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198集

    共64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2年10月21日啟講,2014年3月8日圓滿。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理。這次是講第三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願心堅固。希望學佛同修選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快速,一生當中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用網路,用衛星,全球喜歡這部經,信這部經,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都是有緣人,每天一起分享。往生見佛,是活在世間第一樁大事。

    字體大小: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八集)  2013/2/2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跟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六十六頁第三行,從第三行看起:

      「本章下云: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這是假設的,有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的眾生,這些眾生「悉成緣覺」,比阿羅漢還高一級。「於百千劫,悉共計校」,於百千劫這麼長的時間,這些緣覺,就是辟支佛,一起來計算、來校量,「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換句話說,身分是緣覺,辟支佛,數量是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於百千劫這是時間,一起來計算、來校量,不能知道極樂世界人數之多,不能知道極樂世界眾生壽命之長。所以是真正的無量,而不是有量的無量。這一段經文,「總顯佛壽無量,人民壽命無量,國中弟子無量」,說了三個無量,顯示極樂世界的第一德。

      「三千大千世界者,乃一佛所化之境」,是一尊佛教化眾生的範圍,所謂的一佛國,就是一尊佛教化的區域。「以須彌山為中心,合四大洲日月諸天為一世界」。這先說一個單位世界,這個單位世界就是一個小世界。這個小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合四大洲,四大洲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有情眾生居住的境界,現在稱為星球,古時候稱它為四大洲。它以須彌山為中心,須彌山在哪裡?古時候有人說須彌山就是喜馬拉雅山,這個山是地球上最高的山,但是跟佛經上講的那個不一樣。因為佛經上講的,太陽、月亮是繞著須彌山的中間,就是腰部,繞著這裡運行。那我們太陽、月亮並沒有繞喜馬拉雅山運行,所以這個不相應。第二個,佛說了,須彌山的北面北俱盧洲,人壽平均一千歲,很少短命的,福報最大,那個地方沒有佛法。這個跟經上講的不相應,現在我們地球上的喜馬拉雅山的北面是西藏,西藏佛法鼎盛,西藏人壽命沒有一千歲。所以這個也不是,說明須彌山不在這個地球上。我們的太陽系,太陽帶著這麼多行星,現在知道它是繞銀河系旋轉。銀河系確確實實,銀河系的中心是凸出來的,確實像個高山一樣,太陽是從邊緣上繞著走。所以,須彌山不在地球上。

      我們往下看,這個單位世界確實合四大洲日月諸天為一世界,今天所說的銀河系。「如是之世界積至一千」,一千個銀河系,就叫一個小千世界。再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然後積一千個中千世界,就叫一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先以一千乘世界,得小千。又以一千乘小千,得中千。最後又以一千乘中千」,再得一個大千。這個樣子,它三次以千相乘,「故曰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只是一個大千世界,不是三千個大千世界。這樁事情,有很多讀書人,地位都很高,大學教授,博士畢業,佛書看得不多,知道佛書裡頭講三千大千世界,他以為宇宙之間只有三千個大千世界,這是很大的誤會。佛經上講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為什麼說三千?它有小千、中千、大千,倍倍相乘,這叫大千世界。這是一尊佛的教區,教化區。

      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少個銀河系?有十億。因為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這個大千世界裡頭,三千大千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現代天文學家已經初步發現,宇宙中世界無量。人現在都知道太陽,以及圍繞太陽的九大行星,稱作太陽系,地球是太陽系裡面的一個星球,圍繞太陽旋轉。現在人知道,太陽不但有自轉,同時也繞銀河星雲的中心,這個星雲中心,天文學家假定它叫黑洞。黑洞是天體的一種,繞著這個運行,約二萬萬年繞一周,這就是太陽年。太陽繞銀河,繞一周要多長的時間?兩億年。中國萬萬叫億,兩億年又繞到原來的點,繞一圈。

