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8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4月4日第十遍啟講《無量壽經》,至2006年3月3日止。包括法會聖眾品,德遵普賢品,大教緣起品,法藏因地品,至心精進品,發大誓願品,必成正覺品,積功累德品,圓滿成就品,皆願作佛品,國界嚴淨品,光明徧照品,壽眾無量品,寶樹徧國品,菩提道場品,堂舍樓觀品,泉池功德品,超世希有品,受用具足品,德風華雨品,寶蓮佛光品,決證極果品,十方佛讚品,及三輩往生品上輩往生章。
大乘無量壽經 (第六集) 1998/4/1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06
請掀開經本第三面,經文倒數第四行。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一句經文,在本經序分裡面開頭第一句;開頭的第一句,也就是全經最重要的一句話,我們決定不能夠輕易的看過。我們學佛能不能得受用,正如本經所說,「惠以真實之利」,真實的利益。在我們一生修學弘法當中,成功、失敗的關鍵也在這一句,由此可知,這一句的重要性。前面所說的十六位菩薩,他是表法的,每一位菩薩表甚深的密義。密就是隱密、不明顯,必須有相當智慧、相當覺悟的人,才能夠看出來、才能體會得到,一般人不太容易覺察的。但是入經文就顯說了,明顯的為你說出,這第一句是顯說裡面,全經的總綱領。這一部《無量壽經》自始至終,所敘說的就是普賢大士之德。
清涼,這是唐朝時候,完成《華嚴經》的翻譯,又完成《華嚴經》的註解之後,他老人家特別將《華嚴經》最後一卷,提出來單獨流通;這一卷叫別行流通本,就是現在諸位常常見到的《普賢菩薩行願品》。這一卷經是《四十華嚴》,也就是入法界品裡面最後的一卷,是《華嚴經》的總結,也是《華嚴經》的總綱領、總歸宿。經文的內容,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菩薩綜合全經歸納為十個綱領,這十個綱領普賢菩薩所修的。
也許有一些同修聽到是普賢菩薩所修的,大概與我們就不相干了,我們不是普賢菩薩。這樣學佛,那就很難成就。我們必須要能夠認知,佛法裡面所說的一切菩薩都是自己,所說的一切諸佛如來也是自己;諸佛如來的德號是我們自己的性德,一切諸菩薩的名號是我們自己的修德,性修不二。這是佛法與世出世間一切法不相同的處所,我們能夠明白、肯定,在佛法當中才能夠快速、穩當得真實利益,那就一點都不假的。普賢菩薩是誰?要知道就是自己本人。我們能夠遵照經典上所說的認真奉行,從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種種行為,一一要與經典來比照、來對照一下;如果我們所作所為,跟經上所講的一樣,這就相應了;如果與所說的不一樣,我們一定要以經典為標準,把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依照本經來修行,給諸位說,就是依照阿彌陀佛的標準、依照普賢菩薩的標準。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普賢菩薩可以說是菩薩中之王。我們有許多懺儀裡面都念,「南無普賢王菩薩」,菩薩當中之王。菩薩裡面沒有比普賢更殊勝的,諸佛之中沒有比阿彌陀佛更殊勝的。這一部經,佛中之王,菩薩中之王,統統具足。我們遇到這部經,佛在經上說「如貧得寶」,確確實實有這種心態,真是如貧得寶,你說這種喜悅無法形容。得到了,一定要理解,要解得很透徹,然後要依教奉行。我們要做得很徹底,從哪裡做起?從禮敬做起。
昨天跟諸位報告了,禮敬是我們自性當中性德的開顯,我們能夠修禮敬,那是性德的流露。古大德常講「從性起修」,這就是從性起修,這個修學法,就能夠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為什麼?諸佛菩薩是從性起修,我們今天也從性起修,這就自自然然起感應了。由此可知,我們一發心,發出真誠的心來修行,能感;諸佛菩薩法爾能應,感應的原理在此地。所以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也可以這麼說法,一分誠敬得諸佛如來一分加持,十分誠敬就得諸佛如來十分的加持。
諸位在這一個道場,此時此處,我們在這個地方感受,跟平常生活當中感受不一樣,這個地方的感受有法喜,清淨、喜悅。所以有同修來給我說:「我們進入講堂來聽經,是享受。」這個話是不是真的?真的。你為什麼在這個地方有兩小時享受,這種享受你在別的地方得不到的,這享受從哪裡來的?給諸位說,佛光注照,我們這個道場是諸佛光明注照,大家在這個地方沐浴佛光,這麼一回事情。
我有一年在美國邁阿密講經,有一些外國人,我每一次講經他都來,他都坐在那個地方眼睛閉著,因為在外國有些地方都是席地而坐的,沒有椅子,都坐在地毯上。他盤腿在打坐,閉著眼睛,他也不懂中國話,我說什麼他都聽不懂,天天都來。所以有同修就問他:你聽得懂嗎?聽不懂。聽不懂為什麼你每天來?這裡感受非常好。他來享受的,他盤腿在那裡打坐,他來享受的。在外國人來講,這個磁場不一樣,對於人的感受非常舒適。其中,還有一些特異功能的人,在我們佛法裡面講有神通的,有天眼通的,他們這些人在旁邊就說了,佛光注照,講經這個道場,講經這個時候,有佛光加持。所以坐在這個地方,人人能生歡喜心,道理在此地。不是我講得好,我講得並不好,而是蒙佛力加持。
我們憑什麼得佛力加持?給諸位說,就是一個恭敬心,這個恭敬心能感,諸佛菩薩就有應。諸位一定要曉得,世間法教人,「誠實」是第一個,我們一生做人,誠誠懇懇、老老實實。誠實的樣子是什麼?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真正能夠做到不自欺、不欺人,這個人誠實,老實人,老實人是非常非常可貴。老實人佛光常常照他,他不學佛也照他,為什麼?老實。佛心清淨、佛心平等,不是說你學佛,我就特別照顧你,你不學佛,我就不照顧你了,那個心怎麼能算平等心。不學佛,心地誠懇,佛都照顧,平等的照顧,沒有分別的照顧,你說誠實多麼可貴。
