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309集

    共64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2年10月21日啟講,2014年3月8日圓滿。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理。這次是講第三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願心堅固。希望學佛同修選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快速,一生當中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用網路,用衛星,全球喜歡這部經,信這部經,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都是有緣人,每天一起分享。往生見佛,是活在世間第一樁大事。

    字體大小: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0九集)  2013/5/2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九十二頁,從第六行看起,第六行,註解是講到極樂世界同居土:

      「池流八德,樹盈七珍」。七珍也有個簡單的註解。《佛學大辭典》裡面,「七珍萬寶」這一條裡頭說,「七珍」,七種人間稱為珍貴的寶物。諺語所謂物以稀為貴,這些東西在這個地球上比較稀少,所以大家看得很珍貴。七珍跟經上講的七寶意思完全相同。還有個「萬寶」,「指一切之財寶而言」。「阿彌陀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琉璃是玉石,我們現在叫它做翡翠,透明的,綠色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是琉璃地,「玻璃」,古時候沒有現在的玻璃,玻璃是現在講的水晶,「硨渠、赤珠、瑪瑙」,這幾樣東西都稱之為珍寶,多半用它做裝飾品。極樂世界這個七珍萬寶到處都是的,遍滿世界,寶樹裡頭這些東西到處充滿。

      「寶蓮佛光」,蓮花是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托胎的地方。極樂世界不是胎生,不是胎卵濕化,這四種生態極樂世界沒有,他們是蓮花化生。往生的人無論在哪一道,男女老少只要信願持名都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生的時候,自己把六道十法界的身體捨掉,坐在蓮花上,蓮花就合起來。這花是開的,你進去,然後坐在蓮苞裡頭,花就合起來。阿彌陀佛帶著這個花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裡面。在這個時候就產生變化,這個變化很大,你的身體不再是阿賴耶的見相二分,不是的,變了。也就是說,在蓮花裡頭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真心現出來了。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法性不生不滅,法性清淨平等,法性就是實相、就是智慧、就是實際,《無量壽經》上講的「真實之際」。

      花開見佛,見佛的時候現的什麼身?跟阿彌陀佛的報身一樣,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世尊方便說的。世尊為我們真實說,是在《觀無量壽佛經》上,修十六觀,那要講真的。真的身,佛給我們說,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都有佛菩薩在講經教學,太殊勝!阿彌陀佛是這個身、是這個相,我們要知道,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身跟阿彌陀佛相同,相也跟阿彌陀佛相同,所以到極樂世界所現的相,不是應化身,統統是報身,我們細細去參究淨土三經一論就明白。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裡面給我們說二十九種無比的殊勝莊嚴,介紹極樂世界。介紹極樂世界的依報,就是居住的環境、學習的環境,說了十七種莊嚴;正報,老師阿彌陀佛,說了八種莊嚴,同學,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人,說了四種莊嚴。這我們在前面都學過,不要忘掉,我們要記在心頭,嚮往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寶蓮佛光遍滿全國,七寶池處處都有。

      「水鳥樹林,演說妙法」,極樂世界的殊勝,所以一切教學為先,你在這裡看到。教學的手法,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剎土統統教學,但是沒有極樂世界這麼殊勝。極樂世界殊勝在哪裡?極樂世界六塵全部說法。水,七寶池裡的水,水流的聲音你去聽,它說法。鳥在那裡叫,也在說法。樹林裡面風吹樹葉,微風吹動,樹葉跟樹葉相碰的時候它有聲音,像風鈴一樣,聲音非常微妙,仔細去聽的時候,它在說法。所以它說法沒中斷,聞法不中斷,所以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極樂世界的殊勝。

      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進入他的講堂,坐在你的座位上聽經,聽聞教法,什麼時候離開座位?成佛就離開了。天天在那裡薰習,不斷的薰習,讓你聽到法喜充滿,讓你在那個地方聽法真正感觸到極樂,法喜就是極樂。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有沒有畢業?沒有。為什麼?無始無明習氣沒斷。還繼續聽,不斷的聽,聽到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畢業了。這個時候拜佛,離開講堂,到哪裡去?入常寂光,證得妙覺果位;也就是契入常寂光,就是融入一片光明,諸佛如來是一片光明,現在自己也是一片光明,光跟光融合在一起。那麼我們立刻就能想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修、所學、所證的無量無邊智慧功德光明融成一體,我跟他們合成一體,他跟我們合成一體,佛佛道同。所以佛第一個德號叫如來,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一樣的,絲毫差別都沒有。「如來者,諸法如義」,這些佛學的名詞我們有了概念,能體會到一些。