      這個地方講到黑洞,黑洞是天文學的名詞,我們參考資料裡頭也節錄了,從《中國大百科全書》裡頭節錄的。「黑洞,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特殊天體」,它是天體之一。它究竟是什麼東西,到現在還不清楚、不明朗,只知道「它有非常強大的引力」,大到什麼程度?「致使投射到這種天體上的物質只進不出」。也就是說一切物質現象遇到它,都被它吸進去,沒有發現到它出來,包括光,「連光線也反射不出來」,所以稱它作黑洞。光、電磁波發射到一個星球,它會反射,像月亮是最好的一個例子。月亮本身不發光,光是太陽光,是太陽照到月亮,月亮反射,我們看到,它反射。但是黑洞,光照進去之後,沒有看到它反射,就不見了。電磁波亦如是,我們把電磁波發射到那裡,它不會反射來,被它吸進去了。「稱之為黑洞」。

      底下有一個參考資料,我們接著看。「演變到最後階段的恆星」,星球在宇宙裡頭有成住壞空,這個現象天文學家看得很清楚,常常有。這一塊區域沒有星,突然有個星發現了;還有這個地方原來這些星,突然有一顆星不見了,說明星有生、有住、有異、有滅。大乘經上講物質現象有生住異滅,不只是山河大地,是講星球、講星系。像太陽系,太陽系科學家說有成住壞空,跟佛經上講的一樣,這個星球會老化。老化到最後的階段,「由中子星進一步收縮而成,有巨大的引力場」。這個引力場就是區域、範圍,這個範圍當中有很大的引力,這種情形在太空當中很多。它很麻煩,為什麼?肉眼看不到它,如果你一靠它的邊,被它吸進去之後就不見了,飛機被它吸收過去了,輪船也被它吸去了。這些都是有記載的,飛機飛到天上,不曉得到哪裡去了。黑洞有大有小,它的性質,現在人所知道的大概就是這樣東西,你看「使得它所發射的任何電磁波都無法向外傳播」,它本身引力太大,「變成看不見的孤立天體,人們只能通過引力作用來確定它的存在」,這叫黑洞。地球上製造這些飛機,確實有少數,在太空飛行記錄裡頭都有記載,這個飛機不見了,沒有下落。飛出去,跟地面上有聯繫,聯繫突然中斷,以後再沒有消息了,到中斷地點去偵察,找不到痕跡。銀河系當中,這個黑洞是最大的,我們所了解是最大的,甚至於星球都會被它吸進去。究竟是什麼?一直到現在沒有人知道。

      我們再看下面文,「太陽是銀河星雲中之一顆恆星」。現在知道,所謂的恆星它還是在運動,它有自轉、有公轉,「銀河星雲約有一千億個恆星」。恆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這個星本身發光,換句話說,是在太空裡面燃燒的一個火球,太陽就是一個例子,是燃燒中間的火球。這個火球上的資源能不能燒盡?能,燒久了它就燒沒有了,沒有的時候它光就沒有了。在太空當中,會燃燒的這種火球有一千億個。那不放光的,不放光的乘上十倍都不止。你看太陽,帶著九顆大行星,還有許許多多的小行星,這個天文學家看到了,小行星可特多。太空很複雜,太空不安全,這些星會互相撞上,雖然它有軌道,偶爾它也會越軌,越軌就出事。宇宙中有無數的星雲,星雲本身也在運動,所以整個宇宙無有一法不是在運動當中,它要不運動,它就消失了。它怎麼生的?從運動當中產生的,不運動,這個現象就不見了。所以,「銀河亦只是宇宙更大天體中之一員。如是輾轉擴大,不可窮盡」。輾轉擴大是《華嚴經》上說的,《華嚴經》上給我們講二十重華藏世界,這就是更大的天體,我們現在科學技術還沒有探測到。

      「當前天文學上之發現,已初步證實經云之世界無量」,這是天文學家在天文望遠鏡裡面觀察到的,世界無量無邊。至於佛經上常講的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所化之境」,只是一尊佛他教學的範圍,就是他的教區,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世尊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大宇宙之中,「佛無量」,不止是一尊。釋迦牟尼佛單單介紹佛的名字,說了一部經,叫《佛名經》,專門說佛的名號,十方世界,佛說了一萬二千多尊的名號。這只是略說,細說說不盡,大略的說一說就說了一萬二千多。所以「世界無量」。

