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無量壽經

    第1集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淨空老和尚於1998年4月4日第十遍啟講《無量壽經》,至2006年3月3日止。包括法會聖眾品,德遵普賢品,大教緣起品,法藏因地品,至心精進品,發大誓願品,必成正覺品,積功累德品,圓滿成就品,皆願作佛品,國界嚴淨品,光明徧照品,壽眾無量品,寶樹徧國品,菩提道場品,堂舍樓觀品,泉池功德品,超世希有品,受用具足品,德風華雨品,寶蓮佛光品,決證極果品,十方佛讚品,及三輩往生品上輩往生章。

    字體大小: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集)  1998/4/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今天我們在這個地區,是第三次啟講《無量壽經》。過去十年當中,我們在全世界許許多多國家地區,將這一部經講過許多遍,算一算這一次是第十遍。每一次所講的,諸位如果從錄音帶上去聽聽、比較一下,你會發現到都不一樣。這一次為什麼又想起來要講這部經?是最近展開經卷,有許許多多新的啟示,如古大德所說的,年年境界不相同,應當將這些悟處、這些心得,提出來與諸位同修分享。

      這一次的啟講,我們將重點放在「行」、「證」上。同修們可以說都是老修了,今天來參加講堂的都不是初學,都是老修了,都知道每一部經都有「教、理、行、果」這四個部分,佛門裡面也稱之為教經、理經、行經、果經。這一部經的文字,是屬於「教」;文字裡面所敘述的理論、道理,這是「理」。另外還有教導我們怎麼樣去修學,怎樣將經論它的理論、它的方法,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這叫做「行經」。我們修行有了境界,將自己的境界跟這個經再來對照一下、印證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以及平常對人、對事、對物種種的作法,與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一樣不一樣,這就叫做「證」。

      經有教、理、行、果,我們學習有信、解、行、證。往年,我們介紹這部經,目標偏重在信、解,希望諸位同修聽了之後,能生起信心,能夠理解經典裡面的義趣。而這一次我們把中心移在行、證。我們學這部經,這部經裡面每一個字、每一句,如何落實在我們生活上,落實在我們日常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應酬上,這種學習就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受用。所以這一次給諸位報告,跟過去有一些不相同的地方,關於教理這一部分,我們可以把它省略掉,專門研究行法。教理前面說過很多遍,有錄音帶、錄像帶,也有講義流通,諸位都可以做參考,所以今天我們這一會,玄義就省掉了。講義裡面四大冊,玄義就佔了一冊,四分之一。

      今天我們直接要入經文,從經文講起。但是講經文,題目是不能夠省略的,還是先看題目。本經的題目,夏老居士的會集,是將宋譯本跟漢譯本兩種會合起來,真是天衣無縫,會集得非常的完美。將《無量壽經》十二種譯本的意思,圓圓滿滿含攝在其中,不僅僅是《無量壽經》的十二個譯本;實實在在講,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離不開這個經題,經題好比是綱領,都包含在這個綱領之中。世尊說法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也離不開這個經題,經題真正是佛法大圓滿的總綱領。我們從這個題裡面建立信心,從這個題裡面去體會圓滿的信、解、行、證。經題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我們為了介紹的方便,把它分作八個小段。第一個小段『佛』字,「佛」是印度梵語音譯的。佛教在漢朝時候傳到中國來,通過國家的支持,做大規模的翻譯。翻譯的工作,實在講是非常艱難。中國在那個時候的文字並不太多,有許多經典上的意義,是我們中國文字裡面所沒有的,於是不得已要造字。為了翻譯佛經就造了許多新的字,這個「佛」字就是當時造的字,古時候沒有這個字。佛是人,所以這個字旁邊加個「人」。音是佛,所以就用一個「弗」字,這是合成一個新字。佛教以前沒到中國來的時候,沒有這個字,這是新造的文字。我們念這個字就念成佛。實在講是「佛陀耶」的略稱。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把它的尾音就省略掉了,單單稱一個佛。

      它是「覺悟」的意思,這是大家曉得的,裡面包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包含這三個意思。這三個意思非常的深、非常的廣,我們學佛就是要學覺悟,覺就不迷;覺而不迷,這個人就成佛了。我們學佛也學了不少年,我從學佛到現在,我是二十六歲開始學佛的,接觸到佛法,今年七十多歲了。有沒有覺悟?不能說沒有,有那麼一點點。換句話說,對於世間跟出世間法不太迷惑了。不迷就是不被它所轉,這個話怎麼講法?一般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會起心動念,會生貪、瞋、痴、慢,看到好的、好看的,聽到好聽的,多看一眼,這就是迷,就迷了。覺悟的人好看跟不好看都一樣,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為什麼都是一樣?說實實在在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好看的是虛妄,不好看的還是虛妄,所以它是平等的,心就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這就是覺悟。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時時刻刻要反省、要檢點,自己真的有沒有覺悟?到底覺悟到了什麼程度?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裡面,去測驗自己,到底有沒有功夫?如果聽到人家讚歎就生歡喜,聽到人家毀謗,心裡就難過,不得了!還是一個凡夫,還是搞六道生死輪迴,這怎麼得了?功夫就在接觸外面境界,不論是世法、是佛法,都能夠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這才叫學佛。