禮敬就是誠懇的流露,我們要敬人、要敬事、要敬物。敬人,平等的禮敬,無論什麼人,一切眾生都要禮敬,一切有情眾生,連蚊蟲螞蟻我們看到了,就跟看到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你這才叫修普賢行。蚊蟲螞蟻小動物牠也有佛性,一切動物都有佛性,動物以外的植物、礦物都有法性,所以是一切恭敬。如果說我們做不到,給諸位說,實在講不是做不到,而是你不肯去做。你如果肯去做,哪有做不到的事情。天下做不到,古人講只有兩樁事情;難,登天難、求人難。這個事情是求自己不是求人,求自己有什麼難處。讓我們的性德完全流露出來,這個事情是求自己不是求人,所以自己一定要覺悟、一定要認真。
現在世間災難頻繁,我們要不認真努力的修,將來怎麼能夠自救自度。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外面的消息不通。我不看電視,我們此地淨宗學會沒有電視,所有電視都是播內部的,外面沒有天線,收不到外面的訊息,我們也不聽廣播、也不看報紙。有一些同學們告訴我,最近這一兩個月,他們從電視裡面看到的,南極冰層溶化了。這個問題相當嚴重,南北極的冰要是溶化了,海水的水位要上升,全世界沿海的都市統統要沈到海底。
災難從哪裡來的?有人總以為這是天災,這個沒有法子。科學家把這個事情推為作天災,天然災害,責任都推掉了。佛法裡面不是這個看法,佛法裡面講,所有一切災害,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誰造成的?不是別人,我自己造成的。這個話你能相信嗎?你如果要相信了,那恭喜你,你覺悟了;你不相信,你決定不承認,你沒覺悟。確確實實是我自己造成的,如果人人都能夠自覺,人人都能改過自新,這個災難就消除了。
水災從哪裡來的?貪心。在座的同學,我想有不少讀過《楞嚴經》,佛在楞嚴會上講得很清楚,「貪欲是水,瞋恚是火,愚痴是風」,水火風的三災。如果說是全世界的人,大家拼命在增長貪瞋痴,加速度的在增長,這個世間水火風這三種現象就起來了。環境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我們的心。佛總是勸我們息滅貪瞋痴,人人都能息滅貪瞋痴,這個地球上的生態環境,很快就恢復到正常,就不會有這些災害。貪瞋痴外,還有一個傲慢,貪瞋痴慢。慢的果報是什麼?地震。慢是心很大的不平,高下不平。
這些自然災害從哪裡來的?人心所感,人心變現出來的。佛在經論上教導我們這些道理、方法,確確實實真正能消除一切災患。從什麼地方消除?都是從內心上去消除,佛法稱為內學,用內功來改變外面的環境。所以我們無論對人、對事、對物,一切恭敬。縱然我們不能幫助大眾,大眾轉不過來,我一個人轉過來,管用嗎?管用。我一個人轉過來叫別業,大眾叫共業。佛在楞嚴會上告訴我們,共業跟別業果報不一樣。如果你的別業殊勝,即使在極惡劣的共業之中,你還能夠避免。大災難當中,還有很多倖免之人,別業不一樣。一個大災難,能夠不受災難的人,你仔細去觀察,那個人心地善良,貪瞋痴慢少,慈悲善念多,必定是這種人。所以這個經怎麼能不讀,怎麼能不求深解,怎麼能不依教奉行?希望我們同學,在一切時一切處,以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心,修一切恭敬,要把這個養成一個習慣,這個叫真修、真用功。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讀多少部經,你一天念《無量壽經》十部、二十部,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經上講的完全不相應,你一天讀兩百遍也枉然,沒用處。從前李炳南老居士說:「該怎麼墮落,還是怎麼墮落。」無濟於事。要真幹,天天讀經檢點自己的過失;讀經就像照鏡子一樣,自己一天犯的過失不知道,經念一念,對照對照發現了。這個地方佛教我們不能做的,我今天又做了;這個地方佛教我做的,我今天沒做到,毛病都照出來了。所以經是一面鏡子,天天要拿來照,照到自己的毛病,趕快把它改過來,就管用了,這個就利益無邊。所以要修真誠心,真誠待人接物,我們決定可以度過大劫難。劫難現前,沒有一絲毫恐怖的念頭,沒有一絲毫畏懼之心,非常自在、非常坦然來接受,那就是你有功夫了,你真正得受用。
菩薩第二義「稱讚如來」,這一句在今天這個社會非常重要。社會能不能安定,或者社會造成動亂,固然因素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在佛法裡面講緣,最重要的一個緣就在讚歎,也就是我們言語、說話。希望我們學佛的同修,這不是我希望,佛菩薩教導我們的,佛菩薩希望我們在這個社會隱惡揚善。你看後面經文,具體教誨裡面,佛教我們善護三業,第一句話就是「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不要譏笑別人,不要說人家的過失,要從這裡做起。人家有好的地方,要讚歎、要表揚,我們這個社會,就能夠從混亂轉為安定。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今天的社會為什麼這麼亂?全世界都亂。你要問這個動亂的根源是什麼?可以說,那個根源就是舉世之人,讚歎惡而隱藏善;善的不報告,惡的儘量來宣揚、儘量來渲染,造成舉世之人人心不安。你說做好事,有人說你做好事幹什麼?你是傻瓜。你做好事誰讚歎你?做惡事英雄好漢,多少人讚歎你。鼓勵人去犯罪,鼓勵人去做惡,這個社會怎麼能安定。
我們的言語,要為社會負責任、要為舉世人民負責,說話哪有能夠隨便說的。今天社會現象,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普遍,倫理道德沒人講,要是口裡掛著倫理道德,人家都罵你,你落伍了,過時,不合潮流、不合時代,再說的不好聽,封建的思想。什麼是時髦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時髦。這還得了嗎?所以今天的社會,包括學校教育在內,小學生受教育,已經渲染功利,只有利害、沒有道義,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怎麼會不遭難?南北極的冰,它怎麼會不溶化?
