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142集

    共64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2年10月21日啟講,2014年3月8日圓滿。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理。這次是講第三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願心堅固。希望學佛同修選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快速,一生當中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用網路,用衛星,全球喜歡這部經,信這部經,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都是有緣人,每天一起分享。往生見佛,是活在世間第一樁大事。

    字體大小: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二集)  2013/1/2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八十五頁,倒數第四行:

      「當時有一大國王,名為世饒王,聞世間自在王佛說法,頓然心開,了解實義,故曰開解。由於開解,自然歡喜。如各經末咸云: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當時,這是世間自在王出現在世間,佛在世間教授四十二劫,不是四十二年。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明白,諸佛菩薩住在世間,他們為什麼?完全是為了教化眾生。而且都是以身作則,也就是今天所謂的要做出典型、要做出榜樣,別人看到了才會相信。如果只有說到沒有做到,別人不相信;做到了再說,人家就生起信心,就願意來跟你學習。我們在經典上細心去觀察,哪一尊佛不講經?哪一個菩薩不是社會大眾的好樣子?從這個地方看出來了,就知道我們應當怎樣學習,如何真正能幫助正法久住。正法久住的目的,是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的方法完全落實在教學。

      那個時候人的壽命長、福報大。這不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沒有這麼長壽的人。教學都教了四十二劫,壽命之長可想而知。在那個時候有一位大國王,國土廣大,人民眾多,這個國王所統治的,這稱為大國。他的名字叫世饒王,我們相信這個名字是人民給他的,不是他自己稱的。世饒這兩個字是讚歎,世是世間,饒是豐饒。換句話說,無論在哪一方面,在政治、在經濟、在教育,各個方面都達到圓滿美好。饒是豐饒。這個國王難得,不但是大國,而且是盛世,國泰民安,社會祥和,人民安居樂業,都能夠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國王統治有方,是一個好的國王。

      他聽到世間自在王講經說法,就是佛住世在教學,頓然心開。我們看到頓然,頓然就是突然的,他就開悟了,心開就是開悟了。從這一句我們能聯想到,這個國王過去生生世世是佛弟子,真的像大乘經上所說的,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善根深厚,一聽就能開悟。了解實義,開悟,了是明瞭,明白了如來所說的真實義。這個真實義是什麼?是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實就是實相,明白了,所以經文用開解。由於開解,自然就歡喜,法喜充滿,像諸佛菩薩一樣。明白事實真相的人,哪有不歡喜!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總是一片歡喜心,見到善因善果他點頭,見到惡因惡報他也點頭。為什麼?他了解事實真相,不再受外面環境的干擾,所以總是一片真誠歡喜。造善因得善果,善果是他應該享受的果報;造惡因,他墮三途,那是他應該接受的惡報,自作自受。這是大自然的規則,不是任何人在當中製造的,所以與天地鬼神沒有關係,與人事更沒有關係,與佛菩薩也沒有關係,全是自作自受,這個必須要知道。

      真正開悟、明白了,他怎麼樣?他不造了,善惡業都不造,他就沒有果報,沒有果報他就超越六道輪迴,輪迴這個事情與他不相干了。輪迴眾生苦,他要來救苦救難。眾生苦這個信息他知道,一切諸佛法身菩薩沒有一個不知道。眾生的信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包括所有物質現象,它都是高頻率的在振動,這個振動就是信息。所以這些開解的人,對於宇宙所有的信息他全知道。這個知道就是感,整個宇宙,眾生起心動念、物質現象他全曉得,他一定有應。應是什麼?我們常講的救苦救難。不可能不來的。感應有四種,有顯感顯應、冥感冥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有四種。這些感應都在我們面前,只是我們自己愚痴,煩惱習氣業障太重,沒看到、沒有聽到、沒有覺察到。感應確實非常顯明,只是六根緣不到,它在眼前。我們看出佛菩薩無盡的慈悲,幫助我們,我們自己要跟他合作,就能夠接受到他的感應,我們感,他有應,就接受到,對我們就有大幫助。

