回頭,你還有一口氣在的時候,認錯、回頭,就能往生。確實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信心,帶來了無比的希望,我們本來都以為沒希望了,學了四十八願才知道,阿彌陀佛願願為我。這個要直下承當,不要說是為別人的,為我。你要這樣想,彌陀四十八願是為我,建造極樂世界也是為我,我們真有分!這個不能推、不能客氣,自己不敢當,推給別人,別人成就了我自己不成就;這樁事情重要的,直下承當。彌陀確實能夠恕罪,因為當初我們造作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我們迷失了自性,所以才造作這些重罪;我們要知道,絕對不會造。

      雖然學佛,沒有信根,五根、五力全沒有,迷!為什麼說五根五力都沒有?前面三科沒有,你哪裡來的根、力?所以,三十七道品是佛門共同科目,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統統都要學,它是普通課程。從哪裡下手?從四念處下手。我們四念處沒做到,四正勤做不到,四正勤是斷惡修善,四如意足是放下,這三樣沒做到,我們就沒有根、沒有力,這個道理要懂。那我們要是沒有信根就不能往生,為什麼?往生的條件,信、願、行,信擺在第一。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很多,他這三個條件從哪來的?我們要曉得,這一生沒種善根,過去生中有。《彌陀經》上講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宿世種植的,如果不是宿世種植深厚的善根基礎,這一生當中你聽到淨土不會生歡喜心。我們從這一點來勘驗,我們聽到這個法門、讀到這個經典、聽到這個經典生歡喜,這就說明什麼?說明你有善根。而且經上講得很清楚,這個世間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今天我們接觸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法門,是得到諸佛如來加持,讓我們在這個法門裡頭生歡喜心。這是過去善根成熟。

      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現在要學修善根,把過去的接上,這個力量就大了。哪些人接上了?諦閑老法師常講的那個徒弟鍋漏匠接上了。我跟諸位同學說的,常常提到的,四十多年前將軍鄉有個老太太,台南將軍鄉,念佛三年站著往生,這接上了。我在美國舊金山,甘太太告訴我,她有個老朋友,也是老同參,念佛的,預知時至,自在往生。往生的時候在晚上,沒人知道,大家都睡覺了。她寫了遺囑,而且把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統統做好了,放在床邊上,她坐在床上,盤腿坐的,往生的。第二天早晨沒人燒早飯,老太太要燒早飯,兒子、媳婦感到奇怪,推開房門一看,她端正坐在那個地方,穿著海青,拿著念珠,坐在那,走了。再看,有遺囑,統統都準備好了。那要時間慢慢做,至少三個月之前她知道。我們自己親眼看到的,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長,陳光別老居士,他往生,三個月之前知道的。他在一張紙上寫到,好像是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沒有人知道什麼意思,也沒有人敢問他,八月初七那天往生了,預知時至。陳老居士往生前一天,找我去給他做三皈依,第二天就走了。頭腦清楚,一點不迷糊,跟著我念三皈依誓詞,第二天走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要說這些人,我們要問問,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有沒有?都沒有,都不及格。為什麼會往生?宿世善根現前,又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所以他往生了。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自己具足信根、信力那沒有話說,又得到諸佛如來的幫助,往生的瑞相一定稀有,我們要知道。那三十七道品要不要學?不必刻意去學。大乘教常說三十七助道品,我們了解助的意思。淨宗正行是真信、切願、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這是正行。三十七道品助行,要常常記住、常常學習,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提高品位。所以這個,淨宗歷代祖師大德都很重視。

      下面第六,「七覺支」,也叫七覺分,叫七覺支,覺是覺了、明瞭,分是支分,就是這七種方法,「謂此七法,各有支派分齊」。這七樣東西,在日常修行當中我們遇到了麻煩,它能幫助我們解決。譬如第一個「擇覺分」,擇是選擇,選擇法門。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印光大師告訴我們,學佛,無論是哪個宗派、哪個法門,都不可以離開經教。經教是基礎,經教是理論的依據、方法的依據,乃至於修行境界的依據,你不知道那怎麼行?也因此我們就明白了,佛為什麼四十九年講經,沒有領眾修行。我們在經典上找不到,釋迦牟尼佛帶領大眾坐禪沒有看到,帶領大眾念佛也沒有看到,他老人家只是講經教學。《華嚴經》上的四科,佛只做到開、示,《法華經》講的「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跟入是你自己的事情,學生的事情,不是老師的事情。你聽了開示你要覺悟,覺悟是明瞭,真聽懂了,真聽明白了。後面怎麼樣?入,要入這個境界。入境界你就證了,入也叫證,叫證果,你才是真正成就。聽佛開示,自己沒有覺悟、沒有契入,那只是善根而已,阿賴耶裡面種下了佛的種子,這一生不起作用。但是這個種子不會消失,來生後世會起作用。所以,聞法功德不可思議。

