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32集

    共64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2年10月21日啟講,2014年3月8日圓滿。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理。這次是講第三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願心堅固。希望學佛同修選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快速,一生當中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用網路,用衛星,全球喜歡這部經,信這部經,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都是有緣人,每天一起分享。往生見佛,是活在世間第一樁大事。

    字體大小: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十二集)  2012/11/2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零六頁,倒數第四行:

      「又《要解》云: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句話非常重要,這也是過去沒有人說過,蕅益大師發現的,就在《阿彌陀經》。多少人讀這個經,對這樁事情都疏忽了。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他是念佛成佛的。佛教我們念佛,他自己念佛成功了,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們。「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今是今天,就是現前,佛將他的果覺全體,就是念佛成佛,這是果覺的全體。因果不二,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所以佛法用蓮花來表法。蓮花,因果是一不是二,讓你看得非常清楚,花開的時候果就在花裡面,蓮子,蓮子是果,所以花果同時。不像其他的植物,先開花後結果,花果不同時,蓮花是花果同時。真像蓮花,十方世界眾生念佛,七寶池就有一朵蓮花出現,有花、有蓮子,都出現了,這叫妙!念佛愈懇切,這個花愈大,光色愈美,只要人真念。念,要用深心去念,非常認真,一絲不茍,全心全力,唯求往生。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唯求往生,這個果報就無比的殊勝。

      蕅益大師註《彌陀經要解》,後面有一段跋文,他九天寫成功的。印光大師的讚歎說:「即使諸佛再來,給《彌陀經》寫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發現真正不可思議,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是念佛成佛。今天世尊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們,我們確確實實是濁惡眾生,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五濁、十惡,真正到了極處、到了飽和點,我們遇到這個時代。濁惡的飽和,感召來的就是大劫難。我們不說災難,說劫難。冷靜的思惟觀察,它有個道理,不是劫難現前,人不知道回頭。人總以為古聖先賢說的話是不可靠的,現在所謂沒有科學的根據,這句話就把古聖先賢全部否定掉了。科學的意義是什麼?必須拿出證據出來。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有沒有證據?證據就在眼前,可惜他有眼睛,睜著眼睛沒有看到,豎著耳朵沒有聽到。不能怪別人,怪自己愚痴,沒有智慧;怪自己業障太重,把你的眼睛、耳朵統統障住了。頭腦稍微清醒一點的人就看到了,在哪裡?就在當下。一念迷是因,他的際遇苦不堪言,那是報。一念善是因,他的日子過得還不錯,心地善良,染污不嚴重,每天生活還有快樂,這就是善報。善有真有假,真的是從內心裡頭這個喜悅向外流露;假的是刺激,就好像人怎麼快樂?吸毒、打嗎啡、興奮劑,讓自己興奮一下,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那種樂付出的代價很慘痛。人一定要求真樂。中國人喜歡用喜悅兩個字,喜是外面的刺激,外來的樂;悅是從內心裡頭流出來的樂,是真樂,聖者之樂。學佛,內外都樂,內是契入境界,外是許多良師善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外樂;不亦悅乎,這是內裡頭的樂,內外都樂。

      「乃諸佛所行境界」,這不是凡人之樂,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他們的日常生活。「唯佛與佛能究盡」,這其中的理、事,只有到佛境界徹底明瞭。八地以上真享受到,這樂享受到了,要問他道理,他不是不明瞭,他沒有佛講得那麼清楚。「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九法界,包括菩薩法界,一定要得佛力的加持,沒有佛力加持,信解都不可能。如何能得佛力加持?誠敬,要能跟佛相應。這是凡夫,真誠恭敬,真誠恭敬到極處跟佛就起感應道交。佛的無量智慧、無量德能,從哪裡來的?自性本具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因何而流露利益眾生?全靠誠敬。至誠、至敬,誠敬都到了極處,就是性德自然流露。這個流露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

      「由上可見,念佛法門實是無上深妙之法。」開經偈上的讚歎,「無上甚深微妙法」。廣義來說,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無量甚深微妙法,這裡頭哪一法是第一法?最深、最妙,一切深妙法都不能跟它為比的,是什麼?就是念佛法門,而且是信願持名的法門。微妙到極處!上上根人學它,成就了,下下根人學它,也成就了,而且成就是相等的,這真妙!人人能修,聖賢能修,下愚不肖也能修,男女老少個個能修,妙中之妙,沒有比這個更高的妙法了。「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當。」凡是能夠直下承當的人,都叫做上根。直下承當是單刀直入,一門,長時薰修,這就是直下承當。一句佛號念到底,不再起心動念去想別的,對於一切法門,沒有一門不讚歎,沒有一門不禮敬。但是自己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人就是上上根人,往生見佛就大徹大悟。