我們學佛,學佛總算是個明白人,學佛是覺悟的人。我們要全心全力幫助這個社會,移風易俗,不良的風俗、習氣,怎樣把它挽轉過來?完全靠我們自己,決定不能把這個責任推給別人;推給別人,錯了,我自己要做到。世間人不忠,我要忠心;世間人不義,我要義氣;世間人不孝,我要盡孝。世出世間大聖人的教誨,我要全部把它做到,如果你說是做不到,我不相信、我不承認,我一定能做到。人人都有這個堅定的信心、堅定的意願,認真來奉行;像前面講的信慧、願慧、香象菩薩,這個世界是可以挽救的,劫運可以挽回的,災難可以化解。由此可知,端在我們每一位同修,要發大心,《華嚴經》上講的「大心凡夫」,我們是凡夫,發大心;大心凡夫,他的功德、他的威德,超過聲聞、緣覺、權教菩薩。聲聞是阿羅漢,緣覺是辟支佛,權教菩薩要以天台家所講的別教來說,三賢以下的菩薩,就是十迴向以下的菩薩,叫三賢菩薩。
什麼叫發大心凡夫?你發一個心,我把《無量壽經》裡面所有的教訓,我統統做到,你的功德,馬上就超過三乘聖者,真超過不是假超過,就超越了。佛在《華嚴》上講「大心凡夫」是鼓勵我們,如果他講阿羅漢才能做到,那我們沒分,決定做不到,這個心發不起來。說菩薩才可以做的,我們凡夫距離菩薩太遠了。他講凡夫,我們是凡夫,大心,我們發個大心,就可以超越三乘。那佛講的話是真的、是假的?決定真實,就怕我們自己不肯發心,一發心就超越。真正是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發心要緊。
這一發心,給諸位說,不但你超越三乘,世間人眼光看得很淺,要講求現前的利益,現在沒有利益,你叫我作佛,我也不幹,現在就要得利益,給諸位說,你只要一發大心,現在你就得利益了。你得的什麼利益?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講,你的物質生活,決定不會缺乏,這是你現前得的利益。這佛講得很有道理,不是講你會得到很多,很多你就長貪心了。不缺乏,你每天有的吃、有衣服穿、有地方住,不缺乏。我們只要不缺乏,不要很多,很多就增長貪心,你的衣食不缺乏,物質生活不缺乏,你眼前得的利益。
第二個利益,你身體健康,青春永駐。你要是二十歲,發了大心,作了大心凡夫,你永遠是二十歲;你活到七八十歲,你這個容貌還是二十歲,這個利益還得了嗎?第二、體質轉變了,你的身體健康,永遠不生病,這現前的利益,真實的利益。你作大官、發大財,常常生病,那是個很遺憾的事情,你的財富都在醫藥費上用掉了,你說冤枉不冤枉?所以大心凡夫,永遠年輕、永遠健康,容光煥發、法喜充滿、自在快樂,現在得到的利益。
佛法很現實,比哪一樣都來的現實。如果你違背了經教,無論怎麼修行,這明眼人一看就曉得了,為什麼?臉上沒有光彩。不必要有什麼特異功能,特異功能一看就更清楚了,我們一般人都能看見,就是我們常講氣色不好,能看得出來,他的氣色是灰暗的氣色,不是一個明亮的氣色,氣色不好。你仔細再觀察的時候,容貌不好,不管他怎麼化妝,也沒有辦法掩飾,也掩飾不住。
連世間算命看相的都常說,「相隨心轉」。你這個大心一發,大心是什麼心?佛心,佛的相你說多好,你這個相慢慢就轉變成佛相了,圓滿的德相;圓滿就是一絲毫欠缺都沒有。你為什麼不發心?我們心裡面,常存一切眾生善的這一面,口裡面常常讚歎眾生善的這一面,我們就心善、行善、語善,我們的相貌就善、身體就善,沒有一樣不善。如果常常存著惡心,專門找人的麻煩、專門看別人的缺點,我們的心惡、行惡、言惡,最後變成我們自己相貌也惡、身體也惡,你說這個多划不來。學佛連這一點道理都不懂,那還學什麼。一個人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不是掌握在別人手上。你們讀《了凡四訓》,《了凡四訓》過去我講過好幾遍,講得很詳細。了凡先生能夠得救是什麼?第一個,他誠實、肯認錯,尤其難得的,肯改過,勇於改過,他成功了,轉變他的命運。他的命運轉了,他幫助許許多多的眾生轉變命運,這是菩薩現身。
在今天這個大時代,諸佛如來苦口婆心勸導我們,要發大心。你要問什麼叫發大心?我在此地具體告訴大家,一定要發心把《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教訓統統做到,統統落實在我們生活上、落實在我們工作上、落實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上,這就是發大心的凡夫。你能發這個心、能照這樣去做,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將來你往生極樂世界,你決定是上上品往生,因為你全做到了。不能完全做到,做到百分之九十,你就是上中品往生,決定不能落在上輩之下。三輩往生,中輩、下輩我們不幹,我們一定要爭取上輩往生,上下品那也要做到百分之八十,我們要把標準定在這個地方,決定爭取上輩往生,這個才是真正大心凡夫。人人都做得到,我們為什麼不做?我相信在座這麼多同修當中,總有十幾、二十個會做吧!有十幾、二十個會做,我們這一會就無量的圓滿了。這一會當中有十幾、二十位佛住世,這個大心,不是菩薩,是佛。真正是所謂「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發大心的凡夫就是一乘法,我們一定要真幹。
