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152集

    共64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2年10月21日啟講,2014年3月8日圓滿。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理。這次是講第三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願心堅固。希望學佛同修選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快速,一生當中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用網路,用衛星,全球喜歡這部經,信這部經,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都是有緣人,每天一起分享。往生見佛,是活在世間第一樁大事。

    字體大小: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二集)  2013/1/2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零一頁第四行,科題,「堅求正覺」,經文只有兩句: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這兩句經文,念老的集註,「恆沙者,指印度恆河之沙。因恆河沙多,又因大眾眼見,故佛常引為喻」。佛講到數量多,都用這個做比喻。恆河沙,印度我沒去過,可是早年在台灣有很多人到印度朝聖,回來都帶恆河沙,用小瓶子裝做禮物,我也收到。確實很難想像,它像麵粉一樣。我們中國沙灘的沙拿起來摸,有一粒一粒的,它沒有,它真的像麵粉一樣,很細。這是佛引用做比喻。這一句文的意思,「假令供養如恆河沙數無量諸佛」,供佛的福報大,「不如求正覺,堅勇而不怯」。求正覺比修福更重要,這個地方緩急輕重我們要有能力辨別清楚,這就叫做智慧。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什麼最重要?度眾生重要。但是要先度自己,自己沒度,怎麼能度眾生?自己度了一半,度眾生度不了,必須自己真正成就。真正成就,八萬四千法門,能夠在一生當中保證我們成就的,快速成就的只有一門,念佛求生淨土,除這一門之外不容易。

      我們必須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為一切不同根性的眾生,不同根性需要不同的法門來度他,為眾生開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第一。《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五十三種不同的法門,我們沒有看到哪一個善知識批評別人法門、不贊成別人法門,沒有看到過,而都是互相讚歎,讚歎自己的法門,也讚歎別人學習的法門,這一點我們要細心去觀察。古人所謂「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大家互相讚歎就能興旺,互相讚歎就能夠互相成就。如果互相攻擊,互相批評,那就造成社會大亂,造成眾生無所適從,這個因果要背的。每個法門都好,都是佛說的,廣學多聞是佛說的,一門深入也是佛說的,佛對不同根性的人說不同的法門,無非是令這個眾生契機契理,快速成就。

      我在年輕的時候好學,所以迷在廣學多聞。我請了一套《大藏經》,那就是學廣學多聞。當時剛剛得到《大藏經》,我向演培法師請教。那個時候演培法師在善導寺做住持,他講經我每會必到,我一定去聽經。我向他請教,這《大藏經》怎麼看法?他告訴我,從頭看起,你一直看下去。我們第一批收到的是《阿含》。學了三十年,這當中有不少人,特別是李老師勸我,專修淨土,一門深入,我還不相信;懺雲法師也是這樣教我,沒有私心。三十年之後,《華嚴經》講了一半,才完全明白了。明白了,沒有真回頭,理上明白,習氣放不下,還是在廣學多聞上。

      真正放下,走一門深入,最近這幾年。為什麼?年歲大了,住在這個世間不久了,八十七歲的人不多,現在要不真幹,那叫真的來不及了。所以我從八十五歲才真正搞一門深入,什麼事都不管了,你們幹什麼來問我,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人各有志,怎麼可以干涉別人?我現在真正明白,我告訴你都是老實話,你能接受很好,你有善根;你不能接受也很好,走上幾十年,你慢慢就有經驗,你才曉得搞別的法門真不行。怎麼樣能放下煩惱習氣,怎樣才能消除業障,能恢復到你清淨平等覺,這是一個標準,是個絕對的標準,最殊勝的標準。不管你怎麼學,你一定得清淨心、得平等心,開悟了,這就圓滿,覺就是開悟。圓滿的開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真開悟;沒有到這個境界不算開悟,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不開悟,你對於了生死、出輪迴沒把握。修念佛法門,一心專念,心裡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你往生就有把握。你功夫成片,法喜充滿,真有把握。只要有把握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都圓滿了。我們的斷煩惱、化解習氣、消除業障、明心見性,這些事情統統在極樂世界辦。

