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175集

    共644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2012年10月21日啟講,2014年3月8日圓滿。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理。這次是講第三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願心堅固。希望學佛同修選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快速,一生當中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用網路,用衛星,全球喜歡這部經,信這部經,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都是有緣人,每天一起分享。往生見佛,是活在世間第一樁大事。

    字體大小: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七五集)  2013/2/1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四一頁,最後一行:

      「不墮惡趣願,或曰不更惡趣願,為第二願。」四十八願裡面的第二願。不墮惡趣跟不更,不更就是不再的意思,不再墮惡趣,不更墮惡趣,是一個意思。「此承第一願而言,我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我國就是極樂世界,「不但無三惡道,甚至從焰摩羅界」,焰摩羅界是指地獄,不是指鬼道。說地獄,地獄上面是鬼、畜生,把三惡道都包括在其中了,這是惡道中,「來生我國之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確確實實有三惡道,不但有三惡道,三惡道的眾生往生的數量也不可思議。你要問為什麼?確實有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惡道之中,所以惡道裡頭也有三寶。雖然大多數煩惱習氣很重,可是這些眾生當中,宿世的因緣我們不知道,佛菩薩知道,但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

      現前我們這個世界裡頭學佛的人不少,這些學佛的人臨命終時,一個念頭錯了,墮三惡道去。阿賴耶識裡頭有佛法的種子、有三寶的種子,這個種子金剛不壞,他在畜生、餓鬼、地獄,要是遇到緣,一樣起現行。即使墮在地獄道的,他後悔,一般狀況之下,只要後悔認錯,就能離開地獄。為什麼還有很多真的後悔了,他也不能離開地獄?原因是他跟眾生結的冤仇太深、結得太多,佛菩薩想幫助他,那些人擾亂,這個是讓佛菩薩也無可奈何。怎麼辦?等他們冤冤相報,報到差不多,兩方面都覺悟了,覺得這個沒什麼意思,何苦?報來報去,雙方都痛苦,不是一方,雙方都痛苦,而且雙方痛苦的狀況應該是平等平等,這種報復就毫無意義。即使是我的報復,我受苦三分,他受苦七分,還是不值得。如果說我的報復,他受苦,我不受苦,沒有這個道理,無有是處。怨不能結。怎樣才不跟人結怨?肯吃虧、肯忍讓,這問題就解決了。不肯吃虧、不肯忍讓,這個結只有加深,沒有緩和的現象。如何使我真正能把怨結解開?沒有別的,一定要接受佛陀跟聖賢的教誨。長時期有佛菩薩教誨、有聖賢教誨,慢慢你把這事實真相都搞明白了,自然就放下。歡喜放下,歡喜吃虧,歡喜讓步,這是你真正功夫得力、智慧現前,能看得出。還不肯讓步,還有怨氣,這問題沒解決。

      底下,來生我國的一切眾生,「受佛之教化」,這一句重要,到極樂世界,哪有不接受佛教化的道理!極樂世界是學校,佛是老師,往生的人全是學生,個個都接受佛的教化。佛的教化,在那個地方沒有中斷。佛教化眾生無有疲厭,眾生跟佛學習也是無有疲厭,所以他的進度非常快速,無不是速疾成就無上菩提。「不但永不更入惡趣」,惡趣就是惡道,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並悉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悉皆,一個不漏,只要往生,你就成就,統統成就。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只要你能往生,你平等成就,這個法門不可思議。

      這個法門在今天的世界,我們要認真學習。今天世界社會混亂到極處,真正是古人所說的「人心壞了,社會亂了」。古人這兩句話不是形容、不是誇張,在今天我們看到了,完全是事實真相。我們見到、接觸到,全世界有好人,志士仁人,都想幫助社會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平,找不到方法。方法在哪裡?方法在大乘經教裡,在古聖先賢典籍裡面。這個東西很少人去看,甚至於沒人去看,這是寶藏,真正的寶藏。佛經的翻譯,文字比較淺顯,但是義理很深。中國傳統,儒跟道,文字比較深,義理也不淺。怎麼入門?這些典籍裡頭教得好,真誠心、孝順心、恭敬心就能入門。沒有真誠,沒有孝順,沒有恭敬,佛菩薩來教你,孔子來教你,你都不能契入。那就是什麼?你自己本身有一重障礙,這個障礙就是傲慢、懷疑。這兩種非常嚴重的障礙,把你擋在門外,你就不能進入,苦學一生也沒有辦法入門。印祖說的話,我們要牢記住,這個話說得非常嚴肅,不是兒戲,我們只要對它疏忽,這一生就入不了聖賢之門。

