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162集

    共64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2年10月21日啟講,2014年3月8日圓滿。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理。這次是講第三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願心堅固。希望學佛同修選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快速,一生當中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用網路,用衛星,全球喜歡這部經,信這部經,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都是有緣人,每天一起分享。往生見佛,是活在世間第一樁大事。

    字體大小: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二集)  2013/2/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四頁,我們還是從第二行念起:

      「峻諦師繼曰:此含三義:一、謂法藏菩薩宿殖深厚,高才勇哲,與世超異。淨佛國土之事,久既洞達,雖佛智無所加之。故如汝所知,汝自當行之也」。念老在這裡加了一句,括弧裡頭的,「此復明法藏是從果向因」。這一段文,峻諦師所說的。從這一段文上可以能夠推想法藏久遠劫就成佛了,這一次在西方極樂世界是示現的。這個意思很明顯。

      第二,「謂攝取佛國,各隨樂欲,或取穢濁,或求清淨,或攝三乘,或願一乘。故任菩薩意樂,宜攝取之,不用如來之指示也」,這第二個意思。這一段的意思,《華嚴經》可以作證。確確實實我們在「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看到,有些諸佛如來他們取穢濁,像釋迦牟尼佛他不取淨土,他取染著嚴重的。為什麼?這些眾生太苦了,慈悲心特重,要幫助這些人離苦,他取這個。也有的佛陀,他取淨土,取清淨的。這個我們都在《華嚴》上看到。或者攝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像釋迦牟尼佛;還有人說五乘,包括人天,五乘佛法。也有真的不少諸佛他所攝的淨土,它就是一乘,也就是說他的世界只有實報莊嚴土,沒有十法界。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但實際上它是一乘,一切往生的菩薩,到了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是極樂世界只有一乘,沒有三乘。像這些在遍法界虛空界諸佛剎土裡面很多。這是隨菩薩自己的意樂,他喜歡怎麼做,他就與哪些感應,所以不必如來指示。

      第三個意思,「謂凡於淨土,有報有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唯應自分,宜攝取之也。故云汝自當知」。這個意思是說,凡於淨土,有報土、有化土,這個化就是方便有餘土跟凡聖同居土。法身、報身這個太高了,不是一般菩薩能達到的。三賢菩薩對於法身跟報身,他們所知道的跟我們差不多,只是聽佛宣說的,沒有契入這個境界,因為他沒有離開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對這個是茫然無知。唯應自分,宜攝取之也,只有你自分,你自己。換句話說,法藏比丘肯定是地上菩薩來應化的。地上菩薩,別教初地就離開十法界,就生實報土了。所以這些,汝自當知。

      「上峻諦師所云:唯應自分」。這個自分,就是禪宗所謂的「法身向上事」,這是超於菩薩之分,「個中義理,非凡情所能解會」。這個都顯示出法藏比丘因地高妙,他是倒駕慈航來示現極樂世界、示現阿彌陀佛、示現成佛。跟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示現應化身,住世八十年來教化眾生,不是真正在這裡修行成佛的,早就成佛了,八相成道是示現的。正如同《梵網經》上他自己所說的,他這一次到這個地球上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了。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跟這個娑婆世界有緣,緣深,特別憐憫這個地方眾生,常常往來。什麼時候來?這個地方有眾生根熟了,他就來。沒有熟的時候他等待著,這邊等待,他方教化。

      娑婆世界很大,是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世界多少個星球?沒法子計算。念老告訴我們一個概念,應該是十億個銀河系。因為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是一個小千世界。以小千為單位,再一千個小千是中千,再一千個中千是大千,這一個大千。所以它有小千、中千、大千,叫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大千,所以應該是十億個銀河系。我們就曉得這十億個銀河系裡頭,即使一個銀河系有一個像我們地球這樣的星球,那也得有十億個,可見得佛是無量無邊的化身、應身,在實報土他就現報身。世尊的實報土就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是法身,盧舍那是報身,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三身一體,一體三身。我們得明瞭這個事情。如果真的是,法藏是凡夫在那邊成佛的,極樂世界到現在,可以說是很近,才十劫。我們細細想經上所說的,就會肯定,這是久遠劫已經成佛,倒駕慈航來示現的。跟釋迦牟尼佛合作,也跟許許多多諸佛如來攝取穢濁的世界,幫助這些眾生快速的成佛。

