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8集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4月4日第十遍啟講《無量壽經》,至2006年3月3日止。包括法會聖眾品,德遵普賢品,大教緣起品,法藏因地品,至心精進品,發大誓願品,必成正覺品,積功累德品,圓滿成就品,皆願作佛品,國界嚴淨品,光明徧照品,壽眾無量品,寶樹徧國品,菩提道場品,堂舍樓觀品,泉池功德品,超世希有品,受用具足品,德風華雨品,寶蓮佛光品,決證極果品,十方佛讚品,及三輩往生品上輩往生章。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五五集) 2004/2/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55
請看經文,《科會》第四十五面「德風華雨第二十」。我們把經文念一段:
【其佛國土。每於食時。自然德風徐起。吹諸羅網。及眾寶樹。出微妙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
昨天我們講到這一段,說到『微妙音』,「微」字跟諸位說過,這下面有「妙」。微是「出有而有」,說明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跟我們這邊六道,欲界、色界、無色界確實有差別,所以不能說同也不能說不同,這是微的意思。妙,「名能開悟曰妙」。名是名詞,相是現相,西方世界一切名相都能夠幫助人開悟,這是微妙無比。講到名相,法相宗裡面把世出世間一切法歸納為五大類,稱為五法。大概學唯識的同學,這些名相都能熟悉,所謂是「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言語雖然簡單,確確實實將《般若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全都說出來。
這五法是五大類,第一個是名,第二個是相,第三個是妄想,第四個是正智,第五是如如。前面兩種,講到世間法跟出世間法,名跟相這是世間法,世間法裡面講的境界,我們講心、講境界。世間當然講的是六道,實際上包括了十法界。六道之外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地方的佛,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十法界裡面的佛沒見性;如果見性,他就不在十法界,他就到一真法界。所以十法界裡面的佛就是天台家所說的藏、通、別、圓四教。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沒有出十法界,別教的佛就超越了。別教初地等於圓教初住,這就是像宗門裡頭常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禪宗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就是這個境界,這是超越十法界。如果說是華嚴宗裡面所說的,這是小教、始教;它講五教,小、始、終、頓、圓,小教的佛、始教的佛,跟天台家講的是一樣,藏通佛,還沒見性。
所以一般人講成佛,特別是密宗裡頭常說的「即身成佛」,成的是什麼樣的佛你要搞清楚。不能跟釋迦牟尼佛比,更不能跟阿彌陀佛比,他們那個佛是圓教究竟佛果。即使在別教、圓教裡面,諸位《金剛經》念得很多,江味農老居士在《金剛經講義》裡面就講得很明白,《金剛經》上所說的「諸佛」,那是真佛不是假佛。諸佛,江老居士跟我們說明,是四十一位分證佛,在《華嚴經》上稱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大士統統都是破無明證法身,他們不在十法界,他們在一真法界,不是在極樂世界,那就是在華藏世界;這個不在十法界,所以那是真佛,那不是假佛。
「諸」就是講的四十一位,這個說法說得非常之好,這四十一位是法身菩薩。為什麼稱他們作真佛?他們用心跟如來果地上所用的心是相同,用真心。諸位要曉得十法界裡面用妄心,不是用真心,《百法》裡面講的「同生性,異生性」,就是說的這個。十法界裡面,包括我們六道,當然包括我們在內,這稱為異生性,異是不一樣,跟佛用心不一樣,我們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妄心!他們在法相宗裡面講,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所以他不是用八識,他是用四智菩提,菩提心,他用大圓鏡智,不是阿賴耶。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這我們稱他為法身菩薩,跟我們不一樣。他轉八識成四智,那就是跟如來用的是同樣一個心,就叫同生性,就不是異生,差別在此地。我們用妄心,這要知道,十法界裡面的佛還是用的妄心,不是真心。但是用妄心,這個妄心接近真心,我們稱他作佛,這個佛,天台家講六即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很像佛,他並不是真佛,那就是他沒有能把八識轉成四智,這個道理要懂。所以明瞭之後,要知道我們要怎樣修。
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能夠轉八識成四智,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同居土,也不是方便土,這些道理都要懂。能轉八識成四智,在淨宗裡面稱為理一心不亂,那不是事一心。我們淨土宗的功夫也分三等,最高的是理一心,其次的是事一心,第三等的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亂,那你生方便有餘土,比這個就高一級;念到理一心不亂,那你就是生實報莊嚴土,那就是法身菩薩。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很特別,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特別在哪裡?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力的加持,你立刻就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叫三不退,在菩薩級別裡面來說是第七地的菩薩。換句話說,你是凡聖同居土往生過去的人,但是你的智慧,你的神通,你的道力,你的受用,等於七地菩薩,這是十方一切諸佛世界裡面統統沒有的。所以諸佛才稱讚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些諸位都要明瞭。