      要知道孝道,不但是中國文化的根,也是大乘佛法的根。淨業三福,不僅僅是淨宗同學要遵守,世尊的話講得很清楚,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話講得多清楚、多明白。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修行要成佛,不能沒有這三條,這三條缺一條他都成不了,這才知道重要。這個三條是佛法、是聖賢的教學最高指導原則,我們淨宗同學修行,把它擺在第一位,講得很多,沒有看到真有人做。我們這一生也非常努力在做,分數不及格,對自己有一點好處,不能影響別人,分數不及格。真正成就實德能,就能感動別人。實是真實,真實的道德,真實的能力,能力是身體力行,像世尊一樣,他每一句話他都做到,他沒有做到的他不說,所以能感動人。縱然說的理很高深,人聽不懂,但是沒有人反對,都願意接受,慢慢學習,把自己不斷向上提升,才能達到跟佛同樣的境界。在佛法裡這叫畢業了,畢業就證得佛果,證得佛陀的地位。

      佛陀、菩薩、羅漢是大乘佛法裡面三個學位,人人都有分,人人都可以拿得到。真正拿到學位,與讀書不讀書、識字不識字沒關係,所以它才能普及到一切眾生。如果一定要識字、一定要讀書,很多人沒這個機會,不一定全民都得益。它不需要,全民都得利益。它教你放下,放下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是這麼個條件;放下塵沙,證菩薩;放下無明就成佛,證最高的學位。它是教你放下,不是教你念多少書。所有的法門,包括念佛都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用這個手段,知道你放不下,用這個手段,慢慢放下。念佛,你就在一句阿彌陀佛上用功夫,念念不間斷,念久了,功夫得力。什麼叫功夫得力?妄想少了,雜念少了,這叫功夫得力。妄想沒了,雜念沒了,這叫功夫成就,就證果了。證果有什麼好處?好處太多了,證果,智慧開了。智慧不是學來的,學來的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包括知識,知識不包括智慧。所以我們求學,求哪一個?自己去選擇。要求智慧,一定要修定;要想得定,一定要持戒。沒有戒而得定的,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沒有戒,得定,是邪定,不是佛的定,魔的定、外道的定,那個定不開智慧,這個要曉得。

      我年輕個性很剛強,但是我講理,我不是不講理。理,我服你;沒有理,我不會服你的。還有一點辯才,能把我辯倒的人太少了。我有些歪辯才,強詞奪理,但是他沒有智慧,有智慧就把我破掉了,我就輸了,他沒有智慧。所以我是一套歪理,歪理聽聽也似是而非,似是他曉得,那個而非他不知道,所以他沒有辦法把我駁倒。這個就是俗話說應變的能力很強,不需要思考的。所以這個,有正人君子來引導,我就走上正道;如果遇到邪師,我就走上邪道,這個緣太重要了。我幸好沒有遇到邪師,三個老師,這三個都是大德,他們的修持,他們教學的善巧方便,我景仰、佩服。走的這條路,不懷疑,愈走愈感恩,證明了。

      最重要的還是歷事鍊心。歷事鍊心在哪裡?就在眼前,每個人都有機會,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只是你有沒有警覺心。沒有警覺,當面錯過。有警覺心,天天在磨鍊自己,自性裡面智慧、德能、相好都從這裡磨鍊出來。磨鍊就是六根接觸六塵,這就是磨鍊的時候,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接觸,意根對的是念頭,起心動念、念頭,要在這個裡頭覺悟、磨鍊。覺悟的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看破,要覺悟。六根才接觸到六塵,就要提起《金剛經》上這兩句,大家都很熟悉。我在早年,把這幾句經文印在透明的玻璃紙上,透明的,印成紅字。做什麼用?貼在電視屏幕上。同學們都看電視,一看電視,你就看到這幾個字,它透明的,提醒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別起心、別動念、別分別、別執著,這是大修行,看電視也是修行。所以宗門說,你會麼?會看電視,看久了就成佛。為什麼?不受它影響,你對於外面境界了了分明,一絲毫不迷惑。相有性空,相有是幻有,不是真有,所以空有二邊你都會不住了。在這個裡面鍊什麼?清淨心出來了,清淨心生智慧。小智慧,從清淨心流出來的;大智慧,從平等心流出來的。

      平等心,怨親平等,怎麼修法?我把我最厭惡的人,冤家對頭,這些人天天找我麻煩,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障礙我,我供他的牌位,長生牌位,每天拜佛、拜他,修怨親平等。他對我怎麼不好,我對他好,我對他恭敬。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不喜歡別人對待我的,我不能同樣對待人。得真幹,從自己做起,學孔老夫子,忠恕。《論語》裡面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孔子一生做人,就用這兩個字。忠,是以真誠心待人。你看忠這個字,它會意,不偏不邪。用心要不偏不邪,待人一定要饒恕。我們自己犯了過失,希望別人饒恕我們,不要追究,那我們就首先饒恕別人,他做什麼樣對不起我的事情,也要饒恕他,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放在口上,時間久了,他知道我們這樣對待他,這就能化敵為友,冤家對頭變成最親密的朋友。都在自己,不在對方。要想著對方來遷就我,做不到,你永遠會失望;我要遷就他,問題真能化解。個人的恩怨可以化解,族群的恩怨能化解,國際的恩怨能化解,外交要本著這一個理念,世界哪有不和平的道理!

