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132集

    共64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2年10月21日啟講,2014年3月8日圓滿。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理。這次是講第三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願心堅固。希望學佛同修選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快速,一生當中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用網路,用衛星,全球喜歡這部經,信這部經,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都是有緣人,每天一起分享。往生見佛,是活在世間第一樁大事。

    字體大小: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二集)  2013/1/1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七十三頁,第三行下半段,第十「智自在」,從這兒看起:

      「菩薩智慧具足,於一念中,能現如來之十力無畏,成等正覺,無障無礙也」。這是《華嚴經》說的十種自在,從命自在、心自在,一直到說法自在、智自在,這十種,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菩薩也有,菩薩的級別很多,從初信到等覺五十一個位次。一般大乘經上說,八地以上他所得的自在跟佛就很接近了;八地以下,各個層次不等,都能夠得到一些。自在是從定慧當中得到的,定慧不能不持戒,所以《華嚴》、《大論》都說,戒是無上菩提本,能生一切諸善根。現在學佛的同學,很多人把這個字疏忽了,研究經教的人多,最後都把經教變成知識,而沒有看見智慧,原因在什麼地方?在沒有戒、定。如果有戒、有定,研教會開智慧,也就是開悟。悟有大悟、有徹悟,徹悟我們就知道,戒定功夫深才能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如果戒定的功夫淺,就有小悟、有大悟,古人常說「積小悟成大悟,積大悟成徹悟」。有二、三年徹悟的,有十年、八年徹悟的,也有二、三十年徹悟的,這個在歷史上都常見。現在最近這一百年來,沒聽說有開悟的,得定的有幾位大德,像虛雲老和尚得定,沒開悟。由此可知,戒定是學佛人的根基,一定要重視、一定要真幹,我們學佛的目的才能達到,才能成就這十種自在。

      智是般若智慧,菩薩智慧具足權實二智,怎麼知道?下面文說到了,於一念中,能現如來的十力、四無畏,成等正覺。也就是說,像《普門品》裡面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能現佛身而為說法,能現化身、能現應身,現應身,就像世尊一樣八相成道,這是智自在。「今云最勝自在」,經上的話,『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這個最勝自在,「應如《法華經》」,佛自己說的,「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圓滿究竟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十種自在。這把最勝自在具體說出來了,佛才能夠演說如是法門。

      這個法門是無比的稀有,學一遍決定不夠,古人說的話是很有道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部經能讀上一千遍、二千遍不難,它不長,一天讀三遍是很普通的事情,一年就一千遍,一千遍能不能開悟?不一定。為什麼?讀經要知道,是以讀經的方法修禪定,三昧沒有現前。二千遍、三千遍,十年讀一萬遍,如果十年讀一萬遍,肯定你證得念佛三昧。縱然不能大徹大悟,大悟肯定達到,徹悟那是見性,大悟雖然沒有見性,通宗通教、顯密圓融,這是大悟。有沒有學?沒有學,自然就明白了,一接觸、一聽到、一展開經卷就知道。大悟尚且如是,徹悟功德就可想而知。方法有,不難,難在恆心,難在信願,相不相信,肯不肯幹,這是難的地方。

      最後這一段,「諦聽為說」。

      【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這個應該是四句經文,四個字一句,是四句,它這個下面把它連成一句了。這是世尊答應他,阿難啟請,世尊答應了,勸他『諦聽』。「諦聽」,念老註解裡頭有個括弧,「細心聽法」。實際上,這個諦聽是用真誠心、恭敬心、信願心,這叫諦聽。印光大師教導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這跟世間法不一樣,沒有誠敬心,佛來宣講你也得不到,為什麼?聽不懂。這是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的地方,佛法要從真誠恭敬當中學,沒有真誠恭敬,佛菩薩來講經你也聽不懂,白聽了。我曾經說過,六祖惠能聽《金剛經》為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別的,具足誠敬心。具足就是我們所謂的萬分誠敬,誠敬到家了,那一聽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為什麼?他跟自性相應。如來經教字字句句從心性當中流出來的,你具足誠敬就跟自性相應,所以自然就契入,道理在此地。我們能聽多少,跟自己的真誠恭敬心成正比例。「善自思維所聞義理」,末後這句『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下面就正說了。到這個地方,別序講完了。