你明瞭之後,你遇到別的法師大德問你,你為什麼念阿彌陀佛,為什麼不念釋迦牟尼佛?你要能回答得出來。有這種疑問的人很多,這樣的執著,最簡單的回答,「我念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教我的」。釋迦牟尼佛教我念阿彌陀佛,我當然念阿彌陀佛,他沒有教我念他,他教我念阿彌陀佛。你不相信,你去看淨土三經,這是從事上說,我們一定隨順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從理上講,那你就要曉得,念阿彌陀佛,我們的能力只能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但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智慧神通道力就可以跟七地菩薩相等,你念其他的佛做不到,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雖然《無量壽經》上「三輩往生」講得很好,「三輩往生」這一品裡面,你看上、中、下三品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一句話比什麼都重要。但是最後一段,那是講修學大乘者,不是專修淨宗,無論修哪一個法門,但是要知道那是大乘法門。無論修哪個法門,無論你念什麼佛、什麼菩薩,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統統得生。過去有大德把這段經文判作「一心三輩」,這個判得很好,那是學其他宗派能夠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行。可見得這個淨土法門廣大無有邊際,統統都包括在其中。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你要是遇到有同修,他一生都念觀音菩薩,現在他要問:我念觀音菩薩能不能往生?能,一點問題都沒有,你繼續念觀音菩薩,把你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就行。還有人念地藏王菩薩的,念了很多年,要不要改?不需要改,繼續再念地藏菩薩,只要你念到一心不亂,把你的功德迴向求生極樂世界,各個都能往生,淨宗法門廣大無有邊際。如果他還沒有修學其他法門,或者修學的功夫不深,轉過頭來專念彌陀,好!直截穩當。這個法門簡單容易,非常希有難得。《無量壽經》上說,許許多多菩薩想知道這個法門,沒有機緣,遇不到。我們這一生沒求就碰到,這個運氣太好了,所以一定要把它抓住,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有成就。
五法裡面,「名」,我想這個諸位並不難懂,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相都有個名詞,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名字,便於稱呼。有名當然有相,「相」是現相,相,品類差別無量無邊,我們六根能接觸得到的這個範圍不大。譬如在十法界,我們只能看到人法界,只能夠見到畜生法界裡面的一部分,畜生裡面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其他法界東西我們都看不到,都見不到,真有,不是沒有。佛跟我們講的十法界,在《華嚴經》上講得更詳細,每一尊佛國土都有十法界,十法界裡頭又有十法界,就一百法界。天台大師講《法華》,跟我們說「百界千如」,這是舉一個例子,每一界裡頭又有十界,這一百界,一百界裡頭每一界裡頭還有十界,重重無盡。所以法界不可思議。《華嚴》最後一品「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這個題我們每個人都會念,題裡面的境界,說老實話都不懂,沒人懂。我們讀《華嚴》這才曉得為什麼叫不思議解脫境界,佛在經上跟我們說。
這一段經文裡面講的『德風』。德風,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自性自然的震動,這一震動,它就出現了現象,這個現象就是物質。所以物質從哪裡來的?學唯識的人都知道,物質是相分,相分是從見分變現出來。自證分是體,見分是緣,見分就是此地講的德風,能見!立刻這個自證分它就現相,這個相就是物質,佛法裡面講的是微塵,用這個名詞來說。微塵非常非常小,這個微塵並不是真的存在,《楞嚴經》上佛說得很清楚,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所以《般若經》上才說「一切法(這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講諸法實相。
世尊講《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在現在我們《大藏經》裡頭最大的一部經,就是《大般若經》,六百卷,《華嚴》才九十九卷。一部《大般若經》講什麼?就講這三句話,跟你講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的真相,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相是無所有?我明明看到現在有,我看得很清楚。那是你看走了眼,是你的錯覺,不是真相,真相確實是無所有。這我們就不好懂。你們家裡有沒有電視?你每天是不是看電視?你仔細看看電視那個畫面,是有還是無?電視畫面,現在的科學常識我們懂得,電視畫面是由點由線組成的畫面,這個畫面是剎那生滅,它速度之快我們眼睛沒有覺察到。所以這個畫面正是《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個畫面確確實實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你要是懂得佛法,看電視就開悟。