      下面,「法藏菩薩再度啟請」。法藏啟請,確實有《法華經》上三止三請的味道。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

      前面佛講了三個「自」,三個自的意思太深。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斯,此也。宏,大也。境者,心之所遊履攀緣者,謂之境」。也就是我們心裡面想的,這叫境界。『斯義宏深』,意思太深了,不是我的境界,就是我想不到。下面舉例說,「如色為眼識所遊履」,眼睛它的對象,這叫色境。「乃至法為意識所遊履」,叫法的境界。「又實相之理,為妙智遊履之所」,也稱為境界,也屬於法境。這是菩薩的法境、諸佛如來的法境。

      「界者,界域。境界,指所觀之境、之界域」。這個裡頭就是講的深淺大小不一樣,有人的境界廣大,有人的境界狹小,我們常稱它為心量。自己真心本性所遊履的境界是無限大,意識心所緣的大小不等。意識心是十法界眾生,一真法界,實報土裡面的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廣大沒有邊際,十法界裡面大小不相同。所以人要發大心,與自性相應,心量小是跟阿賴耶相應。其實阿賴耶多大?阿賴耶是妄心,真心遍法界,妄心也遍法界。但是妄心裡頭有妄想、分別、執著,這些東西會把你的境界變小,你所緣的就不大。

      「又《無量壽經箋註》曰」,這個註解的本子是民國初年丁福保居士的,他是以經註經。他用《無量壽經》的本子,是用彭際清的節校本,這裡面說「自家勢力所及之境土」,這是境界,一個說法。「又我所得之果報界域」,得到果報的大小、果報的淺深,也叫境界。

      「峻諦師云:斯義弘深,非我境界」,也有三意。第一個,「謂菩薩常途淨土之行,我已知之」,這個淨土之行是四聖法界。「今欲五乘齊入報土,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報土,實報莊嚴土。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統統都入報土,這沒聽說過。這個意思深,一般人無法想像。這底下一個括弧是念老的解釋,註解:報土是法身大士所居,現在說二乘、人天乘統統都入報土,就是六道一切眾生,這是「非凡情所能測」。凡夫指六道,也能夠包括四聖法界,經裡面有說到的,六道叫內凡,六道之內的凡夫,四聖法界叫外凡。那凡聖以什麼為標準?以智跟識做標準,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都叫凡,轉八識成四智,這叫聖。轉八識成四智,他就離開十法界,真的往生到如來的實報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華藏世界也是實報土。這是第二個說法。

      第三,「謂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我能經無量劫,當克獲之」。這是說法身、報身高、微妙,權教菩薩沒分。法藏能發心,堅固不退,我能經無量劫,當然可以證得,不斷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念老這裡也有一個括弧,「法報二身,經無量劫必可悟證,但當下尚非其分」,所以他說『非我境界』。現在我沒證得,將來我一定會證得,就像我們現在,法身、報身我們的確不知道,我們要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證得了。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之前,不是我的境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就是我們親證的境界。所以說「斯義弘深」,廣大叫弘,幽邃叫深,「非我境界也。雖有三義不同,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這個就妙了,不談自己,專求佛力。這個就是淨土宗的由來,淨土宗的方便、淨土宗無比的殊勝就這麼來的。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峻諦師開他力門之說」,這個講法,「正明淨宗超情離見,不可思議」,淨土宗真的是微妙,一切法門裡頭沒有。用這個方法才真正能普度眾生。一切眾生靠自力,真的太難了,煩惱習氣斷不掉。就是這樣一個方便法門,如果我們不能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一心念佛,往生還是沒把握。所以我們常常提到,上上根我們沒有分,下下根值得學。

