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351集

    共64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2年10月21日啟講,2014年3月8日圓滿。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理。這次是講第三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願心堅固。希望學佛同修選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快速,一生當中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用網路,用衛星,全球喜歡這部經,信這部經,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都是有緣人,每天一起分享。往生見佛,是活在世間第一樁大事。

    字體大小: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一集)  2013/7/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一十七頁,倒數第二行,科題,「總結(超踰十方)」。請看經文:

      【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微妙奇麗,清淨莊嚴』。「妙者,勝妙難思也」。這個地方所有一切萬物都顯出殊勝微妙,無法想像。下面註子裡給我們說,「微妙者,則妙中之妙,難思中之難思」。無法想像,必須身臨其境,你就能看到、聽到、接觸到、感受到,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契入性德,這真正的微妙。「麗」是美好、光華。「奇」是奇異,沒有能跟它相比,「特」是不平常,非常也。「奇麗者,特異獨超之美妙與光華。」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也無法形容。不但我們這裡沒有,依照經上所說的,十方世界諸佛剎土,沒有一個能跟極樂世界相比。這是什麼原因?是阿彌陀佛採集諸佛世界裡頭微妙的精華,成就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裡面一切萬物都超越諸佛剎土。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上面從等覺菩薩,下面到六道眾生,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感受到極樂世界的微妙奇麗,清淨莊嚴,接觸到了,肯定大幅度提升他自己的境界。我們在大乘經裡面所體會到的,諸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是在我們自己修學程度上相對的提升一倍。我們有一分功德,佛就加持一分,我們有兩分功德,佛就加持兩分,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一接觸到,不知不覺的是大幅度的提升。所以這個世界成佛快速,壽命無量,成就快速。

      成就之後,為什麼?成就之後,是真的,不是假的,自自然然全心全意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服務,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手段是三輪施教。三輪是身口意,心裡念念不捨幫助眾生的大願,身做榜樣、做模範,口來講解,幫助大家明瞭,身行言教,悲心懇切,真正是愛心遍法界,善意滿虛空。這才是佛門弟子,我們應當學習的。我沒有能力?只要發心,沒有能力是你自己對自己的懷疑。因為佛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同佛,德能同佛,才藝同佛,相好同佛,福報也同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子?佛給我們說清楚了,因為你有三種煩惱障礙了自性,所以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才藝、相好透不出來,我們把這個障礙放下,它就透出來了。佛給了我們這個信心,我們要能接受才行。如果聽佛說的,自己不相信,那就沒法子。自己真正相信,相信之後把這三種障礙放下。一時放下,那要上上根人才做得到,上中下三根都做不到。佛有方便,佛有善巧,教我們慢慢放,一天放一點,天天要放,不要增加,增加就是造輪迴業,放下就造佛菩薩的業,不一樣。我們自私自利的念頭不能增長,貪瞋痴慢的念頭,七情五欲的念頭,只可以減溫,一天比一天降溫,一年比一年降溫。你只要肯降,你的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一年比一年增長,德能、相好統統都增長。這真正的大乘,這是真正佛度眾生的祕訣。

      現在人多疑,多疑就造成障礙。不是障礙別人,障礙自己。聖賢的學問真心,真心裡頭沒有疑惑,貪瞋痴慢疑都沒有。真心是我們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學佛沒有別的,就是學著用真心來待人,用真心來過日子。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真心,你就有快樂,你就有法喜;你用妄心就有煩惱、就有障礙。妄心無論造作善業跟不善業都是障礙,善業到三善道受報去了,惡業到三惡道受報去了,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大乘教裡頭所說的不善。什麼是善?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幫助你超越十法界,這是善。善惡標準從這個地方講的。

