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講經教學

    大乘無量壽經

    第175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4月4日第十遍啟講《無量壽經》,至2006年3月3日止。包括法會聖眾品,德遵普賢品,大教緣起品,法藏因地品,至心精進品,發大誓願品,必成正覺品,積功累德品,圓滿成就品,皆願作佛品,國界嚴淨品,光明徧照品,壽眾無量品,寶樹徧國品,菩提道場品,堂舍樓觀品,泉池功德品,超世希有品,受用具足品,德風華雨品,寶蓮佛光品,決證極果品,十方佛讚品,及三輩往生品上輩往生章。

    字體大小: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七五集)  2005/4/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7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科會》第四十九面三輩往生,上輩這一段: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經文字字句句含無量義。這一小段我們講了好幾天,還有許多同學來問我,我們修淨土早晚課應該怎麼定法?其實經上講得這麼清楚,你看看修淨業的人,這兩句話非常重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佛門裡面的早晚課誦,諸位要知道,那不是佛定的,那是歷代祖師大德為當時、當地道場同修的需要而制定的,所以每個道場並不完全相同。能不能成就?只要符合這個原則決定成就,那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沒有不成就的。因此,我們一定要記住,佛常給我們講,佛沒有定法可說,佛總是應機說法,你是什麼樣的根性,你喜歡什麼,他就給你說什麼,成功失敗就是「一向專念」,這個才重要。

      我遇到很多同學,在國內、在國外,那個「一向」他沒有,今天聽這個人說哪一種念佛方法好,他心就動了,明天聽那個人說又一個方法,於是始終在懷疑,學了幾十年,這個心還不一定,你念一輩子都不能成就。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好,一向,我就一個方法念,什麼方法?念得我自己歡喜,念得我自己心清淨,這個方法對我就適合,契我的機。契我的機,不一定契你的機,這個一定要懂。就好像我們吃東西一樣,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不能說我說這個好吃,你吃未必好吃。譬如中國四川人喜歡吃辣的,愈辣愈好吃,我們不行,受不了!所以各人口味不一樣,各人根性不相同。

      我們所修的法門要知道一個原則,這原則是念得我心會清淨。我用這個法門修學確確實實煩惱輕、智慧長,它對我就有用處、有好處,不必輕易羨慕別人,跟著別人學,那就壞了。不僅僅是看到其他宗派生起羨慕的心,念佛人遇到參禪的,他就想去參禪去;遇到學密的,他又去念咒了,這怎麼會成就?即使是淨宗,每個道場修行方法也不盡相同。念佛堂有人喜歡念得慢,我從前初學佛的時候跟懺雲法師,懺雲法師念佛就念得很慢,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要念一、二分鐘,很慢。他動作都慢,拜佛也慢,我們已經拜了五、六拜,他一拜還沒拜完。但是他很好、很開明,我們早晚課都在一起做,早晚課很簡單,念一部《彌陀經》,三遍往生咒,佛號念得不多,大概一串念珠一百零八聲,再就做一個迴向就完了。早晚課的時間很短,但是課誦完之後,他老人家教我們拜佛,拜三百拜;所以早晨拜三百拜,中午規定拜二百拜,晚上也拜三百拜,一天拜八百拜,很有受用。

      那時我剛剛學佛,拜佛消業障,拜佛對身體也好,也是很好的運動,真收到效果,我在山上住了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他也跟我們一起拜,我們拜三百拜,他大概一百拜都拜不到,他的動作很慢,各人拜各人的。我們這裡面拜得最快的,達宗法師,現在我不知道在不在,他是每天拜一千二百拜,非常好。所以是法師也很開明,就是課誦的時間短,一起做,做完之後各人做各人的;誦經也是各人念各人的,不出聲。那時住茅蓬,茅蓬只有五個人。真的是環境非常清淨,現在想想,像這樣的道場就很不容易再遇到了。

      凡事都是緣分,緣殊勝,自己一定要認識,一定要把它抓住,真正用功。真用功,真正是一向專念,佛菩薩加持,這是一定的道理,決定有感應。如果說沒有感應,我們自己心不夠真誠,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決定有感應,這是我們決定不可以懷疑。我學佛,這是年輕的時候三個老師,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李老師教我「至誠感通」,那時候跟他學講經。

      講經不是容易事情,這是我們有發心學講經的同學你要注意,要特別留意。經是出世間法,出世法跟世法是相通的,從事相上講沒有差別,世出世間這差別在用心。如果你還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那就叫世間法,念佛也是世間法,講經還是世間法,不是出世間法。如果你能夠離妄想分別執著,幼稚園那個課本,「小貓叫,小狗跳」都是出世間法。世出世間法在心不在法,這事相裡頭沒有世出世間,在用心。換句話說,你是輪迴心,你所造的全是輪迴業。如果你是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所造的一切都是淨業,與西方淨土相應,心淨一切都清淨。這個道理,我們在《華嚴經》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就明白了,這是給我們做出最好的示現。

      早年方東美先生給我介紹他老人家一生最歡喜的《華嚴經》,他說《華嚴經》,他是學哲學的,《華嚴經》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概論,這裡面有理論、有方法,後面還帶表演,五十三參做出來給你看,世間的教科書哪有這麼樣完美的,做出來給你看。我們讀了之後才恍然大悟,世出世間是在心。所以你要會用心,大乘教裡常說: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會用什麼心?會用菩提心,一向專念,沒有一法不是佛法。不會用心,你還有自私自利,你還有名聞利養,你還有貪瞋痴慢,那祖師就問你:哪一法是佛法?三藏十二部都不是佛法,《華嚴》、《法華》都不是佛法。為什麼?輪迴心。要知道你還有自私自利、還有是非人我、還有名聞利養,這是輪迴心,六道輪迴從這個地方生的。