      我們有理由相信,世饒王感得世間自在王佛出世,為什麼?這是大事因緣。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個人出家的緣成熟了,以前沒出家。他出家不是凡人,他出家,他會認真修行、證果,他就是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的前身。他能發大誓願,為一切苦難眾生建立一個修行的道場,就是極樂世界,幫助無量無邊苦難眾生,這是大事因緣當中最大的事情。所以世間自在王佛出世了,為他說法,契他的機,他一聽就開悟。開悟之後,「於是尋發無上真正道意」,這句話就是發菩提心,真正發心。「尋者,隨即」,開悟之後他就發心。「無上真正道,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梵語音譯,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所證得的道,無上正等正覺。沒有能超過他的,所以稱為「無上」。

      「真者,真實。正者,聖智,如法相而知故」。聖智有個簡單的解釋,在參考資料裡頭,第十四頁。這是術語,「聖者正也」,不偏不邪,叫中正。這就是佛門裡面所說的「如理智」,也叫根本智,契合真理的智慧,根本智。「正照真諦」,真諦就是自性,現在人講真理,也叫本性、也叫真如,名稱很多,經上常說就說了十幾個、幾十個。佛,一樁事情為什麼要說這麼多的名詞?用意是教我們不要執著名字相。名字是假的,為了教學方便而起的這些名詞術語,不能執著,懂得它的意思就好,怎麼說都可以,一執著就錯了。這就是中國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就把道跟名否定掉了。道怎麼能說得出來?不但說不出來,想也想不出來。不能用言語,不能用想像,你才能證道;換句話說,放下言語、放下思想,你就見到道了。如果你用這兩樣東西,決定見不到,與道就遠之遠矣。這個道就是本性,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就是心性,心性沒有言語、沒有思惟。用什麼?清淨心能見道,平等心能見道。見道是什麼樣子?覺,我們的經題,「清淨平等覺」。覺什麼?他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清楚。

      這裡我們要記住,東方的聖人跟西方不一樣。東方聖人教人,目的都是要教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教你要成佛、成菩薩、成聖人、成賢人,目的在此地,教學的目的。西方不是的,西方的教學是知識的傳授,不是智慧,所以從廣學多聞成就你的知識。東方跟這個恰恰相反,你不能廣學多聞,廣學多聞怎麼學都很有限,把你的悟門堵塞了,你永遠不能開悟。為什麼?你用第六意識去思惟,用第七識去執著,這就錯了,大錯特錯!中國跟古印度聖賢教學跟西方人完全相反,主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主張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己通了,自己明白了。為什麼?心定了,心清淨了,清淨平等心照見諸法實相。見到諸法實相全通了,世出世間的知識不學,完全具足了,這真正不可思議。所以古人講,一經通,這一部經通了,部部經都通了。為什麼?它一個原理,就是自性,世出世間一切法從自性流出來的。自性能生能現,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生的。所以東方教學是教你去找自性,你只把自性找到了,你是一切圓滿,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要怎樣把它找回來?要放下,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你就找到了,當下就是。

      六道眾生,佛菩薩眼目當中可憐憫者,很可憐,什麼都不知道,迷惑顛倒。為什麼你什麼都不知道?你六根接觸外頭境界,你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叫做無明煩惱,為什麼?不明瞭就起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你喜歡搞這個,都落在這裡面了。這就錯了,這就把自性迷失了,自性並沒有失掉,迷了。迷了不起作用,雖有等於失了,不是真的失掉。只要把這三種煩惱斷掉,我們講放下,你自性的智慧、德能、相好就現前,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所以佛法講平等,真正是萬法平等,一切平等。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是大乘法。

      所以,契合真理的智慧叫根本智,正照真諦,真諦就是事實真相,「離虛妄之分別」,它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執著。我們用眼看外面的色相,如果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外面的色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起心動念,這就是佛眼看世間;耳聽音聲聽得清清楚楚,也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佛耳聞世間。除此之外沒有差別。見到世間是什麼樣子?我們見得不清楚,被迷了,產生變化。人家見到真相,真相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他不會起心動念。一切現象的本體是自性,自性沒相,所以叫自性空。雖然自性空,但是它遇到緣能現相,所以這個空不能當無說。可是所現的一切相都是幻相,都不是真的,這個一定要知道。