      我們學佛學什麼?學佛就是契入這個境界,希望證得。能不能證得?能。為什麼?它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並沒有丟掉,只是迷失而已。所謂迷,現在有障礙,障礙除掉,它就現前。所以這樁事情與念不念書、認不認識字沒關係,這六祖惠能大師說的。真正契入,無量無邊,無法形容,恆河沙數太少了,無量劫來一切如來所說的如塵點劫的這些經教,他全都會了。不提,這個心清淨平等,絲毫染著都沒有;提到哪一部經,那個經出現,這一出現立刻就通達明瞭,毫無障礙。極樂是無障礙的世界、無障礙的國土、無障礙的法界,那才是真正的學問。我們這個世間談到世界第一流的學問,我們聽了怎麼理解?人間的學問、天上的學問,人天的學問。人天的學問是記問之學,你讀得多、聽得多、問得多,從這裡來的,廣學多聞,不是聖者的學問;聖者學問是悟出來的,是自性本有的,他的障礙除掉,他覺悟了,這麼來的。這個就是世間跟出世間不一樣的地方。世間學問可以用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出世間的學問不用這個東西,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它從哪裡流出來的?從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的核心是什麼?戒的核心是真誠,真誠到極處就是菩提心的本體。大乘菩薩首先教你發菩提心,你用至極真誠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真誠到極處的心,有什麼好處?對自己,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對自己,這是享受;對外面,一片慈悲。

      慈悲是佛教術語,佛教以外的人稱愛。所有宗教都說,你看,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伊斯蘭的真主確實是仁慈的、是至慈的、是至恕的,這就是慈悲。所以智慧,智慧表現在外面就是愛,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愛,大慈大悲是愛眾生,從這裡來的,這是根源,哲學裡頭講本體。佛法講本體是講三個: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這都是從體上講的。體相用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體雖然是一片光明,就是圓滿的智慧,智慧的相、智慧的樣子就是愛。這個愛裡頭是智慧的愛,說明它裡頭沒有摻雜,叫純淨純愛。我們世間人天的愛裡頭有摻了,摻了情義。你看他有情,什麼是情?起心動念是情。還可以,起心動念了,他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菩薩,所以菩薩叫覺有情,菩薩有情,他覺悟。佛沒有情,佛是智慧,純粹是智慧,這個智慧變成情是菩薩。如果再加一點東西,加什麼?加欲(欲望),加欲那就是六道凡夫。中國古聖先賢,他還達不到菩薩的標準,比菩薩還低一級,他裡頭加什麼?加義,情義,這個情合乎義,不違背義,這是什麼?這是聖賢君子。我們現在希望教化眾生,教化的目標在哪裡?目標就是在情義,不要有情欲。今天的世界出了麻煩,出在什麼?是情欲,他沒有義。儒家懂得,儒家是情義。佛法是覺有情,雖有情,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個可以說聲聞、緣覺、菩薩,在佛法講三乘,比儒的聖賢君子要高一級,因為他覺了。覺了知道什麼?知道這東西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知道了,他不放在心上。為什麼不到佛的這個境界?因為他還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情。我們把它分得很清楚,那麼自己現在在哪個階段就明白了,我們要往上提升,不能往下墜落。

      現在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這是頭等大喜事、第一等的喜訊,為什麼?我們聽了這個介紹,讀了這個經本,我們很清楚、很明白,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有往生的可能。只要你堅持三個原則,我真信、我不懷疑,我真想去,我只選擇這一條道路、選擇這個目標,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功德深廣無際,這是真正難信之法。信的人有福了,宗教裡頭說信的人有福了,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信的人是一等福報。我們要把這樁事情當作第一樁大事來辦,在這個世間我們要做出榜樣、做出影響,要做最高的榜樣跟影響,功德無量。