      出家,前面講過了,講得很清楚,四種出家。出是什麼?放下。形式的家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煩惱是家,六道輪迴是家,三界就是六道,六道輪迴是家;生死是家,你還有生死。所以大乘教裡面教我們出家,如何超越煩惱,出煩惱,如何出離三界六道,如何出離生死。三界六道裡頭兩種生死:一種叫分段生死,一種叫變易生死,我們這兩種都有。分段生死,就是我們壽命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大家好懂;變易生死,變是變化,易是改變,我們一年衰老一年,這就是變易。如果給你細說,我們人是一天比一天老,不是一年一年,一天比一天老,一天跟一天就不一樣;佛再給你講,那是剎那剎那不一樣,一小時跟一小時不一樣,一分鐘跟一分鐘不一樣,一秒鐘跟一秒鐘不一樣,變易生死,一定要覺悟!這是決定留不住的。我們要提高警覺,要抓住寶貴的時間認真學習,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能夠超越,了生死出三界。

      確確實實在十法界裡面,我們超越輪迴、超越六道,生到四聖法界,四聖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家說「相似即佛」,還不是真的,相似即佛。為什麼?他分段生死沒有了,他有變易生死。這個變易生死完全是善的,不是不善的,也就是說他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四聖法界裡面,見思煩惱斷了,也就是佛法從綱領上來講的,身見,身見是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念頭沒有了。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這就是見解上五種錯誤,這個斷掉了。思惑也有五種,五大類,貪欲、瞋恚、愚痴、傲慢、對聖教的疑惑,這個也斷了,貪瞋痴慢疑也斷了。這個人就出離三界,六道裡面的業因就沒有了。因斷掉,果當然就沒有了,六道輪迴的果沒有了。永嘉所說的「覺後空空無大千」,說「夢裡明明有六趣」,就好比夢醒,六道輪迴沒有了,這現象沒有了。

      但是有四聖法界,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有佛,這些人在四聖法界裡面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塵沙要斷盡,無明破一品就行了,破一品超越十法界,他就生到華藏去了。華藏世界,華嚴世界,這是一般所謂八萬四千法門他們最後到什麼地方往生?到華藏世界往生。極樂跟華藏沒有差別,如果我用比喻來說,好比華藏是新加坡,這個城市是華藏,極樂世界在哪裡?極樂世界在烏節路,最繁華的、最好的。所以極樂跟華藏是一不是二,這我們要知道。所以取極樂就生華藏。

      我們不容易,在這一生當中得人身,遇到大乘又遇到淨宗,這真是希有難逢,希望我們要珍惜。怎麼去法?一定要心清淨,心淨則佛土淨。怎樣才能達到清淨?古德常講「放下萬緣、放下身心世界」。這個話很多人聽錯,以為放下怎麼樣?我什麼事都不要幹,這就錯了。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事要做。如果說是你每天,你是一個家庭主婦,你放下了,好了,你也不燒飯,你也不管家,你家裡面先生也不顧,兒女也不管,你統統放下了,這個佛教大概政府決定要取締,為什麼?人人都學佛,會亡國、會滅種,這還得了!哪有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要是真的放下了,他就不要講經說法,他每天講經八個小時,很辛苦,沒放下。佛出家給我們示現他在教學,講經就是上課教學,每天八個小時,四十九年沒有休息,也沒有聽說放假過。可見得他選這個行業,這敬業的精神值得我們佩服,我們要學習。

      放下是什麼?放下是心裡頭不執著,心清淨。放下什麼?放下名聞利養,放下是非人我。世間人工作,他求的是報酬;諸佛菩薩為一切眾生服務是義務,義工,義務不求報酬,過最簡單的生活。所以用現在的話來說,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這就對了。我常常講十六個字,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服務,要積極不是消極。所以這個放下,諸位一定要清楚,不是說什麼事情都不做。我如果說是放下,一切都放下了,我何必到這裡來講經?你們都放下了,何必到這裡來聽經?我們都沒有放下,事跟理一定要通達、要明瞭。

      佛教是教育,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我們簡稱為佛教。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教的是什麼?教的是諸法實相,《般若經》上講的,就是教我們要真正認識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實相就是真相。我們對宇宙人生,宇宙是我們生活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佛教我們不是別的,教我們要了解自己,要了解我們生活環境的真相,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解自己什麼?了解自己就是明心見性,了解生活真相,我們的生活真相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時間三世,空間十方,十方三世無窮無量,無量無邊的佛國土,無量無邊的眾生,都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佛說到最後,無量的時空、無量的世界、無量的眾生跟我們自己是一體,所以佛家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跟一切眾生同體,慈悲沒有條件,叫大慈大悲,沒有條件。儒家也講,《弟子規》上不是大家都念過嗎?「凡是人,皆須愛」,跟我們這個慈悲很接近。

      學佛,修淨土要真信切願,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這都是古大德講的。因為有時候我們懷疑,看到那些老公公、老太婆念佛往生,這樣的人生活非常貧窮,也不認識字,也沒有念過書,什麼經教都不會,居然他在念佛堂念了一年、二年,他坐著往生、站著往生。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我們沒有懷疑,大概他一向專念,發菩提心他沒有,他跟本不懂得什麼叫菩提心,他為什麼會往生?這個事情很多!真的,蕅益大師給我們說的話就對了,我們的疑惑就解除了。