      這個願文的大意,是三千大千世界裡一切眾生統統都成緣覺,這假設的。以他們的神通之力,共同計算,都不能知阿彌陀壽量多長,極樂世界人民壽量多長,極樂世界人口有多少,統統算不盡。阿羅漢不知道,辟支佛也不知道,權教佛菩薩還是不知道。到什麼時候知道?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時候知道了。他知道他也說不出,因為這樁事情無法形容。辟支佛都不能知道阿彌陀佛的壽量、往生極樂世界人的壽量,我們這個地球上有七十億人口,極樂世界的人口無數無量,沒有法子計算,這種情形我們能想像得到。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已經有十劫,這十劫之中,每天,每個小時,或者說每秒鐘,從十方世界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往生的人有多少?算不盡。何況這個人口天天在增加、念念在增加,都是以極大數字在增加、在成長。極樂世界確實法性身、法性土,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所以它容得下。這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真心、本性是沒有邊際的,所以能容。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下面是第九章,第十七願,這一章也就一願。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右面第十七願,「諸佛稱歎願」。「稱者,稱揚。歎者,讚歎。《漢譯》曰:我作佛時,令我名聞八方上下無數佛國。諸佛各於弟子眾中,歎我功德國土之善。諸天人民蠕動之類,聞我名字,皆悉踴躍來生我國」。漢譯的本子,吳譯的本子跟這個意思差不多,漢譯這一願很詳細。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他修行證得究竟圓滿,這就成佛了。成佛之後,願他的名號在十方諸佛國土裡面,八方加上下就是十方,十方無量無邊無數的佛國,這些諸佛在他弟子當中,為大家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普遍勸大家求生淨土。彌陀有這一願,這一願兌現了,沒有一尊佛對大眾講經,說不講《無量壽經》的、不講《彌陀經》的、不講《觀無量壽佛經》的,沒有。佛為眾生說一切經,必定講這三部經,為什麼?這是彌陀的本願,佛希望一切諸佛為他做宣傳,勸一切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快速成佛。佛為什麼要給他宣講?因為這一願是一切諸佛如來共同的願望,沒有一尊佛不希望眾生趕快成佛。這個心是佛心,所以一切諸佛都歡喜為大家介紹極樂世界。講這部經比講什麼經都歡喜,為什麼?這部經完全是為根熟眾生而說的。根沒有熟,說它沒用,眾生不喜歡聽,聽了也不相信,信了也不發願,所以他不能往生,不能往生,根沒熟。

      大家根都沒熟,佛在這裡講這部經,為什麼?這裡頭至少有一個人根熟了,佛才會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真信、真願、真肯念佛求往生,一個人,佛都要說。別的人?別的人旁聽,旁聽的人也得利益,沒有善根的,阿賴耶裡面種善根了;有善根的,這個善根慢慢向上提升、增長,不成熟。如果成熟的話那就是當機者,佛為誰講的?佛就是為他講的。你要是當機,這個經就是為你講的,所以你一聽就非常歡喜,恨不得趕快往生。對這個世間真放下,沒有絲毫留戀了,彌陀弟子,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再看下文,「諸天人民蠕動之類,聞我名字,皆悉踴躍來生我國」。佛為彌陀介紹,把極樂世界介紹給一切眾生,諸天人民,蠕動是畜生道,小飛蟲、小爬蟲;這些眾生聽到阿彌陀佛的名字,皆大歡喜,往生極樂世界。這些眾生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經文裡頭,確確實實包括我們在內,我們一定要直下承當,這裡頭有我一分,我不在外。吳譯本裡面類之,經文跟這裡說的差不多。「望西云:六八願中」,六八就是四十八,四十八願當中,「此願至要」。前面我們曾經讀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當中,善導大師告訴我們,有五種真實大願,特別教導我們的,這一願是其中的一願。為什麼?如果沒有這一願,諸佛如來不給我們介紹,我們怎麼會知道有極樂世界?怎麼會知道有阿彌陀佛?所以世尊的介紹,功德大了,幫助一切眾生往生,就是度這個眾生成佛。是彌陀的本願,也是一切諸佛如來的本願,就是說沒有一尊佛不喜歡眾生快速成佛。所以,「我等今值往生教者」,值是遇到,我們今天能夠遇到往生教,往生教就是淨土法門,信願持名的法門,這叫往生教,「偏此願恩,善思念之」。四十八願,特別這一願的恩德,念念不忘。我們認真努力報釋迦牟尼佛之恩,他為我們宣說、為我們介紹,就是希望我們學習,修這個法門,一生圓滿。