比電視更明顯的一個比喻,我們以前在講經裡頭常常用它來做比喻,就是電影,電影更明顯。電影銀幕裡面你看到很像是真的,其實它是一張一張像幻燈片一樣,它換得太快,你沒有法子覺察到它。實際上它的快、速度比電是不能相比。一般電影的底片一秒鐘開合二十四次,就是一秒鐘當中它換二十四張,這鏡頭打開,這個幻燈片打到銀幕上,立刻關起來又換到第二張,是這麼樣換法。一秒鐘換二十四次,你就以為是真的。所以銀幕上顯的相確實是畢竟空,是無所有,是不可得。但是看電影的人很傻,他笑你跟著他笑,他哭你跟著他哭,你不知道事實真相。電視的速度比電影就快太多,它是電磁波,等於光速,它是用點線面組成的,你看不出來它是真的。我們現實的這個境界,這個可麻煩了,那個速度之快,光跟電不能比,無法比。《仁王經》上所說的例子,我在經上也常常用它來解說,那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仁王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照我們這樣的速度,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那就是一秒鐘剛剛好兩個十萬八千次。兩個十萬八千次還比不上光速,所以這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它的速度快到什麼程度?一秒鐘的億萬分之一,有那麼快的速度。
所以一切的速度都不能夠跟心波(我們的心起心動念,這個心的波)比。這個心一波動,因為它沒有空間、它沒有時間,超越時空,它一起念就遍法界虛空界,所以這不是物理。今天科學講的是物理,這是心理,不是物理。所以起心動念,你的善念、你的惡念都是遍法界虛空界。我們凡夫不知道,佛與法身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名跟相都是境界,我們身體這個色身是相也是屬於境界。現在就我們凡夫這個地位來說,說凡夫地位,在佛經上把十法界統統說作凡夫,凡跟聖,六道叫內凡,四聖叫外凡,就是六道之外的凡夫。為什麼叫凡夫?他用妄心不是用真心。用真心就是聖人。用真心,真心就是菩提心,就是我們這些年所說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菩提心,這是真心。我們凡夫用的心與這個完全相違背,我們的心虛妄,我們的心染污;虛妄就不是真誠,染污就不清淨,高下就不平等,愚痴就沒有智慧,自私自利就沒有慈悲,我們起心動念與這個菩提心恰恰相反,所以在五法裡面稱為「妄想」。妄想是心,能變,外面的名相,所變,這是世間法。
後面兩種,正智、如如,正智是智,如如是理。如如也是境界,我們一般講一真法界,講華藏世界,講極樂世界,都是如如。如如這兩個字用得非常之好。那個境界是怎麼現前的?那個境界是正智現前的。正智就是本性本來具有的般若智慧。所以一真法界諸佛的身土是自性般若智慧變現出來的,裡面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是因妄想分別執著,錯了,這就是把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變成現在的煩惱,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如如就是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變成我們現在這個肉身,法性土變成我們現在娑婆世界的穢土。其實昨天跟諸位說過,名跟相都不會變,會變的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清楚要透徹,然後你就能學佛。
學佛什麼?轉境界,轉境界就是轉心。要把我們的思想,把我們的念頭轉過來,絕不墮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頭。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是簡單。雖不簡單,一定要做,認真努力去做,怎麼個做法?從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看破,放下」。看破是明瞭,放下,在一切法裡頭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妄想難,從分別執著上下手,於一切法先學著不要執著。果然對於世出世間法不執著,不執著就能隨緣,你就超越六道。六道最重要的業因就是執著,執著裡面頭一個,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最嚴重的執著,所以你要看破。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我所有的身,這就對。就像穿衣服一樣,這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這是我所有的衣服,這個身體是我所有的身體,不是我,這個念頭要轉過來。轉過來之後,修行就簡單,許許多多障礙自自然然就化解,為什麼?身體不是我,我就不會被身體利用。
現在一般人認為身體是我,身體是我,你就被它欺騙,它要貪吃,它要貪玩,它要喜歡這個,它要恨那個,你不就天天在造業嗎?你受它的欺騙,它天天叫你造業,這個麻煩大。你想它不是我,就好像衣服一樣,我穿的衣服一樣,我認識這衣服不是我,我絕對支配它,它不會支配我。菩薩跟凡夫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凡夫這個身體完全為身體造業,造無量無邊罪業;佛菩薩這個身體,知道不是我,所以他不會用這個身體造業,他用這個身體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在你會用不會用。就像穿衣服一樣,你知道衣服不是我,你穿在身上很自在,你支配它!你要是說衣服是我,那可麻煩大,時時刻刻要照顧它。
