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乘無量壽經

    第76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4月4日第十遍啟講《無量壽經》,至2006年3月3日止。包括法會聖眾品,德遵普賢品,大教緣起品,法藏因地品,至心精進品,發大誓願品,必成正覺品,積功累德品,圓滿成就品,皆願作佛品,國界嚴淨品,光明徧照品,壽眾無量品,寶樹徧國品,菩提道場品,堂舍樓觀品,泉池功德品,超世希有品,受用具足品,德風華雨品,寶蓮佛光品,決證極果品,十方佛讚品,及三輩往生品上輩往生章。

    字體大小: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七十六集)  2000/1/1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76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一面,經文第二行,從第二十八願看起: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

      這是阿彌陀佛本願的第八段,「生獲法益」,說明往生到極樂世界所獲得的利益。前面第七段,從第十八願一直到二十七願,一共有十願,為我們說聞名所得的殊勝功德利益,這一大段跟諸位介紹過了。今天接著我們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利益無比的殊勝,往下總共有九願,第一就是二十八願:『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名尚且都聽不到,當然不善的事、不善的果報決定沒有。哪些是不善?在我們這個世間,不善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像我們每天在報紙、廣播裡面,所看到許許多多的災難,這是不善的果報。不善的果報怎麼來的?我們學佛的同學常常讀經,世尊告訴我們,是不善業之所感。這些地方我們要特別留意,業因果報是宇宙眾生的真相,我說眾生不說人生,如果說人生,在十法界裡面只有人法界;說眾生,十法界統統包括了。種善因則得善果,這是真理,是事實真相。

      西方極樂世界果報殊勝,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都不能夠相比的,這裡面原因我們在經上也讀得很多了,西方極樂世界是個新興的國土,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才只十劫。由此可知,其他諸佛剎土都歷經無量劫,極樂世界是新興的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諸佛剎土一般來講,是眾生業力跟佛的願力這樣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是彌陀願力成就的。十方世界這一切眾生與彌陀願力相應,這才能往生。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我們這個經上世尊明白的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歷代祖師大德根據經教告訴我們,「心淨則佛土淨」,這一句話跟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意思。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的條件,就是心清淨。清淨心所感的是佛土,念佛如果心不清淨,不能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這是我們要記住,千萬不能把佛在經上說的意思錯會了,到將來得不到這種殊勝的果報,千萬不要誤會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騙了我。我天天念佛,到最後為什麼還不能往生?是因為你不了解念佛的真正意思,你錯會了佛的意思,誤會了佛的意思,只能怪自己,不能怪別人。

      所以佛在一切大乘經論裡面常常勸導我們,要深解義趣,可見得佛經我們讀誦是第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熟記經文,修清淨心。我們在講席曾經說過多次,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經讀熟了之後,第二個階段求解,不但要求解,佛教導我們要深解,解得淺還不行,要解得深。深解義趣,義是經中所講的道理,趣是經中所說的方向、趣向。我們一般人學佛能夠做到讀誦就不錯了,深解義趣沒有做到。我們讀誦、念佛有沒有好處?有好處,不能說好處沒有,但是往生未必有把握。也有往生的人,原因又何在?那是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成熟,這一生雖然有讀誦、念佛,不解其義,他也能往生,這是得力於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我們要清楚。因此不解其義,他也能夠專心讀誦,一心持名,他清淨心得到了。所以無論怎麼往生,都是心清淨。如果我們自己心不清淨,怎麼不清淨?妄想還是多,分別執著還是多,起心動念依舊是自私自利,依舊不能夠離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那怎麼辦?那就要聽佛的話,深解義趣,你對於佛在經典裡面這些道理,你解得深,解得透徹,自然就放下了。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這才能放下,放下就能往生,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放下什麼?這個經上講的,「放下一切不善」,我們的善根福德就具足了,就達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求的標準。淨宗諸位都知道,「帶業往生」,放下一切不善,這不就不帶業了嗎?給諸位說,還是帶業。你放下一切不善這是緣,你帶的是什麼?帶的是一切不善的習氣種子,種子在,你沒有把它消掉,所以還是屬於帶業往生。這個意思就是說明,帶業是可以帶習氣種子,絕不帶現行,大家千萬不要搞錯了。我現在還造一切不善業,這個不能帶去,這絕對是障礙。雖然有惡業、不善業的這些種子習氣,有!種子習氣它不發作,它不起作用,這就能帶去;種子習氣要常常發作,發作是叫現行,那是你往生的障礙。所以「修行」,大家要特別注意這兩個字真正的意思,修是修正、是修理,行是錯誤的行為、不善的行為,這個佛家講現行,要把這個修正過來,我們念佛才能夠往生。