      我們明白一個道理,惡天天要斷、要遠離,善天天要修。斷惡修善都不要著相、都不要分別、都不要執著,這就是佛法。斷惡修善著相,這是世間法。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事相上沒有差別,菩薩斷惡修善,眾生也斷惡修善,果報不一樣。菩薩斷惡修善超越十法界;眾生斷惡修善出不了六道輪迴。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差別就在此地。我們要學佛就學這個本事,見色,看得清清楚楚的,不起心、不動念,佛知佛見,這個見跟佛是一樣的。我們見,佛也見,我們不一樣的,我們見了起心動念,佛見了不起心、不動念。佛用心像鏡子一樣,鏡子你照它,清清楚楚,它沒有染污,不照的時候它乾淨,照的時候還是乾淨。凡夫的心是什麼?像照相機一樣,一照,落了一個印象進去,再照,又落一個印象進去,起心動念就落印象。我們要學鏡子不要學照相機,照相機是搞六道輪迴,鏡子是佛菩薩境界。我們早晨起來要照鏡子,晚上睡覺洗洗臉要照鏡子,照鏡子就是一堂大乘佛法,有沒有立刻就回光返照,我心是一面鏡子,跟鏡子一樣絲毫不染,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就這個意思。

      菩薩跟佛比差一等,菩薩照鏡子起心動念,但是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叫無始無明,他只有這個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他沒有,就是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這叫菩薩。阿羅漢又低一階,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看小乘經,小乘經裡面最重視的是不執著,於一切法統統不執著,不執著就是放下。一切法不執著他就證阿羅漢果,小乘的修學就圓滿。如果要執著,執著就是凡夫,六道凡夫。執著善,善有善果,執著惡,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是誰決定的?是自己決定的。自己過去修的福大、積的德深,這一世縱然做了大惡他還享福,什麼原因?他所享的是過去生中修積的餘福,他的福沒享完,他還繼續享福,福報享盡了,他的不善的果報就現前。同樣一個道理,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的環境並不好,受苦受難,那是什麼原因?過去生中造的罪業很重,他現在受的是罪報,所以樣樣都不能稱心如意。他現在修的這個善業,因為惡報沒有享完,這個果報沒有受完,受完之後他的善報就現前。所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是自己決定的,不是別人決定的。

      因此,無論處什麼樣的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記住,決定不能怨天尤人。為什麼?沒有一樣不是自作自受。《感應篇》一開端就說清楚、說得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作自受,怎麼可以怨天尤人?別人毀謗我、別人陷害我,我能不能怨恨他?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他對我種種不善的行為,是我自己造罪業所感的。你明白這個道理心就平了,心平氣和,不但沒有怨恨還感激。感激什麼?他替我消業障,沒有這些人毀謗,沒有這麼多人障礙,沒有這麼多人來陷害,我業障怎麼消?所以我們不但沒有怨恨,反而將自己修學功德迴向他、祝福他,祝福他健康長壽,祝福他事事順利,這就對了。我們能存這個心,能行這樣的事,這是大德,罪障消得很快,福報漸漸現前,現實生活當中心地清涼自在,法喜充滿,對於諸法實相逐漸逐漸清楚、明白了,不再迷惑,這是真實的受用。

      我們再往下看,「如極樂之地七寶所成」,看極樂世界的大地,這居住的環境。七寶,這個七不是數字,前面已經說過,七代表圓滿,實際上就是無量珍寶所成就的。有人告訴我,我不知道,因為我對珠寶這些東西一生不接觸,不認識,一粒小小的珍寶價值都是幾十萬美金,把它裝飾在衣服上,這衣服上有多少珍寶,真的古人所謂價值連城,一件衣服。要跟極樂世界人比就無法比了,極樂世界地上全是珍寶。哪個人把地上的這些泥沙放在自己衣服上做裝飾品?沒這回事。極樂世界的珍寶太多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那個地方是自然形成,沒有人的加工,加工就把它破壞了。「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這就更是稀有奇特。我們這邊的珍寶必須有光照它,它呈反射的光。極樂世界不是反射的光,它本身放光,放五百不同顏色的光彩。「其光如華」,像花一樣的美,又像星月,這叫奇麗。

      「清淨莊嚴」,清淨,永離染污;莊嚴,具足萬德。我們這個世界縱然美好,這兩樁確實沒有。我們這邊不但沒有,它帶給了跟極樂世界相反的,它帶給你染污,它增長你的慳貪,它讓你生起佔有,生起對它的留戀。這個佔有、留戀的念頭是六道輪迴生死的根本,為什麼會有輪迴?就是你有這個念頭。你想得到它,你想控制它,想佔有它,這就是六道輪迴。你看到、接觸到了,沒有這個念頭,你就得解脫。這個解脫就是解除六道的約束,脫離六道輪迴,叫解脫。解脫不在別人全在自己,覺悟就是解脫,迷惑就是造業。這些華光具足萬德,讓你看到、聽到、接觸到,長智慧不生煩惱。「《論註》曰: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依法性入清淨相。」這是把它的所以然的道理說出來。