      宗教本來是教育,現在變質了,只流於形式,實質忘掉了。它錯,錯在這個地方,它的根本不錯,這是人為的。因為人心壞了,這麼好的東西,到他那裡也變質了,所以我們提倡宗教要回歸教育。你看看每一個宗教的創始人,他那個教是怎麼建立的?是靠教育建立的。不是提倡拜拜這種形式,它能夠建立,那種建立,時間不長,十幾年、幾十年就沒有了,唯有教育的這個建立才是永恆的。佛教傳了二千五百多年,中國歷史記載是三千多年,歷久不衰,是什麼?教學。教學的時間,佛教是最長,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穆罕默德二十七年,摩西大概也是二、三十年,耶穌教了三年,被人害死,統統是教育起家。教育起家,要回歸到教育。

      不一樣的,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樣的,就是每一個宗教它都有一個造物主,有一個創造宇宙的神,這真神,佛教沒有。佛教大乘經裡面給我們講得非常透徹,這宇宙是誰造的?是你自己造的。這個話被現在量子力學家證明了。你天天在造,你這個製造從來沒中斷。這個造是什麼?就是你的起心動念,你的善念就造天堂,你的惡念就造地獄。宇宙之間這麼複雜,是你念頭複雜。一天,人起多少念頭?無法計算。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我們自己不知道,它的頻率太高了,不但我們的身體,就是眼耳鼻舌身,感觸不到,連我們的意識、念頭,也感觸不到。這個東西誰知道?現在量子力學家知道,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量子力學家所了解的,沒有佛經講得那麼清楚,還得繼續努力,看看二十年、三十年之後,能不能達到經典上所說的這個境界。

      彌陀大願裡面告訴我們,極樂世界不但沒有惡道,生到極樂世界永遠不會再墮落在惡道。這句話什麼意思?極樂世界的菩薩,到極樂世界就有能力像佛一樣的智慧、德能、神通,有能力分身,分無量無邊身到一切諸佛剎土,同時去供佛聞法。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極樂世界修行一天,我們這裡要修無量劫都比不上人家一天,為什麼?他能分身。同時他也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他也會到六道裡頭教化。六道,他會不會墮三惡道?不會,他在六道裡頭進出自由,沒有障礙,想去就去,想離開就離開,一絲毫都不沾染,這就是永不更入惡趣,就這個意思。他很快就成就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也翻作無上菩提。

      「《淨土論註》」,《淨土論註》就是《往生論》的註解,曇鸞法師的,他說,「佛所得法,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文音譯的,可以翻譯,很容易翻譯,為什麼不翻譯?叫尊重不翻。我們要問,學佛為什麼?學佛求什麼?學佛,什麼都不求,就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求這個。這翻成中國意思是什麼?無上正等正覺,這是照字面的意思翻出來的。為了方便起見,讓大家更容易了解,就是圓滿的智慧。這個世間無論什麼事情,包括過去、未來,你沒有一樣不知道,就這個意思。你說這個好不好?真的嗎?真的。為什麼是真的?因為是你的本能,不是外頭來的,不是佛菩薩給你的,不是神給你,是你自己本來有的。本來有的,現在為什麼變成沒有?其實不是沒有,它變質了,是因為你迷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把自己本性裡面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變了,變化了,把智慧變成煩惱。我們煩惱無量無邊,知道,那是智慧,覺悟了,煩惱變成智慧,迷了的時候,智慧變成煩惱,這麼回事情。所以佛經上有「煩惱即菩提,煩惱菩提不二」,它給你講真話。能力變成造業,相好變成六道輪迴,這統統變了;不是沒有,都在,就變質了。覺悟之後,就又變回來,就恢復正常。恢復正常,無量智慧,煩惱就變成無量智慧;我們今天造的這個業,造業就變成無量無邊的能量;六道輪迴就變成極樂世界。所以來個轉變。

      佛家講斷煩惱,那個斷是個形容詞,不是真的斷,真的要是煩惱斷掉,智慧也斷掉了。那個斷實際上是轉變,轉煩惱成菩提;轉業習成功德,無量的德能;轉十法界成為一真法界,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只是一個轉變而已。這個轉變要靠自己,為什麼?從覺轉變成迷,是你自己搞的,現在從迷再轉成到覺,還是自己,誰都幫不上忙。如果別人能幫忙,我們就不要修了,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把我們轉過來不就好了嗎?這他做不到,這就叫自作自受,還是要自己做個轉變。佛對我們的幫忙,只是把他是怎麼樣轉變過來的、怎麼覺悟的,把怎麼覺悟、怎麼轉變,他的經驗、他的方法教給我們。我們如法炮製,就能夠達到他的境界。所以它是純粹的教育,沒有絲毫迷信。但是今天寺院庵堂所展示給我們的全是迷信,為什麼?他們不學。