      這個事情要怎麼個修法?我想我們的同修都非常關心。今天晚上我們原本要邀請一位天主教的老修女,她最近在看佛經,佛經大概看了相當一段時期了,對於佛法非常敬仰。李木源居士邀請她來聽經,她今天晚上在上課教別人。這個修女今年一百零一歲,她是一九00年出生的,今天二千年,她今天晚上去上課了,她教別人。我聽說有這麼一個人,因為她託李木源居士問我好,她在看我的書,聽我講經的錄相帶,所以我聽說有這麼一個人,我去看看她。看了之後我非常驚訝,我看她不像五十歲的人,大概就四十幾歲人的樣子,所以要不把身分證拿出來給你看的時候,怎麼能相信她一百零一歲?所以她給我們大家說,她是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聽說去年新加坡新聞界曾經訪問過她,在報紙上登了很大的篇幅報導她。我特別請她來幹什麼?來教我們怎樣修學永離一切不善,她做到了!

      她一生辦了十幾個養老院,在新加坡,在其他國家地區,連非洲都有,一生照顧老人,照顧病人。她是一個護士,她告訴我五十多歲的時候,將近六十歲的時候,她才到英國去學護士、學護理,這幾十年當中,她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她是吃長素的,她是生下來就吃素,聞到葷腥她就吐,這我們中國人講「胎裡素」。一天吃一餐,她只吃生菜,因為她一個人生活,沒有人照顧她,她還照顧別人,生活非常簡單。有的時候就吃生菜,怕麻煩!有的時候生菜就用水煮,不吃油、不吃鹽、不吃糖,所有一切有味道的佐料,她統統不吃,完全恢復到大自然,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我們問她,妳發不發脾氣?沒有,從來沒有發過脾氣。她告訴我們,發脾氣,發一分鐘的脾氣,要三天才能恢復得過來。這個話我懂,我們這個身體實在講就跟地球一樣,喜怒哀樂都會讓我們的生理產生不正常的振動,我們現在講地震,不正常的振動。要讓這個振動恢復,是需要時間的,恢復正常需要時間。發怒這是最嚴重的振動,大地震;歡喜,喜是小地震。我們現在講的地震分級,那是一級、二級、三級,發脾氣大概總是八級、九級、十級,一分鐘的大地震,要三天我們身體才能恢復正常。你要是常常發脾氣,你永遠不能夠恢復正常,而且愈來愈嚴重,所以你壽命短促。我看了她之後,我才想起來從前李老師跟我們說,中國的醫學不是治病的,是講長生之道。按照中國古老的醫學醫書裡面,像《黃帝內經》「靈樞」裡面所講的,人的壽命至少是兩百歲,人活兩百歲是正常的,你會保養,你懂得養生之道,所以兩百歲是正常。活三百歲、四百歲、五百歲都有,真有不是假的,那是完全懂得調身調心,懂得養生之道。你要是活不了兩百歲,都是你自己把你自己身體糟蹋掉了。

      所以我們一幫去訪問的人問她,那妳見到這個社會上很多造惡的這些事情,造惡的人,妳心裡頭怎麼樣感受?她告訴我們,她看到惡人、看到惡事,就像我們平常在馬路上走,看到一些陌生人一樣,不著心,一點印象都沒有。你們到馬路上走,馬路上來來去去的人,你有什麼印象?沒有印象。她說她見到一切惡人、見到一切惡事,就像這個現象,完全是不落印象,她做到這一點了。看到好事善人,她會記住,為什麼?向他學習。所以這一位老修女,我們常常講經說心善、念善、行善,她圓圓滿滿做到。她非常嚮往佛法,她問我她有沒有資格作佛門弟子?我跟她講:「妳三皈、五戒、十善都打了一百分,沒有一絲毫欠缺,妳是一個標準的佛門弟子。」佛家重實質不重形式,她雖然沒有形式,她是實質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我們天天在這裡講,人家做到了,圓圓滿滿的做到,一點私心都沒有,真的如《金剛經》上所說的,「離一切相,修一切善」。