      我早年曾經勸過別人,四弘誓願前面兩願現在幹,認真幹;後面兩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那兩願到極樂世界再辦。我是把它分成兩段,現前要發度眾生的大願,要發斷煩惱的大願。一門深入不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識,一門深入的目的是在一心不亂,這個要知道。如果求知識,求智慧當然也行,一門深入,得定之後開慧,那個智慧一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智慧開了。平常功夫從什麼地方去測驗?煩惱輕,智慧長。我們想一想,我們的煩惱今年跟去年比是不是少?智慧是不是增長?果然如是,我們的功夫得力,有進步。如果是跟去年還差不多,甚至比去年煩惱還多,那你就退步,你毫無進展,你往下墮落了。這個是自己勘驗自己最好的方法。人在進步的時候,法喜充滿;人在退步的時候,那是煩惱充滿。不能靠別人,別人幫不上忙,佛菩薩也幫不上忙,佛菩薩只指導我們、教導我們。所以一部經論足夠了,這一部經裡頭,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全都包括在其中。尤其是黃念老這個集註,蒐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它的內容太豐富了。所以我提出我的教學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早年我在台中李老師辦的研究班,我在裡面擔任《金剛經》的教學,我就做了實驗。所以我教的方法,跟李老師、跟其他的老師不一樣,我根本就不講。上課的時候,指定從第幾頁第幾行到第幾頁第幾行,我們這個星期學這一段經文。註解,採取江味農居士的註解。註解分量太大,我做了個節本,《金剛經講義節要》。《講義》是江味農的,我把它做了個節要,我就用節要來學習。學習的同學可以參考《講義》全文,但是做報告的時候,就把我節要的這部分說清楚、說明白就行。一堂課一個小時,學生上講台講五十分鐘,最後十分鐘我做講評。我的課是這樣上的。所以我上課沒有經本、沒有講義,什麼都沒有。我坐在最後一行,你的音聲我要能聽得見,我給你做講評。所以學習的人非常辛苦,告訴我,我這兩個小時,他們來學習的同學足足要準備兩天。但是他們很歡喜,為什麼?真得受用。我說你們是來學的,我是教你怎麼個學法,我不是講給你聽的,你要講給我聽。

      這個方法也不是我創造的,不是我發明的,《禮記.學記》裡頭所說的,古人的東西,我拿它來做實驗是真有效果,這古人高明。學的人不吃這個苦頭,他學不出來。所以資料參考書,一定要親自動手,別人幫你忙的時候,把你架空了。人家統統寫出來你做報告,你沒有這番苦頭、沒有這種經歷,你學不出來,一定要親自動手。我年輕的時候很勤奮,有的時候晚上搞到天亮都不知道,怎麼天亮了!現在人總想有幾個助手來幫助我,那不是學習,那是已經大成就了。叫助手幫助你是什麼?是培養助手,他們能成就。助手是學生,你是老師,不是你學習了,那是你在教學。真正學習,樣樣要親自下手,絕不能把事情交給別人做,自己真正得利益。求正覺重要,求正覺就是求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叫正覺。

      「今此經文,正與《華嚴普賢行願品》一味。《行願品》曰: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普賢菩薩說出這麼多,這叫真供養。法供養最,為什麼?法供養能幫助人開悟,財供養做不到。所以《金剛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你用盡大千世界七寶供養,比不上四句偈的法供養。大千世界七寶我馬上得受用,四句偈的供養,我開不了悟也有這麼高的價值嗎?有。為什麼?這四句偈的佛法金剛種子,種在你八識田中永遠不壞。這一生不能成就、不能開悟,來生後世遇到緣,這個種子起作用。這個時候你就知道,這個功德超過一切財供養。這個利益,這因果,不講現世,要講三世,你就完全明白了。

      我們今天對淨土能信、能解、能行,我們的信解行程度不足,阿賴耶裡頭有這個根,這個根是過去生中接受法布施的根,因!過去生中,我們自己修法布施的功德累積而成的,這一生才有機會得人身、聞佛法,遇到佛法當中第一微妙之法,稀有難逢。縱然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是業障習氣重,不能成就,這一生當中又加深一層,再等來生後世再遇到,逐漸逐漸加深。加到多麼深?經上講的,每一個往生的人真正能往生,不管是什麼樣的情況他往生,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得諸佛加持,成就他的信願行,他往生了。沒有一個不是這個情形,所以這是好事。你學這個法門,即使退了心、墮落了、背道而馳,都是好事。

