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333集

    共64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2年10月21日啟講,2014年3月8日圓滿。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理。這次是講第三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願心堅固。希望學佛同修選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快速,一生當中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用網路,用衛星,全球喜歡這部經,信這部經,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都是有緣人,每天一起分享。往生見佛,是活在世間第一樁大事。

    字體大小: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三集)  2013/6/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同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一十頁,倒數第六行,第二句看起:

      「八、五陰熾盛苦。《圓中鈔》曰」,幽溪大師的《阿彌陀經圓中鈔》,這裡面說,「五陰者,色受想行識也。陰即覆蓋之義,謂能蓋覆真性不令顯發也。盛即盛大之義,謂前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故曰五陰熾盛苦。」八苦最後。前面七種,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是從果上說的,最後這句五陰熾盛是從因上說的,有因有果。如果沒有五陰熾盛,前面的七種苦就沒有,因為有五陰熾盛才有七種苦報。什麼叫五陰熾盛?五陰是指色受想行識。佛跟科學家所說的實際上是一樣的,就是一切物質的基本單位,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它組成的,《金剛經》上說的「一合相」,這個一就是五陰。五陰是什麼?現在科學家稱之為中微子、微中子,都可以;佛法稱它為極微之微,又稱它叫極微色,極微的色,就是最小的物質,不能再小了,再小就沒有了。這個極微色就是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念頭,我們現在總算是搞明白了。

      其實佛講得太多,我們聽不懂,聽了幾十年,看到科學報告才恍然大悟。佛早就說過了「色由心生」,就是物質從哪來的?念頭來的,我們都沒懂,色由心生。心是什麼?就是受想行識。沒有受想行識就沒有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受想行識來的,佛在三千年前就說得這麼清楚。從這個理論基礎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真相,那就是相隨心轉,這也很難懂。或者說境隨心轉,物質現象、外面的境界統統隨著自己念頭在轉。念頭善,外面現象就善;念頭不善,外面境界就不善,境隨心轉,這是事實真相。於是我們就曉得,極樂世界的現象好,沒有一樣不好。前面我們讀了,西方極樂世界物質現象,十七種莊嚴;正報的現象,老師阿彌陀佛,八種莊嚴;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人,學生,皆是菩薩,他們有四種莊嚴,依正總共二十九種莊嚴。從哪裡來?境隨心轉,從念頭來的。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人有邪念,沒有一個人有偏見,沒有一個人有執著、有分別的,沒有,沒有起心動念的,所以這個世界美好到極處。

      我們今天世界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世界上的居民心不善、行為不善,所感得的這個社會就動亂、地球的災變,從這個果就知道因。居住在地球上這些人,他們的起心動念比不上古人,古人有災難,很少,不嚴重,人都能夠過得去。現在的災難頻繁,非常嚴重,給人帶來的是不安、焦躁、煩惱,感得的依報跟正報比不上過去。甚至於中國人講三十年是一世,我們這一世跟三十年前人比,不如他們;那比再上去三十年,六十年前的,那更差遠了。再往上推,愈往上推愈殊勝,這什麼道理?這是中國人祖宗積德,世世代代都感應聖賢出世,有聖賢人教,大家肯學,能聽話,信以為真,真學、真幹,感得善果。

      我們自從接觸西方文化,清朝末年,外國機器的發明,我們感到很稀奇,他們人很聰明,我們中國人不如他,這個錯誤的觀念被一般年輕的學子接受了。老人對傳統不懷疑,年輕的人開始懷疑,這個懷疑愈來愈嚴重。嚴重,所以引起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推翻中國傳統文化,要向西方人學習,甚至於提出全盤西化。影響到現在,影響愈來愈深,讓中國人對自己的信心完全失掉,造成今天的苦難。多少人都在想方設法怎麼拯救,讓社會恢復到穩定、恢復到安定、恢復到和諧,不但中國人在找,全世界人都在找。找了這麼多年,最明顯的,聯合國帶頭主辦這些國際和平會議,目的是化解衝突,他不叫化解,叫消弭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從一九七0年代開始,到現在四十多年,每年不知道開多少次的會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我們有機緣參加十幾次,跟這些會友們接觸,這些會友們都是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的菁英分子、學者專家,想不出辦法。一九七0年代那個時候,湯恩比還在世,有人問他,提出這些問題問他,那個時候他已經很老,一九七一年他八十二歲,一九七五年過世的,也就是他八十六歲過世。他告訴我們一樁事情,「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我們看到另一次的談話,也在日本談的,告訴世人,「宗教是人類的必需,人類不能沒有宗教」。這些話對於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有很大的啟示。有沒有證明?今天的斯里蘭卡就是證明,你看佛教的教學在這個地方產生多麼殊勝的效果。斯里蘭卡的人民並不富有,可是生活得非常快樂,這個快樂從哪來的?從佛陀教育來的。