      「望西意為,若無此願,則我等身在娑婆穢土,如何能聞彼土之教主與佛剎之名字,彼佛彼土,勝妙功德,清淨莊嚴」。我們怎麼會知道?這是世尊對我們的大恩大德。「若未曾聞,又何由發起求生彼土之勝願」,我們要是不知道,你不可能發願,你不知道有極樂世界。「故今日我等能聞淨土法門,實由此願之力」,正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說出這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專門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的、介紹阿彌陀佛的。「故本師釋尊於此穢土,稱揚讚歎阿彌陀佛,及其國土不可思議功德,令我得聞」,我們才能夠聽到。「故讚曰,四十八願中,此願至要」,也就是這一願是四十八願最重要的一願,介紹我們。

      「法藏求願名聞十方者,只為普攝十方一切眾生」,因為法藏菩薩幫助十方世界,一切六道裡面苦難眾生離苦得樂,他用的方法就是執持名號。眾生不知道這個名號,就沒有辦法去了,這個名號是他接引眾生的方便。因此,名號特別重要,世尊把它介紹給我們。底下這一句說得好,「若無此願,則十念必生之願便同虛設,蓋聞名方能持名也」。沒有聽過阿彌陀佛這名號,沒有見過阿彌陀佛這名號的文字,底下這一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那就是假的。所以一定要知道名號,於是我們就明白了。明白,我們要有行動,把阿彌陀佛的名號介紹給別人。名號,我們對它要恭敬,名號是神聖的,但是阿彌陀佛、諸佛如來有巧方便,我們接引一切眾生念佛,比對阿彌陀佛恭敬更重要;換句話說,什麼是最極恭敬?勸人信願持名、念佛往生,這是對阿彌陀佛最直接的恭敬,最真實的恭敬。那怎麼做法?我們把佛的名號寫在衣服上、印在衣服上,穿在身上外面走一遍,你看多少人都看到阿彌陀佛,這方法好!

      好像是在十幾二十年前,我在香港講經,夏天到香港,看到年輕人穿的衣服,前面跟背後都有圖案,那個圖案很不好看,像魔鬼一樣。所以我就動個念頭,為什麼不寫阿彌陀佛,為什麼不把佛經上這些好的句子寫在上面,穿在身上,街上一走,你看多少人一入眼根永為道種。甚至於還有人把佛像印在背心上,這有點不太恭敬,因為你要流汗,再洗,還得要去洗衣服,所以名字比較好一點。我們以後就不用佛像,完全用名號。為了廣度眾生,為了跟一切眾生結阿彌陀佛的緣,我相信這個做法阿彌陀佛歡喜,阿彌陀佛不會說我們這種做法是對他不恭敬。因為我們能體會到,阿彌陀佛是把接引眾生放在第一,其他都在其次,如何讓眾生心裡頭有阿彌陀佛。

      我在早年,初出家的時候,李老師在台中辦大專佛學講座,接引這些年輕在校讀書的學生。這個講座辦得很成功,每個星期天上課,因為同學星期天放假。他願意學佛,上、下午都有課程,到慈光圖書館來接受佛陀教育。我認識很多這些同學們,我教他一個方法,勸別的同學學佛,什麼方法?手上戴一串念珠,手珠。最先他們不好意思,我說這一串念珠功德很大,他說功德在哪裡?人家看到你手上珠子,心裡就想到阿彌陀佛,可能他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你就度了一個人。把阿彌陀佛種在人阿賴耶識裡頭,這個功德多大!他們想通了,對,都接受了。然後我再告訴他,你們在學校學的教科書,書上不都寫自己名字?是。書上不寫自己名字,寫阿彌陀佛,人家一看,這是阿彌陀佛的,他念阿彌陀佛,他叫你也叫阿彌陀佛。方法很多。