      我們學佛的同修,入佛門第一堂課,就是接受「三皈依」。三皈依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到底皈了沒有?皈就是回歸、回頭,你到底回歸了沒有?你有沒有依靠?如果形式上的三皈,做了個儀式,實際上沒有回頭,還是沒有依靠。這個皈依是假的、不是真的,有名無實。皈依佛就是覺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淨而不染。我們這三條有沒有做到?這三條都在經題上,可見得這個經題的圓滿。

      自覺之後才能覺他。覺他,實在講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那我們要問為什麼要覺他?我自己認真修學,我不去覺他,覺他就是教化眾生、度他,我度自己就好了,我何必要去度人?等我成了佛,再去度人行不行?給諸位說,你如果有這個意念,我就老老實實告訴你,你成不了佛。為什麼成不了佛?自覺,破煩惱障;覺他,破所知障。你煩惱障破了,你成了正覺,那個境界就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地位。在圓教裡面講是七信位的菩薩,圓教是七信以下;別教裡面講是三賢的菩薩,沒登地。這就是說,你要不發心幫助別人,你不能破所知障。所以要想成佛一定要發心自度度他,全心全力的幫助別人學佛。我們知道多少就幫助人多少,決定不吝法,這個功德利益就殊勝了。所謂「功德利益」就是剛才講的破二障。二障破了之後,你就是真的菩薩,不是假菩薩,是真菩薩,《華嚴經》上所講的法身大士。為什麼?你已經超越十法界。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你已經證得一真法界。換句話說,你過一真法界法身大士的生活了,那怎麼會相同?但是還沒有達到最高的境界,還要不斷的自行化他,必須將無明破盡。無明就是妄想,斷得乾乾淨淨,那你就覺滿了。這個「滿」是圓滿的意思,妄想、無明斷得乾乾淨淨,這就滿了,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

      在此地這一個佛字,就是指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確確實實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個經是他說的,唯有究竟圓滿的佛果,才有能力給我們宣揚究竟圓滿的大法,我們讀這部經就能夠深深的理解。這部經不但是釋迦牟尼佛說,而且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說這個法門,沒有一尊佛不讚歎淨土。所以此地「佛說」,跟一般經典裡面安的佛說,不一樣!其它經裡面安的佛說,就是釋迦牟尼佛說;此地安的佛說,是一切諸佛如來統統都說這部經,這個境界就不可思議。所以這個佛的意思,就特別特別的深廣。

      第二個字『說』,「說」就是說法。古時候「說」跟喜悅的「悅」同一個字,但是念的時候是兩個音。我們讀《論語》,《論語》是古書,《論語》學而第一,一開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看,那個「悅」實際上是「說」,它是「說」字,在那個地方要念「悅」,意思是喜悅之悅。換句話說,人喜悅他就說,不喜歡就不說話,喜歡才說。佛是以度眾生為本願,看到眾生根機成熟,能夠接受這個法門,非常歡喜,無比的歡喜。這個情形,我們冷靜的去思惟是可以理解的。

      佛想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都能成究竟圓滿佛,而實際上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成佛這兩個字裡面的意思,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瞭。什麼叫做成佛?成佛有什麼好處?不成佛不也一樣嗎?給諸位說,不成佛跟成佛是大大的不一樣。不成佛,你有煩惱,你有妄想,你有災難,你有苦處,佛經上常講生老病死苦,三苦、八苦,你沒有辦法離開。學了佛之後,就是成了佛之後,這個苦永遠脫離,世出世間所有一切苦統統捨掉,這就是學佛的好處。另外一個好處,我們不成佛,對於宇宙人生一片茫然、一無所知,這個苦!成佛之後,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沒有一樣不清楚,沒有一樣不明瞭。

      那個明瞭不是想像的、不是推測的。我們現在世間,這幾年世間災難很多,中國、外國預言的書很多。我這次從澳洲回來,看到悟行師在逛書店,他告訴我,他看到十幾種,外國人寫的,都預測將來有些什麼災難。這些預測準不準?不見得。為什麼不見得?因為他們的預言都是從數學裡頭推算的,有的時候算錯了,一個小小的數目字算錯就不準。佛給我們說的準極了,為什麼他那麼準?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哪有不準確的道理?