古來祖師大德聰明。世間人現在資源豐富,科技進步,日常生活上所需要用的東西,比從前無論在質在量都進步太多。在從前農業社會,穿一件新衣服不容易,一般人在一年大概才做一件新衣服,過年時候穿。穿到新衣服,穿在身上就不自在,為什麼?非常愛惜它,坐在哪裡要看看這個座位乾不乾淨,這是什麼?這不是人穿衣服,這是衣服穿人。所以佛門裡面的大德,新衣服做好,把那個舊衣服,破舊的衣服(不要的那個)剪一塊布貼在這個身上。你們看出家人,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塊,這一塊現在都是用新布不是用舊的,在從前是舊布,扎在這個地方,這叫貼新,看到這個新衣服,把它當作舊衣服穿,就這個意思。這是祖師大德想出來的方法。這裡面的意思都很深,教你念念不要被境界所轉,你要能轉境界,你被境界轉的時候,你的虧就吃大。《楞嚴》上佛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比我們高明的,就是他能轉物,他不被物轉;我們六道凡夫的現象就是為物轉,而不能轉物,生佛差別就在此地。
名、相會了,確實能幫助人開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善財五十三參。你看善財童子天天跟社會大眾接觸,五十三參,諸位要曉得,五十三位善知識就是社會上所有一切的大眾,佛把它分成五十三類,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分成五十三類,你每天從早到晚都接觸到。他接觸是開悟,他不迷,天天接觸,天天開悟,把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統統都斷盡,他一生圓滿成佛,這是真實的教誨。
悟,一般人在平常當中都有悟處,但是他的覺悟,就像古大德所說的,石火電光,一剎那,這個電光就像閃電一樣,光是放一下,一會兒沒有了,我們有時候偶然一覺悟,但是第二念又迷了,就像閃電一樣。不能說沒有悟處,一悟了,轉眼之間馬上就迷。這怎麼辦?要天天悟,要常常悟,你那個光才能保持得住,所以迷不得。黃念祖居士在註解裡面說得很好,「聞物體之名,便心浮現其相,寶樹說法,不離名句,以名能令人開悟,故稱為妙。如是微妙法音,故使聞者,能悟深遠」。這個意思是《往生論》上所說的意思,你悟得深,你悟得廣。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經文:
【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
前面這一段經文是講耳,耳對妙音。這一段是鼻對妙香,它上加了一個妙字,都是能幫助你開悟,見色、聞聲、嗅香都能幫助你開悟。實實在在講,我們是迷得太深,迷得太久,在這個境界當中完全不覺,所以起心動念都是在搞生死輪迴,生生世世無有出期。如果你要是會,我們這個地方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沒有差別。你在極樂世界,六塵能幫助你覺悟,在我們現前這個世界,又何嘗不能?一樣的能。
所以此界跟極樂實在講沒有差別,但是要不要去?要去。為什麼要去?我現在在這裡修行不錯,我完全懂得了,我會用功,但是死了之後,來生會不會?這不保險。到極樂世界就保險,永遠不會迷,你的功夫能夠相續。在這個世間,你是一投生,一有隔陰之迷,很困難,這是事實真相。何況你在這個世間,根塵相接觸你不迷,不迷就會覺悟,你往生有把握。往生真的是在一念之間,一絲毫困難都沒有,為什麼不去?你要是不去,還是妄想分別執著在作祟、在障礙。由此可知,學佛無論修學哪個法門,真正覺悟之後,沒有不求生極樂世界的。求生極樂世界是一個自然現象。隨順諸佛教誨,往生極樂世界就對了,你不肯隨順,那就錯了。
這段經文,「風送妙香」,這個香是『溫雅德香』。「溫」,註解裡面講溫和、溫善、溫良,所以這個溫裡頭有和的意思,有善的意思,有良的意思。境界能把你的溫和、溫善、溫良的性德引發出來。我們這個世間有沒有溫和的風?有,不徐不速。那我們身得涼爽、清涼,能不能把自己性德裡面的溫和、溫善、溫良引出來?能,確實是能。為什麼引不出來?煩惱習氣太重,一般人講業障太重,這個話說得沒錯,真的是業障太重,所以你自性裡面的德能引發不出來。在這個講堂,我們讀這段經文,看祖師給我們的開導,我們明白了。「雅」是正的意思。「德香,香具萬德」。這個地方要知道,物是法性變的,法性本來具有無量智慧,無量的德相。這個德相裡面,我們常講的是色聲香味,無量的妙色,無量的妙香,無量的妙味,無量的妙音,不思議的境界。
香具萬德,色聲味無不如是。溫雅,雅是正而不邪,稱之為雅。它所起的作用,我們在此地看到,『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塵勞垢習是煩惱習氣。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你眼見的色相,耳聽的音聲,鼻聞到的香味,溫雅德香,都能夠把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斷除,自然不起。這是什麼原因?就是那個境界裡頭都是屬於正法,完全是性德自然流露,你在那個地方是受性德的薰陶,不像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世間,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是什麼?你所看到的現象,色相不正,看了怎麼樣?看了動邪念,不會起正念。色聲香味觸法,我們現前的,六根接觸的都是勾引自己的貪瞋痴慢,都是引發你自私自利,引發你損人利己。換句話說,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在造業,這還得了嗎?
西方世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絕對不會讓你起個不善的念頭。那就是說,那一邊境界完全是性德的流露。我們這個地方的境界也是性德現前,但是被污染,就這麼一樁事情。什麼東西染污?眾生不清淨的心染污。佛在經上講得很多,最嚴重的叫三毒煩惱,貪、瞋、痴。貪瞋痴這是所有一切惡業的根本,稱為三毒。你有三毒,人心裡頭有三毒,外面所有境界都染了三毒,就跟江本勝的水結晶試驗完全相同。染上三毒,三毒回過頭來又染污你的心,這個事情麻煩,永遠不能解決問題。