      我們想做榜樣,這是個善願,有讚歎的,有歡喜的,也有不歡喜的,也有毀謗的,也有障礙的,我們如何來應付?應付就是完全來真的。來障礙我們、扯腿的,那些都是妖魔鬼怪,心不正、行不正。一定要知道「邪不勝正」,這是真理,我們的心正、行正,他對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看著我們成就,無法動搖。人在這世間會生煩惱,為什麼生煩惱?求不得,生煩惱,怨憎會,生煩惱,不就為這些事情。不求,煩惱不就沒有了嗎?冤家對頭見面,對他恭恭敬敬,不把他當作仇敵看待,他就不能障礙你了;你要跟他對立,就障礙。有人告訴我,真的,魔王波旬來找我過,我稱他波旬菩薩,他就沒辦法了,我不跟他對立,我恭恭敬敬請他來護法。他的目的沒有別的,破壞佛法,障礙人學佛。我給他怎麼說呢?障礙那些信心不堅定的,信心堅定的不應該障礙他,讓他成就,你就有功德。信心不清淨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的,這個可以障礙他;真正堅定不移的,你要護持他,那是極少數,所以你也得做點好事,不能一點好事不做。我不跟他對立,所以他也就不障礙我了。我們每天念佛、讀經,跟大家一起分享,其中也包括他在座,我們都把他看作菩薩看待、佛來看待,為什麼?他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毫無差別。我們用一視同仁的心懷來接應大眾,這多舒暢、多自在!我快樂,他也快樂,笑得雖然不自然,他也笑了,難得。

      我們在經教這麼多年,深深體會世出世間沒有難事,難事碰到教學就化解,所以教學為先。誰最重視教育?佛菩薩最重視。所以極樂世界的教育是沒有一天中斷的,它的連續不像我們這個地方世間有上課、有下課,它沒有的,真正叫做大講堂。什麼叫大講堂?聽眾(學生)什麼樣程度都有,初級、高級、中級都在一起上課。我們人天往生是初級班,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往生是中級班,法身菩薩往生是高級班。同居土是初級班,方便土是中級班,實報土是高級班,不齊,但在一起上課。「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所講的經確實就是對我一個人講的、就是我想聽的,你聽的就是你想聽的經,決定跟自己的根機完全相應,所以你聽得懂,你聽得歡喜、聽得快樂,愈聽愈想聽,欲罷不能。聞法不但養智慧,還養身體,養什麼?養法性身,法性身不需要飲食,法性身需要法味來養它,妙極了,太妙了!我們進入這個講堂,捨不得離開。到圓滿,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時候可以離開了。可是雖然可以離開,還有很多人不離開,為什麼?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一定到什麼時候離開?離開就入常寂光,這個時候他一定離開,也就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等覺菩薩還有上,妙覺,妙覺才是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只有這個位次,他入常寂光了,極樂世界不見了,極樂世界變成常寂光。你在常寂光裡頭看到極樂世界,還回不回到極樂世界去?去。去,是報身去,法身不去,法身沒有來去,法身就是常寂光,從常寂光裡頭變現出報身,幫助實報莊嚴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加持他們,讓他們快速把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

      「諸上善人,入正定聚,永離眾苦」,十法界裡面的苦統統離盡,法性土裡頭去享受極樂世界,這是「唯受大乘法樂」,這就是實報莊嚴土,你看,「是為同居淨土」,這句重要,極樂世界的同居淨土居然是唯受大乘法樂的實報土。所以在名詞上有三土,實際上一個講堂,就是我們講高級班、中級班、初級班,在一起上課,這真妙不可言。其他的地方,它分成三班,三個教室,不在一個教室。極樂世界在一個教室,佛以一音說法,三個班所聽的程度不一樣,個個聽懂,個個滿意,個個歡喜,個個受益。