      佛教人不爭,中國儒家教人讓。夫子五德,這是學生們對老師的讚歎,老師的德行,溫良恭儉讓五個字。孔夫子一生的為人,處世待人溫和,就像我們人講厚道,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總是自己謙虛讓別人,夫子一生處事待人接物。以後儒家讀書人都以這個為自己修身的標準,我們在生活當中、在待人接物,有沒有做到?這是學生沒有人反對的,說夫子五德,人人都點頭,人人都贊成,沒有反對的。這五樣,五個字,如果我們落實了,對化解衝突、對於促進安定和諧有沒有幫助?真有幫助。孔子主張仁,仁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要知道愛人。愛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愛。什麼是自愛?溫良恭儉讓就是自愛。自愛他才能愛人,真心誠意幫助別人。今天的社會這些美德沒有了,你什麼時候看到一個溫良恭儉讓的人?當年夫子在世,夫子做出來了,大家見到他、聽說他,跟他接觸,真正看到了,讚歎他,向他學習,造成社會風氣,就是溫良恭儉讓的人很多,帶動社會良好的風氣。五倫、五常、八德是中國社會的風氣,這就是中國傳統的文化,湯恩比就是說的這個,不是說的四書五經、十三經,那些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普通人能夠做到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跟夫子的五德,夠了,足夠了,天下太平。

      大乘佛法裡面,真正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四弘誓願。真正有「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全心全意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服務,就這個意思。這大菩提心,義務的,不求報酬,而且盡心盡力,認真負責。落實在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普世教育,社會上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要學習的,社會祥和,這就叫太平盛世。佛教人受三皈、五戒、十善,出家人要受沙彌、比丘戒、菩薩戒,具足威儀。威儀就是好榜樣,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榜樣,言行舉止都是大眾的好樣子,要做出來。我們從中國歷史上去觀察,國家怎麼興旺?古人有所謂「一人興邦,一人喪邦」,邦是國家,這一個人是誰?國家領導人。國家領導人要做得很如法,像前面所說的,把老祖宗的傳統,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夫子的溫良恭儉讓做出來,就上行下效,全國的人都效法,國家就興旺。如果不這樣做法,領導人不做,全國的人民也不會做。領導人喜歡什麼,人民就喜歡什麼,他以他為榜樣。他穿的是什麼服裝,人民也學,這叫什麼?風氣、時尚,這個人關係可大了。

      在佛法裡面能夠奉行三福,淨業三福,他能夠孝養父母,能夠尊敬老師,能夠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就是今天我們在此地訪問、參學斯里蘭卡,他們人民真做到了,我們感到驚訝、讚歎,我們學佛這麼多年感到慚愧,沒有能落實,他們落實了,我們只是說說而已,他們真幹了。大概在全世界只有這麼一個地方,我們沒有聽說過其他還有一塊地方也是這麼做法的,沒聽說。也許有,我們孤陋寡聞,沒聽說、沒見到。這個地方的人民,平民百姓,一直到上面國家領導人,總統,心量都很大,它不是小乘。大小乘怎麼分?心量小叫小乘,心量大叫大乘,他們心量不小!我看到此地的佛教,歡喜、敬仰、佩服,我向總統祈求,能不能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基礎太好了,把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傳的各種不同宗派法門都能在這個地方興旺起來,帶動全世界?這沒想到,總統一口就答應。