      我們這個世界依正莊嚴從哪裡起的?是從凡夫迷惑顛倒所造善惡業生起來的。這個理很深,很難懂,一般人稱為這是宇宙的奧祕,沒有人能揭穿的。非常難得,我們很有幸生活在這個時代,科學家把這個謎揭穿了。這個謎揭穿也不過是二十年,現在還有很多人懷疑,科學家在搜尋證據,證明這個事實真相。物質的祕密被揭穿了,這個沒有問題,念頭的祕密還沒有揭穿。念頭,只知道它生滅的速度太快,念頭才起立刻就消滅。科學家這個發現,佛在《楞嚴經》上講過,「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現象被科學看見了。念頭從哪裡來的?佛法說念頭從業來的。業是什麼?業是一念不覺。這個科學家還沒有發現,發現它生滅的速度快。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個被科學家發現了。念頭的現象從哪裡來的?佛說阿賴耶的業相。阿賴耶的業相,古大德說它叫無明,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業相。不起心、不動念,無明就斷了,斷無明就證法身,就是法身菩薩。這是最難斷的,我們沒法子斷,為什麼?我們連這個都見不到。你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怎麼能接觸到?你要見到它,你才能斷它,你見不到,你怎麼斷它?我們連電影的幻燈片,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對它就沒有法子,只感覺得有一道閃光,閃光裡頭有什麼內容,不知道,完全不知道。要把這個閃光裡面的內容看清楚至少要半秒鐘,換句話說,要十二張幻燈片糾纏在一起,我們才看到它的內容。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菩薩禪定的功夫,心愈清淨,微細的波動他能夠見到。像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大乘經裡面說,八地以上他們看到。

      回歸自性,佛教是教人回歸自性,回歸自性的方法決定離不開禪定。所以佛走的路子叫戒定慧,以定為樞紐,戒是手段,幫助你得定的。如果持戒目的是在得定,這就是學佛;持戒的目的是修福,那就是人天福報,那不是學佛。斷惡修善,持戒念佛,不求往生,來生是人天福報。佛法跟世間法我們一定要分清楚、要搞明白。持戒修福不求世間福報,這就能往生。我為什麼持戒修福?我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對了。這個世間福報要捨,不捨怎麼?不捨很容易又被它拉回去,不知不覺的又犯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榜樣,這個不能不知道。有上上根性的人,不捨世間的七情五欲,也能夠證得無上菩提,那是什麼?事上不捨,心上不染,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密宗走的是這個路子。密不是神祕、不是祕密,是深密,這個道理很深,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是這個意思,深密。佛法沒有祕密,祕密都不是好事,不可告人的。佛法是公開的、是透明的,沒有祕密,這個道理太深了。

      大乘教裡面講入門,入門就是見性,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到最後,先是無量法門,無量法門濃縮為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再濃縮為一百零八門法門,到最後給諸位說,只有三門,這個三門就是覺、正、淨。我們三皈依的時候,佛是覺門;法是正門,正知正見;僧是淨門,清淨心,我們這個題目上「清淨平等覺」,走這個門。禪宗、性宗走的是覺門,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上上根人。正門裡面,這就是教下,像華嚴、法華、三論、唯識,統統走這個門。這個門一般人都可以走的,像讀書一樣,循序漸進,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慢慢向上提升。第三種淨門,修清淨心,淨土是的,心淨則佛土淨。這個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走得通,他念佛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禪宗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教下的大開圓解,上上根人。其他的法門裡頭,下根人沒有分,只能修人天福報不能證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證果最低的是小乘初果,大乘初信,真做不到,不是假的。所以成就的人少,學習的人多,成就的人少。