      早年我們在台中學習,老師說很多遍,常常提起來,他自己都給我說了不下七遍,真想學鄉下的阿公阿婆,想了多少年,學不像。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不移就是他不變,他不改變,這兩種人決定成功。上智的人智慧高,一聽他就懂,他就堅定選擇這一門,萬緣放下;下愚他什麼都不知道,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就老老實實一句佛號念到底,也沒有妄想雜念,所以這兩種人特別好度。兩種人雖然不一樣,用的方法相同。於是乎我們就聯想到,方法既然相同,果報一定相同。那什麼?那都是本經所說的上輩往生,就是上三輩,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太高了。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

      為什麼不肯放下?習氣。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習氣不要障礙我們往生。不能往生,我們這一生所修的是來生的福報。那就是黃念老所說的話,我在北京訪問的時候,跟念老他的學生見面,他們告訴我,老師跟他講,跟他們大家講,講到淨空法師,淨空法師要不往生,來生的福報不得了、不得了。這樣形容。變成人天福報了。那我們就一定會想到,享福哪有不造業的道理!福報享盡,不善的業報現前,肯定到三途去了。福報小,造重的罪業不可能,殺個人要償命,這沒有福報;那個福報做帝王的,發動一次戰爭,殺多少人,他不要償命,人與人不能相比。中國古人說的兩句話,禍中有福,福中有禍,禍福相倚,這個道理我們要懂。禍是遭遇到災難,你能忍,你能夠受得了,後福無窮。為什麼?那就是消罪業的。享福,福太大了,盡情去享福,享福的時候殺害眾生,不說別的,單單每一天吃的,吃肉,這個過失就不得了。佛經上講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生生世世,互相吞噉。又有所謂:吃牠半斤,要還牠八兩。真正懂得因果報應的理論與事實,決定不敢造殺盜淫。所以因果教育重要,因果能叫人不敢作惡。倫理道德是勸導,讓他自己覺悟,不應該作惡,不好意思作惡。但是有時候忍不過,所謂的是看得破、忍不過,還要造業。忍不過造的業,還是要受果報,不是說他不受果報。

      現在弘揚傳統教育裡頭,專門講因果報應的人不多,所以要大量大量的提倡。在古時候社會裡,講因果報應的特多,包括許許多多的文藝表演、戲劇、說唱都是以因果為主題,人人都懂。雖然農村裡不識字的,沒有受過教育的,他懂得,他知道倫理,他知道道德,他知道因果。尤其城隍廟塑造的閻王殿,那是一般人一定會去的,到城隍廟燒香,去參觀閻王殿。你看得清清楚楚,那都是提醒你,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現在人不教,甚至於反對教這些東西,說它們是迷信,這就沒法子,大家不相信這些了。盡量去造惡,無惡不造,為什麼?沒報應。現在人敢造大惡,殺父母、殺兄弟、殺老師、殺同學,時有所聞。他為什麼敢?沒有報應。殺人有理,造反有理,我強他弱,我應該殺他的,仗勢欺人,這種錯誤觀念導致多少人墮到三惡道,真可憐!古聖先賢、諸佛菩薩來救世的,把他們統統打成迷信,打成害人的宗教。宗教是欺騙人的,宗教不是好東西,要把它從根剷除,現在多少人有這種概念,他們真叫敢作敢為。善惡價值觀顛倒了,現在是以惡為善,以善為惡;善,不屑一顧,惡的,大力提倡,這現在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還有一些有良心的人在問,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們就事論事,崇尚科學技術,懷疑祖宗智慧德能。先是懷疑,後是批評,最後反對,完全把祖宗東西否定掉了,造成今天的社會,已經形成這個樣子。每一個人活在這個世間沒有安全感,也知道恐懼、也知道不好,想求社會安定、世界和諧,找不到方法,整個亂掉了,沒法子收拾,這是現前的局面。

      淨宗,他力法門,更難叫人相信。真正能相信淨土的,這是經上講的,他肯定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彌陀經》上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真正相信、真肯念佛,將來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人必定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這就是宿植深厚。大善根福德因緣,不是這一生培植的,過去生生世世,這一生一接觸歡喜,信受奉行。峻諦師之說,正明淨土宗超情離見。情是情識,見是見解,超越我們一般人的知見,我們見不到,不可思議。「究竟方便,果覺因心之無上妙諦」。阿彌陀佛是果地德號,今天我們用它來做我們取得往生的因地心。我們不是用別的做因心,不是戒定慧,不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是的,我們直接用佛的果做我們的因。