去年這個世間有SARS傳染病,今年可能這個傳染病比去年還要嚴重。當時有很多同學問我,還有人告訴我,這個SARS它會變形,愈變愈毒,到最後藥物已經沒有辦法控制,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SARS這是帶著病毒的細菌,細菌本來沒毒,它的毒也是傳染的。誰傳染給它的?我們的貪瞋痴傳染給它,它再來傳染給我們,小事平常一樁。所以你要用愛心、用慈悲心對它,它的毒就化解,就沒有了。可是你偏偏要把這個細菌殺死,「殺」這個毒太重,這殺的念頭加給它,它的毒馬上加倍。所以它變形,到最後變了十幾次,愈變愈毒原因在哪裡?就是我們人的念頭要消滅它,要殺掉它,所以它變得愈變愈毒。如果你懂得佛法的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用慈悲心、用清淨心對待它,它的毒立刻就沒有。
佛法好治病,很容易治。所以遇到這些事情,最重要的是心地清淨,心地慈悲,你就不會受感染。它再毒,到我身體來就化解了,毒也沒有,病也沒有。現在醫學裡頭稱為免疫系統,我們的免疫系統是真心,是真誠清淨慈悲,這是真正諸佛如來的免疫系統,一切眾生各個具足,你不會用,有什麼辦法?你心裡天天要起貪瞋痴,那就沒有法子,把你的免疫系統全都破壞了。經上講的「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這一句說得好,你看一絲毫勉強都沒有,不需要加我們任何意思在裡頭,自自然然的。所以心地慈悲、清淨、真誠比什麼都重要。尤其在這個多災多難的時代,怎樣能夠消災免難,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慈悲,你就能消災免難。如果你再能修正覺,好!你對於一切災難的業因果報,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有智慧。下面這一小段:
【風觸其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
這一段是講的「妙觸」,觸是我們身體接觸,身得妙觸,「德風觸體,自然安樂和諧,調心適意」。你說這個境界多快樂,多麼美滿。這種快樂,世尊在此地形容(比喻)就像『比丘得滅盡定』,滅盡定是阿羅漢證得的,就是把見思煩惱統統滅盡。要知道凡夫在六道不能出離六道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見思煩惱。見是見解,見解錯誤,我們一般人講看錯;思是思想,思惑,換句話說,你想錯。你看錯,你想錯,這是六道輪迴的根源。如果不能把你的見解思想修正過來,你就永遠沒有辦法出離六道輪迴。
總的來說,我們什麼地方看錯了?看錯實在講太多太多,說不盡!佛在數經把我們一切錯誤歸納為五大類,第一個叫「身見」,身見是誤以為身是我,這是第一個錯誤,你把身看作是我。這個跟諸位說過了,身是我所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工具,它不是我。這個念頭什麼時候你能把它轉過來?第二類叫「邊見」,邊見就是我們現在科學裡面所講的相對的見解,有我,跟我相對的是人。這個世間,六道凡夫的世間是相對的世界,大的對面是小,長的對面是短,善的對面是惡,正的對面是邪,統統是相對的,這叫邊見,兩邊!執著兩邊。你有這種見解,這個見解是錯誤的,六道從這兒來的,你就出不了六道。第三類、第四類,「見取見,戒取見」,這兩類我們中國人叫成見,成見就是執著。某人成見很深,不肯放下,那就跟別人起了爭執。見取見是說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總不離因果。除了這四大類之外,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歸為一類,叫「邪見」,就是你的見解不正確。所以錯誤的見解有這五大類,這個叫見煩惱。
思想也有五大類,世尊把它歸納為五大類,貪、瞋、痴、慢、疑。「疑」是對於聖教的懷疑,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對於大自然原理原則起了懷疑。不知道自然的運作,所以你起了這五大類錯誤的想法。要知道真心自性裡面沒有貪瞋痴慢,統統沒有,也沒有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統統沒有。為什麼會生起這個東西出來?這些煩惱都不是這一生生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統統都有,生生世世帶來的,所以叫俱生煩惱。你要是遇不到佛法,沒有人給你講清楚、講明白,你永遠錯下去。從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到佛菩薩對我們的恩惠有多大,無量劫來我們都迷在這裡面。今天佛菩薩跟我們說明白,我們聽懂,我們真的錯。所以我教同學們,話說的是不好聽,也不容易做到,可是你非做不可。那就是永遠要記住,別人都是對的,我錯的,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對了也是錯的,為什麼?你懂得見思煩惱,你就承認我是錯的,別人是對的。
為什麼別人錯了也是對的?跟你說老實話,他根本就沒錯,你以為他錯了。這個話的意思深,太深太深。你要真懂得,真能回頭,你就能成無上道。為什麼?你的清淨心現前,你的平等性現前。你還要認為別人有錯誤,我錯在哪裡?我的妄想分別執著這麼堅固,我就是不肯放下。他就是錯,我就是對,最後對到哪裡去?最後對到三惡道去。我跟大家講真話,最後他對的時候,都對到三惡道去,三善道都沒有他的分。如果你要承認錯,一切都是我錯,說老實話,你就是不知道往生淨土,你也不會墮三惡道,來生至少人天兩道你有分。所以我錯,那就真的對,你對了是真錯。這裡頭的理很深,事很複雜,很不容易搞清楚。