      真信,他對於淨宗一絲毫疑惑都沒有,非常懇切的一個願望。你看懇切的願望求生淨土,這個世間世緣他真的放下了,為什麼?在這個世間日子過得太辛苦了,貧窮下賤,太辛苦,一心一意只求生極樂世界,只求見阿彌陀佛。你們想想看,他這一個心與我們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不相應?他雖然沒有學過,統統具足。細心去觀察,你問他什麼叫菩提心,他不懂,他說不出來,可是細細去觀察,他都做到了,但他並不知道那是菩提心,所以他跟佛相應,真的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他念佛沒有妄想,為什麼沒有妄想?他對這個世間沒有指望。甚至於這個世間人誰也不尊重他,誰都討厭他,阿彌陀佛看中他,把他接去了,都是增上緣。如果這個地方有很多人看中他、歡喜他、尊重他,他就去不了,他對這個世間有留戀。所以我們看到真正往生的人,你細細觀察,這一類的人不少,他的淨土緣成熟了。所以深信切願就是無上大菩提心,是蕅益大師講的,在《彌陀要解》裡面說的。

      我常常勸同學,這個話都非常重要,我也不曉得說了多少遍。我們的障礙,毛病習氣太重,真正想學,真正想在這一生成就,我講了三樁事情:第一個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頭不能有,不可以有。控制的行為可以,譬如你是一個家長,你對你的兒女要管教,你不管教不行,他學壞,那個管教就是控制,心裡頭不能有。事上我要幫助他,我要成就他、要照顧他,這是責任;可是不能把這個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錯誤。放在心上,你極樂世界去不了,心不清淨,用清淨心來幫助別人。支配的念頭不能有,第三個佔有的念頭不能有。你對於一切人事物,你有控制的念頭,你有支配的念頭、有佔有的念頭,你怎麼能往生?這個念頭是輪迴心的根。

      縱然做一些善事,在佛門裡面,像布施做了善事,也不要放在心上。我們新加坡有一個法師,談禪法師,你們有沒有人認識?這個法師很了不起,做了很多好事,沒人知道。我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在美國認識他,在舊金山,舊金山有一個大覺蓮社,也常常請我去講經。大覺蓮社買這個道場的時候,那時候是美金七十萬,談禪法師捐了四十萬,他們自己籌備三十萬,把這個道場建起來。談禪法師錢拿出去之後,只說一句話「各人因果各人負責」,以後再不問了,不聞不問,心清淨。聽說以後在中國福州有個西禪寺,西禪寺我聽說他拿了兩百多萬美金把這個道場恢復,也是不聞不問,告訴大家「各人因果各人負責」,心地清淨。

      他的錢可不是簡單得來的,他不是化緣,他在新加坡城隍廟,城隍廟擺一個小攤子賣香、賣蠟燭、賣紙錢,你看看一塊、兩塊那個時候,他一分錢都沒用,統統存起來,存到幾百萬美金去做好事,不聞不問。新加坡有這樣的人,不容易!自己的生活非常節儉,喝水喝自來水;我去看他,臨時在旁邊買一杯礦泉水,招待貴賓的,我們看了很感動。你看看對佛法上布施很慷慨,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絕對沒有說我拿這麼多錢給你建道場,我還要問問、還想控制支配,沒有,一點意思都沒有,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大概也有三年沒跟他見面了。所以這都是為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無染的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他的生活很快樂。物質條件在我們看非常差,過最低水平的物質生活,非常快樂。

      一向專念,還要具足心願解行要同佛,我們學經教學的什麼?就是學這個,我們的心要像佛心,這沒有話說,每個人心都是佛心。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真心,這個心是一樣的,生佛平等,生佛不二。現在我們講心要同佛,這個心是講念頭,心雖然是一樣,念頭不一樣,每個人想法、看法都不相同。現在我們學經教就是要修正,我們的起心動念要像佛。佛是什麼心?佛是平等心,佛是慈悲心。菩提心雖然講五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在一般講,這兩種是表現、落實在事相上,非常重要,以平等心、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菩提心這十個字五句,每一句都圓滿具足其他的四句,清淨裡面有真誠,清淨裡頭有平等、有正覺、有慈悲;慈悲裡面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本經所說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不例外,每一願一定具足其他四十七願,少一願,你這一願就不圓滿,這一定要懂得。

      我們的願同佛,我們的心(就是起心動念)同佛,我們的解(解是認知)同佛,我們的行為同佛,心願解行都同佛,這叫相應。佛門裡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什麼叫相應要懂。所以我們不可以瞧不起老阿公、老太婆,不能瞧不起他,往往怎麼樣?他們念佛相應,這四個條件他都具足,心願解行,我們自以為聰明,念念都不相應。要冷靜細心去反省、去思惟觀察,你會發現,我們念佛為什麼不相應,為什麼功夫不得力,這是障礙,這是過失。如果不把過失找出來,不把它改正,這一生往生沒指望。換句話說,一定要懂得把輪迴心修正為菩提心,我們的功夫才會得力。

      淨宗在大乘教裡面稱之為易行道,這個易行道比起其他法門容易,但是也不是你想像當中那麼樣的容易,比較容易。這是因為其他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斷煩惱,要斷,這個太難!如果真的說是斷煩惱這才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做到。淨宗是叫帶業往生,不要斷,不要斷怎麼樣?要伏住,就是說你要能把煩惱控制住,不讓它發作,這樣就能往生。伏煩惱比斷煩惱容易太多了,斷是真難,伏可以做得到。所以他要求我們要伏煩惱。