      下面,念老特別為我們做個說明。「別序又名發起序,蓋為發起全經正文。現因阿難啟問,世尊允許解說,演此究竟方便、最極圓頓之殊勝淨土法門」。現在在這個世間,認識淨土的人不多,當然真正修學也就出現許多問題,讓社會大眾對淨宗產生疑惑。這個法門深廣無盡、最極圓頓,我們在前面學過,超過《華嚴》、《法華》。這品經裡頭說過,《法華》、《華嚴》是圓頓大法,從真實利益上來說,《華嚴》、《法華》都講到最極圓頓。但是在中國這一千多年來,沒有看到最極圓頓的人,沒看到。淨宗最極圓頓,真的,有往生的人讓我們看到了。所以從真實利益上來說,本經最極圓頓有證據,有人證。《華嚴》《法華》的最極圓頓沒有人修成,於是教是圓頓,根性不是圓頓。《華嚴》《法華》如是,其他八萬四千法門亦如是,修行得最好的,到哪裡去了?天道去了。要不然又回到人道來,這都算不錯,不失人身,又到人道來。到人道來可能繼續再學,都不如往生。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是哪一個品級,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得到阿彌陀佛第二十願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是最極圓頓。阿惟越致是宗門裡頭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六祖惠能大師那個等級。每個往生的人自然證得,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彌陀無量劫所修功德的加持,他得到,個個得到了。極樂世界理上講有四土三輩九品,事上講它是平等法界。每個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他的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他的自在跟阿彌陀佛一樣,智慧、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到哪裡去找?十方諸佛剎土,一切大乘經裡頭都沒有。這是淨宗無比的殊勝,世尊不是一次說,這部經從頭到尾這個說法說了好多遍,處處提醒我們,叫我們不要疏忽。

      「但以此乃超情離見,不可思議難信之法」,這說的是真難相信,「眾生情執深重,信不能及」,信不過,「故於發起序中,深入證信。共計五重」。這是念老在末後,將這品經文做個總結,總結裡面提出他的心得報告,很難得。裡面講五重深入證信,這樣的經非常稀有,大乘經裡頭沒見過。「大教緣起」裡面經文並不很長,具足五種證信,「第一、世尊放光現瑞證信」。講本經之前放光,等同《法華》、《華嚴》,這個太難得了。「第二、阿難歡喜啟問」,阿難的問有兩個意思,第一個,「阿難見佛放希有之光」,心裡想著「必定是住奇特之法,導師之行,最勝之道。但是此法此行此道,必是佛佛相念,而非其他」。這個佛佛相念就是念佛,顯示出念佛的功德無比殊勝。

      這樣殊勝的法門,我們學了多少年,好像沒有得到什麼利益,這什麼原因?不是經的理論有問題,不是經的方法有問題,是我們自己真誠心有問題、恭敬心有問題,問題出在這裡。我們對這個法門沒有足夠的信心,對於往生沒有真正的願心,為什麼?對這個世間還貪戀,世緣還沒有放下,這就是假的,不是真的。要是真信、真願,對這個世間一絲毫都不沾染,就能契入《無量壽》的境界。中國古人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一句是真實的教誨。有問題了,問題決定不在外面,決定在自己,回過頭來去反省,你才能把問題找出來。佛今天講這部經就是念佛,念佛跟阿彌陀佛融成一體,這個放光現瑞就不可思議了。

      「二者,阿難何能問此妙義」,阿難怎麼能夠問得出來如此微妙義理,超出一切大經,他怎麼能問得出來?「正表阿難本是德遵普賢、從果向因之大菩薩」。阿難是大權示現,不是普通人,在這個會裡面,他示現的身分是初果,實際上,阿難的位次至少也是等覺菩薩,跟文殊、普賢、觀音是平等的,才能問得出來。小乘初果怎麼能問得出來?所以他本是德遵普賢,從果向因,果,等覺以上,果!看到釋迦牟尼佛在此地示現成佛度眾生,他跟世尊有緣,來隨喜,做影響眾,示現一個初果須陀洹的身分,做釋迦牟尼佛的侍者。就像唱戲一樣,世尊唱主角,他來唱配角,台面上身分假的,幕後才是真的,幕後是大菩薩。