      這些相不存在,我們看到好像它存在,那是它們的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真的相續相應該永遠是一樣的,那是真的相續相,它不一樣。相,念頭變現出來的,念頭不一樣,相怎麼會是一樣?我們一生當中,從出生到死亡,幾十年當中起心動念,每一個念頭是每一個相,這一生當中你找不出兩個相相同的,所以叫無常。念頭多快?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乘一百千,一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每一個念頭不一樣,所以每一個念頭現的相也不一樣。這個說法,這是宇宙的奧祕,甚深法相,佛在一般狀況之下不講,為什麼?沒人懂。不講沒事,講了惹起很多人懷疑,這程度不夠不講。經文上所說的,真的叫點到為止,沒細說。不能細說,要細說愈說愈不懂,不說我們覺得好像還不難懂,一說就不懂,它太深了。

      今天科學家很了不起,佛經裡頭有很多祕密,他們把它揭穿了。像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科學家捕捉到了,物質現象的謎底揭穿了。科學家怎麼說?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我們聽了能相信嗎?他們是有憑有據,說出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假相,了不可得,跟佛講的是一樣的。佛三千年前說的,他們最近三十年才發現,發現的跟佛講的完全相同,感到非常驚訝。科學四百多年的研究,多少人,一個接一個搞,才把這個謎底揭穿;佛三千年前根本沒有任何科學技術、儀器,他怎麼會知道?所以科學家推想,人一定有一種本能,他自然知道,我們現在的人把本能失掉了。這個推斷是很有理由,很正確。

      佛不要用科學儀器,佛用什麼?清淨心。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練,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意知,在這個裡頭練,練什麼?練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練成了就見到,這個練成就叫做禪定。大禪定當中,宇宙的現象你完全明白。所以《般若心經》上說的,「照見五蘊皆空」。這個五蘊,我們也是一直不知道它精確的意思,它說得很簡單,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心理現象,這叫五蘊。今天科學家把研究報告拿出來,我們才恍然大悟,佛說的五蘊不是我們想像的,我們想像得太粗了,他講的那個五蘊是極其微細,色受想行識都微細到極處。

      怎麼說照見五蘊皆空?真的,它照見事實真相。這五蘊有,了不可得,它是從一念不覺發生的,但是一發生立刻就消失。現在科學對時間是用秒做單位,一秒鐘我們彈指能彈幾次?我相信可以彈到五次。如果彈到五次,那就三百二十兆乘五,一秒鐘就有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會知道?所以照見五蘊皆空要誰?觀自在菩薩,凡夫做不到。觀自在菩薩是什麼樣的級別?等覺菩薩,不是普通人,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大乘教裡頭佛常常說,對宇宙的奧祕到什麼時候能看見?八地以上。菩薩五十一個等級,八地是從最高層以下第四個等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菩薩到頂了,五十一個菩薩最高的四個等級,他們看見。這個等級就是定功不同,愈往上面去定功愈深、能量愈大,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科學家知道得詳細。科學家今天只發現一個大概,是這麼個現象,再深入他不知道。佛經講的比科學家講得更清楚、更明白。我們對這樁事情不再懷疑了,知道一切法就像《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完全是事實真相,在這個事實真相裡面,我們要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大錯特錯。那怎麼辦?第一個,我們要求完全的了解,提升自己,八地還不行,提升到九地,再提升到十地,再提升到等覺,再提升妙覺果位,圓滿了。妙覺稱無上,沒有在他上面的,這真正到頭了,這叫成佛。等覺以下都稱菩薩,這個位次上叫成佛,圓滿了根本智。離虛妄,妄想分別執著是虛妄,所以才叫「聖智」,此地的聖智是指如來、佛所得的智慧。

      《維摩經》,僧肇大師的序文說「聖智無知而萬品俱照」。智是一個名詞,自性沒有名、沒有相,佛用的這些名詞是假名,所以不能執著。你要了解它的意思,了解之後你要去證得它,所以佛法是科學。你如果沒有證得不算數,那種悟不叫開悟、不叫徹悟,你只是聽說而已,知道有這麼回事情。像我們今天在經上聽到、看到的,知道有這回事情,自己沒有入這個境界,障礙沒放下。這不是真正智慧,這就是佛學常識。要通過實證,就是把你所學習到的應用在生活,應用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要通過實驗,在實驗裡面真正證得,那就叫實智,叫如理智。不通過實驗的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法是科學,跟科學的精神完全相同。