      真正的佛教在哪裡?在經典,你不肯認真學習。經典的學習,要有人指導,沒有人指導,你不得其門而入。但是在世間學說有功底的人,他沒有人指導也一樣成功,這歷史上很多。我第一個老師,方東美先生,他就是沒有人指導,他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柢很深,所以他拿到佛經能看得懂,能知道它的意思。這樣的人很少很少,不是沒有。但是像方先生這樣的人,接觸之後鍥而不捨,這種人少了,一生不離開經典,少見,所以他的成就絕不輸給出家的這些祖師大德。我們不認識他之前,我們都以為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沒有意願去碰它,永遠隔離了。我遇到方東美先生,我是跟他學哲學,這是當代的哲學家,在教我課程裡面,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們從這個單元的學習,才把佛教真面目看到,無量的歡喜,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的東西,多少人不知道。也是在那個時代,我接受章嘉大師的教誨。因為我在台灣是一個人,沒有家親眷屬,所以非常單純,章嘉大師勸我出家。而且要我學釋迦牟尼佛,指定我讀《釋迦方志》、《釋迦譜》,這是由老師指定課程的第一堂課。告訴我,你想學佛,你得認識釋迦牟尼佛,你要不認識他,你會走錯路,縱然不錯,你會走彎路,就是你會走很多冤枉路。通過這兩個課程的學習,我們才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個大教育家,才了解。方老師給我們講,章嘉大師叫我讀這兩本書,跟他所講的相應。

      方老師把佛教介紹給我,我問他,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是低級宗教;宗教裡頭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一個真神,低級宗教什麼?神很多,叫泛神教、多神教,什麼都拜。到廟裡去看,數不清的那些塑像,這在宗教裡稱為低級宗教。我說,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年輕。方老師大我二十多歲,跟我父親同一輩的人。他的大兒子在美國洛杉磯,到這裡來看過我,小我三歲。所以老師告訴我,年輕,你不知道,「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話很動聽,這就把我引進來了。告訴我,佛經哲學在哪裡?在經典,不在寺廟。我說:為什麼?寺廟現在出家人他不研究、他不學習,經書在那裡,有,他沒學習,沒認真學習。他說兩百年前那些出家人,個個都是有德行、有學問,是社會大眾的善知識、好老師,今天他不學了。指出我一條路,你要想學習,一定要從經典入門。於是我就留心,以前沒有注意到,聽老師說的話就留心,看看老師書房書桌上擺的什麼東西。我跟他是一個星期見一次面,學習是在他家裡,不在學校,所以有機會到他寢室、書房去看一下,書桌上一定有經書,有佛經,從來沒有說看到他書桌上沒有擺佛經的。我就曉得,他真幹,他不是假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得到了,所以他教給我,一點都不錯。我是這麼入門,我不是迷信入門的。迷信,我是決定不可能的。

      基督教拉我,我有幾個同學虔誠基督徒,我也上他們教堂,跟他們牧師見面,牧師要我受洗。我在《聖經》裡頭提出七十多個問題問牧師,他一個都不能讓我滿意。他那個解答,讓我滿意,一個都沒有,我說我怎麼能受洗?頭一個大問題,世界是上帝造的,我問他,上帝是誰造的?他就說不出來。這第一個問題就解決不了,他就沒辦法回答我,所以我沒受過洗。《新舊約》我看,我也能講,我講得不輸給他們。所以這牧師以後叫我是魔鬼,他說我是魔鬼。你看看,這個口德不好,不能接受都是魔鬼,到底誰是魔鬼?信,要人心服口服,這才行。

      我們學了佛之後,我可以給諸位說,所有宗教我都相信了。為什麼?理明白了。我跟基督教這些牧師、主教,我跟他們接觸,我告訴他,我是最虔誠的基督徒,我懂得《聖經》的意思。如果不是最虔誠的,你不能了解神的意思。我跟回教在一起,我告訴他,我是最虔誠的穆斯林,所以《古蘭經》我看得懂,我也能講。早年我住在新加坡,我講過天主教的《玫瑰經》,聽說這個光碟還在他們教內流通。光碟,我自己都沒有了,他們在流通。我講過《古蘭經》,這些回教的長老聽了也很欣賞。這通了,全都通了。我進入他們的教堂,我禮拜,他們感到很驚訝。我告訴他,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真神的化身,釋迦牟尼佛也是,孔子、孟子也是,這就擺平了。宗教可以團結,宗教團結可以化解衝突,帶給社會永久安定和平,不契入不行。