我在經典、大乘教裡面搞了五十三年,才搞明白,才搞清楚,不容易。所以見思煩惱要滅盡,真斷盡,斷盡難!一斷盡,說老實話,你就超越六道輪迴,在一般講,你證阿羅漢果。如果你學大乘,在四聖法界裡面,你就是菩薩,十法界裡面的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這是大乘;小乘就是聲聞緣覺,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裡面的人,這四種是十法界裡面的聲聞、緣覺、菩薩、佛,他們如果發心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比凡聖同居土高一層。佛這個比喻,我們還是沒有辦法體會到,為什麼?你沒有證到阿羅漢,你不知道阿羅漢的快樂。但是我們要很冷靜、很細心去思惟,也能夠沾上一點邊,為什麼?我們煩惱太苦。你看你心裡面有憂慮、有牽掛、有得失,真的是苦!如果你今天煩惱不生,心裡頭沒有憂慮、沒有牽掛,你會想到那個真的很自在。這種自在,實在講,我們一般世間人說要修福、修慧,福慧都具足才能夠得到。
可是福慧,你只要修肯定會得到,它有時間的,不是一修馬上就得到,沒那麼快。我這是從這一條路上過來的,我是個過來人,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我是完全沒有福報的人,年輕的時候苦不堪言,遇到佛法,老師教我修福修慧,怎麼修?老師告訴我,其實這是佛經上所說的,修布施;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前面兩種容易懂,我學佛之後就依教奉行。章嘉大師教我的。無畏布施怎麼個修法?吃長素就是無畏布施,永遠不殺生,不傷害眾生,這是無畏布施。知道自己在沒有學佛之前,殺業很重。我年輕時候喜歡打獵,殺眾生很多,所以我就曉得這個罪很重。不但我學佛之後立刻就選擇素食,而且常常參加放生,這一些寺廟裡法會都放生,我們雖然沒有力量,捐個一塊、兩塊就行,盡我的力量放生,這是無畏布施。到以後生活環境逐漸好一點,出家之後供養多一點,我就把這個錢拿去捐助醫藥,醫院裡頭捐醫藥費,跟醫院說明,有些貧苦的病人沒有錢買藥的,這個錢給醫院裡頭專門做這個用途,這都是屬於無畏布施。
我這一生用錢就用在這三方面,其他的我沒有用途。自己生活很簡單、很節儉,三、四十年我都沒有用過錢,所以心得清淨,錢對於我一點用處都沒有。這個地方講如漏盡比丘的快樂,我得到少分,我心裡頭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錢財的觀念。財色名睡的念頭逐漸逐漸非常淡薄了,心裡面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沒有得失。所以人家問我:你為什麼不老?就這不老。你們為什麼會老?天天在憂慮。「憂能使人老」,這是中國古人講的,你有憂慮,你有牽掛,你有煩惱,所以你老化很快。我這些東西統統放下,所有一切都不要,所有需要用的東西,都是源源不斷而來。
所以有人問我,我在澳洲圖文巴這個地方,圖文巴是最保守的基督教的一個地區,我們到那裡去建一個佛教道場,從來沒有過,那個地方沒有佛教徒,沒有信佛的,你在那裡建個道場,沒有信徒,沒有收入,你怎麼活下去?所以那個地方沒有人敢到那裡建道場。我們到那裡去,所以很多人很關心:法師,你的經濟怎麼辦?你從哪裡來?我說:很簡單,銀行就開個戶頭,把號碼公佈一下,就有錢進來。我只曉得我們這個道場很富有,究竟多少錢我不知道,來自全世界,大家知道我住在那個地方,不但錢來了,人也來了,很多人都願意移民到我們附近,好事!這是什麼?這跟你講是果報。五十多年天天修財布施,現在就得這個果報,你說這個多自在、多快樂,一點都不用去操心,不用去犯愁。無論做什麼事情,真的是諺語講的「心想事成」,只要動個念頭就會很圓滿就成就。這個就是你修善因一定得善果,你要真相信,要信佛!佛跟你講的一點都不錯。
你不信佛,憑自己本事去賺錢,說老實話,你一文都賺不到。為什麼?你的命裡頭沒有錢,你本事再大都賺不到,你要賺到了,因果律被推翻。誰能夠推翻因果律,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要拜他作老師,為什麼?佛做不到,佛沒有辦法。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你要想發財,布施,財布施你就發財,就是這麼個道理。我今天要去經商、去做發財的事情,無論做什麼事情,財源都滾滾而來,為什麼?命裡頭有財。這個命裡頭有財,就是學佛之後修得的。一定要信佛,佛教我們的決定沒有錯誤。
我記得我還跟你們講一個故事,這是事實,前年的事情。布里斯本格里菲斯大學,他們的商學院有一棟大樓,商學院的大樓建好,舉行開幕,開幕的時候校長邀請我,我也參加了,大概有五十多位教授跟學生代表在那裡舉行開幕禮。在這當中,他們從美國請來一個商學系的專家來致詞,我坐在校長旁邊。這是一個老教授,退休的老教授,他講完之後,我跟校長說,我說:這是名教授,世界上有名的教授。我說他碰到我這個學生,他就麻煩了。校長說為什麼?我說:他教人理財經營怎麼樣致富,他自己本身沒發財。他沒有發財,他怎麼能教別人發財?這個我懷疑。一生到退休還做個窮教授,從美國飛到這個地方來,連飛機票都買不起,還要學校送飛機票給他。我說我要跟他做學生,他要教我怎麼發財,我要真能發財,他自己本身發了我才相信,他本身沒有發,我不相信。
最後我告訴校長,這個課要我來教才行,這些教授都不行,他不能保證他班上的學生各個發財。我說我要來教,我可以保證班上每一個學生都發財。什麼原因?我舉個比喻跟他說,譬如農夫種植,這個教授他的確懂得種植,這一行他很內行,他為什麼發不了財?他沒有種子,你懂得再多,你地上沒有種子下去,你永遠長不出糧食出來。他想這是有道理。我說:我有種子,我又懂得方法,我比他高明!這個種子是什麼?就是佛經上講的三種布施,這是你命裡頭有財,你修法布施,你命裡頭有慧,有智慧;你修無畏布施,你命裡頭是健康長壽。這佛講得沒錯,你不相信,那是你沒有善根,你沒有這個緣分,可惜。
我說我是二十六歲接觸佛法,我對於老師有信心,尊師重道,老師教導我的,我認真努力學習。我學成,果報現前,我才對得起老師,我沒有辜負老師。所以這是學佛,真正要學得自己有受用。當然佛法裡面講的福報,福報決不是自己享,福報要給一切苦難眾生去享,幫助他們這是真正的福報。所以我們在圖文巴建的道場,有不少同學去過,我們道場不大,而且所有一切硬體設備就到此為止,不再發展,往下發展的是道業,真的要修道!