      下面說,「又本經《菩薩往生品》曰:十方世界諸佛名號,及菩薩眾當往生者,但說其名,窮劫不盡。」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數無盡,名號差別不同。及菩薩眾當往生者,也是無量無邊。但說其名,沒有時間細細介紹,只把名字報出來,也是窮劫不盡。「《受菩提記品》曰: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為什麼會退轉?沒有緣分遇到這個法門,意思就是說,如果他遇到這個法門,沒有一個不成就,沒有遇到這個法門,中途退轉了。我們也見到過,遇著這個法門,中途退轉的也不少,這什麼原因?我們細心去觀察,他真遇到了,也真生歡喜心,也曾經發願求生,對這部經也讀誦,雖讀誦,於此經真實義沒有深刻的認知,他還有疑心,認為還有比這個更高的法門。他的心不專注,在內,伏不住煩惱,貪瞋痴慢,他的功力伏不住;外面,名利誘惑,他抵擋不住,退心了。自己也知道退心,他回不了頭來。這種人很多,用什麼方法來預防、來救度?唯一的方法就是教學。所以,諸佛菩薩無論他做何示現,全部是教學,沒有一個不用教學的手段來幫助眾生。這些眾生都是迷惑的眾生,都是苦難眾生。不認識正法就是苦難、就是迷惑,做再多的好事,不能出輪迴,不能脫離六道。

      所以有這麼多菩薩會退轉,我們今天看到很多人修淨土而退轉的,就不會感覺到奇怪,他跟菩薩比差遠了,菩薩都退轉,何況凡夫!我們看到了,如如不動,心裡頭明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情。對自己來講,有好處,這些人提醒我們,我們不能走他的路子。那要怎麼防止?每天要認真努力奮發精進,時時刻刻不能忘失佛菩薩的教誨。最基礎的方法,就是要把經讀熟,最好能背誦。閒暇無事的時候,不是背經就是念佛,不能去想別的。如果閒暇想其他事情,我們就退轉,這一生往生淨土就靠不住。一定要有這個警覺心,才能保證自己不退轉。

      極樂世界眾生,阿彌陀佛慈悲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為什麼能真正得到三不退?實在說,就是阿彌陀佛講經教學沒有中斷過。我們這個世間有中斷,睡覺中斷了,吃飯中斷了,課堂有上課、下課,下課中斷了。中斷的時間長,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中斷時間長,進修的時間短,這是在這個地方修學不容易成就主要的因素。現在這些科學技術很發達,我們利用這些工具來補助我們,佛號二十四小時不斷的播放,提醒我們。可是我們自己有業障,昏沉的時候依舊中斷,佛號雖然聽了,聽而不聞。昏沉重了,睡著,作夢了,夢裡頭也胡思亂想。幾個人作夢也在念佛?沒聽說,所以作夢的時候斷了。這裡必須要記住,修學的環境可以說極樂世界是第一殊勝。阿彌陀佛大恩大德無比殊勝的,就是幫助我們換了身體,把這個肉身(血肉之身)放下,得到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法性土,這就方便了。我們這邊所有一切障礙,在極樂世界全沒有,所以容易成就。沒有障難,聽經聞法沒有中斷的時候。

      「又《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菩薩了知」,了是明瞭,知道,「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極樂淨佛土中。」菩薩知道,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心量,「謂心起妄想,對外境起種種度量,此為凡夫之心量。如來真證之心量,則遠離一切所緣、能緣,而住於無心。」這個話是《楞伽經》第三卷裡頭說的。我們中國古人有一句諺語說,量大福大。佛的心量大,大到什麼程度?他住於無心。這個心量大了,無心之量遍法界虛空界。大乘讚佛心量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真的,並不是佛獨有,一切眾生統統都有,這是我們自然的心量、原本的心量。我們常講沒有私心,沒有自私的念頭,起心動念以什麼為所緣的對象?遍法界虛空界,向上緣諸佛如來,向下緣地獄眾生,還包括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一法不漏。這是本有的心量,自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自性就是真心。