      伏煩惱的方法很多,最方便、最簡單、最容易就是用一句佛號。可是這一句佛號,你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會用,怎麼個用法?這就講念佛,這真念佛。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接觸之後念頭就起來,什麼念頭?煩惱!順自己意思,貪心就起來,我很喜歡,貪戀,這個貪煩惱,你趕快用一句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掉,這叫念佛。古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是肯定的,你是凡夫,哪有不起念的?不起念,那你是佛菩薩再來,你就不是凡人。不如意的就生瞋恚,討厭,只要這個念頭一起來,不管是喜歡也好、討厭也好,這都不是正常的,這都是輪迴心,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要養成一個習慣,始終從早到晚時時刻刻保持什麼?保持平等心,一般講平常心。

      對於一切人事物不生貪戀、不生瞋恚、不生疑惑,這就是你把煩惱伏住了。伏住的時候要功夫成片,功夫好的可以自在往生。所以往生極樂世界真的不難,功夫好的,什麼叫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我們講生死自在!生死自在要什麼樣的功夫?不是很高,你要想念到一心不亂,那功夫高,為什麼?一心不亂,見思煩惱斷了,相當於阿羅漢,事一心;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亂,相當於法身菩薩,明心見性,那當然更沒有問題了。所以極樂的殊勝,殊勝在煩惱不斷,只要能控制。這控制當然也有三輩九品,這是你戒定的功夫有等級不同,戒定功夫深,很容易控制住,那就生死自在。

      住在這個世間,為什麼?有這個功夫可以馬上走,大概都可以走,可是有一種情形之下就不能走,這個情形就是還有許多人需要你給他服務,那你就要幫助他。你要是講:我不管他們,我走了。你還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西方極樂世界不收留你。這個地方人不相信你,不喜歡看到你,這時你可以去;這個地方還希望你來教他的時候,你還得多住幾天,這就是緣,叫法緣。有緣就住,沒有緣就走。在古時候真正到達這個境界人真的不少,我們看得很清楚。

      現在這個世界比從前不一樣,現在交通便捷,諸位想想,兩百年前從中國到新加坡要坐帆船,那時候沒有輪船,兩百年前,要坐好幾個月。寫一封信回家,至少要二、三個月才會收到,哪有現在這麼方便?所以菩薩示現在這個地方,緣盡的時候他就走了。現在由於資訊發達,交通便捷,這個地方沒有緣,別的地方有緣,你還是不能走,這個道理要懂。譬如新加坡沒有緣,印尼的緣成熟了,到那裡去,別的地方緣成熟了。什麼時候這個世界上的緣都沒有了,那你可以走了;還有緣的話,你就不能走。所以佛法確實通情達理,真的在這個世間為一切眾生做好樣子,確確實實做到一塵不染,心地清淨,但是隨緣幫助一切眾生,盡心盡力。

      今天中午,我們跟新加坡九大宗教聚會,我每一次從新加坡經過都通知他們在一起聚一聚。今天談到是新加坡政府可能要建立賭場,今年談這個問題談得很多,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害?我聽他們大家發表高見,眼前是好像有一點小利,長遠不利,長遠是決定不利的。人設賭場,從佛法來講,最大的不善就是引發每個人的貪心。我建賭場把你們的貪心全部勾出來,貪心增長,這不是好事情。

      貪是煩惱的根,世尊在經上告訴我們,每個眾生的煩惱無量無邊。佛在講經教學的時候,無量無邊煩惱沒法子講,所以把它歸納,歸納成八萬四千,八萬四千確實是有數字的,不是隨便說的,八萬四千煩惱。所以佛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煩惱的。對於教初學,那個八萬四千是教菩薩的,教法身菩薩的,教我們凡夫太多了,我們沒法子接受。所以教凡夫把八萬四千煩惱再歸納,歸納為百八煩惱,一百零八,叫百八煩惱。百八對於初學的人還是太繁太多,記不住,所以再歸納,歸納成二十六,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隨煩惱我們不談它,單談六個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惡見就是見惑,通常合起來講見思煩惱,歸納起來六條。惡見開起來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又開成五個,十條,見思煩惱。六個根本煩惱再歸納,歸納成三個,叫三毒,貪瞋痴三毒。貪瞋痴再歸納成一個就是貪,貪是根。你貪的都來了,你就不會發脾氣,貪不到才發脾氣,才會有瞋。所以到最後歸納就是貪。

      貪是煩惱的根,是生死的根,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古聖先賢的教誨是教人防範,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從小就開始教;對於物質欲望,自己要能夠克制,不受外界的影響,成就自己的德行。現在整個社會跟我們的想法相反,鼓勵人增長貪瞋痴,為什麼?他才好賺錢。我舉一個例子,明明這件衣服可以穿三十年,每個人的衣服都要穿上三十年,服裝店都關門了。你看看他們天天設計新花樣,這個衣服買來還沒穿兩天,新的樣子來了,那個時髦,這個已經不流行了,趕快再去買。你辛辛苦苦賺的錢都去供養他了,你知道嗎?我過去也問,我說:你怎麼這麼傻?他說:不行,這個樣子穿出去,人家會笑死你。我說:你錯了,笑死的是他,他死你不死,你為什麼怕人笑死?自己上別人的當,自己不知道,所以一定要聰明。