      一切相,《金剛經》上講得很具體,「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她離了,她真正做到無我,起心動念都是想世間可憐人,如何去幫助他們?她告訴我們,自己幾十年沒有用過錢,錢對她完全沒有用,可是送錢給她的人很多,她說那些人為什麼送錢給我?是要我替他們做好事。所以她常常到外面去,看到有貧窮的人,沒有錢繳房租,沒有錢繳水電費,她就幫他繳。每天為一切苦難眾生解決問題,我們常講「日行一善」,她一日總要行十善以上,身心清淨,生活那麼簡單!衣服,從來不買一件衣服,衣服是撿別人舊衣服,人家丟掉了不要的,她撿來穿,真的叫糞掃衣。為什麼不去買一件新衣服?我問她,她說:「我要去買一件新衣服,我看到世間還有很多人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我穿一件新衣服穿得很好看,覺得對不起那一些苦難的人。」人家存什麼心?我看她住的房子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自己整理的。喜歡讀書,書架上擺了不少書,整整齊齊。她是潮州人,她懂潮州話,懂廣東話,在英國念書的,懂英語、華語。我一定會請她到這邊來跟大家見見面,為我們來做證明,人確實可以活兩百歲。李木源居士說:再活一百歲,決定沒有問題。她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上上品往生,善!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不善名,她現在已經沒有不善名。

      在養老院裡面,要跟這些同事們處不好,她總不說別人的過失,她說我自己不會做人、不會做事,做得讓別人不歡喜,絕不說別人過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六祖在《壇經》裡面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是我們親眼看到這麼一個人,不見世間過,不見別人過,只見自己過。我們在《壇經》上讀到的是惠能大師,今天我們親眼看到有這麼一個人,不見別人過,只見自己過,心裡面沒有一絲毫不善的念頭,這是個真正修行人,熱心幫助別人。那一天給我們表演,表演翻筋斗給我們看,你看看,所以哪裡像是老人?她自稱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翻筋斗給我們看,全身柔軟。我問她平常生活?她平常靜坐的時間多,靜坐的時候一個妄想都沒有。

      所以我們今天讀到這一願:「國無不善」。她完全符合阿彌陀佛這個標準,只要想往生那就去了,條件具足,我們應當要學習。怎麼學法?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只念別人善,絕不記別人惡;只稱揚別人善,絕不說別人惡。本經在前面序分裡面我們讀過,佛教我們修學,首先教我們善護三業,第一句話「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犯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我們看到她做到了,五戒十善她真的是打一百分。我跟李居士談過了,我們要對她做一次訪問,我們給她出一個錄相的光碟,向全世界介紹。我們今天講佛法,有的人不相信,說長壽大家都高興,你們想不想長壽?想不想做一百歲的年輕人?你要想做一百歲的年輕人,你看看人家怎麼做的。所以我們在經上講,學佛的人不老,真不老;不但不老,還不死,一點都不假。她不怕死,她知道死了以後會有很好的地方去,歡歡喜喜,一絲毫恐怖都沒有,自己有把握。也就是心善、念善、行善,純善之人,縱然不求生西方淨土,決定生天,天人,不是凡人。我們真的是很有福報,在新加坡居然有這個見證在,這麼好的證明!她今天晚上是上課去了,要不然她一定來,她去教人打坐。所以那麼大的歲數,她的工作跟年輕人一樣,還是很繁忙,這是我們說出一個明顯的證明,增長我們的信心。

      也許有同學懷疑,《彌陀經》上講,「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西方極樂世界有眾鳥說法,那個鳥不是畜生道嗎?畜生是惡道,畜生是惡名,與這一願有沒有牴觸?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的眾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不是真的,鳥是阿彌陀佛。所以在西方世界,正如《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即現什麼樣的身而為說法。有一類眾生見到佛感覺得很拘束,一定要規規矩矩在那裡聽經,不敢放逸,如果鳥在樹上講經說法,他就可以躺在那裡一面欣賞,那個約束就沒有了,他就覺得很自在。你看看阿彌陀佛多慈悲,滿你的願望。不但鳥說法,風吹樹梢也會說法,流水也會說法,六塵都說法。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與諸佛如來,演說一切妙法,從無間斷。我們為什麼要到極樂世界去?原因就在此地。我們這個世間要想聽佛法,太難!太難!現在這個世間說法的人太少了,我們很想學習,遇不到這個機緣,所以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的緣第一殊勝,一切諸佛剎土都不能夠相比的。佛說法、菩薩說法、善友說法,所有一切有情、無情統統說法,而且日夜都不間斷,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直接得佛的傳授,不是間接。這是我們要想往生極樂世界的根本原因。