      章嘉大師教導我們,檢驗自己是真是假,你學的這些佛法,你做到了沒有?做到了真的,沒做到全是假的。搞假的就是搞佛學常識,不能出離六道輪迴,不能超越四聖法界,也就是不能成為法身菩薩。這個檢驗的方法非常好,問題是你做到了沒有。你說你發了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誠心,真誠你做到沒有?你還會不會欺騙別人?你還會不會生煩惱、還會不會起心動念?這都有,那是假的,菩提心沒發出來;菩提心發出來,起心動念沒有了。菩提心一發就超越十法界,為什麼?十法界的人用妄心、用阿賴耶;菩提心一發,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不用阿賴耶,阿賴耶沒有了,阿賴耶變成智慧,就是此地講的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維摩經》上僧肇大師說的這個很好,聖智無知而萬品俱照,它無知,它無所不知。「法身無象而殊形並應」,它能現無量無邊的相,它真的是無相。

      《往生論註》下卷說,「法性無相,故聖智無知」。所以根本智是無知,但是它起作用無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時候無知。有人問他,他隨口給你解答。有人問,他答覆你這起作用,起作用是無所不知,沒有一樣不知,知過去、知未來,知此界、知他方,全宇宙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聖智。所以註解裡頭說,「聖智,如法相而知」。不必要學的,學習來的是知識,覺悟得來的是智慧。中國自古的教學是講開悟,老師對學生的觀察,悟性,重要看學生的悟性。「道者,無礙道也」。道是方法,方法確實沒有障礙,障礙怎麼產生的?障礙從迷惑顛倒那個心產生的。佛講的戒定慧是道,我們疏忽了。學佛不學戒律,那就全是假的。戒律是佛道的根基,是佛道的根本道。

      從哪裡學起?從十善學起。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沒有不學十善的,不學十善非佛弟子。今天十善為什麼學不到(沒有人能做到)?原因是十善還有它的基礎,我們這些年提倡的,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就是《十善業道》的基礎。有這個基礎,十善就很容易做到,沒有這個基礎就很難做到。所以,不認真學《弟子規》、不認真學《感應篇》,全是假的。有這兩樣基礎,學《十善業道》沒問題。《十善業道》是大小乘的根基,是人天的根本法,怎麼能疏忽?怎麼能不學?所以儒釋道的三個根是救自己,自己沒救,你想救別人,佛經上說「無有是處」,意思就是沒這個道理,得先救自己。修十善,縱然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決定不墮三惡道,這不就是救了自己嗎?來生到哪裡?人間天上。到人間一定比這一生過得幸福,但是人天容易迷失自性,所以不是好地方。還是極樂世界好,到極樂世界決定不會迷失。我們一定要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要抓住寶貴的光陰。真正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買不到。念念心裡頭不離阿彌陀佛,我們走的就是成佛之道,真正的聖道,這個道是無礙道。

      「意者,能求之心。即此求菩提道之心,名意。故知發無上真正道意,即是發無上大菩提心」。佛在這一次的會上,就是講《大乘無量壽經》,特別重視「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能把這兩句話真的搞懂、搞明白了,真正去做,你這一生決定得生。這兩句話是這部經裡頭最重要的兩句話,真正關鍵的兩句話。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一切就圓滿了。這一段說世饒王發心,他聽佛講經說法開悟,發心了。人家發心,後頭馬上就有行動。

      下頭這一節,「出家修行」,這一科文分為十個小段。第一個小段「修道無踰」,踰是沒有人能超過他,勇猛精進。這裡又分三段,第一段「出家修道」。請看經文:

      【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修菩薩道。】

      他把王位給別人,自己放下了,國不要了,王位也不要了。『行作沙門』,「沙門」是修行人的通號。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世饒王聞法開解,隨即發無上大菩提心」,就是發成佛的心,我要成佛。成佛為什麼?為度眾生。國王也是為度眾生,範圍很小,只有他一國的,人數不多。想度全世界的,全世界人未必聽他的,度眾生不能圓滿。國王辭掉不幹了,出家修行,像佛一樣。佛能夠普度眾生,而且度眾生沒有時間、空間的障礙,過去現在未來、十方國土,他都能夠自由自在的去度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他的話眾生會相信,信得過,能理解,而且能夠依教修行,這就是有緣眾生。遇到這樣的有緣眾生,一個都不能捨棄。