      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這真可憐!會變成這樣的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執著有個我,心量就小了,大心量不見了,從此以後生生世世都是這個小心量做主,這出不了六道輪迴。小心量執著阿賴耶的相分,這一分就是這一個肉身,以為是自己,身外的一切都不是我。這個麻煩可大了,由於這個誤會,沒有我以為有我。大乘佛法裡面講我,意思很多,有兩個主要的意思,一個是主宰,一個是自在,要用這兩個定義來看我們的身、我們的心,就沒有我。心是念頭,念頭一個接一個,妄念、雜念從來沒有停止過,主宰在哪裡?自在在哪裡?都沒有了。這是怎麼回事情?這叫迷。迷的心是動的,是生滅的;覺的心是不動,不生不滅。大乘經上常說「覺心不動」,覺心有主宰,覺心有自在。迷了就沒有,迷了是生滅心,迷了的現象就是波動的現象,前念滅,後念生。我們要不讀大乘經,根本沒有想到這回事情,那真正叫醉生夢死,在這個世間活得很可憐,完全是隨著業力在流轉,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宰,得不到自在。由於迷惑所造的業,惡多善少。這一天幾個念頭是想到別人?多少個念頭是關心自己?這就明白了。所謂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全錯了,與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諸佛菩薩沒有起心動念,如果有起心動念,他肯定是為一切苦難眾生,決定不會有一個念頭為自己,這就是凡聖不相同之處。真正苦樂的界限,念念想到別人,真樂;念念都想自己,是真苦。真樂的人沒有自己,把自己解放了,小我解放,變成大我,大我是遍法界虛空界。所以「菩薩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離不開心量。

      菩薩得隨順忍,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普賢菩薩教導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要要求眾生隨順我,要求我恆順眾生。連諸佛如來也沒有要求眾生恆順他的,他教導眾生恆順法性、恆順性德。諸佛所示現的,諸佛所說的,全是性德。性德是自己自性當中流露出來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之前,中國老祖宗也講性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全是性德。隨順性德,不亦悅乎,在佛法裡面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真正隨順性德,心境柔和,充滿法喜。如果違背性德,隨順自私,自私的心患得患失,沒有得到,想得到它,得到之後唯恐丟掉,這個心哪來的樂?這個心只是憂患,患得患失,很累、很苦,放不下。

      菩薩何以能放下?菩薩知道外面一切相是假相,沒有一樣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他對於一切法沒有得失的心,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所以他心得自在,他心裡頭沒有牽掛。遇到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全是性德,無比的歡喜。大乘佛法裡頭遇到淨宗,遇到信願持名,他得隨順忍,或入初地,初地是什麼?歡喜地。遇到別的大乘,歡喜,但是自己學不到,得不到真實受用。遇到這個法門,行,自己能得真實受用,自己在這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有指望,這多歡喜!「捨身速生妙喜世界、極樂淨佛土中」。妙喜,這個字的意思深,說明這個歡喜不是從外頭來的。外面來的歡喜,刺激,這不算妙。自性裡面的歡喜往外透,這叫妙。像泉水一樣,永遠往外流,流不盡,這個妙!妙喜世界,就是指的極樂世界。清淨佛土中,這個世界真正是一塵不染,為什麼?它沒有塵相。

      「《彌陀疏鈔》云:故知念佛,菩薩之父」,這是比喻,「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念佛」。真正把念佛無比殊勝的功德為我們說出來了。做好事,昨天有人告訴我,現在做好事確實有被人欺騙的這種事情發生。說的是慈善事,實際上,錢給他,他裝到自己荷包裡去了,沒做好事,被人騙了。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什麼是第一等好事?頭等的好事,就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不被人騙,儘管放心去做,世出世間什麼樣的好事都不能跟它相比。為什麼?它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好事,幫助你離開十法界,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親見阿彌陀佛,還有什麼好事能比得上它!生到極樂世界就證法身。「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念佛」,這句話是《華嚴經》上的話。十地菩薩,始是初地,終是十地,從初地到十地,這十個階位的菩薩,這是菩薩階位裡頭最高的,他們修什麼法門?念佛法門。念哪一尊佛?那我們想想,《華嚴經》上佛所說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藏世界的十地菩薩跟著文殊普賢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這是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頭一句提醒我們的話,我們要覺悟,我們這才初發心,才遇到佛法,不願往生,可就錯了。為什麼?不能往生,這一生不能成就。「可見淨土法門正契菩薩之機。」這是說當機的,什麼人當機?十地菩薩當機。