      第二個原因,極樂世界壽命長遠,所以一生決定成就,不要等第二生。十方世界我們要想成就,都要經過很長很長時間,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我們在這個世間,捨身受生不知道多少次,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個麻煩,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大自在,這一些都是說明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真的要求,我們一定要捨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叫業障,不但障礙我們修道,障礙我們開悟,障礙我們種種善行。只要有這些東西在,我們一定造作一切不善業,造作一切惡業,果報在三途。所以這又何必?天堂地獄就在一念之間,一念善感得是天堂,一念惡地獄就現前。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何必要作惡?你作惡,實在講,於別人利害很少很少,可以說是微不足道。如果是個覺悟的人,你作惡對他絲毫沒有妨害,就像這個修女一樣,你以種種不善的行為對待她、毀謗她、侮辱她、陷害她,她無動於衷,她絲毫沒有受到妨害,害的是你自己,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修道的人遭受別人侮辱陷害,不但沒有煩惱,心裡反而生感恩之心,為什麼?我無始劫來的業障就消了。他加害於我是替我消業障,我感激都來不及,我怎麼會以不善的念頭對人?所以真正修道人,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有利而無害。為什麼?境界轉過來了,不會再受外面境界的影響,這個就叫自己得禪定,自己得一心,不再受外面境界影響,這一生的道業決定成就。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無動於衷,也能夠效法佛菩薩應機說法,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入境隨俗,與一切眾生結善緣,皆大歡喜。

      我今天下午五點鐘參加此地印度教的豐年節,因為晚上要回來講經,所以我六點鐘就離開了,他們六點鐘之後有表演,我沒有來得及看。他們豐年節做的點心招待賓客,我也吃了,歡歡喜喜。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保持自己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這叫修行,這才是真正心無不善,感得的國土就是「國無不善」。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西方極樂世界是純善的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是善心、善念、善行。我們學佛要達不到這個標準,往生就沒有把握;達到這個標準,往生就肯定有把握。這是大家一定要記住的。

      其實極樂世界這些眾鳥,佛自己也說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這就說明了,極樂世界這些說法的眾鳥,牠不是業報生的,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阿彌陀佛用這些方法來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提升境界。西方世界我們都知道,有四土三輩九品,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生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們的習氣還沒有斷,什麼習氣?聞法,這好的習氣,所謂是「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以我們全部的時間、精力在那裡學習佛法,等於上學讀書一樣,從聞法裡面才能達到大徹大悟,究竟圓滿的覺悟,這是依我們的根性。所以祖師大德說:「極樂世界眾鳥、六塵,都是性德之美稱」,這個說法說得好,說得妙!如來的性德也是我們自性功德的流露。

      下面一願二十九願:『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這兩句話要記住,從實報土上上品到同居土下下品,沒有例外的,『皆同一心,住於定聚』,一心是因,定聚是果。所以我們念佛目的在哪裡?一心不亂,這是我們念佛所要求的。一心有淺深不相同,功夫深的,祖師大德在註疏裡面告訴我們,理一心不亂;功夫淺的,事一心不亂。無論是事是理,各有淺深等級不同。我們念佛、讀經也一樣,要以「一心不亂」為目標。說到一心,有一些同學聽了就害怕,為什麼?一心做不到,做不到不就沒指望了,那這個法門就不能修了,再去找別的法門。那你就錯了,完全錯了!深的一心我們沒有希望,淺的一心有希望。最淺的一心,我們常講「功夫成片」,要以這個為標準,所有一切眾生,念佛的同學都能夠做得到,問題就怕你不肯做,你要肯做沒有做不到的。

      什麼叫功夫成片?這裡頭也分事理,理我們不談,我們講事,像許哲修女她得的是事,功夫成片。念佛人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功夫成片,求願往生就決定得生。這一句話我們還要把它說清楚,同學們不能夠誤會,究竟這最淺近的事一心如何落實?也許你說我家裡事情很多,我工作很多,我沒有辦法放下。佛家講放下,不是你所想像的,你的事情、工作照做,事情做完之後,心裡就不要再想,不要再執著了,執持名號。事情來的時候,名號放下,專心辦事;事情辦好了,事情放下,一心念佛,這個樣子佛也念好了,事也辦好了。不是說事都不做了,沒有這個道理的,那就與佛所說的法相違背了。佛常講,「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世間法有沒有影響?沒有影響,特別是《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看這位許修女你就很清楚,你看她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許多需要幫忙的人都找她,她很慈悲,從來不拒絕,總是盡心盡力幫助別人,心裡面一塵不染,那叫放下。