所以要稱讚,稱讚,你看用如來,不用諸佛,用的詞句不一樣,當然意思就不相同。佛經上名詞的轉變,有它特別的用意。我們在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裡面,他註得很詳細;《金剛經》上有的時候說諸佛、有的時候說如來。江居士告訴我們,凡是說諸佛,是從相上講的、從事上講的;凡是講如來,都是從性上講的。《金剛經》如是,我們這個經也不例外,《大方廣佛華嚴經》亦復如是。所以我們就明白了,禮敬諸佛是從事相上說的,事相上一切恭敬;說稱讚如來,是從性德上說的。那就是說明,與性德相應,就是善的,我們要稱讚,惡的不能稱讚,惡的不說就好,不稱讚,要稱讚善的。但是禮敬,善人我們禮敬,惡人也要禮敬,不能說善人我尊敬他,惡人我不尊敬他,那你就錯了。惡人尊敬他而不讚歎他,善人是尊敬他也讚歎他,差別在這個地方。那個恭敬之心決定沒有差別,決定是平等的。這個稱讚一定與性德相應。讚人的善,我們從這裡去學。
世間一切眾生,如果說他一生當中都在做惡,從來沒有做過一樁善事,我不相信,佛也不相信,你們大家也不會相信。一切眾生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惡混雜。不過就是現代的眾生業障習氣重,所造的是惡多善少,如果能夠轉變過來,我們善多惡少,那這個社會整個風氣都轉變了。我們讚揚善、不說惡,讓那些作惡的人,時間久了,他也有良心,惡人也有良心,不能說他沒有良心,時間久了,他會覺悟,他會反省,生慚愧心。我造作很多惡,人家都不說,人家能包容,我做這麼一點小善,人家都稱讚,他就會回心轉意,他就會少作惡、多修善。
如果我們對人家的善不讚揚,人家小惡我們就大肆宣揚,這個所產生的反效果,會讓人家生悔恨之心;做的善事後悔,做的善事,有什麼好處?哪一個人知道,哪一個人稱讚我;造一點點惡事,天下都知道。讓這些想做善事的人,這個善的意念沒有了。你看世界上,人都做惡,變成什麼?變成一個錯誤的錯覺,作惡是應當的、作惡是時髦的。這一個錯覺、這一個誤會,就不得了,引導舉世之人捨棄善念,增長惡念,不肯修善,拼命在作惡,帶給這個社會就是大災難,帶給一切眾生極大的痛苦。追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說話不謹慎,造成這個後果、造成這個災難。佛對於這樁事情,真是在一切經論裡面說得太多太多了。我們沒有留意,沒有細心的去觀察,沒有認真去學習。
「稱讚如來」這一願,佛特別在五十三參裡面,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五十三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要明瞭,佛在《華嚴》末後這一章裡面,舉出善財童子,做為一個修學大乘的榜樣。我們修行,修學大乘,也就是講大心凡夫,什麼樣的人是大心凡夫?善財童子就是大心凡夫的樣子。他遇到佛法,歡喜、信受,禮文殊菩薩為老師。也許諸位聽到了,善財好運氣、好幸運,遇到文殊菩薩這麼個好老師。我們到哪裡去找善知識?你都不曉得文殊菩薩就在你面前,你不認識。哪是文殊菩薩?《大乘無量壽經》就是文殊菩薩。文殊表智慧,這個經裡面充滿了圓滿的智慧,你依照這一部經修學,你就是親近文殊菩薩,你就是文殊菩薩的學生,學了之後馬上就起用,那就是參學了。所以在文殊菩薩這一會,成就了根本智。
然後文殊勸導他去參學,參學表什麼?生活,怎樣把自己所學的東西,落實在生活上。這五十三位善知識都是菩薩,沒有一個是凡夫,五十三位善知識,他所現的相,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正如同我們的生活一樣,我們從早到晚,所接觸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那就是五十三參。你所接觸的一切,統統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是不是?你能作如是觀,那就是的,一點不假。為什麼?境隨心轉。你認為除我自己之外,所有一切眾生,情與無情,全是諸佛如來變化度我的。這是《華嚴經》上佛教導我們,怎樣修行證果,你一生圓滿成佛,你要除自己之外,統統是諸佛如來,決定是真實,絕對不是假的。善人是佛變現的、惡人也是佛變現的;順境是佛變現的、惡境也是佛變現的,讓我在這個裡頭去磨鍊,歷事鍊心,經歷這些境界。鍊什麼?鍊自己的「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在這裡頭磨鍊,這叫真修行、真功夫。這是修行的模範,修行人的榜樣。
所以,善財決定沒有同學,有一個同學,他一生成不了佛。為什麼?禮敬讚歎,做不到了。你跟我同學,我們兩個差不多,我對你就不必恭敬了。你看看,你的性德裡面,缺了一分,你的性德不圓滿,一切恭敬,還有一個不恭敬,你怎麼能成就?不要認為這一點點沒有關係,我對一切都恭敬,就對這一個人不恭敬,大概沒有什麼關係吧!一迷一切迷,一覺一切覺,一個都不行,一切恭敬,一個都不能捨。所以善財的示現,菩提道上學生只有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之外,都是佛、都是菩薩、都是善知識,我們要這樣看待,要這樣用心,就對了。這些善知識,就跟我們現前社會一樣,有表現的,心善、行善,善財童子禮敬讚歎,也就是我們作學生的人,禮敬讚歎;也有人表現的,心不善、行不善,表現這個惡境界、逆境,那麼作學生,我們修學的人,對他有禮敬,沒有讚歎。實在講,敬意是在心裡頭,讚歎是口業,口不讚歎。為什麼不讚歎?惡的讚歎,會誤導這個社會,以為作惡還不錯,惡可以做。你看,修行人都讚歎,那還得了嗎?惡不讚歎。