      如果我們懂得節儉,我們的日子很好過,過得很快樂;天天跟人比賽時髦,你就累一輩子、苦一輩子,真可憐!早年我住在美國,美國人就不行,我們住的那個小區收入不高,大概一個月收入在兩千塊錢的樣子,我們住的這個地區。如果這個地區有一個家在公司裡頭位子提升,一個月可以拿到三千塊,他住不了兩個月他就搬家,他要搬到三千元那個區去住,表示他的身分提高,所以永遠累死。你住在這裡不很好嗎?一個月多一千塊的收入,你過得多自在,他不,他始終就要吃這苦頭,他不肯把那個苦頭放棄,我們看到是很感嘆。所以看到外國人,人家都說美國人富有,我看到美國人很可憐。

      我記得我第一次到中國,那是跟韓館長一道,她去訪問她的家鄉大連,還有不少親戚朋友。我記得那一次我們大概有三十多個人,有三桌,圓桌三桌。吃飯的時候,他們看到我們從美國回來非常羨慕,我就告訴他:美國人的生活不如你們。他說我說妄語。我說:好,我問問你們,你們在座的這些人,哪一個是負債過日子的?他們彼此看看,一個都沒有。我們中國人講「無債一身輕」,沒有負債的。美國人哪一個不負債?住的房子很好,向銀行、保險公司賒帳賒來的;車子開得不錯,也是賒帳的;家裡所用的一切都是保險公司賒的,都是銀行賒的。每天拼命工作什麼?還債,天天在還債。如果工作沒有了,房子、汽車馬上被沒收去拍買。你們過的是這種生活嗎?大家想想我這話有道理。我們雖然好像形式上比他貧,貧而樂;他好像富,負的是一身債,他是「富債」。負債過日子,我們中國人是決定不肯幹的,決定不肯幹。

      所以人負債,他的心怎麼會清淨?心怎麼會平等?他哪個地方有樂趣?所以他的快樂,我常常用比喻說,好像是服毒、打嗎啡,他是那個樂,跟我們中國人的樂趣完全不相同。中國人生活的快樂,他們體會不到,這是真的,這是社會不一樣。所以要是走西方這種經濟路子,將來就像他們一樣,苦不堪言。所以東方的文化,中國的文化幾千年確確實實是教你得到真正的家庭和睦,家庭快樂,這是人生。中國的教育目的就是要達到這個,讓你一家和睦相處,快樂的生活,我們現在講是幸福快樂,你真正能得到。這個樂不一定是富有,不一定地位很高,孔夫子當年在世的時候也很貧窮,他的學生顏回,那是所有學生裡面物質生活條件最差的一個,但是顏回是最快樂的一個。所以真正的樂趣與物質生活不相干,他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不是物質生活能夠相比的。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得。

      在黃老居士這個註解裡面,這一品經註得非常之多,由此可知,這品經是非常重要,這個註解希望諸位自己去看。行門裡面,在日本有一派叫「本願念佛」,我聽說過,也有一些同學學這個法門,來問我。祖師提倡這個法門正確的,後人修學這個法門誤解了,本願,他只著重一願,第十八願,臨命終時十念一念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只有這一願,其他的都沒有。諸位想想,你看看「三輩往生」這一品裡面,相不相應?明明這裡面寫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十念一念就算他是一向專念,沒有菩提心。是什麼心?僥倖的心理,僥倖的心理怎麼能往生?一定要把經搞清楚、搞明白。古大德這一念為什麼能成就?一念裡面他具足一切願,四十八願,他第十八願為主,這一願具足其他四十七願,那行,那當然沒有問題,第十九願就是發菩提心,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決定不能把意思錯會。

      天親菩薩是念佛往生的,他念佛往生的這些事跡、方法傳下來了,就是《往生論》,《往生論》也可以說是天親菩薩修淨土法門的心得報告,他怎麼修的。這個也很值得我們做參考。他有五門:第一個,禮拜、拜佛。禮拜實在講好處太多,人的身體是一部機器,機器要動,不動它就生鏽、就壞了,所以身要動;可是心要清淨,心不是物質,這一定要懂得,心不是物質,所以心是清淨的。佛家講養生之道,所以它表法,你看看他用輪、用法輪,用這個來表法。輪就是圓,圓的周,圓周一定要動,它才能夠產生作用;圓心可不能動,心要一動,圓周就破壞了。圓周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現在人他顛倒了,身要不動,心在胡思亂想,你怎麼會不生病?當然會生病。

      我想你們同學們至少也念過中學,中學幾何裡頭講圓,你那個圓心常常動,那個圓能不能畫得成?畫不成。心不能動,心動身就壞了,什麼毛病都是因為你心動你才生。所以你有病,你要想恢復健康,治你的病,從哪裡治?心不動,修清淨心,你這個身體毛病很快就會恢復。這也是個祕訣,實在講很平常的道理。你只要懂得這個道理,你就可以百病不生,健康快樂,修清淨心,所以心不能動。這拜佛就能收到這個效果,拜佛,身動心不動,心是定的,身在動,與這個輪相相應,養生之道無過於這個方法。我有一年在洛杉磯,有一位同修身體不好,他來問我,他已經六十歲了,我叫他拜佛,我說:你一天拜一百拜,早晨拜五十拜,晚上拜五十拜,堅持絕不中斷。第二年我到洛杉磯,他來看我,很快樂,他說:法師,我身上的病都沒有了。他說拜佛非常之好,一天拜一百拜。