      下面,念老簡單給我們解釋:「茲粗釋之」。這念老的話,「伊謂法藏菩薩云非我境界」,這個伊,就是峻諦法師。共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我雖已知諸菩薩攝集一般淨土之行」,這個事雖然知道,這個我就是法藏菩薩,這個知道。「但今欲攝最勝淨土,超過諸佛國土」,這就非我境界了。一般諸佛國土我行,如果要超過,這不是我的境界。第二個,「應攝之淨土,其實際雖依本人各自之願樂」。諸佛菩薩示現在哪裡成佛?什麼方式成佛?確實各人緣分不一樣,各人的願,樂是愛好,也不相同,都跟因地有關係。「但今欲五乘行人皆能生報佛之國土,乃十方之所無」,這不是我的境界。十方世界沒有這種情形,這是要求佛開示。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叫五乘。「今欲令五乘行人同入報佛之土,迥異常情」。這跟平常佛所講的完全不一樣。人天乘,凡夫。聲聞、緣覺,小乘。今欲令凡夫小乘這些行人,「等同大乘,與一佛乘之大菩薩,同登報佛淨土,此義極深,故曰非我境界」。

      第三,「法身與常寂光土,報佛與實報莊嚴土,境界高妙,非一般菩薩分內之常行。我可經無量劫,專精修習,而證得之」。這個我知道,我們自己真正能用功、能發憤,認真努力來修學,將來可以證得,現在不行。現在「尚非其分,故曰非我境界。法藏菩薩此答,雖有不同之三義,但總是拋卻己分,專歸佛力」。非我境界這四個字,就是拋棄己分。「請佛明示,即是專求佛力」。這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了,靠自己是決定不可能的,唯有靠佛,求佛力加持。

      佛怎麼加持?這一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透徹,只要你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真信,第二個真發願,第三個真念佛。這裡用了三個真字,這個真,真心,不能用妄心,用妄心不相應,真心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師所說的,信願持名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話過去沒人講過,蕅益大師說出來了。印光大師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個話簡直就是阿彌陀佛親口宣揚。不認識字,沒有學過教,根本不懂得什麼叫發菩提心,這些阿公阿婆念佛往生,他只知道一句佛號,其他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他能往生?為什麼他的品位那麼高?蕅益大師給我們揭示出來了,信願持名就是發菩提心。我們想想對不對?對。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就是這個事情嗎?他雖然不曉得,但是他真做到了,這叫暗合道妙。我們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一定要記住,過去宿根深厚。要不是深厚,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不能相信、不能理解,也不會去念佛。我們確確實實過去生中培植得深厚,這一生遇到能信、能願、能行,沒有一個不往生。念佛,也是要拋棄自己專靠佛力,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不違背。我們沒有自己,全靠阿彌陀佛。

      「上文中世間自在王如來答曰: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此三個自字皆直指當人自性,開顯妙心,正《觀無量壽佛經》中是心是佛之玄旨」,這個是淨土宗所依據的理論,淨土宗根據什麼道理建立的?就是根據「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因為你本來是佛。是心是佛,跟佛在《華嚴經》上所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是一個意思嗎?你本來是佛,你今天墮落成這個樣子,你是迷失了自性。釋迦、彌陀勸我們是心作佛,你決定作佛,因為你本來是佛。我們是心是佛,現在是心是人,在人道,我們從佛降到人道來,這是自己的事情,與別人無關。我們今天是向上還是向下?向下面是三惡道,向上,如果選擇極樂世界,就是佛道,那就是心作佛了。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我們看到這一句,信,應當深信不疑。信願行三資糧,蕅益大師告訴我們,頭一個是信自己。信自己是心是佛,我要相信,是心作佛。這是第一個,信自己。第二個信他,信釋迦牟尼佛、信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深信不疑,西方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深信不疑,這信他。蕅益大師這六個信講得好!然後信理、信事、信因、信果。六個信具足了,才叫做信心成就,信心堅定,信心不動。這是《觀經》上所說的是心是佛的玄旨。旨是宗旨,是最重要的。玄是幽玄、深玄,它太深了。