      我們再看向下,註解,「由上可見,持名念佛,乃果覺因心之法。」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的果覺,我們發心念這句名號是因心,這個法門是因果同時、因果不二的法門,妙極了。「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其體用」,體是理,用是事相。「是法無上深妙,廣深如海。」如海是比喻,在大海裡頭,看不到邊際,廣的意思;海深,摸不到底,深廣無際。海是個比喻,實際上它有邊際、它有底,再深,現在科學技術都能幫助你到達海底。但是佛所說的大乘經教,佛所教給我們的持佛名號,這體相作用是真正的深妙,確實沒有邊際、沒有底限,真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其大無外」,沒有邊際;「其小無內」,沒有底源。「沐其中者」,洗海水浴,「下根人淺游海濱」,他要享到這大海水之樂趣,在淺處,「亦即身在大海,並得海水浴之樂」,這是下根人。上根,上上根人,「欲深窮其底,則唯賴上根利智之士」。上上根人就是十地菩薩,他們行,他們能夠深入法海的底源。「若潛水工作者,深入海底」,用潛水的人比喻十地菩薩,他們能深入,「方能知其深廣之無量」。大經上佛常說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薩能深入經藏。「故云專接上根,傍及中下。」祖師大德各說各的看法,各說各的體會,都有道理,都值得做參考。

      下面這一段,結會前面不同的說法,做一個結論。「行人若能於此無上甚深微妙之法」,指的就是這部經,「能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不是上根,他不能相信,他不能理解。淺解也是上根,為什麼?他相信,他真發願,他真念佛,他真往生了。我們看念老註解,「以上乙丙兩說,文異旨同」,說法儘管不一樣,意思相同。「恰似廬山,橫看成嶺,側看成峰」。嶺是高山,側面看,橫看成嶺,側看成峰,側面看是山峰,尖尖的,橫看是嶺。我們看註解裡頭說,恰似廬山,橫看成嶺,側看成峰,這是江西廬山,慧遠大師選擇這個地方,在這裡建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個人,大家在這個地方念佛求生淨土。古人所謂的住山,他們一心一意就在這個道場求生淨土。活動的空間以虎溪為界,山上有一條小溪叫虎溪,不出這個界線。一百二十三個人真的都往生了,無比的殊勝!「現相有差,本體是一」。橫看、豎看,樣子不一樣,都是這一座山。「總之,只是這個廬山。故兩說文字雖異,但悉皆闡明兩土導師悲智無量,福慧雙圓。」本土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彼土極樂世界的導師阿彌陀佛,這兩位都是福慧雙圓。福慧雙修是菩薩;佛,福慧都圓滿,二足尊。我們在現前,別人問佛法,問佛法是什麼?佛是什麼?我們可以這樣解答,佛法是修福修慧的方法,大家喜歡聽。佛是什麼?智慧福報圓滿的,這就是佛。沒有說錯,很容易懂。不必說太多,太多他聽不懂。因為眾生心裡頭沒有一個不羨慕福慧圓滿,沒有一個不想福慧雙修,你給他這樣說法,很容易接引他入佛門。入佛門,決定沒有欺騙他,真的是叫你修福修慧。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福慧圓滿,這個法門直截了當,福慧雙圓。

      「專接上根」,什麼上根?成熟的人叫上根。也就是說在這一生當中,他決定得生淨土,這個人就是上根。無論他生哪一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叫上根人,為什麼?他生淨土了,真能稱得上上根。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當然是上根。「正顯如來之大智大慧」,大智,圓滿的智慧。「蓋此淨土法門,乃彌陀住真實慧,從真實之際之所開化。」真實之際就是真如自性,就是真心本性,從心性當中流出來的智慧德相,來開導教化眾生。「顯示」兩個字的意思,是佛在眾生面前示現修學的榜樣。你得要會看,看他是什麼樣子,這個樣子有很深的意思在裡頭,你要能把它看出來,看會了,你就學會了。這在教學裡頭叫身教,現身說法,不用言語。你看他日常生活當中所作所為,留意觀察,他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是教化眾生,都有很深的意思在其中。修行人的心誠,愈真誠你就愈容易發現,愈恭敬愈容易體會。這是說為什麼有的人得佛法利益,有的人不得;有的人得的深,有的人得的淺,全在學人用心不同。佛菩薩示現是一樣的,沒有差別,體會的人不一樣,深心的人體會得深,淺心的人體會得淺,沒有誠敬的心體會不到,不得利益。