      佛出世在三千年前,三千年現前的社會,佛是瞭如指掌,講得太清楚、太明白。諸位同修也許讀過《楞嚴經》,《楞嚴經》裡面講我們現在社會的狀況,說得很詳細、說得沒錯。末法時期正是指我們這個時代,五五百年之後,這個時代「鬥諍堅固」。國家與國家鬥爭;這個社會團體與團體鬥爭;個人與個人鬥爭;夫妻倆個還吵架,都還免不了鬥爭。所以今天鬥爭有什麼稀奇?如果沒有鬥爭,那佛講的話不就講錯了?我們看到這個社會,到處是鬥爭的現象。佛了不起,他看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

      又告訴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些邪師是什麼人?魔子、魔孫,專門來破壞正法。人數之多,佛用恆河沙來比喻。也就是說,這一類的邪師說法充斥在這個社會裡面。在這個時代,我們接觸到正法,真是像經上所講的,無量劫來善根、福德、因緣的成熟,你才能遇到正法,遇到正法能夠精進不退的,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但是遇到正法的人,我們看到退心的太多。為什麼他會退心?善根、福德、因緣不具足。這三個條件,有一個條件不具足,他就退心。如果三個條件都不具足,哪有不退轉的道理?決定會退轉。所以我們自己要想在道業上保持著不退轉,你就要特別提高警覺。如果我們的善根、福德差一點,還不要緊,如果緣殊勝就行。

      我們看到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裡面,他這個註解也叫做《四帖疏》,流通得很廣。《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得太好了。他告訴我們,我們念佛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都在遇緣不同。這一句話,我們絕不能輕易把它看過,緣重要!它在遇緣不同。如果我們的緣殊勝,我們善根、福德薄一點的人,都可以能達到上上品往生。他的講法跟他以前人的講法不一樣,以前一般的大德多半認為上上品往生,大概都是菩薩,上三品;中品往生的,應該都是阿羅漢、辟支佛;凡夫往生只有下品。古德是這個說法,善導不是這個講法。善導所說與大、小聖,大聖就是菩薩,小聖就是聲聞、緣覺,與大、小聖不相干,都在遇緣不同。這一句話說,我們凡夫都可以上上品往生。

      什麼叫做緣?每一天讀經不中斷,每一天念佛不中斷。在民國初年,我們中國還有一個念佛的道場,蘇州靈巖山,印祖的道場。這個道場長年佛七,就是天天打佛七,一年三百六十天沒有中斷,這叫緣。一個人走進念佛堂念佛,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打佛七不中斷,心裡想著佛,口裡念著佛,他怎麼不成佛!當然成佛,緣殊勝。假如他念了兩、三年佛,再離開念佛堂,到別的地方去一打轉,退心了。聽聽這個人這個說法,那個人那個說法,他就改變主意了,豈不是遇緣不同。念佛如是,參禪、學教也沒有例外的。

      所以法師研教最殊勝的緣,我也是想了好多年,在打妄想,到現在也沒能成事實。我想真的有志同道合,我們向全世界宣揚大乘佛法,應當組成一個弘法團,講經的法師都參加這個組織,平常每天研究討論,在家裡研究討論,晚上天天講經,一年三百六十天。古時候有講寺,專門講經的,天台、賢首都是講寺,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不中斷,一部經鍥而不捨,一遍一遍反覆的去講解,不斷的去深入,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從解門裡面得定、開慧,他就成功。像古時候清涼大師在五台山,那是專講《華嚴經》的。他老人家一生講了五十遍,我們後人看到這個傳記,羨慕得不得了。你想想看,如果要是一個想學《華嚴》的,到清涼座下去聽《華嚴經》,聽五十遍,他怎麼會不成就?決定成就。

      《華嚴經》那麼大的分量,一天講八個小時。一天講八個小時,是世尊當年在世所說的「二時講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二時講經,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的。二時是古時候的印度二時,印度一晝夜是六時,晝三時、夜三時。白天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晚上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一天是六時。二時,它的一時就是我們現在的四小時,它的二時就是我們現在的八小時。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天講八小時,每一天上八個鐘點課,他心裡還有什麼妄想?沒妄想了。這是講緣殊勝。

      我們居士林算是不錯,每天晚上講兩個鐘點,二十四小時,兩個小時心地清淨聽經聞法,還有二十二個小時打妄想,你說怎麼行?這個緣就不行,二十二個小時打妄想就差勁。所以你要問,為什麼我們今天修行不能成就?為什麼我們這個心很容易動搖?道理就在此地。

      往年,說這個話大概總是三十年前,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那個時候慈光圖書館辦了一個大專佛學講座,馬來西亞的蔡榮華居士是那個講座第一屆的學生,大專講座第一屆四個學生,所以我跟他們非常熟悉。世間無常!蔡榮華居士是去年、還是前年過世了。我看他在學校念書,看他學佛,看他就業,看他退休,看他過世,無常!這都是值得我們警惕。佛教教我們,是教我們要成究竟圓滿的佛果,不教我們作阿羅漢,也不教我們作菩薩,這樣的根性到哪裡去找!實在說,這樣的根性不是沒有,緣沒有。