      學問之道,無過於大乘,這大乘真正了不起。它教我們走的方法,戒、定、慧。戒就是規矩,規矩很多,八萬四千法門,規矩。看各人根機不一樣,那些規矩不是教你全學,不是,鼓勵你、教導你在八萬四千裡面選一門,一門深入。一門選了,修一段時期它不合適,可以放下,重新再選一門,你慢慢摸索。選定之後,適合自己程度,適合自己生活習慣,就很容易。然後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就得定。定是什麼?得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心,阿羅漢的定;平等心,菩薩的定。得定之後,再向上提升,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到這個時候,你的修學畢業了,信解圓滿了,行是把你信解變成你自己實際的生活行為,用上了,日常生活全用上了,在工作上用上,在待人接物上用上。學這個東西沒有用,那叫白學;學以致用,用上,這叫行。修行不是天天打坐,不是這個意思,就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裡頭是正行,沒有邪念、沒有雜念、沒有惡念,待人接物純淨純善。

      賢首國師在他一篇論文裡頭,就是《還源觀》,提出四德。這四德是大乘根本的德行,由這四德演變成萬德萬能,萬德萬能歸納就這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你看,多活潑,多自在!妙用是什麼?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不執著,對一切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妙用。不執著,阿羅漢的妙用;不分別,菩薩的妙用;不起心、不動念,佛的妙用。這是隨緣妙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還得了嗎?這是總綱領、總原則。第二條「威儀有則」,這個威儀有則就是中國人講的禮節,佛法裡面講的戒律,一般人講的規矩,它有規矩,一點都不亂。我個人要做個人的榜樣,釋迦牟尼佛做到了,以身作則,孔子做到了。釋迦做到了,表現出來的,十善。這哪一條他沒做到?中國聖人,夫子做到了。《論語》裡面,弟子對老師的讚歎,夫子的德行,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夫子做到。溫和,人厚道,叫溫厚;善良,對任何人沒有惡意,對冤家債主、對陷害我們的人都是善良的心對待,沒有報復,沒有怨恨,善良;恭敬,對人、對事、對物,恭敬、忍辱;最後一個,禮讓,或者說謙讓、謙虛,樣樣讓別人,世間聖人。出世間聖人,十善。所以是,人,做人的榜樣;家,做別人家庭的榜樣。家庭的榜樣是什麼?和睦。

      佛提出六和,叫六和敬。第一個,見和同解,大家看法一樣。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怎麼會一樣?把你的看法統統放下就一樣了,誰也不遷就誰,我也不要你贊成我的看法,我也不必同你的看法,大家把看法統統放下,就一樣了。你看,法子妙,妙極了!放下怎樣?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妙極了!所以大家統統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放下執著,見和同解了。然後戒和同修,就是規矩。這個戒是什麼?就是十善、五戒。在一起居住,這一家人個個遵守。現在我們更徹底,具體落實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要落實在《弟子規》、落實在《感應篇》裡頭,儒釋道三個根融成一體,家和萬事興。用在你家庭裡頭,用在你事業上、公司行號,你們這個小團體是個和敬的團體,能夠和睦,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這個團體哪有不發達的道理?用之於社會,我們這個社區是所有地區的好榜樣,我這個城市是全世界每個城市的好榜樣,擴大,我的國家是全世界每個國家的好榜樣。這威儀有則。第三條「柔和質直」。教我們平常跟人,人際建立關係,人與人要和愛。柔和,是我們的表態,要像彌勒菩薩一樣,中國的彌勒菩薩是布袋和尚,標準的柔和。質直,是真心。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真誠心。最後一條,這是我們的根本,「代眾生苦」。我們能夠把上面三條做到,就是代眾生苦。眾生看到了、聽到了、接觸到了,他有感悟,他自然會學習;他學習,他就能離苦得樂。

      今天我們要知道,中國人把祖宗東西丟掉了兩百年,普遍遭受今天的苦難,無論是住在中國地區或者移民在外國,沒有不苦的。在外國,外國人瞧不起你,他對中國完全無知,認為中國樣樣比不上他們,傲慢。我是一九八二年第一次到美國參加世界道德會,這是中國人主持的,在洛杉磯召開。他們請我做顧問,我參加這個會議,到美國。到美國之後,我們有不少的學生在美國留學,畢業了,在美國工作,這一聯絡,很快,不到十天就聯絡三百多人,各個大都市都有,這就是以後我在國外弘法的基礎。沒有這麼多熟人,誰請你?這個緣都是很特殊。我們初去的時候,在洛杉磯,第二次是第二年,一九八三年,正式接受沈家楨居士的邀請,在紐約他的道場大覺寺講《普賢行願品》,講大意。就遇到很多美國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們問我,很難得,他說過去我們西方人對中國不了解,都認為中國文化落後,樣樣不如外國,現在知道了,他說我們這一代的人跟上一代的美國人不一樣了(這外國人),我們這一代知道中國人很了不起,有智慧。他說一個一個比,全世界的人一個一個比,中國人第一,他說這個話;二個二個比,猶太人第一;三個三個比,日本人第一,團結。然後問我一句話,中國人為什麼不團結?我馬上就告訴他,上帝安排的。因為他們都是基督教徒。上帝安排的?很驚訝,他說為什麼上帝安排的?我說中國人要團結起來,你還有飯吃嗎?大家哈哈一笑,就了了。