      拜佛的時候,心裡面默念阿彌陀佛,不要出聲,你在拜佛的時候出聲,傷氣。念佛的時候最好止靜都不出聲,出聲念佛在什麼時候?在經行,繞佛的時候,繞佛出聲好;止靜、睡眠,心裡面佛號不間斷,不出聲。所以,天親菩薩他每天拜佛。那麼究竟拜多少?看我們的時間,看我們的工作。我有多少時間,不計數也沒有關係,不計數計時,我拜二十分鐘,我拜半個小時或者拜一個小時。在出家人多半燒香,一支香,拜一支香,在中國,長香一個半小時,很長的香要一個半小時。一切念頭放下,拜佛是很好的修行方法,與淨宗法門相應。

      第二,讚佛。我們持佛名號就是讚佛,恭恭敬敬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禮敬的意思,我們講敬禮、恭敬、皈依、皈命,有這些意思在裡頭,所以冠上這兩個字好。稱佛的名號,就是讚佛。聲聲要提醒自己,「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也就是說對於一切萬事萬物覺而不迷。覺的是什麼?《金剛經》上說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覺了。這個相有沒有?有,不要執著。所有一切現象,佛告訴我們可以受用不能執著,執著,你就錯了。好像我們看電視、看電影,畫面可以欣賞,可不能執著,那個東西你得不到的。你要以為那個東西你得到,那是錯誤;可以欣賞、可以受用,不能執著,這就對了。你不執著,不生煩惱,你受用它,不起副作用。從這個地方學習,對人也好,對事也好,都不要執著。譬如你做生意,賺錢不生歡喜心,蝕本一點煩惱也沒有,為什麼?緣,緣聚緣散,平等的,功夫就在這裡練。覺而不迷,這句佛號提醒我們念念覺而不迷。

      佛的名號都是從性體上說的,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本來是覺而不迷的。自性起用就是大慈大悲,就是智慧。所以大勢至菩薩表智慧,觀世音菩薩表慈悲,菩薩就是從體起用。佛號念完之後,一定觀音菩薩三稱,大勢至菩薩三稱,後面一般人還念清淨大海眾菩薩,那是什麼?在我之前往生的,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同一個處所生活、修行,彼此都是同參道友,我們也不能把他忘掉。這種念佛就相應!所以天親大師的讚歎就是念佛,口業。

      第三門,發願。發願是意業,心裡頭只有這一願,願生淨土,只有這一願。諸佛接引眾生,阿彌陀佛接引一切眾生,我們也要隨緣,隨緣隨分把淨宗介紹給別人就是接引。當然接引,一定這個眾生過去生中也是修淨土的,與淨土有緣,這一生當中他很容易接受,你介紹他,他就接受。介紹他都不相信,他不能接受,這是與淨土沒有緣。沒有緣也要接引,怎麼接引?合掌阿彌陀佛,就接引了,他聽進去,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遇到淨土緣的時候,他就會相信。所以說是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已經有善根的幫助他善根增長,常常存這個心,希望一切眾生都生淨土。生淨土成就快速殊勝,這是其他法門都沒有辦法相比的。

      第四個法門是觀察。觀察是用智慧觀察,觀什麼?這要讀經,觀察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常常會生起嚮往之心;觀察這個世間五濁惡世,觀察這個世間眾生造業受報,輪迴無盡。看清楚、看明白了,不想在這裡住了,你才能夠把這世間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所以你要觀察。兩個世界可以對比,還是到極樂世界好,到那個地方跟著阿彌陀佛,那個地方叫極樂世界。你看在我們這個世界有國家,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國家,沒有聽說西方世界哪個人做國王、做總統,沒有,西方世界沒有。西方世界只有老師、學生,阿彌陀佛是老師,往生到那邊去的,無論是早去、晚去的,從前去的、現在去的,統統是同學。蓮花化生,無比的殊勝,真的是平等世界。

      心清淨就平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平等。諸位要知道,我們這個世間人的相貌都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你的念頭不一樣,相從心生,就是念頭,念頭不一樣,相貌就不一樣。到西方極樂世界,大家相貌統統一樣,為什麼?你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別的,所以個個人相貌都跟阿彌陀佛一樣。於是我們的疑問來了,到那時候張三、李四不認識,到底是哪一個?到極樂世界你就有神通,面貌雖然是一樣,你決定不會認錯人。六種神通都具足,《無量壽經》上都說過,我們都念過了,六種神通具足,這很不可思議的。而且這智慧能力之強,這是一切經裡頭我們都沒有看到的。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不得了!阿惟越致是圓證三不退。圓證三不退,圓是圓滿,圓證三不退,那是什麼樣階級的菩薩?古大德告訴我們,七地以上,這是圓教不是別教,跟《華嚴》一樣!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好,他說:說你是凡夫,你不像,你是七地菩薩的智慧神通;說你是菩薩,你的煩惱沒斷,你還是凡夫一個。所以說,什麼都不能稱,真是妙極了。到極樂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阿彌陀佛加持的。自己雖然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得佛力加持,這個能力現前;如果不得佛力加持,你自己要慢慢修,你要把你的煩惱斷盡,這個能力才現前。

      極樂世界不需要斷煩惱,只要伏住,到極樂世界那個環境裡面,你的煩惱生不起來。你說我們這個地方人容易生貪心,極樂世界人沒有貪心,為什麼?要什麼有什麼,要多少有多少,你還貪什麼?我們這個世間,實在講對我們生命最重要的東西是空氣,五分鐘沒有空氣,你就沒有命了。什麼人貪空氣?什麼人把空氣裝起來儲存下來、放一下?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物質,你看這個世間人貪黃金,人家黃金鋪馬路的,我們現在柏油鋪馬路,你們會不會在街上柏油拿回家珍藏起來?沒有!物質太豐富了。我們這個世間人貪圖寶石,人家寶石是建築材料,是做房屋東西用的,它太多!所以你什麼都不想要了,你的貪心起不來;個個人都是慈悲,所以你的瞋恚心生不起來;諸佛菩薩、清淨海眾,一個個都是無量智慧,所以你的愚痴也起不來,貪瞋痴都起不來。環境太好了!我們這個地方環境會讓我們生煩惱,西方世界環境是幫助我們把煩惱統統斷除,你說這個地方你不去,你到哪裡去?