      退轉是什麼原因?你有冤親債主,冤親債主有強烈的怨心。他怨什麼?他要報復你,他要障礙你,有這種強烈的心,你得接受他的報復。這一生退轉,報完了,這個帳了了,來生他不會障礙你了。所以一個人的修學到成功要千錘百鍊,在輪迴裡頭打滾,鍊到純真就超越了。你還沒有鍊到純真。可是也有提前的,那是什麼?那真正覺悟了,真正放下了,真正勇猛精進,可以把過去修行不足的地方在一生當中補滿。那是什麼人?像鍋漏匠那種人,像修無師那種人,像我們所見所聞的,不少,還挺多的。他們一心念佛,除一句佛號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所以你看他慈悲到極處,遇到任何人笑咪咪的,你幹什麼他都說好,他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笑咪咪的。為什麼?他心裡沒事了,全放下了。好,與他不相干;不好,與他也不相干。與他相干的就一句阿彌陀佛,他念念不捨,這個人往往是二、三年之間,就把他無量劫來所欠缺的功德補滿了。補滿了,他想往生就走了,他要願意再多住幾年不礙事。為什麼住幾年?不是貪圖享受,這個世界都是苦,哪有樂!他遲兩年走,他是度眾生,還有有緣眾生他能夠影響他,換句話說,他會多帶幾個到極樂世界。這個好,好事!住在這個世界,他沒有關係,這個地方五欲六塵他不沾染,他不起心不動念,到極樂世界來去自如,想去就去,想來就來。《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是個念佛人往生淨土的,他常常到世間來,也常常回極樂世界,什麼身分都現,現過國王身,現過宰官身,現過菩薩身,現過小乘身,他什麼都現。現身都是為度那一類眾生,真自在!他是修這個法門成就的,憑他生生世世的經驗,唯獨這一門快速成就、穩當成就,決定不錯。

      法供養裡面第一個,這是根本,決定不能疏忽,沒有這一條,後頭都做不到。第一條是根,「如說修行供養」,佛在經上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幹。你看前面常行布施,我們真幹,煩惱習氣放不下怎麼辦?菩薩舉個比喻,告訴這些學佛的朋友,如果有人無緣無故奪取你一塊錢,你生不生氣?馬上就生氣了;人家無緣無故給你一塊錢,你很歡喜。這說明什麼?喜跟怒。給你,你歡喜;把你搶走了,你生氣。這是什麼?這叫煩惱。煩惱從哪來的?從這來的。實際上是從你的心,你的心對財沒放下,所以會有這種情形發生。另外一個人是:這一塊錢小事情,他要奪去,給他吧!一塊錢沒什麼,他給我,我也不很歡喜。菩薩說:這個人看破了。把這個一塊錢提升到一百塊錢、一千塊錢、一萬塊錢、十萬塊錢、百萬塊錢、千萬塊錢、億萬塊錢也這樣看法,貪就斷掉了。最後看到,我的身心是假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包括身體,何必得了就歡喜、失了就懊惱?沒這個必要。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常作如是觀,常修如是行,你的東西,再心愛的東西別人拿去了,提都不提,心上不落痕跡,就好像本來沒有一樣。人家供養你、送給你,擺在面前,也很好,也不再放在心上。常常念到這是我的,那就錯了,哪有我的、你的?再進一步,能夠真正理解到整個宇宙是一體,你就入如來境界。一體,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果然不起心不動念,恭喜你,你圓滿成就了。所以如說修行供養擺在第一位,談到供養,第一句就是這個。