      淨宗是修清淨心,這個法門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真的嗎?是真的。它容易、簡單,要求的條件就是信、願、行,就這三個條件。信是決定相信,沒有絲毫懷疑,對佛所說的話字字句句都沒有懷疑。西方真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我們真正發願求生,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我。為什麼?這是他發的願,他的願願願都兌現,沒有一願是假的。所以我們發心念佛,佛一定來接引我們。第三個真念佛,放下萬緣,一心專念。真信、真願就是無上菩提心,這是蕅益大師說的,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講的。印光大師看到,他說這是前人所未言,蕅益大師之前的祖師大德沒有說過這句話,印光大師承認,這句話講得太好了,讓許許多多人疑慮化解了。很多人什麼疑慮?看到農村裡頭那些阿公阿婆,不認識字,沒有讀過經,沒有聽過經,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但是他念佛瑞相稀有,他真往生了。經上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人沒發菩提心,他就一向專念,他怎麼會成就?蕅益大師這個解釋把這個疑問解答了,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他具足了,他不知道,真發菩提心。你問他,什麼是菩提心?他不曉得,他真發了,所以他真成功了。這是念佛人的好榜樣。為什麼我們要學經教?就是因為我們的心沒發,我們比不上阿公阿婆,不如他,所以我們才從經教上真正搞明白、搞清楚,我們的心發起來就真相信,我真想求生。這個世界修行障緣太多,不容易成就,極樂世界沒有障礙。我兩個地方搞清楚、搞明白了,我真正下定決心,我發心移民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並不是立刻就成佛,是換一個學習的環境,但是這個修學環境保證你成佛,你進入它的氛圍就保證你成佛,換句話說,等於你就成佛了,這個不可思議。這樣的法門,這樣的殊勝,真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末法時期,這一門就成就。但是還有一些不同的根性,喜歡其他宗派法門,這些宗派法門都是世尊傳的,既然有人學,我們就應當護持,我們應當協助他。所以斯里蘭卡龍喜國際佛教大學裡面科系就很多,世尊所傳的法那裡全部都有,喜歡學哪一樣都可以學習。如果認為那些法門,你在那裡學個三十年、四十年,覺得功夫不得力,初果、初信位還沒有證得,那你就應當要回頭。回頭決定來得及,不要懷疑。

      我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大陸上的一位老人,實際他是六十九歲,臨命終時才聞到佛法。人是好人,但是行業不是好行業,他一生養雞、養鴨、養豬、養鵝賣給屠宰場。雖然不是自己殺,他造的也是殺生的業,這個業很重。臨命終時才遇到佛法,他得的是癌症很痛苦,大家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接受了。一發心,他的病痛就減輕了。往生之後三十多個小時面目如生,全身柔軟,頭頂上發熱,滿面笑容。這個證明,他這一生沒有遇到佛法,前生是念佛人,這一生有障緣沒有遇到佛法,臨終的時候一聽到就接受。我在美國看到一個,周廣大。沒有宗教信仰,臨命終時也是癌症末期,醫院宣布對他放棄治療,家人這時候才想到找佛、找神仙,希望有奇蹟出現,就找到我們華府佛教會。那時候剛剛成立大概一年,我在那裡當會長,掛名當會長。找到我們,我們就派了三、四個同修去看他,這一看之後,確實沒有辦法,就是沒法子能治好。所以就勸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把極樂世界情況簡單告訴他。沒想到他一聽就歡喜,馬上就接受,告訴他家人,不要去找什麼奇蹟,大家念佛送我往生,他就下這個決心。這個念頭一轉,他的痛苦就減輕了,念了三天三夜,他往生了,瑞相也非常好,火化撿了幾顆舍利。

      這些人,大經裡面所說的,這真正往生,這些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善根非常深厚,這一生在很短的時間遇到緣,這個緣就幫助他成就。因此我們對於有嚴重業障的人,造作不善的人,不可以輕視他。為什麼?說不定他在臨命終時那個心一念轉過來,他成佛在我們之前,我們落在他後頭,還不如他。因為我們看不到他的前世,他過去生中修得比我們好,這一生當中他的障緣很深,障礙住他,不能現前,我們看不到。這就是古人教導我們的,人不可以貌相,對於一切眾生要生恭敬心。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禮敬諸佛」,這個諸佛的意思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禮敬是平等的,禮敬是沒有分別的、沒有執著的,平等的禮敬。對一切眾生,對樹木花草,對山河大地,統統是法性變現的,它的本體是法性,法性就是佛,天台大師所說的理即佛。我們要明瞭,不可以輕慢任何人,這是自己積功累德,對於任何一個眾生都要尊重、要敬愛。我們不學佛不知道,學佛之後這才明白了。