      「會中純一無雜」,這句話說得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這一會,這一會裡頭的大眾純一無雜,裡面這些所有的人全都是諸佛如來、等覺菩薩來示現的。哪些人?世尊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大權示現,純一無雜,這都是事實真相。「演說圓音」,演是表演,誰表演?這些大權示現的人在表演,釋迦如來說,這麼多人來在表演。「今正是時」,今天因緣成熟了,現前的眾生,確確實實聽了世尊說法,能信、能解、能行、能往生,這個緣就圓滿成熟了。「會眾殊勝,正表妙法希有」,叫真正是難能可貴。

      「第三重證信,則是世尊讚歎此問之功德難思。佛說:當來一切含靈」,當來是將來,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就是當來,一直到我們今天,全在當來之中,一直到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末法還有九千年。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正法、像法過去了,佛教傳到中國是正法的末後,像法的開端,所以整個像法在中國。正法佛說了,戒律成就,像法禪定成就,末法淨土成就,禪在中國確確實實開花結果。六祖惠能大師出現在中國,他的一會,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四十三個人,空前絕後。惠能大師之前,沒有這個盛況,惠能大師以後一直到今天,也沒有這個盛況。一個祖師會下有三、五個人開悟的,就不得了,很少很少,傳一個、傳兩個的很多,傳五個人不多。這一千年。我們看《五燈會元》,看禪宗的《傳燈錄》,這兩千年來,像法一千年,末法第一個一千年,大略的估計,開悟的人應該有三千人,這已經非常可觀了。可是淨土成就的,從廬山遠公開始到現在,大概一千七百年,念佛往生,遠公自己那一會,廬山東林念佛堂,一百二十三個人統統往生,沒有一個漏掉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一百二十三尊佛,這還得了。從這以後一直到現在,真正念佛往生,瑞相稀有的,時有所聞。這一千七百年,我們保守的估計,也超過十萬,有憑有據,哪個法門真實利益能跟念佛相比?這一點不假。

      這個念佛法門,實在講,就是阿難尊者這麼問出來的,所以佛讚歎他,這一問功德不可思議。這一語道破淨宗法門所以興起的真因,得力阿難尊者這一問,所以本品品題叫「大教緣起」。「第四重,佛告阿難,如來之所以出興於世,只為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這段的經文,我們用了很長的時間來學習,因為它太重要了。真實的利益不僅是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小利益,真實的,阿羅漢證得的。脫離十法界是真實利益,如果不是念佛人,脫離十法界多半都是到華藏世界,親近盧舍那如來,毘盧遮那是法身,盧舍那是報身。但是,華藏世界很殊勝,跟極樂世界比就遜色很多,所以華嚴會上,文殊、普賢發願求生淨土。《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將華藏世界盧舍那佛的報土裡面所有的菩薩,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帶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看這多殊勝,太稀有了!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些菩薩證得才算真正圓滿,真實利益講到無以復加了。

      「云何惠予?」怎麼給他?「則唯賴彌陀願海六字洪名」。這是十方剎土裡頭沒有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六字洪名,你看多簡單。一切眾生,上自等覺,下至無間地獄,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個個人都能學,個個人都能成就。縱然是造罪業,五逆十惡、毀謗大乘,命終之前真正能夠懺悔,能夠回頭,後不再造,信願持名也能往生。這法門再找不到了。換句話說,這部《無量壽經》,就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不但是說明書,它是保證書,這一句佛號,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護照。真正發願,沒有一個不能往生,沒有一個不成佛,這才叫惠以真實之利。所以從真實之利上,這個經是第一,《華嚴》、《法華》不能跟它相比。不但在娑婆世界是第一,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法中,它還是第一。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勸導他們的弟子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到極樂世界成佛快,一往生就成就了。不到極樂世界修行時間很長,要無量劫,要三大阿僧祇劫。

      這就是為什麼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稱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全在利益。真實之際、真實智慧,諸佛都平等,真實利益不平等,他的方法太簡單了。不認識字、沒有學過經教也行,而且成就的果位不輸給這些認識字、研究經教的人,不輸給他,有的還超過他們。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完全在信願之有無,真信、真願,往生的條件就具足了;品位高下全在念佛功夫的深淺,不是多少。念佛功夫深,什麼是功夫?放下,你放下得愈多你的功夫就愈深。你要是放不下,可能你不能往生,為什麼?業障障礙你自己,煩惱障礙你自己,你得把煩惱、業障放下。這個法門帶業往生,帶舊業不帶新業,帶過去不帶現行,現在造業不行,不能往生。過去,沒有學佛之前,學佛懂得這個法門之後,再不能造業了,造業,對不起阿彌陀佛。所以這個地方講,云何惠予?則唯賴彌陀願海六字洪名,這一句重要,非常重要,淨宗就靠這一句。「正因阿難之問,而啟示如是妙法,希有難逢,如優曇花,當來一切眾生,全賴阿難之問而得度脫,故佛讚阿難以證信」,這第四種證信。