      佛教我們修戒定慧,這真正叫根本法。我們這麼多年來,老師教導的,通過實驗證明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雖然沒有做過實驗,無論在理、在事,我們能夠想得通,這個有道理。為什麼?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看釋迦牟尼佛他做的榜樣,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名聞利養、富貴安樂,世間眾生所求的,他得到手,不要了,我在分享當中告訴大家,這叫放下煩惱障。出家修行,做苦行僧,日中一食,樹下一宿,財產就三衣一缽,其他的什麼都沒有。那個時候沒有書本,孔子教學也沒有書本,都是老師講學生聽,也沒人做筆記,這是世尊那個時代。在那個時候極少數、極少數,重要的開示,文字沒有發明,自己做記號刻在石頭上,刻在中國講甲骨,龜甲,烏龜龜殼上,刻在骨頭上,這是甲骨文。以後懂得用銅、用鐵,用銅鐵做成鐘鼎,把它刻在鐘鼎上。每天要用,每天看到,叫鐘鼎文、甲骨文,這是上古的文字。所以很簡單,字數很少,含義很深。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能夠看到,文字沒有發明之前有文化,不能說沒有文化,有倫理、有道德。

      教學最重要的,是啟發接受教學人的智慧,啟發他的悟性,這才管用,真正叫聖賢的教育。學生所具備的條件最重要的是一個字,那就是孝,孝是根,自性所有的德能都是從這個根裡頭延伸出來的。中國老祖宗掌握住這個根本,教孝,從孝流出悌。悌是什麼?悌是敬長。兄弟當中,比我年齡長的要敬,這叫悌道,弟弟、妹妹尊重兄長。再延伸就到老師,尊師重道,對老師跟對父母沒有兩樣,孝悌,這樣才真正能學到東西。觀察學生的本質,心地清淨,孝悌忠信,看他處事待人接物,大公無私,捨己為人,替別人想得多、想得周密,替自己想得少,他愛人必定能夠度人,用現在的話就是,必定能夠為眾生服務,這就是社會領導人物。言而有信,信最重要的不自欺,人不自欺就不會欺騙別人。人欺騙自己,他怎麼會不騙人?哪有這個道理!德行是自性本具的,開發出來它起作用。

      如說修行,決定就會「利益眾生」。今天這個社會動亂,他天天在這裡觀察,社會為什麼會動亂,把動亂的因素找出來,把這個因素化解掉,動亂就不見,安定和諧就現前。無需要在書本裡去找。釋迦世尊在世的時候沒有書,孔孟在世的時候沒有書。惠能大師能幫助人解決一切問題,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他沒有一樣不通。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大師為人說法也引經據典。那是聽別人念經,他記住那麼幾句。他憑什麼?憑智慧,憑自性流露出來的智慧。所以利益眾生就是大慈悲心、大愛,這種心就能供養諸佛如來、就能供養一切眾生,普賢十願廣修供養就是這些。

      「攝受眾生供養」,這都看緣分,有這個緣要攝受,攝受是真正伸出援手。眾生,苦難眾生有小的、有中年的、有老年的,幼小要教他,這是攝受,育幼;年輕也要教他,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生活的技術,他有能力謀生,他懂得做人;年老的,攝受他要養老。他年老了,體力衰,不能再工作,最好是每天講經給他聽,讓他聽經,讓他念佛,他真聽明白,他就有信心發願求生淨土,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圓滿的供養。

      「代眾生苦」,眾生造的惡因多,不善的業因感的是苦報,彌陀弟子承受這個苦報,不怨天,不尤人,把這個苦報看作自己應該承受的,不能夠推卸,我代他承受,希望能減輕他的罪業。能不能真正減輕是他的造化,我不能沒有這個心。怎麼能減輕?他要能夠覺悟、能夠回頭就減輕了。如果我們怨天尤人,一腔的怨恨,還有報復的念頭,對方看到了會加重惡業。為什麼?他要防範你的報復,他要還擊你,那他造的業就更重。我們表明態度,一切災殃、苦報我都接受,沒有報復。他看久了,他會受感動,他有懺悔心,他的業障就減輕,這是真正慈悲的表現。我們在旁邊看得很清楚,他墮入惡道,希望在惡道少受一點苦,早一點離開;我們不能沒有這個心,不但有這個心,還要有這個行為,要做出來,表演給他看,這叫彌陀弟子,代眾生苦。