      怎麼落實?先辦一所佛教大學,培養佛教各個宗派的人才。然後再建立一個宗教大學,團結全世界的宗教,提倡世界宗教是一家。宗教團結,宗教互相學習,提升自己的境界,為全世界創造和諧、和平,幫助化解一切衝突。宗教回歸到教育,好事情。總統聽了也歡喜、也贊成,都到斯里蘭卡來做。他速度之快讓我們歎為觀止,佛教大學再過幾天就舉行破土奠基,動工了,真幹!再建立一所全世界宗教教育論壇,這個論壇的目的把不同的宗教變成一家人,我們共同一個目標,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怎麼落實?建一個酒店落實,阿彌陀佛大飯店。這個飯店就是個論壇,有吃、有住、有大廳、有講堂、有電視傳播,不可思議!總統一聽就歡喜,馬上就幹,讓我們看出這個世界在黑暗當中發現光明的大道,讓我們生起信心,這個世界會恢復安定和諧,這個世界會走向,我覺得很可能有千年的盛世會在這個世界出現,這個世界人民有福了。

      從哪裡著手?要從如何把五陰熾盛這兩個字給它化解,不能熾盛,熾盛就麻煩大了,要讓它淡薄。五陰不能沒有,五陰沒有了,世界就沒有了,宇宙就沒有了。也是我們在此地學校裡頭,前幾天跟大家談的,真如自性第一德,這個第一德用現在人的話來說就是愛。這個愛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真愛,愛裡面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沒有絲毫染污。古時候有,現在也有,只要我們細心去觀察就明白、就覺悟了,世出世間法沒有離開這個愛。漢字裡面,這個愛是受的當中加上一個心,這個字是會意,讓你體會這個意思,心靈的感受就是愛。這個心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真愛,純真無妄,佛法裡面叫大覺,徹底覺悟的。這個心是如如不動。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就說的是這個心,就這愛的當中這個心,這是本性,真如本性。第一句他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第二句話,這個心是「本不生滅」的,永遠不會改變的,它沒有變化,它沒有生滅,真心。第三個意思,「本自具足」,真心裡頭具足萬德萬能。佛在《華嚴》上說了一句話,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能大師第三句所說的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雖具足,它並沒有現前。我們常常講性空相有,性是空,空寂的;雖空寂,它具有,它具足,一樣都不缺,遇到緣它就能現行。現什麼行?現整個宇宙。第三句是在隱的狀態,沒現,本自具足。第四句說「本無動搖」,真心是不動的,妄心是動的。我們起心動念想長想短,那是妄心,那是阿賴耶,千萬要記住,不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念頭,有了念頭就不是真心,是妄心,所以這一點很重要。第五,它起作用,它遇到緣它就有感應,「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整個宇宙,無量無邊諸佛法界全是那一念生的。

      所以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什麼關係,這是講倫理,是一體。倫理,佛講到最圓滿,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不能分割,確確實實是一個整體。覺的時候知道是一個整體,迷還是一個整體,自己不知道而已。這樁事情只有佛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所以這個心覺了是佛,迷了呢?迷了就有情。我們中國人講情,佛法講迷,迷了就叫做情,就有情了。有情,佛教這些有情的人要覺悟,這個人真的覺悟了,覺悟了就叫覺有情,覺有情是菩薩。中國古聖先賢,他在情上,情必須要依於道義,就是情裡頭有道、有義,所以叫情義。這就是中國人講的聖賢,情跟道相應是聖人,跟義相應是賢人。義有守有為,他能夠遵守仁義禮智信,他愛人,他能夠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這聖賢。如果情裡頭沒有覺、沒有道、沒有義,充滿了欲望,那就是現在的凡夫。現在的人我們給他講愛,他心裡是什麼?心裡有欲望。七情五欲引起他的煩惱、習氣,那是什麼?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把這個東西勾引起來了。要沒有聖賢人教他,他必定向這個方向去發展。

      有人說,現在的社會大概是人們對於貪欲發展到飽和點了。發展到飽和點,現象是什麼?災難來了。災難不是自然的,是人的心行之所感。心行不善感得就是災難,心行要純淨純善,所感的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人為的,阿彌陀佛帶頭,這個領導人好,頭帶得好。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各個行業帶頭的,一個目標,向錢看,向享受欲望看,這個麻煩就大了。從這個地方讓我們深深體會到,為什麼古聖先賢重視教育,為什麼諸佛菩薩重視教育,有道理!所有一切世間都離不開教育,教得好,太平盛世、天堂、佛國,教得好的;教得不好的,三途、地獄,教壞了,我們現在全都看見了。所以大聖大賢、諸佛菩薩,怎樣去製造一個太平盛世、製造一個極樂世界?全是教學。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阿彌陀佛在西方幹什麼?「今現在說法」。細細再觀察,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薩都是今現在說法。這明白了,只要今現在說法不停止,再不善的人,長年薰修,他自然就變善了,就這一個方法,問題全解決了。