      「又極樂同居淨土,圓明無礙」,這四個字稱讚,我們不能疏忽。圓是圓滿,明是遍照,遍照法界虛空界,無礙,沒有障礙。同居淨土圓明無礙,方便土、實報土還有什麼話說?「亦通於常寂等上三土」,跟方便土、實報土、寂光土通的。所以他們對於寂光明瞭沒有障礙,但是不能進去。為什麼不能進去?是無始無明煩惱習氣在做障礙。這個障礙只有障礙你回歸常寂光,除這個事情之外,什麼障礙都沒有。你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修福,去聽經聞法,修慧,去普度一切有緣眾生,統統沒有障礙,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說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能現什麼身,他需要什麼法,自然就說出來了。

      佛菩薩沒有起心動念,全是感應,佛菩薩現的身相是感應,佛菩薩所說的一切法也是感應。既然都是感應,你能說得出來嗎?我們在這裡提個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是不是感應?是感應。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有起心動念,他就有情,他不叫做佛,他叫菩薩了,就有情。他沒有起心動念,這才稱佛。沒有起心動念,流出來的這些經典,阿難完全是複講,一個字不敢添,一個字不敢少,這樣把它記錄下來,留傳給後世。留的文字是梵文,梵文經典傳到中國,翻譯成中國的漢文,有沒有問題?當然有問題。為什麼?翻譯的這些人不是佛、不是法身菩薩,如果是法身菩薩沒問題,不是。翻譯出來的這些文字,讓大家來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讀的感受不一樣、體會不一樣,解釋不一樣,所以一部經有眾多的解釋,有同一個朝代不同解釋,有不同朝代不同解釋,解釋多了。所以佛的法,佛說得好,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這就是東西傳下去,傳久了愈傳愈訛,到最後真假不能辨別,法就滅了。所以這佛法不是真的,世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是真理。

      那我們要問:怎樣才能得到真的?不難,你用真心就得到,佛是真心流出來的。什麼是真心?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全得到了。有嗎?有。釋迦牟尼佛用真心,得到過去一切諸佛所說之法。唐朝時候,一千三百年前,出了一個惠能法師,他用真心,他得到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經典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於是我們就曉得,它不難,用真心一點都不難,不能用妄心。所以這個「愛」字,裡頭有個「心」,這個心有真的、有假的,那裡頭是個什麼心?我們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把那個「心」用不同的顏色寫,有紅的、有藍的、有綠的、有黃的,不同的顏色寫,然後問你:你用什麼心學佛?這才能契入。

      契入聖賢境界,孔夫子給我們表法,是個什麼樣子?溫良恭儉讓,肯定是這樣。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我們在經典上看到記載的,確實他是溫良恭儉讓。我們再看這個世界上過去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每一個族群宗教的聖賢也像夫子一樣溫良恭儉讓。換句話說,溫良恭儉讓是性德,見性之後,它自自然然,它不是學來的。出之於自然,這個人聖賢。是學來的,在人面前一定要做出來給人看,舞台表演的,舞台表演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真想學,真想契入這個境界,就不能做舞台表演。舞台表演表面上像,實際不是,那是什麼?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天台大師說「相似即佛」,他很像;很像,意思就是說他不是真的。什麼才是真的?放下起心動念是真的。

      功夫,古人跟現在沒有兩樣。真修行的時候,現在比古人好修,現在成就決定超過古人。你看現在,眼見色,古人見不到,現在的欲愛暴露在你前面,古人隱藏遮蔽不給你看,現在一天到晚叫你看,看了怎麼樣?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什麼?學佛。真正到不起心不動念,恭喜你,你成佛了。你成佛了,這是定,真正不起心不動念這是定,定生慧,智慧就開了,智慧開了就明心見性,見到一切法的真相了。所以會修,境界沒有關係,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好修,沒有障礙。障礙都是自己受引誘,沒有辦法,抵不住,又起心動念、又分別執著、又胡思亂想。老祖宗說了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問題與外頭不相干。什麼時候你能把境界看破,《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把它看穿了,你把它看破,它全是虛妄,全是假的。他在迷,他沒有悟。迷的人是非常不穩定,染淨善惡不穩定,一時好,一時又變了,變得很快。這個我們統統明白了解,然後怎麼樣?就見怪不怪了。怎麼變,正常的,他要不變,他不就是佛菩薩嗎?因為會變,所以他才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哪有不變的道理!只是古時候變得慢,現在變得太快,一瞬之間好多個變化。所以真正明瞭,現在修行比古人修行好,環境好,禁得起考驗,禁得起折磨。古人哪有這麼好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都在考你。