      「勤修善根供養」,善根就是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順境裡面沒有貪的念頭,沒有痴,不愚痴;逆境裡面沒有瞋恚、沒有怨恨,也不痴。所以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彌陀弟子修行的好環境,不在這個東西鍛鍊出來,不是真功夫;換句話說,他禁得起考驗,考驗沒有止境。到什麼時候考驗就沒有?契入常寂光就沒有了。等覺位裡頭還有考驗,何況其下!禁不起考驗,受不了,那你就被淘汰掉了。淘汰到哪裡去?受更嚴重的考驗。受盡了考驗,吃盡了苦頭,你才能成佛,把你的煩惱、業障、習氣磨得乾乾淨淨。這些考驗你的,無論順境、逆境,都是菩薩。所以在一切境界裡頭不起貪瞋痴,就叫勤修善根供養。

      「不捨菩薩業供養」,業是事業,菩薩的事業就是教化眾生。而教化眾生裡面,身教是第一。身是榜樣,人家看你,頭一個就看你的身相,看你的容貌,看你的談吐舉止,首先看這個。所以一切時一切處,不失律儀,這很重要。律是規矩,就是社會大眾的楷模。佛家的律儀,就是儒家的禮儀,不能失禮,失禮就錯了。基本的律儀在沙彌戒,沙彌只有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中國人講究禮儀,叫禮義之邦,自古以來,不能不講禮。所以在生活活動當中,處處都有禮節、都有規矩,它一點都不亂,穿衣吃飯都有規矩。守規矩的人生活有規律,他的居處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沒有絲毫凌亂,叫你一看到就舒服,叫別人看到就尊重你,你可以給他做榜樣。菩薩的大事業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菩薩的事業。四弘誓願是菩薩事業的標準,第一個度眾生,教化眾生;第二個,斷煩惱,自己要把煩惱斷盡,叫大家看到你沒有煩惱,他就佩服你、羨慕你,願意向你學習;第三個,好學;第四個,一心一意要成佛道,證得究竟圓滿。這不捨菩薩業,不離菩提心,菩提心是菩薩行的總綱領、總原則。

      菩提心是什麼?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真誠是體。人不是真心,沒有誠意,那就是六道眾生。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純真純誠,把真誠做到極處,這個人是菩薩。做到極處是什麼樣子?看得出來,做到極處的樣子,對自己清淨平等覺,對別人一片慈悲,那就是樣子。讓人家在你身上看到什麼?戒定慧,持戒得清淨心,修定得平等心,清淨平等就開悟,智慧就現前。你讓人家看到你的樣子是智慧慈悲的樣子,聽到你的言語是智慧慈悲的言語,他對你就有信心,他就願意接受你的教誨,你教的是真實的,你不騙人。這「不離菩提心供養」。

      普賢菩薩說,「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前面所說的六波羅蜜的供養,「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金剛經》上講的,用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的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這些有的是印度的數目字,有的是比喻,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略微說一說。「俱胝」,是梵語,「此云百億」。中國人講一百億,一百億是一個俱胝。「那由他」,也是數目名,中國人講億,那由他是億。但是億有三種說法,有十萬叫億,百萬叫億,千萬叫億,「故諸師定那由多之數不同」。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這個地方一定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在世,印度沒有統一。這個半島上,印度三面是海洋,北面是喜馬拉雅山,是個很大的半島,沒有統一,有幾百個小國家。跟中國三代完全相同,中國三代是講夏商周,沒統一。中國統一是秦始皇,到漢朝的時候就真正是堅固的統一了。

      周朝,我們看到史書上記載的,八百諸侯。周朝時候,中國幅員多大?北面是黃河流域,到南面是珠江流域,就這麼大的範圍。中原這個地帶,長江流域。我們的發源地是黃河流域,以後南遷到長江,再南遷到珠江,到廣東這一帶。東北那邊,那都是野蠻民族。所以華夏地區範圍並不大,現在東南沿海十幾個省分。八百多個諸侯,就是有八百多個小國。周天子他的國不大,方圓一百里;商湯,方圓只七十里,那是他自己的本國。那個時候稱為天子,就像現在聯合國一樣,沒有統治權,有影響力。因為他的政治辦得最好,人民幸福,許許多多國家都向他請教、向他學習,所以他有影響力。佛出世,印度也沒有統一,你看經上講的,大國王,大國,大概超過一百里的,這樣的一個國有十六個,其他小的都不說了。這十六國的國王都是依釋迦牟尼佛為老師,稱佛為老師,自己做弟子,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你看,釋迦牟尼佛變成法王,用現在的話說,變成這些國家領導人的顧問,他們有疑難問題解決不了的,一定找釋迦牟尼佛請教。