這個經文裡面,有好幾位代表的。勝熱婆羅門代表愚痴,善財去參訪他,有禮敬,也是見到善知識頂禮三拜,右繞三匝,沒有讚歎的話。甘露火王代表什麼?瞋恚,脾氣很不好,很容易發怒,無論什麼人,稍稍得罪他,他那個報復的心,非常非常的強烈;善財童子參訪,也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沒有讚歎。第三位伐蘇蜜多女,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妓女。表什麼?表貪,貪淫,表這個;善財童子去參訪,也是頂禮三拜,右繞三匝,沒有讚歎。
這就告訴你,稱讚標準是如來性德,你修戒定慧,讚歎你;你修貪瞋痴,不讚歎。菩薩為什麼要表演這一套?在現實社會上有,菩薩表現的,就是現實社會。這是告訴你,現實社會善的、正面的,於大眾有好的影響的,讚歎;負面的,於這個社會有不好影響的,不說,一句話不說,不讚歎。那為什麼還去參訪?參訪學到的東西可多了。好的事情,我們要學習;不好的事情,我們要觀摩,反省檢點,如果我自己有這個過失,要改過自新。所以善人、惡人都是好老師。
我年輕的時候讀書,說實在話,我有許多看法,就跟一般同學,連老師的看法都不一樣。有一次上課,在學校,我在十幾歲的時候,這個課文裡面,講到岳飛「精忠報國」。講到岳飛,當然就講到秦檜;哪一個不讚歎岳飛、那一個不罵秦檜。我的觀念跟大家不一樣,我說:「秦檜也了不起,民族英雄。」大家的眼睛瞪著我,「你這個人頭腦反叛,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然後,我就說出我的看法。為什麼?兩個都是民族英雄,都了不起、都值得我們尊敬。岳飛教我們正面,要精忠報國。雖然不幸被陷害而死,但是他的忠義、他的好樣子,永垂後世;提起來,哪一個不肅然起敬,我們要向他學習,要效法他。秦檜為什麼也是民族英雄?他反面教給我們,教給我們他做錯事情了,陷害忠良。你看後世人,提到秦檜哪個不罵他;秦檜教我們不要做壞事,做壞事像他這樣下場。他現身說法做給我們看,這好事情,不是壞事情,我們看到他,不敢做壞事了。看到岳飛我們要做好事,看到秦檜決定不敢做壞事,兩個都是老師,一個正面教我們,一個反面教我們,兩個都是好老師,我能說出一番道理出來。
五十三參確實是如此。所以,我們見到惡人、見到惡事,要反省我們有沒有?有,馬上要改;沒有,要警惕,決定不能做。所以五十三位善知識,五十三尊佛所示現的,善惡、順逆統統都有,就是我們現前的社會。我們從早到晚,接觸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五十三參。如果你真正學佛、真正修學大乘、真正求生淨土,做阿彌陀佛的學生,你就應該懂得怎麼學。對善人,我們恭敬讚歎,對惡人,恭敬不讚歎;向善人學習,學習他的善行,向惡人也要學習,學習決定不能做他那種的過錯。我們知道他錯了,我們決定不犯他的過錯。所以見到惡人、惡事,應當像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我們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如果我們有這個過失,趕快要改過;沒有,勉勵自己不要犯這個過失。由此可知,這個社會廣大的群眾,都是我們的老師、都是我們的典型、都是我們的模範、都是我們的大恩大德,成就我們圓滿功德。
讚歎屬於口業,放在第二條,它多麼重要。口業,決定不可以輕易去造。造這個口業,在《地藏經》上講的「拔舌地獄」,將來墮拔舌地獄,烊銅灌口,熱鐵纏身,都是口業所造的。佛在經上說這些話,絕不是預言、絕不是嚇唬人的,確確實實事實真相。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我們自己業力變現的;我們眼前這個世界,眼前這個境界,也是自己業力現前的。如果你沒有造這個業,這個境界你就見不到。
我早年學佛,沒有出家的時候,初接觸佛法,我一個朋友,給我介紹一個老先生,這個老先生是學佛的,朱鏡宙老居士。這個時候我學佛,我一個朋友給我介紹的,他跟朱老居士是同鄉,他是浙江溫洲人,那個時候我很年輕,我二十六歲,朱老先生那個時候大概七十一歲,他看我,把我當小孩看,非常愛護。他辦了一個印經處,台灣印經處,所印的經書他都送給我。老先生那個時候已經退休了,專門做這個印經的工作。他的故事很多,我們常常見他,聽他講故事,那些故事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曾經給我講過一樁事情,說明沒有這個業力,地獄在面前你看不見。這個事情是他的岳丈,他的岳父。他的岳父在中國早年也是很有名的,章太炎,他是章太炎的女婿,章太炎是我們中國學術界的大師,民國初年,樸學大師。他在北京住,那個時候袁世凱當權,他不罵袁世凱。為什麼不罵?「不值得我罵」。這個話以後,就有一些討好袁世凱的人,就把這個話傳去報告袁世凱,袁世凱聽了很生氣,不值得他罵,把他抓起來,關到監牢獄裡,關了一個多月,實在他什麼罪也沒有,就不肯罵他。