      《彌陀疏鈔》裡頭說:「隨其機異」,機就是眾生,佛菩薩教化的對象,「所見亦異。有於同居見寂光土,有於同居見實報土,有於同居見方便土,有於同居但見本土」,上面三土都見不到。有見到的、有見不到的,這個問題在自己不在別人。為什麼他見到、我見不到,這什麼原因?我的清淨心比不上他,他比我清淨,他比我平等,我的清淨心只有六十分,他的清淨心有七十分,再上去的人清淨心有八十分、有九十分的,不一樣,雖然都是清淨,程度不相同,放下多少不相等。要真放下,假的不行,要來真的。所見不同,因由其人聞經多少不一、悟入知見不一、見聞行解功夫不一,差別就在此地。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在這些地方真正用功夫,這功夫得力,自己會感覺到境界在不斷提升。境界提升給你帶來法喜充滿,對於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愈來愈明瞭,信心願心愈來愈踏實、愈來愈堅定,知道在最近的將來決定得生淨土,這是多麼值得歡喜的一樁大事!世間值得鼓舞、值得歡喜的,還有能跟這個相比嗎?

      同時我們會生起感恩的心。為什麼迴向偈要上報四重恩?父母恩,養育之恩,我們知道,我們要報。老師的恩,有教誨之恩,我們不能忘記,要報恩。國主的恩,那是保護讓我們有安定環境、安定的社會,成就我們的道業,要報恩。還有眾生,眾生真有恩,時時刻刻在磨鍊我們;這個一般人講這是冤親債主,他不知道恩德。冤親債主來磨鍊,看看你還會不會起心、會不會動念、會不會分別執著,沒有這些人來磨鍊,你怎麼知道你心清淨、心平等,你怎麼會知道?所以順境磨鍊我,善緣磨鍊我,看我起不起貪戀,會不會動這個念頭;逆境磨鍊我,惡緣磨鍊我,看我會不會起瞋恨心、會不會有怨恨,統統是磨鍊,沒有一樣不是磨鍊。舞台表演,演忠臣孝子的演得好,我們要獎勵他;演反面的演得好,也要獎勵他,都在教化眾生,都在考驗我們自己。舞台表演是教育,這個問題在哪裡?遇到接受教育的人,成功了;不接受教育的人,你就白演了,或者說你把他們都教壞了,為什麼?他不能反求諸己,他接受你的引誘,你把他帶壞了,這要負因果責任。遇到真修行人、真明白人,你不管是正面的、反面的,對他都有利,他都會感恩戴德;遇到不會的人、迷惑的人、糊塗人、沒有覺悟的人,那個麻煩可就大了。所以佛菩薩在世間,要裝成一個好人,為什麼?怕人家跟你學學壞了。這才要求威儀有則,威儀有則不是給自己的,給別人的。戒律就是限制人、防範人為非作惡,用意在此地。凡夫初學必須在這個地方扎根,這個地方不扎根,現在花花世界,他能不受誘惑嗎?他不可能的。要是受誘惑,就全變壞了;全變壞了,最後的結果是世界毀滅。