      「故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誰能體會到究竟圓滿?那是佛。為什麼?佛的心究竟圓滿,所以佛看諸佛的示現,圓滿的明瞭,等覺菩薩跟佛相比還差一層,道理在此地。與學無學不相干,確實在誠敬。能大師,惠能,他有萬分誠敬之心,所以聽《金剛經》能悟入佛的境界,佛知佛見,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神秀,神會是下一代的,神秀法師跟五祖幾十年,聽五祖的教誨時間很長,對五祖、對禪宗那種誠敬比不上惠能。神秀天天聞法沒開悟;惠能只是一次聽講,時間不會超過兩個小時,這一生當中就聽這一次講經,他開悟了。憑什麼?真誠到了極處。五祖衣缽傳給他,沒傳給神秀。這是教我們什麼?教我們誠敬兩個字。誠敬到極處,跟佛就通了。誠敬不到位,沒通,當中還有障礙、還有隔閡;真誠到極處就通了,障礙沒有了。神秀還要繼續留在五祖身邊,沒畢業,他不能離開。能大師這一堂課就通了,畢業了,就走了,不必再跟老師,老師的東西全知道了,該去。該去的去,該留的留,沒有通的繼續學,通了你趕緊走。告訴我們誠敬重要,誠敬不能沒有,誠敬不能不多,愈多愈好,具足圓滿的誠敬心,就跟惠能大師一樣,誰講經說法,聽一遍就懂了,就契入境界。

      這個地方再往下看,「彌陀之一乘願海」,這是講阿彌陀佛的心,真心,阿彌陀佛的本願,「六字洪名」是阿彌陀佛使用的方便。用什麼方法接引眾生?用這一句名號。「圓融具德」。這句名號從哪來的?從阿彌陀佛一乘願海裡頭流出來的,它代表一乘願海,它就是一乘願海,這才妙!《華嚴經》妙,妙在那麼一大部經典,《彌陀經》之妙,就妙在四個字,四個字不亞於那一部大經。實在說,這六個字是跟一部大經平等,一部大經能幫助你證得妙覺果位,這一句名號同樣的也能幫助你證入妙覺。《華嚴經》這部大經,我們一天講四個小時,把它講一遍至少也得兩萬個小時。我們過去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講了五分之一,要照以前這個速度、這種講法,就需要兩萬個小時,哪有六字洪名方便?效果完全相同。這就真正體會到,這個法門是方便法門,太殊勝。「圓融具德,超情離見」,這是講這個名號的理。圓融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圓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都在這一句名號之中,沒有絲毫欠缺,具足一切諸佛無量的功德。超情離見,情見代表煩惱、代表習氣,這一句名號超越了,三大類的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全都超越了。

      「舉體是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舉體也是全體的意思,名號的全體是什麼?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就是一真法界,這就是大方廣佛華嚴。「故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思量是阿賴耶識,分別是第六、第七識,這個意思就是說,非十法界眾生之所能知。為什麼?十法界裡面的人,從佛到無間地獄,這些眾生都是用阿賴耶為自心相。阿賴耶的見分,自心相。阿賴耶的相分,認為是自身,實際上是阿賴耶極小極小的一部分,迷了,以為這個是自己。「語言文字之所能及」。世間的語言說不出,語言有範圍,範圍不大,文字亦如是,語言、文字沒有法子表達。這說的什麼?說的是名號,名號的義理無量無邊無窮無盡。「故云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所以才有這麼一句話。九法界,這除佛,菩薩往下的。十法界裡面的佛是菩薩身分,不是真正成佛。大乘教裡頭真正成佛,是要用真心,這就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是用真心,自性是真心,這是佛。用阿賴耶的,最高的,菩薩,權教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是十信位,在《華嚴》圓教十信裡頭是第十信成佛,第九信成菩薩,第八信是辟支佛,第七信是阿羅漢,這個我們要搞清楚。用阿賴耶的,對大乘教他不能夠理解,他不能夠真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他能信能解,要靠加持,加持的原因是過去生中的善根。這個善根包括福慧,過去生中親近佛菩薩,供養三寶,聞法修行,這個在阿賴耶裡頭形成種子,這個種子就是善根。內有這個善根,外面佛力加持,你對這個法門就能信、能解,信的程度跟解的程度與你的善根成正比例。