      我想了多少年,希望能有一個彌陀村,是我們共修的緣。每一天在這個地方念佛不間斷,就像諦閑老法師教鍋漏匠那個辦法,那個好!我們今天非常受用。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日夜不間斷。我在澳洲有一個小道場,最近在打佛七,此地有十幾位同修去參加。我那個念佛堂旁邊,現在是流通處,將來我把流通處搬出去。搬出去之後,這塊地方我就準備做通鋪,一個男眾的,一個女眾的,就在念佛堂隔壁,念累了就到那裡躺著休息,休息好了,趕快到念佛堂接著念。我們地方小,大概可以容納四十八個人,我們提供這個因緣。這四十八個人,我們要採取廬山遠公的辦法,報名進去。這一報名,不是到那裡去打一個佛七、兩個佛七,一報名就是終身進念佛堂。廬山遠公過去就是這樣,他老人家自己也不下山。我們在這個念佛堂,一心一意就是求上上品往生。將來我搞好之後,我這個念佛堂要題「上上品念佛堂」,不搞上中品的,我們決定要上上品念佛堂,只有四十八個人,真正志同道合。為了堅定信願,念佛堂晚上講經,我想這個講經,能夠連續講上三年、五年之後,就不要講了,大家統統理解、統統清楚,所有的疑根都拔除了。你要曉得四十八個人都成佛,還得了﹗四十八尊佛,不得了﹗緣殊勝,你沒有這個緣怎麼行?

      我現在老了,要進念佛堂了。將來弘法團呢?年輕的法師,我鼓勵你們發心去做弘法利生的工作,盡心盡力去做,六十歲或者七十歲退休。七十歲退休是我們中國古時候的制度,我們念古書,「七十而致事」,致事就是退休。中國古時候的官員,七十歲是退休的年齡。你到七十歲,你就可以退休進念佛堂念佛,幹自己的事情。有這麼兩個道場,解行並重,就能把佛法興旺起來。

      所以講到這個地方,佛度眾生,看到眾生緣成熟,生起無量的歡喜心,佛給我們做增上緣,我們要發這個心。你們要說,我們做什麼樣的功德是最大的?最有意義、最殊勝的功德,無過於組織弘法團,建上上品往生的念佛堂,這個功德第一,無量無邊。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跟我們講,也是講「佛說」這兩個字。他說︰「佛以度生為懷」,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他這個講法,古人沒說過,說得這麼堅決、這麼肯定,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為說難信之法」。淨土法門叫難信之法,幫助這些眾生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這種歡喜沒有法子形容,所以佛才說了。蕅益大師說這個話,說得非常正確,我們讀到之後,心悅誠服。所以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看到根性成熟的人,沒有不宣說這個法門。由此可知,根性不成熟、沒成熟的,換句話說,還不夠資格作佛的;能夠有資格作菩薩的,佛就宣說其他的大乘法門;看看這個眾生有資格作阿羅漢、證辟支佛果的,佛就給他說聲聞、緣覺的法門。再等而下之,看這個眾生情執很重、邪見很深,還不能夠脫離六道輪迴,佛就跟他講人天小法,勸他來生還能得人身,不至於墮三惡道。所以佛對於一切眾生苦口婆心,應機說法。這是佛說。

      下面『大乘』,大乘是比喻,就像大車。古時候科技沒有發明,古時候的車,大車最大的車是馬車,一般是四匹馬拉的車就很大,這個大車可以坐十幾個人;小車是羊車、鹿車,羊拉的、鹿拉的,那只坐一個人。佛把這個比喻大乘、小乘,比喻教學,幫助你成就,達到某一個階段。達到近程的目標,那就是小乘,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這是小乘;遠程的是大乘,幫助你超越十法界,這叫大乘法。現在的交通工具不一樣,大的飛機都坐幾百人,輪船就更不必說。它的用意是比喻「運載」的意思,幫助眾生從煩惱生死這個境界超越,達到菩提涅槃的彼岸,用這個來作比喻。

      本經是大乘法,不但是大乘,古大德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這個經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不但是大乘法裡面的大乘,而且是一乘法裡面的一乘。一乘法是什麼?一乘法是成佛的。世尊在晚年的時候講《法華》,在法華會上他老人家向大家宣布︰「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真正說明他的本懷,他教化眾生心地真正是平等,只有一乘法。一乘法就是教你作佛;教你作菩薩、作羅漢,對不起你。一定要教你作究竟圓滿的佛,都是在一生當中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說三乘、說二乘,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二乘是小乘、大乘,都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想必清涼大師聽佛這個說法,他老人家有所感悟。我們在《華嚴疏鈔》裡面讀到,他說:「三乘學者,有因無果。」跟佛《法華經》上講的一個意思。為什麼?成佛才是果,不成佛沒那個果,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三乘學者,聲聞、緣覺、菩薩,有因沒有果。