      所以,「捨棄國土與王位離世出家,成為沙門」,行作沙門。沙門是梵語,它的原意是出家人的通號。不一定是佛教出家人,在印度很多宗教,只要是信仰宗教、出家修行的,統統叫沙門,包括外道。佛教傳到中國之後,沙門這個名詞就變成佛教出家人專用。所以「後」,這就是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人就專稱「佛教僧侶」之名稱,稱他們為沙門。現在稱沙門的很少,都稱和尚,其實和尚是非常尊重的稱呼。沙門的意思是「勤息」。「《會疏》曰:此人勤修善法,息諸惡故」,這叫沙門,通常我們都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這叫沙門,這佛門的出家人。至於《四十二章經》裡面對沙門的解釋,是「辭親出家,識心達本」,這境界高了,「解無為法,名為沙門。此則沙門之深義」,這個意思很深。識心達本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解無為法,解是真正通達明白,無為法是自性、是法性。能解無為法,有為法當然是決定沒有問題,那就是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這是大德,大智慧之人,不是普通人,這才稱沙門。

      『號曰法藏』,出家的法名,就是法藏比丘。「法藏即世饒王為比丘時之法名」,剛剛出家成為比丘。《漢譯》,翻的名字不一樣,「《漢譯》為法寶藏」,《吳譯》的本子叫「曇摩迦」,《唐譯》的本子叫「法處」,《宋譯》的本子叫「作法」,《大智度論》稱之為「法積」,積也有藏的意思。「唯《魏譯》為法藏,今經沿之」。世饒王出家的名號,五種譯本不一樣,不相同。法藏是魏譯本,康僧鎧的本子。這個本子在中國、日本、韓國流通很多,每個人學《無量壽經》都願意學他的本子,他的本子翻得好、說得詳細,所以都用康僧鎧的本子,就都稱為法藏。這個會集本也採取康僧鎧的本子,因為知道的人多。「諸本不同,祗是譯者用辭之異而已」,它意思都相同,翻譯的人用的文字不一樣。

      「又藏者,《探玄記》云有四義」,藏含四個意思。第一個「含攝」,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包容。它包羅萬象,像一個倉庫一樣,這裡頭什麼都有。含攝跟包容是一個意思。第二個是「蘊積」,積是累積,也就是像倉庫一樣,蘊藏、累積。前面兩個都是收藏的意思。第三個意思「出生」,這是蘊藏之法起作用,遇到緣起作用。好像我們倉庫,藏了很多種子,這個種子遇到緣,我們拿去種植,它就能出生、就發芽,慢慢長成樹,結成果實,這出生的意思。末後一個「無盡」。有這四個意思。無盡、出生,就是結成果,果又被收藏,來年再種,又出生,永遠無盡,取這個意思。

      「一切法為所藏故,名法藏」,一切法為所藏叫法藏。如《嘉祥疏》曰。在中國,《無量壽經》只有兩個註解,一個是《淨影疏》,一個是《嘉祥疏》。《嘉祥疏》裡頭說,「在能蘊蓄佛法,故曰法藏」,它能夠蘊、能夠收藏,又能出生,而且無盡,所以稱為法藏。「又以能開佛法藏故,名為法藏」。實際上,法藏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如何把法藏打開,你自性裡頭的珍寶能夠流露出來,這才叫真正圓滿。用什麼方法打開?佛告訴我們,用戒定慧三學。戒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戒得定;定是樞紐,非常重要,定決定從持戒來的,不持戒決定不能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開了,法藏的門就打開了。

      所以,它藏些什麼東西?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本來什麼都不缺,你能夠想到的統有,沒有一樣沒有。它要是沒有,怎麼能夠變現萬法?所以在含藏裡面是本自具足,起作用的時候能生萬法。整個宇宙都是它變現出來的,它裡頭什麼都有,樣樣不缺,我、你、他都是這裡頭含藏的,所以它都能變現出來。這個意思、這個事實真相如果真正通達明白,你就大徹大悟。悟什麼?悟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原來跟我是一體。這個人就成佛了,承認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跟我是一體。

      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這句話可以用來註解《六祖壇經》裡面他開悟的第三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些什麼?佛說了,智慧德相,用這四個字講盡了,全包括了。智慧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德能相好全都在其中,樣樣都是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是自性本有的東西,不從外面得來。所以佛陀的教誨才是至真至實(真實),廣大無際的真實利益。只是佛法難信,淨土是最快的、利益最大的,是最難信的。小乘一般人還可以接受,大乘很多人不能接受,大乘當中的大乘就是淨宗,太難了!能夠遇到淨土,能信、能解、肯念佛,這種人不可思議。我們一定要知道,這種人什麼?這種人就是阿彌陀佛。他這一生壽命到了,肯定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成什麼佛?成阿彌陀佛。他成的佛、證得的佛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為什麼?跟阿彌陀佛學的,一個模子造出來的。這還得了,這是多大的福報!世出世間沒有能夠在他之上的,你找不到一個,這到頂級了。