      這麼多的法門,哪一個法門適合我,這就要選擇。選擇要靠智慧,五根五力裡頭的定、慧幫助我們來擇法。選擇法門最重要的,要契合自己的根性,不能好高騖遠。我初學佛的時候,我三個老師,他們沒見過面,但是三個人都同樣的話,告訴我一樁事情,決定不能學六祖惠能。三個人都教我,方東美先生、章嘉大師跟李老師都警告我,也就是不能學禪,為什麼?不是禪的根機,老師眼睛看得很清楚。尤其方老師告訴我,惠能大師是特殊的天才,惠能大師以前沒聽說有這種人,惠能大師以後也沒有看到第二個人。那個法門是一步登天,登上去了很好,登不上去,摔下來就粉身碎骨。這方老師告訴我的。方老師介紹我法相唯識,他說從這個入門。他是學哲學的,他覺得這一門好,他自己也是從這個入門的,他真幹。

      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我一個人在台灣,沒有後顧之憂,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叫我看《釋迦譜》、《釋迦方志》。他說你要學佛,你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才不會走錯路。我們讀了這兩部書之後知道,真正發現佛教是教育,肯定了釋迦牟尼佛是教育家。他出身在王族,父親是國王,他是長子,他不出家,繼承王位的。這個人聰明好學,慈悲心很重,十九歲捨棄王位,出家求學,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我們知道,以他的身分、他的地位、他的能力,可以說印度所有宗教他都接觸過,所有的學派他也去學過。可以說這十二年成就他是個通家,對於宗教、哲學他全懂。

      印度無論是學術、是宗教都崇尚禪定,沒有不修禪定的,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釋迦牟尼佛的定功好。四禪八定是婆羅門教的,也是印度所有宗教、學派都喜歡修學的。得到四禪八定,對於六道輪迴裡面情形就非常清楚,禪定裡面空間維次沒有了,你能看到過去,也看到未來,你能看到二十八層天,也能看到無間地獄,全知道。可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釋迦牟尼佛還有疑惑,他一定會問,六道輪迴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之外還有沒有世界?這對一個年輕好學的人肯定有這個疑問,但是這三個問題在印度沒有人能解答。印度人講般涅槃,那講究竟,其實他那個般涅槃的境界是四禪天跟四空天,以為那就是般涅槃,認錯了,般涅槃是不生不滅。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一個大劫是我們這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多長時間?八萬大劫。非想非非想處天人叫長壽天,把這個境界當作大般涅槃,把這個境界當作不生不滅,這錯了。八萬大劫有到的時候,到了依舊搞輪迴,沒出去。

      所以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放棄了,不再參學。他這種示現,就是示現今天所說的知識分子,廣學多聞,給我們做出這個榜樣。他是知識分子,他是廣學多聞,但是到最後問題不能解決。他在恆河邊上,畢缽羅樹下打坐、入定,入更深的禪定。深到什麼程度?現在我們知道,他契入自性本定。惠能大師也到這個境界,他在報告裡說出「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本定。《楞嚴經》上說的楞嚴大定,《華嚴經》上說的華嚴三昧、師子奮迅三昧都是這個。所以自性本來定,真心本來不動。入這個境界,這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一切法全明白了。六道怎麼回事情搞清楚了,六道之外的世界無量無邊,也清楚了,六道在遍法界裡頭不過是個小水泡而已。