在坐監牢的時候,這一個月當中,他出現了一個奇蹟,東嶽大帝請他去當判官;東嶽大帝比閻羅王要低一層,閻羅王好像一個國家的總統一樣。這個東嶽,中國說五嶽,東嶽大帝他管好多個省,也是個大鬼王,請他去作判官,判官的地位相當高,就像秘書長一樣,那個地位很高,被他請去了。請去之後,晚上就到那裡去辦公,他說到差不多快黃昏,天黑的時候,就有兩個小鬼,抬了個轎子請他上轎,就抬著辦公去了。到第二天早晨天亮的時候,就把他送回來。以後出了監獄,還在當判官,還在幹這個事情,幹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有機會見到陰曹地府裡頭的狀況,有時候好的朋友聊天,他把他晚上上班的事情,也會說說給大家聽聽,那是真的。在陰間,雖然種族不一樣,國家不相同、言語不相同,好像在陰曹的時候,言語都通了,彼此講話都沒有障礙、都能夠懂,這個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他們的飲食起居,跟人間也相彷彿,只是見不到太陽,它這個天永遠是陰天,餓鬼道永遠是陰天,沒有日光,永遠是陰天,陰沉沉的。
他有一次就想到,這個地獄裡頭,有一種刑法叫炮烙,就是把這個柱子,鐵柱,燒得紅紅的,叫這個受刑的人去抱。這個章太炎先生是個學佛的,虔誠的佛教徒,他說這種刑法太殘酷了,要求東嶽大帝可不可以把它廢除?他說:「你能夠廢除,你不是做了一樁大好事、大功德嗎?」東嶽大帝聽了之後,他說:「你可以先到刑場去看看」。就派了兩個小鬼,帶他到現場去看,這小鬼帶他大概也走了不少路,到達現場,小鬼就站住不動,他說:「到了,請判官你來看。」他看不見,於是恍然大悟,才知道佛在經裡頭,業力變現的,不是閻羅王設立,業力變現的。你不是這個業力,在你面前都看不到。好像這個故事,朱老居士在晚年,他的著作裡頭寫過,這都是真的事實。你沒有造這個業,看都看不到。
地獄裡面,《地藏經》上講的,只有兩種人能夠見得到、能夠去。一個就是你造作地獄業,受刑的人,你會看到;另外一種人是菩薩,菩薩到裡面教化眾生。你如果不是這兩種人的話,地獄境界在你面前都見不到。以後章太炎居士就不談了,才曉得這個不是人力所為的,是他自己業力變現的,變現這個境界,他去受罪。實在講,地獄裡面,執行的那些判官、小鬼、牛頭、馬面,也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你能怪誰?確確實實自作自受,所以我們的三業造作,一定要謹慎。過去造作罪業,要趕緊回頭,回頭就有救,不要怕過去造的罪業很重,怕將來受報。你要真的有這個害怕的心,你就有救了,如果你依舊麻木不仁,那你就沒救了。
何以知道我有恐懼心、有害怕的心、有悔過的心,就有救了?古今這個例子很多,顯示出佛門的慈悲,真正叫大慈大悲,回頭是岸,就怕你不回頭,一回頭就得救。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看到,阿闍世王殺父親、害母親、奪取王位,跟提婆達多兩個聯合,破壞僧團,五逆罪統統都造了,真的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他都幹了,那個罪業決定墮阿鼻地獄。佛在《阿闍世王經》裡面,跟我們說他,他在臨終的時候懺悔,真正悔過,知道他一生所作所為錯了,大錯了,以這個懺悔的心,念佛求生淨土,他往生了,一生造這麼重的業,還能往生。那在我們想,他往生大概是下下品往生,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往生的品位是上品中生。所以我們才明瞭,往生是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平常積功累德、老實念佛往生的;一種是臨終懺悔往生的。懺悔往生,你是什麼樣的品位,完全看你懺悔的心,看懺悔的力量。所以一個人,造作極重的罪業,到臨終真正懺悔,還是能往生、還是能得度。你要問這什麼道理?實在講,道理是一個,沒有兩個,「萬法唯心」,正是《華嚴》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看你那個心念怎麼轉法,你要轉得快,你要真的轉過來,這是我們在經上看到的,這一個例子造五逆罪,上品中生。
另外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宋朝時候瑩珂法師,在《往生傳》裡面、《淨土聖賢錄》裡面都有。這一個出家人,破戒,不守清規,大概戒律、規矩,他統統都犯了。但是他自己有一點長處,他自己知道他自己造作罪業,這一點救了他。他知道,他知道他將來一定會墮地獄,於是怕了,想到墮地獄這些恐怖。他就向他的同學們,同參道友請教,有沒有法子能救他,使他不墮地獄。有一個同學就拿《往生傳》給他看,他讀了之後非常受感動,就下定決心念佛求生淨土。
這個傳記裡面記載,他是把自己房門關起來,一句佛號念到底,念了三天三夜,他不睡覺,不吃東西,念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還有十年陽壽,你十年好好的修行。到你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說:我再來接引你。有這樣的感應,真的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看你真誠心,真誠心把佛念來了。瑩珂法師就告訴阿彌陀佛,他說:我的習氣太重,經不起誘惑。他說:十年我又不曉得要犯多少罪過,我十年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就答應了,他說:好!三天之後我來接你。瑩珂非常開心:行!三天之後,佛來接引我,我跟你往生。所以他那個門一打開,歡天喜地告訴廟裡的大眾:三天之後,我就往生了。