      「但欲一切眾生內重己靈」,這一句話說得好。「明此根本」,明此根本不容易,就是明心見性。根本是自性,自性是佛。我們要把自己看重,一切大乘經無一不是教我們重視自己,一切法是自己心現識變的,不是別人,與別人不相干。十法界依正莊嚴、諸佛如來無量無邊剎土統統是自心一念變現。諸佛如來從哪來的?自心變的。餓鬼、地獄、畜生也是自心變的。離開自心,無有一法可得。這些話大乘經教裡佛常講,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誰度我們?自己度。自信、自悟、自度。

      我們怎麼會自信?這是佛教導我們,他是自覺、自信、自度成就的,他把他的經驗告訴我們。他能幫得上忙的就這樁事情,他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度我們,只是把他自度的經驗說清楚、說明白。我們如法炮製,就能成功。告訴我們,怎麼迷的?一念不覺。為什麼一念不覺?沒有原因。而且告訴我們,這一念不覺不是真的,不要去追究。既然已經一念不覺了,現在的麻煩是念念都不覺。如何從念念不覺當中醒悟過來,就成佛了。醒悟過來最殊勝、最妙的方法,無過於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只要專心念,放下萬緣,確實能夠明心見性,理一心不亂。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土,不必阿彌陀佛加持,自然就生實報土。這一句佛號真正不可思議,這一句佛號圓圓滿滿具足一切佛法,戒定慧三學都在其中。

      戒律是大根大本。上智下愚沒有學過戒律,一心念佛,他是真正具足,圓滿具足戒定慧,所以他行。今天我們遇到佛法存亡的臨界點,我們遇到這樁事情,要不要盡一分力量,幫一點忙,把佛法留住不要讓它滅亡?那要怎麼做?那就得要講求戒定慧,能救正法。自己往生,不要那個沒有關係,一句佛號就行,圓滿具足戒定慧。但是要想正法住世,不行,一般人他不懂,一般人不會接受、不會相信。從戒定慧修,他相信,這個能令正法久住。

      我今天跟果清法師說,他來訪問,佛菩薩安排的。為什麼?我對佛法能不能再住世,我的信心動搖了。怎麼動搖?看到根毀掉了,誰肯修戒定慧?他冒出來了,他代表,真幹。我們認識四十多年了。我在台中,在李老師這個研究院裡頭八個學生。我今天問他,八個學生都在。我在學院擔任教《金剛經》。我跟他說:我們沒有在戒律上下功夫,沒人教戒,基礎不夠厚。這個事情,四十多年前,他那個時候二十幾歲,我是四十幾歲,我大概大他二十歲。他今年六十六,過了年,六十六。我過了年,八十七,大他二十一歲。這些年他沒有空過,八個學生當中,只有他一個成就,其他七個默默無聞。這個成就是有方向、有目標,一條路一直走下去,堅持不懈。我說:你來,我看到你,我信心足了。

      最近(一直幾年)一連串的信心。發現《群書治要》、《國學治要》,我對於中國文化復興有了信心。沒有這兩樣東西,我心裡著急沒有用,怎麼教法?我想到了,想,跟他們一樣的,我自己沒有能力。我讓我弟弟在上海邀請幾位大學退下來的教授,教文史的,找幾個人,我們也送他一點報酬,希望他們看《四庫全書》,在《四庫全書》裡頭,對於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這些教訓,摘錄下來,編成一本書。不就這個意思嗎?但是做了三年,我們花了五、六萬人民幣,拿來不能用,不理想。這些原稿我都放在澳洲。沒有想到古人早就準備好了,我們不知道。《國學治要》,我看了序文,寫了一篇序文,丁卯年,我出生那一年。你看,那個時候的專家學者跟現在不一樣,那水平高。從《四庫》裡頭摘要,編成一套《國學治要》,那是做學問的,就是《四庫全書》的鑰匙。