      無上菩提就是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無上正等正覺。能信的人有福,能解的人、能真正幹的人,沒有一個不成就。新年到了,賀年的禮物,我覺得最殊勝的第一法寶就是《無量壽經》隨身聽。現在這個小機器功能很多,可以聽經、可以讀經,跟著這個小機器一起讀,跟著這個機器念佛,一個機器三樣都有,能聽經、讀經、念佛,真的是寶!現在聽說還可以用太陽能充電的,非常方便。有這個機器如獲至寶,這個機器就能幫助你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福報一等,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的福報沒有極樂世界的大,你得的是宇宙最大的福報。第二個,你得到的壽命無量壽,智慧、德能跟法身菩薩相等,你到哪裡去求得到?這些話,句句都是真話,句句都是實話。

      『修菩薩道』,這一句是自《吳譯》經文,「表法藏菩薩直趨一乘,不落權小」。我們今天念佛往生,就是直趨一乘,不落權小。「《宋譯》曰大乘第一」,我們做成那個小機器,大乘第一。「故知菩薩所修,唯是一乘真如圓滿大法」。這些字樣都可以寫在這個機器上,一乘真如、圓滿大法、大乘第一。都用四個字,大乘第一、一乘真如、圓滿大法,讓人家看到這幾個字死心塌地,這就行了。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法、阿彌陀佛的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法就在這個小機器裡頭,你全得到了。這個去供養人,真正是無上法寶,不認識字的人他可以聽,他可以跟著念。

      再看修道的第二段,「才德超異」,這是說法藏比丘,他的智慧、德能與他的解悟也都是第一。經文四句:

      【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

      這是讚歎他,他成就那麼快,他的底蘊太好了。註解裡頭說,「本段」,這一段,「盛讚法藏比丘出家後修行之德」,這是我們應當學的。『高才勇哲』,他這四個字都具足了。「才」,他的能力、他的智慧,這屬於才,屬於高材生。「哲,明知」,人聰明,有智慧。那個勇字是精進,努力向上。「《嘉祥疏》曰:稱逸群之能,故曰高才」。逸群是大眾,在同學當中,甚多同學當中,他高出別人,智慧、德行、能力都超過一般同學。我們從這裡看,法藏比丘的基礎有這麼好,親近老師,具足誠敬,認真學習,勇猛精進,才有那麼殊勝的成就。「能自勝勝他」,這是勇。最重要是自勝,自己要克服自己懶散、懈怠、不善的習氣,要戰勝自己。多少人學習不長久,時間很短,他就失敗了。細細觀察他的原因,傲慢、自大,佛家講「增上慢」,別人稍稍一點讚歎就自以為是。如果講經講得不錯,人家恭維、供養,財色名利這些煩惱統統起現行,很快就完了。青年才俊不是沒有,二、三十歲大家對他很有期望,四十以後完了。

      發心講經,好事,但是這是難事。為什麼?今天沒有這個環境,你想講經,有人在壓制你。為什麼?他不講,他不希望你能講;你能講,他覺得沒面子,大眾讚歎你不讚歎他,他受不了。他的人多,我們是孤家寡人一個,決定敵不過這個風浪,這是苦不堪言的事情,我親身經歷。韓館長那個時候幫助我三十年,這麼長的時間,三十年受盡了委屈,多少人責備她,多少人毀謗她,不容易。我要沒有她三十年照顧,怎麼能活到今天?這不可能的事情。對我這一生了解的就知道,多麼辛苦、多麼艱難,受了多少苦難,過流浪生活,居無定所。好在我堅持這一樁事情,講經教學絕不中斷。非常艱苦,得佛菩薩加持,六十年能相續不斷,真正不容易。現在回頭想想,不是人力能做得到的。章嘉大師對我的鼓勵,告訴我: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我深信不疑,無論遇到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都想到老師的教誨,佛菩薩的安排,所以要用忍辱來度過。不但忍辱,而且用感恩,感佛之恩,替我安排的,讓我在這個裡頭磨鍊。克服這些障難,自己提升了,所以才法喜充滿,如果在障礙當中倒下去就完了。實實在在話,逆境不容易倒,順境很容易倒,逆境的關真正忍耐可以過去,順境很難。這是自己必須要記住的,也是自己一生一定會經歷的。你要受外面環境干擾就失敗了,要如如不動。這勇字,勇是對自己,能自勝,然後才能勝他,勝他就是不被他所干擾,這叫勇。