      這是觀察,觀察阿彌陀佛,觀察諸大菩薩,我們要向佛學習,向菩薩們學習,這就對了;決定不要向眾生學習,你在這個世間向這些眾生學習,那你就出不了輪迴。不可以的,決定要向佛菩薩學習,要仰慕佛菩薩。

      第五門,迴向。所有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不取一切世間果。我們對這個世間一無所取,真正要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今天我們幾個宗教在一起談,都談到世間人有貪心,開賭場總是想去賺錢,僥倖的心理去賭,還不都是貪心!人要沒有貪心,賭場開得再多,沒人進去,進去的人,那都是貪心。所以到賭場裡去看一看,哪個貪心最重你就統統看出來了。

      財,財富是世間一切眾生所追求的,五欲裡頭排在第一位,財色名食睡,它排在第一位,財,都貪財!財能夠貪得到嗎?如果貪心可以得財富,諸佛如來都皈依你了。諸佛如來也想財,貪不到。不是說你貪就可以得到,貪得不到。佛在大經上給我們透了一個訊息,我們要很認真的把它記下來。《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訊息好,一切眾生包括我們在內,我們有如來的智慧、有如來的德行、有如來的相好,財屬於相好。但是後頭佛有一句話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你看看,《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淨土經》裡面講的極樂世界,人間天上的富貴,哪一個能跟它相比?你今天說你的財富很多,你的黃金能不能鋪馬路?極樂世界黃金鋪馬路。你說你家珠寶很多,人家珠寶是建大樓的,建樓閣,建築材料!你怎麼能跟它相比?沒法子相比,那是什麼?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求的。不是說是阿彌陀佛、毘盧遮那在我們這兒誇耀他的富貴,不是的,他說我們每個人跟他統統一樣,沒有差別。差別在哪裡?他的妄想分別執著斷掉了,自性裡頭這性德完全顯示出來。我們今天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把性德障礙住了,雖有,透不出來,道理在此地。

      好比你家裡頭真的是富貴,億萬財富,但是你現在流浪在外面,身上一文都沒有,想吃一點東西還要臨時去打工,要不然你沒飯吃,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佛教給我們,這六道凡夫,你還沒有見性,不但是六道,十法界都沒有見性,見性就出離十法界。十法界裡面這些人,這生活都要靠打工,你自性裡面的財寶你拿不出來,雖有,不起作用,你要去做零工,去生活。那做零工的財富,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這個世間擁有億萬財富的人。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你就不會羨慕他,過去生中修的。

      中國人算命,好像外國人也算命,你命裡頭有財庫。有一些很高明的人算得很準確,你命裡頭有多少,財庫裡頭有多少財,你在這一生當中,無論做什麼事,從事哪一個行業,那是緣。命裡面財富是因,你做哪個行業那是緣,因緣聚會果報就現前,你的財富就現前,是這麼回事情。你命裡面那個財富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修的因。佛告訴我們,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過去生中你財布施修得多,所以這一生當中,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你就賺得很多。可是我們看到今天人賺錢,有人賺得很容易,有人賺得很辛苦,這個與布施有關係。有人布施很痛快、很歡喜,他將來賺錢就很容易、也很歡喜,一點都不操心;有人布施很勉強,人家勸他,是布施了,布施之後又後悔,好難過,他還是會賺錢,賺得很辛苦。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果報,絲毫不爽。我們懂得這個道理,那我們的布施要痛快、歡喜,你得來的財富就很容易,一點都不要操心。

      我在香港講經的時候,有個陳朗老居士,這個老居士好像是去年往生了,也八十多歲了。他這一生專門學的是算命、看相、看風水,在香港很有名氣。香港有一個很有財富的李嘉誠,我也跟他見過面。李先生在沒有發跡的時候,年輕剛剛出來做生意,陳先生就看到他,就遇到他,給他看相、給他算命,談得很投機,陳先生問他:你將來希望擁有多少財富你就滿足?李嘉誠跟他講:我有三千萬就滿足了。陳老先生告訴他:你的命裡頭不止,你將來是香港首富。所以李先生一生,等於說就是請陳老作顧問,大大小小事情都向他請教。

      命裡頭有財富,無論做什麼生意他都賺錢;你命裡頭沒有,沒有,偷也偷不到、搶也搶不到,還沒有偷、搶到,警察已經把你抓去。所以偷來的、搶來的還是你命裡有的,你不偷、不搶它自然也來,你說你不冤枉嗎?所以古人講「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天經地義之道理。人生活在世間,確確實實「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如果你真的懂得,你心安理得。一般講認命,認命這個人很消極,他才不消極,他的日子過得很快樂,理得心安,雖然貧窮,他貧窮有樂趣。