      第五種,「世尊深知」,這兩個字顯示出世尊無盡的慈悲,「深知此實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個法門難信易行,成就特別殊勝,真的是難信。我們有沒有相信?我們都說信了,用章嘉大師的標準來測驗,問題全出來了。章嘉大師的標準,你真正做到就是真信,沒做到假的,不是真信。我們要問,我們這個念佛是不是一切時、一切處念念不間斷,這就真信。如果這句佛號常常會斷掉,常常會忘記掉,你的信有問題。佛說了這麼多殊勝,還是不相信,每天還是會打妄想,還是有雜念,還是想東想西,這人沒信心。真正有信心,一分一秒都抓住,我要念佛,我決定不能空過一秒鐘,那是什麼?那是這個經上說的你真相信。

      難信能信,真正能信的人完全看信心,信心懇到,懇切到家了,像瑩珂法師,三天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現身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法師向阿彌陀佛請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跟你走。彌陀答應了,三天之後來接你,第三天果然佛接他往生了。這個事情記載《淨土聖賢錄》裡頭,《往生傳》裡頭有,他不是假的。為什麼人家三天就行?他相信,信就不難,不信就難了。我們今天是散亂心念佛,這怎麼行?這個與淨宗理論、方法不相應,還是沒信心,這才知道真難。怎麼辦?培養我們的信心。用什麼方法?用讀誦、聽經。劉素雲居士在這個難信之法建立信心了,她怎麼建立的?每天聽經十個小時,從來沒有間斷。而且就聽一部《無量壽經》,不聽別的,聽的光碟還是老光碟,很多年前講的。她就不換,就一樣,一天聽十個小時,聽了十年,信心從這兒建立的。一門深入,她沒有兩樣東西。我們看她,念佛修行、為人處世,確實她真做到了老實、聽話、真幹,這六個字她做到了。她寫的偈子寫得好。

      姐姐往生給她作證轉,她能說,外面人沒看到,姐姐來表演,表演往生。快快樂樂、歡歡喜喜,說走就走,一秒都不差,做出念佛往生的殊勝。往生之前的一、二分鐘,跟大家有說有笑,時間一到,跟大家揮揮手就走了,笑咪咪的走了。佛來接引,她看到,別人看不到。她坐上蓮花,大家給她講,我們雖然看不到,妳的動作讓我們知道。她就說,我現在坐上蓮花了,我在阿彌陀佛身邊,現在我到極樂世界了,跟大家揮手,就走了。她表現這個來表法,明顯的告訴大家,現在很多人不相信這部經,她說我就要來做給大家看看。她就是學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學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學我這些年來講解的錄像帶,她就看這個,而且看的時間不長,大概二、三年。她妹妹學的時間長,大概將近二十年,她只有三、四年的基礎。她有信心,她不懷疑,所以她說,我來做表法讓大家知道,這個經本、註解是可靠的,就這個修成的。示現作證轉,無非讓大家生起信心。她說她還有十年壽命,她不要了。所以這是世尊深知,此實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不但是我們這個世間,四聖法界、智正覺世間都是難信之法。

      「故曉喻眾生曰:如來覺智難量,神通無礙,定慧究暢,於法自在」,這我們前面聽過的,世尊自己來作證。「世尊所說,真實不虛,萬勿輕疑,但當仰信。」這個人真的就有福了,決定不能懷疑,懷疑,這一次當面錯過了。要知道人失去人身,再得人身是非常不容易,我們自己必須認真反省,我們的三皈、五戒、十善及不及格?三皈五戒十善要不及格,來生得不到人身。得不到人身哪去了?三惡道去了。三惡道去不得,為什麼?進去容易,出來好難,出來太難太難了!必須在三惡道裡頭把自己的業習、煩惱消磨盡了,你才能夠再得人身,你說多麻煩。