      換句話說,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就是放下這些。放下妄念,她有正念,什麼是正念?為一切眾生服務,這是正念。換句話說,想自己是過失、是妄想;想別人是正念,念念為眾生,為眾生服務。為眾生服務裡面,決定不能忘掉幫助眾生覺悟,你與佛的心、佛的願就相應。世間人也有為一切眾生服務的,但是服務裡面,幫助眾生覺悟疏忽了,你這個服務,你所得的是世間的福報,不出三界。如果幫助一切眾生覺悟,那就是出世間的福報,我們說功德,不是福德。出世間的功德,幫助人覺悟,覺悟能超越三界,不覺悟再大的福報,你能夠生到欲界天、色界天,生到摩醯首羅天,這是世間的福報,沒有開悟。沒有開悟,沒有離相,開悟的人離相。

      我們今天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間要放下。放下什麼?決定沒有留戀的念頭。你對這個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還有貪戀,你就不能往生。決定沒有這個念頭,一切人事物都是利益眾生的,與自己毫不相關,宗門的話常講「了無干涉」。我們的善心、善願、善行能夠做得圓滿,眾生有福,自己不居功;我的善心、善行做不圓滿,障礙很多,眾生福薄,與我也不相干,我也沒有過失。做圓滿了沒有功勞,做不圓滿沒有過失,清淨自在。這是佛法裡頭常講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做從來沒有中斷過的,天天在做利益眾生的事業,心地清淨,毫不沾染,這是佛教給我們的。

      我們去看許修女,她的房間裡面我們只看到一張照片,她母親的,其他的什麼都沒有。社會裡頭不少人送了她很多紀念品,表揚她的,她從來沒有掛過,都收拾起來了,有的都丟掉了。她不需要這些東西,斷惡修善是我們自己本分事情,不是要人家表揚我才幹的,那人家不讚歎、不表揚,我就不做?不是的,與這些事情毫不相關。正確的,跟諸佛菩薩、古聖先賢的教誨圓滿的相應,這不是少分多分,是圓滿的相應。

      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懂得我們到底修的什麼?我們修的是一心不亂。一心是真心,我們在講大經的時候,也曾經說過多次,一心是因、真因,一真法界是真果,一心才能證得一真法界。由此可知,華藏是一心所證,極樂世界也是一心所證;華藏是一真法界,極樂世界也是一真法界,三心二意不能證得。這樣說起來,標準是很高,是很不容易做到,但是淨宗妙就妙在我們只要短暫時間得一心就行。平常你每天有個幾秒鐘的時間得一心不亂,你的功夫就算不錯了。慢慢這個時間就可以延長,幾秒鐘就可以到十幾秒鐘,二、三十秒鐘。這個短時間能做得到,長時間做不到,天天在培養,臨命終那個時候,那個一剎那,也是一心不亂,就往生了。這是其他法門裡頭沒有的,這是淨宗之殊勝。要想在臨終時候有把握,完全在平常放得下。所以平常對於世緣,不但世緣,法緣也不例外,要看得很淡,要看得很輕,不可以過分的執著,我們容易得一心。要學著什麼?什麼都好,好事好,不好的事也好;好人很好,不好的人也好。你的心才會清淨,於一切境緣當中,真的不起分別、不生執著,你才容易得一心。

      到西方極樂世界,證平等的果,一心才平等。我們在前面第五願裡面看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形狀、容貌都一樣,都沒有差別,「悉同一類」,為什麼同一類?心同。這個話我在年輕的時候,有過這樣的經驗,我講經的時候也跟諸位同學報告過幾次。抗戰期間,我在貴州,我同班有個同學姓張的,個子小小的。抗戰勝利之後,我在南京念書,我們南京班上也有這麼一個同學,跟他不是一個人,相貌長得一樣,動作也一樣。所以有一天我就把他叫來,我說你有哪些長處,有哪些毛病。他嚇呆了,他說你怎麼都知道?你會看相?我說我不會看相,我猜想的,過去我有個同學跟你面貌相同,你的動作、走路的時候都很相像,所以我就想,我那個同學的優點缺點大概你也具足,這一說果然沒錯。這就證明佛在經上說的,心相同,面貌就相同,業報也相同。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是得一心不亂,就是得一心程度淺深不一樣,所以才有四土九品的差別。換句話說,都沒有妄想,都沒有分別,都沒有執著,心同佛心,那就是佛心,就是我們的真心。