      命裡沒有財富,可不可以致富?可以,你們看看《了凡四訓》就明白。了凡先生的命裡頭財運、官運都很有限,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教他一套方法,命運就改變了,每年收入大幅度的增加;命裡沒有功名,功名也有了。那個時候講功名是考舉人、進士,他命裡頭沒有,他命裡面讀書最高的只到貢生,秀才裡面是高等的,沒有舉人的命。你看他以後考舉人考中,考進士考了三次,第三次也考中。壽命也延長了,算命給他說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

      命運自己可以改造,你只要懂得理論跟方法,為什麼?我們這一生的命是前世所修的,所以說注定的。注定不是別人注定,是自己定的。自己定的自己可以改,自己可以修,《了凡四訓》很好的榜樣。另外還有一位俞淨意先生,他有一篇《遇灶神記》,不是他自己寫的,他同鄉,一個學者替他寫的。他那個改過、改造命運這個效果超過了凡先生,很可惜就是他沒有詳細的把它流傳下來,了凡先生他寫得非常詳細。所以命運操縱在自己手上,不在別人!我們要想改造命運不是不可能,而且是輕而易舉,你懂得理論、懂得方法,你知道怎麼做。你想得財富,你就修財布施,不要懷疑。我的財好不容易賺到,我這布施出去了,什麼時我再能賺回來?你有這個念頭,這就不行了,你的命運改不過來。慷慨大方,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自自然然感應現前。所以千萬不要去計較,不要有懷疑,對佛菩薩要有堅定的信心,佛教我這麼做,我就老老實實這樣做,沒有懷疑。

      我這個人,命是比什麼人都差,命裡頭財庫是空空,生活是非常艱苦;命也短,從前算命都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好像是在五十歲左右的時候,那時候護持是韓館長,韓館長有一天跟李建興的媳婦到關西找一個摸骨算命的,很靈,把我的八字也送到那邊去讓他們去算。她們拿到我這個八字,就問她們兩個人,他說:這個人還在嗎?是不錯,他問這句話就不錯了。這個人還在嗎?她說還在!他就感到很驚訝,他說:他做什麼的?他出家!那另當別論。確實是如此。

      我最初接觸佛法,實在講,在沒有接觸佛法之前,有一位老先生,朱鏡宙老居士,他是浙江人,送我一本《了凡四訓》。我那個時候二十幾歲,看到這本書非常感動,了凡先生的毛病我統統具足,決不輸給他;了凡先生的優點、福報我都沒有,所以我比他差一大截。以後遇到佛法,這是得到一個轉機,實在講,基本的信念是章嘉大師給我培養的,許許多多這基本的理念都是他教給我的;改造命運也是他教給我的,他教我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對於老師有堅定的信心,老師不會騙我。我依教奉行,天天做、年年做,永遠沒有休息,做到今年五十四年,這果報你們諸位都看到了。我沒有錢,不缺錢,要多少就會有多少,但決不是我用,都是為佛法、為眾生,感應不可思議;聰明智慧,確實我自己感覺到不是年年增長,月月不一樣,你聽我講東西你就曉得,月月境界不相同;健康長壽,你們是看到的,我八十歲了,無畏布施。

      無畏布施裡頭最重要的,素食。諸位要知道,素食是無畏布施,不吃眾生肉,不跟眾生結冤仇,絕不傷害眾生,連蚊蟲螞蟻都不傷害。蚊蟲來叮到手上,牠還不是餓了想吃一頓嗎?那我們慈悲供養牠一頓就好了,歡歡喜喜的,不能一巴掌把牠打死,不可以,那你就錯了。健康長壽從這裡來的。而且現在我們懂得這些小動物都有靈性,可以溝通,我教了一些人都有效。譬如晚上房間蚊子來了,你可以跟牠商量,我願意供養你,可是不可以叮在臉上,叮在臉上,明天早晨出來難看,你要給我保存一點面子,牠就不會叮你臉上。在叮到的時候有痛會癢,跟牠談條件,可以叮、可以吃,不能叫我痛,不能叫我癢,都做到,牠都做到,合作,很合作!

      你不要看這些小動物,牠有靈性,像蟑螂、螞蟻統統都有靈性,都很好商量,決定不能傷害。你要傷害牠,牠常常來騷擾,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小動物尚且如此,何況對人?人與人之間,冤家宜解不宜結,怎麼樣不愉快,那總不是這一生結的怨,那就是過去生的,歡歡喜喜接受,沒有怨恨,沒有報復。他對我不好,我對他更好;他毀謗我,我讚歎他,時間久而久之,人還是有良心,他還會回頭。所以絕對不跟人對立,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這樣就對了。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跟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往來,不同的族群往來。有很多人問我,你用什麼方法跟他們相處得這麼好?很簡單,真誠,沒有自私,念念為他們著想,盡心盡力的幫助他們,誰不歡喜?你幫助別人,裡頭附帶條件,人家就不喜歡了。我們幫助任何人,不附帶任何條件,沒有任何希求,所以大家都歡喜,大家就處得很好。人與人當中處得不好,一定是利害衝突,我們對人只有利沒有害,所以衝突就不會發生。這些道理都要懂、要學,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磨鍊。這些全都是天親菩薩「五念門」裡面的迴向法門,迴自向他。迴向法門成就自己的真實功德,也就是成就自己的清淨平等覺。你要是不迴向,總以為這功德我自己有,我不肯給別人,錯了,功德也要布施出去,也愈施愈多;不肯布施,你的功德就很有限,功德也要布施。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