      我還勸過不少企業,經商的、工商業的這些老闆,他們為了推銷商品,常常在報紙、雜誌上登廣告,我就告訴他,你那廣告上面加個南無阿彌陀佛。不費錢,它廣告一張紙那麼大,我上面加一個南無阿彌陀佛,你看,讓人家看廣告時候看到阿彌陀佛。方法多得很!學佛的同學,你看過年大家貼對聯,人家貼對聯,我們的對聯用紅紙寫南無阿彌陀佛,這邊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念念不忘阿彌陀佛。讓每一個經過你門口的時候,都會念一聲阿彌陀佛,你說你有多大福報。這都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有心,沒心不行,要有心。交際應酬場合當中如果用名片,名片上也印上南無阿彌陀佛。這都是第十七願「諸佛稱歎願」的意思,諸佛都稱讚、讚歎,我們不能例外,我們跟諸佛一樣。要懂得用什麼方式、用什麼方法讚歎阿彌陀佛,讓一切眾生有機會聽到、看到這個名號,阿賴耶上就下種子。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又《會疏》解稱歎我名曰:稱我名者,此有三義」,稱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個,「諸佛稱揚彼佛德號」。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稱揚阿彌陀佛德號的,為什麼?這是彌陀本願功德。這個本願功德也加持諸佛如來,所以諸佛如來常常稱讚阿彌陀佛。第二,諸佛讚歎稱名之人,咨嗟就是稱讚的意思,稱讚稱名之人。「如彼小經」,小經是《佛說阿彌陀經》,「六方諸佛,證誠護念稱名之人」。真誠為經作證,一切諸佛護念念佛人。念阿彌陀佛,不但阿彌陀佛護念你,一切諸佛都護念你,決定不要去找其他的依靠。現在信鬼神的人很多,自己有問題、有疑問都去問鬼神,他不去念阿彌陀佛,他去問鬼神。錯了,這說明什麼?說明他對淨宗信心不足,他還有懷疑;如果對淨土信心十足,是絲毫懷疑都沒有,他有問題問誰?問阿彌陀佛,絕對不會找其他的人。現在這個時代,傳遞信息很複雜,少數佛菩薩,多數都是鬼神。這些信息傳到我們這裡了,我們如何辨別?與經教相應的可以相信,與經教不相應的決定不要相信它。一心念佛,專求淨土,你決定得生,你相信經上所說的。念佛人得佛加持,得一切諸佛加持,你為什麼不相信?

      第三,「諸佛亦咨嗟,亦自稱彼佛名」。一切諸佛如來,這就是他也念佛,他念南無阿彌陀佛,諸佛都常常念這個佛號。為什麼?給我們做榜樣,你看佛都念阿彌陀佛,何況我們。「此表諸佛稱歎之義有三」,也有三個道理,諸佛為什麼讚歎?第一,「諸佛讚歎彼佛聖號」。這是彌陀本願,彌陀真成佛了,願願都圓滿了,沒有一願是虛願,所以諸佛讚歎,讚歎阿彌陀佛無與倫比的功德圓滿成就。第二,「諸佛讚歎一切稱念彌陀名號之人」。由此可知,名號功德真實不可思議。第三,「諸佛本身亦稱念彌陀聖號,依念佛三昧圓成佛果」。這就是一切十方諸佛還要求阿彌陀佛加持他,他們修念佛三昧才圓成佛果,這句話重要。

      佛佛道同,難道諸佛還不如阿彌陀佛嗎?要到妙覺位就完全相同了,跟阿彌陀佛相同,等覺位還不相同。成佛,諸佛,諸佛是指誰?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裡面告訴我們,《金剛經》上所說的諸佛,是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諸佛,他們是真佛,不是假佛。中國大乘常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就成佛了。天台智者大師所說的六種佛,叫六即佛,即,就是的意思,六種。第一種,他說「理即佛」,從理上講,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都是佛。諸佛如來見一切眾生都是佛,是見理上的佛,理即佛。雖然是佛,不是假的,《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不是佛是什麼?如來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功德、圓滿的相好,樣樣圓滿。一切眾生呢?一切眾生在理上講統統圓滿,你這些智慧、德相沒有失掉,只是你現前有障礙,智慧、德相現不出來。什麼障礙?佛說三大類,第一大類無明煩惱,第二大類塵沙煩惱,第三大類見思煩惱。因為有這三大類的煩惱,把你自性的智慧、德相障礙住了,不是沒有,有,就是它不現前,障礙去掉就現前,什麼時候去掉,什麼時候現前。你能放下一分就現一分,放下兩分就現兩分,完全放下你就成佛、成菩薩了,問題在你肯不肯放下。所以,放下就是!這個話佛講得太多了,大小乘都教人放下,那些是煩惱,煩惱是假的,不是真的,應當放下。