廟裡的人都覺得他神經不正常,這麼一個惡人,三天之後怎麼能往生?好在三天時間不長,大家在看熱鬧,看你三天之後往生不往生。到第三天早課的時候,他也洗了身體,換了乾淨衣服,求同修們,今天早課我們統統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課誦內容就改變了一下,念《阿彌陀經》、念佛號,送他往生。當佛號念了大概只有一刻鐘的時間,沒多長的時間,他就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他看得見,別人看不見。「我跟阿彌陀佛走了,向大家告假」,走了,他真的就往生了,沒有生病。
他這個表演,告訴我們一樁事情,《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沒錯。平常盡做壞事,一句佛也不念,居然三天就可以往生,不是假的,是真的。那我們今天關起房門,念三十天也不能往生,什麼原因?你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是真誠心,句句佛號裡頭,還有妄想、雜念摻在裡頭。你不知道地獄的可怕,瑩珂曉得地獄可怕,不往生就要墮地獄,不得了,兩條路沒有選擇的。怕受地獄苦,全心全力專注,一個念頭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是說明,縱然過去生造罪業,或者這一生當中造罪業,都不怕。只要你真正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地獄眾生也能夠在一生成佛作祖,法門不可思議。我們生的這張口,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說閒話?所以大家要知道,你不念佛,你就造口業,你就要受三途苦報,一天到晚接觸人,張家長李家短,都是講的是非人我。你學佛,念經、拜佛、禮佛,修那一點點功德,都在你口裡漏掉了。你累積下來是罪業,無量無邊的罪業,修的那一點功德,全在口裡漏掉了。你要覺悟,你要明白,要趕快回頭。這個口,天天念阿彌陀佛,就是稱讚如來。心裡面憶佛、口裡念佛,不夾雜、不間斷,無量無邊的功德,你不去做,你要去造罪業,那就沒法子了。這是稱讚的意思。
第三句「廣修供養」。在菩薩,菩薩對一切眾生修布施,普賢菩薩他不是修布施,他是修供養。我們一般,在一般菩薩,一般人也是如此,我們對佛、對菩薩、對長輩,我們才供養,對平輩、對一般的眾生,我們都是布施。其實布施跟供養是一樁事情,心不一樣,一個是有恭敬心,一個是沒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的,這是布施;有恭敬心的,這是供養。恭敬心達不到普賢的標準,還叫布施,還不是供養,要達到普賢的標準,真誠恭敬。所以普賢行,對一切眾生的布施,都像供養諸佛那種恭敬的心態,這是我們應當學的。特別是布施給下人,布施給一些貧窮之人,決定不能說:「來,過來,這個我布施給你。」輕慢的心,沒有把人看在眼裡。什麼時候我們的態度能轉變,看到貧窮之人,甚至看到乞丐,我們對他那分布施,都跟對供養佛那樣的恭敬心去修布施,那你就是修的廣修供養。
廣修供養這一條,在《華嚴經》裡面,講得非常詳細、講得非常多。以普賢心修布施,就是廣修供養。這個裡面,境界廣大,無量無邊。佛說法,為了說法方便起見,將無量無邊的這些事相,歸納為三大類: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在供養裡面,財供養、法供養,無畏包括在財法之中。
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裡面,又特別給我們作了一番較量,比較功德的殊勝。他講到,「即使你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這個簡直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誰能有這麼大的財富,「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都比不上一句法布施。」普賢菩薩在《華嚴經》這個說法,釋迦牟尼佛在《金剛般若經》上也是這個講法,金剛經裡面講,「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的功德」。你為人說四句偈,就是《金剛經》上隨便哪四句話,你為別人解說,這個功德超過一般財布施裡面,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真有這麼大的功德嗎?我不相信,不但我不相信,沒有人相信。你看看,今天在這個社會上,修一點財布施,做一點慈善事業,報紙、雜誌、電視,都在宣揚;你走到外面,大善人,沒有一個不稱讚你。你在這裡法布施,別說四句偈,你講這一部全經,出去沒人認識你,誰恭敬你,誰瞧得起你?你有什麼功德,你對這個社會有什麼貢獻?世間人只看眼前的事相,沒有看到往後的因果,沒看到。