      可是諸位要曉得,本經是有因有果,了不起!有因有果的經有幾種?除了我們這個經之外,《華嚴經》、《法華經》,有因有果,其他經裡面都沒有。自古以來這些祖師大德們,幾乎公認《華嚴》、《法華》是一乘教、一乘法,在大乘之上。另外還有一部經,《梵網經》,也是屬於一乘經。一乘經在中國古代祖師大德們公認的,只有這三種。本經是一乘當中的一乘。為什麼?《華嚴》到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才圓滿成佛。本經字字句句都是講究竟的佛果,《華嚴》所歸歸《無量壽》,所以古人才說,這個經是一乘當中的一乘,無上乘。我們今天有幸遇到這個經典,不能不說是多生多劫,也可以說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有一些遇到這個經還不相信的,我們看到,我們點頭︰「對!對!他不相信,應該。」為什麼應該?難信之法!他一接觸就相信了,那釋迦牟尼佛講難信之法,就講不通了。一般大家都相信了,這有什麼難處。一般人難信,一般人學了之後就退心,我們點頭︰「沒錯!」確確實實如佛所說,起信念佛是因,念念作佛就是果,「因該果海,果徹因源」,這個教法真正不可思議。這是大乘的意思。

      佛又在經上常常提示我們,像《華嚴》所講的,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心想,所以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天天想佛,佛的果報就現前了。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宋末元初趙子昂是一個文學家,趙孟頫。字也寫得好,現在他的字帖到處都可以看到。他善於畫馬,喜歡畫馬,畫馬當然常常去觀察馬的形態、動作,心裡面天天在想馬。有一天中午睡午覺,作夢也在那裡想馬,那真是全神貫注。睡的時間大概相當長,他的太太去叫他。那時候都有蚊帳,帳子一拉開,床上一匹馬,太太嚇得驚叫,他醒過來,問她︰「你叫什麼?」「我剛才看到床上一匹馬。」心裡面想馬都變成馬,想佛不就變成佛,真的有道理。

      諸位同修要記住,想菩薩你就變成菩薩,想鬼就變成鬼,想地獄就變成地獄,想什麼就變成什麼。佛對於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太清楚,教我們想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一天到晚為什麼不想佛,去打別的妄想,這就錯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真正感到,一個如法的念佛堂非常需要,一個真正如法的念佛堂比什麼都重要。那個念佛堂就是選佛場,到那裡去就是作佛的,這是大乘一佛乘的意思。

      第四小段是『無量壽』,「無量壽」梵文叫阿彌陀,阿彌陀翻作無量壽,這個意思也是佛在《彌陀經》上說的,將阿彌陀翻成無量光、無量壽。其實梵文的本意,「阿」就是無,翻作中國意思是無,「彌陀」翻作量,彌陀是量,本意就是無量。什麼無量?一切都無量,沒有一樣不無量。我們說得粗顯一點,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福報也無量。今天大家都想發財,財寶也無量,沒有一樣不是無量,這是粗說。要細說,一毛孔無量、一微塵無量。一切諸佛如來在一毛端上講經說法,毛端沒有放大,諸佛菩薩並沒有縮小,這完全是《華嚴》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沒有一法不是無量,任何一法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全體,這個意思都在《華嚴》上。

      本經是《華嚴》的濃縮,是《華嚴》的精華之所在。《華嚴》所講「六相十玄」,本經也是六相十玄,而且是字字句句裡頭都圓滿具足六相十玄,古人稱為中本《華嚴》,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所以無量,無量就不好說了,世尊舉了兩種,無量壽跟無量光來代表一切無量。「光」,光明遍照,照虛空法界。盡虛空、遍法界,佛的光明遍照。我們現在所謂的空間,光明代表空間,壽命代表時間,過去、現在、未來,時空合起來就是宇宙的全體,這裡面萬事萬物一樣也沒有漏掉。佛用這兩個意思來解釋無量,略說也說得非常圓滿。

      我們再仔細想一想,現在人講時空,佛講光壽。光壽比時空的意思好,光壽裡頭有靈氣,時空完全變成物質,靈性沒有了,光壽裡頭有靈性在,比時空兩個字要圓滿得太多。在無量的德能當中,古人給我們提示,實實在在講,一切無量當中,壽是佔第一位,這個我們可能可以理解,如果你一切無量都得到,沒有壽命還不是一場空?你什麼受用都得不到,所以在一切無量當中,壽命是第一。因此,就用無量壽來解釋阿彌陀。

      西方極樂世界,這一位偉大的導師,他的德號就叫做阿彌陀佛。顯示出這一尊佛,從因地的願行,一直到果地上的成就。成就之後,他所施設展開的事業,幫助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在一生當中圓滿成佛,這個不可思議。這是顯示出真實無量的無量,我們要細心去體會,才能夠得其一、二,得一、二分,我們的受用就無有窮盡。受用表現在什麼地方?表現在你的「信、願、行」。深信不疑,絕對不會動搖;切願,願力的堅強,也不是任何能夠誘惑的,你的信、願、行成就了。

      第五小段『莊嚴』,「莊嚴」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美好,美好到極處。本經我們讀到的「一向專志,莊嚴妙土」,妙土指什麼?一般人聽了,這個一定是指極樂世界。你只說對了一半,還有一半在哪裡?我們現前居住的這個地方就是妙土。你那個境界一轉過來,這個地方就是妙土;雖不是真實的妙土,給諸位說,相似的妙土。天台大師講六即,相似即、分證即。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究竟的妙土。一向專志,這一句是能莊嚴,只要你做到一向專志,我們現在這個土就變成相似的淨土,就變成妙土,境隨心轉!