      所以三善道、三惡道,我們都必須知道那是自作自受,不是哪個人建立的,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你修善積德,現三善道,為什麼?消福報。你那些不正當的念頭、不正當的行為,就是三惡道,三惡道消你的罪業。真正修行人明白,善惡都不要造,斷惡修善不起斷惡修善的念頭,這叫淨業。斷惡修善統統一心念佛,不要把善惡放在心上,不要將禍福放在心上,禍福是果報,因果都不放在心上,這叫放下。事情可不可以做?可以做,心上不能有,這就對了;不是說事都不能做,事不能做,釋迦就不必出世了。釋迦出現在世間,世壽八十年,他什麼都做,每天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中斷。什麼都做,什麼都不做,這話能聽懂嗎?什麼都做是事,什麼都不做是心。做了八十年,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高明,叫真高,菩薩要學的。斷惡修善是做給別人看的,做榜樣給別人看,讓人家生起信心;自己心裡頭可不能落痕跡,自己心裡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對初學的人講,一切功德迴向給西方極樂世界,我不求人天福報,我也不會墮三途,這叫淨業,身心清淨,一塵不染。所以世尊所說的決定要相信,這是真實不虛,萬勿輕疑,但當仰信,這個四句十六個字我們要放在座右銘。

      「是乃喻示我等」,這是曉喻,開示我們,「佛是果覺,我是凡夫」,這一定要承認,佛是究竟圓滿的果覺,我們是凡夫。什麼是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也就是說,三大類的煩惱同時具足,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斷,怎麼不是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別心,妄測如來聖智」。學佛人犯的通病、犯的大病就是這個,我們把自己身分忘掉了,以為佛也是凡夫,我們會騙人,以為佛也會騙人,完全用自己來比佛,這就錯了,這是萬萬不可以的。世尊在《華嚴經》上確實說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淨宗所依據的理論,就是佛在《觀經》上所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阿彌陀佛他是心作佛了,他圓滿做到了,我們今天曉得這個道理,沒有起行,沒幹。怎麼幹法?就是二六時中佛號不斷,學諦閑老和尚那個徒弟鍋漏匠,那就是真幹。他給我們表演的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他做出來了。他的阿彌陀佛日夜不中斷的,老和尚教的方法好!

      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什麼都不懂,其笨無比,學什麼都學不會,學一個讚,學幾天都學不會。老和尚說算了,別學了,阿彌陀佛行不行?行,南無阿彌陀佛他會念,這個容易。老和尚說,你就念這一句,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一直念下去,準有好處。他聽話,他真幹,念了三年,你看人家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站著往生的人有,往生之後還站三天沒聽說過,大概只有他一個,給我們表法。你看,三年就圓滿了,這樣的功夫!諦閑老和尚對他讚歎備至,他沒有白出家,給出家人做最好的榜樣,你看出家真修,三年這樣殊勝的成就。老和尚甚至於說,「天下弘宗演教大法師比不上你」,這是智慧,「名山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那是福報,大和尚是福報。你看,一個智慧不如你,福報也不如你。你到極樂世界,我們知道阿惟越致菩薩,他的品位決定不低。他的影響是永恆的,世世代代的人聽到他,都想跟他學,從他這個表演建立信心,增長信心。所以念老在此地勸我們,「但當信受,必滿所願」,你只要相信,你只要能真正接受,依照這部經的理論、方法去修行,你一定成就,你決定往生,你決定成佛。

      再看末後這一段,「由上可見,經之序分,全為證信」。序分以什麼為宗旨?以證信為宗旨。沒有證據怎麼會叫人相信?「本經小本之宗,蕅益大師指為信願持名」,這四個字印光大師繼承了,印光大師一生自行化他就這四個字。他老人家用了十六個字,這四個字是核心,是主要的依據。前面兩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十六個字是印光大師的心印,印光大師的心、印光大師的願就這十六個字,他老人家的一生就是表演這十六個字。敦倫,倫是人的類別,五倫,出家也是倫,倫是倫理,出家了要把出家這一倫做好,這一類人做好,要盡我們的本分。敦是親愛的意思,出家人應該互相尊敬,出家人一定要守六和敬,這才對得起釋迦牟尼佛;如果出家人不能夠修六和敬,那是破壞僧團,那就錯了。你到釋迦牟尼佛這個僧團來,你要和睦僧團,你不能破壞僧團。古德有所謂「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出家人都是釋迦的弟子,不管學哪個宗派都是佛所說的,都不可以批評。