      從這一點我們就看到中國古聖先賢的智慧,他們在政治設施把教育擺在第一,他內行,他真懂。過去,古時候,宗教教育是皇上親自抓的,社會教育是宰相管的。宗教教育是皇上管的,所以宗教教育的成就超過一般教育。為什麼?上行下效,人家看到皇上管的。你看看古時候,古時候的建築不能隨便建的,有制度的,你什麼樣的身分你住什麼樣的房子。紅色、黃色的牆跟瓦,只有皇上才能用、親王才能用,普通的人家不能用這個房子。官做得大,紅牆綠瓦,它有等級的。可是你看寺廟,寺廟裡面建築的是跟皇上宮殿一樣的,為什麼?皇上的老師,老師居住的要跟皇宮一樣。人民接受教育,最普遍的教育,是接受宗教教育,皇上抓的。宰相底下第一個部就是教育部,古時候稱為禮部,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教育部長在所有部長裡面他最大,他排位次是排第一個,宰相有事不能視事,由教育部長代理,禮部尚書代理。這都是顯示出尊重教育,教育第一,只要把教育辦好,什麼問題都沒有。

      極樂世界為什麼極樂?極樂世界沒有聽說有行政組織,世尊多次為我們宣講介紹,沒有說明極樂世界的天主是誰、天王是誰,沒說過。沒有天主、沒有天王、沒有玉皇大帝,也沒有文武百官,再細細的看,連士農工商佛都沒有提,這是個什麼世界?純粹是個道場、是個講堂,阿彌陀佛是老師,每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學生,所以極樂世界真的它是個學校。這個校園無窮大,學生無量無邊無盡無數,讓我們體會到這個是宇宙之間最大的教育場所,一切眾生到這個地方來成佛,究竟圓滿教育,他在那裡成就,成就就稱之為佛陀。佛陀比我們地球上人口多,我們才七十億人,這地球是小星球,太小了。所以在極樂世界成佛的,跟沒有成佛的阿惟越致菩薩,人數無量無邊。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求學的,到那邊去留學,畢業就成佛。畢業之後幹什麼,你知不知道?畢業之後就是今現在說法,無論你在什麼地方,你一定跟大家說法,他沒有別的工作,他就說法。為什麼?只有說法能幫助人轉惡為善,勸導他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種轉變就是說法的力量。

      最特別的、最殊勝的,是我們看到清朝入關之後,最早這些帝王,順治入關,接著康熙、雍正、乾隆,這四朝、四代帝王重視教育,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入關之後他們全被漢化了,他們識貨,知道漢學好,完全接受了;還做了工作,把漢學、把佛法翻成滿洲語文。他們那時候沒有文字,創造文字,創造滿洲文;先是有蒙古文,以後他們從蒙古文的基礎上創滿洲文。現在學習蒙文、滿文的人不多,我們要鼓勵,有這個興趣的話,這是文化工作,是好事情,應當把各種不同的文化統統繼承下來,融會貫通,發揚光大,非常有意義,我們不能夠疏忽。文化存在,國家民族一定延續;文化不存在,國家民族不可能延續,會在歷史上滅亡。中國古人最難得的,他懂得這些東西,這就是說他們有智慧,他們有正確的理念,有方法。這個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漢字、文言文,因為它不變,它超越空間、超越時間,永遠不改變的。這世界上一些文化人、專家學者,對漢字、文言文都佩服。如果要保存,永遠保存下去,最好用文言文寫。