      徹底明瞭之後,就開始教學,教學先做報告,把自己所悟得的境界統統說出來,那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在哪裡講的?在定中講的,一般人看不到,看到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好多天都沒有起來。《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二七日中,二七十四天,也有說三七日中,三七二十一天,說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境界不是凡夫境界,所以定中只有有定功的人見到釋迦牟尼佛講《華嚴經》,他才來聽。什麼資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才能入他的境界聽《華嚴經》。出定之後,想想不行,這個東西一般人聽不懂,不能接受,開始教學,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鹿野苑先教五比丘,講阿含。阿含就等於是辦小學,他有次第的,阿含十二年,奠定基礎。再接著八年,等於說辦中學,中學跟小學合起來二十年,方等八年。這二十年的基礎,才講真話,講般若,般若講了二十二年。我們就知道,世尊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二十二年講般若,般若是他宣講的核心,最重要的一門。前面二十年是奠定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你不能契入大乘境界,般若是大學。最後八年講《法華》,那是研究所,講什麼?講成佛之道。所以在中國佛教裡頭有所謂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楞嚴經》是講開智慧的,《法華經》講成佛,像辦研究所一樣。世尊教學是有次第的,你看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

      淨宗法門是個非常特殊的法門,它不在這個次第之內,所以什麼人都可以學。但是真正聽到能歡喜、能接受、能真幹的,佛說的,都是過去生中多生多劫供養無量諸佛如來。現在遇到了,得無量諸佛如來加持,他才會歡喜、才會有信心、才會真幹。換句話說,真正能往生的人沒有一個是偶然的,沒有一個是僥倖的,都是有根有基的,根基非常深厚,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擇法不容易。我進佛門,因為跟老師學的是哲學,老師影響我三年。也就是他告訴我的法相唯識,我對這個也很有興趣,我在大學教過五年,開的課程就是屬於這方面的。章嘉大師影響很大,決定我這一生走的路,是他老人家替我決定,認識了釋迦牟尼佛。跟李老師完全是學講經教學,等於說是念師範學校、念教育心理學、念教學法,這是從李老師那裡學來的。李老師把淨土介紹給我,我不能接受。他的淨宗是印光大師教給他的,他的老師是印光大師。我那時候在台中最仰慕的是《華嚴》,《華嚴》是法相六經之一,特別歡喜,非常有緣,這部經也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的。他把這部經看成佛經哲學概論,他說寫得太好了,全世界的哲學書都沒有辦法跟它相比,有理論、有方法,最後還帶表演。五十三參是表演,如何把理論、方法落實在實際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這樣的教科書,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這是老師介紹給我,所以我也跟《華嚴》應該宿世有緣分,非常喜愛。

      而是從《華嚴經》裡面認識了淨土,相信淨土了。李老師那樣勸我,我都不敢反對,但是心裡面沒有這個念頭。我講《華嚴經》,在台灣講了不少年。有一次,經講了一半,《八十》講了一半,《四十》也講一半。那時候一個星期講三次,兩天講《八十華嚴》,一天講《四十華嚴》,講得多,每天都講,不同的經典。突然想起來,文殊、普賢他們學什麼法門?《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文殊、普賢都是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在《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你就看到了。我感到非常驚訝,為什麼?文殊、普賢是我們最敬仰的菩薩、最喜歡的菩薩,他怎麼修淨土?再細細觀察,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善財童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他學什麼?在《四十華嚴》一翻開,第一個參訪的善知識,吉祥雲比丘。這個人修什麼法門?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專修念佛法門,最精進,九十天是一期,三個月。修這個法門,九十天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這個法門叫佛立三昧,你只可以站著、可以走動,不能坐、不能睡,一句彌陀念到底。一期九十天,不容易,真精進!專修專念。當然他不可以坐、不可以睡,拜佛沒有問題,可以拜佛、可以站著、可以走動。再看到最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完全明白了,善財童子是個最虔誠、最老實的念佛人。參學為什麼?參學為度化眾生,因為眾生不一定都是學淨土的,不是那種根機,什麼根機都有。所以他什麼法門都知道,自己呢?自己自始至終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我在《華嚴經》上、在《法華經》上看到這些,我相信了,我才真正認真修淨土。才曉得《華嚴》、《法華》究竟圓滿的方法,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法華》跟《華嚴》都圓滿了。所以擇法重要,法門要選擇錯誤就誤了這一生。所以前年清明我把《華嚴經》停止了,講《無量壽經》,為什麼?災難太多,怕來不及。來不及了,咱就先到極樂世界,《華嚴經》到極樂世界有時間學。那個地方人無量壽,那個地方指導教授是阿彌陀佛、是毘盧遮那如來,這放心了。這擇法覺分,選擇的法自己沒有能力受的話,受持,那是不會有成就。好,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