      放下見思煩惱你就證阿羅漢,六種神通都出現。阿羅漢的六種神通,小神通,有侷限的,侷限多大?阿羅漢裡面最大的神通,只能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這個教區,釋迦佛教區之外的見不到、也聽不到,這麼大能量。這個教區多大?前面我們讀過,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十萬萬個銀河系,這麼大的範圍。還是放下好。現在人用手機,手機居然能夠收看網路的信息。我住在香港哪個地區、哪一條街、門牌多少號,他在手機上,在空中照相,把我住的那個地方看到了。但是阿羅漢的神通,他想那個地方,那個地方他就到達了;我們手機上看到,我們人沒有到達。這就是放下比這些機器更靈,這機器比我們放下差很遠。

      放下塵沙、無明,天台大師講分證即佛,真佛,不是假佛。我們這裡講的諸佛,本身他也念佛。分證即佛就是實報土裡面法身菩薩,四十一個位次住報土,這叫諸佛。他們最後證妙覺果位,到妙覺叫大圓滿,那是佛佛道同了。這四十一個位次還都有差別,可以說大同小異,因為每個人無明是破了,無明習氣還有,每個人帶無明習氣多少,各人不相同。所以還有一點點小障礙,不礙大事,大事是你分身到十方諸佛國土供佛、聞經、教化有緣眾生,這個不妨礙。妨礙什麼?妨礙你回歸常寂光,除這個之外,你沒有妨礙。

      所以,他們修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有兩種,第一,「一心觀佛之相好,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這兩種就是觀想念佛,屬於觀想念佛,《觀經》裡頭觀想念佛說得很多。或者是「一心稱名」,這是稱名念佛,是《觀經》最後第十六觀。修法者,「謂之念佛三昧」,你修這個法門,就叫念佛三昧。這是因行上的念佛三昧,這果沒有現前,在因上修。第二種,「為此三種之因行所成」。這就是功夫有了成就,一心觀佛的相好,一切時、一切處,睜開眼睛、閉上眼睛,你都看到阿彌陀佛在現前,這叫功夫成就了。所以,「心入禪定,或佛身現前」,念佛,修一心觀佛,或者一心觀佛法身實相,也都能入定。由此可知,觀法是屬於戒律,你依照這個方法修,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叫念佛三昧。「或法身實相」,實相無相無不相,你對於真相完全明瞭,實相現前不起心不動念,知道體是真空,相是假有,空有是一,空有不二,能入這個境界。這個念佛三昧,「是果成的念佛三昧」,說得很好,前面把因說出來了,後面果也說出來。

      因行的念佛三昧,這叫修;果成的念佛三昧叫發,發是什麼?發神通。得定、得見性,見實相就是見性,相上見性。《觀無量壽佛經》上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又曰: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這個見佛是屬於感應。《念佛三昧經》第七卷有說,「念佛三昧,則為總攝一切諸法,是故非聲聞緣覺二乘境界」。這是大乘,小乘人只見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之外他見不到,所以不是他的境界。《大智度論》上說,「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這也是真的。我們想斷煩惱、想消業障,這裡提供我們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實念佛。臨命終時,預知時至,或站著走的、坐著走的,歡歡喜喜往生了。如果煩惱沒斷,業障沒有消,他怎麼能做到?這樁事情要知道。

      在此地,諸佛無盡的慈悲,給我們做出榜樣,成佛了還要念阿彌陀佛,何況我們。諸佛念佛沒有間斷,我們念佛還斷斷續續。如果想這一生真正成就,我們對這個法門要特別尊重、要認真學習,依教奉行。這一生沒有白來,這一生過得充實,有意義、有價值。在娑婆世界六道輪迴,這一生叫最後身,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脫離六道輪迴。