      《論註》裡頭說,《論註》是曇鸞法師的,底下這句話重要,「依法性入清淨相」。「又曰」,又曰還是《論註》裡頭的,「性者,本義也」。用哲學的名詞,這個本就是本體,佛家叫性,哲學裡稱本體,就是宇宙萬法從哪裡來的,所依的來處就是根本。整個宇宙一切萬物本體是什麼?在佛法講性,自性、法性、真如、本性,名詞有幾十個都是說這樁事情。一樁事情用了幾十個名詞,這是世尊說法的善巧。善巧在哪裡?叫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是假的,不是真的,重要的你要了解名字所含真正的意思是什麼,你要明白這個,文字、言語隨便怎麼說,這個意思沒有變。所以它是本的意思,能生,這個性是能生。

      「能生既淨」,能生的體是清淨的,所生的國土焉能不淨。我們今天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是從哪裡生的?給諸位說,也是自性生的。為什麼不清淨、為什麼染污、為什麼有生滅?是自性裡面摻雜著阿賴耶,被阿賴耶攪和了。譬如一杯水,水乾淨的、透明的,這杯水裡頭滴了幾滴墨汁,水變黑了,不透明了。這個變色、不透明不是水的本質,是外面摻雜的東西,這個摻雜物被清除掉,它又恢復清淨。這個染污就是阿賴耶,阿賴耶是起心動念。我們就知道,真心是不動的。為什麼要修定?定接近真心,散亂遠離真心。

      六道凡夫的心是散亂的,四聖法界這裡面的人心是清淨的,他的清淨不純,不是純淨。換句話就是六道染污嚴重,他們染污輕一點,六道的染污是執著,他們的染污是分別、是起心動念,比我們輕,不是究竟的。染污放下,恢復自性,就叫成佛。這個意思佛說得很多,大小乘經論裡頭佛都說。知道的人很多,做到的人很少。為什麼?習氣放不下。換句話說,自私自利放不下,名聞利養放不下,七情五欲放不下,所以他這一生不能成就。怎麼辦?這就要靠經教,經教就能起作用。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就是為這樁事情,也就是為我們這一類根性的人。聽懂了、明白了,就是放不下,怎麼辦?多聽,聽上十年、聽上二十年、聽上三十年,放下了。為什麼?真搞明白了,利害得失擺在我面前,這才曉得,這不放下不行,不放下虧吃大了,不放下生生世世還搞輪迴,還過這個日子。想到這個地方,我得要真放下,我不想再搞了。經要不透就放不下。所以古人給我們定下來,讀書千遍。我們學這個《無量壽經》也要學一千遍。這樣的細講,一年講一遍,千遍是一千歲,那能不成功嗎?一年學一遍,一個人真正你要能夠學六十遍,學六十年,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不透不行。不透是什麼?你對極樂世界認識不清楚。

      那麼好的地方,那是哪裡來的?是自性變現的。這個世界也是自性變現,這個世界是我們真心裡頭夾雜著妄心、夾雜著煩惱、夾雜著妄念,變現出來的。極樂世界一絲毫夾雜沒有,只有一句清淨的佛號,這個東西幫助我們快速回歸自性,這能不幹嗎?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再親近的人、再喜歡的人,終歸要別離,生死別離,沒有法子。我有一個同鄉,一九四九年我們同一條船到台灣的,三個好朋友(同鄉),關係比親兄弟還要親,親兄弟不常在一起,我們常在一起。上個星期傳一個信息給我,他的夫人走了,還算不錯,念佛走的。不能不別離!他大我一歲,不錯,今年八十八歲,太太走了,太太小他二、三歲。我們三個人,他是年歲最大的,八十八,我八十七,還有一個徐醒民,八十六。怎樣才能真正在一起?大家真正學佛,真正往生,將來到極樂世界,那就永遠在一起了。除這個方法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永遠不別離,永遠在一起,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做到了。這樣的年齡應該什麼都放下,不要再想過去,也不要想未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專想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不明瞭,還不清楚,聽經,也不要去讀經,聽講經就可以,天天聽會明白,佛菩薩加持你。