      這個意思,諸位要能夠體會到的話,你就可以能夠想像得到,東晉時代,遠公大師在江西廬山,建東林念佛堂。在當時他們在那邊念佛修行,他那邊就是妙土。為什麼?每一個進去的人,都是一向專志。我們本經講的修行方法、修行的要領,「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居住的環境就是妙土,就是淨土。正是古大德所說的:「心淨則土淨」。這一個道場,人人都是清淨心,人人都是憶佛念佛,他這個道場怎麼會不變成淨土?種種殊勝莊嚴、種種瑞相自然現前,感應不可思議。

      又說到:「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這一句是顯然讚歎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十方所有一切剎土,這裡面眾生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個個人都是清淨心,個個人都是憶佛念佛。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大道場,我們也就能想到,為什麼一切諸佛讚歎?在這個經上,釋迦牟尼佛讚歎,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讚歎,就代表所有一切諸佛都是這樣讚歎,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憑什麼?憑他這個世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心地污染的,個個都是清淨的,這個在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找不到。十方佛國固然有非常莊嚴的、非常清淨的,裡面多少還有幾個打妄想,佔少數罷了。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煩惱眾生佔多數,可以說是我們一萬個人當中,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都在打妄想,這麼大的比例,穢土。有些世界這些眾生,心地清淨的有一半數,不清淨的也有半數,那我們看起來就是淨土。還有世界心地清淨的,百分比佔很大的比例,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九十,還有百分之十、二十,心地不清淨的,哪有像西方極樂世界百分之百,沒有一個不清淨的。為什麼?心不清淨,不能生淨土。這個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說我念佛就決定生淨土,沒那回事情。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心裡面妄想不斷,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果然心地清淨,一天念十聲、二十聲也行。

      你看古德所提倡的「十念法」。我教給諸位同修的十念法,就更簡單了,一次就是十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連續念十聲,十聲時間很短,這個短短的時間當中,一個妄念都滲透不進去,這個念就叫「淨念」,不夾雜。念多了的時候會打妄想,念十句裡頭不打妄想,這個就是淨念。每一天念九次,一天都不缺,那叫「相繼」,符合經上所講的「淨念相繼」。有不少同修用我這個辦法,來給我說很有效果。一天九次是最少的,次數愈多當然就更好,這個方法容易攝心。

      所以西方淨土的殊勝在此地,也就是阿彌陀佛接引的人,實在講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阿彌陀佛世界歡迎大家移民到那邊去定居,非常歡迎,但是移民的條件,清淨心。用什麼方法達到清淨心都可以,念佛行、參禪也行、學教也行、持咒也行。我們後面三輩往生,上、中、下三品是講念佛人;後面還有一段,修學其他大乘法門的人,只要修到心地清淨,發願往生,統統都可以去。阿彌陀佛這個門大開,並不是說你不念阿彌陀佛,我就不接引你,沒有這個道理,只要心地清淨,隨便修哪個法門統統都行,都能夠往生。

      我曾經在澳洲他們的論壇裡面,他請我去講演,我看論壇裡面的大眾,一共有十四個宗教團體。有佛教、也有道教、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統統都有。我就告訴他,無論你們哪個教修學,只要修到心地清淨發願往生,阿彌陀佛統統接引你。我們是平等法,沒有種族歧視,不能說你是信耶穌教的,阿彌陀佛不歡迎,沒有這個道理,阿彌陀佛非常歡迎。無論你修哪個法門,無論你信仰哪個宗教,只要修到心地清淨發願求生,阿彌陀佛都會來接引,這個法門了不起,沒有排斥。何況我們修學不同的宗派,這才叫真莊嚴。所以,西方極樂世界莊嚴無比的殊勝。

      前面所說的「大乘」、「無量壽」、「莊嚴」,都是我們的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是我們所希求的果報。我們學佛目的何在?目的就是要獲得大乘、無量壽、莊嚴。現在要問,要怎樣才能夠獲得?經題下面就提供我們方法。諸位要曉得,前面所說的,我們真想!真想在這一生當中得到。那我們要問,「無量壽」能不能得到?能得到,我們這一生就無量壽。怎麼無量壽?這一生決定不死,死了哪還能叫長壽?決定不死。諸位要曉得,淨宗它最殊勝的,不死。你要是修得好,修得好,在日常生活當中要記住,要真正懺悔消除業障,業障要不消除,那就是障礙;業障,障是障礙。什麼是障礙?你有煩惱是障礙,你有憂慮是障礙,你有牽掛是障礙,你有病痛是障礙。消除障礙就是消業障,要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二六時中時時刻刻保持自己的心清淨。

      底下講『平等』。保持清淨,清淨就是沒有污染,平等就是沒有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好惡就被污染,這個喜歡、那個討厭,你被污染了,你就決定有障礙。為什麼我們看到有些念佛人往生不生病,曉得什麼時候走,好像跟佛約好了一樣,那一天幾點鐘我們見面,他來接我,約好了。不生病,站著走,坐著走,很自在。