      拯救世界要靠佛菩薩,佛菩薩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他明白?因為他沒有妄念、他沒有私心,在他的觀念當中,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他清楚。如果你也不起心動念、也沒有分別執著,你跟他一樣,你的智慧、理念、方法絕不輸給他,叫佛佛道同。讀到釋迦牟尼佛的經卷,你會點頭:應該這樣做,我也這樣做。有人說:孔老夫子是不錯,但他有個缺點,他總是讚美過去好,忽略了現實,好像這個世界都永遠比不上過去,他老懷念過去。這是有一些學者們對夫子的批評。你要問我,我的態度跟夫子一樣,因為我懂得夫子那兩句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你能有創作嗎?不可能。你要有創作,真理就沒有了,為什麼?真理只有一個。過去佛說過,說出來了,現在佛說出來跟他一樣的,佛佛道同,哪來的創作?述而不作,了不起!你把古人所講的東西用現在的語言、現代的方式把它講清楚、講明白,大家得利,就行了。真理,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有的,怎麼創作?有創作就有煩惱,什麼煩惱?名聞利養。名利沒有放下,增長傲慢,看到別人比我好,嫉妒。心裡頭有傲慢、有嫉妒,真東西入不進去,佛來給你講,孔子給你講,沒用,你聽不懂,你只能記住他的語言,你不曉得他語言後頭的意思,弦外之音你不知道。怎麼樣才知道?放下就知道了。放下貪瞋痴慢疑,放下自私自利,放下七情五欲,就行了,就見到。然後你看孔子態度,你會讚歎他,他做得對,我也這樣做法,真有享受。古大德有一句話說得好,「世間好語佛說盡」,說盡了,我們再說不出來了,他講盡了,我們若能認真好好學就對了,這很有意思。所以佛在經上一句話講得好,「一切法皆從真實心中作」,你的心就沒有病了,你的心永遠是健康、是快樂的。不從真實心中就有問題,就有病、就不健康,你有苦,你沒有樂。樂是真的,苦是假的,順著自性是真的。

      我們看到歷史上記載的舜王,舜王在少年時候母親過世了,父親娶了個繼母,繼母對他不好,受的折磨可多。外面人看到折磨,舜自己有沒有受折磨?沒有。鄰居批評他的父母虐待他,他勸鄰居不要說這些話:我父母對我非常好,我自己做得不好。鄰居看不過意。他用真誠、真心,他不是用假的,真正用孝順心,三、五年之後感動父母,一家和睦,感動鄰居,這個小村小鎮變得非常祥和。一個人用真誠心。我們湯池小鎮做出了成就,那是三十幾位老師短時間用真誠心造出來的,就有那個成就。所以佛的這句話了不起,「一切要從真誠心中作」,不要怕吃虧,不要怕上當。吃虧上當,小事;放棄真誠心,那是大事,那真叫錯了。真誠心的可貴,真誠心的不可思議,人為什麼不敢用真心?就是害怕,怕被人騙了,怕被人欺負,無非是這個原因,別人用虛情假意對我,我用真誠心對他,那我傻。其實不用真誠心的人才傻,用真誠心對了,你去問佛菩薩就知道,佛菩薩說你:你對了。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建立自信、信心,相信自己,相信佛菩薩、相信聖人,他們講的話不會騙人,如果是騙人的,怎麼能傳幾千年?這幾千年都沒有聰明人把它揭穿嗎?這就是禁得起歷史考驗的東西是真的,禁不起歷史檢驗的注定會淘汰。要知道,中國五千年歷史,被淘汰的東西不知道有多少,留下來都是精挑細選,真正精華才留下來,怎麼可能有糟粕?有人問我,傳統文化裡頭有沒有糟粕?我跟他笑笑,我說有。他聽了很奇怪,我平常說沒有,為什麼說有?現在社會上不都說有嗎?傳統文化有糟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什麼是糟粕?看不懂的就是糟粕,不求甚解,不肯用功,看得懂的他接受,看不懂的那多了。所以我們對這個問題,我們想幫助他們,慢慢啟發他們,你先學看得懂的部分,看不懂的部分暫時不要理它,等過了幾年,也許看不懂的地方你看懂了。

      這個是我從方東美先生那裡學到的。我從認識他,二十六歲,一直到他老人家離開人世。二十多年當中,初次見面,跟我談佛經哲學。他告訴我,佛經裡頭有最高明的東西,也有迷信,好像是一塊礦一樣,裡面有金,但是有很多渣子。那個時候老師告訴我,我們取它的精華,那個糟粕我們不要,迷信那分不要。告訴我迷信多,十分之二是哲學,十分之八迷信,我受他影響很深。什麼是精華?大乘性宗、相宗,精華。他就搞這性相兩宗,其他涉及一些鬼神、神通的,他完全不看。我跟著他走。到後來學了幾年之後,覺得那一部分迷信的東西好像更高明。我就想到,老師只看到大門,沒有進去看,進去還有很多神奇的東西。可是老師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他天天求進步,他天天深入,到晚年的時候他全部接受了。我對他很佩服,晚年居然皈依廣欽老和尚,拜他為老師。廣欽法師,他佩服那是真正修行人,並不是個有學問的,你問他經教,他講不出來,但是他真正有德行,就是說他用真誠心待人接物,這個人就值得我們效法、值得我們學習,他用真心。老師到晚年全接受了,我念佛求往生淨土,他不反對了。所以佛法不怕你懷疑,也不怕你不學,只要你肯讀佛書、你肯聽經,久而久之,隨著你的年齡成長,到老年閱歷深了,想得多了,你一聽自然會接受,它真有道理,年輕人想不到。