      所以底下說,「因安樂國土是清淨本性之所莊嚴成就。」這是真的,我們的清淨本性不見了,變成阿賴耶,回到極樂世界我們的阿賴耶又恢復清淨本性,阿賴耶不見了,就是轉八識成四智。這是彌陀給我們的恩德。我們怎麼轉的?不是自己功夫轉的,不是自己智慧轉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轉過來的,阿彌陀佛幫我們轉的,這真正是大恩大德!這一轉,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是這麼個道理。阿惟越致不是自己修成的,是阿彌陀佛加持的。

      底下一句經文,『超踰十方一切世界』。這一句很重要,讓我們有了明確的選擇,我選擇極樂世界,我不選擇別的世界。「本經《至心精進第五》」,這是我們前面學過的,經裡面給我們講,「法藏比丘願作佛時,智慧、光明、國土、名字,皆聞十方」。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四十八願,他發的這個願,這個願都兌現了。他的智慧、他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他的國土就是他的道場,極樂世界是個大道場,名字是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皆聞十方。用什麼方法讓十方人都聽到?這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全心全意在介紹,把這樁事情告訴大家,勸大家要相信、要發願、要求生淨土,快快成佛。這個願是一切諸佛的本願,沒有一尊佛不希望眾生趕快成佛,佛佛道同。佛沒有嫉妒心,佛不會障礙人,都希望人快速成就。釋迦牟尼佛是個例子,看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誼,就能看到一切諸佛的行誼。

      釋迦佛《無量壽經》講了很多遍,其他的經只講一遍,沒有講第二遍的,唯獨《無量壽經》多次宣講。所以《無量壽經》在中國有不同的譯本,在譯本當中我們發現,譯本裡面有很大的差別,那就說明佛多次宣說,不是一次。古人發現了就興起會集的必要,要把世尊每一次介紹的,不同的地方統統抄集在一起成為一個本子,這個本子就是圓滿的本子,這就是有會集的必要。第一次會集是宋朝時候王龍舒居士,第二次會集是前清咸豐年間魏源居士,夏蓮老這是民國初年第三次會集。一次比一次殊勝,是以這個會集最圓滿,把這三種會集本拿來一對照,你就知道了。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是集註,集大乘經論跟祖師大德的開示來解釋這部經上每一句的經文。這個方法妙,讓我們讀到這一部的註解,就等於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統統都讀到,一切經的經義都在這一部經註之中,學這一部就是把全部的佛法都學到了。

      「並曰」,這也是第五品所說的,「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這是阿彌陀佛發的願,這一願也兌現了。「由於法藏菩薩因中發超勝無數佛國之願,至作佛時,本其所願,即自得之」。他的願願願都兌現。為什麼兌現?他真幹。佛佛道同,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怎麼可能超越?哪有這種道理!佛在《般若經》上講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怎麼會阿彌陀佛特別超勝?特別超勝要從阿彌陀佛用五劫的時間去參訪諸佛剎土,取人之長,捨人之短,這個的確一切諸佛沒有這樣做過,只有他一個。實際上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真善美好之大成,他就超越,這麼回事情。因為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美好,它還有欠缺的,為什麼?大概美好是眾生業力變現的,有染有淨,有善有惡。極樂世界它有淨沒有染,有善沒有惡,這就變成純淨純善。純淨純善是參訪一切諸佛剎土得到的總結,結成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在其他佛國土裡頭找不到。四十八願就是他五劫參訪,他的報告,總結的報告,依照這個總結成就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自然成就的,是功德成就的,是願力成就的,是彌陀的本願成就的,是諸佛別願的成就,諸佛別願好的他都採取了。