      下面這一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四十八願裡頭最殊勝的一願,「十念必生」。二十四章裡面,這是第十章,這一章也就一願。這一章「聞名普益」,第一段裡頭第十八願十念必生。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一願念老註得特別多,內容非常豐富,我們這個本子從四百六十九到四百七十六頁,念老慈悲,為我們細說這一願。「右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日本淨宗古德較量諸經,餘經中《華嚴》獨真實。日本古時候淨土宗這些大德,他們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做比較,哪一部經最真實。因為佛講經,依據的原理就是真俗二諦,真諦是佛知佛見,是他自己證得的境界,那完全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聽不懂。譬如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就聽不懂,我們明明看到這些現象都是真實的,怎麼會是虛妄的?怎麼講我們也不相信。佛怎麼辦?佛就不講,恆順眾生,你們能信的我給你講,你不能信的不給你講,這叫隨俗諦。世尊隨世俗諦說法二十年,前面十二年完全隨俗諦,大家信了、服了,對佛產生敬愛之心。十二年間,佛沒有說一句假話。

      從這裡再提升講方等,方等裡面就有少分真的,多分還是隨俗。方等八年,加前面十二年就二十年。二十年基礎之後,給你講真的,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能接受了、你能聽得懂了。可是,真正真實的還是聽不懂,講真的是講般若,般若講了二十二年,你就知道不容易。用現在人的話說,宇宙的祕密,佛在講演當中統統把它揭穿了,在大乘法裡頭。宇宙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這些東西?我從哪裡來的?全都講清楚、講明白了。他講我們不相信,他就不講,什麼時候真相信了他就說,程度不夠他不說。

      到最後,法華八年,會三歸一,那就說真話了。過去給你講的四十二年統統是方便說,不是真實的,你們學了四十二年了,可以講真的,不說假的了。講真的兩部經,《法華》、《華嚴》,這兩部經比較,《華嚴》獨真實,超過《法華》。獨真實,真的是不假,實則不虛。「若與此經相較」,跟這部經來做個比較,《華嚴經》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則此經為真」。就真實來說,這部經比《華嚴》還要真實,把《華嚴》比下去了。把《華嚴》比下去,就是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全比下去了。我想同學們也就能體會到,我們到晚年為什麼把《華嚴》放棄,專學《無量壽經》,專學信願持名,為什麼?純一真實。

      「又本經諸大願與此願相較」,就是四十八願每一願跟這ㄧ願來比較,這一願最真實,真實當中第一真實,「蓋表此願乃真實中之真實也」。這句話重要。日本淨宗有一個本願念佛宗,它就取這一願,信徒不少。有我們華人跟它學的,來問我,我說日本當年祖師選這一願做本願,行。他們行,現在不行。為什麼他們行?他們四十八願全通,然後用這一願修,行,這一願從四十八願來的。你現在四十八願沒有了,單單這一願,這一願有問題。那我要問,你有沒有發菩提心?沒有。光是十念必生,沒有發菩提心,不行。第十九願就發菩提心,《無量壽經》告訴我們,三輩九品都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十九願是發菩提心。至少十九、十八要連起來才行,單獨一條不行。早年日本這些大德,他們對答《無量壽經》、對答大乘都通達明瞭,所以他用這一願,行,決定沒有問題,他的根基統統具足。我們什麼都沒有,單單搞這一願,落空了。那要怎樣?一願就是四十八願,第十八願包括其他四十七願,願願都包括其他的四十七願,這樣就對了。《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四十八願任何一願都包含其餘的四十七願,願願如是,這就對了。這樣本願念佛沒有問題,沒有一個不往生。這是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

      所以,四十八願與這個願比較,這個願最真實,蓋表此願乃真實中之真實。經文上說『十方眾生』,「十方眾生」包括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在這裡頭。『聞我名號』,這個我們做到了,這個緣具足。可是下面這個問題我們有沒有?『至心信樂』,「至心」,至誠之心,這個至誠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體。「至誠之心,至極之心」,不是普通的心,不是普通的樂,真誠到極處,至極之心。《金光明經文句》,文句是註解的名稱,裡頭說「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這個意思深了。心源,心的源頭在哪裡?心的實際在哪裡?真實之際,這叫至心。徹,徹底。到是到達,「即遊子到家之到」,在外面住了很多年,現在回老家了。