      我對於淨土法門,三十年才接受。我學佛六十多年,前面三十年不反對,但是不肯學,興趣在大乘經論上,對這個非常有興趣。可是經論深入之後,對淨土就生信心,為什麼?看到許許多多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我的啟示是來自《華嚴》,文殊、普賢是我們心目當中最尊敬的兩位菩薩,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兩位助手,華嚴三聖。在《華嚴經》末後,他們自己說出他們都是念佛求生淨土,他們的成佛都在淨土成就的,這個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四十華嚴》我講了一半,居然沒有發現善財童子是念佛的。看到文殊普賢發願求生偈,這個提醒我,善財童子是文殊菩薩得意門生,他學什麼?把五十三參從頭翻過來再溫習,發現了。第一參就是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修的是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般舟三昧不好修,一期是九十天,這麼長的時間。而九十天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動,叫佛立三昧。體力不好的人不行,做不到。吉祥雲比丘修這個法門,一心專念求生淨土。吉祥雲比丘給善財童子開示,就是教導他,跟他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這個二十一不是數字,是表法的,密宗裡面代表圓滿。二十一,把它展開來,那個意思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門門都是念佛法門,門門跟念佛法門脫不了關係,無論修哪個法門,修到最後都入了念佛法門。我們對於這個法門才開始重視,開始真正用功夫,希望認識它、了解它,搞清楚,搞清楚自然就發願求往生。

      在八十歲之前,我把大小乘經論都放下了,專修淨土。因為黃念祖老居士,台灣還有一位法師,韓館長,三個人要求我講《華嚴》,我接受了,所以講了不少年,講了四千多個小時。到八十五歲清明這一天,我下了決心,把《華嚴》放下,專講《無量壽經》,一門深入,專念阿彌陀佛。我就讀這一部經、就學這一部註解,我來帶頭,給大家做個好樣子。末法時期修學大乘,這一部經、這一部註解,夠了!往生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必定成佛,這就是究竟圓滿。搞別的還要迂迴、走彎路,要受很多辛苦,路既然找到,明白了,為什麼不一直走下去?

      下面,舉《像法決疑經》這一段話來作證,經云:「今日坐中無央數眾」,這釋迦牟尼佛的法會,「或見此處山林、地土、砂礫,或見七寶,或見是諸佛行處,或見即是不思議諸佛境界。皆隨機異見也」。世尊說法聽眾眾多,有法身菩薩,有三乘:菩薩、聲聞、緣覺,有諸天,有人,還有異道,修羅、羅剎,乃至於餓鬼、畜生、地獄,那裡頭有修行人。修行人為什麼還有這種身?他示現這種身在三惡道教化眾生,要現同等身。現在在同一個會,在大會裡面有人見到山林、土地、砂礫,這是眾生,人道的眾生、天道的眾生。可是有人見到是七寶,那我們知道,這是法身菩薩,他們見到的諸佛行處,諸佛行處是實報莊嚴土。諸佛是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金剛經》江味農註解,註這個「諸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是天台大師所說的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就是他不圓滿。「或見即是不思議諸佛境界」,不思議諸佛境界是圓滿的,大乘教裡常說八地以上,七地以下見到諸佛行處,八地以上見到不思議諸佛境界。這是隨機異見,諸佛剎土有,極樂世界就不能沒有。因為阿彌陀佛建造極樂世界,那段歷史我們前面讀過,他是遵奉老師的指導去參學。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老師勸他,你都去看看,你到那邊去供佛聽經聞法、去參觀考察,哪些你想要的,哪些不善的你不想要的,你去取人之長、捨人之短,然後建立你自己理想當中的道場。所以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精華而成就的,這個世界成就超過一切諸佛剎土。所以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是阿彌陀佛願力流露出來的,自性是本因,四十八願是緣,有因有緣,極樂世界出現了。