      過去我在台灣,道源老和尚給我們講一個往生的故事,都是真的,他的名字我記不得了。有一個念佛人往生的時候跟大家說,他說:「你們曾經見過或者聽說過坐著往生的,有沒有聽說過?」大家說:「有!」有聽說過,也有見過的。「站著往生呢?」也有聽說的,也有見過的。他就豎個跟斗,頭朝下腳朝上,「這樣往生的,你們有沒有聽說過?」「沒有!」他就往生了,你看看多瀟灑、多自在。他為什麼做得到?你要曉得,他心地清淨,沒有絲毫污染,他得自在。日常生活當中得自在,往生也自在,沒有一樣不自在。諸位要曉得,他是活著走的,走到那邊沒死,他不是死,這個身體不要了,換個佛的身體,哪裡是死?絲毫痛苦沒有,快快樂樂,清清楚楚,換一個身體,比現在這個身體殊勝太多了。經上講得很清楚,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清虛之身,不壞之體」,那個身體是隨心所欲,變化無窮。像世尊在經上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千百億化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有跟釋迦牟尼佛的能力一樣,千百億化身。你才同時能夠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同時聽聞無量諸佛講經說法,你說那個多自在。

      我們今天學得好辛苦,學一輩子一兩部經都沒有辦法學通。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個鐘點所學的,我們這個地方學十萬年都學不到,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個鐘點,你要曉得,你聽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講經說法,那還得了!要開大智慧,要開究竟圓滿的智慧,你說不往生怎麼行?非求往生不可。不往生要靠自己修行,修到你斷見思煩惱出三界,再破塵沙、無明出十法界,好艱難,好辛苦,很不容易。在時間上來講,真的是要無量劫,還未必能成就。縱然超越了十法界,證得圓教初住菩薩,從圓初住再證得圓滿的佛果,這佛在經上講,還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就證得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有些同學聽到我說這個話懷疑,他說:「《觀無量壽佛經》不是這個說法,下下品往生要十二劫才花開見佛。」沒錯,《觀無量壽佛經》上是有這個說法。但是你要明瞭佛為什麼說這個話?我們學佛要依憑哪一部經?我們所憑據的決定是《無量壽經》,而且是《無量壽經》裡面第六品,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淨土,淨土三經如果有一句話違背四十八願,我們就不能相信。展開經卷,字字句句都跟四十八願相應。

      那麼世尊何以這個說法?這個說法它的意思我們要了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不論彌陀本願的加持,你下下品往生要修十二劫,你才能花開見佛,不論加持,是這個意思。這個意思裡頭有密義,密義是說明什麼?說明西方世界無比的殊勝。你在他方世界,就以這個境界來說,下下品往生的,那是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斷,所以帶業往生,煩惱沒斷,十二劫花開見佛。花開見佛是什麼地位?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圓教初住的地位,這我們就明白了。如果不是在西方世界,一個凡夫要脫離六道,要超越十法界證得圓初住,《華嚴經》上所說的要經歷無量劫。為什麼這麼長的時間?退轉的時間太多,進的少,退的多,它有退緣。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退緣,只有進步,沒有退步,所以十二劫就成功。十二劫比無量劫,這個時間縮短得太大太大,說明西方世界的殊勝。佛講這個話,是這個意思。

      實際的狀況不如是。實際的狀況,你看四十八願所說的,這是淨宗第一手的根據,不是二手的,第一手的根據。阿彌陀佛告訴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阿惟越致的菩薩是什麼?古德註解裡面告訴我們,最低的地位是圓教七地,最高的地位是等覺菩薩。換句話說,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地位就是七地以上到等覺這個位子,這嚇死人!所以叫做難信之法。誰難信?十方聲聞、緣覺、菩薩聽了都不相信。你看看他們修行多麼辛苦,得的果報小小的,你這個是輕而易舉,真的叫一步登天,馬上就證到七地。他聽了不服氣,不服氣也沒用處。你為什麼會證到這麼高的果位?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我們自己只要具足信、願、行,深信切願老實念佛,我們具備這個條件;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我們,是他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這麼高的品位,這樣殊勝不可思議的成就,到哪裡去找?你去查《大藏經》,查遍《大藏經》再沒有這個說法,只有《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我們要相信。

      古時候修學這個法門,往生的人我們沒見過,姑且不論。自從我們學佛接觸這個法門,我們看到依照這個法門修行,真的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這還假得了嗎?我們在台灣,好像是民國五十八年的時候,我在台灣南部講經。有一位居士告訴我們,台南將軍鄉有一位老太太念佛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她走的時候是站著走的,沒有生病。這個老太太心地非常善良,平常在生活當中,確確實實與人無爭、於世無求,家庭環境也能過得去,兒孫很孝順,所以她是萬緣放下來學佛。最初也不懂得什麼是佛?反正是見到神像也把它當佛來拜拜,土地菩薩,城隍也是菩薩,神佛不分,到處去拜。三年前,她兒子娶了媳婦,媳婦懂得一點佛法,勸婆婆不要去到處拜,專門在家裡拜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個婆婆很有善根,接受她媳婦的勸告,不再去拜神,專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年。往生這一天是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她告訴她家裡人︰「你們先吃晚飯,不要等我,我要去洗個澡。」兒子、媳婦很孝順,還是在那裡等。她真的去洗澡,洗澡很久都沒有出來。家裡人到裡面去看看,她是洗了澡,家裡頭有個小佛堂,她穿了海青整整齊齊,手上拿著念珠,站在佛像前面,喊她不答應,走進去一看,她已經往生了,站著往生的。這沒幾年前的事情,現在到台灣南部要提到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這哪裡假得了?