      所以那由他的數目不一樣,在這個國家是十萬,在那個國家是百萬,另外一個國家去它是千萬。中國古時候也是這樣的情形,每個國家名詞一樣,實際數量不相同。所以,「本行經十二曰:那由他」,這是隋朝時候翻譯的,「數千萬」。玄應音義裡頭所說的:「那術」,就是那由他,合中國十萬。「光讚經云:億」,億是中國的意思,「那述劫是也」,那述劫就是那由他,翻作億。

      下面一個,「迦羅分:又作哥羅,歌羅。分量名」。「慧苑音義上曰:哥羅分,正云迦羅,此云竪,折人身上一毛為百分中之一分也。或曰:十六分之一分」,這是慧苑音義。「玄應音義四曰:折一毛以為百分,一分為歌羅分,論以義翻名為力勝。以無漏善法一歌羅分,勝有漏千分故。」這是說小的,小到什麼程度?歌羅分,我們身上一根汗毛,把一根汗毛從豎切,切成一百。這個汗毛很細了,把這個汗毛切成一百根,裡頭的一根叫一個歌羅,汗毛的百分之一。也有人說是十六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就粗,百分之一就很細。經上有這個比喻,無漏善法一歌羅分,勝有漏千分故也,有漏的千分只能等於無漏的善一分。什麼叫有漏善,什麼叫無漏善?同樣是行善,有分別、有執著就叫有漏。我們今天做一樁善事、好事,常常念在心上,我今天做了善事,這叫有漏善。做了好事忘掉了,如同沒做,心裡乾乾淨淨,一絲毫念頭都沒有,這叫無漏善。無漏善的一分抵得有漏善的一千分。今天這個世間修無漏善人家不幹,要修有漏善。寺廟裡頭捐錢,造一根柱子,柱子上還刻上名字,唯恐人不知道。你們到寶蓮寺,香港寶蓮寺,大嶼山去參觀,寶蓮寺的大佛,你看每一塊瓦上面都有名字,哪個人捐的,我去看過。如果我們有這個心、有這個念頭,這個善就是有漏善;沒有這個念頭,是無漏善。沒有這個念頭,別人把你刻上去,這個沒有關係。別人刻上去的作用在什麼?希望人家看到也來捐一塊,這個意思。可是自己確確實實沒有這個念頭,這還是無漏善。所以有漏、無漏不在外面決定,在自己念頭上決定,這個很重要。

      「優婆尼沙陀分」,這就更細了,比迦羅分還要微細。《佛學大辭典》裡面翻的是「鄔波尼殺曇」,音差不多,都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它翻成中國的意思,叫「近少,微細,因等」。慧琳音義裡面說,「優波尼沙陀分」,是梵語的算法,是數目字的單位。「數之極也」,小到不能再小了,「大論釋為微細分析至極之言也」。「同十」,就是第十卷,這是《大智度論》,「義譯為微細,極至鄰虛,名塢波尼殺曇。」這我們就有個概念,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極微之微,微細到極處,再分就沒有了。那我們現在知道,現在科學家分到物質裡頭最微細的,是微中子。微中子微細到什麼程度?用電子來做比喻,電子是原子裡面的一部分,原子是由原子核、電子、中子組成的,它的形狀很像太陽系,原子核在中間,電子圍繞它旋轉。一個原子帶電子多少不一樣,有帶一個,有帶兩個,有帶三、四個,不相同,這就構成原子性質不一樣。微中子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也就是說,把原子裡頭的電子分成一百億個,那裡頭的一個就是微中子,叫微中子。這個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沒有了,所以叫鄰虛塵,它跟虛空做隔壁、做鄰居,叫鄰虛塵。