      五陰熾盛,用現在的一個簡單的話大家比較有概念,就是煩惱習氣,這個東西一分一秒都不停,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些東西,自私自利這些錯誤的觀念,五陰熾盛就說這個。所以感得前面七種煩惱,都由它生的。「照見五蘊皆空」,前面七種煩惱都沒有了,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全沒有了。觀世音菩薩知道什麼?五蘊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再往下面看,「此土」,指我們娑婆世界,「八苦交煎」,八種苦交互在煎熬,我們在承受。「彼土永離諸苦」,看西方極樂世界這八種苦都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是永離八苦,八苦、三苦都永離了。「《疏鈔》曰」,蓮池大師講的,「彼國蓮華化生,則無生苦」,沒有十個月的胎獄。「寒暑不遷」,沒有寒暑的變化,我們這個世間有春夏秋冬四季,極樂世界沒有,是什麼天氣?永遠春天,四季常春,沒有變化。所以他不老。有四季就有老,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它有變化。極樂世界沒有變化,所以沒有老苦。「身離分段」,這個分段是講分段生死,一個段落、一個段落。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是生,過幾十年死了,這是一段;死了之後又投胎,這又是一段,這叫分段。極樂世界沒有分段,極樂世界的人無量壽,真無量不是假無量。沒有成佛之前是有量的無量,不是真無量。但是在極樂世界決定成佛,沒有一個不成佛的,成佛之後是真無量,為什麼?證得法身。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的同居土、方便土是有量的,有量的無量,實報土、常寂光土是真正無量。所以我們就可以肯定,極樂世界的無量是真正的無量,不是有量的無量。沒有病苦。「壽命無量,則無死苦」,生老病死苦在極樂世界都不可得。

      再看,「無父母妻子」,沒有愛別離苦。「諸上善人同會一處」,沒有怨憎會苦。冤親債主到極樂世界了,見面的時候都會歡喜,過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統統忘得乾乾淨淨。為什麼?那些記憶是在阿賴耶裡頭,到極樂世界轉識成智,阿賴耶裡面的習氣全沒有了,轉變成大圓鏡智,轉八識成四智。這一句是最重要的。一切世間是阿賴耶變現的,阿賴耶轉了,一切世間不見了。一切世間是什麼?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沒有了,是一場夢,從夢裡頭醒過來了。八識轉了,阿賴耶轉了,第六、第七、前五同時轉了。第七末那變成平等性智,末那是不平等的,末那是自私自利,所以末那有四大煩惱。四種煩惱組成的末那識,第一個是我見,第二個是我愛,第三個是我慢,第四個是我痴。傲慢是瞋,愛是貪,所以貪瞋痴三毒煩惱跟我同時發生的,同時起來的,而且永遠不離的糾纏在一起,叫末那識。所以末那識是染污的根源。轉末那為平等性智,真平等了。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第六意識起的作用,沒有阿賴耶、沒有第七識的干涉,它生智慧,它不生煩惱;阿賴耶的種子干擾它,末那識滲透它,它就造業,它就變質了。這些術語現在叫心理學,心理學法相唯識講得透徹,看看現在學校裡教的心理學的教材,跟唯識一比較就不能看了,講得特清楚,講得明白。這沒有怨憎會苦。

      「所欲自至,則無求不得苦」。極樂世界心想事成,一切所求的,念頭一動,它就來了,所以沒有求不得苦。到極樂世界還有沒有求?沒有求的了。極樂世界眾生的居處都是一塵不染,居住的環境像宮殿一樣,裡面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為什麼?那些東西擺在那裡麻煩,乾乾淨淨多好。如果招待客人,念頭一動,那個地方就是一個客廳,就布置好了。客人走了之後,乾乾淨淨,什麼桌椅板凳全沒有了,你說他多自在。想什麼什麼就現前,隨心所欲,心想事成,所以他能夠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要。他所要的,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些事情分身化身去做了,自己的身體沒動。你看他在那裡打坐如如不動,實際上,他上求,去拜訪一切諸佛如來,供養、聽經、學法;又到十方世界去度化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不亦樂乎。自己本身在阿彌陀佛的講堂沒動,分身已經修無量功德,已經提升無量福慧。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自行化他同時進行,到極樂世界才行,不到極樂世界,這些是我們的幻想,我們做不到。「觀照空寂,則無五陰盛苦。」這句話就是《心經》上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五陰熾盛苦沒有了,苦因斷掉了,所有一切苦果都不會現前、都不存在了,所以這個世界叫極樂世界。