      還有一個,我在美國舊金山,有一個老太太坐著往生。在美國生活很辛苦,夫妻兩個人都要工作、都要上班,靠一個人賺錢養不了家。如果有小孩,多半把自己的母親請過去,幹什麼?帶小孩。他不請他的爸爸,他請他的媽媽,給他燒飯,給他帶小孩,所以老人在美國也相當辛苦。她是個念佛人,所以兒子、媳婦上班,孫子上學,她一個人在家裡就念佛,倒很清淨,沒人打擾她。也不曉得念了多少年,不知道,不太清楚。走的那一天,這個早晨,不曉得什麼時候走的,是晚上走的。早晨家裡人發現,發現老太太今天早晨沒起來,本來都是她起來燒早飯的,今天早晨沒起來燒飯,大家起來的時候看廚房沒人燒飯。於是就覺得老太太今天睡覺,怎麼睡得這麼晚?去開她的門,門打開之後,老太太是盤腿打坐,坐在床上,再一看的時候,走了,不曉得什麼時候走的?最難得的,這個老太太還有遺囑,遺囑擺在面前。不但有遺囑,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她不知道什麼時候做的,都是她自己做的,一份、一份擺在床面前,預知時至,她早就做準備了。小孩的孝服,她都做好了。念佛人坐著走的,都是最近的事情,都不太久遠,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所以只要清淨心,我們就能做到。為什麼把世間不相干的事情,拉拉雜雜的事情放在心上?一定要學清淨,清淨有這麼樣的好處,真正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前途是一片光明。世間不管什麼事情,聽到也好,看到也好,統統不要放在心上,見如不見,聞如無聞,時時刻刻保持你的清淨心。人家可以做到,我們也能做到;做不到,心還是不清淨。臨走的時候,還有事情沒交代完,你說這糟糕不糟糕,那怎麼行?統統放下,什麼都不要管,這樣才行。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放下,根本就不要理會。

      第七段『平等覺』,平等心,覺悟的心。平等就是真心,平等就是真性,平等就是真如,平等就是不二法門,二就不平等。我們現在要認真學習,怎麼個學習法?把我們的觀念轉過來,知道萬法歸一,一就平等,二就不平等,萬法一如。經文裡面「如是我聞」,為什麼佛經第一個字用如?萬法一如,這是說真實。到經文我們再細說。所以要修平等心,練習不分別,心裡面決定沒有分別。那麼在生活當中要不要分別?要分別。這個分別是因為他分別,我對他的;他執著,我們對付他。他說這個是佛堂,我們也叫佛堂,是他分別,不是我分別,我心裡面沒有佛堂這個分別心,沒有這個念頭。他說這麼一個相叫人,我就說是人,隨你分別,隨眾生分別而分別,隨眾生執著而執著,自己心裡確確實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我們修清淨平等覺的方法。

      諸位要曉得,有分別、有執著是凡夫,沒有法子,這一生當中不能解決問題。六道怎麼來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如果沒有執著就沒有六道,你還有妄想、分別,沒有執著,就沒有六道。有妄想,分別也沒有了,你就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是妄想、分別變出來的,你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你就進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還有妄想,那個妄想很薄,已經不太礙事,但是還要斷掉。妄想就是無明,《華嚴經》裡面所說「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斷盡,那就圓滿成佛。這是佛給我們說明,六道、十法界是怎麼來的,假的!能變的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所變的境界哪裡會是真的!六道、十法界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要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錯了。我們要想往生的時候自在、瀟灑,你就要把這個放下,真正做到清淨、平等、覺。

      本經尤其殊勝,是平等普遍覺悟一切眾生。換句話說,就是叫一切眾生平等成佛。這個法門還得了?所有一切法門裡面,都沒有這個講法。菩薩、緣覺、聲聞、天人,怎麼可能平等成佛?《無量壽經》是教給我們平等成佛,這個經叫平等經,這個法叫平等法,這個學叫平等學。還得了!平等覺也是阿彌陀佛的別號,也是一切諸佛的正覺,只要成佛都叫平等覺,佛與佛平等,菩薩跟菩薩不平等,佛跟佛才平等,佛佛道同。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現的是平等相。

      末後這個字是『經』,這個常說,我們在此地也就省略。今天將這個題目給諸位報告就到此地,時間到了,我們念佛迴向。