      雖然是一個開玩笑的話,意義很深,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警覺,為什麼不團結?要知道,中國人這個民族,自古以來中國人不講團結,為什麼?它本身團結的。團結,是不團結了才講團結,中國本身是團結的。五倫是團結的,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它本身是團結的。幾千年來,一直到清朝,還是五倫的社會,五常、四維、八德,它本身團結。不像外國人,外國人講團結,特別是美國,為什麼?各地方移民來的,沒有根。真正美國人就是紅番,那是少數民族。現在被保護了,為什麼?被殺,快殺光了,現在是極少數的,現在要保護他們。這些事實真相,我們要了解。中國人要團結,恢復倫理道德的教育,自然就團結了。

      宗教裡面不團結,門戶之見很深,同行相忌,這個不好。同行相忌,果報在無間地獄。你看戒律,戒律上就有,同行相忌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是無間地獄,怎麼可以這樣做?我們讀《華嚴經》,《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你看到這些都是菩薩、都是羅漢,他們是互相讚歎。善財童子參訪,他很謙虛,把自己所學的教給他,然後告訴他,無量法門,我知道的很有限,只有這麼多,還有別人知道比我多,修行比我好,介紹給他,你去參訪那個人。讚歎,沒有看到一個傲慢的。一直到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這最後一參,普賢菩薩教他十大願王,帶他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圓滿。所以我們要學讚歎,不要學毀謗。所以要學什麼?不批評人,更不可以隨便批評人。批評人,你對那個人了解多少?

      宗教跟宗教之間不能比較。我在印尼大學,這個學校送給我一個回教的博士學位,校長請我吃飯,告訴我,學校裡頭有比較宗教學。我當時就告訴他,宗教不能比較。他說為什麼?我說比較,老師可以比較學生,學生沒辦法比較學生,他智慧不夠。那要比較宗教,這個人的道德學問要超過耶穌、要超過穆罕默德、要超過釋迦牟尼佛,你才能批評他,你不能超過他,你的批評就有問題。他問我,那怎麼辦?我說互相學習,每一個宗教經典好好認真學習,可不能批評。因為他們是回教國家,校長也是回教徒,所以我就告訴他,我讀《古蘭經》,我是個佛教的,我讀《古蘭經》,我書架上《古蘭經》資料很多,各種不同版本。我說我讀《古蘭經》的時候,我是最虔誠的穆斯林,我才能讀得懂,才懂得真主的意思。如果我有懷疑,我覺得這不是我的經典,你怎麼讀,真主來教你,你也聽不懂。

      中國老祖宗說了一句話「誠則靈」,只要真誠到極處,就行了。展開《古蘭經》的時候,真主加持你;展開《新舊約》,上帝加持你,摩西、耶穌都會加持你。為什麼?你跟他通了,沒有障礙。不是這樣學,等於沒有學,白學了。真誠,不是真誠對自己是正確的,真誠對別人,真誠對一切宗教,真誠對一切族群,真誠對一切國家,沒有分,一體,這才能契入。有分別、有執著,有你我他,問題全來了,你所得到的東西是偏見,說得不好聽叫邪見,你不是正知正見,正知正見就是靠至誠。中國人講至誠,印度人講至誠,所以這兩個地方的古蹟文化達到最高峰。怎麼來的?真誠來的。我們今天要善用真誠,發真誠心,我們的成就可以達到古文明的巔峰。

      最怕的就是傲慢、懷疑,這兩個東西把你全部都破壞掉。孔子說了一句話,他說,「如有」,假設有這麼一個人,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孔子心目當中最佩服的聖人,孔子一生就是學周公,他學得很像。但是周公有做官的命,他沒有。他沒有,一生沒有得到這個地位。周遊列國,目的就是希望有諸侯能夠用他,但是沒有諸侯用他,他沒有這個命。這是我們說,八字裡頭沒有做官的命。六十八歲回老家去教學,希望把他自己這個願望傳給下一代,他做這個工作去了。教學五年,他七十三歲走的。六十八歲回家辦學,五年。有弟子三千人,有七十二個最優秀的,叫七十二賢。