      所以心同了,果報就相同,果報是定聚。定聚是佛家的術語,佛說一切眾生可以分為三類: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這個三類說一切眾生,是講一切學佛的眾生,不學佛的不包括在這裡面,一切修行人分這三類。定聚就是說決定得正果,為什麼?他的因正,因純正,將來果報一定是真實的,這叫定聚。此地講「皆同一心」,人已經到一心不亂了,不希求西方極樂世界,他也證正果。什麼樣的正果?功夫高的得理一心不亂,他的果報是法身大士;功夫淺的,果報次一等的,他證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的果位,因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要具備這個條件,正定聚,決定證成正果。

      第二種叫邪定聚,邪定聚是他的因不正,我們常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為什麼不真?四相沒離,再說得淺一點,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斷得乾淨。不管修什麼法門,自私自利的念頭還存在,夾雜在其中,這因地就不真了,果報那要打很大的折扣。他所修習的將來是三界福報,三界的福報到哪裡去享不一定,那要看他的行業。善業在天上享,其次在人間享,如果他有惡業,那就在畜生道、餓鬼道裡面享福,各個不相同,這叫邪定聚,他不能成正果。還有一類叫不定聚,不定聚的人也不少,那要看緣分,他要是親近善知識,他就變成正定聚;他要是親近邪知識,跟錯了人,他就變成邪定聚,所以他不定,要看緣分,這種人佔大多數。

      凡是不定聚的人,跟對了老師,學對了法門,修學淨宗法門,他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變成正定聚,不定就變成正定。在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決定證得無上菩提。本經所說的「皆是阿惟越致菩薩」,《彌陀經》上講的「阿鞞跋致」,這是梵語音譯,完全相同,意思是不退轉。這個不退轉,祖師大德在註解裡面講的「圓證三不退」,這還得了嗎?圓證三不退,世尊在一般大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七地以上的菩薩才能圓證三不退,這顯示西方世界的殊勝,他方諸佛剎土不能為比。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薩,說明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真正不可思議。

      所以讀到這一節經文,釋迦牟尼佛明白的告訴我們,他老人家告訴我們,就是代表十方一切諸佛同時教誨我們,這話還能錯得了嗎?憑這個教誨我們就要發心,非到西方不可,非去不可!為什麼?太殊勝了,這個緣分到哪裡去找!我們今天講機會,這個機會別的地方找不到。哪一個法門要想作阿惟越致菩薩,在經上講的是至少要修兩個阿僧祇劫。兩個阿僧祇劫還是法身大士,從圓教初住開始,不是我們凡夫。我們凡夫不曉得修到哪一劫才能夠達到這個地位,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生就成就,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一定要清楚的。彭際清居士講,這一次的機會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唯有清楚明瞭他才會珍惜,才不會把這個機會輕易放過。諸位要知道世間種種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們要把時間、精力浪費在那個地方,可惜、太可惜了!不但追求世法你可惜了,追求佛法其他的法門也可惜了。為什麼?這一生不能成就,充其量得人天福報,不能出離三界,豈不是可惜嗎?末法時期眾生要想在一生當中圓滿菩提,只有這個法門,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當生成就。世尊在經典裡面,勉勵我們的話太多了。再看下面這一願:

      【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這一願是「樂如漏盡願」,第三十願,西方世界稱為極樂,意思在這個地方顯示出來了。『永離熱惱』,熱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眾生,不但人間,天上也不例外,天上包括色界的四禪,甚至於再往大說,包括了四空天人,六道所有眾生都有煩惱,只是煩惱輕重不一樣。身熱心惱,身有苦受,心有憂慮,所以稱之為熱惱。《法華經》裡面說:「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眾生的苦太多太多了!佛將一切苦分為三類,欲界的眾生這三類苦統統具足,八苦,八苦交煎,壞苦、行苦我們統統具足。到色界天人他煩惱輕了,八苦沒有了,但是他有壞苦,因為他有色相,壽命終了的時候,這個色相要壞,壞的時候他就感到苦了。色身沒有壞的時候,他沒有苦受,色身將要壞的時候,他有苦受,所以還是離不開。無色界天人,身都不要了,所以壞苦沒有了,但是他有行苦。什麼叫行苦?他的境界不能夠永恆的保持。六道裡面功夫最好的是非想非非想天人,定功深,定的時間長,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八萬大劫,這個時間不可思議。一個大劫是我們這個世界一次「成住壞空」,叫一個大劫;換句話說,我們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他的壽命才到,這是住無色界天人。八萬大劫我們看起來太長,可是在無盡的時空裡面,它還是很短暫,它不算長。定失掉的時候又要墮落輪迴,不究竟、不圓滿,這叫行苦。