      但是,最根本的是文言文。你不通文言文,沒有辦法,擺在面前進不去。所以現在最迫切的就是提倡文言文。要有信心,外國人學文言文,能閱讀《四庫全書》,只需要三年。所以我相信中國人肯幹,兩年就行了,它是中國東西。把中國的文字,形、音、義搞明白,我估計一年時間,鍥而不捨,這根紮下去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有這個能力讀文言文,還是要用古人的註解為主。這是李老師以前告訴我的,連佛經的註解,都要以古人註解為主。為什麼?古人有修有證,那個見解不一樣。現在人註的,沒有修證功夫,註的是白話文,你容易看懂,不見得是真的意思,搞錯了你不曉得,所以古人東西可靠。老師還教我一個標準,《大藏經》裡頭收入的,這是最可靠的;《大藏經》沒有收入的,不得已用來做參考資料,不能做為主修的參考資料。我們主修常常遇到這邊、這一段解釋不能夠理解,參考這以外的。入了藏,等於說,古聖先賢這些祖師大德們,他們公認的,他們給你做證明這個註解沒問題,才收入《藏經》,所以《藏經》是絕對的標準。中國傳統文化,《四庫全書》是絕對的標準。當時收進去的書經過許許多多人審查、決定,然後送給皇上批准,這樣進去的。不是隨便可以把它編到裡面,非常的嚴謹。這是人類瑰寶當中第一位,沒有能跟它相比的。這是中國祖先對全世界、全人類最偉大的貢獻。單單憑這個德行,後世的子孫雖然造一點罪業,也能夠赦免,也不至於滅亡。這個族群要滅亡,天理沒有了。我的信心從這裡建立的。

      世間沒有比這個更寶貴的東西了,真實智慧。我常常講,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全在這一套書裡頭。你能夠好好去讀,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麼多東西,我怎麼能讀得了?不要你全讀,你讀一樣,一樣通了,其他的都通了。佛家講,一部經通了,一切經全通了,沒有一樣不通的。念到什麼?要念到開悟。祖師大德留下來的方法就是開悟的方法,戒定慧,慧就是開悟,因戒得定,因定開慧。讀誦是一種修定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的一種法門。只要這一部書,為什麼?集中你的念頭。就是佛在經上常說的一句話,止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把心止在這一部經上,這一部經念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四千遍,決定不換,時間久了得三昧。三昧得到之後,再繼續努力,不定什麼時候豁然大悟。悟後你再看其他的,一接觸全明白了。這不可思議!你要問為什麼會統統明白?因為你見性。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的理體全是自性,諸佛如來所說一切經教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你見了性,你怎麼會不知道?佛是自性變的,世間所有東西也是自性變的,無論是善的、是不善的,你全明白了,統統自性流出來的。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原來是印度獨有,佛教傳到中國來,就移到中國來了,儒接受了,道接受了。大乘變成中國傳統文化裡頭的鼎之三足,它是一隻足,沒有它中國文化就垮了。鼎之三足,缺一不可。這不能不知道,不知道那不算中國人。

      我們年輕的時候想學,緣不足。我們修學那個時候的情況,你們年輕不知道,果清法師曉得,他是我們那個時代的學生。這一些在學校讀書,參加慈光大專講座,八個學生都是慈光講座,而且不止一次,大概總三、四次以上的。老師對學生都熟悉,挑選的,然後問他,你們願不願意學?修學期間四年。他們自己情願,就等於念研究所一樣,這個研究所沒有文憑的、沒有學位的,來接受這個訓練。選擇一門,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決定有成就。他選得正確,為什麼?戒律是根本,戒為無上菩提本。他沒有選擇建高樓大廈,他選擇築地基。我這個比喻你們就好懂了。地基不穩,樓蓋不上去。地基穩了,再用十年的工夫就成為大師級的,真正世界上一流的漢學家。

      我問他,現在在他那邊經常修學多少人?他說五、六十個人。行,這五、六十個人裡頭,十年之後出來十個就不得了,六分之一。我對這個事情會很留心,下一次到台灣,我去看看。因為我們找不到紮下深厚基礎的這樣的同學,找不到。已經在這,這就他的基礎已經打好了。我今天特別給他講,戒學要三年,好好的教,這些都是大才,千萬不能小看,不能輕視。像種樹一樣,樹苗,我們要懂得選擇,它將來能不能成為大樹?我們全心全力來培植他。沒有根的人很難講。這種人都是宿世善根非常深厚,他才會在這下功夫,幾十年取得了成就,從這個基礎上再往上提升,祖師大德就出現了。佛門稱祖師大德,世間人稱為第一流的大師,能夠荷擔如來家業。