      跟釋迦牟尼佛相比,釋迦牟尼佛聰明,釋迦佛不做官。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的話,繼承王位。孔子求之不得的,釋迦牟尼佛得來的,現成,不要,出家。十九歲離開家庭,過苦行僧的生活,示範,從我做起,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就一輩子。七十九歲走的時候是在樹林裡頭,不是在房子裡面。給我們表演得有始有終,讓後人對他的教誨沒話說,佛是這麼做的,你照做就對了。三十歲開悟的,孔子也是三十歲。孔子自己敘說他自己,「十五有志於學」,十五歲立志求學,「三十而立」,三十歲成就,十五年。釋迦牟尼佛三十歲,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夫子是十年、十年一個階段,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迷惑,說明智慧開了;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得自在了,這孔子境界。

      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在鹿野苑度五比丘,教了一輩子。他教學也分幾個次第,首先十二年教阿含,這是小乘,我們今天所說普世教育,世間人人人都要學。內容是什麼?倫理、道德、因果,教你怎麼做一個人,怎樣做個好人。印度講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婆羅門教講的,是事實。因為婆羅門教非常重視禪定,四禪八定是婆羅門修的,佛教統統把它接受過來。學佛的人修定從哪裡修起?從四禪八定修起,叫世間禪定。有這個基礎之後,再修出世間禪定。佛教,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定是修行的樞紐。戒是定的前方便、是定的基礎,沒有戒不能得定,沒有定不能開慧。戒定慧三學,佛說了,不是他創造的,不是他制定的,是三世諸佛,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菩薩成佛都是走這條路,沒有例外的。所以這個路不能違背,違背,你就脫離佛法,你不是學佛,你學一輩子成不了佛。所以學佛,沒有不重視戒律。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受這個時代科學總是受了些影響,我們學佛對戒律不重視,產生一個錯誤觀念。讀中國古書,三代之禮就有興革不同,興是什麼?補充的,革是刪掉的。憲法,過個幾年要來一次修憲,為什麼?有些條文不適合現代社會。社會天天在變,尤其現在變得更快,修憲是個很平常的事情。戒律,我們當初想是出家人生活規範,生活規範,印度跟中國不一樣,二千五百年前的,跟現在怎麼會相同?我們怎麼能過那個生活?這個觀念我是非常堅牢,我只學經學論,我不學戒律。跟章嘉大師三年,章嘉大師對我很了解,知道我這個病根很深,但是又不能責備我。責備我怎麼?不來了。所以對我確實做到柔和質直,我們感恩。他有他的善巧方便,每一次我離開他,他一定送我到門口,會輕輕的說一句「戒律很重要」,五個字,其他的什麼都不說,這一句話我聽了幾十遍。

      他老人家圓寂,甘珠活佛在火化場搭了個帳篷,好像是三個帳篷,十幾個人在火化的地方,他們大概是住一個星期,我在那裡住三天。三天反省,跟老師三年,他教了我些什麼?這一反省,頭一個念頭就是戒律很重要。為什麼要說這句話?我就很認真去思考,我想了兩個多星期,明白了。佛法是出世間法,三代禮制興革,現在憲法修訂,它是世間法,世間法有變化,要常常調整,出世間法不能調整,調整就出不了世間,我把這個道理想通了。這不是老師講的,非常認真去想這個問題,想通了,我才開始看戒律的書,明白了。但是戒律沒有地方學,好在老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他又告訴我,戒律,你學了一條你就得一條,不一定在戒壇受戒。不殺生,我真正能做到了,一切小動物都不敢殺牠,這一條你就得到。跟我講重實質不重形式,這是在佛門裡面。但是社會大眾,他們講形式,他不講實質,他完全講形式,那麼形式也不能疏忽。要帶動整個社會化解衝突,恢復安定和諧,裡外都要,有裡沒有外,固然好,不能感化大眾;裡外都有,才能夠興教。重實質,也不疏忽形式,社會才有救,正法才能久住於世,不可以偏廢。

      但是今天學戒的人沒有了,佛門弟子都知道,中國末後一個學戒的人就是弘一大師,他對這個非常認真學習,來表法,做給我們看的。他沒有學佛之前,說實實在在的話,他多才多藝,家裡有錢有勢,花花公子,書讀得很多,有才氣,很固執。在日本念書,跟朋友約會八點鐘見面,八點鐘到了,這個人沒到,門就關起來。大概一、二分鐘之後來了,把人家臭罵一頓,不遵守時間,門不開,去了。這樣的個性,這是弘一大師。學佛之後完全變了,非常柔和、非常慈悲,以前那種習氣都沒有了,很難得。他確實,那樣的轉變給學佛人做很好的榜樣。以後沒聽說過了,有,我們知道肯定會有,不出名了,知道的人很少。我們想學,也找不到地方學。寺廟裡頭管得嚴肅一點,那不是戒學。好在我們有個同學,果清法師,他跟我在一起的時候沒出家,以後我聽說他出家了,好像出家之後沒見過面。出家之後,沒想到他專攻戒律,變成當代律學的大師。這就應了古人的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在一門上真正下十年工夫,你的成就就超越了。不能搞多,不能搞雜,雜修出不了名,為什麼?你沒有真東西,一門深入有真東西。所以做專家,不要做通家,通家是門門都通。這個意思是先做專家,後做通家,專了之後自然就通了。