      所以佛在法華會上說,「三界火宅,三界統苦」。覺悟的人要發心出離三界,出離三界,以我們的根性來說,最好的方法是念佛求生淨土。只要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萬緣放下,一心念佛。諸位要記住這個「念」,念不一定是口念,念是心上真有。也就是說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事都不著心,你就得一心不亂,你就功夫成片;換句話說,你就肯定往生。什麼時候往生?我再給諸位說,隨意自在,什麼時候想往生,什麼時候都能往生,只要你功夫達到這個境界,生死自在,沒有絲毫的約束了。想去,我這個壽命還有、還沒有盡,不要緊,可以提前去;看到這個世間苦難眾生多,發了慈悲心,還想幫助大眾,壽命已經盡了,不要緊,可以延長,這就叫生死自在。所以只要諸位得一心,生死就自在。生死自在叫「了生死」,生死對你沒有障礙了。你永離熱惱,『心得清涼』,這個清涼就是我們講的清淨心、平等心。

      今天我們祈求世界和平,世界和平、社會安定,自古以來一切眾生都在希求、都在祈禱,為什麼世界還是這樣亂?為什麼和平永遠不能實現?原因到底在哪裡?我們要追究、要反省、要檢點。我們祈求和平,天天喊和平,和平的根沒有找到,所以和平永遠得不到。和平的根是什麼?平等,我們的心要不平,和平永遠達不到。和平的定義: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們所希求的大家能和睦相處,為什麼不能和睦?不平等。所以一定要平等對待,和平就落實了。佛家教我們,實在講第一堂課就是教人,我們一進山門、走進山門,面對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就是教我們和平,彌勒是和平的象徵。你看和,一團和氣,滿面笑容,和!平是什麼?平等待人,表現的是什麼?大肚能容,能包容,平等就能包容。所以古德對彌勒菩薩有兩句話教我們:「生平等心,成喜悅相」。布袋和尚造像,教我們這兩句話,我們要生平等心,自自然然流露出來是喜悅的相。常生歡喜心,常現喜悅相,我們這個把和平的根找到了,所以決定沒有高下、沒有分別。

      我對待其他這些宗教領袖們,我給他們講和平的根,我怎麼說法?我說你們所崇拜的上帝、崇拜的神,我心目當中都是佛陀,諸佛如來的化身。我禮敬諸佛,對你們上帝、對你們崇奉的神,我跟對佛陀一樣的禮敬,我有根據。要從你的角度上來看,你敬仰的是上帝,佛菩薩也是上帝的化身,我們不就擺平了嗎?我看你是佛陀的化身,你看我是上帝的化身,所以平了,這是和平的基礎,這是和平的根本。如果我比你好,你不如我,永遠擺不平,和平永遠只是個口號,決定不可能落實。所以我們看所有宗教裡頭崇拜的神明,都看作是諸佛如來,他們看我們佛教裡供奉的諸佛菩薩,都是上帝神聖的化身,擺平了。我們的禮敬、稱讚、供養決定沒有分別,決定沒有執著,和平就落實了。所以我們常想和平,叫了幾千年,都還是不斷的在動亂,而且動亂一天比一天擴張。所以我們今天祈禱和平,要把和平的根本找到,理論依據找到,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的來學習,糾正自己的錯誤。

      什麼錯誤?貢高我慢的錯誤。以前總覺得我們學佛的人佛高,他們都是邪教;基督教、天主教是他們唯一的真神,佛教是魔鬼,這怎麼能擺得平?這個社會怎麼會不動亂?我們今天把這和平的根找到了,說佛也好、說菩薩也好、說上帝也好、說眾神也好,都是一個,我們每一個人叫的名字不一樣,其實是一樁事情,一個真理,一個真神,在佛家講一個自性,這不就擺平了嗎?佛法第一,基督教也第一,天主教也第一,伊斯蘭教也第一,印度教也第一,個個第一,沒有第二,我們有這個理念,這個認知,這是和平有根,我們真的走向和平的道路。如果沒有這個理念、沒有這個認知,和平還是一句口號,社會還是永遠在動亂,我們的日子還是個苦日子。佛教給我們要有智慧,要去找根本,根找出來之後,依教奉行,心就得清涼了。清淨心生智慧,《金剛經》上說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所以我們要生智慧,不能生煩惱。不平你就生煩惱,心平了就生智慧。清淨、平等生智慧,我們要覺悟,不可以再污染,我們的污染已經相當嚴重。什麼是污染?自私自利是污染,貪瞋痴慢是污染,是非人我是污染,所有一切污染要把它掃得乾乾淨淨,恢復到清淨,清淨就是平等,平等就是清淨,然後才能得清涼自在。