      上面這一段把苦簡單介紹出來了,下面講難,『諸難』。佛陀,災難無量無邊,將無量無邊的災難歸納為八類,不出這八大類,叫八難。真正的難是什麼?「謂見佛聞法有障難」,佛把這個看作是災難。我們這個人間,什麼地震、海嘯、旱災、水災,沒有說那個是難,那是不善業習所感,不是重要的。重要是什麼?重要是佛陀教育,你能夠接受佛陀教育,斷惡修善,那災難全沒有了。所以,要是見不到佛、不能聞法,這就是大災難!我們有沒有能體會到?佛說的是真的,佛這裡講的八難完全從這裡說的。「又名八無暇,謂無有閑暇以修道業」,這叫八無暇。他怎麼?他迷了,迷了,沒有時間去好好修行,沒有時間聽經聞法。但是在淨土法門裡頭,如果真的沒有時間聽經聞法,你就念一句佛號,諦閑法師那個徒弟鍋漏匠就是一個例子。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所以聽經他不懂。諦閑老和尚也不給他講經,也不教他去誦經聞法,只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一生得法就得這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老和尚教他,你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這個人的長處就是老實、聽話、真幹,他就真念,念三年成就了,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站著走的。等著這些居士們到觀宗寺去報信,諦閑法師來替他辦後事,來處理他,三天,死了以後站三天。人站著走的有,死了以後站三天的,大概就他一個。一句佛號,你真肯幹,這個法門沒有一個不成就的。為什麼不成就?不肯真幹。為什麼不肯真幹?認識不清楚,對它有懷疑,這就是障,這就是難。你有障,你有難,你這一生不能成就;沒有障難,你這一生決定成就。

      「八難」,《圓中鈔》裡頭,這是節錄《圓中鈔》裡所說的,第一個是「地獄難」,你墮地獄了。「地獄之中,長夜冥冥,受苦無間,障於見佛聞法,是故名難」。這地獄道,八難裡頭最嚴重的就這個地方,你在這裡受罪、受報,根本沒有時間去聽經聞法,你也沒這個機會。第二種,「畜生難。畜生道中,受苦無窮,障於見佛聞法」,這也是難。可是畜生道裡頭有修行的、有往生的,淨宗的古大德編過一部書叫《物猶如此》,這本書裡面專門記載畜生往生的,用它來勉勵我們大家。你看畜生都知道修行,都知道求往生,人要不發心,連畜生都不如。

      諦閑老和尚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是真的。他年輕的時候在溫州,這個寺我記不得了,這個寺廟,他在這個寺廟當住持,是個小廟,住眾不多。那個年代生活很清苦,寺廟裡連一個鐘都沒有,作息時間全憑養的一隻老公雞,早晨雞叫了,大家起床,作息時間聽公雞的。這公雞有靈性,大眾做早課牠跟在最後,一定早課完了之後牠才離開,都養成這個習慣。所以早晚上殿,公雞參加。這個公雞可能過去是這個地方的和尚,墮到畜生道,靈性還沒有滅,知道自己,那懺悔,再跟著修。他說有一天早課完畢,大家都散了,這公雞不走,還在那裡繞佛,牠一個在繞,別人都走了。香燈師告訴牠,散了,你也快走,你還在這裡搞什麼?看到這個公雞走到佛的面前,牠站在最當中,面對著佛前叫了三聲,牠死了,站在那裡死了。諦閑老和尚按照寺廟出家人的禮節把牠埋葬,這是他們廟裡的老公雞往生。

      但是畜生道真正能遇到這個,這個緣太難了,哪有這麼好的機會?畜生道、餓鬼道有這個機會的,那都是過去生中的出家人,墮在這個道裡去了,碰到這個佛事,引起他發露懺悔,真正肯幹,念佛,他真往生。地獄道那就太難了,特別是無間地獄。我們聽一些靈媒告訴我們,現在連地獄道都有往生的。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臨終十念必生,可是後頭有一句話,唯除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這一句古來的祖師大德解釋不一樣,有些人認為既然是佛說的,這一定是真的,不是假的。那就是勸我們決定不能造五逆十惡罪,這個念佛也不能往生。但是有些祖師大德認為,佛說這個話,他的用意是這種罪太重了,勸人不要犯,不要犯這個罪,用意在此地。真的要做了,要犯了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真正懺悔,自己認錯,後不再造,信願持名,還是得生,阿彌陀佛還是接受。