      佛教導我們,四弘誓願是修學的一個指導方向,學佛的人第一個要立願,願要為眾生,不能為自己。「眾生無邊誓願度」,這裡頭還有自己的名聞利養,就違背你的本願,你的願是假的,度眾生是為自己的名聞利養,這樣學佛最後結果還是無間地獄。打著佛的旗號,違背佛法,為什麼?求個人名利,這違背佛法。所以佛境界你永遠得不到,你所學的是佛學常識,佛學真正智慧你沒有得到。這個東西玩真的,不能玩假的。龍樹給我們做了榜樣,你看龍樹菩薩,一門深入才能開悟,叫大徹大悟。悟後起修,禪宗都是這樣的。不開悟的時候是一門,專攻、參究,大徹大悟之後再來學教,他不是不學。學教,兩個意思。第一個印證,證明我所悟的境界跟大乘經上講的相不相同?如果相同,這正知正見;如果不同,我這個悟走邪道了。所以用經典來印證。第二個,廣度眾生。廣度眾生,眾生根性不相同,法門不一樣,你不能廣學多聞,你就沒有辦法普度眾生。普度眾生、廣學法門一定是開悟之後,沒有開悟之前,一門。悟後來讀經,速度很快。

      我們在《壇經》上看到,惠能大師開悟了,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正式接受,一生就一堂課,五祖半夜召見他,在方丈室裡頭跟他講《金剛經》,那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堂課,正式受一堂課。這一堂課沒上完,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開悟了,不要講了,為什麼?全通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全通了。他不認識字,叫別人念給他聽,一部經念幾章幾頁,不要念了,全知道了。法達禪師,《壇經》上有記載,學《法華》的,誦《法華》三千部。多長時間?十年,十年專念《法華經》。對於《法華》的義理不明白,背得很熟。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法華經》我沒聽過,你念給我聽聽。《法華》二十八品,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聽了之後,行了,後頭不要念了,我全知道了。跟他講《法華》,法達開悟了。

      我們從這個例子,我們就深深相信,一點不懷疑,龍樹菩薩開悟之後,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三個月學完了。一部經只要看幾章就行了,那三個月當然可以。像這一部《大藏經》,你只看幾頁就行了,就通了。這才能廣度眾生,什麼樣根性你都有本事教他,沒有這個能力不行。你今天要通一切經,你一生都做不到,不開悟,一生做不到;開悟的時候,全做到了。所以佛講求開悟,古印度人講求開悟。佛法傳到中國之後,這些理念、方法,儒接受了,道接受了,所以儒家教學也講求悟性,道亦如是,重視悟性,不重視記誦。所以古人有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不重視記誦。記得很多,講得很多,不能啟發眾生智慧,你只是傳常識、知識,沒有智慧。

      佛家教你背書,讀書千遍是什麼意思?是修定,目的就是在修定,不是在記誦。一千遍,當然就背熟了,那是附帶的,那不是它主要目標。主要目標是用這個方法修定,讓你的念頭不起雜念、不起妄想,心止於一處。所以讀書是修定,念佛也是修定,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定的方法。你念《聖經》,你給它念上一千遍,也是修定,會開悟;你念《古蘭經》,你念上一千遍,也會開悟。不管什麼法門,只要能夠把你的念頭集中在一點,心不能分散。所以孟子說得好,「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我們的心是放外、散的,散亂心,把散亂心收成一點,這就是學問,學問是智慧。孟子都看到了,能說出來,收心。你比別人高,高在哪裡?別人心散亂,你的心集中,就高在這裡。集中的心生智慧,散亂的心不生智慧,生煩惱。你能夠集中,你就能幫助這些散亂人。愈集中,能量愈大,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他就修這個。可別搞錯了,與識字不識字沒關係,與讀書不讀書也沒關係。你能夠修成功,你就有能力指導教導那些讀書多的人、那些識字多的人,他沒智慧。這個道理,我們不明白、不能掌握,那就大錯特錯了。

      正法要久住,中國傳統文化要復興,要把老祖宗這些老辦法、老的理念統統恢復,統統找出來,才真正能解決問題。博士不行,我沒讀過大學,我參觀過很多大學,我也在大學裡教過幾年,那個教育的理念跟方法大有問題。個個人都是佛,個個人都是聖賢,把他們統統教壞了,都教成凡夫。中國老的這套東西戒定慧,是教你成聖成賢、教你成佛成菩薩,現在人不要,不識貨,教凡夫的東西他們特別喜歡,都把聖賢變成凡夫,都把佛菩薩變成眾生,全是教育出了問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