      我們再看底下文,「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為什麼說有漏的功德比不上無漏?這是諸佛如來尊重法。「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你要能夠依照法去修行,人能斷惑、能證真、能成佛,這個功德太大了!有漏的功德是決定做不到的,有漏所以稱為福報、福德,不稱功德。功德能了生死、能出三界、能證佛果,福德不能,這個一定要知道。福德所感的,人天福報。這個人有福,修了很多福,但是他心不善,他到哪裡去?他到惡道,惡道去享福去了。到鬼道裡面,他去做鬼王。看他福有多大?福大的,他去做閻羅王;福小的,去做土地公,都是有福報的。如果他修善,他心也善,行為也善,他的福報在人天。修了很大福,人間沒有這個福報,到天上去了。人間沒這麼大的福報,到天上作天王,中國人講玉皇大帝,天上的國王,作神仙。這個都是大福報,而且人很善良。這樁事情佛經講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我們對於佛經要認真看,要相信它不是假的,它不是寓言,它所說的是事實真相。佛不騙人,教別人真誠,哪有自己虛偽的道理?所以句句都是實話。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法供養中第一個,如說修行供養,讓我們想到,淨業三福是佛對所有學佛的人、這些弟子們共同的教誨,是佛教人的總綱領、總原則,這決定不能違背的。總原則總共是三條,一共十一句,第一條四句,第二條三句,第三條四句,所以十一句。頭一句裡頭,叫根之根,「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要如教修行供養。我們用認真如教修行就是供養佛陀、供養彌陀、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孝養父母,怎麼孝法?世間孝養落實在《弟子規》、落實在《感應篇》、落實在《十善業》,我們能把這三樣東西統統做到,真正孝順父母,真正奉事師長,根紮穩了。這什麼根?世間法,聖賢之根;出世間法,佛菩薩的根。根要是不穩,搖擺不定,成就難!

      教化眾生,學佛,佛要遇到沒有善根的,佛教不教他?教他。管不管他?不管他,讓他慢慢薰習、慢慢成長,現在不是管的時候。到聽話了,打他都打不走,那個時候就要管了。這是我們在李老師會下學到的。李老師對學生因材施教,不是一個方法。最明顯的,你們可以看到,那個時候我們跟老師最接近的三個人,周家麟一個,徐醒民跟我,我們三個跟老師最接近,老師對我們三個人就不一樣。你看看,周家麟記筆記非常勤快,筆記本裝在口袋裡,老師每句話他都記下來。講經的時候,他帶筆記本,非常勤快,聽老師所講都有完整的筆記。我寫筆記,我記重點,不像家麟,他每句話都記下來。我記得好像是兩次,老師講經一個星期講一次,第三次,他就把我叫到房間裡,他問我,你聽經在寫什麼?我說寫筆記。他就告訴我,你寫的這個東西沒用。我說怕忘記。他說到明年你的境界提升,這不管用了,你白記了。我想有道理。他不准,那怎麼辦?專心聽講,不記筆記。周家麟記筆記他不說,我記筆記他就禁止我。

      我離開台中,出家了,李老師很難過,叫了一個三輪車,從慈光圖書館送我到火車站。在車上告訴我,他說你們同學當中,他只看重兩個人,希望能傳他的法,周家麟跟我兩個。他說,周家麟的長處,他的基礎比你好。他大我七歲,私塾的底子比我厚,他至少私塾念了八、九年,我在私塾只念一年,那跟他比差太遠了。但是老師說,你的悟性比他高。所以老師,因為我有悟性,不准寫筆記。他,他用記性,他悟性比我差,老師准他記筆記,不讓我寫筆記。我在台中十年,我用的薄薄的筆記本,很薄的一本,只寫了三分之一,後面三分之二是空白的。十年,聽一次經難得寫一句話。這學生稟性不一樣,不能用一個方法教。

      所以當時不能怪老師,怪自己,老師教我一門深入,我喜歡廣學多聞,沒聽話!如果真聽話,那個時候就專攻一門,現在可能開悟了。這真的,不是假的。那個時候年輕,興趣很廣,廣學多聞,四弘誓願裡面說的,「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無量誓願斷」,沒有認真去斷煩惱,可是很認真去學法門。學法門不能成就,只是學一些常識。這都是事實,這個不是假的。老師是善教,但是我們是很聽話,尊重老師,老師對我們太客氣了,沒有嚴格的管我們。嚴加管教,我們會聽話,我們也是打都打不跑的,我們對老師尊重、對老師愛護。