      真正明白,真正搞清楚,知道自己善根福德還不夠,可以補。怎麼個補法?勇猛精進,至誠無間,間是間斷,短時間也能補足。最短的時間,打一個佛七,一七能補足,這一個七可以補足。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日夜不斷。我們想到瑩珂法師,雖然現的出家身,不守清規,破戒破齋,造作這種罪業,必墮地獄。好在他相信因果,墮地獄太苦,那個苦受不了,求教於同參道友,怎樣能夠讓他不墮地獄。同學當中就有一個人,給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看到之後非常感動,自己關起門起來念佛,不吃飯、不睡覺,一句佛號拼命念到底,就拼命。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現身,就是告訴你,你的業障消掉了;業障要沒有消掉,你見不到阿彌陀佛。你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就告訴你,你業障消掉了。勇猛精進,三天三夜,這事情就搞成功了。佛來給他授記,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十年之後,命終之時,我來接引你。這是授記,就是預先告訴他,十年之後佛來接引你。他很聰明,這沒有糊塗,這是真智慧,他告訴阿彌陀佛: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高!

      你們昨天看一份資料,也是個女眾,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問她要不要往生?她在這一時就想到她家裡還有兒女,事情還沒有辦完,阿彌陀佛走了,走了之後後悔。這說明什麼?說明口裡頭有阿彌陀佛,心上沒有,阿彌陀佛真來了,還得猶豫,這一猶豫,佛不見了。難得他的先生,她把這個事情告訴先生,先生得受用,先生說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先生念佛,真往生了,站著往生。全在信心之有無,不在別的。那個信心真的堅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就證明你業障消了。你的煩惱習氣縱然沒有斷,也伏住了,不起作用,這就具備往生的條件。要真正相信,不能懷疑。千萬記住不能受外頭境界干擾。我看到,起心動念;聽到,起心動念,這不行!這把我們自己功夫全破壞了。真修行,不必離開境界,境界是磨鍊自己的,什麼境界都可以接觸,如如不動。因為接觸到外面境界不能夠如如不動,所以才閉關,所以才找個清淨地方,沒有人干擾的,讓我什麼都看不到的,找這麼個地方來靜修,也行,也是個辦法。真正的辦法是什麼?什麼境界在面前,不相干,你真看破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什麼境界現前,用這句話就放下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計較它幹什麼?回歸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上上根的阿公阿婆,他確實什麼都不懂,但是什麼境界都不能夠動搖他、都不能干擾他,這是上上根。什麼都不懂,他愚痴,愚痴人有上上根。這個上上根就是不為外境所動,這不是容易事情。對七情五欲,面對著它,不起心不動念,依然是一句佛號相續不斷。這樣練出來了,隨時可以往生,隨處可以往生。他不會計較死了以後我這個身體要怎麼樣處置,還要想這些事情就不能往生。他什麼障礙都沒有,他沒事。所以這句話講得太好,「行人若能於此無上甚深微妙之法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他真信,他真懂,所以總結為「專接上根」。上根,有聰明利智的上根,有無知無識這一類的上根,上根有兩種,這都是上根。

      「同時如來從真實慧中開演此法門」,這個要記住,這是如來無盡的慈悲,無比的恩惠,給予一切眾生真實方便法門,開是開示,演是表演,做給我們看的,「欲惠眾生真實之利」,真實之利是脫離六道輪迴,這是真實利益,不再在輪迴裡頭受苦報。可是究竟圓滿的真實是得生淨土,你見到阿彌陀佛,你一定不捨阿彌陀佛,你就跟定了,一直跟到你自己成就無上菩提,自己就不知不覺變成了阿彌陀佛,你學到家了,學得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故此法門必方便究竟」,因為這個緣故,什麼都能度,而且都能度到究竟圓滿,那這個法門一定要方便,不方便,很多人做不到。這真方便,究竟方便,成究竟佛果,因究竟,果也究竟。「普被三根」,上中下三根,什麼樣根性的人遇到都能得度。根器的辨別就是四個字,信願持名,這就是淨宗法門的根器,這種人修淨宗法門就決定得生。「普令現在當來一切凡愚濁惡眾生悉登彼岸,故此甚深之法,復又傍及中下也。」這個下是什麼?下是造作罪業的,五逆十惡,臨命終時遇到善友,用這個法門勸他,他真有善根,聽了就相信,這一聽馬上就發願,十念,就見佛來接引他,這是真善根。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