我要求同學用兩年的時間,今年元旦開始,零四、零五兩年,修什麼?修《弟子規》。《弟子規》不是說你念到就行,你要一句一句都做到,我是這個要求,打基礎,學《弟子規》。出家學《沙彌律儀》,在家學《十善業道經》,這兩年當中一定要把《十善業道經》、把《弟子規》做到;出家的要把《弟子規》、把《沙彌律儀》做到,十戒二十四門威儀。你這個要真正能夠落實做到,往後才能學經教,要不然學了經教,你會講你做不到,這個不行!我們今天要真幹,要真做到,絕對不可以好高騖遠。所以這兩年基礎真正做到,你是個賢人君子,在佛法裡面講你真正是善男子、善女人,你當之無愧。再就有三年,第二個階段三年,三年是學淨宗法門,我們淨宗就是五經一論,再選擇一些祖師的語錄,我們三年真正的認識淨宗、了解淨宗。淨宗的典籍都要有一個基礎,奠定基礎。最後的四年,你在典籍裡頭選一門,一門專攻,那個四年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我們的教學是九年,前面兩年是基礎,當中三年是本科,後面四年是研究,一門深入。參加修學的,九年不能下山,我的界結得很大,就是圖文巴這個市,你不能夠超越這個界限,超越這個界限你就離開我們學院,也等於說開除了,就是不要你了。九年不能下山,一心向道,家裡頭父母死了都不可以下山,你這才能有成就。這個學習的方法,前年我想定的,想定之後,還是猶豫不決,九年時間是不是太長。剛好有個機會到日本去訪問,去參觀日本的比叡山,比叡山是日本佛教之母,日本佛教各個宗派,創這個宗派的人都是在那個山上修行。所以我在山上就問他們的住持,我說:從前你們各個宗派的創始人在山上修行,最少在山上住多少年?他告訴我最少的十六年。我這個九年就定了,再也不能動。他們十六年,這最少的,長的有三十多年。最少的在山上住十六年不下山,所以他心是定的,他才能成就。你的心不定,你怎麼會有成就?所以這非常非常重要。心定你才能夠把煩惱減輕,才能斷煩惱,一心向道。
我們不求人多,我們求精不求多,三個、五個能成就,我們這個學院真有成績,我們對得起佛教。同學們如果去參學,我們每一年辦四次短期講座,短期講座就是讓他們練習講經。短期講座每一期是七十天,就是十個星期,一年辦四次,春夏秋冬每一季辦一次,由他們來教,這練習講經。所以諸位一般到澳洲,澳洲移民局他會給你三個月,三個月九十天,你可以到那個地方去參加一次佛學講座,七十天,所以跟移民法規能夠相應。好,接著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經文:
【復吹七寶林樹。飄華成聚。種種色光。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潔。如兜羅綿。】
這一段是講德風的妙用。黃念祖老居士在註解裡面講到德風的妙用,他說這裡頭有四段,第一個是「吹物出音,演說妙法」,這是前面我們念過的。第二「隨風散香,聞者清淨」,這一段的意思也在前面。第三「德風觸身,樂同滅盡」,這三段都在前面。下面這一段他說「隨風送花,遍滿國土」,這就是這一段裡面所說的,這是一段裡面的第一段第一小節。
『七寶林樹』。這是同學們都非常熟悉的,西方世界樹木多,到處都是七寶林樹。『飄華成聚』,這花是從空中飄下來,天花天樂。「聚」是許許多多的花聚集在一起,這都是自然的。『種種色光』,花放光,花的顏色不一樣,所以非常之美。『遍滿國土』,整個極樂世界到處你都看到,這個花就像地毯一樣鋪滿了大地。下面講的就更不可思議,『隨色次第,而不雜亂』,那就是像我們現在講地毯織成的像幾何的圖案,一點都不亂,非常有秩序,並沒有人工去設計,自自然然變化而成。『柔軟光潔,如兜羅綿』。兜羅綿是印度的一種植物,很細很軟,你足踏在上面會感到很舒服。這是說明極樂世界風的妙用,它能把許許多多的花吹成有組織的圖案,美不勝收。
【足履其上。沒深四指。隨足舉已。還復如初。】
這個花有彈性,走在上面這個花是軟的。『四指』是四個指頭,這軟的軟度,踏上去的時候陷下去四指。可是你足舉起來的時候,它又恢復原狀。這說明這個花有彈性。末後這一段說:
【過食時後。其華自沒。大地清淨。更雨新華。隨其時節。還復周遍。與前無異。如是六反。】
『六反』就是六次,六次是古印度他們把一天分為六個時辰;換句話說,每個時辰會有一次雨花。西方極樂世界的花非常微妙,它有色有香,但是它沒有窒礙,也就是說它沒有妨礙。像我們這個世間,如果這個樹葉,樹上花落下來很多的時候,障礙視線,我們對面就看不見。他們那邊的花沒有這個,花雖然飛舞,再遠的地方,你看了還是很清楚,它沒有障礙,奇怪。落下來之後,時間也不會太久,這個花自自然然就沒有,到時候空中又有了。「如是六反」,就好像我們這邊講的,一天有六次。
西方世界我們知道沒有夜晚,那個地方不需要日月照明,整個世界所有一切物質都放光,人身體也放光,光明遍照。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再跟諸位說,不需要飲食,也不會睡覺。睡覺是昏沉,睡覺是一種病,到時候我們沒有法子了,就要用這種方法來治病,來恢復自己的精神體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永遠沒有疲倦,永遠不會疲勞,所以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這是我們經上常講的,財、色(色是講男女之色)、名、食、睡,這叫做五欲,這是大乘經上常講的「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你要是貪著,那沒有不墮地獄的。所以這個東西在色界天,在我們這個六道裡頭色界天就沒有。所以色界天人沒有睡眠,沒有飲食。沒有飲食怎麼樣維持生命?我們在經上曾經讀過,叫「禪悅為食」。禪悅是什麼?用一般的話來講,就是定慧。定慧能養人,那是真正的養分,不需要從外頭來,從你內心裡頭發出來,那是真正的養分,決定沒有副作用,定慧,法喜充滿,叫禪悅為食,法喜充滿。