      所以我在台中一年三個月,我離開台中出家了,我到台中不到半年,老師所用的這些筆記我完全能看懂,這個是其他同學找不到的。我不聽他講這部經,我只看他編的表解,解釋的表解,大綱,我依他的綱領,就能把這部經講得跟他差不多,就有八九不離十。同學感到很奇怪,他說,你怎麼講得跟老師一樣?我告訴他,老師的思想我知道,老師這些方法我知道,他列的這些表解,我照他的表解講,跟他不會差距太多。如果聽他講一遍,那就更圓滿,不聽他講也八九不離十。所以我在經學班就當助教,同學們不懂的地方他全來找我。還有慈光大專佛學講座,這些學生對我都很好,他們聽老師有疑難的、沒有聽懂的都來找我,我幫他們解釋。我沒有擔任他們課,但是課外我幫助他們解釋,解決難題。所以悟性比記誦還要高。

      悟性再能加上記,記憶,這就更好了。我年輕的時候記憶力好,聽老師講一遍,一個星期之內我要是複講一遍,可以能夠講到百分之九十五,有這個能力,所以學東西學得快。我沒有出家之前,跟他十五個月學十三部經,十三部經我都能講,而且都講得很好。那個進度平均是一個月學一部經,士氣非常高,歡喜,有成就感,一個月學會一部經。我一出家教佛學院,一個學期只教一部經,佛學院三年畢業,六個學期,我只用上六部,還有七部沒有派上用場。我對佛學院就很失望,學不到東西。星雲法師創辦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請我去做教務主任。他用的方法是一般學校的方法,六個老師開的六門課。我不贊成這種教學法。六個老師可以,分成六個班,六個教室,哪個學生喜歡學什麼,跟一個老師,這個我贊成。一個學期學一種,他學會了,那一年至少他能講兩部經,這不錯了。我是一年學十二部經的。標準是能拿得出去上台去講,才算是及格。那就是李老師的標準,不能上台這不算。所以才知道中國古老的教學法,真有它的優點。

      現在給人講不相信,尤其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目的是開智慧,不是學知識,不是教你講得怎麼樣,不是的,是讓你開悟,這是中國傳統教學理念跟方法。這一部經,從經到註解,像念老這一部註解統統能背過,背下來,決定得三昧。這個三昧是什麼?就是清淨心,得定,修這個法門證念佛三昧,用背誦經註成就的。心定了,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再能放下是非人我、貪瞋痴慢、五欲六塵,真得定,得定就能開慧。得定不能開慧,如果自己還有欲望、煩惱,那障礙。萬緣放下,沒有一個不開悟的;萬緣放不下,得定不能開悟。萬緣真放下,得定哪有不開悟的道理!開悟就是明心見性。

      這是世尊傳統的教學法。所以我也是領悟到了,世尊是圓滿智慧的人,為什麼不辦大學?為什麼要用私塾這種教學法?他可以辦大學,贊助的人很多,十六大國王護法,還得了嗎?現在科學的教學法不管用,不能開悟,那是傳授知識。佛教學的目的是教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孔子亦如是。孔子教學時間雖然不長,六十八歲,周遊列國沒人用他,回老家就教學,七十三歲過世,教學只有五年。但是,這記載上面寫,他有弟子三千,人數不少。學生當中精通六藝的有七十二個人,這七十二個是傳人,可以辦一個大學,為什麼不辦?聖賢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教你做聖人、做賢人,不是傳授知識。就像佛的教育,佛教學的目標是希望你成佛、成菩薩。所以理念跟方法不一樣。我們今天雖然講科學方法什麼都好,是好、不錯,成就科技人才,成就專才的人才,各行業的專家,不能成聖成賢,不能成佛成菩薩,不一樣!這很難懂。所以佛家這一套東西現在人不能接受,說這個什麼?這都落伍了,這是沒開化之前可以用,現在怎麼還可以用這個?所以這個事情是個麻煩事情。現在時間到了,這一堂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