      中國人對於回老家是一樁大喜事,叫落葉歸根。什麼時候回老家?自己功名、事業成就了,回老家是年歲老了,不能再工作,現在講退休了。古時候從政是七十歲退休,七十歲不能再工作,告老回家,回家去養老。中國古時候是大家庭制度,現在沒有了,現在講家,概念很模糊。中國古書裡頭講的家,跟現在的家不是一樣的,是一個家族生活在一起,不分家的,兄弟不分家。這一家人,上上下下大概在三百人左右,它是團體,它是社會生活。這麼多人在一起,如果沒有規矩,這家就亂了,所以家有家道,這個道是總方向、總的目標;有規矩,就是家規,像《弟子規》是屬於家規,那是家規裡頭一部分,就是共同的家規。除了共同之外,每一個家還有自己的家規,跟別人不一樣的。為什麼?他們所學的不一樣,學派不相同,所經營的事業不一樣,古時候士農工商,所以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規矩不相同。

      《弟子規》一百一十三條是共同的家規,人人必須要遵守,全家從小到老各個人都要遵守,不是只管小孩。弟子兩個字意思很深,弟是年齡比較小的,子是兒女一代的,我們對自己的父母就是弟子,我們的父母對他的父母又是弟子。所以,《弟子規》在家庭裡,人人都是弟子。我們上面有父母,父母上頭我們叫祖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說不定還有高祖父母。如果那個老人活到八、九十歲的時候,就有五代,這五代同堂,住在一起。所以不能沒有規矩。

      有規矩,還有家學,我們常聽說私塾,私塾是家庭子弟學校。古時候的教育,國家沒辦教育,教育是自己家庭負責。家家有祠堂,祠堂是供奉祖先的,就是家廟。佛經上講的鬼神不是一般的,自己祖先過世的,稱為鬼神,供奉在家廟裡頭。祠堂只有春秋祭祀,時間不長,平常就做養老院、育幼院、學校,就都在這裡活動,公共場所。老人跟小孩都在一起,他有歡樂,天倫之樂,這小孩都不是外人,跟自己都有關係,都是自己兒孫、重孫。它是一家人。大家庭的好處多,缺點是什麼?個人沒有自由,這是缺點。但是個人小時候的教育,大家庭負責,你父母可以不必照管,老的時候家庭養老。你有個學習的童年,有個快樂的晚年,這是現在人沒有了。所以告老回鄉,那是去享受天倫之樂。

      中國人的這個理念跟外國不一樣,幼年、童年要嚴加管教,那個小孩是沒有自由,嚴加管教,他才能學得出來。《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嚴加管教。這些規矩,日常生活規矩,一點都不能夠錯亂,你們讀《弟子規》,知道一個大概。日常生活當中,這些規矩統統要落實、要做到,《弟子規》不是念的,不是背的,每個人都做到。孩子看父母,父母對他的父母,就是孩子的祖父母盡孝道,小孩就學會了。《弟子規》的教學是在三歲之前,他還不認識字,完全從父母那裡學到的。父母把《弟子規》做到了,就是對待他自己的父母,讓小孩看,小孩天天看,全學會了。我們的祖父母對他的父母,曾祖父母,也落實《弟子規》,曾祖父母對他的父母,就是高祖父母,也要落實《弟子規》。高祖父母,大概上頭都不在了、都過世了,在祭祀裡頭盡孝道,做榜樣給後代子子孫孫看。中國教育是這麼教的,不是口頭,不是文字,身體力行,這樣把人教好了,教出來了。

      中國的教育,目的是成聖、成賢,榜樣是孔子、孟子,要能學他,跟他一樣。中國教育不重視升官發財,重視倫理、道德、因果,這是真實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實教育才有真實的利益。現在教育不是真實的,實在講,現在這個知識是很脆弱的,不能跟古時候教育相比。古時候教育踏實,確確實實它有內涵,禁得起考驗。古人所說的「三歲看八十」,三歲所學到的,八十歲都不會變節,他都能守得住。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