      《觀經》上,淨宗的原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們就憑這八個字,深信不疑,念佛決定得生。下面說,明此根本,「方能生起無量無邊自覺覺他之妙行」。這個根本要明瞭、要相信,不能懷疑,你就會生起自覺覺他,我自己要成就,我要幫助眾生成就。我們報佛恩,只有把佛法延續下去,叫真報佛恩。自己不能成就,果報不好!古人有言「地獄門前僧道多」,古時候人說的。在那個時代,不是真正修行的人都墮三途,違背經教的人免不了地獄。

      「今法藏菩薩再請曰非我境界,請佛廣演」,請佛廣演的文在下面一段,「是即外慕諸聖」。對外,非常仰慕諸佛菩薩,求諸佛菩薩慈悲加持。「峻諦師曰:此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此語道破淨宗玄微」,他這一句話說得好。他要沒有入淨宗境界,這句話說不出來。這一句話把淨土宗的幽玄微妙說出來了。「世稱淨宗為他力法門」,淨土宗確確實實完全靠他力。誰靠他力?必須是自力去靠他力。我們自己不願意靠,不行,就不能成就。「淨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凡夫、二乘是小乘,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圓證三不退,阿惟越致就是三不退。全仗彌陀一乘願海,一乘願海是四十八願,願願幫助你成佛。方法妙極了,就是用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靠這個力。「此即仗他力」,仰仗阿彌陀佛之力。

      「淨宗之所以究竟方便者,即以彌陀無上果覺,作為眾生因地初心」。這兩句話我們要牢記在心,以彌陀無上果覺,作眾生因地初心。念佛人往生成佛,為什麼這麼殊勝,道理就在此地。我們不是靠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修禪、修戒定慧、修止觀,不是靠這個,那個很麻煩、很難,我們完全靠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代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代表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都在這個佛號當中。甚至於我們可以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量劫中修行的功德,也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這佛號不得了!佛號的功德,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法能跟它相比。我們今天明白了,不念。這什麼原因?依照章嘉大師的標準,我們對它沒有明瞭。如果明瞭哪能不念?對於淨宗的義理還是模糊,所以信不真,願不切,念不得力,毛病出在這裡。如何補救?那就得靠這部經,多講、多聽,把我們這些疑惑、不足統統補出來。意思就在此地。

      有人說,夏蓮居老居士是普賢菩薩再來的,黃念祖老居士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是不是真的?我們不得而知,有此一說。我們感恩,這兩個老人太慈悲了,做了這一樁大好事,讓我們擁有一本《無量壽經》的善本,讓我們得到一個真正的註解。依照這個經跟註建立我們的信心、願心。希望我們這三個都具足,信、願、持名,那我們就決定往生,往生的把握就拿到了。最近,劉素青居士給我們做證明。她就依照這個本子、依照這個註解、依照我們講經的光碟,用了幾年工夫,我聽說三、四年,並不長,她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念佛自在往生。為我們作證,證什麼?證明這個經是真的,註是真的,我們的學習是真的。說走就走,走得自在,笑著走的,時間一點都不差。

      往生之前十幾天,大概差不多有半個月的時間,她的妹妹劉素雲聽到一個信息,這個信息是個數目字,「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她聽了之後,她心裡想,是不是她姐姐往生的日期?二0一二是年, 一一是十一月,二一是二十一號,後頭還有一二,應該是十二點鐘。果然沒錯,一分一秒都不差,就是這時間走的。這個事情沒人知道,她把這個數目字寫了,寫一張紙條給她姐姐。她姐姐看了點頭,就裝在口袋裡頭。到她姐姐真的往生了,她才把這個事情向大家宣布。半個月之前。統統是再來人,不是普通人,都是來演戲的。姐姐一生演一個家庭主婦,負責守法,是家庭主婦的好榜樣。一生受很多罪,吃很多苦,很多的冤屈她都沒放在心上,盡自己的本分、盡自己的職守。老了,七十多歲了,最後來做表法。我聽說她的壽命還有十年,不要了,為大家來做證明,證明這個經是真的、註是真的,依照這個修行決定得生,做出樣子給大家看,叫作證轉。我們對這個法門沒有懷疑了。