      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統統是釋迦牟尼佛傳的,你要說我這個好,那個不好,不可以。像一個學校,院系很多,大家在一起學都是同學,院系不相同,不能說我這個好,你那個比我這個差,不可以,平等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佛說得這麼清楚,你怎麼可以分?佛為什麼說這麼多法門?因為眾生根性不一樣,你喜歡學哪個法門你自己選擇,真正喜歡的你容易學習,容易成就。八萬四千法門,我們是凡夫,沒有能力選擇,到底哪個法門好,那就得聽話,聽釋迦牟尼佛的話。佛在《大集經》上說了一個方向,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那我們想想我生在末法,末法淨土成就,我修這一門大概就不錯了。末法我修禪,未必能得禪定,未必能開悟;末法修戒律,未必能證阿羅漢果,確實!正法時期修戒律的、持戒的,就能證四果,就能成阿羅漢;像法時期修禪定的,確實能得禪定、能開悟。末法時期,現在沒有了!

      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現在修禪定的,連得定的人都沒有了。老一輩的,像虛雲老和尚還得禪定,沒開悟,得禪定,現在得禪定都沒有了。他自己跟虛老和尚學過禪,晚年放棄了,一心念佛。這個註解搞成功之後,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十四萬聲佛號,這幹什麼?告訴我們真幹,追頂念佛。他身體不好,晚年生的病很重,我去看他的時候佛號不離口。我這一生只看到兩個人,第一個看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持咒,真的分秒必爭,一秒鐘他也不會空過。他跟你談話的時候,放下來跟你談話,話談完了之後他那個咒就又接著念。金剛持,我們看他口動沒有聲音,沒有看到他休息的時候,他口不動沒看到。第二個我看到是黃念老念佛,分秒不間斷。這就是章嘉大師的標準,真正相信,現的這個相,會斷掉的是不相信,相信他怎麼可能斷掉!斷掉往生極樂世界沒把握了,不斷有把握,愈念愈歡喜,法喜充滿,真有把握往生。

      所以,「三資糧,缺一不可,而信居首,其要可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個條件,第一個就是信,第二個是願,第三個是念佛,就這三個條件。真相信,一點都不懷疑,極樂世界是我老家,我一心想回去,哪有回不去的道理?阿彌陀佛歡迎你回去,必定來接引你。持就是保持,就是執著,大乘佛法是破執著的,叫你不要執著,就執著這一句佛號。淨土法門就准許你執著這一個名號,這名號以外其他的你都得放下,不能執著,只執著這一句佛號。

      「序分中先說此經之本,乃真實之際,故可信」。《華嚴》真實之際,《法華》真實之際,真實智慧這是相同的,這相同的。但是真實之利,《華嚴》跟《法華》比不上這部經,這個要知道。從真實利益來講,這個經是第一經。我們明白、搞清楚了,所以一切經教統統放下,專搞這一門。為什麼?我們就一心一意就想求生淨土,別的統統不搞了,全都放下了。有一天壽命我們就學習一天,決定不放鬆。這個經前後我講了這是第十三遍,早年講過十遍,是會集本,但是沒有用念老的註解。這一次想想他註得太好了,費了六年的時間,我發心講這個註解,也是報跟念老我們晚年相遇知遇之恩。在那個時代,國內弘揚這部經的他一個,我在海外也是講這部經,總算碰到一個真正的志同道合,非常難得。

      「本經之用,乃廣惠眾生以真實之利,故應信。」這說明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實相、就是法性、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也叫自性,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不是從阿賴耶裡頭出來的,阿賴耶裡頭出來的靠不住;自性流出來的,真的,決定不是假的,真中之真。信願持名是利中之利,這怎麼可以不信!