這個事情,佛清楚、佛明白,佛講的話千真萬確,一點都沒錯。何以故?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眾生所得的,眼前生活上的苦難得到一些解決,只得這個好處。換句話說,他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沒解決問題。只可以說,解決眼前物質生活上的一點問題而已。他沒得住,你蓋了房子給他住;他沒得吃,你供養他飲食,你只給他解決這些困難。可是聞四句偈,乃至於聞一句佛經,你只聽到一句,「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功德決定不會磨滅。佛用這金剛種子,在你阿賴耶識裡面,你這一生縱然不得利益,你來生遇到佛法,繼續去修,繼續去成就,來生不得利益,還有後世,乃至於無量劫之後,總有一天,你會遇到因緣成熟,你這一次聞經的種子,你就超越三界、超越十法界,成佛作祖。這個功德利益,絕對不是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能跟它相比的,道理在此地。佛哪裡把話說錯了?佛講得沒錯。
財布施不如法布施,我們要想修最殊勝的功德,一定要修法布施。法布施,我們不會講經,我怎麼個法布施,我怎麼個修法?不會講經,你會不會念阿彌陀佛?會念阿彌陀佛就行了。你要真會,你一天這個法布施,不知道布施多少人。跟人家說話,阿彌陀佛,這就布施他了,這就是法布施。現在你們天天離不了電話,電話一拿「阿彌陀佛」,句句阿彌陀佛,印在對方阿賴耶識裡頭,將來他就會憑這一句阿彌陀佛,往生不退成佛。緣要殊勝的,他這一生成就;緣不殊勝的,或者來生成就、或者後生成就,他必定得度、必定往生。
今天信邪教的人,都不要緊。所以有一些同修問我,他說那些邪教的人,問我們要書,我們要不要給他?給他,為什麼不給他?給他就是度他,不管他怎麼邪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他聽到了,阿彌陀佛的音聲他聽到了,阿彌陀佛這個像他見到了,就行了,邪也得度了。這一生邪,他要受果報,他要受阿鼻地獄的果報,阿鼻地獄果報受滿了,依舊遇到正法,依舊得度。
好像是前年、還是去年,我記不得了。我在這個地方,講過一遍《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經文一開端,佛就舉了個例子。有人造謠毀謗兩位比丘,兩位出家人,這兩位出家人是講經說法的。有人造謠說這兩位比丘破戒,沒有德行,使聽眾對這個法師信心喪失掉了,破壞了這個法會的道場,造這個罪業的人,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一千八百萬年是我們人間的年數,他在地獄裡面的感受,那真是無量劫,地獄太苦了,度日如年。一千八百萬年過後,還要受餘報;餘報就是餓鬼、畜生,到人間來也受惡報,餘報報盡,這才是再得人身,再遇到佛法;這個時劫之長,四尊佛過去了。
佛講的時候,這個事情是拘留孫佛的時代,出的這個事情,才知道造作口業之可怕。為什麼?你把人家聞法的機緣斷掉了,把一個人在這一生得度的機會破壞了,你這個罪業多重,所以感受這麼長時間的苦報。但是罪報完了之後,畢竟他阿賴耶識裡頭,還有佛的種子;所以罪報受完之後,這個時間就太長了,論劫數算的,受完之後,還憑這個金剛種子,修行證果,往生不退成佛,沒有一個不得度的。造作罪業的人,我們要曉得,只是他還有一段苦難要受;受完這段苦難,還是西方蓮池海會的朋友,還是要見面的。不過這段苦難,他沒有法子避免。所以諸位同修,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就應當要警覺到,善一定要修,惡決定不為。決定不作惡,寧願捨生命,我都不作惡。生命不足惜,善根、福德、因緣重要,一定要守護。
普賢菩薩講法供養,法供養也非常非常廣泛,在《行願品》裡面,給我們說了七個大綱。菩薩大慈大悲,無非是要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知道從哪裡學起。這七個綱領裡面,第一個,「如教修行供養」,這個第一條重要。我們用什麼供養佛,用什麼供養菩薩,用什麼供養社會大眾,用什麼供養一切有情眾生?如教修行。也就是我們特別強調的,我們要把這部《無量壽經》,字字句句統統都做到,那就是如教修行供養。你真正是,這迴向偈上天天念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你真做到了;不但你做到,你是究竟圓滿的做到了。這個理很深、事很廣,我們因為對這個甚深的、廣大的事理,不明白、不知道,雖讀這個經文,也常常就是當面錯過了,囫圇吞棗念過去了,不曉得它裡頭的意思,不知道它的境界,不知道佛菩薩的慈悲。如果你統統都明瞭,統統都了解,你自自然然就會去修學。這些甚深的義趣,佛常常在大乘經上講的「深解義趣」,這個東西我們不能不細說,不說,永遠這樣糊裡糊塗下去。我們這一生雖學佛,這一生不能得利益,那還要靠多生多劫以後的因緣了,那我們多著急?所以這個事情,浪費一點時間還是值得的。今天時間到了,下個星期還講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