      贊成這個說法的,善導大師。善導是淨宗的權威,傳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日本淨土宗開山的祖師,法然上人,善導的學生。唐朝時候他來中國留學,跟善導學的淨宗,以後回到日本就把日本的淨土宗興起來。祖師告訴我們,跟中國古人立法用心一樣的,大慈悲心,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立法一定要從嚴,為什麼?讓人看到不敢犯法,用意在此地。真的要是犯法了,犯了法,犯了法,執法要寬,也就是說,盡可能想辦法把他的罪定到最輕,這是仁慈,這是愛心。阿彌陀佛說這個話也是這個意思,說唯除五逆十惡、誹謗佛法,這是說希望你不要做這個,這個罪太重。真做了呢?真做了,你能懺悔,你能後不再造,真正能夠信願持名,阿彌陀佛還是攝受。這個意思講得好,才真正體會到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就是三惡道當中,當然牠很不容易,牠回頭也難,只要牠回頭,遇到佛法了,牠還是能得度,畜生道。

      第三,「餓鬼難。餓鬼道中,受苦無量,障於見佛聞法」,這是難。墮在餓鬼道,我們知道對餓鬼道的超度確實有用處,餓鬼道還有特別來要求超度的。但是三惡道往生極樂世界少,真的是少數。他們懺悔,罪業消掉了,有的到人道來了,有的到天道去了,餓鬼道、畜生道都提升了,這個多,往生是少數。現在造作罪業的人多,造得很重,在人世間我們彷彿看到三惡道,惡道的影子能看到。

      第四個,「長壽天難。謂此天以五百劫為壽。即色界第四禪中,無想天也。言無想者,以其心識不行」,他定在那裡,他不動,有定沒有慧,這個不是佛教的禪定。佛教的禪定是有定有慧,定慧平等。定要超過慧,人昏沉,坐在那裡打瞌睡;慧要是超過定,他心不能定下來,妄念很多。所以你要想靜坐的話,這兩種狀況都會出,你很容易了解。一個就是坐下去之後打瞌睡,睡覺了,作夢了;一個是不坐好像沒有什麼妄念,一坐下來的時候,妄念不知道從哪來,怎麼那麼多,止都止不住,這叫掉舉。所以定要調和、要均等,這樣入定這就正常。所以定裡頭有境界,他清楚。無想定,這是只有定沒有慧。這個定也很深,深,這是最高的了,第四禪的無想天。他有這麼深的定,他什麼都不知道,不是佛門的禪定。佛門的禪定,入定他知道,他不是不知道,你問他,他什麼都知道,這是慧。

      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光目女母親過世了,她遇到一個阿羅漢,供養他,問阿羅漢,她母親過世,在世的時候造作惡業,現在不知道墮在什麼地方。阿羅漢入定,幫她去看,出定之後告訴她,妳母親墮在地獄,受很大的苦。光目女聽了之後很難過,問阿羅漢怎麼樣救她?這就是阿羅漢的定功,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要入定,看到之後才行。菩薩比阿羅漢高,菩薩,你隨時問他他都知道、他都清楚,不需要入定出定。定中,我們知道沒有空間維次,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無論在什麼遙遠的地方,他能看見,或者是過去現在未來,他都看見,定中有境界。

      長壽天壽命五百劫,這就是第四禪的境界,無想天。心識不行,「如冰魚蟄蟲。外道修行,多生其處。障於見佛聞法,是故名難」。這就很多修定的,修的什麼定?無想定。修無想定,修成功了到無想天去,在定中要經歷五百劫,這個時間非常非常長。他壽命到了,就是定功失掉了,他的定只能保持這麼久,他的定功就是他的壽命。定功失掉了,他不能往上升,他就往下墜落,這麼長的時間白過了,他什麼都得不到。往下墮落的時候,還是隨著業力去投胎,過去生中的善惡業又起現行,他做不了主。許許多多修定,修無想定,我們要知道,這個不是正法。

      下面第五是「北鬱單越難」,就是我們通常講北俱盧洲。「梵語鬱單越,華言勝處。謂此處感報,勝東西南三洲」,這是人間。佛在經典告訴我們,須彌山的四周有四大洲,這四大洲有人住在那邊,東南西北四洲。北洲人的福報最大,壽命一千歲。「命無中夭」,壽命他是一千歲,他不會在壽命未到的時候他夭折,沒有這個現象,福報大。「為著樂故,不受教化」。你要叫他學佛、叫他修行,他不能接受,他生活快樂,不願意受這些拘束。所以這一洲沒有佛法,佛菩薩、阿羅漢都不到這個地方去,這叫無緣,他們不要。中國寺廟護法神韋馱殿上面的匾額寫的「三洲感應」,他護法,東南西這個三洲有佛法,他護持,北面沒有佛法,他不去,韋馱菩薩不到那邊去,叫三洲感應。這一千年當中他聞不到佛法,這就是難。「是以聖人不出其中」,佛菩薩不到那邊去,護法神也不到那邊去。