此界,色界天都能做到,何況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之微妙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我們這一邊人的觀念都有晝夜,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晝夜?佛方便說,這個六次雨花,空中雨花,就好像我們這邊一天,其實它沒有白天晚上。你要是想計算時間,那你就是用雨花,它每一次就是一個時辰,那六次就好像我們這邊是一天一樣。這都是我們這邊的妄想習氣,去了還沒有斷。這都是說剛剛往生沒有多久的,到時候,「怎麼好久沒吃飯」,會有這個妄念起來。這個念頭一起來,真的所謂是百味菜餚都擺在你面前,念頭一動這東西就在你面前。要不要吃?看到之後,我現在在極樂世界,不用這個東西,這不用,它立刻就沒有。這個就是我們現代科學家證明,他說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什麼?能量與物質的轉變。什麼時候科學也能夠做到,把能量隨著我們自己意念變成物質,那就是這個境界,到不需要的時候,物質又轉變成能量,就沒有了。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人生活真的是快樂。
你居住的房子裡頭乾乾淨淨,什麼東西都沒有,為什麼?你需要的時候,你家裡有客人來,需要幾個座位,念頭一動馬上就變成就,客人走了,不要了,統統就沒有,你說多乾淨、多俐落。剛剛來到極樂世界,才來的人可以請他吃餐飯。那個飯也不要去煮,也不要去買菜,念頭一動,所謂百味飲食。這個百味也是比喻,從前做皇帝,皇帝每一餐吃飯是一百道菜,這是講的世間富貴到極處,你是用這個來接待人,但是人家一看就不要再吃,就沒有了。甚至於連你住的房子,隨心所欲,喜歡大就大,喜歡小就小,喜歡在地面上就在地面上,喜歡在空中就在空中,沒有一樣不自在。你說我們現在,所謂是家大業大,麻煩透,你家家具那麼多,搬個家都不容易,都困難;西方極樂世界是隨心所欲,不用的時候全沒有,要用的時候,想什麼,什麼就來。你說多自在!真的,漏盡比丘也比不上。所以你真正明白,道理搞清楚,經上講的這些事相信了,再也沒有懷疑,問題就是你想不想去,很重要!很重要!
我們一定要生到極樂世界,一定要親近阿彌陀佛,彌陀是我們的老師。所以古德註解也註得很清楚,凡是像這些事情,都是十方諸佛六道裡面的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習氣沒斷,常常有這個念頭起來,但他就有這個現象出現,所以這都是帶業往生所現的現象。由此可知,方便有餘土就沒有這個現象。方便有餘土往生的眾生超越三界,最低也是我們這個世間的阿羅漢,不是凡人。所以我們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見思煩惱斷了,這是真不容易。
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的,是見思煩惱伏住並沒有斷,伏住是我們常講石頭壓草,就是用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把你的妄想習氣控制住,真正能控制得了,這叫念佛功夫得力。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境界?我們可以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中國佛門古大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就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念起來,這是自然現象,為什麼?你是凡夫。如果你不起念頭,那你是佛菩薩再來,你就不是凡夫。你是凡夫,你肯定會起妄想,我們講打妄想,肯定會打妄想。這個念頭,不管是善念是惡念,只要念頭一起來,你這一句佛號提起「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伏住。就是說所有一切念頭,第一個念頭起,第二念就轉變為阿彌陀佛,這叫功夫得力,這叫會念佛。
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這不會念佛,這是沒有辦法,不能往生,你一定要記住。但是我們開始學的時候,一定是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面打妄想一面念佛,這肯定的。這是階段性,這是第一個階段,不要害怕。希望你念佛的時候,慢慢的妄想少了,佛號多了,這就是有進步,到真正能控制得住,我心裡只有佛號沒有妄念,這叫成片,到功夫成片,你就自在往生,凡聖同居土。真的,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但是多住幾年,決不是貪戀這個世間,貪戀這個世間,你的貪瞋痴沒有伏住,你還是不能往生。
多住幾年是為什麼?這個世間人跟你有緣,你可以多度幾個,是為他,不是為自己。為自己隨時可以走,為他的時候,我再多住幾年,多帶一些人去,這個好事情。人家到極樂世界是一個人去的,你到極樂世界帶一大堆人去,這個不一樣,所以要懂得。自己縱然到這個功夫,不要自私自利,不要很快就走,要想到還有人肯聽我的話,肯接受我的,你一定要幫助他。這個就是捨己為人,實在講這也是乘願再來,因為你可以願力主宰你自己這一生,不是業力,把業力轉變成願力,就是乘願再來。希望同修們要記住,自己要成就,也不能忘記別人。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