      下面說,「何謂真實之際?」真實之際什麼意思?「正如蓮池大師《疏鈔》中所開口便道者」,這指蓮池大師他老人家所註的《阿彌陀經疏鈔》,第一句他就說出,「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這是蓮池大師《疏鈔》開宗明義第一句。這是什麼?「故知真實之際,即當人之自性」。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人性本善,後人把它編在《三字經》裡頭教小朋友,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性是自性,那個性就是佛性。所以中國人的教學,你看第一句就把教學的宗旨說出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你回歸到本性,回歸到本善。就是佛法裡面講的幫助你成佛,你見到本性、見到本善就成佛了。這是聖賢教育,不是世間教育。中國傳統的文化是聖賢君子的文化,不是世俗的文化,用世俗的心態、世俗的方法,決定求不到,你去學、去講、去做全都變了樣子。今天傳統文化恢復難就難在這個地方,人心裡頭沒有聖賢君子,學聖賢君子的東西他就學不像。

      馬來西亞納吉首相,我們談的時間很長,就談這個問題,他很聰明,他懂了,這個太難得了。所以它跟世俗教育完全不同,世俗教育的博士再多,教不了這個課程。馬來西亞辦了個漢學院,他就問我,得請哪些老師?我說現在老師沒有了,聖賢、君子到哪裡去找?沒有了。博士很多,博士教不了這個課程,那怎麼辦?我說我想了個辦法,這學院裡設研究員,名額一百到二百人,設研究員。這些研究員,在中國古籍裡頭,首先奠定聖賢的基礎德行,理念、方法、經驗告訴大家,講清楚、講明白。然後他們自己去研究,一門深入,不要搞太多,一個人就專學一樣,學上十年他就有非常可觀的成就。

      選哪些書?我說現在就用《群書治要》,《群書治要》裡面一共是有六十五種書,就把這六十五種書當作這個學院第一屆的標準課程,這六十五種。一個人可以學一樣、兩樣,頂多兩樣,不要學三樣,太多了精神分散了。十年之後,他們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漢學家,這就成功了。如果再加上個十年,再深入,他就變成大儒了,可以達到什麼程度?達到孔子、孟子的程度,那世界就有救了。二十年,如果這個人是三十歲,正好五十歲,出來講學,對全世界講學。我勸他護法,他非常喜歡,這是為全人類造福。那這個世界真有一線光明,十年之後大放光明,這是中華傳統文化,能夠幫助全世界化解一切疑難雜症,達到天下太平。

      蓮池大師這五句話,都是形容自性的。「靈明洞徹」,這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本具的圓滿德能,確實靈明洞徹。靈是形容它的活躍,明是它的觀察,這一個字代表了六根,眼耳鼻舌身,還有識,意識,對於宇宙萬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雖然不具足六根的相,六根起作用。「湛寂常恆」,照見它自體不動,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二十個字,跟這個意思相同。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清淨就是湛寂常恆,常恆是不動,湛寂是清淨;靈明洞徹是照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背無向,非濁非清」,這就是這裡面沒有對立的,二邊不立,中道不存。清濁是二邊,向背是二邊,它沒有。它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在哪裡?「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佛在《楞嚴》上說的。

      下面是讚歎,「大哉真體」,體是宇宙的本體,宇宙依它而現的,萬物依它而現的,我們的身體也是依它而現的,沒有一法不是依它而現的,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不可得而思議」,就是你沒法子去想,想不到的,也說不出。思想,第六意識想不到,言語說不得,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動念是想,一動念頭就想錯了,一開口就說錯了,這叫不可思議。不可思就是不能想,不可議就是不能說,它真的,在哪裡?就在現前。你知不知道?不知道,完全不知道。它是真的,你能夠想像的、你能夠言說的全是假的,真的不可思議,句句是實話!所以這就是自性,大哉真體,其唯自性。故知真實之際,即當人之自性也,誰的自性?就是自己的,不是別人。我們自己的自性,跟釋迦的自性,跟彌陀的自性,跟一切諸佛的自性,同一個自性。跟一切眾生的自性,跟樹木花草的自性,跟山河大地的自性,也是同一個自性。跟鬼神的自性,乃至於跟無間地獄的自性,還是同一個自性,沒有第二個。這是真實之際,這是真理。

      「《疏鈔》又曰:澄濁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歟!」這是《疏鈔》對於《彌陀經》的讚歎。澄濁而清,濁是五濁惡世,我們現在所處的,濁惡到極處了。我們如何能夠澄濁而清,把這個濁惡沉澱下來?現在大家用自來水,其實自來水有染污,有些化學東西在裡頭。中國在過去抗戰期間,那個時候城市裡面沒有電燈,沒有瓦斯,沒有自來水,居住在城市裡面要買水。有賣水的,在河邊上挑水到城市去賣。那水當然有染污,水放在水缸裡頭,用什麼沉澱?用明礬。用明礬放在裡面,大概一個小時之後都沉澱下去了,清水上來了,才可以用,這叫澄清。現在用什麼?用《阿彌陀經》、用阿彌陀佛,把我們的心定下來,舉這個例子。澄濁而清,我們的清淨心恢復。《彌陀經》跟《無量壽經》是一個本子,《無量壽經》叫大本,說得詳細,《彌陀經》叫小本,說得簡單。裡面的內容完全一致,所以同屬於一部經。