      第六是「盲聾喑啞難。謂此等人,雖生中國,而業障深重,盲聾喑啞,諸根不具。值佛出世,而不能見佛。雖說大法,亦不能聞。故名為難。」這就是現在所說的殘障,他們學佛比一般人困難。眼瞎了,不能認字,不能夠讀經;耳聾了,不能聽經;喑啞,他有問題他不能問,這個都是障礙、都是難處。這些都是不善的業障、習氣所感得的。我們要知道,現在得人身,六根不缺,具足,這是非常難得,學習佛法沒障礙。可是依然有別的因緣會障礙你,不讓你對佛法生起信心,你有懷疑,也讓你在這一生不能成就。這是魔難,所謂講四種魔。五陰魔,五陰魔就是八苦。死魔,壽命短,沒有學成壽命到了,一轉世前世的事情都忘掉,得又重來,這個是死魔。煩惱魔,妄念多、雜念多,讓你心靜不下來,這障礙。最後一個,天魔,天魔是從外面來的;前面三個都是從自己,自己要負責,五陰、煩惱、死,自身的。

      所以要發大願,要求三寶加持,個人有業障沒有關係,誠心誠意求三寶加持。要發大心,大心裡頭最殊勝的,感應最快、最明顯的,就是弘法利生。我們早年跟李老師,李老師很慈悲,看到這個年輕人短命沒有福報,他就勸他學講經。老師告訴我,為什麼勸他學講經?講經的功德最大,講經能夠延年益壽,真正發心講經,壽命自然延長。我們讀了《了凡四訓》,了凡先生沒有發心弘法講經,只是發心做好事,念念把苦難眾生放在心上,他都延壽二十一年。算命先生算他的壽命五十三歲,他七十四歲走的。這個是延壽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那我們是不是為延長壽命學佛?不是。我們真的是為了生死出三界,為這個來學佛。壽命延長,我們就曉得,那是佛給我們的使命,我們要把它完成。這個使命就是講經、教學,而且是講經為主,教學是附帶的。

      中國歷代培養講經弘法的人才,不是佛學院,古時候沒有佛學院,從哪裡培養?從複小座。就是聽眾當中,年輕人,有記憶力好、理解力好、品德好,就是三個條件,有這三個條件的把他選出來,聽經的時候坐在第一排,聽完之後叫他複講,是用這個方法把講經的法師培養出來。複講必須要遵守的,完全是老師講的話你重複講一遍,不准加,不可以加自己的意思,也不可以加別人的意思,就是老師的,叫忠於老師。忘掉的沒有關係,你不能增加。這裡面功德很多,訓練你的謙虛,降伏你的傲慢,有很多品德方面都用這個東西,不讓你發揮。這樣子練個五年、十年,到什麼時候才能放你講?你有悟處了。

      所以,雖然複小座,還是掌握著戒定慧三學,持戒就是守規矩,修定開慧,到自己智慧開了,這才可以正式出去講經。你有悟處,你可以講;如果沒有悟處,一定以古註為主,我複講古人的註解。像我們現在用這個方法,複講黃念老的集註,這裡頭有很多是經論,有很多是祖師大德的開示,這樣就對了。不敢以為這是我的註解、我的說法,不敢。開悟之後可以,可以說;沒有開悟之前,別人的、佛菩薩的,我們自己在學習,把自己學習的心得跟大家在一起分享,用這種心態。如果自己以為是法師,你們都是我的學生,這裡頭有傲慢,沒有真開悟,這個就還是造業,還是要有因果責任。這些常識都不能不知道。

      這些地方雖然講「雖生中國」,這一句中國不是指我們現在的中國,是指有佛法的地區叫中國。佛法教我們中道,中國可以解釋為,第一個它一定有佛法,第二個是文化很發達的地區,是這個意思。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