      底下說,「因達果海,果徹因源,因果同時,感應難思」,這全是真話。因是念佛,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果是西方極樂世界。因果是一不是二,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時,所以說,一聲佛號一聲心,一念相應一念佛。怎麼能不念佛?無論修學哪個宗派,遇到困難、遇到障礙統統要念佛。修淨宗的更不必說了,佛不離口,念不離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感應難思,「此又是他力之妙用」。這是阿彌陀佛給我們一個特別的法門。

      「更加以外聖易信,己靈難明」。佛在我們身外,容易相信,靈在自己心內,不容易覺悟。「是以具縛凡夫但能信,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深信此兩個有字」,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這個經文是在《阿彌陀經》裡頭的。要深深相信這兩個有。蕅益大師晚年,自己給自己起了個外號,叫「西有道人」,修道的人,西是西方,就是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他用這個作別號。「切願往生,一向持名」,一向持名,就是本經一向專念。「即可如願,逕登不退」,你就能如願以償,你就能往生極樂,你就能不退成佛。

      「是乃凡愚所同能」,凡夫,凡夫當中的愚夫,愚夫都能做得到,我們怎麼會做不到!持戒、修定、開慧可以興教,把佛教再興旺起來;信願持名可以往生,一生圓滿成佛。其他的不顧了,徹底放下。這是我們當前要做的頭等大事,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若獨言究明自心,則唯上智所堪任」,這是假設的話,要說究明自心,這一句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上上根人,行;中下根人做不到,凡愚沒分。「法藏菩薩於因地中,悲願宏深」,宏是大,願大、願深,要普度一切苦難眾生。「開顯此他力法門,是以世稱彌陀乃大願之王」。彌陀大讚裡頭稱阿彌陀佛為大願王。這是佛在因地,沒成佛之前,他就有這樣的大願,看一切苦難眾生就是自己,怎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得到世間自在王如來的指導,幫助他參訪一切諸佛剎土。經上說得很清楚,他用了五劫的時間,真叫細心觀察,捨短取長,念念都是為六道眾生,聲聞、緣覺是附帶的,主要是六道眾生。那個悲願深,深是講六道眾生,廣是講四聖法界。開顯這個法門,信願持名的法門,這才能讓一切眾生真正得益。

      「又密宗亦是他力門,同屬果教」,除了淨宗之外,密宗也是他力,都是屬於以果為因,以如來的果德做為我們自己的因心,「皆是從果起修」。「此殊勝難思之他力門,正是彌陀悲願至切處,亦正是淨密二宗方便究竟處」。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是密宗雖然是他力法門,同屬果教,比淨宗難,這是真的。為什麼?淨土宗遠離一切不善,容易得清淨心,密宗不離,全靠佛力加持。如果自心跟佛力不能相應,那個問題嚴重了。

      我的老師是密宗大德章嘉大師。他告訴我,密是最上乘法,火中的蓮花,不是水裡頭的,烈火裡面的蓮花,禁得起考驗的。我們淨土宗是水上的蓮花,他那個成就比我們高。但是我們容易成就,他不容易成就。老師告訴我,真正修密要有顯教的根基,沒有顯哪來的密?在西藏一般是先學顯教十年,一定得要這麼幹。十年顯教學成之後,要參加考試,考試及格有學位,叫格西。拿到格西的學位才可以學密。現在好像不重視這個,好像顯教裡頭,大家不重視戒律,密宗的修學不重視顯教的基礎。十年顯教,那個根很深,沒有那麼深的根不行。這是千萬不能夠誤會。我跟老師三年,他沒有傳我密法。我那時候剛剛認識佛教,他教我學釋迦牟尼佛,學佛,先把老師認識清楚,對老師認識不清楚會走錯路。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