      返背而向,向什麼?向自性;背?背是違背自性。最明顯的,舉個例子,自性的性德,在佛是五戒,在中國傳統是五常,人必須要遵守的、要做到的。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義者循理,起心動念要合理、要合情、要合法,三面都顧到這叫義,待人要有禮,處世要有智慧,人與人之間要講信用。仁義禮智信五德,這是向,向著它。現在完全違背,違背就是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今天的社會。我們怎樣能夠返背而向,澄濁而清?全靠教育,教育裡頭最重要的是聖賢教育。現在教育完全是背棄,與自性完全相違背的。自性本善,《三字經》上講的「人之初,性本善」。現在完全是向著惡,自私自利、損人利己,什麼叫善,完全不知道,不懂善是什麼意思;惡已經養成習慣了,他不以為它是惡,這個事情很麻煩。這種違背性德的教育,西方人興起的,教了四百年,把社會人心都教壞了,現在要把它反過來,談何容易?中國古人有兩句名言,「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今天家沒有了,社會當然亂,小孩不教仁義禮智信,倫理道德完全不教了,人心壞了。人心一壞,一切統統壞了,大問題!

      這些年我們講經教學有時候提倡這些事情,響應的人不少,來問我的人很多,從哪裡做起?不能夠齊心協力,這個事情沒指望。這樁事情得從頭來起,像釋迦牟尼佛開悟的時候從鹿野苑五比丘開始,人力、財力、物力要集中,辦一個學校,培養老師。每個地方都搞,搞得倒很熱鬧,一個也出不來,那造成負面的影響。什麼影響?傳統文化是假的,不是真的。要給人這個影響的時候,中國傳統文化完全滅掉了,那個罪多重。所以要捨己為人,能夠犧牲自己,成就這樁大事業、大工程。絕不能顧及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名利,那肯定壞了,你在做滅法的工作。今天的事情不容易做,要真正覺悟,真正有使命感。自私自利,那只有失敗,不會有成功,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我這麼大年歲了,每天想的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些方面我知道一點,我能說,我不能做了,我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只是說說而已。希望聽的人能真聽進去,能真好好的幹,一切希望在大家,大家不要靠我,靠我就完全錯了。我做事情的年齡過去了,八十七歲了還能做事嗎?古時候七十歲就退休了,哪有八十七歲還做事,沒這個道理,能講經就不錯了。所以,我除了講經之外,萬緣放下,這是希望大家一定要知道的。

      還有,國內、國外有些人用我的名義,我聽說組成一個什麼社團那樣團體,還到處建道場,裡面還建房子要來供養我,說我一定會到那裡去住。全是假的,全是騙人的,希望大家不要受騙。我不可能在哪個地方住,我就住在香港,我哪裡都不去,我在這裡住個小房子我很滿意,心滿意足,一無所求。現在只求往生淨土,這個之外,沒有我所求的,我哪裡也不去。我什麼都不會做,所以大家不要給錢給我,給錢給我,我還得動腦筋給你做什麼好事;你不給我,我沒有事,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是真正的好事,這個道理要懂。一個人的生活非常簡單,我們有一點小土地自己種菜,基本蔬菜不需要買,行了,很好過,日子好過。

      認真聽經,把經真正聽懂、聽明白了,你功夫就得力了。功夫不得力就是對於經教不了解,你的疑問很多,你的妄想很多,你的雜念很多,所以功夫不得力。讀經、聽教好處就在此地,幫助我們澄濁而清,返背而向,聽經的好處就在這兩句。「越三祇於一念」,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一般修行要這麼長的時間,念佛的人就是一念,一念阿彌陀佛。「齊諸聖於片言」,諸聖是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我們跟等覺菩薩平等,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能跟他平等。所以至哉妙用,妙不可言,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歟。這是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裡頭所說,放在這部經管用,它同一部。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