      我們讀了這個經文有很深的啟示,治國平天下要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國土裡頭沒有反對黨,阿彌陀佛這個國土沒有敵國、沒有敵人。我們現在講政治跟治國的時候,反對黨跟不友好的鄰國,這個問題怎麼化解?學《無量壽經》、學阿彌陀佛就化解了。阿彌陀佛的心純淨純善,用純淨純善什麼都化解掉。手段,你看阿彌陀佛用的手段,就一句話,「今現在說法」。手段是什麼?教學。把每個人都教醒,覺悟了,每個人都清醒過來,每個人都回歸自性,萬德莊嚴。我們要學阿彌陀佛的真誠,學阿彌陀佛的智慧,學阿彌陀佛的慈悲,問題解決了。反對黨,他反對我,我不反對他,用這個方法化解。反對黨所提出的建議,我們細細去聽、細心去想,是好的,我們馬上依教奉行,我們感激他。有很多事情我們沒想到,你想到了,你提出來,我馬上做到。反對黨很奇怪,我提的你怎麼去做?只要提的是為國家好、為人民好,你提,我就來做。把反對黨變成兄弟黨,把反對黨變成朋友黨,好!把鄰國變作兄弟之邦、朋友之邦,沒有敵對。外交要崇尚仁者無敵,仁慈的人他沒有敵人,他沒有敵國。我們要包容他、要尊重他、要愛護他、要幫助他。反對黨裡頭有真正賢明的人,有能力、有智慧的人請他入閣,內閣裡頭的部長我請他來當部長。不能說他不是我一黨的,我決定不用他,那就錯了,我們的損失就大了。他那個黨要執政未必會用他當部長,我知道他有智慧、有能力,心地善良,我就聘請他做部長,化敵為友。需要你常常批評,讓我知道我施政的得失,希望你指出我的過錯,我馬上就改。改,我就有進步,人民得好處。如果有兩黨,兩黨打架,誰吃虧?人民吃虧。能一切為國家民族、人民著想,對立就化解了。凡是對立都是為自己利益著想,沒有想到國家民族,也沒有想到人民。多黨政治就是兄弟姐妹多,兄弟姐妹是一家人,大家都要為這個家庭,都要為這個族群,我們住在地球上都要為這個地球,世界才有和平。放棄自己的名聞利養,爭取大眾的安定、和諧、幸福。這些智慧、理念、方法、經驗都應該向阿彌陀佛學習,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老師。所以《無量壽經》可以治國,《無量壽經》可以安邦。

      我們再看下面,引用「光明遍照第十二」,這是本經第十二品的經文,下面一品就看到了,我們現在念的是十一品。「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這是講十方諸佛十方剎土為什麼有不一樣的地方。這一尊佛在沒有成佛之前他是菩薩,菩薩在修道的時候,求道、修道,他的願、他的功德確實有大小不同。到成佛的時候,他的國土是他過去生生世世修積功德裡頭變現出來的,這就不一樣了。阿彌陀佛他殊勝在哪裡?現在人講厲害,他厲害在什麼地方?他厲害就是把所有一切諸佛的功德會集在一起,他全得到了,他做了這麼一樁事情。五劫去考察,每一個國家去考察,國土去考察,好的我統統要,不好的我統統不要,他是把所有一切諸佛在因地修行、果上的成就,他來做個集大成,這麼來的。不是自己想來的,也不是他的老師教他的。他只有一個大慈悲心,這是諸佛都有,但是他徹底做到了。他發了這麼個願,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他發這麼一個心。這個心太大了,大慈大悲達到究竟圓滿。他沒有為自己著想,他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他沒有建立一個國家,極樂國土不是一個國家,阿彌陀佛沒有當上帝、沒有當國王,沒有。所以說它作極樂世界,不是一個國家,它是一個道場,是一個學校。極樂世界裡頭只有兩種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老師是阿彌陀佛,所有往生的人都是學生、都是菩薩。

      所以極樂世界,天親菩薩給我們做介紹,《往生論》裡頭給我們講二十九種莊嚴,二十九種莊嚴就說盡了,極樂世界的好處說盡了。裡面講環境,依報環境、生活環境、修學的環境,十七種莊嚴;正報,正報是老師跟學生,老師說了八種,學生說了四種,總共二十九種。所以這樣的介紹就清清楚楚,它是一個道場,它是一個學校,只有老師跟學生,沒有其他的人。社會上,中國古社會士農工商,現在分工比較細,但是士農工商可以概括。極樂世界沒有士農工商,極樂世界沒有男女老少。極樂世界人的相貌、身體,都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一個模子造出來的,平等。這是阿彌陀佛看到十方世界,有相貌很好的,有相貌很差的,相貌好的就傲慢,相貌差的就自卑感,這是煩惱,引起煩惱,這個不要。所以他的世界人,凡是往生的跟阿彌陀佛相貌完全一樣,大家都平等,這種煩惱在極樂世界生不起來。所以他的這個教區,這個教化的範圍就超過一切諸佛,一切諸佛不能跟他相比。「是故極樂國土具足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這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我們要學佛,選擇一個老師,我們跟誰學?各人有各人的緣分,有各人的愛好,我選擇阿彌陀佛,我選擇極樂世界。這個選擇也不是偶然的,通過六十多年的學習,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感恩釋迦牟尼佛的介紹,我接受釋迦牟尼佛的勸導,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下面有「問答釋義」,這就是有疑問。我們看經文:

      【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這是世尊在平常講經的時候常常提到,一切諸佛國土,我們把國土換一個名詞,大家的概念就清楚了,換成教學的地區,他教化的範圍,多大?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組成是眾生業力現的。一個單位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太陽、月亮圍繞著須彌山轉。佛在經上這樣說,我們很不容易體會。古老的時候沒有這些科學儀器,對天文知道的不多。可是佛菩薩知道,佛菩薩不需要用這些儀器。佛菩薩怎麼知道的?在定中見到的,定中能夠見到事實真相。古時候確實有人誤會,須彌山在地球上,地球上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我們的日、月是不是繞著喜馬拉雅山轉?不是的,可是又很像。你看太陽、月亮,東方升起,西方就沒落了,好像它們是圍著地球轉,地球是個中心,太陽跟月亮都圍著地球轉。這是我們的錯覺,以後發現不是的,地球繞著太陽轉,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

      太陽繞著什麼轉?太陽繞著銀河轉。銀河是什麼樣子?天文學家把照片拿來給我們看,銀河像一個盤子一樣,像我們吃飯兩個盤子合在一起,確實當中高起來的,旁邊漸漸稀薄,太陽確實是在稀薄的地方繞著銀河轉。它中心點最高的地方叫妙高峰,像一個山一樣,於是我們就知道,須彌山就是銀河的中心。銀河的中心是個黑洞,黑洞是個天體,到現在科學家沒搞清楚,只知道它有很大的引力,連光都被它吸進去,它有很大的引力。所以馬雅的預言,這個預言很早,一千多年之前就知道,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號銀河對齊,就是銀河的中心、太陽、地球排成一條直線。排成一條直線,就怕太陽受銀河黑洞引力的影響,引起太陽風暴,這個太陽風暴可能影響到地球,給地球帶來的災難,這就是馬雅災難預言的來由。這是有週期性的,現在我們知道了。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佛講的單位世界就是銀河系。銀河系的中心,中國古人稱為黃極,黃極就是太陽在太空當中運行的軌道。太陽繞銀河一周,是一個太陽年,我們地球繞太陽一周,是地球年,地球年的時間短,太陽年的時間長。

      須彌山是銀河的核心,四天王天及忉利天是地居天,他們不是住在空中,是在地上。忉利天在須彌山天頂,四王天是在銀河系的邊緣,不在地球上。如果說是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問題就來了,這四天王及忉利天住在哪裡?依何而住?這段我們看看註解,念老說的。「忉利天」,忉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三十三,就是三十三天。欲界六天當中的第二層,在須彌山之頂。中央有一個天城,是帝釋所居。帝釋中國人叫他作玉皇大帝,中央有個大城,中國人叫它凌霄寶殿,玉皇大帝住在這個地方。「四方各有八天城,總數為三十三處」,所以稱為三十三天。就好比它這是一個國家,中央政府就是忉利天,四方一共有,每一方有八個,像八個省分一樣,總共有三十二個省分,有一個中央政府,這是忉利天的組織。「此忉利天之諸天,與四天王天,皆依須彌山而住」。現在阿難聽說,佛講的,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所以他就問,上面這些天依何而住?應該一個世界都有這樣的組織,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無色界天,這是一般諸佛國土都有的,極樂世界沒有。我們知道,阿難不知道,我們知道。我們怎麼知道的?佛在前面說了,阿難沒有注意到。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極樂世界的人是法性身。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它裡頭跟阿賴耶結合在一起,所以它有十法界,極樂世界沒有十法界。這一點,當然阿難尊者也是代替我們凡夫問的,他當然知道事實真相,提出這麼一個問題,向釋迦牟尼佛請教,看釋迦牟尼佛做何解釋。

      這一段文裡頭,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四天王天、有色界、色界諸天,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下一堂課再給大家做個介紹。因為四天王天是護法龍天,我們一定要知道,他對於佛法是護持的,真正依照佛法的修行,這些天神他都幫助你、保佑你。四天王天還有表法的意思,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對於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有幫助。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