      「壞邪見之明,所以言哲」。邪見之明很容易迷人,自以為是,這一關要能夠透脫。怎麼個透脫法?決定不能違背經典教訓。所以一生不能離開經典;離開經典,肯定你走上了邪道,偏離了正道,你自己不知不覺。走遠了,回不了頭來,愈迷愈深。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覺性,不要忘失初發心,初發心我發的是什麼心?跟初心相違背,那自己對不起自己,自己就欺騙佛菩薩、欺騙一切眾生。自己發心是要幫助苦難眾生,結果所作所為加深眾生的苦難,這個罪報自己必須承當。

      「又《淨影疏》曰:才謂才巧」,善巧方便。「才德過人,故曰高才」,有才要有德,才德都超過別人,這叫高才。「志強」,立的志堅固,行勇猛,不怕挫折,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能干擾,這叫勇。「心明稱哲」。心裡面對於真妄,真妄講到究竟,性是真的,相是妄的;性空,相是妙有,得認識清楚。往下,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明瞭邪正、是非、利害、禍福,統統清楚才能夠自利利他。「勇猛精進,心明智朗」。這是說法藏菩薩。如果心不明,智慧沒有現前,情執當家,麻煩就大了,智的反面是情,那這個路就走錯了。

      『與世超異』。「《淨影疏》曰:此德孤出,名世超異」。怎麼說孤出?法藏有志、有德、有才、有能,同學當中人比不上他,所以叫突出,這是孤出的意思。《會疏》裡頭說,「不常人所及」,這不就是現在常用的非,非常人所及,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比不上,「故云與世超異」。「又《合贊》曰:或約地上發心,則所謂世者,地前世間之義耳」。這個意思深,但是有許多大德認為世饒王他是菩薩再來的,而且認為他是地上菩薩。發心出家作佛,建造極樂世界,接引十方世界六道眾生,幫助他們當生成就,這個大願不可思議,諸佛如來都沒想到,他發心,他成就了。

      佛佛道同,佛的智慧、德能、神通完全平等;換句話說,彌陀能做到,別的佛都能做到。但是別的佛疏忽了,沒有這麼做,現在看到阿彌陀佛做,沒有一個不歡喜,大家稱讚他「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諸佛稱讚的。佛要不要自己建?不需要。佛沒有競爭、沒有好勝的,阿彌陀佛做了,行了,凡是我們這邊教不好的學生統統送到極樂世界,都讓阿彌陀佛去調教,全都成功了。這也是大乘教常說的「一佛出世,千佛擁護」的意思。每個人看到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接引無量無邊眾生,到那個地方修學個個成就,沒有一個人不歡喜,沒有不讚歎。看到佛門一團和氣,沒有競爭、沒有嫉妒、沒有傲慢、沒有人好勝,都是我們應該學的。

      所以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勸我們這些人,在娑婆世界是不能成就,到極樂世界很快成就,勸我們求生淨土。沒有勸我們跟他學習,跟他學習學了一個時期,他還勸人求生淨土。這樁事情我們多想想,我們應當要學習。好事有人做,太好了!我們歡喜讚歎。沒有力量幫忙,也要給他宣傳,勸導有能力的人要幫助他成就好事。他的成就就是我們自己的成就,無二無別,因為好的成就是我們的心願,我們的心願別人做到了,這是多麼歡喜的一樁事情。佛法這麼好,如果能夠落實到社會,人人都能做到,家家都能做到,這個社會多麼和諧、多麼吉祥、多麼幸福。我們常常在想、在念著,沒想到斯里蘭卡的總統,他把它做到了,我們歡喜讚歎,我們不要做了,讓他去做。真正想學佛的人到那裡去學佛,為什麼?那裡是整個社會、全國人民都學佛,形成一個風氣,對於學佛就會有很大的幫助,是非常好的增上緣,就像我們選擇極樂世界,意思是相同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