      極樂世界不是人造的,沒有人去設計,沒有人去規畫,也沒有人去經營,自己變現出來。能有這回事情嗎?這太神奇,這不可能,但是有例子,有可能。什麼例子?你有沒有做過夢?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有沒有夢到山河大地非常壯麗的,誰建造的?從哪裡來的?連夢境都能夠現出這境界,自性清淨心怎麼能不現境界?惠能大師開悟了,跟我們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一樣不缺。末後一句說「能生萬法」,這個能生萬法沒有設計、沒有經營,自然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要明瞭。所以這個境界叫不可思議境界。佛境不可思議,我們這個境也不可思議。佛是純淨純善的心變現出來的,我們是自己的真心裡面摻雜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娑婆世界。我們今天對這個世界了解多少?太少太少了。科學哲學的進步,這了解能算數嗎?科學家發現的,過幾年另外科學家把它推翻了,所以現在科學家決定不敢說他發現的是真理、不變的,不會,他曉得這個世界千變萬化,你所發現的是現前的境界,過兩天不一樣了。

      賢首國師說得好,《還源觀》上你看他的人生宇宙觀,說我們這個宇宙怎麼來的,從一體起二用,這麼來的。一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本性,自性是清淨,六祖講六句,他講一句,一句就是六句,自性清淨、圓滿、光明,它是體,是萬法的體,能生萬法,是萬法的體。所以賢首國師一句話,惠能大師說出來的跟這句完全相應。從這一體起二用,二用,第一個依報,第二個正報,依報就是宇宙,正報是自己。這個要知道,正報不是講人,不是的,人還是我自己的環境,是我的依報。所以依報裡頭有有情、有無情,正報就是這個自己,依正。

      依正的現象,他說了三種周遍,這三種周遍被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第一個周遍法界,不可思議,我們念頭才動,周遍法界。念頭動,心動。我們肉體動,這個現在知道了,肉體是細胞組成,細胞是極微色組成的,極微色從波動發生的,所以整個物質現象是波動現象,既然是波動現象,當然周遍法界。不但周遍法界,物質現象出生無盡,那就是變化無盡。我們的身體狀況,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沒有一個不知道,統統清楚,一個不漏,我們起心動念他曉得,言語造作他知道。我們這裡動個念頭,好像沒發生事情,說不定別的星球上發生了、他方諸佛剎土裡發生了。念頭不能不謹慎,決定不能有惡念。受一點委屈、受一些挫折都是消業障,不能有報復的念頭,不能有怨恨念頭,為什麼?宇宙跟我是一體。牙齒把舌頭咬破了,舌頭還能報復牙齒嗎?為什麼?個個都不起心、不動念,一體。我們不知道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我們錯了。湯恩比說大乘佛法能救世界,真的不是假的。孔孟學說講了局部,特別著重人天這個部分;大乘佛法講全體,講得更清楚、更明白。覺悟的人不一樣,心開意解,統統看明白了,你罵他、侮辱他、欺負他,他不會生氣,他還對你笑咪咪的,不會小風小浪就起無明火,那是具足煩惱的凡夫。

      下面舉《彌陀要解》裡頭說的,「故《彌陀要解》云:今云極樂世界,正指同居淨土,亦即橫具上三淨土。」這真不可思議。所以極樂世界有四土之名,而實際上呢?實際上一即是四、四即是一,當中沒有障礙,沒有空間維次的障礙。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能夠見到許多補處菩薩、等覺菩薩,這些都是在實報土最高峰的,能跟他們相處在一起。文殊、普賢,在極樂世界地位平等,他們主動教導我們,我們自己心開意解,稍稍一點我們就通了、就明白了。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好好的學,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才能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讓大家真正相信。好好學習,將來同生極樂國,為什麼?本來是極樂國的人,往生極樂世界是回家,不是幹別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彌陀慈悲,設立這個方便法門成就我們大家。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