      『所受快樂』,這是講你的感受。這個快樂我們沒有辦法想像得到,我們今天所講的樂,苦樂相對的樂,這個不是真樂。他們所說的樂,苦樂兩邊都沒有了,那叫真樂。我們這個有苦有樂,那個樂不是真樂,那個樂叫壞苦。必須苦樂兩邊都離開,這個樂才是真樂,所以極樂世界的樂是苦樂兩邊都沒有。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極樂世界很快樂,到那裡去享樂去,你錯了,那個樂還是煩惱,你把極樂世界看成我們凡夫世界了。所以底下一句話說得好:『猶如漏盡比丘』。漏盡比丘,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因為你有煩惱,你的智慧漏掉了,智慧沒有了,功德沒有了。所以佛用漏來做比喻,像我們這個茶杯,茶杯如果有破損,有個洞的話,裡面裝的東西不都漏掉了?智慧、功德、法財全漏掉了。無漏它是完好的,是比喻這個,你的智慧功德圓圓滿滿、沒有缺失,稱之為無漏。

      小乘阿羅漢無漏,見思煩惱斷了,這個稱無漏比丘。在大乘法裡面,我們在大乘經上常常看到大比丘,大比丘是大乘的無漏,什麼地位?法雲地的菩薩,法雲地的菩薩也稱作大比丘。通常我們講十地菩薩,第十地的菩薩,他們享受的那個快樂,我們怎麼會知道?沒有法子想像。在《華嚴》裡面佛有過輕描淡寫,清涼大師也有給我們提示,我們總得細心去體會。清涼講無障礙的法界:理無礙,世出世間萬事萬物的道理,他完全通達沒有障礙了;世出世間無量無邊的事相,他也圓滿通達明瞭,事沒有障礙了;再深入一層,理跟事沒有障礙,理不礙事,事不礙理,理事無礙;達到落實到生活受用,事事無礙。是什麼境界?究竟圓滿的和平境界,事事無礙,這個境界我們今天在經典裡面所看到的是法身菩薩。十法界裡面佛菩薩,我們講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他們只能夠達到理事無礙,還不能夠事事無礙。所以他那個樂不是極樂,事事無礙才叫極樂,我們從這個地方稍稍能夠體會到一點。否則的話,極樂怎麼講法?法身大士到事事無礙才叫極樂,這是漏盡比丘他的樂受。

      那我們要問,法身大士這個境界,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得到?答案是肯定的,決定能得到。為什麼我說得這麼肯定?因為佛說法不妄語,《金剛經》上佛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我們憑這個我們就能體會到,凡是我們這個世間人修行不能夠達到的,佛決定不說,佛要說那是誑妄語,我們做不到。凡是佛在這個世界上所宣說的,都是我們可以辦得到,問題是我們肯不肯幹。怎麼幹法?依照《金剛經》上的教誨去做,你就達到了。我舉《金剛經》,《金剛經》是中國人最喜歡讀的一部經,修學、讀誦最普遍的一部經。《金剛經》的宗旨是離相修善,「離一切相,修一切善」,你就能達到事事無礙。

      所以我舉的許哲這一位老修女,她縱然是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可以說她達到了相似的境界,天台大師講的六即,她是相似位,那我肯定。不是分證位,決定也是相似位,相似位是什麼境界?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的境界,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的這個地位。由此可知,不是做不到,是我們不肯把自私自利放下,不肯一心一意為別人著想,我們的毛病、病根就在此地。如果我們找到病根,把這個病根消除,從今而後把自己忘記,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為社會、為眾生、為佛法,我們很快就能夠契入這個境界,可見得這是事在人為。每天讀誦、研究、討論,不肯認真去做,永遠沒有辦法達到。總而言之,我們要真正發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